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roën Ami 車系源自最早 2019 年誕生的 Ami One 概念車,以不需駕照、城市移動、共享與租賃汽車作為發想核心,擁有對稱式外型設計及玻璃車頂,成為車型亮點,原廠訴求是作為青少年的代步車,也是二輪載具的替代方案。

Citroën Ami 擁有對稱式外型設計,以不需駕照、城市移動、共享與租賃汽車作為發想核心,是原廠訴求作為青少年的代步車,也是二輪載具的替代方案。

2020 年 Citroën Ami 正式走入現實,率先在歐洲市場展開販售,其雙生產品囊括 Opel Rocks-e (Rocks Electric)、Fiat Topolino,以輕型代步車的定位搶攻市場,甚至在歐洲當地推出包含 Cargo 貨車版、警用巡邏車等特殊版本。

2020 年 Citroën Ami 正式走入現實,除了雙生車款外,也在歐洲當地推出包含 Cargo 貨車版、警用巡邏車等特殊版本。

Ami「4 輪機車」定義,國內短時間內無法掛牌上路

定義在「4 輪機車」的 Citroën Ami 在歐洲法規中,屬於 Quadricycle (4 輪機車),適用 L6e 輕型車規範,因此不需駕照即可行駛,在法國甚至 14 歲以上的青少年即可駕駛 Citroën Ami 上路,但是國內現階段法規僅同步歐洲至 L5,暫時沒有 L6 以上之規範,所以 Citroën Ami 在短時間內,將無法正式在臺販售並掛牌上路。

Citroën Ami 在歐洲法規中,屬於 Quadricycle (4 輪機車),適用 L6e 輕型車規範,國內現階段法規僅同步歐洲至 L5,因此 Citroën Ami 在短時間內,將無法正式在臺販售並掛牌上路。

總代理導入首輛 Citroën Ami,試車組搶先產品體驗

Citroën 總代理寶嘉聯合表示,本次導入的 Citroën Ami 為原廠導入進行產品規劃、內部訓練使用,對應國內法規限制,「4 輪機車」定義的 Ami 短時間內尚無大量導入販售的規劃,因此現階段尚無法提供車型的正式售價,不過由海外官網的車輛定價換算,Citroën Ami 在當地的售價落在約新臺幣 34 萬至 36 萬區間。

Citroën 總代理寶嘉聯合表示,Citroën Ami 短時間內尚無大量導入販售的規劃,因此現階段尚無法提供車型的正式售價。

Ami 尺碼袖珍,卻裝下滿滿的可愛

外型方面,可以看到 Citroën Ami 擁有高辨識度的對稱式設計,據原廠表示包含車頭/車尾、兩側對開式的車門及後視鏡等零件,均可以共用,車身尺碼長寬高分別為 2,410 x 1,541 x 1,525 mm,軸距則為 1,728 mm,車色採用「Ami Blue」專屬塗裝,車身上半為黑車頂雙色設計,車尾上放配置造型立體的尾翼,下方飾板則搭配車窗上方彩貼,刻畫 3 道活潑線條,車頭廠徽兩側以黑色飾板作為差異化,車頭及車尾下緣則同樣配置深灰色護板,塑造更豐富的視覺感受。

外型方面,可以看到 Citroën Ami 擁有高辨識度的對稱式設計,據原廠表示包含車頭/車尾、兩側對開式的車門及後視鏡等零件,均可以共用。
本次產品體驗的 Citroën Ami 為高階 Pop 車型,車頭廠徽兩側融入深色飾條點綴,包含大燈、方向燈均採 LED 光源。
Citroën Ami 車身尺碼長寬高分別為 2,410 x 1,541 x 1,525 mm,軸距則為 1,728 mm,車色採用「Ami Blue」專屬塗裝,車身上半為黑車頂雙色設計。
Citroën Ami 後視鏡採傳統手動調整,整體大小與國內市售機車大小相近。
Citroën Ami Pop 車型在車側窗末端、車尾部分加入黑橘雙色彩貼,增添活潑氣息。
Citroën Ami 的車尾擁有與車頭相同的造型輪廓,但是在尾翼、後擋、LED 尾燈等細節存在差異。
Citroën Ami Pop 車型擁有造型立體的尾翼,由塑料材質打造,上方更擁有 Ami 專屬字樣刻印。

全車 LED 光源配置,延續品牌 Air Bump 防碰撞防護設計

全車燈具均採 LED 光源,在車身兩側可以看到延續品牌 Air Bump 防碰撞防護設計的造型設計,本次試駕體驗的車款為較高階的 Ami Pop 車型,因此在車門、門把及輪圈飾蓋上,均可以看到橘色元素的點綴,配胎規格為 155/65 R14。值得關注的是,Citroën Ami 在原廠「4 輪機車」的定義下,車體結構以鋼管、塑鋼殼材料組成,並非傳統鋼材打造車體,不過在車頂仍保留品牌具代表性的全景式玻璃天窗設計。

Citroën Ami Pop 車型在車門兩側可以看到延續品牌 Air Bump 防碰撞防護設計的造型設計。
Citroën Ami Pop 車型在 14 吋鐵圈的飾蓋上,可以看到橘色元素的點綴,配胎規格為 155/65 R14。
Citroën Ami 在後擋玻璃右下角除了車名識別之外,也擁有 100% ëlectric 象徵純電代步的字樣。

