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1

則留言

炳叔說得對

#122

回應 sooxies (玩畢知深) 所寫

請戴起你的眼鏡好嗎?

重點在於這隻單薄的結構桿😵


可是如果真的那麼弱,也沒聽說什麼斷裂變形的傳聞吧??

又不是跑車,你們這些大大怎麼老是對房車吹毛求疵哩......

好吧......拿其他國產車的圖來比較看看比較能讓人信服吧.....
希望有一天可以開著Honda Legend 3.5L在山路上巴掉思域8......

愛吃貓的魚

#123

回應 carens5595 (爛人情歌) 所寫
回應 sooxies (玩畢知深) 所寫
這到這個我心裡直發毛😲😲😲



中間那隻應該原廠沒有吧

看起來好像是SPR的強化部品



中間那隻原場有配....只不過跟拖曳臂同色 所以看不出來

↖(^ω^)↗

#124

回應 bluelyindas (阿東尼斯) 所寫
回應 sooxies (玩畢知深) 所寫

請戴起你的眼鏡好嗎?

重點在於這隻單薄的結構桿😵


可是如果真的那麼弱,也沒聽說什麼斷裂變形的傳聞吧??

又不是跑車,你們這些大大怎麼老是對房車吹毛求疵哩......

好吧......拿其他國產車的圖來比較看看比較能讓人信服吧.....



再一次強調,不是不能用拖曳臂,而是不能偷料好嗎!
這台是altis的懸吊臂


你可以用你的眼睛貼新螢幕前十公分看,這隻明顯偷料,它是ㄇ型薄鐵

非獨立懸吊的共用一隻結構桿,如果它的強度不夠在左右施力不同時車身行進必定扭曲!

594500

#125

回應 mike0102007884 (愛吃貓的魚) 所寫
回應 carens5595 (爛人情歌) 所寫
回應 sooxies (玩畢知深) 所寫
這到這個我心裡直發毛😲😲😲



中間那隻應該原廠沒有吧

看起來好像是SPR的強化部品



中間那隻原場有配....只不過跟拖曳臂同色 所以看不出來


這是改裝部品
並非原廠標配
http://www.ht-carmax.com.tw/productcontent.asp?key=2008%20ALTIS&id=431

油尖旺走透透

#126





我的國慘也來借版面開一下
😆
優卡是個和平的地方要打嘴砲請移往數字版

minido

#127

回應 bluelyindas (阿東尼斯) 所寫
回應 sooxies (玩畢知深) 所寫
這到這個我心裡直發毛😲😲😲



拖曳臂又怎樣?? 這台車本來就是代步房車又不是跑車

拖曳臂有結構簡單省空間成本低和舒適感佳的優點,很適合房車啊

再說像peugeot,citroen,opel等歐系車廠也都是拖曳臂的愛用者

連你們的神車 honda fit也是用拖曳臂的喔......😆

拖曳臂本來就是一種房車常用的懸吊形式,所以請不要老是對Altis的懸吊大做文章....OK?

不過我還是建議T牌A運動化Z版的後懸吊可以採用獨立懸吊.....以符合比較運動化的需求

再從國外進口2ZZ-GE引擎裝上會更好........

T牌的確需要一台性能車來增加其運動化形象......

其實外國T牌是有出這款車的,可惜台灣沒有


這台車本來就是代步房車又不是跑車 !!!!
既是如此... 又何苦捍衛這麼辛苦....
Toyota對此車定位就如同你所言..... 代步房車
吵贏.. 和泰也不會感激你 !!!
不論那個廠牌... 毒舌批評對消費者是好事...
才能看清車廠如何.. "省成本"
單薄的結構桿.. 類似這種偷料.. 別牌子也是..
不要太雞動..

alantw80

#128

重點不是""房車"變"跑車"

士TOYOTA偷的這個東西會讓"房車"變危險

一班路況沒事~一但高速或山路一有緊急狀況~

嘿嘿~救都救不回來~

旺UG

#129

回應 alantw80 (alantw80) 所寫
非獨立拖曳臂在歐洲是非常多人使用的後懸吊設定,很多人都說是因為便宜,但實際上應該是生產線好安裝,不管如何,這種設計一直被公認為是靈活前驅小車的好設定,因為滾動剛性超大,這樣講沒人聽得懂,就是在側傾時彈性係數超大的意思,這樣在過彎時後輪抓地力會降低(當然舉腳是主因),但一失控側傾減小時,又立刻恢復抓地力,是一種很靈敏又能聽話的懸吊。



不過,以上的種種優點有一個絕對性的前提,就是拖曳臂剛性要夠。剛性要夠的第一要素就是材料夠好夠厚,像VW的拖曳臂鋼材常常厚達5mm以上。另外,要達到高剛性,拖曳臂要短,所以衝程就會短,衝程短避震彈簧就要硬,不過避震器調得好的話,還是有一定程度的舒適性。不過這一切在TOYOTA Altis上都變了樣,首先,ETA beam的鋼材厚度只有2mm,當然TOYOTA也知道這樣剛性一定不足,所以在ETA beam內部加了一根鋼樑來補強。另外,為了使用軟的避震設定,勢必要加長衝程,而加長衝程就一定要加長拖曳臂,拖曳臂長了剛性就會降低。另外非獨立拖曳臂為了避免左右拖曳臂的推擠現象發生,橫樑都盡量靠近軸心遠離輪胎,可是在Altis上,為了避開油箱,及拖曳臂太長橫向剛性不夠,所以橫樑作在軸心跟輪胎之間,結果導致ETA beam在上下運動的同時,有時還會多出左右的衍生動作。而剛性不足的懸吊就會產生不安定感,而上一段所說到的非獨拖曳臂的優點也都不會存在。


alan大這篇很中肯且又專業!

