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 年全年度,臺灣的汽車市場呈現一片欣欣向榮,單月的銷售數字均較 2003 年同期大幅成長,使得各家車廠的銷售數字,較 2003 年呈現全面的成長。在 2004 年全年之中,臺灣市場總計賣出了 484,286 輛的新車,與 2003 年全期的 413,741 輛的成績相比,足足成長了 17.1%,雖然比起 1994 年的 57 萬輛高峰紀錄仍有差距,但與 2001 年 34.7 萬輛的谷底相比,銷售量增加了近 14 萬輛,這種熱烈的發展,絕不是 2000 年的汽車從業人員所能預期。

國產車重回市場最高峰

而從 2004 年的銷售成績來看,雖然沒有達到年初所預期的 50 萬輛新高水準,與 1994 年 57.5 萬輛的歷史紀錄亦仍有 9 萬輛差距,不過仔細研究銷售的組成來看,我們可以發現,臺灣的國產車廠在 2004 年是 10 年以來最為豐收的一年。

在歷史高點的 1994 年,國產產品亦創下 42 萬輛的歷史新高,代表國產產品,受到消費者的喜愛與支持。而在 10 年來經濟環境的起起伏伏之下,國產產品更曾創下低於 30 萬輛的低點成績,讓國產車廠有著極為低迷的經營氣氛。而在 10 年之後的臺灣,股市一直起起伏伏的 2004 年,雖然銷售輛回爬到 1997 年的水準達到 48.4 萬輛,國產產品卻以超水準的 42.2 萬輛的成績,超過臺灣汽車市場的紀錄,以超過 87%的紀錄,主宰了整個市場。這對於過了 10 年苦日子的國產車廠而言,可說是撥雲見日的絕佳消息。大量的產品銷售,讓產品的成本能夠更行下降,利潤更為提升,讓 2004 年的所有臺灣車廠從業人員,都有了豐厚的年終獎金,而各車廠更自然是獲利高漲,開心十足。

表一,1994~2004 年台灣汽車市場銷售變化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國產車 419,921 396,748 356,002 377,403 398,576 363,066 356,546 291,307 345,211 356,994 422,091
比例 73.0% 73.1% 77.1% 78.8% 84.1% 85.7% 84.8% 83.8% 86.5% 86.3% 87.2%
進口車 155,706 145,651 105,772 101,718 75,493 60,474 63,809 56,113 53,671 56,747 62,195
比例 27.0% 26.9% 22.9% 21.2% 15.9% 14.3% 15.2% 16.2% 13.5% 13.7% 12.8%
總市場 575,627 542,399 461,774 479,121 474,069 423,540 420,355 347,420 398,882 413,741 484,286

而在一片熱烈之中,進口品牌雖較 2003 年成長了 9.7%之多,但與總市場 17%的高成長相比,進口產品的下滑窘態便清楚浮現。以市場佔有率數字來看,進口產品在臺灣市場的佔有率,由 2003 年的 13.71%,再次下滑至 12.84%,顯見進口品牌在匯率的壓力以及國產產品力的不斷升級之下,經營上面臨了極大的困擾。若這種局面繼續發展下去,國產產品市佔率超過 9 成的局面,將可能成真。

在國產五大廠的排名部份,臺灣汽車市場從 2002 年開始,便已進入穩定期。第 1 名的寶座,持續由 Toyota 品牌所拿下,而裕隆集團的 Mitsubishi 與 Nissan 拿下第 2 名與第 3 名位置,而同屬福特六和集團旗下的 Ford 與 Mazda 品牌,則拿下第 4 名與第 5 名位置。但是仔細研究其中的數字,我們將發現,在 3 年的時間中,各車廠之間的競逐之激烈,絲毫沒有休息的一刻。

