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總局近日表示,交通部之前為了確保大家的用路安全,不斷的宣導希望高齡民眾主動繳回駕照,然而宣導繳回駕照的成效不彰,每年約只有 1 萬張駕照繳回,截至目前為止,75 歲以上領有汽車駕照的民眾,超過 23 萬人、領有機車駕照的民眾更超過 42 萬人。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交通部為希望能避免身心狀況較不適宜用車的「一家之寶」發生意外,能同時保障銀髮族與其他用路人的安全,於 1 月 11 日宣布修法,2017 年起將採強制措施安排所有 75 歲以上持有駕照的民眾,每 2 年須接受一次體檢和認知機能檢測(包含時間認知、記憶思考、手腳協調與判斷能力等測驗),通過才能取得有效期限 2 年的短期駕照,預計今年下半年將先試辦。

交通部,於 1 月 11 日宣布修法,2017 年起將採強制措施安排所有 75 歲以上持有駕照的民眾,每 2 年須接受一次體檢和認知機能檢測,通過才能取得有效期限 2 年的短期駕照,預計今年下半年將先試辦。

雙薪家庭、身處偏鄉地區、自我堅持,銀髮族仍有用車需求

對比起臺灣逐漸邁入高齡化社會,日本早在 2004 年時,其明顯高齡化社會的呈現早已顯現在持有駕照的民眾的年齡層分佈,根據日本警視廳的數據顯示,在當時,日本共有 897.1 萬位的 65 歲以上民眾仍保有摩托車或汽車駕照,也是首次超過 798.5 萬位擁有汽車或機車駕照的 16 歲至 24 歲年輕人(日本滿 16 歲即可考照)。

日本早在 2004 年時,共有 897.1 萬位的 65 歲以上民眾仍保有摩托車或汽車駕照,也是首次超過 798.5 萬位擁有汽車或機車駕照的 16 歲至 24 歲年輕人。

日本往往是臺灣許多政策參考的對象之一,而在 10 幾年前,日本就發現,隨著現代的高齡化社會再加上許多家庭皆為雙薪家庭,銀髮族為代替父母照顧孫子、孫女,因此仍然有許多的用車需求;即便是獨居者,也可能因為居住地區大眾運輸較不發達,採買日常用品或到醫院接受治療等,都需要車輛代步;此外也有一群銀髮族則將「可以開車」視為擁有獨立自主能力的象徵。

銀髮族為代替父母照顧孫子孫女、採買日常用品或到醫院接受治療,甚至某些銀髮族將「可以開車」視為擁有獨立自主能力的象徵等等原因,也是為何 65 歲以上民眾持有駕照的人數比年輕人還多。

若以日本做為借鏡,基於以上種種原因也就不難理解臺灣為何鼓勵 75 歲以上民眾繳回駕照的成效不佳,其實日本也曾遇到這樣的問題,因此在 2008 年時,便已經針對 70 歲以上的高齡駕駛者,祭出「獎勵自主繳回駕照」,當時日本官方推出只要繳回駕照便可享東京都內多家飯店、遊樂園、百貨公司店家等 37 家企業、團體所提供的生活消費折扣,提升高齡者繳回駕照的意願。

廣  告

以日本做為借鏡,是否有助降低臺灣交通事故?

日本除了針對 70 歲以上的高齡駕駛者,祭出「獎勵自主繳回駕照」政策之外,也有包含「駕照更新須接受基本檢查以及交通講習」以及「銀髮族駕駛標章(獎勵銀髮族貼在車上,提醒其他用路人注意)」等政策。而如今交通部研議這項強制措施管理高齡者駕者,也有點類似日本的「駕照更新須接受基本檢查以及交通講習」之政策。

日本除了針對 70 歲以上的高齡駕駛者,祭出「獎勵自主繳回駕照」政策之外,也有包含「駕照更新須接受基本檢查以及交通講習」以及「銀髮族駕駛標章(獎勵銀髮族貼在車上,提醒其他用路人注意)」等政策。

