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2



QQQ2011(qqq2011)

2017/02/22 16:43:50

發文

#5995593 IP 251.195.*.* 修改過1 次 (顯示最近筆修改紀錄) 檢舉這篇文章

2017/02/22 16:43:50

發文IP 251.195.*.*

[quote=eric.huang.1968 (Super)] 四代Forester在下坡的山路不能倒車(CVT)停路邊,除非把ESP關掉,[/quote] 為何如此?請大大賜教 ... [quote=eric.huang.1968 (Super)]......,問題是關掉ESP要花約一分鐘![很悶][/quote] 為何要花一分鐘? [驚訝] 以小弟的 Suzuki Grand Vitara JP 為例, 只須將那個 ESP OFF 按著不放 3~5 秒,ESP 就會關閉了 ...

2017/02/22 16:45:04

發文IP 251.195.*.*

[quote=eric.huang.1968 (Super)] 四代Forester在下坡的山路不能倒車(CVT)停路邊,除非把ESP關掉,[/quote] 為何如此?請大大賜教 ... [quote=eric.huang.1968 (Super)]......,問題是關掉ESP要花約一分鐘![很悶][/quote] 為何要花一分鐘? [驚訝] 以小弟的 Suzuki Grand Vitara JP 為例, 只須將那個 ESP OFF 按鍵壓住不放 3~5 秒,ESP 就會關閉了 ...
回應 eric.huang.1968 (Super) 所寫

四代Forester在下坡的山路不能倒車(CVT)停路邊,除非把ESP關掉,

為何如此?請大大賜教 ...


回應 eric.huang.1968 (Super) 所寫
......,問題是關掉ESP要花約一分鐘!😞

為何要花一分鐘? 😲

以小弟的 Suzuki Grand Vitara JP 為例,
只須將那個 ESP OFF 按鍵壓住不放 3~5 秒,ESP 就會關閉了 ...

前往討論:[影片]高速行駛ESC不要關掉


QQQ2011(qqq2011)

2017/02/22 16:28:51

發文

#5995589 IP 251.195.*.*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回應 rolkilos (小光) 所寫
回應 qqq2011 (QQQ2011) 所寫

那麼 2003 年 Lancer 的 CVT、與 2005 年 Fit 的 CVT,
又為何會有這種問題呢?


"當時CVT系統最大的技術瓶頸在於無法使用於大馬力及高扭力輸出的引擎上,但DAF公司花了半年的時間研發出可用於800 kW(相當於1072匹馬力)引擎的CVT系統,雖然此系統只有4小時的壽命、但也足夠在F1比賽中使用。"

F1的引擎、變速箱都是消耗品吧...


小光大大所言,一針見血! 😍

同樣功能的一種元件,有時卻是這樣:
在商業量產車上,是以「耐用品」來設計;
在 F1 賽車上,卻是以「消耗品」來設計;
所以,
兩者在「成本」與「技術」方面,都無法相提並論。
CVT 的問題,應該也是如此 ... 🙂

前往討論:懂車的進來請教『CVT的特點是加速動力流失比較躲嗎?』


QQQ2011(qqq2011)

2017/02/22 16:22:33

發文

#5995587 IP 251.195.*.*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回應 c137 (可可亞) 所寫
回應 qqq2011 (QQQ2011) 所寫

可可亞大大說了好幾次的「透過現象看本質」,它固然是個好方法,
但也別忘了 -- 這個方法有兩個侷限:

1. 我們肉眼所見的現象只是事物的「表象」,而表象有時候未必是「真相」;
例如 傳統的日光燈(非 LED),肉眼所見的它是恆亮的,
但事實上它卻是以高頻在不斷地閃爍 ...

2. 當我們沒有機會去「完整地」看到一個事物的所有現象時,
就很容易陷入「瞎子摸象」的盲點
-- 摸到象腳、以為是柱子,摸到象尾、以為是蛇 ...

所以,
小弟個人是比較偏愛「透過原理與邏輯,來思索本質」,
尤其是在與物理/機械有關的領域方面 ...
畢竟,
這個地球上的物理世界 (物質 & 能量) 是嚴格地遵守著物理定律的:

微觀(次原子粒子)的物理世界 → 遵守「量子力學」(這個比較複雜、而且尚未完全成熟);
巨觀(肉眼可見的)的物理世界 → 遵守「古典力學」(e.g.牛頓力學;這個已經非常成熟了)。

而汽車機械這個領域就是屬於後者(巨觀的物理世界),所以只要
憑藉 牛頓力學 便足以思索本質、足以檢驗一些摻雜著「唬爛」的媒體文章 ...

🙂


呵呵,其實這句『透過現象看本質』出自馬克思資本論唯物辨證法,講述本質與現象二者對立與統一的關係

馬克思提到不要瞎子摸象😀

『现象不等于本质,把握了事物的现象,并不等于认识了事物的本质,现象和本质的矛盾,决定了认识过程的曲折性和复杂性。 』

『 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是事物本质的外在表现。由于事物本质自身中的矛盾,本质有时以假象的形式表现出来,假象是事物本质的反面现象。 』

『事物现象和本质的统一提供了科学认识的可能性 』
形象具体化
『就物质运动的形态看,吸引和排斥的矛盾构成力学运动的本质;
化合和分解的矛盾构成化学运动的本质;同化和异化的矛盾构成生命运动的本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社会运动的本质』

教授考馬克思主義一定是滿分😀


其實小弟並不認同 馬克思的唯物主義;
小弟的人生觀,其實是 佛教的「一切唯心造」... 😇

《華嚴經》
:「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
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
前往討論:懂車的進來請教『CVT的特點是加速動力流失比較躲嗎?』


QQQ2011(qqq2011)

2017/02/22 11:49:52

發文

#5995491 IP 251.195.*.*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回應 hanson-huang (黃頭鷺) 所寫

英文版的維基百科:
https://en.wikipedia.org/wiki/Continuously_variable_transmission

達文西於1490年畫出CVT的原型。德國汽車公司DAF於1950年就有小型車使用CVT,但因為科技技術的限制
只能用於100匹馬力以下的車。1980 至 1990 年代 Subaru 與 Honda 就使用CVT於小型車。

CVT 系統於1950年代,飛機的發電系統就有使用。美國 Formula 500 賽車於1970年代也有CVT驅動的賽車。
1994 年 時,F1 賽車禁止使用 CVT,因為F1 聯盟擔心資金雄厚的隊伍研發出可用的CVT變速箱將主宰F1賽車。

除了汽車以外,市面上眾多的機車(Scooter),鑽油、鑽礦領域有許多機械都是使用CVT驅動方式。

CVT的定義是只有一個驅動輸入,有皮帶(或鋼帶),變速圓錐。藉由不同的變速圓錐間距傳遞不同的轉速與扭力。

CVT的動力流失這個問題如果在 1950年代 或許是個問題,但是今日已經不復存在!畢竟連F1都懼怕CVT的潛力。
🙂🙂


那麼 2003 年 Lancer 的 CVT、與 2005 年 Fit 的 CVT,
又為何會有這種問題呢?

回應 qqq2011 (QQQ2011) 所寫
回應 c137 (可可亞) 所寫
回應 t0980862134 (QOO) 所寫
在03年 LANCER 上市的時候我就有感覺到這個問題了,重踩油門聲音上去速度卻沒上去,開起來真令人不悅

呵呵,我05年在中國買了部1.5FIT,平常開很夠用很輕快,但是全油門時,只見轉速一下就跑到6000轉,時速表卻慢慢走,車子慢慢提速,真是急死人,我還以為車子壞了呢
AT車油門一拜,車子一頓,引擎聲、轉速、時速齊升,車子往前竄,多過癮😀
從此買車一定避開CVT


車速 = 車輪半徑 x 車輪轉速
所以,
如果假設「所有的傳動元件皆未發生打滑」的話,那麼:
車速 = 車輪半徑 x (引擎轉速 ÷ 變速箱減速比 ÷ 差速器終傳比)

而兩位大大前述的「大腳油門時,引擎轉速很高、但車速卻低」的現象,
套用上列公式之後便可得知:
此時「變速箱減速比」應該很大、相當於傳統自排/手排的一檔,
而「減速比 越大」就代表「引擎驅動車輛越有力(越省力)」,
所以照理說來此時不應該發生「加速無力」現象;
那麼,
兩位大大又為何會感受到「加速無力」呢?

原因應該是:上述的假設「所有的傳動元件皆未發生打滑」此時並不成立;
也就是說,
此時必定有某個傳動元件的內部發生了打滑,
而最有可能的就是這兩個元件:扭力轉換器 或 CVT ...

先談前者 (扭力轉換器) ...
扭力轉換器如果有打滑,就代表它不在「鎖定」狀態;
此時固然有某種程度的動力傳輸損耗,但這個損耗程度就跟傳統的自排一樣,
早已被普遍接受、也不至於讓駕駛人(兩位大大)有「車速上不去」的感覺 ...

所以,造成「車速上不去」的元凶,至此應該呼之欲出了 --
就是另一個傳動元件「CVT」內部發生了打滑!

所以,
排氣量 1.5~1.8 升 (Fit / Lancer) 的小扭力引擎都尚且避免不了上述問題,
更何況對於那些排氣量超過 3.5 升的大扭力引擎而言,應該更是難題吧?
🙂

前往討論:懂車的進來請教『CVT的特點是加速動力流失比較躲嗎?』


QQQ2011(qqq2011)

2017/02/21 22:27:57

發文

#5995333 IP 251.195.*.*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回應 eric.huang.1968 (Super) 所寫
回應 w9d2e (馨) 所寫
很奇怪?既然很重要為什麼要設個可關掉的開關?就像ABS很重要但並不會有OFF鍵。可否有達人可說明。


ESC或ESP是程式控制,一定有些BUG或不足的地方:

以2007年7.5代雅歌為例,它是FWD的ESC(VSA):
當前面兩輪同時都打滑時,有時候VSA介入但並不能脫困,這時後必須把VSA系統關掉,拉手煞車用二檔起步!我曾經在賣場上坡車道中,因為前車阻擋,被迫停在白鐵製的伸縮縫上,前輪剛好停在下著大雨的光滑面上,要再起步時,前兩輪打滑,VSA一直閃爍,持續踩油門只會讓前輪持續空轉,最後只好將VSA系統關掉,並且拉起手剎車,以二檔重新上坡起步,才成功脫困!
😝


然後 Super 大大一氣之下、就改開 AWD 的 Forester 了嗎? 😆
前往討論:[影片]高速行駛ESC不要關掉


QQQ2011(qqq2011)

2017/02/21 11:57:24

發文

#5995140 IP 251.195.*.* 修改過2 次 (顯示最近筆修改紀錄) 檢舉這篇文章

2017/02/21 11:57:24

發文IP 251.195.*.*

[quote=w9d2e (馨)]很奇怪?既然很重要為什麼要設個可關掉的開關?就像ABS很重要但並不會有OFF鍵。可否有達人可說明。[/quote] ESC 在作動時會有兩種動作; 第一種動作:自動降低引擎的輸出扭力; 第二種動作:自動對某幾個車輪施加煞車力。 那麼為什麼車廠要提供 OFF 按鍵呢?這個可分為兩方面來看 ... 在 on-road 方面,就如 可可亞大大在樓上所說, 電腦的介入,會讓某些駕駛人 (例如 專業車手在試車時) 很不爽 ... 另外, 有些車種好像會在時速高過某個設定值時,又自動恢復 ESC ON ... 在 off-road 方面,在某些地形上,例如: 在爬一些崎嶇不平、又很陡的坡 (e.g.林口散兵坑),或者正在試圖「脫困」時, ESC 的「自動降低引擎的輸出扭力」會造成很大的困擾; 所以, 以小弟的 Suzuki Grand Vitara JP 為例, 只要車主切入了 4L-Lock 模式,電腦就自動將 ESP OFF ... [微笑]

2017/02/21 11:59:02

發文IP 251.195.*.*

[quote=w9d2e (馨)]很奇怪?既然很重要為什麼要設個可關掉的開關?就像ABS很重要但並不會有OFF鍵。可否有達人可說明。[/quote] ESC 在作動時會有兩種動作; 第一種動作:自動降低引擎的輸出扭力; 第二種動作:自動對某幾個車輪施加煞車力。 那麼為什麼車廠要提供 OFF 按鍵呢?這個可分為兩方面來看 ... 在 on-road 方面,就如 可可亞大大在樓上所說, 電腦的介入,會讓某些駕駛人 (例如 專業車手在試車時) 很不爽 ... 另外, 有些車種好像會在時速高過某個設定值時,又自動恢復 ESC ON ... 在 off-road 方面,在某些地形上,例如: 在爬一些崎嶇不平、又很陡的坡 (e.g.林口散兵坑),或者正在試圖「脫困」時, ESC 的「自動降低引擎的輸出扭力」會造成很大的困擾; 所以, 以小弟的 Suzuki Grand Vitara JP 為例, 只要車主切入了 4L-Lock 模式,電腦就自動將 ESP OFF (但 TCS 仍是 ON) ... [微笑]

2017/02/21 12:09:19

發文IP 155.242.*.*

[quote=w9d2e (馨)]很奇怪?既然很重要為什麼要設個可關掉的開關?就像ABS很重要但並不會有OFF鍵。可否有達人可說明。[/quote] ESC 在作動時會有兩種動作; 第一種動作:自動降低引擎的輸出扭力; 第二種動作:自動對某幾個車輪施加煞車力。 那麼為什麼車廠要提供 OFF 按鍵呢?這個可分為兩方面來看 ... 在 on-road 方面,就如 可可亞大大在樓上所說, 電腦的介入,會讓某些駕駛人 (例如 專業車手在試車時) 很不爽 ... 另外, 有些車種好像會在時速高過某個設定值時,又自動恢復 ESC ON ... 在 off-road 方面,在某些地形上,例如: 在爬一些崎嶇不平、又很陡的坡 (e.g.林口散兵坑),或者正在試圖「脫困」時, ESC 的「自動降低引擎的輸出扭力」會造成很大的困擾; 所以, 以小弟的 Suzuki Grand Vitara JP 為例, 只要車主切入了 4L-Lock 模式,電腦就自動將 ESP OFF (但 EDL 仍是 ON ) ... [微笑]
回應 w9d2e (馨) 所寫
很奇怪?既然很重要為什麼要設個可關掉的開關?就像ABS很重要但並不會有OFF鍵。可否有達人可說明。


ESC 在作動時會有兩種動作;
第一種動作:自動降低引擎的輸出扭力;
第二種動作:自動對某幾個車輪施加煞車力。

那麼為什麼車廠要提供 OFF 按鍵呢?這個可分為兩方面來看 ...


在 on-road 方面,就如 可可亞大大在樓上所說,
電腦的介入,會讓某些駕駛人 (例如 專業車手在試車時) 很不爽 ...
另外,
有些車種好像會在時速高過某個設定值時,又自動恢復 ESC ON ...


在 off-road 方面,在某些地形上,例如:
在爬一些崎嶇不平、又很陡的坡 (e.g.林口散兵坑),或者正在試圖「脫困」時,
ESC 的「自動降低引擎的輸出扭力」會造成很大的困擾;
所以,
以小弟的 Suzuki Grand Vitara JP 為例,
只要車主切入了 4L-Lock 模式,電腦就自動將 ESP OFF (但 EDL 仍是 ON ) ...

🙂
前往討論:[影片]高速行駛ESC不要關掉


QQQ2011(qqq2011)

2017/02/20 22:44:53

發文

#5995015 IP 251.195.*.*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回應 eric.huang.1968 (Super) 所寫
ESC(電子式車身穩定控制系統)問世也快22年了,台灣2018年起終於變成台灣小客車的法定配備了!😇

https://en.wikipedia.org/wiki/Electronic_stability_control
http://feature.u-car.com.tw/24608.html

ESC,Electronic Stability Control,各車廠常見用語一覽:

DSC (Dynamic Stability Control):BMW、Ford、FPV、Jaguar、Land Rover、Mazda
DSTC (Dynamic Stability and Traction Control):Volvo
ESP (Electronic Stability Program):Audi、Mercedes-Benz、Volkswagen
VSA (Vehicle Stability Assist):Honda
VSC (Vehicle Stability Control):Suzuki、Toyota


可是在小弟的 Suzuki Grand Vitara JP 車上標示的是 ESP、而不是 VSC 耶 ...

前往討論:[影片]高速行駛ESC不要關掉


QQQ2011(qqq2011)

2017/02/20 16:35:46

發文

#5994919 IP 251.195.*.*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回應 jason1964 (我愛重卡) 所寫
回應 qqq2011 (QQQ2011) 所寫

關於上述的「CVT 內部發生打滑」,以下再來深入探討 ...

