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LaLa

2016/09/12

註冊日期

60

累計好評

1,462

發文總數

1294

回應 fordsucks(HaHa)所寫

 

😮

 

現在這些新帳號灌水比較聰明一點了,知道不要一次太多篇。建議管理員增加留言字數門檻,免得太容易洗留言

回應 121542734(潘承韋)所寫

 

愛台灣的人不夠多,每次看到買那牌的都說支持台灣的品牌,我不相信他身上都是用台灣的品牌,

 

愛台灣不是這樣用的啦😂,話說回來,我買iphone其實也是愛台灣,有很多零組件都MIT耶😆

回應 azxcxza123(精打細算)所寫

 

回應 121542734(潘承韋)所寫

 

愛台灣的人不夠多,每次看到買那牌的都說支持台灣的品牌,我不相信他身上都是用台灣的品牌,

 

自從上回氣囊問題召回事件後就看出來了!

台灣與中國使用同樣料件,所以中國召回後緊接著就換台灣!

如果真要查,,就要從裕隆零件進項發票相關上源追查還有從進口報關證明去查了!

當然這是商業機密,一般人是辦不到的!除非立委諸公要求財政部提供資料吧!

 

話說我最近牽貨車到裕隆體系裕益汽車保養更換煞車皮,,技師說:有日本進口的較貴,然後有原廠的之外還有外廠的!外廠的比較便宜喔!

我想想原廠比較有保障,於是裝台灣原廠的就好了!結果我拿起料件盒子一看"MIC"!!什麼原廠是大陸製品!早知道我就裝日本來的或者是外廠的,搞不好是台灣製的!原來台灣車廠很多料件已經是大陸的了!

 

所以那牌有幾%是台灣生產呢?開玩笑說組裝絕對是在台灣啦!

 

說真的,全球工廠已經是潮流,產地在哪一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QC啊。美國品牌的Tesla,零組件有台灣、日本來的,肯定也有大陸貨。雙B難道都沒有零組件從大陸來?

反過來說,這也是可怕的地方,QC做不好,MI哪裡都慘。QC做得好,MIC同樣嚇嚇叫

回應 azxcxza123(精打細算)所寫

 

回應 wangoldmr(Mr. Wang)所寫

 

2017年10月的國內汽車銷售(掛牌)統計:

納智捷:

U6-40台

U7-16台

V7-28台

S5-30台

S3-129台

M7-149台

這像是一個為台灣發光車廠的銷售數字嗎?

納智捷加油啊!

或者打掉重練呢?

 

王大大...你這樣不公平啦!獨獨漏掉U5,,

人家目前主力就是U5耶!你沒看到S3電子音響花車廣告都沒了...

其實也不用打掉重練啦!首先是更換經營團隊,從裕隆老舊體系跳出!

再來是重新思考自己的定位,既然是台灣品牌台灣貨,就要能在台灣有穩穩立足點!簡單說除了品質提高外,售價還要相對降低優惠給台灣人民!每款車便宜10萬元不為過啦!等在台灣站穩了再來談外銷市場啦…畢竟台灣市場是餵不飽他們的。

接著是幾年後的節能問題,如何讓一台車能達到1公升開25公里的能力!法令有規定達不到就不能生產!意謂著停產命運!看是要直接跟先進車廠買引擎或者是自己研發才是重點!那牌的車子都比同業同等級的"耗油"!!這才是要命啊!

 

 

 

原本的經營團隊就是從裕隆老舊體系跳出來的,結果呢XDDD,現在又跳回去啦

回應 toyotagt86(頭又大機梯八六)所寫

 

這篇是垃圾文占空間麻煩不要推了,只會讓版主繼續丟臉現眼。

 

好的,大大這麼說,那這篇垃圾文就不要繼續推上去了

回應 ccl5423(CCL)所寫

 

吃了『大環丹』只會變成甄環,要改吃『大還丹』才有可能還魂。😎

 

吃大鍰丹呢,會被罰鍰😂

回應 eric.huang.1968(Super)所寫

 

回應 jjrrss(JRS)所寫

 

改加95+後,加油省錢,一桶油能跑的里程數也不比中油的95差, 但現在還是很猶豫要不要改加92.可以更省一點,但畢竟已是超過10年的老車了,從沒加過92,還是怕怕的, 但92+98=95,以我有限的常識判斷,不可能, 至於中油台塑混加應該不會有事

 

在美國市場絕大多數的車都可以加Regular的汽油(AKI87,等同台灣用的RON92)!就看大大是哪一年分哪一款車!?

https://en.wikipedia.org/wiki/Octane_rating

台灣加油站販售的油品是:92無鉛、95無鉛與98無鉛三種級別的汽油!

美國則是:87 (Regular)、89 (Plus)、與93 (Premium)為主!

 

我記得那是計算方式不同,但辛烷值跟929598是接近的 (只有一點差別)

通常都是時間到了更換,用心一點的保養廠會拆下來用工具測量間隙

也不能這樣說,國產車的生產規模經濟,完全沒辦法跟那些國際大廠採用全球化生產平台可以比較的。只是國產車並沒有因為多年保護就比較爭氣,也是事實

好像懂了些什麼

在肇事率這麼高的情況下,實在不贊成開放

壞壞,這樣對手品牌不就呼之欲出了嗎,猜猜幾A幾B呢

鉛酸電池跟鋰電池就不要放在一起比了,便宜貨有便宜貨的好處,但拿來跟高價比就像是拿雙B跟斜L捉對

人總是這樣,想辦法嫌棄看能不能少花點錢。肇事比73或82吧,他那邊的就是你第三人責任險去付,你這邊的就看他有沒有第三人,沒有的話就是叫他付。應該可以跟你的保險公司講完成和解再理賠?

Escort照片看起來長相不差,但也就是那樣而已。缺少爆點,缺少新氣象,就連討論熱度也不足...

超高級的,快點出口打那些高級車臉啊

回應 taiwangod(taiwangad)所寫

 

樓上雖然你瘋狂 洗版 然後還假冒我,但我可以告訴你 ,原PO明顯 會選這兩台 就是對安全、其他配備 還有點要求的。 如果只要便宜, 我會推 我的VIOS 我當初51.9 買下來 45萬而已 yaris 根本是VIOS 4門版沒那個價值

以上。

我會推swift 是配備、安全、稅金 都有

而且swift 其實算保值

 

如果能開進口車,誰想買國產XDD

同樣是小車級距來說,這兩台進口車的安全配備真的就是屌打Yaris。taiwangod說的沒錯,考慮yari除非對掀背車特有愛,不然買vios就差不多,價格也好。

只是swift要多付10幾萬,差有點多了

回應 fordsucks(HaHa)所寫

 

這家汽車公司永遠不知道國內消費市場是什麼

 

這個我一定要反駁一下,他們"曾經"知道國內消費市場是什麼

別忘記死肥肉的風光年代,那輛車可以說是嚴少主中興的最大功臣

行車紀錄器、胎壓偵測器,都有個很有趣的現象,以前曾經在某個消費電子產品領域沒落的廠商,現在都跑來做這些。PAPAGO、大通都是

曾經有過那麼一個時候,SJ廣告打很大,一度成為不少人心目中認定的好油之一

這是改裝車不是偽裝車吧XD

這台車好帥,沒想到會在台灣出現

這麼大台的車1公升可以跑到10公里左右,沒有我想像中的差耶,請問高速路段有比較多嗎

前往討論:近期牽的二手車

就叫Zinger R好了XD

感謝大家的推薦,我後來買的是 DOD LS470W,Mio我看網路實拍的效果也不差,但698要近9000...鼻子摸摸還是買了DOD。改天再來分享使用心得~~

韓國車在台灣已經很不吃香了,雙龍又是冷門中的冷門,著實不容易經營。但也挺感慨的,以前看雙龍還是破銅爛鐵便宜貨的感覺,現在也進化成這樣。況且這還只是間遠遜於現代跟Kia規模的韓國車廠,都已經變成這個樣子了,國產車哩XD

前往討論:看奮進的雙龍汽車

回應 eric.huang.1968(Super)所寫

 

實驗的比較方式還是可以取巧!不然,台塑早就大肆宣傳了(雖然我都加台塑的油)!

汽油還是有一些添加劑(Additives),主要是辛皖值提升劑抗氧化劑metal deactivators,還有清潔劑!添加劑中的清潔劑的比例或許對減少油路積碳有幫助吧!

 

這個就讓我想到,所以市面上賣的那些添加劑,可能還是有些用處。像是辛烷值提升、清潔等用途,應該是會有實際效果的?當然,成本是否划算那就是另外一個題目

大部分自助,很少數懶惰下車弄幾分鐘,就選人工

google了一下,看起來是挺有趣的產品,但顯示太多資訊的話會不會很分心?

我也覺得奇怪,像是Tesla一台幾百萬,車主哪會在意牌照稅這種小錢。話說回來,現在上路的電動車也不過那一點點,對稅收影響不大,所以才敢那麼大方吧

回應 fordsucks(HaHa)所寫

 

你們不用哭夭,我說的沒錯吧?虎頭蜂?

自己去看看Volvo在台灣銷量有多少

數據已經寫的清清楚楚,不要當文盲

網路一直都是反指標,現實看安全的有幾人?

狂推安全只不過是一種自慰而已。

不要老實被我跟taiiwangd給狂電,鍵盤車手。

 

到底誰是虎頭蜂,好像只要跟你意見不一樣的就是虎頭蜂😂😂

回應 taiwangod(taiwangad)所寫

 

回應 fordsucks(HaHa)所寫

 

你們不用哭夭,我說的沒錯吧?虎頭蜂?

自己去看看Volvo在台灣銷量有多少

數據已經寫的清清楚楚,不要當文盲

網路一直都是反指標,現實看安全的有幾人?

狂推安全只不過是一種自慰而已。

不要老實被我跟taiiwangd給狂電,鍵盤車手。

 

你終於承認 我們兩個是不同人啦

 

XD 

繼續模仿 我當笑話看

 

你們還是有可能同一個😂😁😄,只是其中一個腳色揣摩自己是英文很爛,連照著打ID都不會..等等,這樣是英文爛還是智商低?