Toyota 完成三連霸,銷售 13 萬創歷史新高

自從 2002 年與 Mitsubishi 廝殺至最後一週才分出勝負,雙雙以超過 10 萬輛的成績,拿下市場前兩名後,Toyota 在國內已幾乎成為不敗的代名詞。相較為 2003 年 101,832 輛的成績,Toyota 在 2004 年一口氣爬升至 133,726 輛,銷售量成長了 31.3%,亦讓其市佔率從 24.6%,一舉爬升至 27.6%,與第二名的對手在銷售實績上的差距,已拉開至 4.5 萬輛以上,其銷售霸主的地位可說是堅固難以動搖,2004 年達成的三連霸,意謂著 Toyota 王朝的正式展開。

Mitsubishi 市占率跌破二成

而在 Toyota 之前,稱霸臺灣汽車市場 5 年之久的 Mitsubishi,則在 2002 年以年銷售 10 萬輛敗北之後,在近兩年呈現萎縮的狀態。2004 年雖然較 2003 年的 84,437 輛,成長了 5.7%,達到 89,252 輛的成績,但是比起 2002 年的水準來看,實際銷售成績仍下跌了 1 成。在成長率落後總市場的情況下,Mitsubishi 市場佔有率下滑至 18.4%,近年來首度下滑至 20%以下的水準,而下滑速度之快,令人為 Mitsubishi 捏了一把冷汗。

Nissan 守住平盤

在 2004 年慶祝創業 50 週年的裕隆汽車,其所經營的 Nissan 品牌則在過去 3 年之中,最為穩定的一家車廠。其市佔率在 2002 年為 14.1%,2003 年拜 X-Trail 亮麗的銷售,市佔率衝到 15.9%,但受限於 Sentra、March、Cefiro 車系風采減退,而 Teana 的新車效應尚未來得及發酵,其 2004 年的市佔率則為 14.6%,在三年之中交出持平的成績單。

Ford 零成長,寄望來年強棒發威

而在 Mitsubishi 之前亦曾拿下市場冠軍 6 連霸的 Ford,則是 2004 年最受傷的一家。在國產五大廠之中,唯一具有歐美血統的品牌,理應具有獨特的魅力。無奈在市場口味獨特的情形之下,歐美風格的產品經營備感艱辛。當主力產品 Focus 的上市只能在 2005 年帶來銷售能量,加上大受歡迎的 SUV 車型面臨元件供應不及,讓 Ford 只能徒呼負負,在成長 17%的市場之中,原地踏步,成為 2003 年唯一沒有在銷售量上出現躍進的車廠。

Mazda 大幅成長穩住第五

而相對於 Ford 的低迷,同屬福特六和集團的 Mazda,則無疑是 2004 年的另一大贏家。在 Mazda6 與 Mazda3 兩兄弟各在進口國產市場撐起一片天強勢下,配合 2001 年以來經銷體系的適度規劃,讓 Mazda 在 2004 年歡笑豐收,掛出 24,822 輛的好成績,以 27%的銷售成長以及 5.1%的市場佔有率,拿下 2004 年第 5 大廠的頭銜。

第 5~8 名已是肉搏之爭

而在 2004 年,除了前 5 大廠之外,第 6 大廠的競逐亦是值得注意的。在新產品的支撐之下,Mazda 從 2002 年以來雖然一直坐在第 5 大廠的位置上,而且與後方的競爭對手的差距正不斷地縮小之中。在 Mazda 之後窮追猛打、意圖進軍前五大廠的對手,亦是不容小覻的。

以 Solio 一車抓住年輕市場的 Suzuki,經過數年來的經營,在 2004 年總共掛出了 20,567 輛的成績,與 Mazda 只有一步之遙。在 2004 年年中還一度在單月銷受成績上超過 Mazda,其實力自然不容輕視。而 Honda 與 Hyundai,則以 18,831 輛及 18,718 輛相差約 100 輛的膠著成績,緊追在後。而若以這 4 個品牌的扣除進口車款後,單以國產產品進行分析,其差距更僅在 2,000 輛之內,任誰從中勝出都不足為奇,更彰顯品牌榜競爭之激烈。

表二,台灣汽車市場第 5~8 名銷售分析
排名 品     牌 國產車款 進口車款 總銷售量
5 Mazda 19,312 5,510 24,822
6 Suzuki 18,736 1,831 20,567
7 Honda 18,760 - 18,760
8 Hyundai 17,744 974 18,718

2005 年市場分析

而時節正式邁入了 2005 年,面對著接近飽和的市場,各車廠在 2005 年決勝的關鍵又在何處呢?