鋼帶與錐輪的接觸面,是個二度空間的近似平面(實際上是曲面);
所以,鋼帶與錐輪之間的打滑(相對滑動),會有兩個自由度:

一個自由度,是與錐輪的旋轉方向同向 -- 此處小弟姑且稱它為「圓周向」;
而另一個自由度,是發生於
「為了改變減速比、而以油壓改變錐輪位置」之時 -- 此處小弟姑且稱它為「軸向」。

所以,
在處理「鋼帶與錐輪之間的靜摩擦力」時,車廠便面臨了一個「兩難」問題:

「圓周向」的最大靜摩擦力 -- 越大越好,以免產生「動力傳輸的損耗」;
而「軸向」的最大靜摩擦力 -- 越小越好,改變減速比(換檔)的動作才會迅速。

所以,
無論車廠如何「宣稱」、媒體文章如何唬爛,小弟總認為:
上述的「兩難」問題應該不是那麼容易克服的;除非車廠在材料技術上有大躍進 ...

🙂


這個問題就如同,輪胎與地面的摩擦力有點類似。
https://www.artc.org.tw/chinese/03_service/03_02detail.aspx?pid=2169

物理極限是無法違反的。


感謝分享!好評奉上! 😍




另外,小弟想補充一下:
小弟印象中,有些輪胎因為胎紋設計的關係,
會造成「橫向的靜摩擦係數」與「縱向的靜摩擦係數」不一樣大 (但我忘了孰大孰小);
如此一來,
上圖的輪胎抓地力界限將不再是正圓、而是類似橢圓 ...

🙂
前往討論:懂車的進來請教『CVT的特點是加速動力流失比較躲嗎?』


QQQ2011(qqq2011)

2017/02/20 12:02:13

發文

#5994831 IP 251.195.*.*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關於上述的「CVT 內部發生打滑」,以下再來深入探討 ...

鋼帶與錐輪的接觸面,是個二度空間的近似平面(實際上是曲面);
所以,鋼帶與錐輪之間的打滑(相對滑動),會有兩個自由度:

一個自由度,是與錐輪的旋轉方向同向 -- 此處小弟姑且稱它為「圓周向」;
而另一個自由度,是發生於
「為了改變減速比、而以油壓改變錐輪位置」之時 -- 此處小弟姑且稱它為「軸向」。

所以,
在處理「鋼帶與錐輪之間的靜摩擦力」時,車廠便面臨了一個「兩難」問題:

「圓周向」的最大靜摩擦力 -- 越大越好,以免產生「動力傳輸的損耗」;
而「軸向」的最大靜摩擦力 -- 越小越好,改變減速比(換檔)的動作才會迅速。

所以,
無論車廠如何「宣稱」、媒體文章如何唬爛,小弟總認為:
上述的「兩難」問題應該不是那麼容易克服的;除非車廠在材料技術上有大躍進 ...

🙂
前往討論:懂車的進來請教『CVT的特點是加速動力流失比較躲嗎?』


QQQ2011(qqq2011)

2017/02/20 12:01:19

發文

#5994830 IP 251.195.*.*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回應 c137 (可可亞) 所寫
回應 t0980862134 (QOO) 所寫
在03年 LANCER 上市的時候我就有感覺到這個問題了,重踩油門聲音上去速度卻沒上去,開起來真令人不悅

呵呵,我05年在中國買了部1.5FIT,平常開很夠用很輕快,但是全油門時,只見轉速一下就跑到6000轉,時速表卻慢慢走,車子慢慢提速,真是急死人,我還以為車子壞了呢
AT車油門一拜,車子一頓,引擎聲、轉速、時速齊升,車子往前竄,多過癮😀
從此買車一定避開CVT



車速 = 車輪半徑 x 車輪轉速
所以,
如果假設「所有的傳動元件皆未發生打滑」的話,那麼:
車速 = 車輪半徑 x (引擎轉速 ÷ 變速箱減速比 ÷ 差速器終傳比)

而兩位大大前述的「大腳油門時,引擎轉速很高、但車速卻低」的現象,
套用上列公式之後便可得知:
此時「變速箱減速比」應該很大、相當於傳統自排/手排的一檔,
而「減速比 越大」就代表「引擎驅動車輛越有力(越省力)」,
所以照理說來此時不應該發生「加速無力」現象;
那麼,
兩位大大又為何會感受到「加速無力」呢?

原因應該是:上述的假設「所有的傳動元件皆未發生打滑」此時並不成立;
也就是說,
此時必定有某個傳動元件的內部發生了打滑,
而最有可能的就是這兩個元件:扭力轉換器 或 CVT ...

先談前者 (扭力轉換器) ...
扭力轉換器如果有打滑,就代表它不在「鎖定」狀態;
此時固然有某種程度的動力傳輸損耗,但這個損耗程度就跟傳統的自排一樣,
早已被普遍接受、也不至於讓駕駛人(兩位大大)有「車速上不去」的感覺 ...

所以,造成「車速上不去」的元凶,至此應該呼之欲出了 --
就是另一個傳動元件「CVT」內部發生了打滑!

所以,
排氣量 1.5~1.8 升 (Fit / Lancer) 的小扭力引擎都尚且避免不了上述問題,
更何況對於那些排氣量超過 3.5 升的大扭力引擎而言,應該更是難題吧?

🙂
前往討論:懂車的進來請教『CVT的特點是加速動力流失比較躲嗎?』


QQQ2011(qqq2011)

2017/02/20 11:59:56

發文

#5994829 IP 251.195.*.*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可可亞大大說了好幾次的「透過現象看本質」,它固然是個好方法,
但也別忘了 -- 這個方法有兩個侷限:

1. 我們肉眼所見的現象只是事物的「表象」,而表象有時候未必是「真相」;
例如 傳統的日光燈(非 LED),肉眼所見的它是恆亮的,
但事實上它卻是以高頻在不斷地閃爍 ...

2. 當我們沒有機會去「完整地」看到一個事物的所有現象時,
就很容易陷入「瞎子摸象」的盲點
-- 摸到象腳、以為是柱子,摸到象尾、以為是蛇 ...

所以,
小弟個人是比較偏愛「透過原理與邏輯,來思索本質」,
尤其是在與物理/機械有關的領域方面 ...
畢竟,
這個地球上的物理世界 (物質 & 能量) 是嚴格地遵守著物理定律的:

微觀(次原子粒子)的物理世界 → 遵守「量子力學」(這個比較複雜、而且尚未完全成熟);
巨觀(肉眼可見的)的物理世界 → 遵守「古典力學」(e.g.牛頓力學;這個已經非常成熟了)。

而汽車機械這個領域就是屬於後者(巨觀的物理世界),所以只要
憑藉 牛頓力學 便足以思索本質、足以檢驗一些摻雜著「唬爛」的媒體文章 ...

🙂
前往討論:懂車的進來請教『CVT的特點是加速動力流失比較躲嗎?』


QQQ2011(qqq2011)

2017/02/20 00:12:29

發文

#5994736 IP 251.195.*.*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可可亞大大,小弟覺得有點遺憾的是:
您似乎沒看清楚小弟的原文 ... (小弟已用紅字 high-light,斗膽請您回頭再看一次)

另外,
至於您所說的「為什麼 CVT 這麼理想,結果是卻沒占到便宜」,
小弟在本棟 #83 樓已有說明:

http://forum.u-car.com.tw/thread.asp?forumid=304008&page=5#post_83

『小弟上文中的第一句話
『在「正常情況」下 (引擎扭力尚未超過「鋼帶與錐輪之間的最大靜摩擦力」之時)』
其實也道出了 CVT 的困境!
因為,
引擎扭力如果超過了「鋼帶與錐輪之間的最大靜摩擦力」的話,
鋼帶與錐輪之間就會產生相對滑動、而導致了動力傳輸的耗損。

若以上圖的扭力曲線為例,
上述的困境最可能發生的時間點,就是在扭力峰值所出現的四千轉之時 ... 』

🙂
前往討論:懂車的進來請教『CVT的特點是加速動力流失比較躲嗎?』


QQQ2011(qqq2011)

2017/02/19 23:09:44

發文

#5994727 IP 251.195.*.* 修改過3 次 (顯示最近筆修改紀錄) 檢舉這篇文章

2017/02/19 23:09:44

發文IP 251.195.*.*

[quote=c137 (可可亞)][quote=qqq2011 (QQQ2011)] 但是, 傳統自排/手排在換檔時會有很大的「動力銜接上的落差」, 如小弟在樓上所述: [quote=qqq2011 (QQQ2011)] ……… 若以 傳統自排/手排 來拚時速 0~100 加速的話,過程如下: 入一檔起步,將轉速拉到六千轉後 [b][color="#FF0000"]換入二檔,此時轉速會立刻掉到三、四千轉(隨便舉例);[/color][/b] 然後再將轉速拉到六千轉後 [b][color="#FF0000"]換入三檔,此時轉速會立刻掉到三、四千轉(隨便舉例) … [/color][/b] 就這樣,整個過程中引擎處於六千轉的時間其實很短暫 ... ……… [/quote] 反觀 CVT 的動力銜接就非常連續, 而不會有傳統自排/手排的上述問題了 … [微笑][/quote] CVT是連續沒錯,而連續是靠『油壓改變二個錐輪徑變』提供齒比或說速比傳遞動力 CVT這個靠『油壓改變二個錐輪徑變』的時間過程,我認為沒有AT『行星齒輪』齒比』來的快! 所以我說『二相抵銷』CVT沒有佔到便宜 CVT動力連續,但動力轉換過程慢[微笑][/quote] 設想一下傳統的自排,如果在扭力轉換器已鎖定的狀態下 要從三檔換到四檔的話,那麼「至少」須有三個步驟: 扭力轉換器解除鎖定 → 三檔脫離 → 四檔結合 反觀 CVT 則大為不同;此時 CVT 完全無須將扭力轉換器解除鎖定, 而只要直接以油壓去調整錐輪的位置便可。 所以, 這樣會比傳統的自排還慢嗎?小弟不認為如此 ... 此外, 傳統的自排/手排在換檔時「轉速從六千轉瞬間掉到三、四千轉」的 「動力銜接落差」的嚴重性是頗大的, 是很難跟您所謂「CVT 靠『油壓改變二個錐輪徑變』的時間過程」相抵銷的; 這個就像是 30 元 與 60 元無法『兩相抵銷』一樣 ... [微笑]

2017/02/19 23:15:54

發文IP 251.195.*.*

[quote=c137 (可可亞)][quote=qqq2011 (QQQ2011)] 但是, 傳統自排/手排在換檔時會有很大的「動力銜接上的落差」, 如小弟在樓上所述: [quote=qqq2011 (QQQ2011)] ……… 若以 傳統自排/手排 來拚時速 0~100 加速的話,過程如下: 入一檔起步,將轉速拉到六千轉後 [b][color="#FF0000"]換入二檔,此時轉速會立刻掉到三、四千轉(隨便舉例);[/color][/b] 然後再將轉速拉到六千轉後 [b][color="#FF0000"]換入三檔,此時轉速會立刻掉到三、四千轉(隨便舉例) … [/color][/b] 就這樣,整個過程中引擎處於六千轉的時間其實很短暫 ... ……… [/quote] 反觀 CVT 的動力銜接就非常連續, 而不會有傳統自排/手排的上述問題了 … [微笑][/quote] CVT是連續沒錯,而連續是靠『油壓改變二個錐輪徑變』提供齒比或說速比傳遞動力 CVT這個靠『油壓改變二個錐輪徑變』的時間過程,我認為沒有AT『行星齒輪』齒比』來的快! 所以我說[b][color="#FF0000"]『二相抵銷』[/color][/b]CVT沒有佔到便宜 CVT動力連續,但動力轉換過程慢[微笑][/quote] 設想一下傳統的自排,如果在扭力轉換器已鎖定的狀態下 要從三檔換到四檔的話,那麼「至少」須有三個步驟: 扭力轉換器解除鎖定 → 三檔脫離 → 四檔結合 反觀 CVT 則大為不同;此時 CVT 完全無須將扭力轉換器解除鎖定, 而只要直接以油壓去調整錐輪的位置便可。 所以, 這樣會比傳統的自排還慢嗎?小弟不認為如此 ... 此外, 傳統的自排/手排在換檔時「[b][color="#FF0000"]轉速從六千轉瞬間掉到三、四千轉[/color][/b]」的 「動力銜接落差」的嚴重性是頗大的, 是很難跟您所謂「CVT 靠『油壓改變二個錐輪徑變』的時間過程」相抵銷的; 這個就像是 30 元 與 60 元無法『兩相抵銷』一樣 ... [微笑]

2017/02/19 23:57:39

發文IP 251.195.*.*

[quote=c137 (可可亞)][quote=qqq2011 (QQQ2011)] 但是, 傳統自排/手排在換檔時會有很大的「動力銜接上的落差」, 如小弟在樓上所述: [quote=qqq2011 (QQQ2011)] ……… 若以 傳統自排/手排 來拚時速 0~100 加速的話,過程如下: 入一檔起步,將轉速拉到六千轉後 [b][color="#FF0000"]換入二檔,此時轉速會立刻掉到三、四千轉(隨便舉例);[/color][/b] 然後再將轉速拉到六千轉後 [b][color="#FF0000"]換入三檔,此時轉速會立刻掉到三、四千轉(隨便舉例) … [/color][/b] 就這樣,整個過程中引擎處於六千轉的時間其實很短暫 ... ……… [/quote] 反觀 CVT 的動力銜接就非常連續, 而不會有傳統自排/手排的上述問題了 … [微笑][/quote] CVT是連續沒錯,而連續是靠『油壓改變二個錐輪徑變』提供齒比或說速比傳遞動力 CVT這個靠『油壓改變二個錐輪徑變』的時間過程,我認為沒有AT『行星齒輪』齒比』來的快! 所以我說[b][color="#FF0000"]『二相抵銷』[/color][/b]CVT沒有佔到便宜 CVT動力連續,但動力轉換過程慢[微笑][/quote] 設想一下傳統的自排,如果在扭力轉換器已鎖定的狀態下 要從三檔換到四檔的話,那麼「至少」須有三個步驟: 扭力轉換器解除鎖定 → 三檔脫離 → 四檔結合 反觀 CVT 則大為不同;[b][color="#FF0000"]此時 CVT 完全無須將扭力轉換器解除鎖定[/color][/b], 而只要直接以油壓去調整錐輪的位置便可。 所以, 這樣會比傳統的自排還慢嗎?小弟不認為如此 ... 此外, 傳統的自排/手排在換檔時「[b][color="#FF0000"]轉速從六千轉瞬間掉到三、四千轉[/color][/b]」的 「動力銜接落差」的嚴重性是頗大的, 是很難跟您所謂「CVT 靠『油壓改變二個錐輪徑變』的時間過程」相抵銷的; 這個就像是 30 元 與 60 元無法『兩相抵銷』一樣 ... [微笑]

2017/02/19 23:59:00

發文IP 251.195.*.*

[quote=c137 (可可亞)][quote=qqq2011 (QQQ2011)] 但是, 傳統自排/手排在換檔時會有很大的「動力銜接上的落差」, 如小弟在樓上所述: [quote=qqq2011 (QQQ2011)] ……… 若以 傳統自排/手排 來拚時速 0~100 加速的話,過程如下: 入一檔起步,將轉速拉到六千轉後 [b][color="#FF0000"]換入二檔,此時轉速會立刻掉到三、四千轉(隨便舉例);[/color][/b] 然後再將轉速拉到六千轉後 [b][color="#FF0000"]換入三檔,此時轉速會立刻掉到三、四千轉(隨便舉例) … [/color][/b] 就這樣,整個過程中引擎處於六千轉的時間其實很短暫 ... ……… [/quote] 反觀 CVT 的動力銜接就非常連續, 而不會有傳統自排/手排的上述問題了 … [微笑][/quote] CVT是連續沒錯,而連續是靠『油壓改變二個錐輪徑變』提供齒比或說速比傳遞動力 CVT這個靠『油壓改變二個錐輪徑變』的時間過程,我認為沒有AT『行星齒輪』齒比』來的快! 所以我說[b][color="#FF0000"]『二相抵銷』[/color][/b]CVT沒有佔到便宜 CVT動力連續,但動力轉換過程慢[微笑][/quote] 設想一下傳統的自排,如果在扭力轉換器已鎖定的狀態下 要從三檔換到四檔的話,那麼「至少」須有三個步驟: 扭力轉換器解除鎖定 → 三檔脫離 → 四檔結合 反觀 CVT 則大為不同;[b][color="#FF0000"]此時 CVT 完全無須將扭力轉換器解除鎖定 (i.e. 可以繼續維持鎖定)[/color][/b], 而只要直接以油壓去調整錐輪的位置便可。 所以, 這樣會比傳統的自排還慢嗎?小弟不認為如此 ... 此外, 傳統的自排/手排在換檔時「[b][color="#FF0000"]轉速從六千轉瞬間掉到三、四千轉[/color][/b]」的 「動力銜接落差」的嚴重性是頗大的, 是很難跟您所謂「CVT 靠『油壓改變二個錐輪徑變』的時間過程」相抵銷的; 這個就像是 30 元 與 60 元無法『兩相抵銷』一樣 ... [微笑]
回應 c137 (可可亞) 所寫
回應 qqq2011 (QQQ2011) 所寫

但是,
傳統自排/手排在換檔時會有很大的「動力銜接上的落差」,
如小弟在樓上所述:

回應 qqq2011 (QQQ2011) 所寫
………
若以 傳統自排/手排 來拚時速 0~100 加速的話,過程如下:

入一檔起步,將轉速拉到六千轉後
換入二檔,此時轉速會立刻掉到三、四千轉(隨便舉例);
然後再將轉速拉到六千轉後
換入三檔,此時轉速會立刻掉到三、四千轉(隨便舉例) …
就這樣,整個過程中引擎處於六千轉的時間其實很短暫 ...
………


反觀 CVT 的動力銜接就非常連續,
而不會有傳統自排/手排的上述問題了 …

🙂


CVT是連續沒錯,而連續是靠『油壓改變二個錐輪徑變』提供齒比或說速比傳遞動力

CVT這個靠『油壓改變二個錐輪徑變』的時間過程,我認為沒有AT『行星齒輪』齒比』來的快!

