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ssan 在一連串預告與暖場後,在 2025 年 6 月 17 日正式發布第 3 代 Leaf 的完整產品資訊,雖然從發展歷程來看其隸屬於第 3 代,但與前輩們的中型掀背車格已經完全不同,換上了帶有 Coupé輪廓線條跨界元素、尺碼接近中小型的 SUV 產品定位,更給人一種小號 Ariya 的「純電家族」感覺。

Nissan 正式發表新世代 Leaf 車系,取消原先掀背車格改以跨界 SUV 形象出現,這一點與 Ariya 有不少相似之處。

全新世代 Leaf 目前原廠尚未公布價格設定,預計在第三季末陸續於美國上市、歐洲市場展開預定,歐洲市場交車時間要到 2026 年初,至於產地部分,3 代 Leaf 將會在日本栃木縣以及英國 Sunderland 兩個產地投產。

新世代 Leaf 車尾燈組造型相當獨到且具辨識性,車門把手也採用隱藏式設計,原廠表示新世代 Leaf 風阻係數為 0.25。

先前預告資訊中 Nissan 就已經揭露了些許產品資訊,包含了車頭造型、車內可變色玻璃天窗、支援 V2L、V2X、V2H、V2G 等,跨界設計元素導入的新世代 Leaf,車尾輪廓線條成為最大視覺重點,有如跑車般的短短俏線條走勢,車尾甚至有著微微上翹的尾翼造型,車尾燈組更是吸引目光,搭配兩側後輪輪拱略為外擴之張力。

新世代 Leaf 車身長度落在 4,405mm,軸距則是在 2,690mm 的設定。

新世代 Leaf 風阻係數為 0.25,車身尺碼落在 4,405×1,810×1,550mm,軸距則是在 2,690mm 的設定,相比於 Ariya 的 4,595mm 車長、2,775mm 軸距設定似乎尺碼上看來不會差太多,但仔細對比卻可以感覺到 Leaf 似乎更多了點活潑,Ariya 則是比較沉穩的高階屬性,或許在各地市場發表會在配備做出調整,但相近的產品定位消費族群也會有所重疊,屆時價格設定自然也就格外重要,才能有更明確的市場區隔。

Nissan 共計推出有雙 12.3 吋、或是雙 14.3 吋的兩種數位駕駛座艙陳設。

車室空間布局可以看出更多數位科技呈現,同時也與當前自家電動車代表的 Ariya 有所區隔,沒有排檔座或排檔桿設計,而是在中央出風口下方設計有檔位按鈕,不過中央出風口上緣的空調操作介面,觸控式的設計很直覺就會與 Ariya 進行印象連結。同樣是將儀表與中控螢幕連成一塊地駕駛座艙鋪陳,Nissan 共計推出有雙 12.3 吋、或是雙 14.3 吋的兩種設定,因應不同市場、不同產品級距得以調整。

Nissan 為 Leaf 導入電致變色玻璃天窗,透過變色功能取代遮陽板的設計。

針對空間駕乘舒適性,除了先前 Nissan 已經公布了的電致變色玻璃天窗,透過變色功能取代遮陽板的設計,能賦予更出色的頭部空間,尤其是車尾 Coupé線條斜削而下,還是多少犧牲了空間表現,而變色玻璃天窗則能有所彌補;Nissan 公布的數據顯示,車尾行李廂基礎容積為 437 公升,電動尾門以及偏於規整的行李廂出入口,皆是為提升空間運用的靈活及便利性,部分車型還配備有行李架來搭配橫桿使用。

車尾行李廂基礎容積為 437 公升,並導入有電動尾門提供整體便利性。

與 Ariya 相同的,是 Nissan 新世代 Leaf 同樣也有大小兩種容量的電池配置,分別是實際可用 52kWh、實際可用 75kWh 兩種版本,不同的是 Leaf 車系目前並沒有提供四驅雙馬達版本;52kWh 容量版本車型前軸馬達可供應 130kW、約 176 匹 (ps) 馬力、35.2 公斤米扭力的輸出。75kWh 容量版本的動力數據則是 160kW (218 匹)、36.2 公斤米。

廣  告

原廠目前公布的兩種電池容量,預估之 WLTP 續航成績分別是 436 公里與 604 公里,在 DC 直流電快充功率部分支援最高 150kW (75kWh 版本、小電池為 105kW),這一點比起 Ariya 的 130kW 有所提升,從 10%補電至 80%所需時間約莫為 35 分鐘;Nissan 也特別溝通前驅馬達的設計,採用的 3 合 1 EDU 電能驅動單元體積縮小 10%,配合上安裝架構上的著墨,震動減少了 75%,從而進一步提升操控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