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自主電動巴士車廠成運汽車,2023 年 5 月 7 日於彰化中科二林園區,由吳定發董事長親自舉行廠區新建工程開工動土典禮。目前成運汽車擁有年產能約 1,000 輛的屏東新園生產廠,做為現行成運汽車的生產基地,而為全面提升電動巴士產能,提供具成長潛力的海內外電動巴士市場,並成為全球電動巴士主要供應鏈,成運汽車選定中科二林園區作為全新生產基地。

成運汽車吳定發董事長親自舉行廠區新建工程動工開工動土典禮,宣布興建臺灣首座電動巴士產業園區。

整車年產能目標 6 千輛,電池組年生產量可達 1 GWh

成運汽車表示,占地 20 公頃的成運二林電巴園區,將是全臺灣首座,也是全亞洲中國以外最大電動巴士產業園區,就地結合中臺灣電動車產業上下游供應鏈,以新建全新自動化生產線,第 1 期廠區預計於 2024 年底完工,並在 2026 年達到年產能 KD 散裝件 2 萬輛與 CBU 整車 6 千輛的產能目標,提供以北美、東南亞與中東為主的海外電動巴士市場,以及國內電動巴士市場需求。

成運汽車吳定發董事長邀請總統府秘書長林佳龍、總統府資政沈榮津、經濟部長王美花與交通部政務次長陳彥伯等參與開工動土典禮。

由原廠所提供的資料顯示,二林電巴園區預計投入 18-25 億元,分 2 期興建多項硬體設備,主廠房將涵蓋研發中心、自動化大樑生產中心、底盤廠與車身廠、塗裝廠、辦公大樓、交車中心與次系統廠等。

同時,作為電動巴士三電系統核心的電池組,也將建立自動化電池芯、電池模組和封裝生產線,現行成運電動巴士採用日本東芝所提供 LTO 鈦酸鋰電池芯,新廠電池產能將達到年產 1 GWh,以成運新款低地板電動市區巴士與城際電動巴士每輛約搭載 109kWh 電量,推估約可裝載近 1 萬輛電動巴士,同時,未來也不排除與台塑與格斯等國內電池廠合作,進一步達到 LTO 電池芯由臺灣在地自主生產。

廣  告

2030 年市區公車全面電動化,創造超過 1.2 萬輛電巴需求量

政府所推動「2030 年客運車輛電動化推動計畫」,將以 643 億元預算實現 2030 年市區公車全面電動化,將是成運電動巴士的內銷成長重要動力。目前國內通過示範型電動巴士計畫的廠商,僅有成運汽車與華德汽車兩家,成運汽車預計今年示範型公車將交付 249 輛,依據政府推行市區公車全面電動化的規劃,至 2030 年臺灣電動公車規模預計有 14,500 輛,扣掉現行電動巴士與已核定獎助數量,仍有超過 1.2 萬輛的汰換需求,將成為包含成運汽車在內,國內各家電動巴士車廠積極爭取的銷售市場。

成運汽車先前在 2023 Taipei AMPA 新發表 12 米 2 門國產馬達低地板電動市區巴 (左),以及全國首輛電動城際巴士 (右)。

美國電動車去紅色供應鏈政策,臺灣電動車供應鏈出現發展機會

由於美國在電動車推廣的獎勵政策,持續朝去中國供應鏈的方向推進,讓近幾年發展相當成熟的中國電動巴士廠,在進軍北美電動巴士市場遭受挫折,此局勢也讓臺灣發展自主電動巴士產業鏈,獲得切入北美市場的寶貴機會。舉例來說,美國境內校車現行保有量約 50 萬輛,每年市場需求約 3.5 萬輛,在美國政府逐步推動燃油校車電動化的獎勵政策下,將是電動巴士海外銷售的重要市場。

主持動土典禮的成運汽車吳定發董事長表示,期許臺灣能創造電動車的全新兆元產業經濟規模。
針對海外市場對於電動巴士更高的動力規格,如對應雙層巴士等高載運量車款,成運汽車也在記者會現場展示研發中,輪邊三相鋁壓鑄轉子感應馬達,以及支援中央馬達/輪邊馬達的雙組 3 相變頻器。

最後,吳定發董事長表示因政府推動電動巴士國產政策,讓國產供應鏈從各方快速且全面性投入,包括緯創、大同、東元,台塑、輝創、義隆、寶錄、公信,飛宏、旭準、起而行與格斯等,將與成運一起攜手共創淨零轉型,合力推動並觸發國內電動車產業千億以上供應鏈投資,並替未來建立全新兆元產業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