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年 11 月 3 日,Mercedes-Benz 為大中華市場建設的研究與開發中心 (Mercedes-Benz Research & Development China,下文簡稱研發中心) 在北京舉行盛大的開幕儀式,並邀請包括 U-CAR 等媒體前往參觀,原廠除宣佈總計將投入 8.65 億元人民幣 (約新台幣 43 億元) 的經費外,且會在兩年內,讓研發中心進駐超過 500 名 Mercedes-Benz 的高級工程師與設計人員,其中有超過 80%的比例為中國人。研發中心基本上以中國市場的產品研發與設計為主,但產品研發範圍其實也涵蓋整個大中華區。

在北京盛大開幕的 Mercedes-Benz 研究與開發中心 (Mercedes-Benz Research & Development China),預計將有 500 名 Mercedes-Benz 的高級工程師與設計人員,並有超過 80%比例為中國人,在此展開專門針對中國市場的產品研發與設計工作。

「在全球汽車產業中,中國已成為全球最重要的市場,我們認知到快速發展的中國市場對我們的重要性,所以我們將提高在中國市場的研發能力,研發中心就是我們積極行動的結果。」現為 Daimler 大中華區董事長兼執行官的 Hubertus Troska 唐仕凱表示;「中國將會是我們持續發展戰略中的重要一環,傾聽中國客戶的聲音,也會是發揮我們研發中心潛力的一個重要因素,甚至可以幫助我們在全球產品線布局和未來產品的發展」其補充道。

現為 Daimler 大中華區董事長兼執行官的 Hubertus Troska 唐仕凱表示:「中國將會是我們持續發展戰略中的重要一環,傾聽中國客戶的聲音,也會是發揮我們研發中心潛力的一個重要因素,甚至可以幫助我們在全球產品線布局和未來產品的發展。」

同為 Daimler 股份公司董事會成員、同時也是 Mercedes-Benz 全球研發總監的 Dr. Thomas Weber 博士進一步表示:「中國研發中心的開幕,即是我們兌現推動中國汽車技術國際化的承諾。」另外其亦說道:「Mercedes-Benz 透過不斷在全球各主要市場建構強大的研發網路,Mercedes-Benz 的產品將會更快融入當地市場,這也是我們力拼十年後成為全球最大的豪華汽車製造商,很重要的一步棋。」

Dr. Thomas Weber 博士表示:「Mercedes-Benz 透過不斷在全球各主要市場建構強大的研發網路,Mercedes-Benz 的產品將會更快融入當地市場,這也是我們力拼十年後成為全球最大的豪華汽車製造商,很重要的一步棋。」

不斷擴大針對中國市場的研發力量

隨著中國汽車市場的崛起,Daimler 集團在中國的研發力量就不斷升級;回顧 Daimler 首次將 Mercedes-Benz E-Class 在中國國產化的那一天,其即是第一個在北京建構設計工作室的德國豪華汽車品牌,主因就在於滿足更多中國消費者的需求,包含車用的多媒體網路系統與娛樂系統,都是為了中國在地化而特別重新配置的。

2009 年,Mercedes-Benz 就已在中國成立設計工作室,這也是 Daimler 繼日本橫濱、美國加州 Irvine、義大利 Como 及德國 Sindelfingen 之後,第 5 個國際級的設計工作室。

如今,有超過 350 位研發工程師在 Mercedes-Benz 中國的研發中心效力,涵蓋 6 種不同的部門,中國籍工程師人數約佔整個團隊的 80%,其餘,則分別是來自不同國家的各領域專家。預計到 2015 年年底,北京研發中心的研發人員總數將超過 500 位,其除了能讓 Daimler 集團在中國的產品更富吸引力外,同時中德合作的新能源領域與商用車領域,也能從中獲得助益。

如今,有超過 350 位研發工程師在 Mercedes-Benz 中國的研發中心效力,涵蓋 6 種不同的部門,中國籍工程師人數約佔整個團隊的 80%,以設計研發出符合中國市場趨勢的產品。

