Mercedes-Benz 於德國 Rastatt 工廠啟動全新一代 CLA 車型的量產,該車款為品牌下一世代入門純電平臺的首發車型,搭載自家研發的 MB.OS 車載作業系統,並在製造端導入人工智慧 AI 與數位雙生(Digital Twin)技術,展現品牌電動化與數位製造整合能力。

Mercedes-Benz 於德國 Rastatt 工廠啟動全新一代 CLA 車型的量產作業。在製造端導入人工智慧 AI 與數位雙生(Digital Twin)技術,展現品牌電動化與數位製造整合能力。

首次導入 MB.OS,打造軟體定義車輛量產基礎

MB.OS 作為 Mercedes-Benz 全新「晶片到雲端」(chip-to-cloud)軟體架構,已於新一代 CLA 首度導入量產。與傳統多模組更新方式不同,MB.OS 支援從 OTA(Over-the-Air)軟體更新,並強化 AI 導航與使用者體驗一致性,這項設計也將逐步成為集團後續車型的標準配備。

高度整合的德國供應鏈系統

Rastatt 廠為 Mercedes-Benz 生產網絡中的關鍵據點,具備動力系統彈性(可生產電動、PHEV 與燃油車)之產線架構。本次生產的 CLA,核心零組件由德國多個據點供應。電動驅動單元與電軸系統由 Stuttgart-Untertürkheim 組裝,子廠 Mettingen 負責電軸總成,供應距離僅約 70 公里的 Rastatt 廠。高壓電池模組來自位於薩克森州 Kamenz 的 Accumotive 工廠,該廠自 2012 年起專門為 Mercedes-Benz 生產電池,累積經驗已超過 13 年。而車體與結構件:則由 Kuppenheim 廠提供,並具備循環鋁鋼回收製程,降低原料浪費。

生產新款 CLA,核心零組件由德國多個據點供應。

Rastatt 工廠此次為生產新款 CLA,重新規劃既有產線並導入「Digital First」設計理念。透過高精度模擬與數位雙生系統,成功在數週內完成產線轉換,達成建置效率最大化。與此同時,AI 控制技術也被應用於塗裝線,讓能源消耗減少約 20%,並縮短製程啟動時間。

全新 CLA 產線亦採用節能機器人、智慧照明系統與通風熱回收裝置,據統計,整體年電力消耗比前一代產品下降逾 15GWh。此外,工廠使用 100% 綠電(包含自建太陽能,最高可達 8MWp),並將與 CMBlu Energy 合作導入 11MWh 的固態液態有機電池儲能系統。

Rastatt 工廠此次為生產新款 CLA,重新規劃既有產線並導入「Digital First」設計理念。

電動化布局全球推進,臺灣市場供應仍待觀察

儘管生產從德國啟動,但 Mercedes-Benz 表示後續將在中國由北京奔馳(BBAC)負責供應中國市場 ,涵蓋整車、電池與電力系統。匈牙利的 Kecskemét 廠也將接續加入量產行列,對應歐洲與中東市場需求。

臺灣市場方面,目前導入的現行 CLA 車系主要由匈牙利工廠生產。未來新世代 CLA 是否將改由德國 Rastatt 廠供應,仍有待品牌後續公布區域市場策略與配額安排,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