所以我說『二相抵銷』CVT沒有佔到便宜

CVT動力連續,但動力轉換過程慢🙂


設想一下傳統的自排,如果在扭力轉換器已鎖定的狀態下
要從三檔換到四檔的話,那麼「至少」須有三個步驟:

扭力轉換器解除鎖定 → 三檔脫離 → 四檔結合

反觀 CVT 則大為不同;此時 CVT 完全無須將扭力轉換器解除鎖定 (i.e. 可以繼續維持鎖定)
而只要直接以油壓去調整錐輪的位置便可。
所以,
這樣會比傳統的自排還慢嗎?小弟不認為如此 ...

此外,
傳統的自排/手排在換檔時「轉速從六千轉瞬間掉到三、四千轉」的
「動力銜接落差」的嚴重性是頗大的,
是很難跟您所謂「CVT 靠『油壓改變二個錐輪徑變』的時間過程」相抵銷的;
這個就像是 30 元 與 60 元無法『兩相抵銷』一樣 ...

🙂
前往討論:懂車的進來請教『CVT的特點是加速動力流失比較躲嗎?』


QQQ2011(qqq2011)

2017/02/19 13:30:53

發文

#5994622 IP 242.43.*.* 修改過2 次 (顯示最近筆修改紀錄) 檢舉這篇文章

2017/02/19 13:30:53

發文IP 242.43.*.*

[quote=c137 (可可亞)][quote=qqq2011 (QQQ2011)] 小弟在樓上的發言,只是針對「時速 0~100 的加速比拚」; 至於日常的行駛方面,因為狀況太多、太複雜,所以不在小弟的討論範圍內 ... 再回到「時速 0~100 的加速比拚」: [quote=c137 (可可亞)] ........(恕刪)........ 以上很好說明CVT已經在做了,但是也沒有轟動武林的完美結局出現 最大原因可能在『油壓推動錐體變徑的過程』造成遲緩,而這個過程恰好是將CVT無極的優點變成窘態的缺點, [b][color="#FF0000"]因為他必須01234。。。連著一直傻傻走流程,無法跳著變速。[/color][/b] 因此兩相抵銷,全速持續保持引擎6000的運轉應該也佔不到便宜 ... [/quote] 但是,傳統自排/手排車在進行「時速 0~100 的加速比拚」時, 不也是照樣要 1 檔 → 2 檔 → 3檔 →「連著一直傻傻走流程,無法跳著變速」嗎? 而且它的「走流程」過程還更「傻」、效率遠不如 CVT;不是嗎? [微笑][/quote] 傳統AT最多只要傻傻走4次、6次或8次換檔過程 而CVT卻要走100次、1000次、10000次~無極次變檔 若是從0到100加速,AT只要走1次或2次換檔,CVT可能要走100個『無段』換擋 [/quote] 但是, 傳統自排/手排在換檔時會有很大的「動力銜接上的落差」, 如小弟在樓上所述: [quote=qqq2011 (QQQ2011)] ……… 若以 傳統自排/手排 來拚時速 0~100 加速的話,過程如下: 入一檔起步,將轉速拉到六千轉後 [b][color="#FF0000"]換入二檔,此時轉速會立刻掉到三、四轉(隨便舉例);[/color][/b] 然後再將轉速拉到六千轉後 [b][color="#FF0000"]換入三檔,此時轉速會立刻掉到三、四轉(隨便舉例) … [/color][/b] 就這樣,整個過程中擎處於六千轉的時間其實很短暫 ... ……… [/quote] 反觀 CVT 的動力銜接就非常連續, 而不會有傳統自排/手排的上述問題了 … [微笑]

2017/02/19 13:34:08

發文IP 242.43.*.*

[quote=c137 (可可亞)][quote=qqq2011 (QQQ2011)] 小弟在樓上的發言,只是針對「時速 0~100 的加速比拚」; 至於日常的行駛方面,因為狀況太多、太複雜,所以不在小弟的討論範圍內 ... 再回到「時速 0~100 的加速比拚」: [quote=c137 (可可亞)] ........(恕刪)........ 以上很好說明CVT已經在做了,但是也沒有轟動武林的完美結局出現 最大原因可能在『油壓推動錐體變徑的過程』造成遲緩,而這個過程恰好是將CVT無極的優點變成窘態的缺點, [b][color="#FF0000"]因為他必須01234。。。連著一直傻傻走流程,無法跳著變速。[/color][/b] 因此兩相抵銷,全速持續保持引擎6000的運轉應該也佔不到便宜 ... [/quote] 但是,傳統自排/手排車在進行「時速 0~100 的加速比拚」時, 不也是照樣要 1 檔 → 2 檔 → 3檔 →「連著一直傻傻走流程,無法跳著變速」嗎? 而且它的「走流程」過程還更「傻」、效率遠不如 CVT;不是嗎? [微笑][/quote] 傳統AT最多只要傻傻走4次、6次或8次換檔過程 而CVT卻要走100次、1000次、10000次~無極次變檔 若是從0到100加速,AT只要走1次或2次換檔,CVT可能要走100個『無段』換擋 [/quote] 但是, 傳統自排/手排在換檔時會有很大的「動力銜接上的落差」, 如小弟在樓上所述: [quote=qqq2011 (QQQ2011)] ……… 若以 傳統自排/手排 來拚時速 0~100 加速的話,過程如下: 入一檔起步,將轉速拉到六千轉後 [b][color="#FF0000"]換入二檔,此時轉速會立刻掉到三、四千轉(隨便舉例);[/color][/b] 然後再將轉速拉到六千轉後 [b][color="#FF0000"]換入三檔,此時轉速會立刻掉到三、四千轉(隨便舉例) … [/color][/b] 就這樣,整個過程中擎處於六千轉的時間其實很短暫 ... ……… [/quote] 反觀 CVT 的動力銜接就非常連續, 而不會有傳統自排/手排的上述問題了 … [微笑]

2017/02/19 13:37:01

發文IP 242.43.*.*

[quote=c137 (可可亞)][quote=qqq2011 (QQQ2011)] 小弟在樓上的發言,只是針對「時速 0~100 的加速比拚」; 至於日常的行駛方面,因為狀況太多、太複雜,所以不在小弟的討論範圍內 ... 再回到「時速 0~100 的加速比拚」: [quote=c137 (可可亞)] ........(恕刪)........ 以上很好說明CVT已經在做了,但是也沒有轟動武林的完美結局出現 最大原因可能在『油壓推動錐體變徑的過程』造成遲緩,而這個過程恰好是將CVT無極的優點變成窘態的缺點, [b][color="#FF0000"]因為他必須01234。。。連著一直傻傻走流程,無法跳著變速。[/color][/b] 因此兩相抵銷,全速持續保持引擎6000的運轉應該也佔不到便宜 ... [/quote] 但是,傳統自排/手排車在進行「時速 0~100 的加速比拚」時, 不也是照樣要 1 檔 → 2 檔 → 3檔 →「連著一直傻傻走流程,無法跳著變速」嗎? 而且它的「走流程」過程還更「傻」、效率遠不如 CVT;不是嗎? [微笑][/quote] 傳統AT最多只要傻傻走4次、6次或8次換檔過程 而CVT卻要走100次、1000次、10000次~無極次變檔 若是從0到100加速,AT只要走1次或2次換檔,CVT可能要走100個『無段』換擋 [/quote] 但是, 傳統自排/手排在換檔時會有很大的「動力銜接上的落差」, 如小弟在樓上所述: [quote=qqq2011 (QQQ2011)] ……… 若以 傳統自排/手排 來拚時速 0~100 加速的話,過程如下: 入一檔起步,將轉速拉到六千轉後 [b][color="#FF0000"]換入二檔,此時轉速會立刻掉到三、四千轉(隨便舉例);[/color][/b] 然後再將轉速拉到六千轉後 [b][color="#FF0000"]換入三檔,此時轉速會立刻掉到三、四千轉(隨便舉例) … [/color][/b] 就這樣,整個過程中引擎處於六千轉的時間其實很短暫 ... ……… [/quote] 反觀 CVT 的動力銜接就非常連續, 而不會有傳統自排/手排的上述問題了 … [微笑]
回應 c137 (可可亞) 所寫
回應 qqq2011 (QQQ2011) 所寫

小弟在樓上的發言,只是針對「時速 0~100 的加速比拚」;
至於日常的行駛方面,因為狀況太多、太複雜,所以不在小弟的討論範圍內 ...

再回到「時速 0~100 的加速比拚」:

回應 c137 (可可亞) 所寫
........(恕刪)........
以上很好說明CVT已經在做了,但是也沒有轟動武林的完美結局出現

最大原因可能在『油壓推動錐體變徑的過程』造成遲緩,而這個過程恰好是將CVT無極的優點變成窘態的缺點,
因為他必須01234。。。連著一直傻傻走流程,無法跳著變速。
因此兩相抵銷,全速持續保持引擎6000的運轉應該也佔不到便宜 ...


但是,傳統自排/手排車在進行「時速 0~100 的加速比拚」時,
不也是照樣要 1 檔 → 2 檔 → 3檔 →「連著一直傻傻走流程,無法跳著變速」嗎?
而且它的「走流程」過程還更「傻」、效率遠不如 CVT;不是嗎?

🙂


傳統AT最多只要傻傻走4次、6次或8次換檔過程
而CVT卻要走100次、1000次、10000次~無極次變檔

若是從0到100加速,AT只要走1次或2次換檔,CVT可能要走100個『無段』換擋


但是,
傳統自排/手排在換檔時會有很大的「動力銜接上的落差」,
如小弟在樓上所述:

回應 qqq2011 (QQQ2011) 所寫
………
若以 傳統自排/手排 來拚時速 0~100 加速的話,過程如下:

入一檔起步,將轉速拉到六千轉後
換入二檔,此時轉速會立刻掉到三、四千轉(隨便舉例);
然後再將轉速拉到六千轉後
換入三檔,此時轉速會立刻掉到三、四千轉(隨便舉例) …
就這樣,整個過程中引擎處於六千轉的時間其實很短暫 ...
………


反觀 CVT 的動力銜接就非常連續,
而不會有傳統自排/手排的上述問題了 …

🙂
前往討論:懂車的進來請教『CVT的特點是加速動力流失比較躲嗎?』


QQQ2011(qqq2011)

2017/02/19 12:01:13

發文

#5994610 IP 251.195.*.*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小弟在樓上的發言,只是針對「時速 0~100 的加速比拚」;
至於日常的行駛方面,因為狀況太多、太複雜,所以不在小弟的討論範圍內 ...

再回到「時速 0~100 的加速比拚」:

回應 c137 (可可亞) 所寫
........(恕刪)........
以上很好說明CVT已經在做了,但是也沒有轟動武林的完美結局出現

最大原因可能在『油壓推動錐體變徑的過程』造成遲緩,而這個過程恰好是將CVT無極的優點變成窘態的缺點,
因為他必須01234。。。連著一直傻傻走流程,無法跳著變速。
因此兩相抵銷,全速持續保持引擎6000的運轉應該也佔不到便宜 ...


但是,傳統自排/手排車在進行「時速 0~100 的加速比拚」時,
不也是照樣要 1 檔 → 2 檔 → 3檔 →「連著一直傻傻走流程,無法跳著變速」嗎?
而且它的「走流程」過程還更「傻」、效率遠不如 CVT;不是嗎?

🙂
前往討論:懂車的進來請教『CVT的特點是加速動力流失比較躲嗎?』


QQQ2011(qqq2011)

2017/02/19 10:18:39

發文

#5994592 IP 251.195.*.*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回應 qqq2011 (QQQ2011) 所寫

CVT 在「正常情況」下 (引擎扭力尚未超過「鋼帶與錐輪之間的最大靜摩擦力」之時),
如果跟 傳統自排/手排 去比拚時速 0~100 加速的話,「理論上」是可以大勝的;
而其主要原因,
就在於汽油引擎的這個特性:




如上例中的引擎,其最大輸出是出現在六千轉;
若以 傳統自排/手排 來拚時速 0~100 加速的話,過程如下:

入一檔起步,將轉速拉到六千轉後
換入二檔,此時轉速會立刻掉到三、四千轉(隨便舉例);
然後再將轉速拉到六千轉後
換入三檔,此時轉速又會立刻掉到三、四千轉(隨便舉例) ...
就這樣,整個過程中引擎處於六千轉的時間其實很短暫 ...


反觀 CVT,則大為不同;此處先撇開省油的 Eco 程式不談、
假設車廠願意配置「全力加速」的 Power 程式的話,
那麼「理論上」 0~100 加速的過程可以變成這樣:

固定在最高齒比(相當於傳統自排/手排的一檔)起步,將轉速拉到六千轉,
然後便可以一直將轉速保持在六千轉、直至車速達到時速 100 為止!
也就是說:
理論上 CVT 可以「最大化」地利用到引擎的最大輸出轉速區 (在此例中是六千轉);
而這正是 傳統自排/手排 所無法做到、而望塵莫及的 ...

🙂


小弟上文中的第一句話
『在「正常情況」下 (引擎扭力尚未超過「鋼帶與錐輪之間的最大靜摩擦力」之時)』
其實也道出了 CVT 的困境!
因為,
引擎扭力如果超過了「鋼帶與錐輪之間的最大靜摩擦力」的話,
鋼帶與錐輪之間就會產生相對滑動、而導致了動力傳輸的耗損。

若以上圖的扭力曲線為例,
上述的困境最可能發生的時間點,就是在扭力峰值所出現的四千轉之時 ...
所以,
如果 CVT 在材料技術方面有大躍進、能夠克服這個困境的話,前途將不可限量 ...

🙂
前往討論:懂車的進來請教『CVT的特點是加速動力流失比較躲嗎?』


QQQ2011(qqq2011)

2017/02/19 00:51:19

發文

#5994523 IP 251.195.*.* 修改過1 次 (顯示最近筆修改紀錄) 檢舉這篇文章

2017/02/19 00:51:19

發文IP 251.195.*.*

CVT 在「正常情況」下 (引擎扭力尚未超過「鋼帶與錐輪之間的最大靜摩擦力」之時), 如果跟 傳統自排/手排 去比拚 0~100 加速的話,「理論上」是可以大勝的; 而其主要原因, 就在於汽油引擎的這個特性: [img]http://attach.u-forum.com.tw/attach_791718.jpg[/img] 如上例中的引擎,其最大輸出是出現在六千轉; 若以 傳統自排/手排 來拚時速 0~100 加速的話,過程如下: 入一檔起步,將轉速拉到六千轉後 換入二檔,此時轉速會立刻掉到三、四千轉(隨便舉例); 然後再將轉速拉到六千轉後 換入三檔,此時轉速又會立刻掉到三、四千轉(隨便舉例) ... 就這樣,整個過程中引擎處於六千轉的時間其實很短暫 ... 反觀 CVT,則大為不同;此處先撇開省油的 Eco 程式不談、 假設車廠願意配置「全力加速」的 Power 程式的話, 那麼「理論上」 0~100 加速的過程可以變成這樣: 固定在最高齒比(相當於傳統自排/手排的一檔)起步,將轉速拉到六千轉, 然後便可以一直將轉速保持在六千轉、直至車速達到時速 100 為止! 也就是說: 理論上 CVT 可以「最大化」地利用到引擎的最大輸出轉速區 (在此例中是六千轉); 而這正是 傳統自排/手排 所無法做到、而望塵莫及的 ... [微笑]

2017/02/19 09:37:35

發文IP 251.195.*.*

CVT 在「正常情況」下 ([b][color="#FF0000"]引擎扭力尚未超過「鋼帶與錐輪之間的最大靜摩擦力」之時[/color][/b]), 如果跟 傳統自排/手排 去比拚時速 0~100 加速的話,「理論上」是可以大勝的; 而其主要原因, 就在於汽油引擎的這個特性: [img]http://attach.u-forum.com.tw/attach_791718.jpg[/img] 如上例中的引擎,其最大輸出是出現在六千轉; 若以 傳統自排/手排 來拚時速 0~100 加速的話,過程如下: 入一檔起步,將轉速拉到六千轉後 換入二檔,此時轉速會立刻掉到三、四千轉(隨便舉例); 然後再將轉速拉到六千轉後 換入三檔,此時轉速又會立刻掉到三、四千轉(隨便舉例) ... 就這樣,整個過程中引擎處於六千轉的時間其實很短暫 ... 反觀 CVT,則大為不同;此處先撇開省油的 Eco 程式不談、 [b][color="#FF0000"]假設車廠願意配置「全力加速」的 Power 程式的話,[/color][/b] 那麼「理論上」 0~100 加速的過程可以變成這樣: 固定在最高齒比(相當於傳統自排/手排的一檔)起步,將轉速拉到六千轉, 然後便可以一直將轉速保持在六千轉、直至車速達到時速 100 為止! 也就是說: [b][color="#FF0000"]理論上[/color][/b] CVT 可以「最大化」地利用到引擎的最大輸出轉速區 (在此例中是六千轉); 而這正是 傳統自排/手排 所無法做到、而望塵莫及的 ... [微笑]

CVT 在「正常情況」下 (引擎扭力尚未超過「鋼帶與錐輪之間的最大靜摩擦力」之時),
如果跟 傳統自排/手排 去比拚時速 0~100 加速的話,「理論上」是可以大勝的;
而其主要原因,
就在於汽油引擎的這個特性:




如上例中的引擎,其最大輸出是出現在六千轉;
若以 傳統自排/手排 來拚時速 0~100 加速的話,過程如下:

入一檔起步,將轉速拉到六千轉後
換入二檔,此時轉速會立刻掉到三、四千轉(隨便舉例);
然後再將轉速拉到六千轉後
換入三檔,此時轉速又會立刻掉到三、四千轉(隨便舉例) ...
就這樣,整個過程中引擎處於六千轉的時間其實很短暫 ...


