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ssan 旗下豪華 SUV 車款 Murano 於 2002 年首代車型推出時,即因為動感跑格的外型,進而吸引不少人的注目,並且在北美與日本等市場取得銷售佳績,而隨著時代不斷推進、Nissan 選在相隔 5 年之後的 2007 年推出第二代車型、以更具前衛風格的車頭造型展現新氣象,其後原廠又不斷為這輛全球戰略車款更新,並先後推出 2010 年式與 2011 年式車型。

而在國內,Nissan 總代理裕隆日產也在 2005 年年底將第一代 Murano 導入,並在 2007 年隨著原廠大改款的演出而導入第二代車型,如今隨著時間持續挺進 2012 年,Murano 也即將於 11 月初以 2012 年式為名與國人見面,而本次 U-CAR 試車組也先行短暫體驗這輛造型前衛的 SUV。

Nissan 旗下豪華 SUV 車款 Murano 於 2002 年推出時,即因為動感跑格的外型,進而吸引不少人的注目,隨著時間演進來到眼前的 2012 年式車型,依舊維持動感前衛的體態。

外觀小幅進化,動感前衛意念猶在

第一眼見到 2012 年式 Murano 時,初代車型所具備的動感意念仍在,而若是從車頭部份細細看來,運用大量鍍鉻材質與菱形格欄所組成的飛翼狀水箱護罩依舊是一大亮點,不過與現行車款最大的差異,則在於水相護罩上的飾條轉化成較纖細且銳利的樣式,與兩側造型前衛的頭燈組搭配之後,點出霸氣卻又同時展現細膩手法的視覺重心,同時,更新後的前保桿,也在前霧燈的周圍換用肌理分名的線條來提高視覺張力,看到 2012 年式 Murano 車頭實體之後,清楚感受到設計師在流暢與轉折之間的清晰拿捏。

第一眼見到 2012 年式 Murano 時,不論是從正面或是尾部來看,初代車型所具配的動感意念仍在,而運用大量鍍鉻材質與菱形格欄所組成的飛翼狀水箱護罩依舊是一大亮點,不過與現行車款最大的差異,則在於水相護罩上的飾條轉化成較纖細且銳利的樣式,而車尾燈組則融入了白色燈殼,成為新年式外型差異的另一標註。

接著轉到側面之後,由 A 柱開始向後傾斜所拉出的流暢線條雖然維持不變,不過卻也是 Murano 能夠維持動感氣勢的關鍵因子,而腳上所穿的 18 吋五幅 Y 字型樣式的運動化鋁圈,則是 2012 年式的變更重點之一,為其帶來更重的運動風格;截至目前所見的各處造型特色,在在感受 Murano 所訴說的動感意念。

由 A 柱開始向後傾斜所拉出的流暢線條雖然維持不變,不過卻也是 Murano 能夠維持動感氣勢的關鍵因子,搭配新年式 18 吋五幅 Y 字型樣式的運動化鋁圈,以為其增添運動化視覺效果。

隨著腳步的移動而最後停駐在車尾,新年式 Murano 車尾設計在維持原有架構下,於尾燈組內利用了銀白燈殼取代了原先的全紅燈殼,與新式車頭相為呼應外,同時也成為 2012 年式的顯眼標記。

由頭尾燈特寫圖兩相對照之下,便可清楚感受到兩者之間於 Murano 身上的對應性,形似銳利但又帶著橢圓弧度的頭燈罩,仍然是二代車型的一大特色,不過來到了 2012 年式之後,原本全紅的尾燈殼則融入了「>」型白色線條,勾勒出鋒利型態。

科技內裝,舒適寧靜

感受到外觀上散出的氣勢之後,拉開車門、映入眼中的車室設計,基本上維持了 2010 年式的架構,不過在黑色主掌整體氣氛之下,於中控台、門內扶手以及排檔桿座等各處細節,添上類金屬飾板加以點綴,同時採三層式設計的座椅表面質感亦有所提升,實際乘坐於上時,便直接可以感受到高階車款所帶給人的體貼之處。