不用出門就能瘋狂飆車,科技進步真是偉大!! 下次哪家廠商可以做出旁邊有女乘客的女朋友養成+賽車遊戲,搞不好不錯....

挖,Cortina跟Bluebird耶。幾十年的老車現在拿出來還是挺耐看的

那算什麼,昨天我在路上碰到全台灣最稀有的市售新車,DS 5...怕了吧。這邊有幾個人在路上看過這個車?? 法拉比藍寶堅尼那種滿街跑的菜市場車算什麼,麥拉倫都比DS5多XDD

前往討論:遇到台灣最貴的LSUV

哇塞,這根本惡霸,不過有車牌,應該是能夠找到人。直接告了啊,這種就是擺明吃定你不會想要用時間換取金錢

非常詳盡的分析,而且很有道理,另外我還想補充,現在車輛複雜度與精密度,還有新科技水準不斷提升,這些也都是增加保養金額的重要原因。

那還是你碰到的LR稀有....

前往討論:遇到台灣最貴的LSUV

回應 233000(舊愛情)所寫

 

回應 kiwies(奇異小姐)所寫

 

男生對於自己加油這件事情似乎興趣濃厚,我是不太懂加油有什麼好玩的啦....

 

只是為了省錢而已

 

其實從小時候就覺得加油這件事情是大人專屬的出國看到外國人都自己加油覺得很酷,所以一直都很想要自己抓油槍,便宜當然是重點啦,不過也有一點感情因素。所以當出現自助加油的時候,很早就去嘗試。剛開始真的很新奇,覺得可以自己加油超酷,久了有時候還是會懶😛

回應 azxcxza123(精打細算)所寫

 

回應 mikeyo(535i touring)所寫

 

沒有大尺寸的對吧?成交價2500還蠻便宜的

 

剛去看一下~~`

規格是...205/60/R16

至於什麼大尺寸??我不清楚喔...SORRY...

 

可能在說17或18吋以上吧

回應 9254(坤宇)所寫

 

回應 azxcxza123(精打細算)所寫

 

回應 9254(坤宇)所寫

 

回應 azxcxza123(精打細算)所寫

 

回應 9254(坤宇)所寫

 

雷射定位也沒有技師說的那麼神,定位除了靠機器外技師的經驗也很重要,有些機器顯示正確的數值但技師調的不好一樣是會偏一邊,會吃胎通常都是定位跑掉或是底盤一些零件耗損造成的

 

感謝坤宇大大提醒,,過陣子我會再去檢查一下的,,謝謝囉...:)

 

還有胎壓不正確也會有吃胎的問題產生

 

這我有特別問了一下~~技師說這種輪子建議是打到38PSI~~就給他記下來了...

 

雖然建議打到38,但我認為還是要自己去體驗去調整胎壓,像我目前的輪胎也是建議打到36-38以上,但我實際用過後發現34-35左右才是比較適當的,打太多很跳不舒服,太少又太軟好像沒氣的感覺,而且也沒有吃胎的現象產生

 

胎壓不只看輪胎,也要看車重,看平常載多少人,我覺得只要在原廠建議的合理範圍內,自己開起來感覺最喜歡,那就對了。32到38都可以調整看看,我自己則走懶人路線(是有多懶),全部都按照原廠或輪胎品牌建議

回應 taiwangod(taiwangad)所寫

 

這樣算降級吧~~ 不過這台車

 

很像AUDI 年輕人 應該很愛

 

畢竟兩台不是同級車,要說降級也是沒錯。但像Audi這點我就不能認同了😂

我是覺得這一代他在抖還蠻好看的,頗有跑車味道,要不是韓國車,不然會對到年輕人胃口吧。

但我沒看錯吧,柴油車5000保養一次?

回應 flycall(flycode)所寫

 

中間後照鏡對著後檔玻璃+左/右後照鏡盡量往外,調到只看到一點點自己的車身,
要轉彎時,中間+右側後照鏡都要看!

若機車在車側已近前座位置,後照鏡可能同樣有死角,要轉一點頭看,
但要右轉,頭本來就要往右看,除非分心否則應該也看得到。

至於倒車/停車什麼的,也一樣是電動調整後照鏡角度,
右邊後照鏡往下調到可看到右後輪,距離就可抓較準。

若左右車窗隔熱紙貼太黑,那就開窗吧!

 

沒有像Luxgen 的360度環景 和 車側顯影 同樣可安全的開車,
只是 可調式後照鏡+倒車顯影 要注意好幾個後照鏡。

另外,過去休旅車偶有引擎蓋上裝後照鏡,但現在較少見了!

 

開過朋友的S3,車側顯影打方向燈的時候會出現,可是有時間差。讓我不習慣的地方在於右轉時頭部轉動方向和螢幕同邊,左轉就得要頭看左邊,不時回頭看一下螢幕。我是不敢完全不看路只看螢幕就變換車道或轉彎,所以才會覺得又要看螢幕又要看馬路很卡吧

回應 lalacoa(阿昌)所寫

 

在尋找一部代步車,預算20萬。

看了幾天網路看車,心得是.. 

1. 一般消費平台 (如8891、YAHOO) 的車價都便宜得不合理。

2. 所謂認證中古車的平台,po出來的價格會比上述正常一點;但也有低於行情的。

3. 看多了大概可以自己列出同款車,不同配備、不同年式、里程數應有的價格階梯,低得不合理的就可以直接略過了

 

(不過以上都僅限於網路看車,還沒實際去跑,因為覺得沒先做功課,直接跑進車行問反而容易被唬住吧)

 

經過這樣尋覓  有找到2台年式、里程可以接受的。基本上我是選該車款最低規的,因為那年代會多給的配備,根本無關安全 (有啦,最高等級的氣囊多給你一顆,但那也超出我的預算),不如把價差拿來挑車況更好的車... 因為預算有限,又要挑高配版的,就算買得到車子內部狀況可能也不會太好。

 

先打電話去其中一家車商問車在不在,可否配合萊茵檢驗,對方也一口就答應。

 

請問如果車商對車子有如此把握,檢驗結果也過關,而車價又是從網路上看到的價格,是否還該殺價呢?

請對方便宜個幾千會不會不上道呢? (例如 XX.8萬 變XX.5萬,至少省個保養金)

 

東西該有什麼市場行情價,商人不可能把獲利吐出來。有良心的商人會"適當"賺錢,沒有良心的就會用超低價格,你說什麼都答應。然後把你洗到現場,再去推別台車。反正電話裡面都說好,到了現場都不要。

太貴的東西固然不划算,但是太便宜的東西也很可怕

看起來今天應該是有機會看到這台車上市了,已經在路上啪啪造

回應 taiwangod(taiwangad)所寫

 

回應 airstage(氣噗噗)所寫

 

回應 taiwangod(taiwangad)所寫

 

回應 airstage(氣噗噗)所寫

 

用Focus底盤,空間也比Vios大多了,配備的話應該也沒輸。我是不覺得能算Vios這個等級啦...。福特現在就尷尬在這邊,比上不足比下有餘,而且還不是產品力的問題,是品牌啊

 

不是VIOS 等級的車

那為什麼不是1.8自然進氣??

 

你知道altis雅致版 現金多少 就買的到嗎? 我當初同時問過5X萬就有

 

只有兩顆氣囊,沒有ESP,基本上就是一輛空車,這個不要拿出來比了,好歹拿個經典版來比較吧。反過來說,為什麼只有引擎能夠決定車輛等級,是VIOS的等級,為什麼軸距有2687mm。

 

痾 這種價格帶 不就是 便宜妥善率 二手價首選嗎?

話說這台車最入門也沒循跡系統

你不覺得你擁護的福特已經走回頭路了?

我只想表達 目標市場 意味不明

 

 

 

這台車最嚴重的問題應該就是這個了,到底要賣誰?用一個很奇怪的定位打市場,也只能祝他們好運,萬一又少一間國產車廠也是挺可惜

回應 taiwangod(taiwangad)所寫

 

回應 airstage(氣噗噗)所寫

 

回應 taiwangod(taiwangad)所寫

 

回應 airstage(氣噗噗)所寫

 

用Focus底盤,空間也比Vios大多了,配備的話應該也沒輸。我是不覺得能算Vios這個等級啦...。福特現在就尷尬在這邊,比上不足比下有餘,而且還不是產品力的問題,是品牌啊

 

不是VIOS 等級的車

那為什麼不是1.8自然進氣??

 

你知道altis雅致版 現金多少 就買的到嗎? 我當初同時問過5X萬就有

 

只有兩顆氣囊,沒有ESP,基本上就是一輛空車,這個不要拿出來比了,好歹拿個經典版來比較吧。反過來說,為什麼只有引擎能夠決定車輛等級,是VIOS的等級,為什麼軸距有2687mm。

 

軸距根本不代表 絕對 內部空間 又是個車輛外行

一堆後驅車軸距比altis 長

你信不信 內部空間都輸altis 很多??

這牽涉到很多 例如引擎的擺放方式 

跟懸吊設計

 

 

那位老兄是不是車輛外行我不知道,但人家講空間配備,你去講引擎;拿了軸距說定位不是只有引擎,你跑去講前驅後驅引擎設定不一樣。

Escort是後驅?引擎擺放方式跟vios還是altis差很多?空間輸altis很多?實在不知道別人講東你講西,到底討論什麼

有保險就交給保險專員處理吧,他們自己會去判斷協調該賠多少

回應 jay_r521(A.J TAXI)所寫

 

租金比油錢貴
光是這一點
我拒絕~

 

反過來看,電動車租金比汽油車貴,但不用付油錢或者電費,電動車的保養費用也低很多。整體來看,撇除妥善率問題 (最近特斯拉妥善率問題吵很大),這個方案是會降低司機成本的

回應 jay_r521(A.J TAXI)所寫

 

真懷念以前20萬就能買到全新國產車的那一段時光

 

我年紀比較小,但是也經歷過activa 39.9,lancer三台100的年代。只可惜當年還是學生,沒機會買😂

新的X3還沒發表吧,照這樣已經有新車上拖車,那新車上市也就是最近的事情啦

不懂車,回原廠也不是就沒有被坑的可能,原廠同樣有那種勸你換換換的事情...

