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ken

2007/02/08

註冊日期

55

累計好評

270

發文總數

246

我先聲明我是mazda6車主。

似乎有些網友認為「台灣人有豐田情節」。關於這點,由於我沒見過相關的普查或者大範圍具信度與效度的抽樣調查數據,因此我不敢肯定,也不敢否定。只不過,當年cefiro大賣(正確一點的說法似乎是國產camry上市前大賣),似乎就不太容易用「豐田情節」來解釋這個現象。

我們大部分人能接觸到的都是極少數的「個案」,但在統計學中,個案並不代表普遍的出現機率。因此以個案經驗來推廣解釋或者推測普遍性狀況,是欠缺效度的。
還有另一個概念是:

即使我們真的承認現階段台灣地區某些比率的用車人或購車人在某種程度上真的懷有「豐田情節」(我個人持保留態度),以車廠或車商的立場而言,這種概念其實是沒有建設性的。

以非豐田廠牌而言,如果它的車子銷售不如豐田的同級對手,那麼它應該做的事情似乎是「找出銷售不振的可操作性原因」,那麼它才能改善其銷售。如果把銷售不佳的理由歸到「豐田情節」,那麼它們也不用費神想辦法了,因為有個非自主性因素的「豐田情節」擋在那裡不是嗎?

以豐田而言,如果它的車子銷售成績亮眼,那麼它應該做的是「找出銷售優異的可操作性理由」,那麼它才可以持盈保泰。如果一句話就歸為「豐田情節」,那麼它們是不是也不用設法精益求精了?反正顧客層有個「豐田情節」在那邊自己會上門不是?
我是mazda6 2.3s車主。

我開車幾乎都開空調,大部分時間也開音響。如果是一般上下班(市區道路約4公里,市鎮聯絡道約三公里,單程七公里行駛需15-20分鐘),平均每公升跑十公里多一些。如果是跑高速公路居多的話,最高紀錄有一公升近13公里的表現。

這是我的個案數據,未必具有統計學上的信度與效度,僅供樓主參考。
我來說說不直接相關的事情好了:

以下是我的mazda6 2.3(傳統式節氣門)在高速公路新竹-台北路段使用定速的經驗:

1.一般平地,「恢復」定速時,如果當時車速與設定車速有10km/h以上的落差,會自動降檔加速。
2.啟動定速下,在高速公路上不論上下坡,印象中沒遇過車速起伏超過正負2km/h以上的狀況(車速為GPS數據)。
3.取消定速的方式:(1)按「取消」鍵。(2)關閉定速系統電源。(3)切換到N檔。(4)踩煞車。
情緒性地反對別人、攻訐別人,很快樂嗎?

直覺上,時速80km/h的車禍似乎會「更嚴重」,但車禍之後車體的形變與車身動作的改變,有很大部分取決於碰撞角度與撞擊點。歐美的碰撞試驗當然可供參考,但只要事故時的任何一項變數與撞擊試驗時的變數有異,要拿撞擊試驗的結果來推測實際事故的「外部效度」就會相當程度地降低。

如果真的質疑樓主所謂的「時速80公里」,那麼請樓主將事故鑑定書貼上來,不是比較合理嗎?當然鑑定報告也未必可信,但可信度絕對大過我們僅憑兩張相片就在這邊打嘴砲。

還有,證明了當時確實是80km/h上下的話又怎樣?以後就可以信心滿滿地用那種速度去親身體驗撞擊事件嗎?很抱歉,只要下一次碰撞時有任何一項變數改變,情況就可能全然改變。

單一個案的「鮮活性效應(vividness effect)」可用來推測普泛狀況的外部效度相當低。
我直接把u-car的資料轉貼過來,大家看過之後如有不同看法再來討論:

鼓式煞車的優點:
1.有自動煞緊的作用,使煞車系統可以使用較低的油壓,或是使用直徑比煞車碟小很多的煞車鼓。
2.手煞車機構的安裝容易。有些後輪裝置碟式煞車的車型,會在煞車碟中心部位安裝鼓式煞車的手煞車機構。
3.零件的加工與組成較為簡單,而有較為低廉的製造成本。

鼓式剎車的缺點:
1.煞車鼓在受熱後直徑會增大,造成踩下煞車踏板的行程加大,容易發生煞車反應不如預期的情況。因此在駕駛採用鼓式煞車的車輛時,要盡量避免連續煞車造成來令片因高溫而產生衰退現象。
2.煞車系統反應較慢,煞車的踩踏力道較不易控制,不利於做高頻率的煞車動作。
3.構造複雜零件多,煞車間隙須做調整,使得維修不易。