2012 年式 Murano 的車室設計,基本上維持了 2010 年式的架構,雖然整體氛圍由低調的黑色所主掌,不過於中控台、門內扶手以及排檔桿座等各處細節,添上類金屬飾板加以點綴,而方向盤也仍維持原有的 V 型運動化皮革包覆方向盤,提供良好握感的同時也因較小的直徑而帶來便捷的操駕動作。

在感受座椅舒適度時,目光卻被中控台上那充滿科技感的各式按鈕所吸引,其中除了下方簡單排列的各項空調操作按鍵之外,於中控台上端乃是 Nissan 近年來廣泛運用的 HDD Navi 硬碟衛星導航娛樂系統,內建 9.3G Music Box,可將 CD 格式音樂未經壓縮的備份到硬碟當中,日後乘客不需頻繁的更換 CD 便可將喜愛的音樂,透過所搭配的 11 具 BOSE 揚聲系統傳送出來,另外也因為 2012 年式 Murano 在車艙靜肅工程方面也下了一番功夫,因此,在享受 BOSE 帶來的音樂饗宴時,並不會被車外的噪音干擾,這點 Murano 的表現算是值得稱許。

中控台上端乃是 Nissan 近年來廣泛運用的 HDD Navi 硬碟衛星導航娛樂系統,內建 9.3G Music Box,可將 CD 格式音樂未經壓縮的備份到硬碟當中,並透過所搭配的 11 具 BOSE 揚聲系統傳送出來。

而除了音響系統之外,舉凡是衛星導航、車輛資訊或是車側攝影機等各式操控,皆可透過平台上的按鍵與旋鈕選擇,實際操作起來算是簡單易學,不過當於駕駛座位置操作時,以身高 180 公分的筆者來說還算是觸手可及,不過若是體型嬌小的乘員則可能需要稍稍伸長手臂才便於操作,這部份若是採用更趨駕駛導向的設計,相信會更加完美。

2012 年式 Murano 所新增的車側攝影機,安裝於右側後視鏡下方,於時速 20km/h 以下時,按下中控台上的 Camera 鍵便可透過中央顯示器顯示出車身右前側死角部份,影像呈現方面算是清晰可讀,對於國內多狹小巷道與機車眾多的用路環境來說,可謂一項實用科技,不過可惜的是只有右側俱備攝影鏡頭,若是能於左側也加入這項配備,相信將更趨完整。

2012 年式 Murano 所新增的車側攝影機,安裝於右側後視鏡下方,影像呈現方面算是清晰可讀,對於國內多狹小巷道與機車眾多的用路環境來說,可謂一項實用科技。

稍為把玩一下 Murano 上的科技配備之後,在正式上路之前,則先把注意力的重心慢慢移轉回駕駛介面,2012 年式 Murano 依然採用原有的 V 型運動化方向盤,而豎立於 2 側可就定速巡航與音響通訊設備快捷操控的多功能按鈕,則分別向中央靠攏,使得駕駛在轉動方向盤時不會因為動作過於激烈而誤觸,展現人本設計思維;而再往深處望去,大型三環式跑格化儀表板的採用,不僅僅讓人再度想起 Murano 外型俱備的運動因子,同時邊框還以鍍鉻材質圍繞提升質感,而儀表板內的數字刻度簡單大方,在判讀上算是清晰明朗。

大型三環式筒型儀表板的採用,讓人再度想起 Murano 俱備的運動因子,同時邊框還以鍍鉻材質圍繞提升質感,儀表板內的數字刻度簡單大方,在判讀上算是清晰明朗,而豎立於方向盤 2 側分別可就定速巡航與音響通訊設備快捷操控的多功能按鈕,分別向中央靠攏,使得駕駛在轉動方向盤時不會因為動作過於激烈而誤觸,展現人本設計思維,但內嵌的液晶螢幕則有點偏小,於高速行駛時較不易判讀。
廣  告