反觀 CVT,則大為不同;此處先撇開省油的 Eco 程式不談、
假設車廠願意配置「全力加速」的 Power 程式的話,
那麼「理論上」 0~100 加速的過程可以變成這樣:

固定在最高齒比(相當於傳統自排/手排的一檔)起步,將轉速拉到六千轉,
然後便可以一直將轉速保持在六千轉、直至車速達到時速 100 為止!
也就是說:
理論上 CVT 可以「最大化」地利用到引擎的最大輸出轉速區 (在此例中是六千轉);
而這正是 傳統自排/手排 所無法做到、而望塵莫及的 ...

🙂
前往討論:懂車的進來請教『CVT的特點是加速動力流失比較躲嗎?』


QQQ2011(qqq2011)

2017/02/18 23:23:52

發文

#5994500 IP 251.195.*.*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回應 a2031580500 (work) 所寫

nissan曾經開發無鋼鍊的cvt
可是後來沒有量產
應該是還有問題沒解決


沒錯! work 大大果然是「巷子內」的! 🙂

Nissan 那個不用鋼帶的叫做「Nissan Extroid CVT」,
原本呼聲甚高,後來卻無疾而終了;也不知何故 ... 😌
前往討論:懂車的進來請教『CVT的特點是加速動力流失比較躲嗎?』


QQQ2011(qqq2011)

2017/02/18 21:53:33

發文

#5994479 IP 251.195.*.*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回應 c137 (可可亞) 所寫
回應 qqq2011 (QQQ2011) 所寫
回應 c137 (可可亞) 所寫
回應 qqq2011 (QQQ2011) 所寫
回應 c137 (可可亞) 所寫
回應 a2031580500 (work) 所寫
其實最主要的動力流失
是在扭力轉換器(這是一般自排都有的構造)
而現在新型的CVT
可以在低速就鎖定扭力轉換器
改善動力的流失

那麼請教,CVT為何要有『扭力轉換器』?🙂


請想想:如果沒有離合器或扭力轉換器的話,
那麼當汽車靜止、而引擎卻在怠速運轉的話,
此時:
變速箱的輸入軸的轉速 = 引擎怠速,
變速箱的輸出軸的轉速 = 0,
那麼,
這個「引擎怠速 - 0」的轉速差,又該如何處理?
所以,CVT 還是一定要有離合器或扭力轉換器的啦! 🙂

摩托車也是使用『CVT』
摩托車是如何解決?🙂


摩托車嘛,小弟不懂;
至於您在樓上所說的古早時代 March 的 NCVT,
則是採用「乾式(磁粉式)離合器」,後來卻在台灣發生「水土不服」的問題 ...
也因此,
後續的 CVT 便捨棄那個「乾式(磁粉式)離合器」、而改用濕式的扭力轉換器了 ...

🙂

是的,其實說簡單就是用電磁離合器解決,教授不愧教授,基本功了得😀

小弟只是一個混吃等死的車迷而已,不是什麼教授啦 ...... 😇
前往討論:懂車的進來請教『CVT的特點是加速動力流失比較躲嗎?』


QQQ2011(qqq2011)

2017/02/18 21:45:52

發文

#5994475 IP 251.195.*.*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回應 c137 (可可亞) 所寫
回應 qqq2011 (QQQ2011) 所寫
回應 c137 (可可亞) 所寫
回應 a2031580500 (work) 所寫
其實最主要的動力流失
是在扭力轉換器(這是一般自排都有的構造)
而現在新型的CVT
可以在低速就鎖定扭力轉換器
改善動力的流失

那麼請教,CVT為何要有『扭力轉換器』?🙂


請想想:如果沒有離合器或扭力轉換器的話,
那麼當汽車靜止、而引擎卻在怠速運轉的話,
此時:
變速箱的輸入軸的轉速 = 引擎怠速,
變速箱的輸出軸的轉速 = 0,
那麼,
這個「引擎怠速 - 0」的轉速差,又該如何處理?
所以,CVT 還是一定要有離合器或扭力轉換器的啦! 🙂

摩托車也是使用『CVT』
摩托車是如何解決?🙂


摩托車嘛,小弟不懂;
至於您在樓上所說的古早時代 March 的 NCVT,
則是採用「乾式(磁粉式)離合器」,後來卻在台灣發生「水土不服」的問題 ...
也因此,
後續的 CVT 便捨棄那個「乾式(磁粉式)離合器」、而改用濕式的扭力轉換器了 ...

🙂

前往討論:懂車的進來請教『CVT的特點是加速動力流失比較躲嗎?』


QQQ2011(qqq2011)

2017/02/18 21:27:11

發文

#5994472 IP 251.195.*.* 修改過1 次 (顯示最近筆修改紀錄) 檢舉這篇文章

2017/02/18 21:27:11

發文IP 251.195.*.*

[quote=c137 (可可亞)][quote=a2031580500 (work)]其實最主要的動力流失 是在扭力轉換器(這是一般自排都有的構造) 而現在新型的CVT 可以在低速就鎖定扭力轉換器 改善動力的流失 [/quote] 請教CVT為何要有扭力轉換器? 低速如何能鎖定扭轉器呢?[微笑][/quote] 請想想:如果沒有離合器或扭力轉換器的話, 那麼當汽車靜止、而引擎卻在怠速運轉的話, 此時: 變速箱的輸入軸的轉速 = 引擎怠速, 變速箱的輸出軸的轉速 = 0, 那麼, 這個「引擎怠速 - 0」的轉速差,又該如何處理? 所以,CVT 還是一定要有離合器或扭力轉換器的啦! [微笑]

2017/02/18 21:28:52

發文IP 251.195.*.*

[quote=c137 (可可亞)][quote=a2031580500 (work)]其實最主要的動力流失 是在扭力轉換器(這是一般自排都有的構造) 而現在新型的CVT 可以在低速就鎖定扭力轉換器 改善動力的流失 [/quote] 那麼請教,CVT為何要有『扭力轉換器』?[微笑][/quote] 請想想:如果沒有離合器或扭力轉換器的話, 那麼當汽車靜止、而引擎卻在怠速運轉的話, 此時: 變速箱的輸入軸的轉速 = 引擎怠速, 變速箱的輸出軸的轉速 = 0, 那麼, 這個「引擎怠速 - 0」的轉速差,又該如何處理? 所以,CVT 還是一定要有離合器或扭力轉換器的啦! [微笑]
回應 c137 (可可亞) 所寫
回應 a2031580500 (work) 所寫
其實最主要的動力流失
是在扭力轉換器(這是一般自排都有的構造)
而現在新型的CVT
可以在低速就鎖定扭力轉換器
改善動力的流失

那麼請教,CVT為何要有『扭力轉換器』?🙂


請想想:如果沒有離合器或扭力轉換器的話,
那麼當汽車靜止、而引擎卻在怠速運轉的話,
此時:
變速箱的輸入軸的轉速 = 引擎怠速,
變速箱的輸出軸的轉速 = 0,
那麼,
這個「引擎怠速 - 0」的轉速差,又該如何處理?
所以,CVT 還是一定要有離合器或扭力轉換器的啦! 🙂
前往討論:懂車的進來請教『CVT的特點是加速動力流失比較躲嗎?』


QQQ2011(qqq2011)

2017/02/18 20:53:50

發文

#5994460 IP 251.195.*.*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回應 jason1964 (我愛重卡) 所寫
回應 rolkilos (小光) 所寫
回應 jason1964 (我愛重卡) 所寫
【徑向壓力】的動力來源是哪裡來的?是不是來至於引擎的動力?【徑向壓力】越大,會不會影響引擎輸出的動力?


鋼帶的張力來自錐輪的推擠動作,現在錐輪好像都是油壓作動的。


這就是關鍵點【油壓】來至於引擎的動力,當油壓越大時,需求引擎的動力就越大。


基本物理學:
機械功/能 = 力 x 相對位移

所以,如果沒有相對位移的話,
那麼無論那個「力」有多大,也都不會有 機械功/能 的損耗 ...

另外,
在建立油壓的初始階段,當然會消耗部分的引擎動力;
但當油壓建立完成之後,應該就不必太擔心這個部分了吧?

🙂
前往討論:懂車的進來請教『CVT的特點是加速動力流失比較躲嗎?』


QQQ2011(qqq2011)

2017/02/18 16:19:10

發文

#5994410 IP 251.195.*.*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回應 c137 (可可亞) 所寫
回應 rolkilos (小光) 所寫
回應 qqq2011 (QQQ2011) 所寫
回應 lee5751 (HWA) 所寫
[轉貼]維基百科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7%84%A1%E6%AE%B5%E8%87%AA%E5%8B%95%E8%AE%8A%E9%80%9F%E5%99%A8

CVT有V型橡膠帶式、金屬帶式、多盤式、鋼球式、滾輪轉盤式等多種構造,大都利用金屬帶和可變半徑的滾輪傳輸動力。透過主動滾輪與被動滾輪半徑的變化,達到齒輪比的變化。理論上這種傳動方式的效率很高,不過必須建立在能負荷所傳遞的動力的情況下。由於是利用鋼帶與滾輪之間的摩擦力傳遞動力,所以鋼帶及滾輪的工作情況十分苛刻。為了有效傳遞動力,鋼帶與滾輪之間不允許打滑,而且原本產生的熱能已經很多,如果再打滑恐怕將會造內部機件的燒毀或嚴重耗損。而為了增加靜摩擦力,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增加鋼帶與滾輪之間的壓力。但摩擦力增加了,動力傳輸的耗損也會增加,無形中還是增加了油耗。


上述的紅字部分有點怪,似乎牴觸了物理基本原理 ...

三種摩擦力當中,只有「滑動摩擦」與「滾動摩擦」才會產生「動力傳輸的耗損」;
至於「靜摩擦力」,是指當時「兩接觸面之間並未產生相對滑動」;
而既然沒有相對滑動,那麼又何來「動力傳輸的耗損」?? 😆


(另外順便回答一下樓主的問題,如下)

對 CVT 比較不利 (比較不適用) 的場合,其實是「大扭力輸出」之時;
因為,引擎的扭力 如果超過了鋼帶與滾輪之間 最大 靜摩擦力 的話,
鋼帶與滾輪之間就會產生相對滑動、而導致「動力傳輸的耗損」--- 這個才是事實真相!

但上述的物理基本原理,坊間的汽車媒體記者普遍不懂,就只好 人云亦云 了 ...

😌


增加CVT鋼帶跟錐輪之間的摩擦力的話,就是增加鋼帶張力,這代表輸出、入軸的軸承徑向負荷增加,軸承動摩擦耗損會變大的。

不過軸承的摩擦系數很小的,感覺是可以忽視。😇


光大的意思是CVT只要碰上扭力超過臨界,其實是會打滑的,但打滑是可接受、忽略的無感🙂
這也說明了怡塵說的對『CVT的特點是動力耗損多』
我的理解沒錯吧🙂


不是這樣的啦!且聽小弟道來:

在正常情況下 (引擎扭力尚未超過「鋼帶與滾輪之間的最大靜摩擦力」之時):
鋼帶與滾輪之間 -- 靜摩擦,無動力損耗;
輸出/入軸的軸承 -- 滑動/滾動摩擦(視軸承構造而異),有動力損耗、但很小。

再來,如果我們想一直維持上述的「正常情況」、
不讓引擎扭力超過「鋼帶與滾輪之間的最大靜摩擦力」的話,
就必須增加鋼帶的張力,然後就會導致軸承的徑向壓力變大,
然後軸承的滑動/滾動摩擦力就會因此而變大、所以動力損耗也會變大;
但是,
因為軸承的摩擦係數通常是很小的,
所以上述的「動力損耗也會變大」的變化量,應該是小到可以忽略的 ...

🙂
前往討論:懂車的進來請教『CVT的特點是加速動力流失比較躲嗎?』


QQQ2011(qqq2011)

2017/02/18 15:28:00

發文

#5994397 IP 251.195.*.* 修改過1 次 (顯示最近筆修改紀錄) 檢舉這篇文章

2017/02/18 15:28:00

發文IP 251.195.*.*

[quote=9254 (坤宇)]簡單來說,想要省油就選CVT變速箱,想要加速快就選擇非CVT的, [b][color="#FF0000"]因為CVT的在大腳時轉速爬升上去了但速度是很緩慢爬升[/color][/b] [/quote] 以前的 CVT 確實有上述紅字所說的問題; 但現在變速箱的控制程式已經變聰明了, 而且很多 CVT 也賦予駕駛人「固定減速比、手動虛擬換檔」的功能, 所以應該改善很多了吧? [微笑]

2017/02/20 13:20:49

發文IP 251.195.*.*

[quote=9254 (坤宇)]簡單來說,想要省油就選CVT變速箱,想要加速快就選擇非CVT的, [b][color="#FF0000"]因為CVT的在大腳時轉速爬升上去了但速度是很緩慢爬升[/color][/b] [/quote] [color="#FFFF00"]以前的 CVT 確實有上述紅字所說的問題; [/color] [color="#FFFF00"]但現在變速箱的控制程式已經變聰明了,[/color] [color="#FFFF00"]而且很多 CVT 也賦予駕駛人「固定減速比、手動虛擬換檔」的功能,[/color] [color="#FFFF00"]所以應該改善很多了吧?[/color] 上文刪除;另請參考本棟 #107 樓: [url="http://forum.u-car.com.tw/thread.asp?forumid=304008&page=6#post_107"]http://forum.u-car.com.tw/thread.asp?forumid=304008&page=6#post_107[/url] [微笑]
回應 9254 (坤宇) 所寫
簡單來說,想要省油就選CVT變速箱,想要加速快就選擇非CVT的,
因為CVT的在大腳時轉速爬升上去了但速度是很緩慢爬升


以前的 CVT 確實有上述紅字所說的問題;
但現在變速箱的控制程式已經變聰明了,
而且很多 CVT 也賦予駕駛人「固定減速比、手動虛擬換檔」的功能,
所以應該改善很多了吧?

上文刪除;另請參考本棟 #107 樓:

http://forum.u-car.com.tw/thread.asp?forumid=304008&page=6#post_107

🙂
前往討論:懂車的進來請教『CVT的特點是加速動力流失比較躲嗎?』


QQQ2011(qqq2011)

2017/02/18 15:14:45

發文

#5994394 IP 251.195.*.*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回應 c137 (可可亞) 所寫
回應 lee5751 (HWA) 所寫
[轉貼]維基百科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7%84%A1%E6%AE%B5%E8%87%AA%E5%8B%95%E8%AE%8A%E9%80%9F%E5%99%A8

CVT有V型橡膠帶式、金屬帶式、多盤式、鋼球式、滾輪轉盤式等多種構造,大都利用金屬帶和可變半徑的滾輪傳輸動力。透過主動滾輪與被動滾輪半徑的變化,達到齒輪比的變化。理論上這種傳動方式的效率很高,不過必須建立在能負荷所傳遞的動力的情況下。由於是利用鋼帶與滾輪之間的摩擦力傳遞動力,所以鋼帶及滾輪的工作情況十分苛刻。為了有效傳遞動力,鋼帶與滾輪之間不允許打滑,而且原本產生的熱能已經很多,如果再打滑恐怕將會造內部機件的燒毀或嚴重耗損。而為了增加靜摩擦力,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增加鋼帶與滾輪之間的壓力。但摩擦力增加了,動力傳輸的耗損也會增加,無形中還是增加了油耗。


照維基的說法

『CVT的特性是動力流失比較大』
可理解『CVT的缺點是當大扭力輸出時,為了維持靜磨擦力,所以就會增加張力(壓力),所以CVT就會變的增加動力耗損及增加油耗

那麼意思說,CVT結構的機制可以探知臨界快被突破,透過機制將『省油有效率』變成『耗油又耗能』?
難怪教授說,不是啦,真相是扭力大滑動了,所以耗能啦😀

如果維基為真,CVT有個奧妙的機制『切來切去』,那麼問題來了,這個機制的原理為何?