碟式煞車的優點:
1.散熱性較鼓式煞車佳,在連續踩踏煞車時比較不會造成煞車衰退而使煞車失靈的現象。
2.煞車盤在受熱之後尺寸的改變並不使踩煞車踏板的行程增加。
3.碟式煞車系統的反應快速,可做高頻率的煞車動作,因而較為符合ABS系統的需求。
4.碟式煞車沒有鼓式煞車的自動煞緊作用,因此左右車輪的煞車力量比較平均。
5.因煞車盤的排水性較佳,可以降低因為水或泥沙造成煞車不良的情形。
6.與鼓式煞車相比較下,碟式煞車的構造簡單,且容易維修。

碟式煞車的缺點:
1.因為沒有鼓式煞車的自動煞緊作用,使碟式煞車的煞車力較鼓式煞車為低。
2.碟式煞車的來令片與煞車盤之間的摩擦面積較鼓式煞車的小,使煞車的力量也比較小。
3.為改善上述碟式煞車的缺點,因此需較大的踩踏力量或是油壓。因而必須使用直徑較大的煞車盤,或是提高煞車系統的油壓,以提高煞車的力量。
4.手煞車裝置不易安裝,有些後輪使用碟式煞車的車型為此而加設一組鼓式煞車的手煞車機構。
5.來令片之磨損較大,致更換頻率可能較高。

確實兩種煞車系統都有優缺點,因此在車輛設計與製造之初,把車輛定位在哪一種用車狀態,要把哪一項優點或缺點評估地較重要或較次要,就決定了車輛採用何種制動系統。
建議您可以參考以下討論區的討論:

http://www.mobile01.com/topiclist.php?f=276

一般認知的優缺點可能有以下幾項:

優點:
1.動力表現良好(但不到猛爆程度),全轉速域表現堪稱均衡。
2.動態表現優良,操控精準、轉向反映趨於中性。auto-online試駕認為2.3s的表現超出rs-mondeo 2.5;超越車訊在TIS的試駕數據也證實2.3s的單圈比rs-mondeo快。
3.車體大小適中,且以4670*1780*1435mm的車體而言,車室空間堪稱良好。
4.煞車制動表現優良,且反應呈線性。
5.2.3s是2004年國內(非國產)八款「環保車」之一。
6.座椅支撐性優異。
7.後座可4/6放倒,且開合操作簡易,大幅增加載運物品的便利性。
8.行李箱容積達500L。
9.中控台各項操作頗為就手。
10.四門款乃美國翻滾測試中,最不易翻車的三款車輛之一(另兩輛國內似乎未販售)。

缺點:
1.無tape player,喇叭音質表現普通。
2.整體靜肅性與百萬身價相較有點落差。
3.後座頭部空間略顯侷促。
4.mazda的保修體系「似乎」在口碑上比較不是那麼整齊。但這一點我無法確認。
5.舒適性配備比較少。

mobile01那邊有位網友前不久牽車(2.3五門斜背款),砍了10萬上下。是可以認真考慮。
前往討論:馬自達六好媽
這篇回覆與主題並不直接相關,發言前也覺得發表本回覆頗有不妥;但又覺得一些有疑義的概念可能藉機會大家討論清楚比較不會以訛傳訛,因此還是甘冒離題之謬,略陳己見。

如果單純只想知道「mazda 6好嗎」的網友,請跳過本回覆文。

有網友表示『與操控有關的東西,只是車廠為自己產品的設定,誰都會調』。

如果『誰都會調』這個「調」的概念包含「從設計到定款」整個過程,那麼或許我們可以認同:在一定程度內,許多車廠都有能力設計、生產操控表現優良的市售車。差別在於,誰能用較低的成本(含時限)設計、製造一款操控表現良好、妥善率良好的車款?

但如果『誰都會調』這個「調」的概念僅止於「調整」減震筒阻尼的抗力、「調整」簧圈的軟硬度、或者稍進一步「調整」懸吊幾何、甚至車輛定款後的後天「調校」的話,那麼就個人認知,這種敘述是不充分的。

影響操控表現的因素很多,而且其中有許多不是決定好車體與重要配置、重要元件後還可以(大幅)調整的。比方說:accord 3.0、rs mondo 2.5、406都因為車頭較重、車體重心前移,使得彎道中的動態表現易呈「轉向不足」反應;mazda 6的多連桿後懸吊在彎道行駛中受到擠壓時「束角」會略微變化以增加過彎銳利度;有些車有配置副樑但有些車並沒有;車身越重、軸距越長的車輛在彎道中就越不靈活;車身越重的車子就越容易出現煞車衰退;車體剛性越佳的車子在彎道中就越不會因為車體形變影響動態表現……像這些,就都不是車輛大體上定款之後還能「調」得了多少的部分。