3.5 升動力搭 XTRONIC CVT 無段變速系統的靈活表現

2012 年式 Murano 配置的 3.5 升 V6 引擎,可提供最大馬力 256 匹以及 34.3 公斤米的最大扭力,並搭配第 4 代 XTRONIC CVT 無段變速系統,使得 Murano 在起步時的反應順暢且靈活。

2012 年式 Murano 的傳動系統部份,依舊採用 Nissan VQ 系列引擎,以一具 3.5 升 V6 引擎作為動力核心,可提供 Murano 最大馬力 256 匹以及 34.3 公斤米的最大扭力,並搭配第 4 代 XTRONIC CVT 無段變速系統,使得 Murano 在起步時的反應順暢且靈活,而若嘗試較急迫的起步,便可立刻清楚感受到 3.5 升 V6 引擎帶來的力道。

接著驅車前往高速公路而進入匝道時,趁著車流的空檔中間,便開始加深探踩油門的幅度,接著就是一路加速匯進快車道之後、便不知不覺就來到了高速公路速限 110km/h 左右的高速巡航,在加速的過程當中,排氣量不小的 Murano 與 XTRONIC CVT 無段變速系統的搭配,促成飽滿充實、線性流暢的加速反應,也由於無段變速系統乃是採用鋼帶傳動輪盤的機械設計,因此鋼帶品質的優劣,就成為無段變速系統對應大扭力引擎時的考驗,而最大扭力直逼 35 公斤米的 Murano 在每一次催促油門時,的確都能即時獲得充足的動力反應,讓我們領略到無段變速系統隨著科技演進,確實已發展出足以匹配高動力引擎的適應力。同時,豐沛的動力核心也感受不到因車重超過 1,800 公斤而帶來的拖累,另一方面,在高速下 Murano 的車室仍保持著寧靜,讓 U-CAR 試車組再度對其靜肅工程留下印象。

排氣量不小的 Murano 與 XTRONIC CVT 無段變速系統的搭配,促成飽滿充實、線性流暢的加速反應,而最大扭力直逼 35 公斤米的 Murano 在每一次催促油門時,都能即時獲得充足的動力反應,讓我們領略到 XTRONIC CVT 無段變速系統在科技演繹之下,已俱備和大扭力引擎匹配的適應能力。

駛離高速公路、開始進入較為多彎的路段之後,2012 年式 Murano 前獨立麥佛遜後多連桿式的懸吊系統,於軟硬之間的調校拿捏適中,使其在彎道中能夠維繫 SUV 車款舒適性的同時,也不會顯得疲軟無力、導致因車身重心偏高所帶來大幅度側傾,而即使隔著渾厚的座椅,仍然可以明確察覺到懸吊系統所傳遞回來的路面資訊。

2012 年式 Murano 的懸吊系統於軟硬之間的調校拿捏適中,使其在彎道中能夠維繫 SUV 車款舒適性的同時,也不會顯的疲軟無力、而導致因車身重心偏高所帶來大幅側傾,不過在反應靈敏且明確的轉向過程當中,雖然可透過底盤系統的回饋明確掌握車身動態,不過轉向系統輔助設定則略顯輕手,且較難透過方向盤來察覺路面與車身的動態變化。

不過,在反應靈敏且明確的轉向過程當中,雖然可透過底盤系統的回饋明確掌握車身動態,不過轉向系統輔助設定則略顯輕手,且較難透過方向盤來察覺路面或是車身動態的變化,對於偏好舒適、好開取向的消費者而言,如此設定可說是一大誘因,不過若是對於較為講求操控樂趣的民眾來說,若是能夠稍微加重轉向系統的回饋,勢必將可吸引更多樂於享受舒適寧靜、卻偶爾想來個熱血奔走的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