至少他們底下工作的工人還是會挺啦...汽車工業是真的能養活不少人,何況還有水平跟垂直供應鏈。汽車工業是火車頭,這句話並不假

回應 azxcxza123(精打細算)所寫

 

什麼是電線造假呢?
其實就是銅包xx,看什麼金屬便宜可用就用什麼金屬然後外面再鍍銅
還有就是不足線,芯蕊線數不足!差5%成本就差很大了!

一位台灣曾經外派到大陸電纜廠的跟我說的,他說你別只看一條控制線,裡頭眉眉角角很多,只是看敢不敢做對方品管嚴不嚴格而已!一台車線材這麼多,而且又是這樣多供應商,價格競爭!所以很難說每批貨品質都是一致的。

 

對一般電器來說,差別我認為沒想像中的大。可是全車電系,甚至是船跟飛機,累積起來的差異就大了。不過跟神戶鋼鐵一樣,要詳細一些的報告出來才曉得嚴重程度,先讓子彈飛一會

回應 azxcxza123(精打細算)所寫

 

也難怪啦…國產車5年不倒也難,,樂見倒一倒!
為什呢?一個企業集團所把持公會,用的人都已經LKK了!還沉醉在過去的時代中!不知現今汽車產業變化之大,不知迫切改革之必要!!

也許他們這些人都配有專屬司機,坐的是進口雙B等級以上的車!當然不知自家的車差強人意。

唉…敗也敗也...
給多一點年輕人改革機會吧!別在LKK了!

 

光是汽車的同業公會就不只一個

看起來跟不同利益團體把持的小圈圈有87成像,查看看別的工會,大概也是同樣背景的人長期盤據吧😒

我也覺得這樣的搭配看起來有點奇怪,不過實際上還是要看過實車才知道,也許很好看也說不定

這篇到後面都在舔來舔去XD

回應 richard_65(李察)所寫

 

SKODA 是一家歷史悠久的車廠。技術基礎穩固。是因為經營問題,才會被併購,成為該集團生產分工的一部份。台灣或澳洲,有具備自主生產的車廠是有幾家?汽車進口關稅之後一定是越來越低,如果台灣生產的汽車,性價比不如進口車,後續維修也沒有優勢。未來台灣沒有汽車產業,也不會太意外。

 

技術基礎穩固嗎,對此我抱持懷疑態度。當年仍是共產國家的Skoda,對汽車這種民生消費用品的技術開發應該不會投入太多資源。Skoda當初還是國營企業,後來改革開放,要面對歐洲來的開放競爭,才決定把官方持股賣給VW。

我覺得大陸的情況也有點類似,直到引進國外技術跟母廠資源,才挾著龐大內需市場跟自有資金,讓汽車工業崛起。如果不是政府干預,外資不能夠獨資,且持股不可以超過49%。若一開始就直接開放國外車廠進來,應該會讓中國自己的汽車品牌難以存活。

可是把類似情況放到台灣,保護也保護了...,面對更激烈的競爭只會哭哭說5年國產車要消失,不肯放棄好賺簡單的方式。那我也只能說,台灣不適合有國產車廠,通通進口吧

回應 flycall(flycode)所寫

 

回應 gentlemen888(新好男人)所寫

 

Skoda只是個小廠,開放後得要面對歐洲那麼多強力競爭對手。雖然賣給了VAG集團,但畢竟不是親生的,待遇有差。前陣子還說要讓Skoda的汽車變貴,不然會搶VW的生意。

可是Skoda在這麼艱難的環境中撐過去了,現在不只是一家捷克車廠,還是年產量高達2000萬輛的國際品牌。為什麼別人能,台灣不能。澳洲的情況也很類似,經濟規模不足以支撐國產,今年澳洲確定沒有當地產的新車了。問題到底在哪?

 

VW想讓Skoda賣多少,Skoda就可以賣多少....

你認為只是Skoda是小廠,但這是由VW經營的"小廠"。
另外,是年產量110萬輛,累積生產達2000萬台,不是年產量2000萬台。

VW在東歐/蘇俄並不算賣得很好,由在地品牌經營+共享零組件是OK的!

就像雷諾日產聯盟, 日產賣得好,法國雷諾照樣很高興!
台灣/日本/美國的雷諾汽車銷量有夠可憐,但日產汽車賣得不錯就好...
股東有錢賺,口袋飽飽就好,Who care 什麼品牌?

澳洲人口和台灣差不多,而澳洲,只是地廣人稀很大的洲,
澳洲汽車出口跟台灣一樣,要裝海運貨櫃,
會比捷克Skoda靠陸運就能賣到東歐/蘇俄還麻煩!

從地理位置來看,德國本土的汽車必須經過 波蘭or捷克or奧地利 才能送往東歐其他國家,
直接挑德國東邊的 波蘭or捷克or奧地利  其中一個國家生產,就可減少成本和麻煩!

----

「賣太好」竟惹來同門相嫉? VW集團考慮讓部分Skoda轉移德國生產、並分擔更多研發成本

作者: 發佈於:  國外車市新聞日期:2017 / 10 / 08

http://tw.iscarmg.com/index.php/top-news/home-abroad/46269-vw-skoda

isCar! 來自捷克的Skoda近年來正氣勢如虹,不僅2016年繳出110萬輛、前所未有的優異銷售成績,更在日前歡慶累積生產達2000萬台,品牌獲利表現也僅次高單價Porsche成為VW集團第二位,看得出在VW資源全力挹注下Skoda正迎來百年歷史中最輝煌的時機。然而這樣耀眼表現看在母集團VW眼中卻是有些眼紅,引起部份集團高層與工會不滿,希望要求Skoda分擔更多技術研發成本、同時轉移部份生產至德國境內,藉此降低VW與Skoda品牌之間不平等的競爭基礎。

 

現在不能算小廠了,但是剛開放的時候Skoda的確是小廠無誤。現在賣到車子都交不出來,生意好的哩

在商言商,我能明白車廠會盡量阻止成功修法。所以一般都不會再確認前就開始大張旗鼓引入設備、改進產線。
當法令通過,能夠立即執行嗎,稍微想想就知道也不可能。因為車輛的規劃與設計製造,都不是一年半年的事情,現在賣的車,少則2年就要決定規格配備之類的細節。不給寬限期,實務上也會遇到阻礙啊
車廠或許是財大氣粗的財團,但人家也是民間企業,不能夠因為他們有錢就用過於嚴苛的標準對待

回應 eric.huang.1968(Super)所寫

 

"獨家!買新車卻都在修車?特斯拉車主組自救會控訴"

 

https://tw.autos.yahoo.com/news/%E7%8D%A8%E5%AE%B6-%E8%B2%B7%E6%96%B0%E8%BB%8A%E5%8D%BB%E9%83%BD%E5%9C%A8%E4%BF%AE%E8%BB%8A-%E7%89%B9%E6%96%AF%E6%8B%89%E8%BB%8A%E4%B8%BB%E7%B5%84%E8%87%AA%E6%95%91%E6%9C%83%E6%8E%A7%E8%A8%B4-131103609.html

 

電動車現在還很不成熟,Tesla問題最多是因為銷售量最大。想買新品牌用新科技做出來的新產品,就得有這等覺悟...。

小費就是對於辛苦服務的肯定,給樓主一百個讚!! 小費當然沒有一定要給,但彼此將心比心,願意鼓勵辛苦的勞工所提供的優良服務,也可以讓他們收入增加,促進經濟循環!!

回應 fordsucks(HaHa)所寫

 

回應 taiwangod(taiwangad)所寫

 

回應 richard_65(李察)所寫

 

SKODA 是一家歷史悠久的車廠。技術基礎穩固。是因為經營問題,才會被併購,成為該集團生產分工的一部份。台灣或澳洲,有具備自主生產的車廠是有幾家?汽車進口關稅之後一定是越來越低,如果台灣生產的汽車,性價比不如進口車,後續維修也沒有優勢。未來台灣沒有汽車產業,也不會太意外。

 

不管台灣汽車產業會不會消失

但我可以肯定 價格就算全進口,短期內 也不可能 降到美國、日本那種先進國家 水準

盧蛇 仍然 會嫌貴

就跟01房產版 天天喊 台北市的房 要1折一樣

 

不要忘記他們是網路酸民,只能用嘴巴反對身體最老實。😆

 

網路酸民有三寶,進手排就買,加氣囊就買,進口就買

五人座就是申請客貨牌啊

如果五人座也申請廂式小客,那價錢就不會只是64.9萬

5米的道路很窄啊,一般道路的車道大概是3.25米寬以上,所以扣掉停車格5.05米,不到兩個車道寬度,沒劃分向線很正常

前往討論:道路分向線

回應 a2031580500(work)所寫

 

剛從拍賣買的小蟻行車記錄器

 

小蟻也是有品牌的東西了,不過不知道跟gopro這類的高階機種比起來,表現如何

回應 van70909a(桃園小凱)所寫

 

掏寶的行車記錄我上次訂五組結果記憶卡都是壞的不提
3台故障 就直接全部丟掉了

 

這實在有點慘XD,我在淘寶買東西的經驗沒那麼糟糕,但嚴選店家是最重要的任務。一般好賣家,即使送到台灣的貨都還是願意退換

一般恆溫空調都是預設auto,除了關掉之後,調整風量就會取消auto功能了

回應 eric.huang.1968(Super)所寫

 

回應 taiwangod(taiwangad)所寫

 

回應 eric.huang.1968(Super)所寫

 

評心而論,SientaminiMPV的級距,目前價格還可以賣到單月破千輛,已經算是厲害的!再目前SUV/CUV當道的台灣車市中,歲是奇葩!和泰要消化產能,拔配備降價就可以了!不然,下一代 RAV4國產化,又可以是天外奇蹟了!

 

問題是根本沒降啊....

sienta 7人 還是79.9萬起跳

這台5人跟7人 1.8 才差5萬,有幾個人會買 5人??....

