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 年全年度,臺灣的汽車市場呈現一片欣欣向榮,單月的銷售數字均較 2003 年同期大幅成長,使得各家車廠的銷售數字,較 2003 年呈現全面的成長。在 2004 年全年之中,臺灣市場總計賣出了 484,286 輛的新車,與 2003 年全期的 413,741 輛的成績相比,足足成長了 17.1%,雖然比起 1994 年的 57 萬輛高峰紀錄仍有差距,但與 2001 年 34.7 萬輛的谷底相比,銷售量增加了近 14 萬輛,這種熱烈的發展,絕不是 2000 年的汽車從業人員所能預期。
國產車重回市場最高峰
而從 2004 年的銷售成績來看,雖然沒有達到年初所預期的 50 萬輛新高水準,與 1994 年 57.5 萬輛的歷史紀錄亦仍有 9 萬輛差距,不過仔細研究銷售的組成來看,我們可以發現,臺灣的國產車廠在 2004 年是 10 年以來最為豐收的一年。
在歷史高點的 1994 年,國產產品亦創下 42 萬輛的歷史新高,代表國產產品,受到消費者的喜愛與支持。而在 10 年來經濟環境的起起伏伏之下,國產產品更曾創下低於 30 萬輛的低點成績,讓國產車廠有著極為低迷的經營氣氛。而在 10 年之後的臺灣,股市一直起起伏伏的 2004 年,雖然銷售輛回爬到 1997 年的水準達到 48.4 萬輛,國產產品卻以超水準的 42.2 萬輛的成績,超過臺灣汽車市場的紀錄,以超過 87%的紀錄,主宰了整個市場。這對於過了 10 年苦日子的國產車廠而言,可說是撥雲見日的絕佳消息。大量的產品銷售,讓產品的成本能夠更行下降,利潤更為提升,讓 2004 年的所有臺灣車廠從業人員,都有了豐厚的年終獎金,而各車廠更自然是獲利高漲,開心十足。
表一,1994~2004 年台灣汽車市場銷售變化 | ||||||||||||||||||||||||||||||||||||||||||||||||||||||||||||||||||||||||
|
而在一片熱烈之中,進口品牌雖較 2003 年成長了 9.7%之多,但與總市場 17%的高成長相比,進口產品的下滑窘態便清楚浮現。以市場佔有率數字來看,進口產品在臺灣市場的佔有率,由 2003 年的 13.71%,再次下滑至 12.84%,顯見進口品牌在匯率的壓力以及國產產品力的不斷升級之下,經營上面臨了極大的困擾。若這種局面繼續發展下去,國產產品市佔率超過 9 成的局面,將可能成真。
在國產五大廠的排名部份,臺灣汽車市場從 2002 年開始,便已進入穩定期。第 1 名的寶座,持續由 Toyota 品牌所拿下,而裕隆集團的 Mitsubishi 與 Nissan 拿下第 2 名與第 3 名位置,而同屬福特六和集團旗下的 Ford 與 Mazda 品牌,則拿下第 4 名與第 5 名位置。但是仔細研究其中的數字,我們將發現,在 3 年的時間中,各車廠之間的競逐之激烈,絲毫沒有休息的一刻。
Toyota 完成三連霸,銷售 13 萬創歷史新高
自從 2002 年與 Mitsubishi 廝殺至最後一週才分出勝負,雙雙以超過 10 萬輛的成績,拿下市場前兩名後,Toyota 在國內已幾乎成為不敗的代名詞。相較為 2003 年 101,832 輛的成績,Toyota 在 2004 年一口氣爬升至 133,726 輛,銷售量成長了 31.3%,亦讓其市佔率從 24.6%,一舉爬升至 27.6%,與第二名的對手在銷售實績上的差距,已拉開至 4.5 萬輛以上,其銷售霸主的地位可說是堅固難以動搖,2004 年達成的三連霸,意謂著 Toyota 王朝的正式展開。
