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臺灣電動車市場規模仍在逐步擴大,除了電動車累積銷售在 2 月正式跨過 6 萬輛大關,各品牌全年截至 4 月的電動車總市場也已來到 7,245 輛,甚至由於加入首款市售國產純電休旅 Luxgen n⁷,其在 4 月也首度創下 1,055 輛的單月掛牌新高,成為繼 Tesla 後、第 2 個在臺單月純電銷量突破千輛的品牌。如今,單價較高的 BMW 品牌,在國內也傳出品牌 2024 年 5 月全月電動車合計掛牌也來到約 950 輛,足見臺灣電動車銷售正在加速當中!

單價較高的 BMW 品牌,在國內也傳出品牌 2024 年 5 月全月電動車合計掛牌也來到約 950 輛。

逐步脫離新冠肺炎疫情、以及供應鏈混亂等影響後,全球車市的供應節奏與供應鏈逐漸恢復正常,加上產品多元與競爭激烈,全球許多市場的電動車款面臨較大的賣壓。自 2024 年開春以來,許多品牌在電動車級距開啟「價格戰」,尤其全球電動車龍頭 Tesla 逐步執行幾波的降價,甚至還透過裁員等策略降低成本支出。而 Mercedes-Benz 品牌,也傳出因應其電動車產品在全球總體市場的反應不如預期,因此將原先電動車+PHEV 車款要在 2025 年達成全年銷售 50%占比的目標、延遲至 2030 年來達成。

全球電動車龍頭 Tesla 逐步執行幾波的降價,甚至還透過裁員等策略降低成本支出。

不過相較於許多歐洲、美國等市場,受制於國土或成員國土面積廣大,充電網路等基礎建設普及率不高;臺灣因為國土幅原面積不大,加上很少有對電動車續航不利的極寒氣候,人口與城鎮也相當密集,相當適合布建快充網絡,來搭配目前主流電動車的續航表現使用,可說是得天獨厚適合電動車的環境。

因此相對起許多歐美國家電動車普遍較低的市場佔比,臺灣市場消費者對電動車的接受度已算高出不少,電動車在 2023 年全前繳出的 2.5 萬輛、已佔全年新車銷售的 5.2%,至於 2024 年截至 4 月也有 7,245 輛、佔總市場 14.9 萬輛的 4.8%。

廣  告

國內多款純電「重磅出擊」,BMW 單月交付創下新高近千輛純電

尤其 2024 年電動車在臺灣也有多款新車「重磅出擊」,如 2024 年 3 月開始交付給車主的首款國產市售電動休旅 Luxgen n⁷,除了部分 2024 年初內部用車掛牌外,正式展開消費者交付後,Luxgen n⁷在 3 月掛牌 416 輛、4 月則一舉衝破千輛大關、來到 1,055 輛,成為 4 月單月電動車銷售冠軍,甚至成為繼 Tesla 品牌後,第 2 個電動車在臺單月掛牌突破 1,000 輛大關的品牌。至於預計 6 月 13 日上市的 MG MG4 EV 電動跨界掀背,其國產生產設定,也被外界期望能以平價之姿、成為擴大國內純電車市場佔比的一大生力軍。

Luxgen n⁷ 4 月一舉衝破千輛大關、來到 1,055 輛,成為 4 月單月電動車銷售冠軍,甚至成為繼 Tesla 品牌後,第 2 個電動車在臺單月掛牌突破 1,000 輛大關的品牌。

而不僅平價品牌熱鬧滾滾,許多豪華品牌的電動車款亦依舊動作頻頻,甚至還有品牌的銷售成績仍持續在市場上傳出捷報。以 BMW 品牌而言,旗下已有 iX1、i4、i5、i7、iX 等產品線,更在 2024 年 3 月加入 iX2 車系,先前 2023 年全年就繳出 3,406 輛新高的成績單、佔電動車總市場品牌年度佔比的 13.7%,僅次於冠軍 Tesla 品牌的 1.3 萬輛、53.1%。

近期 2024 年 BMW 電動車更再度創下新高,2024 年 1 至 4 月品牌電動車累積銷量為 1,260 輛、市佔率提升為 17.4%。甚至 U-CAR 還掌握數據顯示 2024 年 5 月 BMW 品牌電動車單月掛牌數為約 950 輛,可說是第 3 個電動車單月掛牌來到近千輛規模的品牌,足見 BMW 品牌電動車的熱銷程度。

BMW 於 2024 年 3 月加入 iX2 車系。U-CAR 還掌握數據顯示 2024 年 5 月 BMW 品牌電動車單月掛牌數為約 950 輛,可說是第 3 個電動車單月掛牌來到近千輛規模的品牌。

至於許多其他豪華品牌對手,也不願意只是「作壁上觀」。

以台灣賓士自 2024 年開春而言,就不斷重整 Mercedes-Benz 電動車的產品,除了原廠捨棄 EQ 子品牌的溝通命名,更將 EQE 300 SUV 新車型的售價訂為 299 萬元、等於其入門產品價格一舉摜破 300 萬元門檻。至於小改款 EQA(217 萬起)、以及 EQB(217 萬起),則最主要是配備強化,改款後 EQB 也首度加入 EQB 250+長續航動力版本車型擔綱入門,上述都是在加重 Mercedes-Benz 電動車產品線的攻擊力道。

除了 Mercedesz-Benz 原廠將 EQE 300 SUV 新車型的售價訂為 299 萬元搶市。至於 EQA 與 EQB 小改款後最主要是配備強化,改款後 EQB 也首度加入 EQB 250+長續航動力版本車型擔綱入門,加重品牌純電產品線的攻擊力道。

至於屬於 Volkswagen Group 的 Audi 品牌,在 2024 年 5 月連帶也帶來採用 MEB 平臺打造的 Q4 e-tron、Q4 Sportback e-tron 車系,Audi 品牌亦開出早鳥優惠價 199 萬元搶市,更設定 Audi 品牌在 2025 年電動車目標挑戰 2,000 輛以上,足以可見許多豪華品牌積極耕耘純電市場的程度。

Audi Q4 e-tron 開出 199 萬的早鳥價低價搶市,確實獲得不少消費者的共鳴與肯定。

從上述品牌積極應戰來看,許多豪華品牌逐步在國內電動車市場站穩腳步,甚至誠如前述台灣可說是全球最適合使用電動車的國家,包含前述所提的氣候、幅員、人口密集,快充容易佈局,讓家中無法安裝家充者也有替代方案。這些變化都讓臺灣市場的電動車級距再創新高,甚至可說電動車銷售在臺還正在加速;相對於在北美許多品牌仍陷入庫存壓力,臺灣電動車市場的表現可說亮眼不少,未來純電動車市場在臺成長規模仍舊精彩可期!

臺灣人口密集的環境下,快充容易佈局,讓家中無法安裝家充者也有替代方案。這些變化都讓臺灣市場的電動車級距再創新高,甚至可說電動車銷售在臺還正在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