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AR 在《鴻海電動車越玩越大!鴻海意圖收購 Nissan,可能加速 Nissan 與 Honda 的合併》這篇報導,已大致析論臺灣鴻海集團收購 Nissan 的利益考量與執行策略,以及作為競逐 Nissan 的另一方,同為日系車廠的 Honda,為何有必需入主 Nissan 的原因。
在上一篇報導,我們認為雖然事件仍未定案,但是 Honda 與 Nissan 走向合併的可能性較高。現在,我們延續這項議題,但從相反的面向來看,假設 Nissan 最終落入鴻海集團之手,作為合併失利的 Honda,會何去何從?
本陣遭兵臨城下猛砸鉅資防衛、但避免陷孤軍風險的 Honda,Nissan 成為眼下「加盟友」唯一機會
首先,我們還是先來聊一下。為什麼鴻海收購 Nissan 主導股權的意圖,會讓 Honda 陷入最不想遇到的風險–「孤獨」?
近幾年隨著全球車壇競爭激烈,以及汽車產業面臨百年罕見的巨變,導致以往因循近世紀的汽車產業法則,已無法應對 21 世紀的變局,尤其是產品週期朝電子 3C 用品化的電動車戰國時期,產品演進節奏已遠非昔日內燃機車款 3 年小改款、6 年大改款,甚至 10 年不換代的步調。電動車傳動與電池科技的快速進步,加上業界極度化的競爭與 OTA 雲端更新系統的導入,讓產品世代更迭不僅縮短至以「年」計,甚至是「即時」精進來發展。
不同於原生電動車的 Tesla 車廠,以及百花齊放的中國電動車廠,以往倚賴長期投注心血引擎與變速箱技術,建構造車技術堡壘的 Honda,在純電浪潮的席捲下,猶如歐洲中世紀城堡遭遇火炮列陣,不再是無堅不摧!
也許大家會問,向來以技術自豪的本田,不是全面涉略各種新能源科技,包含 Hybrid、PHEV、BEV 甚至氫燃料電池車?這也是事實,但是,敵人不再是在百哩外,而是大軍已然兵臨城下,進行攻城殊死戰!本田現行新能源車僅算是勉強守勢抵擋,要吹起反攻號角,不只需要本田大軍全面換血革新,而且是現在立刻就要!
長期身為日本汽車產業界要角的 Honda,絕對理解現時戰況的嚴峻,也肯定對打贏這場戰爭備感焦慮。為應對這場挑戰,Honda 社長三部敏宏在 2024 年 5 月舉行的營運記者會, 宣布在 2021 年~2030 年之間投入 10 兆日圓 (約 650 億美元) 於電動車發展上,包括實現 0 Series 新世代電動車平臺量產、新世代電動車生產廠、透過擴大電池合資事業建立電池產能與車載軟體開發等,可以看到本田傾力迎戰的決心。
在發下罕見鉅額投資豪語的 Honda,也意識到孤軍勇闖車壇的年代,已難以應對多變局勢的發展,透過結盟拉友籌組新的汽車集團軍,不僅可以集結更多力量投資,也能透過更具規模的銷售量,來有效攤提龐大開發成本。這也是為什麼 Honda 先前於 2022 年,先後宣布與美國 GM 攜手打造平價電動車計畫,也於 Sony 宣布合資成立 Sony Honda Mobility ,目標在 2025 年開始推出合作的電動車款。
但是,在 Sony Honda Mobility 首款作品尚未量產上市前,Honda 與 GM 的電動車合作計畫僅推行 1 年多,就在 2023 年底宣布告吹,再度回到各自努力的情況。Honda 在汽車陣營的盟友經營,可說是遭遇挫敗又回到孤立狀態。
接著,同屬於日系車廠,但是營運與獲利狀態近年快速惡化的 Nissan,在此時走入 Honda 的視線。Honda 若要另闢日系車廠以 Toyota 為核心的抱團路線,眼下只有這一條路可以走–選擇跟 Nissan 與 Mitsubishi 聯盟或合併,成為 Honda 能把握的最後、且唯一機會。
Nissan 若落入鴻海麾下,Honda 該何去何從?該不會換 Toyota 併購孤軍 Honda!
接著,我們進入文章的假設性主題,Nissan 若落入鴻海麾下,Honda 該何去何從?
眼下的道路,留給 Honda 的選擇機會已經不多。
當然,維持現狀就是 Honda 持續在全球車壇孤軍作戰,以孤勇者姿態迎戰純電車時代的嚴苛挑戰,雖然最終能否成功孤軍突圍,仍言之過早,但是,背水一戰無退路的 Honda,將獨自承擔鉅額投資與完全承擔成敗風險,則是可以確定的事實。
第二條路是尋求其他車廠的結盟可能,例如再回頭找美國 GM 汽車集團,克服原先平價電動車計劃擱置的阻礙,繼續協商重啟新形式的結盟關係,讓 Honda 不至於陷入完全孤立的局面。
或者是深化跟 Sony 之間的合作。當前 Honda 跟 Sony 的合作 其實就是生產端的角色,屆時如果能更進一步與 Sony 合作,可由 Sony Honda Mobility 幫忙提供軟體,或者是 Sony Honda Mobility 提供 Honda 雙生車的作品選項。
至於最後一條路,相信是 Honda 經營管理層最不願意面對的處境 (或者說是全球本田迷也是),那就是難以獨力支撐的 Honda,在過度消耗手頭寶貴資源仍難以扭轉局勢下,最終陷入被日系抱團「團長」Toyota 收購的局面!
若 Honda 最終被逼到這條路才能生存,不用說本田高層也許想到就難以入眠,一生逐夢的創辦人本田宗一郎,在世時作夢都想不到有這一天!這也正是 Honda 權衡之下,儘管 Honda 與 Nissan 彼此理念不盡相同,彼此企業文化也存在差異,但是眼下當前與可預見的未來,競爭態勢極為嚴峻,也不容一絲絲犯錯閃失的空間,Honda 目前決定合併 Nissan 就成為最積極且合理的選項。(因為要 Honda 走被 Toyota 併購這選項,實在太勁爆了!)
高英凱總編輯
評論
見證汽車產業百年巨變,能活著比甚麼都重要!
對於曾 Honda、Nissan 與 Mitsubsihi 等日系車廠輝煌時期的我們,見證當前汽車產業百年一遇的巨變局勢,也看到許多品牌的大幅衰退、岌岌可危甚至黯然殞落,心理總是五味雜陳,也帶些惆悵感傷。但是,一切總得回歸現實,猶如許多日系車廠與企業曾在二戰摧殘後,重新站起來積極復甦與興盛,對於經歷戰火洗禮世代、成功帶領日本車廠走向世界的經營者們而言,能活著絕對比甚麼都重要!活著,才有重振的機會。這點,對於當前遭遇困境的品牌與企業也同樣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