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 GM 通用集團旗下的 Chevrolet 品牌,近日上市全新純電跨界車型 Equinox EV,其今年稍晚加入的最入門單馬達前驅 Equinox EV LT、售價僅 34,995 美元起(約臺幣 113.6 萬),搭配美國 7,500 美元(約臺幣 24.4 萬)的 IRA 電動車補貼,等於入手價低於 3 萬美元、甚至將僅約臺幣 89 萬。

近期諸多外媒在試駕後,對其包含約 4.8 米車長、前驅單馬達 213 匹、加上美國 EPA 續航高達 513 公里等產品特色感到驚艷,等於用臺幣不到 90 萬平易近人的售價,就能買到約 Toyota RAV4 車格的長續航電動休旅,被外媒譽為是擊出「全壘打」的產品。對比近期另一美國車廠 Ford 對外聲稱每售出 1 輛 Mustang Mach-E 電動車賠 10 萬美元,Chevrolet 在純電市場整裝後的強棒出擊、反而較受外媒推崇。

美國 GM 通用集團旗下的 Chevrolet 品牌,近日上市全新純電跨界車型 Equinox EV。

Chevrolet 最早是於 2022 年 1 月 CES 展釋出純電跨界休旅 Equinox EV 的推出計畫,並在同年 9 月對外亮相實車,但受到原廠生產排程等節奏延宕,直至 2024 年 5 月下旬才正式於北美市場上市,此車是採用 Ultium 電動車模組化平臺打造,但其並非未來許多 Ultium 平臺高階車型可能採用的 800V 高電壓架構,而是因應成本在電氣系統採用目前市場主流的 400V 電壓的架構。

Chevrolet Equinox EV 採用美國 GM 通用集團旗下最新的 Ultium 電動車模組化平臺打造。但其並非未來許多 Ultium 平臺高階車型可能採用的 800V 高電壓架構,而是成本控制上較為主流的 400V 電壓架構。

Equinox EV 售價符合主流水準,入門版搭配補貼更殺入 3 萬美元內

車系的編成部分,目前北美市場初期販售的 Equinox EV,分別由入門至高階分別有 2LT、2RS、3LT、3RS 共 4 種車型等級,各等級又各自提供 FWD 單馬達前驅、雙馬達 eAWD 雙馬達四驅兩種動力布局可選,建議售價則從 43,295 美元(約 140 萬臺幣)、一路延伸至 50,095 美元(約 163 萬臺幣)。但因為 Equinox EV 生產產線設在墨西哥,加上全車採用多項源自北美產地的電池等零組件,因此 Equinox EV 多數車型將可享有美國 IRA 降低通膨法的電動車補助規範,最高每輛車可獲得高達 7,500 美元(約臺幣 24.4 萬)的補貼,補貼完後 2LT 前驅車型的價格可落在 3.5 萬美元(約臺幣 113.6 萬)左右的水準。

北美市場初期販售的 Equinox EV,建議售價從 43,295 美元(約 140 萬臺幣)起跳。但因為 Equinox EV 生產產線設在墨西哥,加上全車採用多項源自北美的零組件,可符合 IRA 電動車補貼最高 7,500 美元,補貼後的入手價可落在 3.5 萬美金左右。

不僅如此,Chevrolet 更公布將在 2024 年稍晚推出名為 Equinox EV LT、比現行 2LT 更為入門的車型,其建議售價設定為 34,995 美元(約臺幣 113.6 萬),屆時若再加計 7,500 美元的 IRA 電動車補貼,其將會落在 3 萬美元門檻內,達到 27,495 美元(約臺幣 89.3 萬)的親民入手價。

可說 Equinox 這樣「殺」的售價設定,將比起主要對手 Ford Mustang Mach-E 的 39,995 美元(約 129.9 萬臺幣)、Volkswagen ID.4 的 39,735 美元(約 129 萬臺幣)、Nissan Ariya 的 39,590 美元(約 128.6 萬臺幣)、Hyundai Ioniq 5 的 41,800 美元(約 135.7 萬臺幣)、Kia EV6 的 43,975 美元(約 142.8 萬臺幣)等起售價,甚至比 Tesla Model Y 入門 Long Range RWD 車系的 44,990 美元(約 146.1 萬臺幣)建議售價都更為平價。

Chevrolet 還公布將在 2024 年稍晚,推出名為 Equinox EV LT 入門車型,其建議售價設定為 34,995 美元(約臺幣 113.6 萬),若再加計 7,500 美元的 IRA 電動車補貼,其將會落在 3 萬美元門檻內。
Ford Mustang Mach-E 在美國當地售價為 39,995 美元(約 129.9 萬臺幣)起,比起 Equinox EV LT 入門車型多上不少。

Equinox EV 具中型 SUV 車格、長續航、親民價,外媒譽「全壘打」

不僅如此,多個美國媒體如 InsideEV 等在試駕 Chevrolet Equinox EV 後,皆紛紛分析指出 Equinox EV 可說是整合中型休旅車車格、純電長續航動力、親民售價的全方位「全壘打」產品。