OK,我離題結束,請回到本討論串主題。
前往討論:馬自達六好媽
以前我的toyota premio也曾出現過類似情形,最後檢查出來是「保險絲」的問題。或許您回廠檢修時,可以建議他們朝這個方向檢查看看。
前往討論:PASSTA ABS燈
看了一下U-CAR列出來的技術諸元,有幾點引起我的注意:

1.行李箱容積較舊款來得略大。
2.以2.5款而言,車重較舊款2.3款重逾百公斤。(註一)
3.壓縮比較舊款低。舊款2.0L、2.3L壓縮比分別為10.8與10.6,新款2.0L與2.5L分別為10和9.7。
4.最大排氣量款暫時只引進五門斜背單一款式。
5.引擎性能數據比照日規而非歐規。
6. 2.5款比2.3款多的安全配備:側邊氣囊、後霧燈、BAS、(註二)
7. 2.5款比2.3款多的舒適性配備:雙區恆溫、喇叭數量、空氣清靜機、
8. 2.5款比2.3款多的其它配備或裝置:行車電腦、電動收納後視鏡、後視鏡除霧、方向盤換檔控制、更大尺寸的輪圈與輪胎、頭燈高度自動調整。
9. 國內2.5款「可能」比國外少的配備:keyless、(註三)定速系統、藍芽免持、衛星導航、AFS。(註四)

既然車重確實比舊款重了一級,那麼之前討論中所提到的輪胎磨耗增加、煞車損耗加劇、制動表現下滑、靈活性下降、以及「因車重增加導致的抓地力提升,是否足堪應付因車重增加連帶提高的抓地力需求」等問題,看來似乎有可能出現。(註五)

另外,既然壓縮比都調降到9.7了,那麼說不定加92無鉛汽油就足敷使用,或許可以稍微減輕燃油方面的支出。


註一:初代mazda6 2.3s為1350kg,小改後的mazda6 2.3s車重略增,但確切數字我不清楚。新款2.5為1495kg。
註二:舊款配有TCS(循跡控制系統),新款改為DSC(動態穩定系統);我這邊暫時不把後者直接視為進步。
註三:U-CAR的配備表中未見keyless,而且既然還要「鑰匙孔輔助照明」,看來應該還是使用傳統鑰匙。
註四:U-CAR的配備表中未見這些配備,auto-online和U-CAR的mazda 6上市新聞稿中亦不曾提及這些配備,因此暫時當作並未引進。
註五:請參照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76&t=429749&p=2
回覆樓主:

建議您,既然現在還有mazda6 2.3s可以買到,不妨和業代商量試駕/乘看看。試開過2.3s後接著再去試開開看camry 2.4,這樣您對這兩款車的實際乘坐、操駕感應該會有更清晰的感受。當然如果可以,找一輛新款2.0試駕/乘看看,這樣對三款車的分別會更清晰。買車子,還是要實際開過、坐過,以自身的感受來取捨比較準確。畢竟別人的感受如何,對用車人其實並不直接相關。

在新款mazda6 2.0款和mazda6 2.3s的選擇上,我以新款v.s.舊款的觀點幫你列一下表,供你參考:

優點:
1.車室空間放大。
2.行李箱容積上揚19公升。
3.16吋輪圈搭配扁平比60的輪胎,行車較舒適,輪圈不易變形,也比較不會起步重拖。
4.206/60R16的輪胎,比較省油。
5.多了電動收納除霧後視鏡、行車電腦、雙區恆溫、兩支喇叭、空氣清淨機、後霧燈、側邊氣囊與氣簾、BAS。
6.風阻係數降低,風切聲照說應該更小。
7.引擎壓縮比較低,可選用低辛烷值汽油,可間接降低燃油支出。

缺點:
1.較不易停車、巷弄間穿梭較不靈活。
2.較高的扁平比、較窄的胎寬皆不利操控。
3.出力不及2.3L引擎,性能表現較差。(註一)
4.以頂級型而言,除非可殺價,否則比2.3s款貴個6萬餘。
5.沒有TCS或DSC。

持平:
1.車重新2.0L與2.3s相仿。

未知雜項:
1.制動表現。
2.煞車衰退。
3.操控性。
4.車室靜肅性。(註二)
5.乘坐舒適度。
6.組裝品質。
7.車輛設計妥善度。
8.車室機能性、各項操作介面就手與否。
9.座椅支撐性與包覆性。