Toyota

對於 Toyota 車廠而言,關鍵在於服務量能的提升。近年來急速的成長,雖然符合 Toyota 邁向全球第一大車廠的集團目標,但是在製造、服務、銷售體系的擴展無法同步提升的情形之下,Toyota 在臺灣已面臨著經營的挑戰。

在過去一年之中,Toyota 出現的製造品質與售後服務量能不足的問題已清楚浮現,並讓部份消費者開始對於 Toyota 耐用的品牌形象產生質疑。如何能鞏固長期經營起來的品牌形象,將是 Toyota 在 2005 年內最大的問題。而 2005 年,亦將是 2001 年 Altis 推出以來,第一次完全沒有國產新車推出的年度,沒有新車蜜月期效應的幫忙之下,行銷團隊如何利用現有的資源穩住市場佔有率,將是 Toyota 經營團隊的另一項考驗。Toyota 若能在 2005 年順利穩住既有的市場,並重新挽回略顯下滑的顧客滿意度,配合 2006 年 Camry、Yaris 等多款新車上市,將有機會朝著年銷售 20 萬輛的目標邁進。

Mitsubishi

而對於 Mitsubishi 而言,如何擺脫 Mitsubishi 全球的困境,以及新上任的經營團隊如何找出新的銷售點,將是決定 2005 年成果的關鍵。

從大環境來看,Mitsubishi 銷售量的下滑可說是情有可原。日本技術母廠長年來的營運不良,讓中華汽車長期缺乏國際級的技術奧援,主力車款 Lancer 久不見新世代產品現身,只得利用 CARTEC 的技術能力,有限的資源之下不斷進行小改款,以炒熱話題,延續銷售週期,能保持現有的成績,是經營團隊的驕傲。而在 2004 年年底改組的經營團隊,如何找出新的銷售賣點,配合新上市聲勢正旺的 Grunder 進行品牌的重新整合,將決定 2005 年市場中的位置。

Nissan、Ford

而對於 Nissan 與 Ford 而言,2005 年表現的關鍵,就在於 Teana 與 Focus 是否能夠切合消費市場的胃口。在過去,Cefiro 與 Tierra,分別支撐起了 Nissan 與 Ford 的品牌,建立市場對於兩個品牌的忠誠。而隨著兩條產品線的年老,亦造成 Nissan 與 Ford 近年來的銷售成績的下滑。在蓄積大量市場期待之下的 Teana 與 Focus,若能重現 Cefiro 與 Tierra 的榮景,將是此二車廠再向前進的關鍵。

第二集團

而在第二集團部份,2005 年的關鍵只有一個,就是 Honda Fit 的國產。就眼前的產品編成來看,四家車廠在國產市場的戰力可說完全相同。

Mazda 之所以能夠勝出,便在於 Mazda6 以及 MPV 這兩大進口台柱的加持。利用產品本身的優異戰力,以及 Mazda 長期以來以日本文化傳承自居的良好包裝,才讓 Mazda 得以享用這甜美的果實,而這亦是 Suzuki 與 Hyundai 仍必需加強的地方。

而同樣獲得市場高度認同的 Honda,雖亦握有大量進口車配額,但基於策略因素,短期未有經營進口車的打算,是讓 Mazda 能夠繼續在此一枝獨秀的原因。但是 Honda Taiwan 預計在 2005 年將會導入期待以久的 Fit,在各方長久的期待之下,Fit 炸彈的引爆,將會是 Mazda 在 2005 年是否能繼續站穩第 5 大的廠的關鍵。