專注傾聽中國市場的需求

除了著名的設計部門之外,北​​京研發中心內的另外 5 個部門分別為:本土化與研發 (Locallzation & developent)、動力傳動與測試 (powertrain & testing adapt vehicles)、針對中國需求的引擎測試 (engines to chinese need's take care of testing)、建立本土供應鏈 (establish coperation with local suppllers)。

北​​京研發中心內的另外 5 個部門分別為:本土化與研發 (Locallzation & developent)、動力傳動與測試 (powertrain & testing adapt vehicles)、針對中國需求的引擎測試 (engines to chinese need's take care of testing)、建立本土供應鏈 (establish coperation with local suppllers)。

另外,除了基本的安全性、舒適性之外,為了確保車輛能夠符合所有中國的法規和標準,北京研發中心特別設立了一系列的研發部門。例如,為了顧及車內空氣品質以及預防乘客過敏,就針對車內所用的材質與空氣過濾系統進行改善,並與大學、相關科研機構進行緊密的合作。著名的案例之一,是研發中心曾與北京清華大學合作的交通解決方案,包括以自動駕駛的發展達到零事故之願景。透過這些合作,Mercedes-Benz 工程團隊累積了大量的潛力人才。

針對中國的空氣品質,北京研發中心也特別將車輛的空氣過濾系統進行改善,包含內裝所採用的材質等,皆是希望提高車內空氣品質、並預防乘客產生過敏症狀而選用。
Daimler 集團與北京清華大學的合作研究則始於 2011 年,合作的目標是透過分析中國的交通狀況,致力推動自動駕駛技術在中國的發展。

車輛行動資訊系統與車內娛樂系統團隊,則專注於開發符合中國人需求的車用網路系統與娛樂互動系統,確保這些系統的功能能夠在實際道路上使用。該團隊的任務之一,就是確保中國車主能夠透過手寫功能,將漢字準確輸入到車輛多媒體系統。

團隊的另一項任務,則是把中國特有、或中國消費者慣用的應用程式與網路服務,集結到汽車的行動資訊系統,目前 Mercedes-Benz 已經和中國百度 (相當於中國的 Google) 聯手,並把街景地圖 (類似於 Google Street View) 的功能植入到中國生產的車輛中。

車輛行動資訊系統與車內娛樂系統團隊,則專注於開發符合中國人需求的車用網路系統與娛樂互動系統,目前 Mercedes-Benz 已經和中國百度 (相當於中國的 Google) 聯手,並把街景地圖 (類似於 Google Street View) 的功能植入到中國生產的車輛中。

此外,為了深入中國消費者的日常生活,並把其日常用車習慣融入產品中,例如中國人喜愛使用的茶杯尺寸、內裝配色、甚至是不同材質可能散發出的氣味,都必須透過研發中心進行調整,也許整體內裝與其他國家的車款相比,看起來並沒有太大不同,但其實原廠已對其進行不少細微的調整。

為了深入中國消費者的日常生活,並把其日常用車習慣融入產品中,例如中國人喜愛使用的茶杯尺寸、內裝配色、甚至是不同材質可能散發出的氣味,都必須透過研發中心進行調整。
研發中心同時還著手開發 Mercedes-Benz 相關周邊商品,例如這個曾經在 S-Class 上出現的車用香水,也製成獨立商品販售。

Mercedes-Benz 的頂級設計工作室

全新的頂級設計工作室是 Mercedes-Benz 的 R & D (Research & Development) 中心,代表著 Mercedes-Benz 在亞洲的全新設計。它致力透過全新研發的功​​能,為中國消費者提供更加愉悅的產品體驗,例如本土色彩相當濃厚的「色彩與裝飾」和「用戶界面體驗」。設計工作室擁有最頂級的設計工藝,它是除了德國之外,Mercedes-Benz 最強大的設計工作室,所有關於設計一輛汽車的必要步驟均可在這裡完成,包括最初的手繪草圖,一直到 1:1 的油土模型。