好評!

四季

#130

很多東西透過改裝與設定就會有不同的結果,不過版大是識貨的人
trd的改裝會讓車子q度十足,話說回來原廠喜美也沒好到那裏去
一樣要透過改,否則也是家停房車!

🙂
(終於有人相信我是本田迷了)

東方

#131

第一張照片,就是有技師手套入鏡的那張,ㄇ型鋼槽的厚度目測看起來不止2mm吧(以技師手部來抓比例)?有那麼薄嗎?

私人空間

#132

版大包在ㄈ型鋼樑裡頭的該不會是SPR新出的鍛接式後下拉吧 這支不便宜唷 還是我看錯了

飛翔河馬

#133

回應 sooxies (玩畢知深) 所寫
回應 bluelyindas (阿東尼斯) 所寫
回應 sooxies (玩畢知深) 所寫

請戴起你的眼鏡好嗎?

重點在於這隻單薄的結構桿😵


可是如果真的那麼弱,也沒聽說什麼斷裂變形的傳聞吧??

又不是跑車,你們這些大大怎麼老是對房車吹毛求疵哩......

好吧......拿其他國產車的圖來比較看看比較能讓人信服吧.....



再一次強調,不是不能用拖曳臂,而是不能偷料好嗎!
這台是altis的懸吊臂


你可以用你的眼睛貼新螢幕前十公分看,這隻明顯偷料,它是ㄇ型薄鐵

非獨立懸吊的共用一隻結構桿,如果它的強度不夠在左右施力不同時車身行進必定扭曲!


這張圖中是上一代的

這一代的已有加粗
人生不過是四億五千萬次的眨眼...

飛翔河馬

#134

回應 zilohou (594500) 所寫
回應 mike0102007884 (愛吃貓的魚) 所寫
回應 carens5595 (爛人情歌) 所寫
回應 sooxies (玩畢知深) 所寫
這到這個我心裡直發毛😲😲😲



中間那隻應該原廠沒有吧

看起來好像是SPR的強化部品



中間那隻原場有配....只不過跟拖曳臂同色 所以看不出來


這是改裝部品
並非原廠標配
http://www.ht-carmax.com.tw/productcontent.asp?key=2008%20ALTIS&id=431


正確+1!
人生不過是四億五千萬次的眨眼...

#135

河馬大,接下來要改裝啥部品?排氣尾管嗎??🙂
┌П┐(◣_◢)┌П┐

飛翔河馬

#136

回應 woowoo2 (沒有暱稱) 所寫
河馬大,接下來要改裝啥部品?排氣尾管嗎??🙂


NO!

我只針對行車安全性做適度提升

動力部分並不在考慮範圍

等原廠胎磨的差不多了,再換好一點的胎
人生不過是四億五千萬次的眨眼...

爛人情歌

#137

回應 mike0102007884 (愛吃貓的魚) 所寫
回應 carens5595 (爛人情歌) 所寫
回應 sooxies (玩畢知深) 所寫
這到這個我心裡直發毛😲😲😲



中間那隻應該原廠沒有吧

看起來好像是SPR的強化部品



中間那隻原場有配....只不過跟拖曳臂同色 所以看不出來


感謝指教

長智慧了

en banc

#138

感謝分享🙂

Desmond

#139

舒適導向的國民車,最怕的就是轉彎軟腿
改裝道路版的加強懸吊有什麼不好?

比較不像開船一樣一直起起伏伏
轉彎穩定性大幅提升
就算不熱血,心理也妥當許多

常跑高速公路,山路,偶而小熱血的朋友們
應該可以體會加強懸吊的優點在哪(避震系統,防傾桿,輪圈,輪胎等等)

TRD買不起的話,日製KYB也可以小小增進,花的錢也不多
胎圈的話,可以買孔距相同的高1級或2級原廠落地胎圈(經濟實惠又安全),接地面積大,也可以增加穩定性

飛翔河馬

#140

回應 desmond (Desmond) 所寫
舒適導向的國民車,最怕的就是轉彎軟腿
改裝道路版的加強懸吊有什麼不好?

比較不像開船一樣一直起起伏伏
轉彎穩定性大幅提升
就算不熱血,心理也妥當許多

常跑高速公路,山路,偶而小熱血的朋友們
應該可以體會加強懸吊的優點在哪(避震系統,防傾桿,輪圈,輪胎等等)

TRD買不起的話,日製KYB也可以小小增進,花的錢也不多
胎圈的話,可以買孔距相同的高1級或2級原廠落地胎圈(經濟實惠又安全),接地面積大,也可以增加穩定性

我現在煩惱到底是要選原廠配的205/55/16規格

還是升級215/45/17規格😵

有哪些先進可以給予建議呢?
人生不過是四億五千萬次的眨眼...

semis_g

#141

這台車後懸吊比較不穩

我有個突發奇想,後面用17吋的,規格就你打的那樣,前面用原廠的規格

哈哈,以上這是不負責任的建議

嗯...我看到原廠那個er30,其實還不錯啦,我之前去試開accord 2.4,發現原廠也是配這條胎

當然這種胎談不上什麼優秀的抓地力,但如果能好好發揮,也算快了

如果吼...你常常開150以上,甚至保持差不多極速那邊,就上17的吧

阿如果沒有,16吋就好啦,甚至15的也可以,反而能增加一點衝刺性

要是講究視覺性,當然是越大越好囉

我是實用派的,所以就"使用經驗"給你這樣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