動力規格部分,Equinox EV 全車系搭載可用容量 85kWh 的 NCMA 三元鋰電池組,採用前驅單馬達的 FWD 動力車型,其前置永磁同步馬達最大輸出來到 213 匹、33.5 公斤米,美國 EPA 續航約高達 513 公里 (319 英里) ,與 Tesla Model Y Long Range RWD 的 515 公里(320 英里)相仿。至於 eAWD 雙馬達四驅車型,其前後永磁同步馬達的綜效輸出為 288 匹、47.8 公斤米,EPA 續航公布為約 482 公里(300 英里)。電氣規格雖為 400V,但 DC 快充功率也有達到符合主流標準的 150kW,原廠強調最快可在 10 分鐘補充約 124 公里(77 英里)的續航。

Equinox EV 全車系搭載可用容量 85kWh 的 NCMA 三元鋰電池組,在電氣電壓架構規格雖為 400V,但 DC 快充功率也有達到符合主流標準的 150kW,原廠強調最快可在 10 分鐘補充約 124 公里(77 英里)的續航。

車格方面,Equinox EV 也有達到美國市場主流的中型跨界休旅水準,車身長寬高為 4,840x1,954x1,646mm、軸距為 2,954mm,比起臺灣市場主流中型 SUV 車款 Toyota RAV4 的 4,600x1,855x1,690mm 尺碼大上些許,大致與主要純電休旅對手 Tesla Model Y 的 4,751x1,921x1,624mm 尺碼相仿。至於行李箱容積部分,雖然 Equinox EV 並沒有前行李箱,但第二排未傾倒前有 747.6 公升、第二排傾倒後則可擴充至 1,619.9 公升,在同級距中也算是水準之上的表現。

車格方面,Equinox EV 也有達到美國市場主流的中型跨界休旅水準,比起國人所熟知的 Toyota RAV4 會略大一些。
Equinox EV 並沒有前行李箱,但第二排未傾倒前有 747.6 公升、第二排傾倒後則可擴充至 1,619.9 公升。

而且配備部分即便是未來才會上市的最入門 Equinox EV LT 車型,其 3.5 萬美元的建議售價,也仍舊包含 11 吋數位儀表、17.7 吋大尺寸觸控螢幕與 Google Built-in 車載系統、19 吋鋁圈、雙前座手動座椅等配置。至於穩定度與便利性備受外媒推崇的 GM 集團 Super Cruise 駕駛輔助系統,則是需要往上升級到 2LT 等以上等級才享有,其包含部分路段放手自動駕駛、自動變換車道高階駕駛輔助功能。

即便是未來才會上市的最入門 Equinox EV LT 車型,其 3.5 萬美元的建議售價,也仍舊包含 11 吋數位儀表、17.7 吋大尺寸觸控螢幕與 Google Built-in 車載系統。不過圖示中的 Super Cruise 駕駛輔助則要到 2LT 以上等級才享有。

即便 Equinox EV 並沒有優異的 800V 電氣規格,但透過親民的售價、能與對手 Model Y 匹敵的長續航、加上足夠實用的中型 SUV 大空間,甚至還有加上 IRA 補助後落在 3 萬美元大關的設定,讓 Equinox EV 整體的產品魅力,可說是能夠與 Model Y 等競品一搏的本錢。

外媒認為 Equinox EV 即便整體表現未過特別突出,但透過整合平價、中型 SUV 空間、還有長續航等關鍵要素,整體的產品魅力,可說是能夠與 Model Y 等競品一搏的本錢。
廣  告

Ford 原廠電動布局陷入苦戰,GM 集團平價搶市成為業界指標?

美國 GM 這樣積極在電動車市場搶市的策略,對比先前北美 Ford 可說是兩樣情。Ford 北美高層日前宣稱,旗下中型純電休旅 Mustang Mach-E 若計新車研發與製造總成本,加上目前在北美 2024 年第一季僅售出約 9,589 輛等平平的銷售成績,可說是「每賣出一輛就會賠掉美金 10 萬」。甚至美國 Ford 也逐步減產 Mustang Mach-E、F-150 Lightning 的產量,還透過提供大幅降價優惠期望望能減低庫存壓力,再加上 Ford 的 Model e 電動車部門高昂的研發成本與電池廠投資成本,皆成為目前 Ford 面臨的難題。

兩相對照之下,美國 GM 通用集團透過 Ultium 平臺多款純電新車布局,加上積極的定價與符合 IRA 補貼的北美產地等策略,相對而言獲得更多外媒的掌聲,至於市場是否同樣給予肯定、也可後續留待時間來驗證。

Ford 北美面對目前市場上 Mustang Mach-E 的現車庫存有著極大壓力,喊出「每賣出 1 輛就會賠掉美金 10 萬」的說法。對比美國 GM 通用集團仍大刀闊斧的積極推出平價電動車產品搶市,Ford 原廠未來在電動車市場的布局、勢必得做出大幅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