 

大概自己開店,有點錢,送貨兼自用的都會小老闆會買!4.2米好停車,假日時,第三牌給毛小孩剛好!偶爾違停騎樓車牌也不會被拍到,這個價位年輕人會買Focus,改晶片也有230匹馬力300NM的扭力!

 

60幾萬的focus改晶片能改到230匹????????

回應 azxcxza123(精打細算)所寫

 

回應 actychou(紫曦)所寫

 

回應 eric.huang.1968(Super)所寫

 

今天下午去輪胎行換避震器,剛好遇到老闆開Sienta到店裡,我問老闆:你的福特野馬呢?他說:上班代步用這台,停車方便!不過他也說,80幾萬買這台有夠後悔,高速風切聲超大超不穩的!我說:當初怎麼不買HRV,價錢差不多!?他說:不要再講了,有夠後悔,當初想說載貨方便,就...?!

 

很好奇:Sienta甚麼時候會收起來?

 

呵…呵

這問題的解答可能是:All new Wish 復活的時候吧…

慢慢等,,應該有那天到來。

 

Old new wish比較有可能啦😂

這種平凡的車款,阿本仔沒事不會想要復刻啦

回應 mexx99(mexx)所寫

 

現在還有免費洗車這種好康? 怎麼沒再其他家全國加油站看到??

 

我去的全國都有耶

回應 484520(不想白做工)所寫

 

我還是都給人工用耶,因為很懶 哈哈 不過有聽說自助好像會便宜一點

 

各家幾乎都可以便宜將近1元吧,如果搭配信用卡省更多,加一次油可以點一碗乾麵

這倒是令人意外的排名啊,沒想到Nissan表現麼好。

團購新車??這也太威了吧,不知道團購有沒有特別優惠價,請UCAR大大用力幫忙XD

或者是中午也可以,好歹吃飯休息時間還可以撥個空來看

今年一些流出的資料,也可以看出toyota真的很兇,車價都是一成在砍的。這也代表和泰充分感受到進口車的壓力,必須要鞏固好原本的市場

這是今年大改的A8嗎??

前往討論:間諜照

回應 lalacoa(阿昌)所寫

 

回應 airstage(氣噗噗)所寫

 

回應 jasonguo(jasonguo)所寫

 

中古車商也要生活,偏高不少?那要多少才是合理價格?合理車況(車況保證嗎)?說來給大家參考參考,說不出來就不要亂打針。

 

坤宇大應該是中古車相關從業吧,他敢講出來應該就是有所本的。

不過,商品買賣這種事情,每個人內心價值都不同。會上來問,就是內心懷疑,覺得好像不划算。花了共20萬,換來一輛車況良好的青鳥,到底值不值得?

原PO你認為自己錢花值得嗎

 

壓縮機故障是不在我意料之內,其他都覺得還好,都消耗品,可換可不換。

三角架跟軸承是去定位時師傅建議換的,本來也沒感覺,但換完行車真的有比較安靜穩定。

 

 

這表示在你的心目中,這樣的花費價格還沒有超出預期太多。買二手車多半都會有點心理準備要花些錢整理整理,只有壓縮機在意料之外,已經算是很少了。

前往討論:怎樣算好的中古車?

250萬不知道怎麼算的,如果數字為真,那麼持有一輛車的養護+使用成本真是高到嚇死人...

我以為百改大為先,先換組大一點的圈跟胎XDD。不過多數車稍微降個車高,看起來就很不一樣。要帥,就先改組避震吧

沒錯,如果只斷(壞)一隻引擎腳,不是什麼非常緊急需要更換的零件。但還是會建議盡量早點處理。因為引擎晃動變劇烈,開車時的舒適性下降,然後震動變成要讓其他引擎腳分擔,會讓別的引擎腳也容易提早下課。

回應 jasonguo(jasonguo)所寫

 

回應 vivianco(薇薇安是我)所寫

 

中油不會垮的,通通把汽油拿去燒,發電量才夠 (結果空氣汙染一樣嚴重

 

你怎麼會這麼聰明

 

完美預言未來的發展XDD

除了中油,還有台塑啊,兩大重要金主,怎麼可能有人會讓他們垮掉

回應 taiwangod(taiwangad)所寫

 

回應 paulomiyao(MiyaoBrother)所寫

 

雖然說500多輛對toyota之類的只是個零頭...

不過看看Tesla的價格,能夠一年賣500輛,我覺得很厲害耶。和某些冷門車比起來,能見度甚至還更高😄。如果明年Luxgen真的也推出電動車,還不曉得有沒有辦法跟Tesla一樣一年賣個5-600台呢

 

我比較窮

住台北市 公寓 買充電車???

 

沒多久之前好像在這邊才看到有人分享tesla開箱

車主他家的車庫比我現在住的套房還要大...沒有個百坪透天、1樓雙車庫,想都不用想。想要買充電車,中華e moving湊合著用吧,電池還能拔起來帶回家充電

回應 qqq2011(QQQ2011)所寫

 

回應 gentlemen888(新好男人)所寫

 

回應 wangoldmr(Mr. Wang)所寫

 

網站上寫這15種都是subcompact crossover, 意思是次小型跨界車, compact crossover才是小型跨界車.

但是其中的Nissan Rogue Mitzbishi outlander, Jeep patriot是compact crossover.該網站將它們和subcompact crossover放在一起比.

 

所以compact比subcompact還要大,我也覺得挺奇怪的,Nissan Rogue Mitzbishi outlander, Jeep patriot這三台明顯比其他的要大上一號半號,不曉得為什麼會放在一起比。

 

诶,兩位大大,您們似乎都誤會了 ...
   
北美的 Nissan Rogue Sport = Nissan Qashqai :
https://en.wikipedia.org/wiki/Nissan_Qashqai#Qashqai_J11_(2013–present)

         
而異於台灣販售的 Nissan Rogue:
https://en.wikipedia.org/wiki/Nissan_Rogue#Second_generation_(2013–present)
   
同樣的,
北美的 Mitsubishi Outlander Sport = Mitsubishi RVR :
https://en.wikipedia.org/wiki/Mitsubishi_RVR#Third_generation_.282010.E2.80.93present.29
   
而異於台灣販售的 Mitsubishi Outlander:
https://en.wikipedia.org/wiki/Mitsubishi_Outlander#Third_generation_.282012.E2.80.93present.29
   
也就是說,以車身大小而言:
Nissan Rogue Sport < Nissan Rogue
Mitsubishi Outlander Sport < Mitsubishi Outlander
😃

 

 

原來如此啊,跟台灣加了sport只是多幾件車身套件不一樣XDDD

連大小都有些不同

回應 jasonguo(jasonguo)所寫

 

為何只單罰這件?很多比這樣嚴重的事情,都不見罰,這個政府病了。

 

當兵的時候有沒有聽過

不打勤,不打懶,專打不長眼

有些事情,你偷偷來,知道要躲

大家也就睜一眼閉一眼了

但公然白目還上傳臉書,不罰你都不好意思啦

平行輸入的Murano敞篷?難得能看到這個耶

這樣的用車方式,很可能會慢慢變成主流吧,在都會區的人平常用不到車,改成在必要的時候租車就好,能省不少錢呢

看不懂,在演哪齣啊....

好有趣的活動喔,讓整天坐在電腦前面的我也想要運動了...我決定等等走樓梯不搭電梯去買消夜

回應 toyotagt86(頭又大機梯八六)所寫

 

聽他們對電動車很多質疑,事實上私底下在研發固態電池的純電車

 

其實很多大廠,不只車廠都在研究固態電池這個領域。固態電池能量密度比現在的鋰離子或鋰聚合物還要高,安全性也好,但問題是電流通量(是這樣說的嗎)比普通鋰電池低,也就是充電速度慢。

電動馬達能夠提升的空間很有限,這是非常成熟的技術,因此剩下就要看電池了。固態電池目前還有難以突破的障礙,前陣子有新聞出來說開發出超快速充電的固態電池,但語焉不詳,也不曉得距離商用量產還要多久...

回應 jasonguo(jasonguo)所寫

 

發展油電混和動力車輛是最愚蠢的,馬達加引擎光看整體機構那麼的複雜就頭痛,一故障出問題,就會讓你修到破產。
油電混和動力車輛發展了20年只有TOYOTA獨家在玩,全世界其他各大車廠都沒跟進,然到說這些車廠都是笨蛋?還是造車技術不如TOYOTA?

 

只有TOYOTA獨家在玩啊...

你把Honda、Mitsubishi、Hyundai、Porsche、VW、Chevorlet....等一眾車廠放到哪了。Toyota 20年來沒有獨家,全世界大車廠也有跟進。所以到底誰是笨蛋?

不過有一點你說對了,由於Toyota先行,因此確實有專利鎖在他們手上,技術不如Toyota在油電混合這個領域是有可能的。所以大家都在搶著要在電動車這個市場獲得領先地位,因為很有可能拿到關鍵專利的品牌,就能控制接下來數十年的汽車市場

Q開頭這個世代的產品,吸引力大增啊....Infiniti終於有讓我會心動的東西了

回應 jasonguo(jasonguo)所寫

 

回應 lulala5566(56不能亡)所寫

 

回應 toyotagt86(頭又大機梯八六)所寫

 

聽他們對電動車很多質疑,事實上私底下在研發固態電池的純電車

 

其實很多大廠,不只車廠都在研究固態電池這個領域。固態電池能量密度比現在的鋰離子或鋰聚合物還要高,安全性也好,但問題是電流通量(是這樣說的嗎)比普通鋰電池低,也就是充電速度慢。

電動馬達能夠提升的空間很有限,這是非常成熟的技術,因此剩下就要看電池了。固態電池目前還有難以突破的障礙,前陣子有新聞出來說開發出超快速充電的固態電池,但語焉不詳,也不曉得距離商用量產還要多久...