註一:新款mazda6 2.0的官方數據,0-100km/h 9.9秒。仍比國內2.3s的測試數據差。
註二:輪胎滾動噪音和引擎噪音是否傳導到車室,與風阻係數無關。
回覆樓主:

簡言之:回壓越大,引擎就得耗用越多的出力來排放廢氣,換言之,實際上能用來推動車子的出力就會越低。因此基本上,回壓越小越好。(註一)

引擎聲浪與回壓大小並不直接相關,而是和消氣筒的設計相關。(註二)相近回壓的尾段,可以作出不同的排氣聲浪。

如果你重視的是實際的性能提升,那麼應該找回壓最小的尾段。


註一:自然進氣車款頭段的狀況略有變數,此處不討論。
註二:當然為了消音設計,多少都會提高一些回壓就是了。
前往討論:排氣管一問
關於排氣的問題,提供樓主一篇文章:

請至「奇摩家族\mazda6風雲記事」的「精華區」、的「討論區精華」、的「引擎排氣」的第二頁:<一篇關於進排氣的好文章>。

http://tw.club.yahoo.com/clubs/History-of-Mazda6/

念過之後,應該可以對排氣有較完整的概念。
前往討論:排氣管一問
回覆樓主:

1.關於mazda6 2.3s的安全性:幾年前看過歐洲的撞擊測試,印象中前方撞擊成績是四顆星(還是更多?)的樣子。至於側方撞擊……國內販售的mazda6 2.3s沒有側邊氣囊,因此撞擊測試成績比較不具參考價值。另外,兩年前(大概)美國那邊做過另一項測試,mazda6四門版(五門版不算)是所有受測車輛中最不容易翻車的三款之一。(註一)

2.中年婦女開mazda6會不會怪?我個人認為:老話一句,車子是自己開的,自己喜歡最重要。(註二)就算別人覺得「和刻板印象不符」又如何?

註一:另外兩款國內未引進。
註二:如果是要藉由選擇車款來建立別人對自己的某種評價或觀感的話,那就另當別論。
回應 asterix (Asterix) 所寫


原本想買新馬六, 但是讀了12月份的超X雜誌後, 發現至五萬公里的保養成本為:

Camry 2,4 (保養間隔10000公里): NT$ 12900 🙂
舊款馬六2.3 (保養間隔5000公里): NT$ 47856 😩



我想樓主寫的是「從牽車開始到50000km的總保養支出」吧?

我是mazda6 2.3s車主,除了第一次是1000km保養外,其餘例行性保養都是逢萬保養。1000km的保養費用約4000元,10000km的保養費用約3000元,30000km的保養費用約5000元。至於其它里程的保養費……我恰好沒記錄。除了輪胎以外,我都用mazda原廠的料件。
回覆樓主:

我確實逢萬才保養,車子開起來並沒有不妥的感覺,保養時原廠技師也沒有說哪一部份因為延長了保養間隔而增加了損耗。不過,我沒問過「不依照原廠建議里程進行保養」是否會失去保固的問題,這方面您如果擔心的話還請自行求證。
Panasonic D105T也有路口或匝道的「類實景圖」,不過那套是固定式車機就是了。除了價格不斐外,您還得另外安裝一個液晶螢幕。
認為我無聊,別看就好了,何必回應?

網路上許多人認為某某牌子的車主龜車比率最高,我想稍微統計一下以資驗證,就這樣。這樣歷經統計後的數據,即使還是會有偏差,最少也比一句話就說「某某牌都是龜車」或者「某某牌最多龜車」要客觀吧。

我無法識得所有車子的型號,因此為求呈現資料的均質化,一律僅呈現廠牌。

愛看不看隨便眾無聊網友,採信與否亦然,反正我會繼續張貼。要嫌我無聊的請繼續開罵無妨。
1.我只遇到五台,最少也證明在我開車的那個時段,龜車的出現率比想像中低。
2.「5」也是精確數字,不是無法客觀化的感覺敘述。而且那是「來回160公里的車流中出現的數量」,就里程上而言,雖然稱不上多,但也不是很少了。
3.我一開頭都說了,本統計將隨我上國道的日期更新,屆時母群體勢必增大。C君您還引了我的原文,難道想不到這點?
J兄,其實我也猜測各廠的出現機率可能會接近市佔率。不過,因為網路上盛傳某某牌駕駛有「最常出現龜車的傾向」(上次我還試著以可提取度法則和驗證偏誤解釋這種現象),因此想實際調查、以數據鑑定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