身為 R & D 中心,工作室擁有最頂級的設計工藝,它是除德國本土以外,Mercedes-Benz 最強大的設計工作室,所有關於設計一輛汽車的必要步驟均可在這裡完成,包括最初的手繪草圖,一直到 1:1 的油土模型。

做為汽車設計產業的風向球,Mercedes-Benz 的北京設計工作室同樣注重文化和流行趨勢,並將其當作 Daimler 全球設計網路的一個重要部分;該工作室從中國汲取靈感,並將之付諸於 Mercedes-Benz 的全球設計哲學。這種模式最早由 Daimler 設計總監 Gorden Wagene 率先使用在代號-G (G-Code) 的跨界運動概念車上,它同時也在 11/03 當晚的開幕晚會中首次亮相;這款概念車首次導入了 SUC (Sports Utility Coupe,運動型多功能轎跑車) 的概念,並揭示 Mercedes-Benz 未來的設計趨勢與理念,其靈感就是來自於中國社會的生活方式。

代號-G (G-Code) 的跨界運動概念車上,首次導入了 SUC (Sports Utility Coupe,運動型多功能轎跑車) 的概念,其靈感就是來自於中國社會的生活方式,而概念車也揭示了 Mercedes-Benz 未來的設計趨勢與理念。

小型 SUV 將是下個明星產品

G-Code 概念車充分考慮到都會用車環境,以長、寬、高分別為 4,100、1,900、1,500mm 的小巧車身結構,融合飄逸柔美的設計筆觸,對未來車輛發展做出了自己的詮釋。其整體的設計概念,由德國 Stuttgart 與中國北京的兩個研發中心合作完成,結合了掀背車與跨界車的設計概念,較大的離地高度與更短的前後懸,替車輛帶來更出色的靈活性;傳統的光學反光鏡也被數位影像設備所取代,替車輛提供更好的空氣動力學特性。

G-Code 概念車充分考慮到都會用車環境,以長、寬、高分別為 4,100、1,900、1,500mm 的小巧車身結構,融合飄逸柔美的設計筆觸,對未來車輛發展做出了自己的詮釋。

G-Code 具有四扇可以前後對開的車門,車室空間則採用 2+2 的座椅佈局,座椅骨架使用輕量化的碳纖維材質;簡潔的內裝設計,是以大量曲線倒角為設計元素,為車內營造出優雅的科技感。

G-Code 具有四扇可以前後對開的車門,並在車室空間採用 2+2 的座椅佈局。

G-Code 配置了一套氫動力增壓引擎用以驅動前輪,而後輪則是以電動馬達驅動,讓車輛擁有卓越的油耗表現;車體表面使用獨特的 Multi-voltaic 塗層,僅憑陽光照射或車身表面的氣流就可產生電能。此外,它也配有全新的懸吊以及動能回收系統,車輛可在懸吊發生幾何形變時、將能量回收至蓄電裝置。

G-Code 概念車的內裝流露出濃郁的科技感,方向盤具備收縮功能,同時良好的空間規劃,還能提供四名乘客寬裕的乘坐空間。

全球研發網路

Mercedes-Benz 的研發總部,位於德國 Stuttgart 附近的 Sindelfingen 和 Unterturheim,研發部門遍及全球 10 個國家、共有 21 家研發機構,研發人員達到 14,600 人,2012 至 2013 年度 Mercedes-Benz 為此共投入約 110 億歐元的研發資金。

除了北京的全新研發中心外,Daimler 的全球研發網路還包括兩個國際技術中心,一個是位於美國桑尼威爾的技術中心,主要負責數位駕駛模式 (digital drivestyle) 系統的開發;而位於印度班加羅爾的技術中心,則致力於數位產品與 IT 設備的開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