小弟覺得,大可不必為這個問題傷腦筋;
因為維基的那段紅字部分,實在很不可信 ...

而且 小光大大也是這麼認為的:

回應 rolkilos (小光) 所寫

增加CVT鋼帶跟錐輪之間的靜摩擦力的話,就是增加鋼帶張力,
這代表輸出、入軸的軸承徑向負荷增加,軸承動摩擦耗損會變大的。

不過軸承的摩擦系數很小的,感覺是可以忽視。😇


前往討論:懂車的進來請教『CVT的特點是加速動力流失比較躲嗎?』


QQQ2011(qqq2011)

2017/02/18 12:05:38

發文

#5994318 IP 251.195.*.* 修改過1 次 (顯示最近筆修改紀錄) 檢舉這篇文章

2017/02/18 12:05:38

發文IP 251.195.*.*

[quote=lee5751 (HWA)][轉貼]維基百科 [url="https://zh.wikipedia.org/zh-tw/%E7%84%A1%E6%AE%B5%E8%87%AA%E5%8B%95%E8%AE%8A%E9%80%9F%E5%99%A8"]https://zh.wikipedia.org/zh-tw/%E7%84%A1%E6%AE%B5%E8%87%AA%E5%8B%95%E8%AE%8A%E9%80%9F%E5%99%A8[/url] CVT有V型橡膠帶式、金屬帶式、多盤式、鋼球式、滾輪轉盤式等多種構造,大都利用金屬帶和可變半徑的滾輪傳輸動力。透過主動滾輪與被動滾輪半徑的變化,達到齒輪比的變化。理論上這種傳動方式的效率很高,不過必須建立在能負荷所傳遞的動力的情況下。由於是利用鋼帶與滾輪之間的摩擦力傳遞動力,所以鋼帶及滾輪的工作情況十分苛刻。為了有效傳遞動力,鋼帶與滾輪之間不允許打滑,而且原本產生的熱能已經很多,如果再打滑恐怕將會造內部機件的燒毀或嚴重耗損。[color="#FF0000"][b]而為了增加靜摩擦力,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增加鋼帶與滾輪之間的壓力。但摩擦力增加了,動力傳輸的耗損也會增加,無形中還是增加了油耗。[/b][/color][/quote] 上述的紅字部分有點怪,似乎牴觸了物理基本原理 ... 三種摩擦力當中,只有「滑動摩擦」與「滾動摩擦」才會產生「動力傳輸的耗損」; 至於「[color="#FF0000"][b]靜摩擦力[/b][/color]」,是指當時「兩接觸面之間並未產生相對滑動」; 而既然沒有相對滑動,那麼又何來「動力傳輸的耗損」?? [傻笑] (另外順便回答一下樓主的問題,如下) 對 CVT 比較不利 (比較不適用) 的場合,其實是「大扭力輸出」之時; 因為,引擎的扭力 如果超過了鋼帶與滾輪之間 [color="#FF0000"][b]靜摩擦力[/b][/color] 的話, 鋼帶與滾輪之間就會產生相對滑動、而導致「動力傳輸的耗損」--- 這個才是事實真相! 但上述的物理基本原理,坊間的汽車媒體記者普遍不懂,就只好 人云亦云 了 ... [嘆氣]

2017/02/18 12:14:07

發文IP 251.195.*.*

[quote=lee5751 (HWA)][轉貼]維基百科 [url="https://zh.wikipedia.org/zh-tw/%E7%84%A1%E6%AE%B5%E8%87%AA%E5%8B%95%E8%AE%8A%E9%80%9F%E5%99%A8"]https://zh.wikipedia.org/zh-tw/%E7%84%A1%E6%AE%B5%E8%87%AA%E5%8B%95%E8%AE%8A%E9%80%9F%E5%99%A8[/url] CVT有V型橡膠帶式、金屬帶式、多盤式、鋼球式、滾輪轉盤式等多種構造,大都利用金屬帶和可變半徑的滾輪傳輸動力。透過主動滾輪與被動滾輪半徑的變化,達到齒輪比的變化。理論上這種傳動方式的效率很高,不過必須建立在能負荷所傳遞的動力的情況下。由於是利用鋼帶與滾輪之間的摩擦力傳遞動力,所以鋼帶及滾輪的工作情況十分苛刻。為了有效傳遞動力,鋼帶與滾輪之間不允許打滑,而且原本產生的熱能已經很多,如果再打滑恐怕將會造內部機件的燒毀或嚴重耗損。[color="#FF0000"][b]而為了增加靜摩擦力,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增加鋼帶與滾輪之間的壓力。但摩擦力增加了,動力傳輸的耗損也會增加,無形中還是增加了油耗。[/b][/color][/quote] 上述的紅字部分有點怪,似乎牴觸了物理基本原理 ... 三種摩擦力當中,只有「滑動摩擦」與「滾動摩擦」才會產生「動力傳輸的耗損」; 至於「[color="#FF0000"][b]靜摩擦力[/b][/color]」,是指當時「兩接觸面之間並未產生相對滑動」; 而既然沒有相對滑動,那麼又何來「動力傳輸的耗損」?? [傻笑] (另外順便回答一下樓主的問題,如下) 對 CVT 比較不利 (比較不適用) 的場合,其實是「大扭力輸出」之時; 因為,引擎的扭力 如果超過了鋼帶與滾輪之間 [color="#FF0000"][b]最大 靜摩擦力[/b][/color] 的話, 鋼帶與滾輪之間就會產生相對滑動、而導致「動力傳輸的耗損」--- 這個才是事實真相! 但上述的物理基本原理,坊間的汽車媒體記者普遍不懂,就只好 人云亦云 了 ... [嘆氣]
回應 lee5751 (HWA) 所寫
[轉貼]維基百科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7%84%A1%E6%AE%B5%E8%87%AA%E5%8B%95%E8%AE%8A%E9%80%9F%E5%99%A8

CVT有V型橡膠帶式、金屬帶式、多盤式、鋼球式、滾輪轉盤式等多種構造,大都利用金屬帶和可變半徑的滾輪傳輸動力。透過主動滾輪與被動滾輪半徑的變化,達到齒輪比的變化。理論上這種傳動方式的效率很高,不過必須建立在能負荷所傳遞的動力的情況下。由於是利用鋼帶與滾輪之間的摩擦力傳遞動力,所以鋼帶及滾輪的工作情況十分苛刻。為了有效傳遞動力,鋼帶與滾輪之間不允許打滑,而且原本產生的熱能已經很多,如果再打滑恐怕將會造內部機件的燒毀或嚴重耗損。而為了增加靜摩擦力,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增加鋼帶與滾輪之間的壓力。但摩擦力增加了,動力傳輸的耗損也會增加,無形中還是增加了油耗。


上述的紅字部分有點怪,似乎牴觸了物理基本原理 ...

三種摩擦力當中,只有「滑動摩擦」與「滾動摩擦」才會產生「動力傳輸的耗損」;
至於「靜摩擦力」,是指當時「兩接觸面之間並未產生相對滑動」;
而既然沒有相對滑動,那麼又何來「動力傳輸的耗損」?? 😆


(另外順便回答一下樓主的問題,如下)

對 CVT 比較不利 (比較不適用) 的場合,其實是「大扭力輸出」之時;
因為,引擎的扭力 如果超過了鋼帶與滾輪之間 最大 靜摩擦力 的話,
鋼帶與滾輪之間就會產生相對滑動、而導致「動力傳輸的耗損」--- 這個才是事實真相!

但上述的物理基本原理,坊間的汽車媒體記者普遍不懂,就只好 人云亦云 了 ...

😌

前往討論:懂車的進來請教『CVT的特點是加速動力流失比較躲嗎?』


QQQ2011(qqq2011)

2017/02/17 22:34:23

發文

#5994227 IP 251.195.*.*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回應 eric.huang.1968 (Super) 所寫
簡單分析:
選AWD的人一定選VITARA
選空間的人一定選HR-V
選外型的人一定選CH-R
選操控的人一定選CX-3
😆


小弟也來個「簡單分析」:

重視 C/P 值的話 → 選 Vitara

只看空間的話 → 選 HR-V

只看外型的話 → 選 CX-3 (台灣只引進前驅版、也別期望操控有多好了)

只看廠牌的話 → 選 CH-R

😆
前往討論:CHR HRV Vitara CX3怎麼選?


QQQ2011(qqq2011)

2017/02/17 22:16:31

發文

#5994221 IP 251.195.*.*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回應 eric.huang.1968 (Super) 所寫
偶然看到的,有興趣可參考!
https://www.tirerack.com/tires/tiretech/techpage.jsp?techid=58


感謝大大的分享!好評奉上! 😍




小弟以前從沒想過 胎壓 與 側滑角(slip angle) 的關係;
而由上圖中紅框內的標示看來,
似乎是:胎壓越高、側滑角(slip angle) 就越小 ... 🙂

前往討論:胎壓與定位(for competitive driving)


QQQ2011(qqq2011)

2017/02/14 10:40:16

發文

#5992700 IP 251.195.*.* 修改過1 次 (顯示最近筆修改紀錄) 檢舉這篇文章

2017/02/14 10:40:16

發文IP 251.195.*.*

[url="http://www.msn.com/zh-tw/news/0213busaccident/%e8%b3%9e%e6%ab%bb%e5%9c%98%e5%9c%8b%e9%81%93%e7%bf%bb%e8%a6%8632%e6%ad%bb-%e8%a1%8c%e8%bb%8a%e8%a8%98%e9%8c%84%e5%99%a8%e7%95%ab%e9%9d%a2%e6%9b%9d%e5%85%89/ar-AAmTjEv?li=BBqiNIb"]「賞櫻團國道翻覆32死 行車記錄器畫面曝光」[/url] [url="http://www.msn.com/zh-tw/news/0213busaccident/%e8%b3%9e%e6%ab%bb%e5%9c%98%e5%9c%8b%e9%81%93%e7%bf%bb%e8%a6%8632%e6%ad%bb-%e8%a1%8c%e8%bb%8a%e8%a8%98%e9%8c%84%e5%99%a8%e7%95%ab%e9%9d%a2%e6%9b%9d%e5%85%89/ar-AAmTjEv?li=BBqiNIb"]http://www.msn.com/zh-tw/news/0213busaccident/%e8%b3%9e%e6%ab%bb%e5%9c%98%e5%9c%8b%e9%81%93%e7%bf%bb%e8%a6%8632%e6%ad%bb-%e8%a1%8c%e8%bb%8a%e8%a8%98%e9%8c%84%e5%99%a8%e7%95%ab%e9%9d%a2%e6%9b%9d%e5%85%89/ar-AAmTjEv?li=BBqiNIb[/url] R.I.P. [大哭][大哭][大哭]

2017/02/14 10:41:01

發文IP 251.195.*.*

[url="http://www.msn.com/zh-tw/news/0213busaccident/%e8%b3%9e%e6%ab%bb%e5%9c%98%e5%9c%8b%e9%81%93%e7%bf%bb%e8%a6%8632%e6%ad%bb-%e8%a1%8c%e8%bb%8a%e8%a8%98%e9%8c%84%e5%99%a8%e7%95%ab%e9%9d%a2%e6%9b%9d%e5%85%89/ar-AAmTjEv?li=BBqiNIb"]「賞櫻團國道翻覆32死 行車記錄器畫面曝光」[/url] [url="http://www.msn.com/zh-tw/news/0213busaccident/%e8%b3%9e%e6%ab%bb%e5%9c%98%e5%9c%8b%e9%81%93%e7%bf%bb%e8%a6%8632%e6%ad%bb-%e8%a1%8c%e8%bb%8a%e8%a8%98%e9%8c%84%e5%99%a8%e7%95%ab%e9%9d%a2%e6%9b%9d%e5%85%89/ar-AAmTjEv?li=BBqiNIb"]http://www.msn.com/zh-tw/news/0213busaccident/%e8%b3%9e%e6%ab%bb%e5%9c%98%e5%9c%8b%e9%81%93%e7%bf%bb%e8%a6%8632%e6%ad%bb-%e8%a1%8c%e8%bb%8a%e8%a8%98%e9%8c%84%e5%99%a8%e7%95%ab%e9%9d%a2%e6%9b%9d%e5%85%89/ar-AAmTjEv?li=BBqiNIb[/url] R.I.P. [大哭][大哭][大哭]
前往討論:車身重心高的風險


QQQ2011(qqq2011)

2017/01/25 18:18:03

發文

#5988467 IP 251.195.*.*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回應 eric.huang.1968 (Super) 所寫
鉛酸電池的兩極只要不出現硫酸鉛晶體,基本上再行充電(用十分之一小電流),都可以活化!😝

感謝 大大的要訣分享!好評奉上! 😍
前往討論:<< 情報 >> 電池不要急著更換


QQQ2011(qqq2011)

2017/01/05 10:39:22

發文

#5981524 IP 251.195.*.*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回應 7-moon (維修員) 所寫
回應 qqq2011 (QQQ2011) 所寫
回應 7-moon (維修員) 所寫
回應 qqq2011 (QQQ2011) 所寫
回應 abaris (想放假的老爸) 所寫
吵贏了有糖吃??

每台車都有他的屬性與應用方式

轎車,休旅.....根本是不同類型,怎比?


沒人開"大牛"去越野爬山吧!!



小弟早已在本棟的 #69 樓 說過了,無奈有些人就是 視而不見;

http://forum.u-car.com.tw/thread.asp?forumid=299961&page=4#post_69

【重貼如下】:

小弟的 Suzuki Grand Vitara JP 已經開了十年多、跑了二十幾萬公里;
這十多年來,它帶給小弟夫妻倆非常 可靠又有樂趣 的用車/越野 體驗。
因此,
現在讓小弟個人最有好感的日系車廠,就是 Suzuki 了;
所以,在此姑且就以 金鈴(Taiwan Suzuki) 旗下有在販售的車系為例來說明,
如下:

單身/情侶 越野玩家、對車室空間機能需求不大的話 → Jimny 是最佳選擇;

不玩越野的單身/DINK 一族、對車室空間機能需求不大的話 → Swift 是最佳選擇;

同上,但對車室空間機能需求稍微多一點的話 → Baleno 是最佳選擇;

不玩越野、而對車室空間機能的需求很大 → SX4 Crossover 是最佳選擇;

(因為 SX4 Crossover 的車室空間機能 還略勝 Vitara 一籌!)

有玩越野、也有車室空間機能的需求 → 4WD 版的 Vitara 是最佳選擇!


如上,
其他的車廠也是如此 -- 旗下各車系都是各有所長、各自針對不同的需求;
所以,我們如果沒有越野需求的話,實在沒必要一味地隨俗追逐 SUV ...

總之,小弟開這個討論串的用意,
就是希望讓「用車需求 / 風險評估 / 選車考量」回歸到合理的思考;
反之,
如果看倌的心態是「大爺有錢、爽就好」「翻車?林北不會那麼衰」的話,
那麼就請立刻跳離本頁吧,不必浪費您寶貴的時間來看這串 ...


我很好奇...

單身,情侶,為什麼就不能買SUV?

現在對車子空間沒有需求不代表未來幾年沒有阿

萬一弄出人命呢?

就算沒有弄出人命,偶爾換換口味也可以在SUV玩玩車震什麼的阿。


當然可以買啊!
小弟前文中說的都只是「最佳選擇」而已,並沒有說「不能買 SUV」啊 ... 😇


原來如此。

因為我的死黨剛結婚時買了四門轎車

結果不到三年連生兩個,現在已經後悔當初沒買SUV了...


小弟已經說過很多次了:

回應 qqq2011 (QQQ2011) 所寫

............(恕刪).............
所以,在此 姑且 就以 金鈴(Taiwan Suzuki) 旗下有在販售的車系 為例 來說明,
如下:
............(恕刪).............

不玩越野、而對車室空間機能的需求很大 → SX4 Crossover 是最佳選擇;

(因為 SX4 Crossover 的車室空間機能 還略勝 Vitara 一籌!)

............(恕刪).............


回應 qqq2011 (QQQ2011) 所寫
回應 enhance (enhance) 所寫
回應 zenowang (老王賣瓜) 所寫
回應 hilllotus (a_fa) 所寫
所以呢

所以你沒有在off-road 就不應該買SUV
好像是這樣

😭黑天鵝載後廂載完小孩12吋腳踏車就沒空間了


報告校長:
很多 micro-van、mini-van 的車內空間(載人載物容量) 都不遜於(甚至略勝) SUV 喔 ...
🙂


😇😇😇
前往討論:車身重心高的風險


QQQ2011(qqq2011)

2017/01/04 18:05:37

發文

#5981326 IP 251.195.*.*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回應 7-moon (維修員) 所寫
回應 qqq2011 (QQQ2011) 所寫
回應 abaris (想放假的老爸) 所寫
吵贏了有糖吃??

