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2020 年 11 月 20 日,U-CAR 執行長 Bob 祭出萬元獎金,透過 [U 指數 ] 調查,讓大家來回答看看「假如 1 年只賣 2 輛車,平均油耗怎麼算才合理?」只要當時有填寫問卷的網友都具抽獎資格,最後在 12 月 29 日進行了抽獎,由網友宋 o 恩中獎!
而今就來為大家說明,假設某家車廠賣出 1 輛油耗 100km/L、1 輛油耗 10km/L 的車,為何該家車廠的「CAFE(Corporate Average Fuel Economy)整廠加權平均燃油經濟性」平均油耗計算結果要是 18km/L 而不是 55km/L。
若平均油耗值要是 55km/L?代表 100km/L 的車每開 100 公里,卻只允許 10km/L 的車開 10 公里的里程額度
首先帶大家來了解,平均油耗 55km/L 是個什麼樣的概念。
我們以一對夫妻買入了 2 輛車,為的就是每天上下班通勤用,老公開的車是油耗 100km/L 的車款,老婆開的則是油耗 10km/L 的車款。
若這對夫妻每天用車的平均油耗要控制在 55km/L,意味著老公每天用車的里程數,必須是老婆的 10 倍,也就是老婆開 10 公里,老公就要開 100 公里;老婆開 20 公里,老公必須開 200 公里,才能確保最後計算出來夫妻用車的平均油耗值是 55km/L。再換個例子來說,老婆每天只能到遠在 5 公里外的地方上班(來回 10 公里),老公必須到遠在 50 公里外的地方上班(來回 100 公里),算出來也就是平均油耗 55km/L。

這個概念的計算,意味著夫妻限制使用一樣多的汽油量,再看各自里程數開了多少,然而此概念在用車的邏輯上是相當不合裡的。畢竟,這就像是在告訴車主:今天你要開到哪裡,請先看看你的車有多少汽油可用...
但是,沒有人會用汽油量來限制自己的用車行駛里程數吧!

平均油耗值 18km/L,代表若兩輛車行駛一樣里程數,再看各自消耗多少油,來計算平均油耗值
在網友回答 U 指數問卷,有發現許多選擇平均油耗值 18km/L 答案的網友,實有此觀念。
平均油耗值 18km/L 為何合理?當我們將油耗值 100km/L 與 10km/L 先改以歐規的每 100 公里耗多少油的表示方式,變成 1L/100km 與 10L/100km,這也代表我們是以兩輛車行駛一樣里程數,再來看各自消耗多少油,去計算平均油耗值。
再舉前面夫妻用車的例子,可試想老公每天通勤開 100 公里,用掉 1 公升的汽油、老婆也每天開 100 公里,用掉 10 公升的汽油,這時兩輛車合計開了 200 公里,用掉 11 公升,換算下來就會得到平均油耗 18km/L 的結果。
以大家行駛的里程數相加,再看看各別消耗多少汽油量,也才是合理的用車邏輯下所得到的平均油耗值,即民眾用車一定是先看今天開了幾公里,再去算我用掉幾公升的汽油。

想要平均油耗數字更漂亮,就多開 100km/L 的車吧!這也就是 CAFE 針對電動車與 PHEV 給予加權計算的概念
以大家行駛的里程數相加,再看看各別消耗多少汽油量,來計算平均油耗值是合理用車邏輯,所以如果上述這對夫妻想要取得更好的平均油耗值,那就是要鼓勵多開 100km/L 的車。
這也便是在 CAFE 制度中,政府針對車廠賣出電動車或 PHEV 給予加權點數的計算,如此鼓勵車廠多賣省油的車,民眾自然會開更多省油的車,便能算出更好的車廠平均油耗數值。

討論區
成為第一個發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