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外媒體報導,汽車製造商、歐盟官員、環保團體三方將於下個月共同召開會議,討論有關於 2030 新車的二氧化碳排放標準,相信這個會議將會劍拔弩張。因為過去的 20 年來,碳排放量標準已經被大幅度刪減 34%,幾乎已經達到車廠可改善的極限。但是歐盟委員會以及環保團體仍然無法接受這個說法,甚至將更進一步降低碳排放量標準,其實這些爭端都是起源於環境氣候的變遷。委員會成員將於 6 月 18 日提出降低碳排放量評估報告,勢必將衝擊汽車製造商。

汽車製造商、歐盟官員、環保團三方將於下個月共同召開會議,討論有關於 2030 新車的二氧化碳排放標準,相信這個會議將會劍拔弩張。因為過去的 20 年來,碳排放量標準已經被大幅度的刪減 34%,幾乎已經達到車廠可改善的極限。

新法規讓傳統引擎面臨挑戰

歐盟希望到 2021 年,車商能夠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標準至每公升 95 公克,低於目前的平均 123.4 公克。歐洲會議去年投票通過,將 2025 年二氧化碳排放量標準定為每公升排放量 68 至 78 公克之間。不過這只是一個指導範圍,確切數據還必須經過協商。車商遊說團體 ACEA 在 4 月 16 日曾表示:「為了達到新的碳排放的標準,需要越來越大的技術投資,以換取很少的碳排放改善,顯然不符合經濟效益」。到了 2030 年,歐盟甚至可能將排放量標準再降低 30%。這無疑是要求車廠,必須在 10 年內完成 20 年才能完成的不可能任務。義大利能源環境政策遊說團體副總裁 Massimo Beccarello 認為,汽車製造商未來將面臨更嚴峻的技術挑戰。

歐盟認為,目前汽車造商有能力支付電動車、插電油電車、燃料電池、以及天然氣動力汽車,這些替代能源車輛將可通過新的排放標準。但是汽車製造商將研發的重點,都放在傳統引擎燃料效率的提升上,這個方式必須要改變。

政府駁斥車商論點,支持替代能源

不過,歐盟為自己所設的低碳排放量標準提出辯護,駁斥車商所提,降低碳排放須要高額研發費用的論點。歐盟認為,目前汽車造商有能力支付電動車、插電油電車、燃料電池、以及天然氣動力汽車,這些替代能源車輛將可通過新的排放標準。但是汽車製造商將研發的重點,都放在傳統引擎燃料效率的提升上,這個模式必須改變。

Renault 與 Nissan 合作,共同開發純電動車以解決氣候變遷問題。圖左為 Renault ZOE;圖右為 Nissan LEAF。

車商呼籲政府扶植

其實,汽車製造商也認同替代能源的方案,將可以通過嚴峻的碳排放法規,不過,車商高層也希望政府要多獎勵汽車新科技的研發,以協助車商渡過難關。ACEA 的秘書長 Erik Jonnaert 指出,歐洲許多國家將會提出協助,並建構充電的基礎硬體設備,以提高消費者對電動車等替代能源車輛的興趣。歐盟可以提供經濟的幫助,像是「2020 展望」所提出的 8 兆歐元歐洲基金戰略投資,只是目前仍不清楚這筆金額是否足夠支付未來的研發。

Mercedes-Benz 已經掌握氫燃料電池的技術,並於 2010~2012 年間,打造 250 輛的氫燃料電池車款,預計推出的時間點會是在 2017 年。另外,Nissan 與 Ford 聯盟共同開發之氫燃料電池亦會同時推出。

由於 2030 年排放的標準相對嚴格,委員會要求更詳細的評估報告書。當初 2021 的碳排放標準是以小車和貨車做評估,但這次的評估方向所涵蓋的層面將更廣。包含現階段法規、競爭力、輕量化、里乘數、嵌入式排放、使用因素、研發費用、以及未來法規的模式。

廣  告

節能觀念,需要消費者認同

然而,2030 年的碳排放量法規對於 Robert Bosch、 Continental and Faurecia 等車用電子供應商來說,無疑是一個好消息。但對於汽車製造商而言,可能就苦不堪言了,因為他們很難說服消費者花大把銀子,只購得在節能上做改善的車子。

在 2014 年底,臺灣 BMW 總代理汎德公司,亦於 BMW 服務據點設置充電站,提供給 i series 車主免費充電服務,讓臺灣也跟得上節能減碳的世界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