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2017 年 6 月 11 日,有媒體報導「汽車油耗之後將加嚴不少,但恐壓垮國內汽車業」的議題,引發不少民眾議論紛紛,不過經濟部也立即發出澄清新聞稿,表示一切都在徵詢業界意見討論階段,尚未完成政策訂定,且會配合國內狀況進行妥適的規劃訂定,與充足的緩衝期。

在 2017 年 6 月 11 日,有媒體報導「汽車油耗之後將加嚴不少,但恐壓垮國內汽車業」的議題,經濟部也立即發出澄清新聞稿,表示一切都在徵詢業界意見徵詢討論階段。

事件起因:耗能標準提高太多,影響臺灣車輛產業發展?

目前國內實施最新的車輛能源效率標準是民國 103 年訂定,並經過 3 年緩衝期後,於民國 106 年 1 月 1 日正式用於出廠新車的要求,而這個標準經參考 ICCT(The International Council on Clean Transportation)研究係數換算之後,綜合車重、排氣量等各級別的要求,再納入銷售量等等加權計算,得到國內「所有車輛」的油耗表現平均值須達到每公升 14.5 公里的成績,至於中國則是每公升 14.3 公里、美國每公升 13.9 公里、日本每公升 18.6 公里、歐洲每公升 19.2 公里。

這次事件便是起因於有媒體報導指出,汽車業者表示臺灣 2022 年的全年銷售新車油耗均值要達到 20.9 公里,直接提升 44%的標準,此標準拉抬過快,僅有少數車輛如 PHEV 車款才可能達到。

隨著最新的標準正式上路,工研院也著手開始研擬預計 2022 年實施的下一期標準,不過這次事件便是起因於有媒體報導指出,汽車業者表示臺灣 2022 年的全年銷售新車油耗均值仿效車輛平均油耗標準 (Corporate Average Fuel Economy Standards, CAFE)的情況下,要求達到 20.9 公里,直接提升 44%的標準。

業者便質疑此標準拉抬過快,配套又不完善,不僅多數車款都難以達到,還將造成國產車價大幅調漲、銷售成績衰退、甚至還有車廠退出臺灣,影響臺灣經濟等負面疑慮。

廣  告

經濟部澄清:所有車輛平均每公升 20.9 公里標準僅是初步討論,仍然會在蒐集各方意見

不過面對這些言論,經濟部便立即發出澄清新聞稿,首先提到其實世界先進國家已紛紛公告提升 2020 年車輛能源效率標準,包含歐盟為每公升汽油 26.3 公里、日本為 22.3 公里、韓國為 21.1 公里及中國大陸為 20 公里等等,甚至歐盟已經在著手研擬下下期的標準。

因此工研院也趕緊著手國內下一期新車耗能標準的研擬,初步提出平均每公升 20.9 公里的研究並洽詢各業者,仍然在研究機構與業界徵詢意見討論階段,能源局將會參考國際發展趨勢及國內產業現況,進行最恰當的規劃,並給予業界有充足的法規對應時間。

經濟部表示,世界先進國家已紛紛公告提升 2020 年車輛能源效率標準,包含歐盟為每公升汽油 26.3 公里、日本為 22.3 公里、韓國為 21.1 公里及中國大陸為 20 公里等等。

此外,車輛油耗自 2017 年起也參考國際做法,實施總量管理機制,除了逐車需符合法規最低耗能門檻要求外,由業者自行規劃整廠銷售計畫,在銷售部分,油耗表現較差之車輛(但仍符合法規最低耗能門檻要求),應搭配銷售高效率的車輛,以符合整廠平均能效標準之法規要求。

而這種總量管制的措施,國內目前對各車廠二氧化碳的排放管制便是此機制。國際間目前包括如美國、日本、歐洲、中國大陸等車輛耗能,也都是採取此機制。

U-CAR 報導環保署公佈小客車二氧化碳標準 104 年執行成果,其中由於採「總量管制」,所以 BMW i8 僅 64.06 g/km 的二氧化碳排放量,i3 則二氧化碳排放量為 25.23 g/km;此兩款車都因此減輕 BMW 旗下 M-Power 車款二氧化碳排放量較高的衝擊。

所以經濟部表示,下階段 2022 年能效標準草案,將朝向提升平均整廠能效標準之總量管制方式,促使業者以行銷策略去調整銷售計畫(如以多銷售電動車或油電混合車或導入創新節能技術等高效率車種,取得可以銷售符合耗能標準但低效率車種之額度),藉以提高車廠整廠能效。因此所有目前的構想都只是討論階段,絕對不是定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