 

有一種電池叫做超級電容電池,可以去了解了解一下。

 

美國政府於2016 年7月提出,未來的電動車需在10分鐘內充電完成的目標;針對此訴求,超級電容器充放電快速的特性也就相當值得稱頌,更不用說超級電容器所具有的效率高、循環壽命長、高電壓、耐高溫、耐高壓且安全性高等特性,足以解決電動車為人所詬病的種種缺點。

超級電容器是一種介於靜電電容器和充電電池之間的儲能裝置,它的基本原理和其他種類的雙電層電容器一樣,都是利用活性碳多孔電極和電解質組成的雙電層結構獲得大容量,它具有比靜電電容器更高的能量密度,以及比電池更大的功率密度。基於超級電容器的各種優勢,市場研究機構IDTechEx甚至大膽預估,超級電容器的全球市場產值將在2024年達到65億美元。

====

聽起來一切美好對吧,可惜目前材料技術讓超級電容電池的能量密度輸給鋰電池,所以還沒重大突破。石墨烯的出現,或許有機會找到解答。然而石墨烯要量產還得好些時間,因此目前超級電容電池距離市售乘用車還很遠。

冷門車的宿命

現在尺寸能夠做成這麼小,不占空間,買一個回家玩玩看

現在很少看到有前檔除霧線的車,就算也有只會在邊邊吧,效果不會有後檔好。台灣冬天是濕冷,玻璃容易起霧,但是ac打開就有除霧除溼的作用

前往討論:前窗除霧缐

看起來真的不是很想認真參加車展的感覺XD,一個別人有我們也要有的概念,哈哈哈

G-class跟Range Rover....,我錯了XDDD

前往討論:前窗除霧缐

說真的,這個價格恩其他同級對手比,不會貴的。這年頭大家都很會喊,嫌貴誰不會,去比比看配備嘛,到底貴不貴一看就知道

回應 flycall(flycode)所寫

 

回應 elizabethann(茉)所寫

 

回應 flycall(flycode)所寫

100萬是個天花板...
買一台130幾萬的Toyota/Honda也一樣很需要勇氣!

Toyota Camry 11月份總銷量553台,算很多!!
但百萬以內的Camry 2.0 就佔了520台,
百萬以上Camry油電2.5H,最貴的訂價13x萬, 11月份33...

Honda Accord ....已停產...目前也沒進口


進口的Mazda6也百萬以上, 11月份賣102台已算很不錯了!
Mazda CX6也約百萬 11月份賣603台算非常好!
現代 Santa Fe也百萬以上,11月份賣108台也算不錯!


至於Toyota賣很不錯的進口RAV4,11月2,493台,
但我就不知百萬以上的RAV4油電賣幾台? 佔多少比例?

百萬以上實用車型的市場就那麼大而已...
必須4.5-4.8米的休旅,百萬以上接受度才較高!
Mondeo Wagon算休旅吧!? 雖然135.9萬,但可能賣得比Mondeo還好! 😁

 

有些數據分析起來還可能被嚇一跳,
因Luxgen有正七人座MPV和4.8米的休旅,百萬以上賣最多的國產車應該是Luxgen。

 

這個數據好有趣耶...沒想到LUXGEN還蠻爭氣的呀😋

 

那是因為,進口的正七人座MPV和4.8米休旅,大約要150-250萬,
國產Luxgen則只要100~130萬左右,百萬國產車才能有較佳的銷量,
但跟150-250萬進口正七人座MPV和4.8米休旅的銷量相比, Luxgen只算勉強......

 

疑,真的耶,如果這樣想,L牌在這個市場級距其實是表現很好的...

唯一的問題在於百萬以上國產市場幾乎沒什麼量😂U7跟M7正好放在一個沒有其他品牌能碰到的位置,接下來U7改款不知道他們會不會真的這樣的優勢繼續努力

才80幾萬的車,可以殺16萬...年底真的是買新車的好時機

回應 jasonguo(jasonguo)所寫

 

策略錯誤是很慘的,撞牆期無法突破,經營就會走下坡。

 

同時間還得面對進口車的威脅,沒兩年前TOYOTA努力的目標是突破4成市占率,現在的目標已經變成要守住3成的市占率

140匹馬力看起來弱弱的,但配上不到1噸的車身...開起來一定很爽

回應 taiwangod(taiwangad)所寫

 

回應 lulala5566(56不能亡)所寫

 

應該會是萬人響應無人下單吧,回到現實面,135.9萬買一輛福特...總覺得會被人笑。

Mondeo Wagon外型不錯,空間OK,動力不俗,主被動安全配備應該算齊全。

但沒有ACC、沒有主動煞車...這個還蠻可惜的

這價錢以這個大小的進口車來說算不算貴?還好

以福特的車來說算不算貴...呵呵😃

 

偷偷告訴你 mazda 6 W   之前網路喊很大聲

也是沒賣非常好

 

 

消費者最後還是會把品牌跟售價一起放在天平上,然後一般品牌就會被打槍了

這是為老車而生的產品,現在的新車幾乎都有aux-in或者藍芽,10年以上的老車就須要碰運氣了。我的車連aux-in都沒辦法裝,因為輸出都被占滿了,除非拔掉換片箱。這樣不如買這種,反正加減聽

回應 jay_r521(A.J TAXI)所寫

 

每次換機油前
我一定先將車停放一整晚
隔天一早再洩機油
換機油濾芯

汽門凸輪軸無油泥
乾乾淨淨

 

看起來大大是自己換機油的,我就算把車停一晚,還是得開到保養廠。到保養廠的時候,就已經是熱車狀態了😂

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42575/is-electric-car-really-green

「電動車意味著綠色、意味著低碳、電動車是環保的代名詞,現在全球氣候變暖,霧霾這麼嚴重,特斯拉、比亞迪做電動車是一件功德無量的事,這是在拯救地球,拯救人類自己balabala⋯⋯」我們經常能聽到身邊的電動車支持者發出這樣的「安利」,表面來看,全電動汽車由電力驅動,不排放任何廢氣,似乎真的非常的綠色低碳。然而近期美國的一檔網上評論節目卻不同意此觀點,並用了整整一個節目時長來論述「電動汽車不是你想像的那麼綠能」。

以能源轉換效率來看,總和下來電動車確實比較好。但問題在於整輛電動車的生產碳足跡比內燃機還要高,所以電動車是不是真的比較環保?? 還很難說

回應 flycall(flycode)所寫

 

回應 mikeyo(535i touring)所寫

 

近幾年不管是歐系或是日系車廠,都紛紛推出小排氣量渦輪增壓引擎,最大的優勢就在於能繳出漂亮的油耗表現,但 Mazda 卻仍然堅持開發自然進氣引擎,甚至批評小排氣渦輪引擎只是車廠為了獲得優異油耗數據的一種手段,同時還會犧牲動態表現

http://auto.ltn.com.tw/news/9000/44

 

高溫+高壓就可以讓燃燒效率較好!
管你什麼稀薄燃燒,缸內直噴....高溫高壓之後,油就變成氣態,已沒啥霧狀顆粒了!
所以,渦輪主要是為了讓燃燒效率較好=省油....
以相同的渦輪動力而言,排放絕對比N/A環保!

至於有沒有較省錢? 則要另外算!
環保的東東大多像有機食品一樣, 不怎麼省錢,要你多掏錢!...
.😁
 

但 Mazda 卻仍然堅持開發自然進氣引擎?? <---這句是放屁! 
Mazda同樣有柴油渦輪啊! 台灣都買得到!
為何Mazda不做3.5~5.0大排氣量的N/A車? 卻要做柴油渦輪?

 

這就是有趣的地方

在批別人的時候也該看看自己

不過我個人對於台灣媒體的文章,都覺得只要看一半即可。Mazda近年的確一直把焦點放在Skyactive上,對自然進氣的投入肯定比渦輪增壓多。以相同比較基準來看,柴油車應該先不要拿進來討論。NA柴油車有幾輛XD

只是我對於"相同動力,渦輪排放一定比較環保"這點還是抱持疑問。相同動力代表渦輪車會用小排量引擎,雖然現在這些大廠給的數據幾乎都是小排量渦輪比較優異,但熱效率沒有明顯差異的情況下,渦輪車能夠環保多少?

回應 wu4862(然究505)所寫

 

渦輪不只省油而已,其高速再加速是自然進氣無法比的

 

高速再加速牽扯到很多,不是裝了渦輪就比較厲害。

回應 a2031580500(work)所寫

 

 

 

-覺得要掉出來

不然大家以為車展人山人海,真的通通都是去看車喔😂😂😂😂😂😂

回應 taipei410(達谷)所寫

 

大家可以探討,假如車展< 沒有女模 >觀眾會減多少 ?

 

根據我多年看展經驗....至少少掉1/3

會這麼保守估計的原因,是有人想去買車看能不能撿便宜,有人想去看看能不能拿到贈品

如果這些都扣掉,單純是去看車展的,1/3,不能在多了

回應 wangoldmr(Mr. Wang)所寫

 

回應 actychou(紫曦)所寫

 

回應 wangoldmr(Mr. Wang)所寫

 

回應 actychou(紫曦)所寫

 

回應 kuotse(電腦我不會)所寫

 

那車還是鎖定小型車嗎 ? 中意哪台.

 

等周末與岳父、小姨子討論再決定...

 

紫曦大

且聽在下說分明

SWIFT的 1.0渦輪和BALENO的1.0渦輪增壓引擎是同顆引擎但是它的震動比BALENO的要小

純日製車究竟不同

渦輪引擎為趨勢-雖然20年後是電動車的天下

舊引擎/舊變速箱VS新渦輪引擎/6速手自排變速箱就差多少錢了

小改款VS全新大改款CP值差很多

鈴木是做四傳和小車的車廠

妥善率高折舊率低

四輪碟煞和較佳的底盤也比較安全

定速換檔撥片按鈕啟動LED燈六氣囊ESP一樣不少

哈哈有決定SWIFT再告知在下

當然,一切尊重您岳父大人的決定

 

王董,甚麼時候買比較優惠呢?

紫曦大

去年底和今年二月前vitara銷售平凡又有庫存車的壓力所以不但加送空力套件配備且折扣放大

可是今年三月以後訂單爆量訂車的人要三個月後才交車,有的搶手顏色要4/5個月才排到配車

這段期間優惠折扣都是按公司規定的制式折扣

所以車界的遊戲規則是 熱門車板凳區優惠不會放大, 隨訂隨到庫存車優惠最大.

