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IAA 慕尼黑車展中國電動車以平實價格與優異性能大放異彩,備受全球車界關注。於此同時,歐盟傳出將對中國電動車進行「反補貼調查」,要對中國製造的進口電動車課徵額外關稅。而外媒也分析,此舉將加速中國品牌於歐洲當地設廠的進度來避開調查,而臺灣或可因此更早導入 MG 等品牌的歐製電動車。

若歐盟開始對中國製造電動車課徵額外進口關稅,上汽 MG 可能加快在歐洲設廠,同時也可能加快臺灣導入 MG 電動車的時程。

「歐洲製造」成關稅豁免金牌,中國、歐州車廠皆受調查影響

各大中國電動車廠都在積極進軍歐洲市場,包括上汽集團的 MG 品牌、比亞迪 BYD、蔚來 Nio、小鵬等。而歐盟將進行的「反補貼調查」主要是針對中國“製造”的進口電動車。早有計畫在歐洲設廠生產車輛的上汽集團 MG、比亞迪 BYD,或將因此加速海外產線的佈局,以“歐洲製造”身份,在該市場販售中國品牌電動車,避開進口關稅,維持競爭優勢。尚未進軍歐洲的中國車廠,則將重新評估他們的海外策略。

上汽集團 MG、比亞迪 BYD 或將因此加速海外產線的佈局,以“歐洲製造”身份,在歐洲販售中國品牌電動車,避開歐盟進口關稅。
廣  告

有趣的是,歐盟的「反補貼調查」將如同迴力鏢一般,打擊到選擇在中國生產電動車的歐洲品牌。包含 Polestar、Mini,Smart 等以中國作為品牌新世代電動車研發、生產重心的歐洲車廠,或也將考慮重回歐洲生產,甚至是由他們去反對歐盟對中國製電動車的調查計畫。

包含 Mini、Polesta、Smart 等歐洲品牌,皆在中國研發或製造新世代電動車,因此同樣會受到此次歐盟政策影響。

國內無法進口中國製新車,歐洲製能增臺灣導入機會

若歐盟真對中國製電動車徵收關稅,臺灣或將因此受益。受限於法規因素,臺灣無法進口中國製造車輛,除了無法導入新興中國品牌外,在越來越多的國際車廠選擇以中國作為電動車研製中心後,亦失去了引進新世代品牌純電車的機會。

在越來越多國際車廠將中國作為電動車研製中心,國內無法導入中國製車款的限制,也讓臺灣錯失許多新世代品牌純電車。

如同前述,歐盟「反補貼調查」若引發一連串包括中國、國際品牌改於歐洲製造,臺灣即有機會導入毆製的新款電動車。市場關注度極高的 MG,若上汽集團能更早完成歐洲產線的建置,旗下的 MG4 也更有可能在近期導入臺灣,歐洲品牌的新款電動車亦同有機會引進歐洲生產版本來到國內。後續歐盟政策對國內外車市的影響,U-CAR 也會持續關注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