每台車都有他的屬性與應用方式

轎車,休旅.....根本是不同類型,怎比?


沒人開"大牛"去越野爬山吧!!



小弟早已在本棟的 #69 樓 說過了,無奈有些人就是 視而不見;

http://forum.u-car.com.tw/thread.asp?forumid=299961&page=4#post_69

【重貼如下】:

小弟的 Suzuki Grand Vitara JP 已經開了十年多、跑了二十幾萬公里;
這十多年來,它帶給小弟夫妻倆非常 可靠又有樂趣 的用車/越野 體驗。
因此,
現在讓小弟個人最有好感的日系車廠,就是 Suzuki 了;
所以,在此姑且就以 金鈴(Taiwan Suzuki) 旗下有在販售的車系為例來說明,
如下:

單身/情侶 越野玩家、對車室空間機能需求不大的話 → Jimny 是最佳選擇;

不玩越野的單身/DINK 一族、對車室空間機能需求不大的話 → Swift 是最佳選擇;

同上,但對車室空間機能需求稍微多一點的話 → Baleno 是最佳選擇;

不玩越野、而對車室空間機能的需求很大 → SX4 Crossover 是最佳選擇;

(因為 SX4 Crossover 的車室空間機能 還略勝 Vitara 一籌!)

有玩越野、也有車室空間機能的需求 → 4WD 版的 Vitara 是最佳選擇!


如上,
其他的車廠也是如此 -- 旗下各車系都是各有所長、各自針對不同的需求;
所以,我們如果沒有越野需求的話,實在沒必要一味地隨俗追逐 SUV ...

總之,小弟開這個討論串的用意,
就是希望讓「用車需求 / 風險評估 / 選車考量」回歸到合理的思考;
反之,
如果看倌的心態是「大爺有錢、爽就好」「翻車?林北不會那麼衰」的話,
那麼就請立刻跳離本頁吧,不必浪費您寶貴的時間來看這串 ...


我很好奇...

單身,情侶,為什麼就不能買SUV?

現在對車子空間沒有需求不代表未來幾年沒有阿

萬一弄出人命呢?

就算沒有弄出人命,偶爾換換口味也可以在SUV玩玩車震什麼的阿。


當然可以買啊!
小弟前文中說的都只是「最佳選擇」而已,並沒有說「不能買 SUV」啊 ... 😇
前往討論:車身重心高的風險


QQQ2011(qqq2011)

2017/01/03 21:56:54

發文

#5980976 IP 234.1.*.*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回應 jimmy562004 (臥雲眠月伴星醉) 所寫
原來是我搞錯.
小弟惹笑話了.

感謝二位指點 !

🙂


卧雲大大,您言重了啦 ... 🙂

在此謹感謝樓上的 臥雲大大、work 大大、小光大大,
謝謝您們,讓小弟重溫了那個在 U-CAR 已消失多年的
純粹討論汽車技術、沒有酸言酸語、沒有口水亂入的清新空氣 ...
🙂
前往討論:何謂單缸效應???


QQQ2011(qqq2011)

2017/01/03 18:18:08

發文

#5980915 IP 234.1.*.* 修改過1 次 (顯示最近筆修改紀錄) 檢舉這篇文章

2017/01/03 18:18:08

發文IP 234.1.*.*

[quote=rolkilos (小光)] 陀螺效應指的是這個哦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watch?v=k4u9n_aDgdY[/youtube] 平衡軸+飛輪配重是用來配平活塞在往復運動時產生的振動,跟陀螺效應不一樣的。[/quote] 小光大大說的沒錯! 補充一下「平衡軸」原理解說: [url="https://translate.google.com.tw/translate?hl=zh-TW&sl=zh-CN&u=http://tieba.baidu.com/p/3737546882&prev=search"]https://translate.google.com.tw/translate?hl=zh-TW&sl=zh-CN&u=http://tieba.baidu.com/p/3737546882&prev=search[/url] 下圖中,最下面那兩根就是平衡軸: [img]http://www.km77.com/tecnica/motor/valvetronic/gra/p0003021.jpg[/img] 另外, 小弟今天再想了一下之後覺得:對於大型重機而言,引擎無論是橫置或縱置, 似乎都無益於解決那個「陀螺效應 會阻礙摩托車的側傾轉彎」問題; 因為, 引擎如果是橫置的話, 陀螺效應 (轉動慣量 / 角動量守恆) 會傾向讓車身維持水平、而阻礙騎士的側傾操作; 反之, 引擎如果是縱置的話, 陀螺效應 (轉動慣量 / 角動量守恆) 會傾向讓車身維持直行、而阻礙車身的左右轉向 ... 所以, 看來只有 小光大大所說的「逆操舵」操駕技巧,才能解決這個問題了 ... [微笑]

2017/01/03 18:19:57

發文IP 234.1.*.*

[quote=rolkilos (小光)] 陀螺效應指的是這個哦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watch?v=k4u9n_aDgdY[/youtube] 平衡軸+飛輪配重是用來配平活塞在往復運動時產生的振動,跟陀螺效應不一樣的。[/quote] 小光大大說的沒錯!好評奉上! [微笑] 補充一下「平衡軸」原理解說: [url="https://translate.google.com.tw/translate?hl=zh-TW&sl=zh-CN&u=http://tieba.baidu.com/p/3737546882&prev=search"]https://translate.google.com.tw/translate?hl=zh-TW&sl=zh-CN&u=http://tieba.baidu.com/p/3737546882&prev=search[/url] 下圖中,最下面那兩根就是平衡軸: [img]http://www.km77.com/tecnica/motor/valvetronic/gra/p0003021.jpg[/img] 另外, 小弟今天再想了一下之後覺得:對於大型重機而言,引擎無論是橫置或縱置, 似乎都無益於解決那個「陀螺效應 會阻礙摩托車的側傾轉彎」問題; 因為, 引擎如果是橫置的話, 陀螺效應 (轉動慣量 / 角動量守恆) 會傾向讓車身維持水平、而阻礙騎士的側傾操作; 反之, 引擎如果是縱置的話, 陀螺效應 (轉動慣量 / 角動量守恆) 會傾向讓車身維持直行、而阻礙車身的左右轉向 ... 所以, 看來只有 小光大大所說的「逆操舵」操駕技巧,才能解決這個問題了 ... [微笑]
回應 rolkilos (小光) 所寫

陀螺效應指的是這個哦




平衡軸+飛輪配重是用來配平活塞在往復運動時產生的振動,跟陀螺效應不一樣的。


小光大大說的沒錯!好評奉上! 🙂
補充一下「平衡軸」原理解說:

https://translate.google.com.tw/translate?hl=zh-TW&sl=zh-CN&u=http://tieba.baidu.com/p/3737546882&prev=search

下圖中,最下面那兩根就是平衡軸:



另外,
小弟今天再想了一下之後覺得:對於大型重機而言,引擎無論是橫置或縱置,
似乎都無益於解決那個「陀螺效應 會阻礙摩托車的側傾轉彎」問題;
因為,
引擎如果是橫置的話,
陀螺效應 (轉動慣量 / 角動量守恆) 會傾向讓車身維持水平、而阻礙騎士的側傾操作;
反之,
引擎如果是縱置的話,
陀螺效應 (轉動慣量 / 角動量守恆) 會傾向讓車身維持直行、而阻礙車身的左右轉向 ...
所以,
看來只有 小光大大所說的「逆操舵」操駕技巧,才能解決這個問題了 ...
🙂
前往討論:何謂單缸效應???


QQQ2011(qqq2011)

2017/01/02 21:23:08

發文

#5980343 IP 234.1.*.*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回應 rolkilos (小光) 所寫
回應 qqq2011 (QQQ2011) 所寫
回應 jimmy562004 (臥雲眠月伴星醉) 所寫
也稱陀螺效應 !

單缸發動機是所有發動機中最簡單的一種,它只有一個氣缸,是發動機的基本形式。

單缸發動機工作時,曲軸每轉一圈(二衝程)或兩圈(四衝程),氣缸內的混合氣點火燃燒一次,從聲音和振動上,能明顯地感到發動機的工作是斷續的,排氣也是「突突」的斷續聲。

如果從工作的連貫性來看,單缸機工作不平穩,轉速波動較大,容易熄火。但是,它的結構簡單,製造成本較低,維護也不複雜,是中低檔小型摩托車用發動機的首選。而且,恰恰由於單缸機工作時的斷續性,使採用單缸機的摩托車給人一種衝勁和節奏感,得到了許多摩托愛好者的特殊鍾愛。

和同排量的多缸機相比,單缸機工作時只有一套機件在運轉,所以運動件的慣性力得不到抵消,所以振動大。轉速越高,這個問題表現得越明顯。還有,單缸機運動件的尺寸相對較大,不利於發動機提高轉速,而且隨著發動機的排量增加而愈加明顯。所以單缸機排量越大,升功率越小,但是單缸機的脈動感卻越強。

由於單缸機結構簡單,和同排量的多缸機相比,具有重量輕,結構尺寸小的特點,採用單缸機有利於減輕整車的重量,所以也提高了整車操控的靈活性。

當採用發動機橫向布置時,曲軸旋轉的陀螺效應會阻礙摩托車側傾轉彎,曲軸越重這種阻力越大。由於單缸機曲軸短,陀螺效應相對要低得多,所以左右側傾輕便。駕駛者會感覺方向把很輕便。

由於單缸機具有以上各種特點,所以,在以前250CC以上的越野摩托車大多採用單缸機,此外,超級運動摩托車也大都裝用單缸機。在普通摩托車中,一般125CC以下的小型摩托車大都採用單缸機。

由於平衡軸的出現.新世代的引擎已經沒這方面的困擾了 !

讚!好評奉上! 😍

小弟對重型機車不熟,所以想順便請教一下:
為了避免 陀螺效應 (轉動慣量 / 角動量守恆) 的問題,現在的重型機車是否大多採用縱置引擎?


因為傳動跟空間配置,橫置比較多。
大型重機在轉向時,有時就會用到逆操舵的技巧,來破壞平衡,讓車身更好轉向。


「逆操舵」啊 ...... 還是不懂 ... (因為小弟對重機完全不熟) ... 😇
前往討論:何謂單缸效應???


QQQ2011(qqq2011)

2017/01/02 18:07:09

發文

#5980294 IP 234.1.*.* 修改過1 次 (顯示最近筆修改紀錄) 檢舉這篇文章

2017/01/02 18:07:09

發文IP 234.1.*.*

[quote=a2031580500 (work)][quote=qqq2011 (QQQ2011)][quote=jimmy562004 (臥雲眠月伴星醉)]也稱陀螺效應 ! 單缸發動機是所有發動機中最簡單的一種,它只有一個氣缸,是發動機的基本形式。 單缸發動機工作時,曲軸每轉一圈(二衝程)或兩圈(四衝程),氣缸內的混合氣點火燃燒一次,從聲音和振動上,能明顯地感到發動機的工作是斷續的,排氣也是「突突」的斷續聲。 如果從工作的連貫性來看,單缸機工作不平穩,轉速波動較大,容易熄火。但是,它的結構簡單,製造成本較低,維護也不複雜,是中低檔小型摩托車用發動機的首選。而且,恰恰由於單缸機工作時的斷續性,使採用單缸機的摩托車給人一種衝勁和節奏感,得到了許多摩托愛好者的特殊鍾愛。 和同排量的多缸機相比,單缸機工作時只有一套機件在運轉,所以運動件的慣性力得不到抵消,所以振動大。轉速越高,這個問題表現得越明顯。還有,單缸機運動件的尺寸相對較大,不利於發動機提高轉速,而且隨著發動機的排量增加而愈加明顯。所以單缸機排量越大,升功率越小,但是單缸機的脈動感卻越強。 由於單缸機結構簡單,和同排量的多缸機相比,具有重量輕,結構尺寸小的特點,採用單缸機有利於減輕整車的重量,所以也提高了整車操控的靈活性。 當採用發動機橫向布置時,曲軸旋轉的陀螺效應會阻礙摩托車側傾轉彎,曲軸越重這種阻力越大。由於單缸機曲軸短,陀螺效應相對要低得多,所以左右側傾輕便。駕駛者會感覺方向把很輕便。 由於單缸機具有以上各種特點,所以,在以前250CC以上的越野摩托車大多採用單缸機,此外,超級運動摩托車也大都裝用單缸機。在普通摩托車中,一般125CC以下的小型摩托車大都採用單缸機。 由於平衡軸的出現.新世代的引擎已經沒這方面的困擾了 ![/quote] 讚!好評奉上! [愛心] 小弟對重型機車不熟,所以想順便請教一下: 為了避免 陀螺效應 (轉動慣量) 的問題,現在的重型機車是否大多採用縱置引擎?[/quote] 我也不懂 但是文末有這句話 由於平衡軸的出現.新世代的引擎已經沒這方面的困擾了 ![/quote] 報告 work 大大:那個跟小弟的問題應該無關、是兩回事 ... 小弟的問題是關於「陀螺效應 (轉動慣量) 會阻礙摩托車的側傾轉彎」; 而「反向平衡軸」是為了抑制引擎運轉的振動,而跟上述問題無關 ... [微笑]

2017/01/02 18:29:57

發文IP 234.1.*.*

[quote=a2031580500 (work)][quote=qqq2011 (QQQ2011)][quote=jimmy562004 (臥雲眠月伴星醉)]也稱陀螺效應 ! 單缸發動機是所有發動機中最簡單的一種,它只有一個氣缸,是發動機的基本形式。 單缸發動機工作時,曲軸每轉一圈(二衝程)或兩圈(四衝程),氣缸內的混合氣點火燃燒一次,從聲音和振動上,能明顯地感到發動機的工作是斷續的,排氣也是「突突」的斷續聲。 如果從工作的連貫性來看,單缸機工作不平穩,轉速波動較大,容易熄火。但是,它的結構簡單,製造成本較低,維護也不複雜,是中低檔小型摩托車用發動機的首選。而且,恰恰由於單缸機工作時的斷續性,使採用單缸機的摩托車給人一種衝勁和節奏感,得到了許多摩托愛好者的特殊鍾愛。 和同排量的多缸機相比,單缸機工作時只有一套機件在運轉,所以運動件的慣性力得不到抵消,所以振動大。轉速越高,這個問題表現得越明顯。還有,單缸機運動件的尺寸相對較大,不利於發動機提高轉速,而且隨著發動機的排量增加而愈加明顯。所以單缸機排量越大,升功率越小,但是單缸機的脈動感卻越強。 由於單缸機結構簡單,和同排量的多缸機相比,具有重量輕,結構尺寸小的特點,採用單缸機有利於減輕整車的重量,所以也提高了整車操控的靈活性。 當採用發動機橫向布置時,曲軸旋轉的陀螺效應會阻礙摩托車側傾轉彎,曲軸越重這種阻力越大。由於單缸機曲軸短,陀螺效應相對要低得多,所以左右側傾輕便。駕駛者會感覺方向把很輕便。 由於單缸機具有以上各種特點,所以,在以前250CC以上的越野摩托車大多採用單缸機,此外,超級運動摩托車也大都裝用單缸機。在普通摩托車中,一般125CC以下的小型摩托車大都採用單缸機。 由於平衡軸的出現.新世代的引擎已經沒這方面的困擾了 ![/quote] 讚!好評奉上! [愛心] 小弟對重型機車不熟,所以想順便請教一下: 為了避免 陀螺效應 (轉動慣量) 的問題,現在的重型機車是否大多採用縱置引擎?[/quote] 我也不懂 但是文末有這句話 由於平衡軸的出現.新世代的引擎已經沒這方面的困擾了 ![/quote] 報告 work 大大:那個跟小弟的問題應該無關、是兩回事 ... 小弟的問題是關於「陀螺效應 (轉動慣量 / 角動量守恆) 會阻礙摩托車的側傾轉彎」; 而「反向平衡軸」是為了抑制引擎運轉的振動,而跟上述問題無關 ... [微笑]
回應 a2031580500 (work) 所寫
回應 qqq2011 (QQQ2011) 所寫
回應 jimmy562004 (臥雲眠月伴星醉) 所寫
也稱陀螺效應 !