對稱式車門搭配「繩帶式門把」成亮點

進入 Citroën Ami 的車室,可以發現車門採用傳統鑰匙解鎖搭配按壓方式開啟,駕駛座車門開啟方向向前,至於副駕駛座車門則與當今車款開啟方式無異,別具特色,內部開啟方式則是透過門板上方橘色的「拉力賽車輕量編織關門繩帶式門把」,車側窗戶的使用方式,貼近「蝴蝶窗」的模式,透過釋放外推的方式開啟,門板下方規劃的置物彈性網,也使用橘色的跳色巧思。

進入 Citroën Ami 的車室,其駕駛座車門開啟方向向前,至於副駕駛座車門則與當今車款開啟方式無異。
Citroën Ami 車門採用傳統鑰匙解鎖搭配按壓方式開啟,解鎖則需透過靠近車門處的「拉力賽車輕量編織關門繩帶式門把」釋放。
Citroën Ami 並無搭載當今車輛常見的電動窗,而是採用上掀式類蝴蝶窗開啟方式。
Citroën Ami 門板下方規劃的置物彈性網,同時也使用橘色的跳色巧思。
Citroën Ami 搭載全景玻璃車頂,搭配薄型化 A 柱設計,營造相當開闊的駕駛視野。

抹去紛擾純粹駕駛,極簡化設計內裝

兩張座椅以塑料材質打造,僅駕駛座側提供前後滑移調整機能,中控臺佈局圍繞「純粹駕駛樂趣」的宗旨,運動化平把 3 幅式方向盤上方並無任何多功能按鍵,後方儀表板由單色資訊幕組成,內容囊括時速、檔位、剩餘電量、可行駛里程、總里程及警示燈號等資訊,在「4 輪機車」的基礎下,並沒有配置冷氣空調及多媒體影音系統,僅提供手機支架、暖風前擋除霧、鼓風機的配置,雙前座椅中央並無中央扶手,僅保留傳統手煞車,至於換檔方式,則移至駕駛座左側,透過按鈕方式切換 D 檔、N 檔及 R 檔。

Citroën Ami 的兩張座椅以塑料材質打造,僅椅墊、椅背處加上塑料緩衝材質,且只有駕駛座側提供前後滑移調整機能。
Citroën Ami 中控臺佈局圍繞「純粹駕駛樂趣」的宗旨,為極簡化設計,運動化平把 3 幅式方向盤上方並無任何多功能按鍵。
Citroën Ami 單色顯示幕儀表板,顯示內容包含時速、電量、剩餘里程、總里程及檔位等資訊。
Citroën Ami 並無音響系統、空調系統的配置,僅提供簡易手機架、擋風玻璃除霧、鼓風機、警示燈及 USB-A 的插孔。
Citroën Ami 的排檔為按鈕方式切換 D 檔、N 檔、R 檔,按鍵位於駕駛座左側與車門間的空隙中。
Citroën Ami 並無中央鞍座設計,僅保留傳統手煞車,要將車輛停止需將檔位排至 N 檔,並拉上手煞車。

內裝細節方面,雖然 Citroën Ami 並沒有過多皮質、車縫線等豪華鋪陳,但是原廠透過設計感、配色營造貼近年輕世代喜愛的簡約風格,中控臺前方 Ami Pop 車型提供橘色整合收納套件,下方及中央走道處,則同樣規劃行李、貨物的放置空間,讓「開可愛不開快」的 Citroën Ami 在兼具減碳節能代步的前提下,兼具日常使用的實用性。

中控臺前方 Ami Pop 車型提供橘色整合收納套件。
Citroën Ami 副駕駛座前方配置專屬圓形掛鉤。

極速可達 45 公里,純電續航約 75 公里

歐盟 L6e 輕型車的規範下,Citroën Ami 的性能與國內熟知的 50 c.c.輕型機車相當,搭載 1 具前置電動馬達,採前輪驅動設定,電池容量為 5.5 kWh,可輸出達 6 kW 動力,最大馬力為 8 匹,最大扭力則為 4.08 公斤米,在 485 公斤的輕盈車重之下,原廠公佈的極速可達 45 公里,而在 WMTC 規範之下,純電續航里程可達 46 英里 (約 75 公里),符合輕代步需求的設定 ; 充電性能部分,本次體驗的 Citroën Ami 採用歐規 220 V 雙圓式充電插頭,據原廠公佈數據顯示,可在 4 小時內自電量 0%充至 100%。

Citroën Ami 搭載 1 具前置電動馬達,採前輪驅動設定,電池容量為 5.5 kWh,可輸出達 6 kW 動力,最大馬力為 8 匹,最大扭力則為 4.08 公斤米。
Citroën Ami 在 WMTC 規範之下,純電續航里程可達 46 英里 (約 75 公里),符合輕代步需求的設定。

短程通勤的好夥伴,低碳排純電駕馭體驗

筆者認為,Citroën Ami 擁有相當鮮明的產品特色,包含跳脫傳統框架的外型設計及內裝配置,以海外市場不需駕照,適用青少年代步,可作為二輪載具的替代方案前提下,兼具汽車的遮風擋雨,以及機車的靈活便利性,對於日常代步通勤、市區穿梭確實存在相當的吸引力。在純粹駕駛樂趣、沒有過多紛擾的駕駛情境下,動力適用都會短程通勤使用,呼應車名「Ami」在法文中的寓意,Citroën Ami 就像是日常短程移動的好夥伴、好麻吉,也像貼身好友般的存在,可以實現低碳排、輕鬆駕馭的純電浪漫體驗。

筆者認為,Citroën Ami 可作為二輪載具的替代方案前提下,兼具汽車的遮風擋雨,以及機車的靈活便利性,對於日常代步通勤、市區穿梭確實存在相當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