Mitsubishi 市占率跌破二成
而在 Toyota 之前,稱霸臺灣汽車市場 5 年之久的 Mitsubishi,則在 2002 年以年銷售 10 萬輛敗北之後,在近兩年呈現萎縮的狀態。2004 年雖然較 2003 年的 84,437 輛,成長了 5.7%,達到 89,252 輛的成績,但是比起 2002 年的水準來看,實際銷售成績仍下跌了 1 成。在成長率落後總市場的情況下,Mitsubishi 市場佔有率下滑至 18.4%,近年來首度下滑至 20%以下的水準,而下滑速度之快,令人為 Mitsubishi 捏了一把冷汗。
Nissan 守住平盤
在 2004 年慶祝創業 50 週年的裕隆汽車,其所經營的 Nissan 品牌則在過去 3 年之中,最為穩定的一家車廠。其市佔率在 2002 年為 14.1%,2003 年拜 X-Trail 亮麗的銷售,市佔率衝到 15.9%,但受限於 Sentra、March、Cefiro 車系風采減退,而 Teana 的新車效應尚未來得及發酵,其 2004 年的市佔率則為 14.6%,在三年之中交出持平的成績單。
Ford 零成長,寄望來年強棒發威
而在 Mitsubishi 之前亦曾拿下市場冠軍 6 連霸的 Ford,則是 2004 年最受傷的一家。在國產五大廠之中,唯一具有歐美血統的品牌,理應具有獨特的魅力。無奈在市場口味獨特的情形之下,歐美風格的產品經營備感艱辛。當主力產品 Focus 的上市只能在 2005 年帶來銷售能量,加上大受歡迎的 SUV 車型面臨元件供應不及,讓 Ford 只能徒呼負負,在成長 17%的市場之中,原地踏步,成為 2003 年唯一沒有在銷售量上出現躍進的車廠。
Mazda 大幅成長穩住第五
而相對於 Ford 的低迷,同屬福特六和集團的 Mazda,則無疑是 2004 年的另一大贏家。在 Mazda6 與 Mazda3 兩兄弟各在進口國產市場撐起一片天強勢下,配合 2001 年以來經銷體系的適度規劃,讓 Mazda 在 2004 年歡笑豐收,掛出 24,822 輛的好成績,以 27%的銷售成長以及 5.1%的市場佔有率,拿下 2004 年第 5 大廠的頭銜。
第 5~8 名已是肉搏之爭
而在 2004 年,除了前 5 大廠之外,第 6 大廠的競逐亦是值得注意的。在新產品的支撐之下,Mazda 從 2002 年以來雖然一直坐在第 5 大廠的位置上,而且與後方的競爭對手的差距正不斷地縮小之中。在 Mazda 之後窮追猛打、意圖進軍前五大廠的對手,亦是不容小覻的。
以 Solio 一車抓住年輕市場的 Suzuki,經過數年來的經營,在 2004 年總共掛出了 20,567 輛的成績,與 Mazda 只有一步之遙。在 2004 年年中還一度在單月銷受成績上超過 Mazda,其實力自然不容輕視。而 Honda 與 Hyundai,則以 18,831 輛及 18,718 輛相差約 100 輛的膠著成績,緊追在後。而若以這 4 個品牌的扣除進口車款後,單以國產產品進行分析,其差距更僅在 2,000 輛之內,任誰從中勝出都不足為奇,更彰顯品牌榜競爭之激烈。
表二,台灣汽車市場第 5~8 名銷售分析 | |||||||||||||||||||||||||
|
2005 年市場分析
而時節正式邁入了 2005 年,面對著接近飽和的市場,各車廠在 2005 年決勝的關鍵又在何處呢?