SWIFT在台灣行銷多年到現在大改款後的進口車供不應求已經證明它是個好車

國產車固然保養較易但安全尚未經公評認證

SWIFT若有ACC跟車系統等在歐洲NCAP的撞測上是四顆星

也就是說它在車體結構上是蠻安全的小車

因為車不夠交, 最近幾個月訂車雖然優惠不太會放大,

但即使現在訂SWIFT或許還是能透過管道較X惠的

 

 

 

 

Suzuki也是很神奇了,前幾年總感覺搖搖欲墜,這兩年又新熱門了起來。交車交到供不應求,雖然說進口配額有限,但能夠讓人排隊幾個月,實在厲害

前往討論:小型掀背車的選擇

回應 actychou(紫曦)所寫

 

回應 12119(虎頭蜂)所寫

 

買這部YARIS就對了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161201/821319.htm?t=%E9%80%99%E9%83%A8%E8%B1%90%E7%94%B0YARIS%E8%BA%AB%E5%83%B9%E7%A0%B4%E7%99%BE%E8%90%AC%EF%BC%9F%E7%B6%B2%E5%8F%8B%EF%BC%9A%E4%BD%A0%E4%B8%8D%E6%87%82%E6%88%91%E7%9A%84%E5%83%B9%E5%80%BC

 

買不起三芒星的小鴨……[哭哭]

 

做人要懂得變通,換個角度看事情,不就皆大歡喜?

買不起三芒星的小鴨?我們可以買牛頭牌的A-Class啊😂

前往討論:小型掀背車的選擇

回應 jasonguo(jasonguo)所寫

 

只有你最聰明會插隊?別人都是笨蛋乖乖排隊下交流道?

 

這句話完美複製了我在交流道前被插隊的心聲。

所以我養成習慣,不會那麼早往內靠,都會讓車身貼近外側,讓插隊的車子不好進來

開起來還好,不要拿去殺灣都不會覺得"笨重"。當然因為車身尺寸的緣故,在市區開起來一定會覺得沒有那麼靈巧好鑽。不過車身高,視野良好,也別有一種爽感

回應 wu4862(然究505)所寫

 

回應 xian6893(傷懙加)所寫

 

想問問版上開Ranger的前輩 
這台車在市區開起來會很笨重嗎?
我從以前到現在就很喜歡這種皮卡風格的車
不過感覺在雙北市開壓力很大
路邊停車好像也是一大問題?

 

不會笨重,但停車在市區的確有些麻煩,此車超過五米,路邊停車格會有困難,限高190公分的停車場才可以停,車高184公分

 

停車確實是最困擾的事情,很多地下停車場、基本上所有的機械停車場、小一點的路邊停車格、鬧區狹窄的停車場...Ranger都不用想。可能會讓人覺得不如不要開車,改搭小黃簡單多了

我第一個想算的是有多少錢在停車場XD

前往討論:台灣Tesla 車主活動

Tesla程式化的程度很高吧,原廠寫個程式聯網就搞定啦

前往討論:台灣Tesla 車主活動

慘到我都不忍心大聲笑出來了

前往討論:一級棒的烤漆

慘到我都不忍心大聲笑出來了

前往討論:一級棒的烤漆

喔喔,小改款耶,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發表

回應 ccl5423(CCL)所寫

 

還好吧,台灣空氣越來越糟了,要想辦法控制一下。現在台灣登記有案的有超過720萬輛汽車,1300萬輛機車,很多都沒有妥善保養,污染當然會嚴重。
建議:
1. 所有汽機車都改為每年驗車。
2. 汽機車都要繳納牌照稅。
3. 牌照稅使用驗車結果來繳稅,污染越高的繳稅越重(排廢、噪音),超過某種數字就要取消車牌、強制報廢。

ps. 我的車是超過14年的老車,不過我都乖乖地定期保養,所以車況都很不錯。

 

PM2.5車輛來源佔23%,營造和路面揚塵佔37%,可見與車輛相關的比例非常的高。而且,氮氧化物車輛排放佔50%,也相當驚人。營建跟路面揚塵這個比較難管,但車輛排放等汙染,就有23%,和工業汙染並列第一。汽機車真的需要被妥善管理

回應 taiwangod(taiwangad)所寫

 

回應 jasonguo(jasonguo)所寫

 

先進國家都這樣啊?美國有這樣嗎?美國還有老車翻新。

 

你知道美國人工有多貴嗎?

你知道美國 沒車不能生活嗎 平均里程數 跟台灣人 一年平均1萬3能比??

整天別國怎樣....不努力賺錢 不提升自己

不覺得好笑???

台灣已經算相對好養車

台灣養車還不用有停車證明

中國某些省大牌有多貴你知道嗎

 

 

 

這個我知道,北上廣大牌數量有限,關門之前簡直搶破頭啊。如果你不是北上廣的牌,進北上廣就得要受到單雙日或其他交通管制措施的限制,變相讓沒有能耐搶到牌的人就不用想開車啦

回應 9254(坤宇)所寫

 

回應 airstage(氣噗噗)所寫

 

回應 9254(坤宇)所寫

 

笨重感是不會,但以它的高度在進出停車場要注意限高

 

Ranger超高的啊,如果在台北走跳,應該會覺得很傷腦筋,很多地方進不去

 

如果沒有改裝是還不至於超高來形容,比較早期蓋的房子地下室都約1.8米左右它就進不去,新一點有1.9米以上的就沒問題,要買這類型的車最好家裡還有一部轎車

 

超過1.8公尺的車高,比一些大型休旅車都還要高呢。這樣子的大車在台灣只適合當成假日休閒去戶外用的,平常在都市裏面還是小車或房車比較輕鬆

BMW外廠資源應該很多,喇叭這種東西應該不會被發現近影響保固吧...

Mahindra Genio

應該吧...馬璽達台灣官網就兩款車,一款雙廂五人座Scorpio,一款單廂的Genio。

Mahindra去年底引進台灣,還很新,我也不知道在貨卡市場有沒有慢慢被人關注。不過這個車廠來頭不小,是印度第二大廠,每年銷售量也很驚人。

前往討論:新皮卡?

大陸,不意外

回應 flycall(flycode)所寫

 

沒什麼好大驚小怪,
美國的雜誌當然只評美國市場,法國車在美國賣沒幾台,應該連評都不用評了!

-----
.....該獎項每年年底由國外媒體「WardsAuto」公布,並針對美國市場推出的次年式車型進行評比。
-----

WardsAuto http://wardsauto.com/contact-wardsauto
官網的連絡電話: 1-248-XXXXXX ,1是美國的國碼, 248 Michigan 密西根州
 

 

美國本土的汽車市場是選擇性開放給美國藩屬國(美國有駐軍的國家)
大陸汽車市場的遊戲規則,還比美國汽車市場更公平一點!

駐外美軍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A7%90%E5%A4%96%E7%BE%8E%E8%BB%8D
日本 38,807
韓國 24,189
德國 34,562
義大利 12,099
法國 0
台灣 0
大陸 0

 

是"德國"車啦,不是法國

而且我的印象中,很少人在說法國車的引擎有名😃😂

回應 alf101(alf101)所寫

 

回應 wu4862(然究505)所寫

 

回原廠烤不會有色差

 

回原廠需要3天,因為幾乎天天要用車,所以才考慮快烤

 

結果這樣一來一回,耗掉不只三天XD

前往討論:一級棒的烤漆

其他三款也許有機會,Elantra柴油成團機率很低吧?

回應 jasonguo(jasonguo)所寫

 

這張單沒錢賺,拖~拖久了就會自動退。

 

反正車子交不出去,退了一張後面還有千千萬張在等😂

回應 mmppeegg(帥竣168)所寫

 

如果要等一年,車價先打個八折我才要買。
又不是跑車,腦袋有洞才跟你等

 

所以這擺明了要把你洗到更高價的啊

入門款超划算,CP值高到不行

但我只進這幾台,今年沒買到等明年,等不及就多花點錢囉😋

怕賣太好,哈哈

回應 jasonguo(jasonguo)所寫

 

也許在傳統機械內燃機台灣落後歐美日數十年,但在電動車相關技術大家也才剛起步,落後十年?自動駕駛技術有十年了嗎?唉~這些酸民自卑的心態我能體會,其實自己無能自卑無所謂,但不要把別人也看貶了。

 

其實...罵人家酸民之前可以先估狗...真的

"自動駕駛汽車的展示系統可追溯至1920年代及1930年代間,第一輛能真正自動駕駛的汽車則出現於1980年代。1984年,卡內基美隆大學推動Navlab計畫與ALV計畫;1987年,梅賽德斯-賓士德國慕尼黑聯邦國防大學共同推行尤里卡普羅米修斯計畫。從此以後,許多大型公司與研究機構開始製造可運作的自動駕駛汽車原型。21世紀以後,伴隨著資訊科技的進步,更是突飛猛進,全自動駕駛的車輛在試驗車輛上已經被製造出了,特斯拉汽車率先推出了特定環境下的自駕車,而汽車工業人士估計2030年以前就會有量產車款出現。"

這還是比較複雜的車用自動駕駛技術,如果廣泛討論將飛機跟船舶的自動駕駛技術也放進來,那麼還會更早。所以初階的自動駕駛技術發展已經將近40年了 (不要小看人類的懶惰啊),而現在的進階自動駕駛,因為跟AI有關,AI的發展也不只10年...所以落後10年是有可能的。

電動車的發展也超過10年,電動車相關技術基本上已經到了成熟期。這也是為什麼里程數一直沒辦法有明顯大幅度進化的原因,電池的限制就在那邊,現有技術難有突破。

電動車先不管,至於自動駕駛,你的謬誤在把"自動駕駛"當成是一種獨立的技術。事實上自動駕駛是由很多關鍵技術整合而成,這些關鍵技術多半已經發展多年。直到近期才成熟到能夠組合成高階自動駕駛技術。

回應 wangoldmr(Mr. Wang)所寫

 

世界上電動汽車發展其實很早已經有一百多年但是電池技術和相關措施無法突破舊停滯了,接著在1990年又開始.
台灣的電動汽車發展是近年來的事,台灣早期以前發展的是些電動代步車,

 

電池技術是硬傷,放電速度跟能量密度現有技術已經沒辦法有明顯突破,一直增加電池數量也不是辦法。接著就看固態電池能不能夠成為新一代電池技術了...只是看起來距離商業運用還早得很。然後電池克服了,還有發電的問題要面對呢

回應 jasonguo(jasonguo)所寫

 

美國比這更髒的手段都有。

 

完全同意...美帝最拿手的就是以正義之名,行圖利自己之實。限制別人都理直氣壯,被限制了就哇哇叫

即使輪胎快需要更換,單純路面濕滑也不應該這麼容易打滑,會不會是壓到什麼東西?