單缸發動機是所有發動機中最簡單的一種,它只有一個氣缸,是發動機的基本形式。

單缸發動機工作時,曲軸每轉一圈(二衝程)或兩圈(四衝程),氣缸內的混合氣點火燃燒一次,從聲音和振動上,能明顯地感到發動機的工作是斷續的,排氣也是「突突」的斷續聲。

如果從工作的連貫性來看,單缸機工作不平穩,轉速波動較大,容易熄火。但是,它的結構簡單,製造成本較低,維護也不複雜,是中低檔小型摩托車用發動機的首選。而且,恰恰由於單缸機工作時的斷續性,使採用單缸機的摩托車給人一種衝勁和節奏感,得到了許多摩托愛好者的特殊鍾愛。

和同排量的多缸機相比,單缸機工作時只有一套機件在運轉,所以運動件的慣性力得不到抵消,所以振動大。轉速越高,這個問題表現得越明顯。還有,單缸機運動件的尺寸相對較大,不利於發動機提高轉速,而且隨著發動機的排量增加而愈加明顯。所以單缸機排量越大,升功率越小,但是單缸機的脈動感卻越強。

由於單缸機結構簡單,和同排量的多缸機相比,具有重量輕,結構尺寸小的特點,採用單缸機有利於減輕整車的重量,所以也提高了整車操控的靈活性。

當採用發動機橫向布置時,曲軸旋轉的陀螺效應會阻礙摩托車側傾轉彎,曲軸越重這種阻力越大。由於單缸機曲軸短,陀螺效應相對要低得多,所以左右側傾輕便。駕駛者會感覺方向把很輕便。

由於單缸機具有以上各種特點,所以,在以前250CC以上的越野摩托車大多採用單缸機,此外,超級運動摩托車也大都裝用單缸機。在普通摩托車中,一般125CC以下的小型摩托車大都採用單缸機。

由於平衡軸的出現.新世代的引擎已經沒這方面的困擾了 !

讚!好評奉上! 😍

小弟對重型機車不熟,所以想順便請教一下:
為了避免 陀螺效應 (轉動慣量) 的問題,現在的重型機車是否大多採用縱置引擎?


我也不懂
但是文末有這句話

由於平衡軸的出現.新世代的引擎已經沒這方面的困擾了 !


報告 work 大大:那個跟小弟的問題應該無關、是兩回事 ...

小弟的問題是關於「陀螺效應 (轉動慣量 / 角動量守恆) 會阻礙摩托車的側傾轉彎」;
而「反向平衡軸」是為了抑制引擎運轉的振動,而跟上述問題無關 ...
🙂
前往討論:何謂單缸效應???


QQQ2011(qqq2011)

2017/01/02 17:52:31

發文

#5980291 IP 234.1.*.* 修改過1 次 (顯示最近筆修改紀錄) 檢舉這篇文章

2017/01/02 17:52:31

發文IP 234.1.*.*

[quote=jimmy562004 (臥雲眠月伴星醉)]也稱陀螺效應 ! 單缸發動機是所有發動機中最簡單的一種,它只有一個氣缸,是發動機的基本形式。 單缸發動機工作時,曲軸每轉一圈(二衝程)或兩圈(四衝程),氣缸內的混合氣點火燃燒一次,從聲音和振動上,能明顯地感到發動機的工作是斷續的,排氣也是「突突」的斷續聲。 如果從工作的連貫性來看,單缸機工作不平穩,轉速波動較大,容易熄火。但是,它的結構簡單,製造成本較低,維護也不複雜,是中低檔小型摩托車用發動機的首選。而且,恰恰由於單缸機工作時的斷續性,使採用單缸機的摩托車給人一種衝勁和節奏感,得到了許多摩托愛好者的特殊鍾愛。 和同排量的多缸機相比,單缸機工作時只有一套機件在運轉,所以運動件的慣性力得不到抵消,所以振動大。轉速越高,這個問題表現得越明顯。還有,單缸機運動件的尺寸相對較大,不利於發動機提高轉速,而且隨著發動機的排量增加而愈加明顯。所以單缸機排量越大,升功率越小,但是單缸機的脈動感卻越強。 由於單缸機結構簡單,和同排量的多缸機相比,具有重量輕,結構尺寸小的特點,採用單缸機有利於減輕整車的重量,所以也提高了整車操控的靈活性。 當採用發動機橫向布置時,曲軸旋轉的陀螺效應會阻礙摩托車側傾轉彎,曲軸越重這種阻力越大。由於單缸機曲軸短,陀螺效應相對要低得多,所以左右側傾輕便。駕駛者會感覺方向把很輕便。 由於單缸機具有以上各種特點,所以,在以前250CC以上的越野摩托車大多採用單缸機,此外,超級運動摩托車也大都裝用單缸機。在普通摩托車中,一般125CC以下的小型摩托車大都採用單缸機。 由於平衡軸的出現.新世代的引擎已經沒這方面的困擾了 ![/quote] 讚!好評奉上! [愛心] 小弟對重型機車不熟,所以想順便請教一下: 為了避免 陀螺效應 (轉動慣量) 的問題,現在的重型機車是否大多採用縱置引擎?

2017/01/02 18:29:13

發文IP 234.1.*.*

[quote=jimmy562004 (臥雲眠月伴星醉)]也稱陀螺效應 ! 單缸發動機是所有發動機中最簡單的一種,它只有一個氣缸,是發動機的基本形式。 單缸發動機工作時,曲軸每轉一圈(二衝程)或兩圈(四衝程),氣缸內的混合氣點火燃燒一次,從聲音和振動上,能明顯地感到發動機的工作是斷續的,排氣也是「突突」的斷續聲。 如果從工作的連貫性來看,單缸機工作不平穩,轉速波動較大,容易熄火。但是,它的結構簡單,製造成本較低,維護也不複雜,是中低檔小型摩托車用發動機的首選。而且,恰恰由於單缸機工作時的斷續性,使採用單缸機的摩托車給人一種衝勁和節奏感,得到了許多摩托愛好者的特殊鍾愛。 和同排量的多缸機相比,單缸機工作時只有一套機件在運轉,所以運動件的慣性力得不到抵消,所以振動大。轉速越高,這個問題表現得越明顯。還有,單缸機運動件的尺寸相對較大,不利於發動機提高轉速,而且隨著發動機的排量增加而愈加明顯。所以單缸機排量越大,升功率越小,但是單缸機的脈動感卻越強。 由於單缸機結構簡單,和同排量的多缸機相比,具有重量輕,結構尺寸小的特點,採用單缸機有利於減輕整車的重量,所以也提高了整車操控的靈活性。 當採用發動機橫向布置時,曲軸旋轉的陀螺效應會阻礙摩托車側傾轉彎,曲軸越重這種阻力越大。由於單缸機曲軸短,陀螺效應相對要低得多,所以左右側傾輕便。駕駛者會感覺方向把很輕便。 由於單缸機具有以上各種特點,所以,在以前250CC以上的越野摩托車大多採用單缸機,此外,超級運動摩托車也大都裝用單缸機。在普通摩托車中,一般125CC以下的小型摩托車大都採用單缸機。 由於平衡軸的出現.新世代的引擎已經沒這方面的困擾了 ![/quote] 讚!好評奉上! [愛心] 小弟對重型機車不熟,所以想順便請教一下: 為了避免 陀螺效應 (轉動慣量 / 角動量守恆) 的問題,現在的重型機車是否大多採用縱置引擎?
回應 jimmy562004 (臥雲眠月伴星醉) 所寫
也稱陀螺效應 !

單缸發動機是所有發動機中最簡單的一種,它只有一個氣缸,是發動機的基本形式。

單缸發動機工作時,曲軸每轉一圈(二衝程)或兩圈(四衝程),氣缸內的混合氣點火燃燒一次,從聲音和振動上,能明顯地感到發動機的工作是斷續的,排氣也是「突突」的斷續聲。

如果從工作的連貫性來看,單缸機工作不平穩,轉速波動較大,容易熄火。但是,它的結構簡單,製造成本較低,維護也不複雜,是中低檔小型摩托車用發動機的首選。而且,恰恰由於單缸機工作時的斷續性,使採用單缸機的摩托車給人一種衝勁和節奏感,得到了許多摩托愛好者的特殊鍾愛。

和同排量的多缸機相比,單缸機工作時只有一套機件在運轉,所以運動件的慣性力得不到抵消,所以振動大。轉速越高,這個問題表現得越明顯。還有,單缸機運動件的尺寸相對較大,不利於發動機提高轉速,而且隨著發動機的排量增加而愈加明顯。所以單缸機排量越大,升功率越小,但是單缸機的脈動感卻越強。

由於單缸機結構簡單,和同排量的多缸機相比,具有重量輕,結構尺寸小的特點,採用單缸機有利於減輕整車的重量,所以也提高了整車操控的靈活性。

當採用發動機橫向布置時,曲軸旋轉的陀螺效應會阻礙摩托車側傾轉彎,曲軸越重這種阻力越大。由於單缸機曲軸短,陀螺效應相對要低得多,所以左右側傾輕便。駕駛者會感覺方向把很輕便。

由於單缸機具有以上各種特點,所以,在以前250CC以上的越野摩托車大多採用單缸機,此外,超級運動摩托車也大都裝用單缸機。在普通摩托車中,一般125CC以下的小型摩托車大都採用單缸機。

由於平衡軸的出現.新世代的引擎已經沒這方面的困擾了 !

讚!好評奉上! 😍

小弟對重型機車不熟,所以想順便請教一下:
為了避免 陀螺效應 (轉動慣量 / 角動量守恆) 的問題,現在的重型機車是否大多採用縱置引擎?
前往討論:何謂單缸效應???


QQQ2011(qqq2011)

2016/12/29 14:55:49

發文

#5979587 IP 251.195.*.* 修改過1 次 (顯示最近筆修改紀錄) 檢舉這篇文章

2016/12/29 14:55:49

發文IP 251.195.*.*

[quote=enhance (enhance)][quote=qqq2011 (QQQ2011)][quote=enhance (enhance)][大哭]黑天鵝載後廂載完小孩12吋腳踏車就沒空間了[/quote] 報告校長: 很多 micro-van、mini-van 的車內空間(載人載物容量) 都不遜於(甚至略勝) SUV 喔 ... [微笑][/quote] [微笑]我其實在等SX4 s-cross[/quote] 校長真有眼光! [微笑] 其實 SX4 Crossover (屬於 micro-van) 的車室空間機能 還略勝 Vitara (屬於 SUV) 一籌喔! [微笑] ( 不過, 如果小弟自己要買的話,還是會選 Vitara 啦 ... 因為我愛越野 ... [傻笑] )

2016/12/29 14:57:47

發文IP 251.195.*.*

[quote=enhance (enhance)][quote=qqq2011 (QQQ2011)][quote=enhance (enhance)][大哭]黑天鵝載後廂載完小孩12吋腳踏車就沒空間了[/quote] 報告校長: 很多 micro-van、mini-van 的車內空間(載人載物容量) 都不遜於(甚至略勝) SUV 喔 ... [微笑][/quote] [微笑]我其實在等SX4 s-cross[/quote] 校長真有眼光! [微笑] 其實 SX4 Crossover (屬於 micro-van) 的車室空間機能 還略勝 Vitara (屬於 SUV) 一籌喔! [微笑] ( 不過,如果是小弟自己要買的話,還是會選 Vitara 啦!因為 ... 我就是愛越野啊 ... [傻笑] )
回應 enhance (enhance) 所寫
回應 qqq2011 (QQQ2011) 所寫
回應 enhance (enhance) 所寫
😭黑天鵝載後廂載完小孩12吋腳踏車就沒空間了

報告校長:
很多 micro-van、mini-van 的車內空間(載人載物容量) 都不遜於(甚至略勝) SUV 喔 ... 🙂

🙂我其實在等SX4 s-cross


校長真有眼光! 🙂
其實 SX4 Crossover (屬於 micro-van) 的車室空間機能 還略勝 Vitara (屬於 SUV) 一籌喔! 🙂

( 不過,如果是小弟自己要買的話,還是會選 Vitara 啦!因為 ... 我就是愛越野啊 ... 😆 )
前往討論:車身重心高的風險


QQQ2011(qqq2011)

2016/12/29 14:44:52

發文

#5979578 IP 251.195.*.*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台灣某位大神的爬文/理解能力 實在令人驚訝!怎麼能夠 歪 到這種地步啊?! 😲😲

😲 😌
前往討論:車身重心高的風險


QQQ2011(qqq2011)

2016/12/29 14:42:53

發文

#5979576 IP 251.195.*.* 修改過1 次 (顯示最近筆修改紀錄) 檢舉這篇文章

2016/12/29 14:42:53

發文IP 251.195.*.*

[quote=enhance (enhance)][quote=zenowang (老王賣瓜)][quote=hilllotus (a_fa)]所以呢[/quote] [color="#0000FF"]所以你沒有在off-road 就不應該買SUV 好像是這樣[/color][/quote] [大哭]黑天鵝載後廂載完小孩12吋腳踏車就沒空間了[/quote] 報告校長: 很多 micro-van、mini-van 的車內空間(載人載物容量) 都不遜於(甚至略勝) SUV 喔 ... [微笑]

2016/12/29 14:43:27

發文IP 251.195.*.*

[quote=enhance (enhance)][quote=zenowang (老王賣瓜)][quote=hilllotus (a_fa)]所以呢[/quote] [color="#0000FF"]所以你沒有在off-road 就不應該買SUV 好像是這樣[/color][/quote] [大哭]黑天鵝載後廂載完小孩12吋腳踏車就沒空間了[/quote] 報告校長: 很多 micro-van、mini-van 的車內空間(載人載物容量) 都不遜於(甚至略勝) SUV 喔 ... [微笑]
回應 enhance (enhance) 所寫
回應 zenowang (老王賣瓜) 所寫
回應 hilllotus (a_fa) 所寫
所以呢

所以你沒有在off-road 就不應該買SUV
好像是這樣

😭黑天鵝載後廂載完小孩12吋腳踏車就沒空間了


報告校長:
很多 micro-van、mini-van 的車內空間(載人載物容量) 都不遜於(甚至略勝) SUV 喔 ... 🙂
前往討論:車身重心高的風險


QQQ2011(qqq2011)

2016/12/29 10:52:31

發文

#5979512 IP 251.195.*.*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回應 abaris (想放假的老爸) 所寫
吵贏了有糖吃??

每台車都有他的屬性與應用方式

轎車,休旅.....根本是不同類型,怎比?


沒人開"大牛"去越野爬山吧!!



小弟早已在本棟的 #69 樓 說過了,無奈有些人就是 視而不見;

http://forum.u-car.com.tw/thread.asp?forumid=299961&page=4#post_69

【重貼如下】:

小弟的 Suzuki Grand Vitara JP 已經開了十年多、跑了二十幾萬公里;
這十多年來,它帶給小弟夫妻倆非常 可靠又有樂趣 的用車/越野 體驗。
因此,
現在讓小弟個人最有好感的日系車廠,就是 Suzuki 了;
所以,在此姑且就以 金鈴(Taiwan Suzuki) 旗下有在販售的車系為例來說明,
如下:

單身/情侶 越野玩家、對車室空間機能需求不大的話 → Jimny 是最佳選擇;

不玩越野的單身/DINK 一族、對車室空間機能需求不大的話 → Swift 是最佳選擇;

同上,但對車室空間機能需求稍微多一點的話 → Baleno 是最佳選擇;

不玩越野、而對車室空間機能的需求很大 → SX4 Crossover 是最佳選擇;

(因為 SX4 Crossover 的車室空間機能 還略勝 Vitara 一籌!)

有玩越野、也有車室空間機能的需求 → 4WD 版的 Vitara 是最佳選擇!


如上,
其他的車廠也是如此 -- 旗下各車系都是各有所長、各自針對不同的需求;
所以,我們如果沒有越野需求的話,實在沒必要一味地隨俗追逐 SUV ...

