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 Daimler、BMW 與 Volkswagen 限制使用 AdBlue 車用尿素減排技術一事,歐盟認定三方組成獨佔聯盟,因此被視作聯合壟斷行為,決議大動作開罰 8.75 億歐元,折合新臺幣約 280 億元。其中 Volkswagen 需支付 5.02 億歐元,BMW 則需要支付約 3.73 億歐元,Daimler 因優先自首故獲得免罰資格。

Daimler、BMW 與 Volkswagen 因為操控 AdBlue 柴油減排技術應用,被歐盟認定聯合壟斷重罰新台幣 280 億元。

原本歐盟提出對於 BMW 的罰款金額高達 14 億歐元,然而在今年 5 月事情出現重大轉折,BMW 一改先前不認共謀並打算抗辯到底的態度,轉而承認確有此事並接受和解調查。最終才將罰金降到約 1/4 的程度。

認罪協商換來罰款降低,Daimler 當「抓耙子」而逃過罰款

而這次歐盟所開出的是「和解」罰金,Volkswagen 與 BMW 為了能夠降低損失,因此同意不會向法院提出抗告,等同於承認聯合壟斷行為確有其事。除了 Volkswagen 與 BMW 之外,Daimler 也參與其中,這三大德國汽車集團在看似競爭的局面中,仍以減緩潔淨柴油科技推出速度的方式操控制市場。

不過,因 Daimler 率先向歐盟舉發「聯合行為」存在一事,因此得以免除其罰款。但即使如此,無論 BMW、Daimler 還是 Volkswagen 都已經承認共謀,因此後續還是得要面對消費者所提出的訴訟與賠償。

即便各大歐洲車廠紛紛朝向電動化發展,部分甚至已經訂出純電轉型期限,但柴油系統仍舊帶來不少「麻煩」。

車廠之間「共謀」的惡習,構成違法的核心因素

持平而論,各家車廠致力於開發先進環保技術,勢必考量研發進度、量產成本、法規對應與行銷策略等,因此,即使成功開發遠超越環保法規要求的環保排放科技,例如此次風暴核心的 AdBlue 技術,若各別車廠選擇逐步採用在自家產品,甚至是決定放棄搭載該項技術,不讓品牌車主能享受此項技術,其實本身並不違法,仍屬於個別商業決策的範疇。

因此,這次構成違法的最關鍵因素,正是車廠之間的「共謀」,所導致的聯合壟斷行為。簡單講,各車廠自家想要做甚麼決策並不違法,但彼此之間有「共謀」就絕對不行。因此,車廠之間經過私下討論協商,並針對降低柴油排放汙染的 AdBlue 技術與規格達成共識,就是踩了歐盟的紅線!

而歐盟此次鉅額罰金的著眼點,正是遏止發生 Cartel Model 所指的聯合壟斷行為,透過「共謀」限制相關技術的推廣,最終侵害市場自由競爭與消費者權益。

廣  告

5 家車廠超過千場的會議,限制 AdBlue 技術推廣與開放競爭

這三大集團組成的獨佔聯盟早在 2017 年的時候就已經爆出爭議,Volkswagen 包含旗下 Audi、Porsche,再加上 BMW 還有 Daimler,這 5 間公司針對 AdBlue 的發展策略開過超過 1,000 場會議。同意限制 AdBlue 尿素儲存箱的尺寸,但這樣一來尿素使用里程就無法和其他容量並未縮水的車廠競爭,於是只能透過「軟體修改」藉此通過排放測試。也就是說,當初 2015 年發生的柴油門醜聞,雖然跟此次歐盟裁罰並沒有直接關連,但事件背景仍有所相關。

換句話說,這幾間車廠聯手限制了降低排放汙染的科技,甚至發生以軟體方式造假藉此從中獲利,不僅違法也損害消費者權益。歐盟反托拉斯部門主管 Margrethe Vestager 表示,這些車廠擁有可以降低汙染排放符合歐盟規範的科技,但他們選擇不盡力而為。罰款定案在這些車廠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大受影響之際,然而 Vestager 卻不表同情,認為「這都是他們自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