美國現在還會是獅子嗎XD

回應 nineknifes(丸把刀)所寫

 

認同樓上"任何測試只要不存徧心,都有參考價值哦!"
又不是每一趟油箱就會自己調角度,在客觀的條件下,我覺得u-car的做法,同樣油槍、路段、速限、風量,甚至是補油前的靜置10分鐘,這些作法已經是盡可能的公正,而且"務實"的,不是實驗室那種跑不出來的數字
同樣這些做法下,u6不會因為誤差大到翻盤,比rav4好、比crv好~~

 

有比較理性的人了

不過提醒一下,這篇不是u-car做的測試XD

回應 cltang(cltang)所寫

 

"現有100萬儲蓄,但都投入股票中,每個月報酬率平均可多1~2萬"

 

每個月1-2萬,100萬等於是年報酬率 12%~24% (嚇)

你是買了啥股票,這麼恐怖 @@

 

 

股票長期來看的投報率大概8%-10%,能做到12%-24%,神手來著。別買車了...你現在應該有多少多餘預算通通投進股票裡面。100萬一年可以賺12-24萬,超級多啊。拿來搭計程車都花不完

回應 wayne2017(WayneSS)所寫

 

回應 monkey1992007(破許馬肯好好開)所寫

 

小弟不才,從國中就加入UCAR這個大平台,看著大家開箱各式車輛,

現在終於換小弟我讀完研究所當完兵,進入社會開始上班了。

因有購車需要及需求,但實在拿不定主意,想要聽聽看各位的意見

 

好猛喔,很好奇是甚麼樣的工作,研究所剛畢業可以月入60K、年終6個月,小弟也研究所畢業入社會才大概40K,然後你念書跟當兵竟然可以存到100萬,真的是年輕人的表率啊,可以分享一下怎麼達到這樣的境界的嗎?

我是你這樣的狀況一百萬以內我會買頂級的FOCUS或馬三,可以去試乘看看,喜歡哪輛買哪輛,還可以留一些錢來改裝,或著就是在多一點上GOLF GTI。

 

 

高科技公司或者大型外商可能有機會吧,比如說JP Morgan之類的😂但剛畢業60k,真的好讓人羨慕

回應 wesley_huang(小胖仔)所寫

 

我的建議錢存夠了再買. 想花50萬買車.就存100萬. 想花100萬買車, 就存200萬吧!
看您的表達, 這份工作您還沒待超過1年吧! 您所謂的60K. 或6個月 實質上都是紙上富貴, 你還不曾擁有.
若您2008 是國中. 您現在差不多在 25-26歲, 我出社會時也差不多這年紀, 每月實際存下的也差不多20K. 我撐3年買1台18萬2手車...不買新車..只想要多存點錢結婚, 若允許還要買房... 你的人生才剛開始, 不要被銀行綁住你的人生. 也不要被物質拖累你的人生.

 

我的看法倒是稍微不同,能夠剛畢業就找到月入60K,年終6個月的工作。這樣的條件,出去哪邊都會有富貴的。

回應 jasonguo(jasonguo)所寫

 

那幾個實(時)價登錄網站的價格已經被玩爛了

 

有哪些網站可以查價格啊?

小小媽斗真可愛呢~國產胎我用過南港跟飛達的之後....就決定再也不用國產胎了。不過這篇寫得真好,讓我又有點想要再給國產胎一個機會

質感看起不差耶...

回應 qqq2011(QQQ2011)所寫

 

回應 gentlemen888(新好男人)所寫

 

回應 qqq2011(QQQ2011)所寫

 

回應 eric.huang.1968(Super)所寫

 

剛才看到,純分享!為什麼C/D評十五輛小型SUV中(Compact Crossovers and SUVs),最新上市的三菱Eclipse Cross敬陪末座?小弟的森林人也才倒數第三!
https://www.caranddriver.com/mitsubishi/eclipse-cross

 

15 輛當中,四驅系統最遜、最兩光的那一款竟然是冠軍!
嘿嘿,看來 C/D 的記者們可能不是很懂/很重視四驅系統 ...  Orz

 

 

攤開來看名單,幾乎都是徒有其表好像越野很強,實際上比較適合在都市開的SUV。這畢竟是趨勢,每天上下班開普通馬路的人多,還是要翻山越嶺的人多...這個級距的重點應該也不是四驅系統,評價中不是很重要的部分也不意外了

 

https://en.wikipedia.org/wiki/Sport_utility_vehicle
開宗明義:
「A sport utility vehicle (SUV) is a vehicle classified as a light truck,
but operated as a family vehicle. SUVs are similar to a large station wagon or estate car,
though typically featuring tall interior packaging, high H-point seating,
high center of gravity, high ground-clearance and
especially four- or all-wheel-drive capability for on- or off-road ability.」
   
而目前在消費市場中「將 SUV 當成『高底盤的買菜轎車』來用、而完全不重視它的四驅性能」
的這種普遍偏差認知,
說穿了就是車商 (罪魁禍首就是 Honda CR-V) 的行銷洗腦功力的「成就」...     😂

 

 

以前早期的SUV還沒有忘記是從越野四驅車發展而來,所以還會強打越野四驅能力,像是Escape,當年還弄了一個廣告把車掛在牆上,就是在講越野。後來發現消費者根本不需要😂,慢慢變成現在這個樣子

回應 jasonguo(jasonguo)所寫

 

回應 mikeyo(535i touring)所寫

 

回應 gentlemen888(新好男人)所寫

 

回應 jasonguo(jasonguo)所寫

 

福特汽車董事長:中國將引領電動汽車的未來

https://cn.nytimes.com/business/20171206/ford-china-electric-cars/zh-hant/

TOYOTA在電動車市場早就GG了,BMWi3&i8已經賣出30萬輛了。

 

中國市場在電動車領先地位跟國家政策有很大的關係,再加上掌握了關鍵資源,的確有可能。

但BMW i系列絕對沒有突破30萬輛,i系列從2014年推出,成績的確愈來愈好。銷售主力是i3,2014年16000輛,2015年24000輛,2016年受到Tesla影響,成長速度放緩,2017年7月創造史上最佳 銷售成績,單月2600輛。

就算這幾年通通都用史上最佳成績去算,這4年也不過12萬輛。何況前兩年加起來也不過4萬輛,怎麼可能突破30萬,你被人家的唬爛騙了。

再說一個,目前世界紀錄上,銷售量最高的純電動車是Leaf,到今年9月總銷售量是28萬輛。這輛車還是2011年就開始賣了喔...i3+i8要30萬輛,過幾年後再說吧。

 

 

有人的簽名檔是

教育的目標是確保學生能辨別【有人在胡說八道】

呵呵

 

對於她說的,有什麼意見嗎?還是有那裡不合理的?

 

那i系列沒有破30萬輛,你有什麼意見嗎

回應 121542734(潘承韋)所寫

 

時速偵測在變速箱的感知器,

 

有偵測傳動軸,也有偵測輪速,現在的車子大部分都是直接從變速箱感應。原廠尺寸輪胎轉一圈=變速箱終傳轉一圈,輪胎大小改變,自然就會影響時速的準確度。但反正時速表本來就不準,這是有規定公式計算的誤差,尺寸不要跳太多,差個一級也無所謂

回應 flycall(flycode)所寫

 

還好啦!至少這位駕駛知道自己違規,也知錯能改。但也可能下次改進...😀


不過,看來他在一般道路也都開很快,
才知道:「......一般道路如果這樣連續開罰罰單是不成立的....」

雪隧連續開罰的罰單,算是平時一般道路超速沒被罰到的利息...


https://tw.news.appledaily.com/local/realtime/20171220/1262561/
還附上罰單與測速照片。文中提到,「想告誡大家不要跟我一樣低能 ,在怎麼急的事情也不要在雪隧違規 , 一般道路如果這樣連續開罰罰單是不成立的 ,但是雪隧不同 ,他是能夠連續開罰的。」

 

原來是半內行人來著😂

知道一般道路不能連續開罰,就安心衝衝衝,結果高速公路可以連續開罰,哈哈哈

回應 jasonguo(jasonguo)所寫

 

中國一年的汽車銷售量超過2千萬輛,台灣一年頂多40萬輛上下,中國賣一年,台灣賣50年,技術進步來說台灣汽車產業發展50年,還不如中國發展10年,中國很明確的表態要放棄燃油引擎車輛的發展,未來電動車將是中國市場的主流,台灣是否能打入電動車產業鏈,技術是否能強過中國是關鍵,燃油引擎車輛輸了50年,電動車再輸了,台灣在汽車產業就真正的輸了一敗塗地,萬劫不復。

 

幾篇都回一樣的,來點會的好不好,回的文不對題,扯到天邊了

回應 gogofish(夠夠魚)所寫

 

中國汽車工業在技術方面領先其他市場多遠?其實沒有多遠,因為多數先進科技早就掌握在別人手裡。不管中國開發燃油車再多幾年,也不會比其他人口少、銷售量少的傳統汽車工業國強。

電動車也是,中國現在最有利的,叫做原料。全世界絕大多數稀土元素掌握在他們手裡,想要大量生產馬達要看他們臉色。至於技術...電池或許是個突破口,固態電池可能有機會讓中國搶佔領先。但若以現階段的技術面來看,中國並不吃香。

 

不用理他啦,在那邊複製貼上跳針而已

回應 jasonguo(jasonguo)所寫

 

會掛這種車牌都是準備大量進口的準備程序之一,而這些車可能將由中國生產及經過第三地進口,這種模式一建立,過幾年台灣的進口車將會都是made in china
,台灣只剩下唯一國產車的是那智傑。不要說不可能現在就已經在走程序了,你不知道,不代表別人不知道。

 

要採取這樣的作法,在大陸有廠的納智捷應該最吃香才對。所以合理的做法就是把台灣國產搬到大陸去,從假台灣品牌變成真中國品牌

前往討論:發現沒看過的別克

回應 121542734(潘承韋)所寫

 

乎應嚴董的王.......