根據公路總局表示,預計今年 4 月開始將逐步宣導鼓勵駕駛人參加檢測,7 月起全面試辦宣導,若未能通過體檢和認知機能檢測(包含時間認知、記憶思考、手腳協調與判斷能力等測驗),則以鼓勵的方式請不合格者繳回駕照,預計下半年完成法規修正,明年 1 月正式實施。不過公路總局屆時也將規劃若於監理單位檢測沒通過者,得以至醫院複檢,若複檢通過則仍然可以再取得 2 年短期駕照,之後每 2 年進行檢測換照。

公路總局強調,強制管理原則參考了不少國外作法,並非禁止年長者開車,只要能通過檢測的民眾,仍可以繼續於路上行駛,主要是希望避免不宜騎車或者開車的年長者上路行駛,維護大家的行車安全。(取自交通部公路總局網站)

公路總局強調,此管理原則參考了不少國外作法,並非禁止年長者開車,只要能通過檢測的民眾,仍可以繼續於路上行駛,主要是希望避免不宜騎車或者開車的年長者上路行駛,維護大家的行車安全。其實日本 NHK 曾做過專題報導指出,當時日本交通事故發生率逐漸減少,唯獨 65 歲以上民眾的駕駛交通事故比率急速攀升,平均每 5 分鐘一件、一年 10 萬件以上。

隨著年齡增長,會更難同時專注於多個情況,也需要較長的判斷時間,因此日本超過一半以上的「高齡駕駛交通事故」都發生在交通狀況較為複雜的十字路口。

隨著年齡增長,會更難同時專注於多個情況,也需要較長的判斷時間,因此日本超過一半以上的「高齡駕駛交通事故」都發生在交通狀況較為複雜的十字路口;此外報導也指出,高齡駕駛肇事與其身心狀態息息相關,有三大主因包括:視力(一旦超過 65 歲,很多人的可視範圍會變窄到只有約 60 度)、反應時間、對駕駛技術過度自信。這也是為何高齡者需要更加注意其身心狀態是否適合行駛上路。

日本發展超小型移動車,體貼銀髮族

雖然為了帶來更安全的用路環境,政府可用法律以強制力限制人民的用車權力,然而日本官方認為,與其阻止他們接近車輛,可能會造成某些族群認為有歧視的嫌疑,倒不如提供一個更安全的代步工具與駕駛環境,例如給予銀髮族無須車輛也能通行無阻的環境之外,若真的必須行駛車輛上路,各大車廠也積極投入研發超小型移動車,如 Toyota i-Road、Honda Wander Stand Concept,也似乎是一個更為積極的做法。

除了給予銀髮族無須車輛也能通行無阻的環境之外,若真的必須行駛車輛上路,各大車廠也積極投入研發超小型移動車,如 Toyota i-Road(上)、Honda Wander Stand Concept(下),也似乎是一個更為積極的做法。

減少銀髮族上路,或許能夠降低交通事故發生,但卻也產生了經濟問題的隱憂,畢竟在日本來說,財務省的統計資料當中,50 歲以上成年人的儲蓄遠高於其他年齡層,儼然是日本最有消費力的族群;然而,當他們沒有車出門,或許有部分網路店家得以受益,然而實體店家盼望的銀髮族消費商機也就難以上門,進而影響國家整體經濟狀況;所以臺灣是否會因為與日本類似狀況而一步步跟隨日本針對高齡者的用車作出的相對應政策,也有待持續觀察。

在日本來說,財務省的統計資料當中,50 歲以上成年人的儲蓄遠高於其他年齡層,儼然是日本最有消費力的族群;然而,當他們沒有車出門,或許有部分網路店家得以受益,然而實體店家盼望的銀髮族消費商機也就難以上門,進而影響國家整體經濟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