Toyota
對於 Toyota 車廠而言,關鍵在於服務量能的提升。近年來急速的成長,雖然符合 Toyota 邁向全球第一大車廠的集團目標,但是在製造、服務、銷售體系的擴展無法同步提升的情形之下,Toyota 在臺灣已面臨著經營的挑戰。
在過去一年之中,Toyota 出現的製造品質與售後服務量能不足的問題已清楚浮現,並讓部份消費者開始對於 Toyota 耐用的品牌形象產生質疑。如何能鞏固長期經營起來的品牌形象,將是 Toyota 在 2005 年內最大的問題。而 2005 年,亦將是 2001 年 Altis 推出以來,第一次完全沒有國產新車推出的年度,沒有新車蜜月期效應的幫忙之下,行銷團隊如何利用現有的資源穩住市場佔有率,將是 Toyota 經營團隊的另一項考驗。Toyota 若能在 2005 年順利穩住既有的市場,並重新挽回略顯下滑的顧客滿意度,配合 2006 年 Camry、Yaris 等多款新車上市,將有機會朝著年銷售 20 萬輛的目標邁進。
Mitsubishi
而對於 Mitsubishi 而言,如何擺脫 Mitsubishi 全球的困境,以及新上任的經營團隊如何找出新的銷售點,將是決定 2005 年成果的關鍵。
從大環境來看,Mitsubishi 銷售量的下滑可說是情有可原。日本技術母廠長年來的營運不良,讓中華汽車長期缺乏國際級的技術奧援,主力車款 Lancer 久不見新世代產品現身,只得利用 CARTEC 的技術能力,有限的資源之下不斷進行小改款,以炒熱話題,延續銷售週期,能保持現有的成績,是經營團隊的驕傲。而在 2004 年年底改組的經營團隊,如何找出新的銷售賣點,配合新上市聲勢正旺的 Grunder 進行品牌的重新整合,將決定 2005 年市場中的位置。
Nissan、Ford
而對於 Nissan 與 Ford 而言,2005 年表現的關鍵,就在於 Teana 與 Focus 是否能夠切合消費市場的胃口。在過去,Cefiro 與 Tierra,分別支撐起了 Nissan 與 Ford 的品牌,建立市場對於兩個品牌的忠誠。而隨著兩條產品線的年老,亦造成 Nissan 與 Ford 近年來的銷售成績的下滑。在蓄積大量市場期待之下的 Teana 與 Focus,若能重現 Cefiro 與 Tierra 的榮景,將是此二車廠再向前進的關鍵。
第二集團
而在第二集團部份,2005 年的關鍵只有一個,就是 Honda Fit 的國產。就眼前的產品編成來看,四家車廠在國產市場的戰力可說完全相同。
Mazda 之所以能夠勝出,便在於 Mazda6 以及 MPV 這兩大進口台柱的加持。利用產品本身的優異戰力,以及 Mazda 長期以來以日本文化傳承自居的良好包裝,才讓 Mazda 得以享用這甜美的果實,而這亦是 Suzuki 與 Hyundai 仍必需加強的地方。
而同樣獲得市場高度認同的 Honda,雖亦握有大量進口車配額,但基於策略因素,短期未有經營進口車的打算,是讓 Mazda 能夠繼續在此一枝獨秀的原因。但是 Honda Taiwan 預計在 2005 年將會導入期待以久的 Fit,在各方長久的期待之下,Fit 炸彈的引爆,將會是 Mazda 在 2005 年是否能繼續站穩第 5 大的廠的關鍵。
表三,2004 年台灣汽車市場銷售成績:各品牌逐月及全年 | ||||||||||||||||||||||||||||||||||||||||||||||||||||||||||||||||||||||||||||||||||||||||||||||||||||||||||||||||||||||||||||||||||||||||||||||||||||||||||||||||||||||||||||||||||||||||||||||||||||||||||||||||||||||||||||||||||||||||||||||||||||||||||||||||||||||||||||||||||||||||||||||||||||||||||||||||||||||||||||||||||||||||||||||||||||||||||||||||||||||||||||||||||||||||||||||||||||||||||||||||||||||||||||||||||||||||||||||||||||||||||||||||||||||||||||||||||||||||||||||||||||||||||||||||||||||||||||||||||||||||||||||||||||||||||||||||||||||||||||||||||||||||||||||||||||||||||||||||||||||||||||||||||||||||||||||||||||||
|
討論區
成為第一個發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