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日前 Bloomberg 發布的一則消息指出,中國政府有意開放汽車產業的外資持股比例限制,外資持股比例的改變,勢必會對中國汽車產業帶來不小影響,而針對此一方針改變,中國汽車產業人士看法呈現兩極反應,後續發展也值得持續觀察。

中國在 1994 年發佈「汽車產業政策」,訂定外資持股比例不得超過 50%,保護中國國產汽車產業的意味相當濃厚,圖為東風雷諾汽車工廠的竣工儀式。

日前,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NDRC: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 主席徐紹史,在中國天津參加世界經濟論壇活動時,接受訪問時表示,中國在 1994 年所發佈的「汽車產業政策」中,明定合資企業中外資的持股比例上限,也就是外資企業最多僅能持股 50%。

此外,外資企業也受限,同一類整車產品,不得在中國市場建立兩家以上的合資企業,簡單來說,就是包含了歐洲、美國、日本、韓國等國際汽車大廠,都需要與中資企業合作;不過,這主要還是因應各大汽車品牌,想要在中國市場販售,在此一合資模式下,可以有許多中國當地生產的「國產」車款。

隨著汽車產業外資持股比例限制的取消,將能吸引國際大廠挹注更多資金、產品進入中國這個全球最大市場,但所帶來的可能影響,也讓汽車產業對之抱持兩極化反應。

外資持股比例的限制,主要還是在於保護中國當地的汽車產業,畢竟汽車工藝的發展已經超過百年歷史,後起之秀想要與動輒百年的大廠相互競逐,在現今節奏非常緊湊快速的環境下,是相當困難的一件事情;再者,對這些國際大廠而言,原本就已經握有核心研發,無法提高持股比例,自然更不願意將更多技術進行分享。

廣  告

這也讓「持股比例限制」此一政策,引來中國汽車產業的兩極反應,根據 Bloomberg 報導指出,Volvo 汽車母集團的浙江吉利汽車,董事長李書福即對開放持股比例限制表示贊成,認為如此一來可以提升中國汽車產業的競爭力,同時也對消費者更為有利。持反對意見的產業人士則認為,取消外資持股比例限制後,表示將會有更多國際大廠,導入更多新品,如此一來,將會扼殺中國本土的汽車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