表三,2004 年台灣汽車市場銷售成績:各品牌逐月及全年
名次/品牌 1 月 2 月 3 月 4 月 5 月 6 月 7 月 8 月 9 月 10 月 11 月 12 月 全年
1 Toyota / Lexus 15,877 8,648 10,407 9,648 10,314 11,460 13,726 9,679 8,973 11,374 12,512 11,108 133,726
2 Mitsu-bishi 11,087 6,461 9,147 8,305 5,426 8,939 13,439 6,452 4,724 5,240 6,016 4,016 89,252
3 Nissan / Infiniti 11,726 4,889 6,578 6,282 4,911 6,044 6,204 3,838 3,986 5,074 6,367 4,417 70,316
4 Ford 6,714 3,157 4,598 4,105 3,920 4,336 5,102 3,826 3,580 3,328 3,316 3,774 49,756
5 Mazda 3,519 1,420 1,779 1,555 1,887 1,945 1,819 2,595 2,519 1,732 2,307 1,745 24,822
6 Suzuki 1,796 1,590 1,989 2,111 1,774 1,669 1,792 1,515 1,804 1,572 1,349 1,606 20,567
7 Honda 1,967 1,686 2,107 1,856 1,325 1,455 1,564 1,019 1,153 997 1,608 2,023 18,760
8 Hyundai 993 967 1,357 1,857 1,546 1,688 1,726 1,403 1,698 1,558 1,700 2,225 18,718
9 M. Benz 701 309 534 509 525 595 639 457 494 766 756 1,031 7,316
10 Formosa 762 585 698 537 471 494 579 480 671 447 235 275 6,234
10 Kia 270 202 265 463 629 528 553 425 576 395 688 578 5,572
11 BMW 453 273 505 454 424 464 467 380 523 536 514 571 5,564
12 VW 232 373 596 374 511 677 224 195 445 665 506 657 5,455
13 Peugeot 188 104 173 250 213 190 167 160 173 193 212 304 2,327
14 VW
(慶眾)
318 253 344 210 201 194 200 152 139 120 25 3 2,159
15 Isuzu 125 175 192 192 158 163 141 152 165 193 154 97 1,907
16 Audi 109 141 152 148 159 220 118 118 126 220 198 129 1,838
17 Volvo 120 123 133 219 140 169 133 96 107 144 168 179 1,731
18 Renault 118 81 120 71 41 68 87 58 71 80 61 113 969
19 Daihatsu 120 88 112 93 69 106 92 55 64 25 8 4 836
20 Citroen 59 46 40 40 47 26 44 106 112 60 76 106 762
21 Opel 75 56 53 40 36 43 48 40 99 68 56 58 672
22 Saab 78 38 50 48 61 38 41 35 50 61 59 55 614
23 Land Rover 52 25 54 48 53 43 41 33 63 47 42 62 563
24 Chrysler 21 23 23 30 48 26 30 36 60 46 66 95 504
25 Jaguar 110 31 38 48 39 35 36 27 25 28 37 37 491
26 Mini 39 23 60 40 40 54 44 38 40 34 31 45 488
27 Porsche 20 13 30 43 43 35 48 43 39 55 62 34 465
28 Smart 28 21 24 27 31 27 20 34 21 46 24 85 388
29 Subaru 49 32 24 28 17 29 33 26 52 30 14 7 341
30 Proton - 29 28 27 34 31 33 35 36 14 36 29 332
31 Ssang-yong 18 10 23 5 13 35 29 30 26 30 39 40 298
32 Buick 43 19 17 19 22 29 24 17 16 20 26 22 274
33 Cadilac 6 5 3 3 11 6 8 4 9 7 14 13 89
34 Fiat - - - - - - - - 24 15 9 23 71
35 Ferrari - - 2 3 4 - 3 2 - 1 4 5 24
36 Lincoln - - - 3 2 2 - 1 1 - 3 - 12
37 Bentley - - - - - - 1 1 - - - - 2
38 Aston Martin - - - 1 - - - - - - 1 - 2
39 Hummer - - - - - - - - - - 2 - 2
 表格底色說明:▓▓ 國產+進口,▓▓ 國產,▓▓ 進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