 

前往討論:apple也出汽車了??

以這樣的磨耗水準,大大估計大概可以用多少公里?

回應 azxcxza123(精打細算)所寫

 

還蠻多的吧…
賓士,BMW,PSA集團,法拉利...
反正一堆沒有造假啦!

不用太多心擔心啦!

 

習慣就好...大家都造假,就等於站在同樣的起跑線上😂

更何況車廠不造假,還有原料跟零配件供應商會造假

推主動ACC跟全速域ACC一票

回應 perfector100(Jerry)所寫

 

我文中有估算,如果不追求激烈操駕的話,這款輪胎預估可以使用超過45,000KM。提供您作為參考。

 

我眼殘....就在那麼前面沒看到😎

剩餘可行駛里程到底有多少人會認真看待XD

也算是汽車界一代名人了

回應 actychou(紫曦)所寫

 

回應 kuotse(電腦我不會)所寫

 

Swift . Fit 都有不少缺點, 是要看那台比較適合買的人.

 

看到那顆跳舞的引擎之後,真的有動搖了......

 

Swift那顆1.0t的引擎,在Baleno上也用了一陣子

目前是還沒聽到有什麼負評

前往討論:小型掀背車的選擇

回應 jasonguo(jasonguo)所寫

 

開車有沒有把腦袋帶出來才是重點。

 

偏偏忘記帶的人很多

回應 joyce168(三寧)所寫

 

以大陸的ESCORT頂級款售價對比S3頂級款售價
S3在台灣的售價還是不夠便宜!

 

中國生產規模跟台灣畢竟不一樣,直接拿車價來比有失公平

人家Escort一年賣30萬輛,都快跟台灣市場總量差不多了

一年30萬輛的跟一年3000量的比成本,Luxgen超級吃虧啊

只是虛驚一場啊,不過至少使用的是失壓續跑胎,比起一般輪胎比較不用擔心那麼一點點。但如果裝的是能顯示數值的胎壓偵測器就更能讓人放心了,我開車的時候都會觀察到胎壓變化,每個禮拜都會稍微下降一點點,一兩個月補一次就都很放心。

如果沒有版權問題的內容...應該可以考慮出書了吧

回應 jasonguo(jasonguo)所寫

 

維修難,保養難,注定要GG的。

 

如果新一代的轉子引擎,這個問題仍然存在

那麼應該可以預見很快就會GG

但我印象中上一代轉子引擎已經試圖解決這個問題了

結果讓動力表現不如預期

RX-8雷聲大雨點小,當年本來大家期待轉子引擎跑車可以復活

結果只是迴光返照一下

回應 joyce168(三寧)所寫

 

以經濟規模來看似乎沒錯

但以消費者來講CP值才是最重要的哦!

FORD ESCORT 頂級款大陸售12.23萬人民幣,台灣售67.9萬台幣

納廠U5與S3頂級款大陸售價都不到10萬人民幣,但台灣售價卻都比ESCORT貴

U5 S3 與ESCORT對台灣消費者來講,應是購入ESCORT會是比較划算(CP值較高)

尤其ESCORT 的零配件在淘寶一大堆又便宜,日後養護成本會比U5 S3低很多哦!

 

管你車廠是否已達經濟規模,消費者就是要便宜又好的產品!

 

確實是這樣

不管拿什麼理由來講說車價無法下降

對消費者而言,當然會挑CP值最高的那種

當然對CP值的定義每個人都不一樣

但最終每個人都希望用最便宜的價格

買到最安全、最省油、最耐用、最好開的車

 

反過來想,Luxgen入門就有完整安全配備,Escort要等頂級才行
但Escort有空間優勢,同樣的價格買到更大空間。
看起來各有強弱,明年的銷售報表出來就能見真章

各家媒體應該都有,但只有u-car會有超詳細的報導。就我所知監理所的數據不是無償提供,得要花錢買的

酒要陳年,第一次聽說輪胎也要陳年XD
輪胎太新會怎樣...會變舊

回應 jasonguo(jasonguo)所寫

 

回應 azxcxza123(精打細算)所寫

 

但少了像其他國家政府對汽車產業的政策支持,面對日趨嚴苛的經營困境,實無反擊之力。

意思是什麼??意思是政府要稅賦減免啦!!或者給多一點投資金啦!! 甚至是要提高關稅增加進口車入門障礙!! 臺灣有電動車發展實力!!問題是車廠自己不爭氣!! 還有本身供應鏈也不爭氣不研發相關零主件!!只會去靠腰政府~~ 倒一倒算了... 人家特斯拉沒有台灣不行!! 試問~~原本台灣車廠是在靠腰什麼??

 

這~~~~不就跟只有領22K的大學生在抱怨一樣?自己沒本事,怪政府基本工資太低,有本事進台積電絕對不會只有22K😀

 

 

員工22K是勞工自己不爭氣

老闆賺不到錢是政策問題政府要幫忙

什麼是慣老闆,這就是慣老闆啦

回應 gudetama(gaguta)所寫

 

我車子車齡大約6年
最近開車都覺得陽光超刺眼,感覺是那種炫光很嚴重
有打算要去換前檔隔熱紙
當初側窗也是一起貼的,這樣也要一起換嗎?
再麻煩推薦一下炫光度低一點的隔熱紙
竹科附近看有沒有可以施工的更好,謝謝

 

是只有開車的時候才這樣覺得?

會不會是眼睛的狀況,才導致容易畏光

如果是白天太陽太大,建議可以太陽眼鏡在車上

這是便宜又簡單的解決辦法

前往討論:開車眼睛超刺眼

回應 montblanc900(萬寶龍)所寫

 

沒有人這樣計算的,如果真的要省錢就是看哪邊的降幅多,直接去那邊加就好了

多數人不會這麼吃飽撐著

只是之前有看這個57夢想街,看起來同樣的錢加台塑95+比中油划算

 

置入性行銷愈來愈多的今天,我學會一件事情,那就是不管誰說好,都要心存懷疑

為什麼不同製造方式,會有使用效果上的差異。既然有差異,為什麼中油跟台塑要用不一樣的方法

科學證據在哪邊,有沒有中立機構做過類似研究...

如果只是一個名嘴出來講哪個好....名嘴說的話能信,台灣也能少掉一些亂象了

回應 umum(UMUM)所寫

 

這是數學題嗎?
不然怎麼可能這樣計算
混著加車子還是能開吧,只是對車子不見得好
原廠規定加什麼就加什麼就對了
如果在意油價,去辦個台塑的聯名卡,還是全國聯名卡,找直營的家就好了

 

只要不是建議加98的跑去加92,汽油跑去加柴油,柴油跑去加汽油

對車子還不至於會有什麼不好

不過我也認為以現在的汽車科技進步跟複雜程度,真的不需要自己聽信太多偏方

看原廠建議的規格,然後照著做就對了

回應 jasonguo(jasonguo)所寫

 

回應 gentlemen888(新好男人)所寫

 

回應 flycall(flycode)所寫

 

Luxgen 還真保密到家...

U5出來後, U5算便宜貨都配12"直立螢幕,Luxgen較貴的車型卻只9",已影響到自家的銷量,

這段期間沒12"直立螢幕的車型銷量大幅減少,還在猜12"直立螢幕會上哪一台?
結果是賣不怎麼樣的S3先上,似乎事先都沒什麼風聲。

U6傳出大改版前,本以為U6會跟大陸一樣改為1.6T,
想不到台灣版U6卻改為1.8T雙渦流,稅金照樣1.8,引擎動力大幅提升到相當於M7的2.2T,
大陸的U6 1.6T和台灣版1.8T雙渦流,已不是同一檔次了!

接下來全車系應該慢慢都會上12吋螢幕了吧

 

12吋螢幕的壽命有十年嗎?汽車所有的零件使用壽命基本上都需要有10年以上,不像手機3年就已經夠偷笑了。

 

陰極管壽命可達6萬小時,LED背光可達10萬小時,以螢幕來說,每天5小時的使用時間,不管哪一種都有30年到50年的壽命。手機的液晶螢幕壽命其實也蠻長的,通常壞會壞在別的地方,像是排線之類

我對Kia Stonic超有興趣的,很帥氣的小休旅,只是不曉得要等到什麼時候才會開始賣

回應 azxcxza123(精打細算)所寫

 

這星期一則新聞
大陸吉利收購富豪股票成為第一大股東...
他們要的是什麼?
要的是歐洲先進科技以及領先的技術!
也許早晚台灣汽車產業會被慢慢從股市吃掉...
也許真有一天國產車都變大陸車了!
到時這些公會再來哭訴吧…呵呵~

 

陸資要吃下國產車廠有困難,畢竟股票市場有管制,而且想要靠車廠在市場流通的股份買成最大股東也不可能。

但,擋不住自己雙手奉上捧過去的....

總聽人說,輪胎是車輛唯一接觸地面的部位,所以其他地方可以省,輪胎絕對不要省

回應 azxcxza123(精打細算)所寫

 

唉!人在福中不知福啊!
自己也說一年保護一次,已經保護40次了!結果還是40年啊!
再者今日他只說對一件事!國產車不如韓國車!

但是國產車技不如人,自己不努力爭氣!只能怪政府寵壞了
現在浮沉水面中...唉…

 

他的言下之意,就是政府保護得不夠好,40年前我們的汽車工業應該不會輸給韓國,40年後連韓國的車尾燈都看不到,都是政府沒有好好保護的原因。可是啊...嚴家當初和國民黨的政商關係,明明說話是有份量的,但看起來也沒有提出什麼對產業有幫助的建言呀,所以才會對政府政策不滿4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