總之,小弟開這個討論串的用意,
就是希望讓「用車需求 / 風險評估 / 選車考量」回歸到合理的思考;
反之,
如果看倌的心態是「大爺有錢、爽就好」「翻車?林北不會那麼衰」的話,
那麼就請立刻跳離本頁吧,不必浪費您寶貴的時間來看這串 ...
前往討論:車身重心高的風險


QQQ2011(qqq2011)

2016/12/29 10:31:28

發文

#5979504 IP 251.195.*.* 修改過2 次 (顯示最近筆修改紀錄) 檢舉這篇文章

2016/12/29 10:31:28

發文IP 251.195.*.*

[quote=hilllotus (a_fa)]現實是什麼[/quote] [quote=hilllotus (a_fa)]沒錢 [傻笑][傻笑][傻笑][/quote] 一般而言,1.8 L 以下的轎車會比「同廠牌」的 SUV 還便宜許多; 所以,既然「現實是沒錢」的話,那又何必非買 SUV 不可呢?? [傻笑][傻笑]

2016/12/29 10:35:07

發文IP 251.195.*.*

[quote=hilllotus (a_fa)]現實是什麼[/quote] [quote=hilllotus (a_fa)]沒錢 [傻笑][傻笑][傻笑][/quote] 一般而言,1.8 L 以下的轎車會比「同廠牌」的 SUV 還便宜許多; 此外,以 Suzuki 為例,SX4 Crossover 也比 Vitara (SUV) 便宜 ... 所以,既然「現實是沒錢」的話,(某些人)又何必堅持非買 SUV 不可呢?? [傻笑][傻笑]

2016/12/29 10:37:03

發文IP 251.195.*.*

[quote=hilllotus (a_fa)]現實是什麼[/quote] [quote=hilllotus (a_fa)]沒錢 [傻笑][傻笑][傻笑][/quote] 一般而言,1.8 L 以下的轎車會比「同廠牌」的 SUV 還便宜許多; 而以 Suzuki 為例,「同配備等級」的 SX4 Crossover 也比 Vitara (SUV) 便宜 ... 所以, 既然「現實是沒錢」的話,(某些人)又何必堅持非買 SUV 不可呢?? [傻笑][傻笑]
回應 hilllotus (a_fa) 所寫
現實是什麼

回應 hilllotus (a_fa) 所寫
沒錢
😆😆😆


一般而言,1.8 L 以下的轎車會比「同廠牌」的 SUV 還便宜許多;
而以 Suzuki 為例,「同配備等級」的 SX4 Crossover 也比 Vitara (SUV) 便宜 ...
所以,
既然「現實是沒錢」的話,(某些人)又何必堅持非買 SUV 不可呢?? 😆😆
前往討論:車身重心高的風險


QQQ2011(qqq2011)

2016/12/27 10:09:47

發文

#5978835 IP 251.195.*.* 修改過1 次 (顯示最近筆修改紀錄) 檢舉這篇文章

2016/12/27 10:09:47

發文IP 251.195.*.*

( 再貼一次、以提醒某位台灣大神 ) 五天前的報導: [url="http://tw.iscarmg.com/index.php/top-news/home-abroad/43035-rollover-2016-12-22"]美國 10大 容易側翻車輛[/url] [img]http://attach.u-forum.com.tw/attach_788840.jpg[/img] [img]http://attach.u-forum.com.tw/attach_788841.jpg[/img] [無辜]

2016/12/27 10:11:11

發文IP 251.195.*.*

( 再貼一次、以提醒某位台灣大神 ) 五天前的報導 (網頁連結): [url="http://tw.iscarmg.com/index.php/top-news/home-abroad/43035-rollover-2016-12-22"]美國 10大 容易側翻車輛[/url] [img]http://attach.u-forum.com.tw/attach_788840.jpg[/img] [img]http://attach.u-forum.com.tw/attach_788841.jpg[/img] [無辜]

( 再貼一次、以提醒某位台灣大神 )

五天前的報導 (網頁連結):

美國 10大 容易側翻車輛







😇
前往討論:車身重心高的風險


QQQ2011(qqq2011)

2016/12/25 12:30:58

發文

#5978251 IP 52.177.*.*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回應 hanson-huang (黃頭鷺) 所寫
我對樓主的理論推理沒有疑問。

但是樓會歪,基本上是樓主的最後一句話,偏離了科學的基本精神,與就事論事的原始訴求。

最後一句話是這樣的 -

對於那些根本不玩越野、卻白白冒著較高的翻車風險而去開 SUV 的車主們,
小弟只能「佩服」他們的勇氣了 ...


只能說高重心的車款,SSF ( Static Stability Factor ) 靜態穩定指數較低而已,跟翻車之間的關聯性不是絕對。

根據美國 NASS CDS 的資料 (1992-1998,快速找一下,還沒找到最新的資料,不過舊型SUV的安全性比現在的差,應該更有代表性 )

SUV/Pick-up 車禍中,翻車比率只占 16%,未翻車的佔 84%。

而翻車的 16% 裡,非外在環境影響的翻車(untripped),只佔 6% 。(untripped 是指開太快翻車)。

所以根據統計資料,SUV車款的靜態穩定指數低,但並非翻車的決定性因素。用翻車來否定不越野的SUV車主,不合理。

實際上路,我覺得SUV車身高、視野好,反而更能避險車禍的發生。


(翻車的16%裡,有一項佔54%,是指撞到類似人行道之類的路邊小突起而翻車,這個反而是更應該深究的項目!)


(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

好,小弟從善如流、剛才已經去將 #1 樓的最後那兩句話刪掉了;
然後呢?
那些已經被 車商廣告/汽車媒體 洗腦的車迷們
就會回過頭來相信 SSF 這個最基本、最簡單的物理定律了嗎?我看很難 ... 😇
前往討論:車身重心高的風險


QQQ2011(qqq2011)

2016/12/25 10:18:23

發文

#5978236 IP 52.177.*.*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回應 logosogo (死丫頭!我不姓鄧!) 所寫
很簡單的物理定律啊 😇
同廠牌車
同樣配備、同樣設定、同樣調校(ESP、 馬力、車重、懸吊、輪胎....都一樣)
同樣路況車速
同一位駕駛

阿比較高的車,阿抖本來就比較容易翻車。

要爭??? 那課堂上我去跟老師教授冰的😆


沒辦法啊 ...... 長年以來,已經有很多車迷
被 車商廣告/汽車媒體 洗腦洗到 不相信這個最基本、最簡單的物理定律了 ...
😌
前往討論:車身重心高的風險


QQQ2011(qqq2011)

2016/12/24 21:32:08

發文

#5978208 IP 52.177.*.*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兩天前的報導:
美國 10大 容易側翻車輛

🙂
前往討論:車身重心高的風險


QQQ2011(qqq2011)

2016/11/16 16:28:11

發文

#5964566 IP 251.195.*.*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金鈴汽車 (Taiwan Suzuki) 的行銷系統,總算有在做點事了:

Suzuki 第4代 Vitara 徹底研究 - U-CAR 徹底研究

😍
前往討論:Suzuki Vitara vs Honda HR-V


QQQ2011(qqq2011)

2016/11/12 21:52:52

發文

#5962887 IP 251.195.*.*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回應 c137 (可可亞) 所寫
給大家參考參考



影片中說:鈴木在印度的市佔率超過 50 % ... 😲
OMG!比台灣的神車 (豐田,市佔率約 32 %) 還更神!!
前往討論:Suzuki Vitara vs Honda HR-V


QQQ2011(qqq2011)

2016/11/11 22:26:39

發文

#5962767 IP 251.195.*.*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回應 joseph_k10 (joseph) 所寫

進口車不一定比較好
國產車不一定比較差

😇😇😇😇😇


雙田車不一定比較好
鈴木車不一定比較差

😇😇😇😇😇
前往討論:Suzuki Vitara vs Honda HR-V


QQQ2011(qqq2011)

2016/11/08 16:56:27

發文

#5961313 IP 251.195.*.*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回應 c137 (可可亞) 所寫
給大家參考



感謝分享!好評奉上! 🙂
另外補充一點:
與影片中所述 (中國大陸販售版本) 不同的是:
台灣販售版本的方向盤是「四向調整」(可以前後拉伸) ...
前往討論:Suzuki Vitara vs Honda HR-V


QQQ2011(qqq2011)

2016/11/08 15:32:06

發文

#5961273 IP 251.195.*.*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回應 a9952752 (飛龍) 所寫
鈴木真是不長進,本田都坐飛機了,百年企業無法發揚光大。


樓主既然那麼瞧不起鈴木,
為何又特地開了這棟樓「Suzuki Vitara vs Honda HR-V」? 😩

而且,
別的方面不談,單單就「製造 SUV」這件事來說,
鈴木比本田「長進」多了;只是輸在行銷伎倆而已 ... 😆
前往討論:Suzuki Vitara vs Honda HR-V


QQQ2011(qqq2011)

2016/11/08 12:08:18

發文

#5961113 IP 251.195.*.*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回應 a9952752 (飛龍) 所寫
回應 qqq2011 (QQQ2011) 所寫
回應 a9952752 (飛龍) 所寫
回應 taranta (taranta) 所寫
要不要試開U6 或 CX3 再下確定

U6試過了是不錯 但車型比較大,價位也沒站優勢,何況 本田是老牌子 日後零件取得容易,CX3外型是不錯,但價錢較貴 空間小 進口維修成本高 稅金又多5500$ 拿來加油都夠的了。

那麼 大大您知道 Suzuki 跟 Honda 這兩個牌子誰比較老嗎? 😆

不知道本田知名度較高 只知道都比我老~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C%AC%E7%94%B0%E6%8A%80%E7%A0%94%E5%B7%A5%E4%B8%9A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成立:1948 年 9月24日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88%B4%E6%9C%A8%E5%85%AC%E5%8F%B8

鈴木公司
成立:1920 年 3月15日
(前身 鈴木式織機製作所
1909 年 10月成立)

是不是讓您有點意外? 😆
前往討論:Suzuki Vitara vs Honda HR-V


QQQ2011(qqq2011)

2016/11/07 21:30:53

發文

#5960833 IP 251.195.*.*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回應 a9952752 (飛龍) 所寫
回應 taranta (taranta) 所寫
要不要試開U6 或 CX3 再下確定

U6試過了是不錯 但車型比較大,價位也沒站優勢,何況 本田是老牌子 日後零件取得容易,CX3外型是不錯,但價錢較貴 空間小 進口維修成本高 稅金又多5500$ 拿來加油都夠的了。

那麼 大大您知道 Suzuki 跟 Honda 這兩個牌子誰比較老嗎? 😆
前往討論:Suzuki Vitara vs Honda HR-V


QQQ2011(qqq2011)

2016/10/22 22:01:26

發文

#5955504 IP 251.195.*.*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回應 arthurwuwjs (以前遊俠,現在外地人) 所寫

以CP值來說, Suzuki Vitara S (1.4 Turbo) 很棒
進口車(產地:匈牙利)能壓低到這樣的價格,很殺

新款變速箱與引擎,如果是我會耐心觀察一下....
以免碰上德國某牌的變速箱那種慘況,「😰源自於對修車的熱愛」

也可以觀察一下第一代車友,在保養&零件的價格


新 Vitara 所採用的六速「手自排」變速箱,算是已經非常成熟的產品了,
跟您所擔憂的德國某牌「自手排」變速箱,兩者在機械原理/結構上完全不同。

另外,
小弟的 2006 Grand Vitara JP 2.7 是採用 Aisin 的五速自排變速箱;
至於新一代 (2016) Vitara 的六速手自排變速箱,據說也是採用 Aisin 的:

http://www.drivingandlife.com/2016/03/vitara-badge-for-all-seasons.html

https://www.wheelsmag.com.au/reviews/1509/2015-suzuki-vitara-review


而「Aisin」是哪一家公司呢?就是隸屬於 Toyota 集團的變速箱專業製造廠;
所以,大大您應該不用擔心變速箱這件事了 ... 🙂
前往討論:Suzuki Vitara VS Honda HR-V


QQQ2011(qqq2011)

2016/10/10 12:01:43

發文

#5951351 IP 251.195.*.*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回應 adapterhn (adapter) 所寫
回應 actychou (紫曦) 所寫
高壓縮比,比較省油嗎?😇

高壓縮比.........也許可以榨出更多馬力
省油................這就很難說了


以理論上來說,壓縮比越高 → 熱功效率就越高,(柴油引擎的優勢便在此)
然後,
熱功效率越高 → 單位燃油所能榨出的馬力就越多;
熱功效率越高 → 單位馬力所需消耗的燃油就越少;
所以是一體兩面 ...

但是,汽油引擎的壓縮比只要高到某個程度的話,就會出現 爆震 (knocking);
所以一方面要提高壓縮比、另一方面又要避免爆震,就會出現兩難的技術瓶頸;
而這正是 Mazda SkyActiv-G 技術的厲害之處 ... 🙂
前往討論:解析Mazda SkyActiv超高壓縮比的由來


QQQ2011(qqq2011)

2016/10/09 23:15:47

發文

#5951300 IP 251.195.*.*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回應 jchen (Jason) 所寫
回應 qqq2011 (QQQ2011) 所寫

市面上有配備 DSC / ESP 的車款,通常會有一個 disable (Off) 的開關,
所以小弟比較好奇的是:Mazda 3 上面有沒有「GVC Off」的開關? 🙂


回應大大的問題:

因為GVC是屬於主動式系統,在駕駛者踩踏油門的狀況下電腦就會啟動偵測,但放開油門就不會運作,所以也沒有Off的按鍵可以關閉,完全是全自動回饋的系統。🙂


GVC 系統會在進出彎時 自動 微調引擎扭力 (微調節氣閥開度?),
等於就是「微幅干涉」駕駛人的油門反應;這對於一般人而言當然是很好的輔助,
但對於一些專業車手呢?會不會讓他們「不爽」? 😆
所以小弟才會想說:是不是會配置一個「GVC Off」的開關? 🙂
前往討論:<U-CAR>New Mazda 3人馬一體及GVC駕馭體驗


QQQ2011(qqq2011)

2016/10/09 14:54:06

發文

#5951220 IP 251.195.*.*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市面上有配備 DSC / ESP 的車款,通常會有一個 disable (Off) 的開關,
所以小弟比較好奇的是:Mazda 3 上面有沒有「GVC Off」的開關? 🙂

前往討論:<U-CAR>New Mazda 3人馬一體及GVC駕馭體驗


QQQ2011(qqq2011)

2016/10/09 11:25:49

發文

#5951144 IP 251.195.*.*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Mazda GVC (G-Vectoring Control) 系統的原理解說:

https://c.8891.com.tw/mazda/3-4d/trialDetail.html?id=507

「實際上 GVC 應歸屬 軟體程式系統,
但與 DSC 動態穩定系統截然無關,相互獨立。」
😍
前往討論:<U-CAR>New Mazda 3人馬一體及GVC駕馭體驗


QQQ2011(qqq2011)

2016/10/07 13:33:16

發文

#5950690 IP 251.195.*.*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回應 9254 (坤宇) 所寫
回應 qqq2011 (QQQ2011) 所寫
回應 smartcarp (小車車車) 所寫
主題:「2003 SUZUKI Grand Vitara JP 2.7L」
同事要賣 都原廠保養 里程不到10萬
請問外面行情車行收多少?? 賣多少??
13年的車不太敢買
家中六人 有七人座考慮
謝謝


Grand Vitara JP 2.7L 是 2005 年 5 月發表、2006 年 1 月才正式引進臺灣的,
至今也才 10 年半;
哪來的「2003 SUZUKI Grand Vitara JP 2.7L」「13 年的車」? 😰

會不會是「2003 SUZUKI Grand Vitara XL-7 2.7L」才對?
( XL-7 是第二代 Vitara 的七人座衍生款,而 JP 是第三代的 Vitara )


不是每個人都知道真正的名稱,不需要太在意


坤宇大大您誤會了!問題並不是在於「名稱」喔 ... 😰

如果是「2003 Grand Vitara XL-7 2.7L」的話,那就是七人座的;
但樓主大大卻說
「13年的車不太敢買
家中六人 有七人座考慮」?

反之,如果是五人座的「2003 Grand Vitara」的話,
那麼當時引擎最大只有 2.5 L、並沒有 2.7 L 的 ...

所以,
樓主大大對於「同事要賣」的那台車款,應該是有什麼地方誤會了 ...
🙂
前往討論:2003 SUZUKI Grand Vitara JP 2.7L


QQQ2011(qqq2011)

2016/10/07 11:18:14

發文

#5950596 IP 251.195.*.* 修改過1 次 (顯示最近筆修改紀錄) 檢舉這篇文章

2016/10/07 11:18:14

發文IP 251.195.*.*

[quote=smartcarp (小車車車)] 主題:「2003 SUZUKI Grand Vitara JP 2.7L」 同事要賣 都原廠保養 里程不到10萬 請問外面行情車行收多少?? 賣多少?? [三條線]不太敢買 家中六人 有七人座考慮 謝謝[/quote] Grand Vitara JP 2.7L 是 2005 年 5 月發表、2006 年 1 月才正式引進臺灣的, 至今也才 10 年半; 哪來的「2003 SUZUKI Grand Vitara JP 2.7L」「13 年的車」? [三條線]

2016/10/07 11:25:39

發文IP 251.195.*.*

[quote=smartcarp (小車車車)] 主題:「2003 SUZUKI Grand Vitara JP 2.7L」 同事要賣 都原廠保養 里程不到10萬 請問外面行情車行收多少?? 賣多少?? [三條線]不太敢買 家中六人 有七人座考慮 謝謝[/quote] Grand Vitara JP 2.7L 是 2005 年 5 月發表、2006 年 1 月才正式引進臺灣的, 至今也才 10 年半; 哪來的「2003 SUZUKI Grand Vitara JP 2.7L」「13 年的車」? [三條線] 會不會是「2003 SUZUKI Grand Vitara [b][color="#FF0000"]XL-7[/color][/b] 2.7L」才對? ( XL-7 是第二代 Vitara 的七人座衍生款,而 JP 是第三代的 Vitara )
回應 smartcarp (小車車車) 所寫
主題:「2003 SUZUKI Grand Vitara JP 2.7L」
同事要賣 都原廠保養 里程不到10萬
請問外面行情車行收多少?? 賣多少??
😰不太敢買
家中六人 有七人座考慮
謝謝


Grand Vitara JP 2.7L 是 2005 年 5 月發表、2006 年 1 月才正式引進臺灣的,
至今也才 10 年半;
哪來的「2003 SUZUKI Grand Vitara JP 2.7L」「13 年的車」? 😰

會不會是「2003 SUZUKI Grand Vitara XL-7 2.7L」才對?
( XL-7 是第二代 Vitara 的七人座衍生款,而 JP 是第三代的 Vitara )
前往討論:2003 SUZUKI Grand Vitara JP 2.7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