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Suzuki 台鈴工業的品牌盛事「Suzuki 峠の茶屋」車主交流活動,於 4 月 27 日 ( 週日 ) 上午 10 點,在新北市石門區咖啡廳「白日夢 Tea & Cafe」熱鬧登場。活動當天盛況空前,吸引了近 700 名熱情車主到場參與,現場聚集超過 500 臺 Suzuki 機車。此外,人氣女神李雅英特別蒞臨現場,帶領車主進行精彩活潑的應援舞合跳,與車友們一同開心玩遊戲、拍照互動,並贈送專屬親簽紀念品,讓所有參與的 Suzuki 車友度過一個難忘又愉快的假日。
自 2023 年起舉辦至今,「Suzuki 峠の茶屋」車主活動已成為全臺 Suzuki 車主每年最期待的盛會,每場活動皆吸引眾多車友共襄盛舉,累計參與人次突破數千人。今年 Suzuki 更將活動規模擴大舉辦,北部首場過後,也將陸續於中部及南部熱烈登場,歡迎全臺各地車友們共聚一堂,感受 Suzuki 獨特的品牌魅力。
李雅英於活動當天上午 11 點正式登場,親切與車主們打招呼,更親自帶領大家合跳趣味的 Suzuki 專屬應援舞蹈。車友們與李雅英一起開心跳舞,拍攝現場大合照,並透過趣味「比大小」遊戲,贏得李雅英限量簽名好禮。此外,李雅英還親自體驗各遊戲互動區,遊玩套圈圈遊戲、享用道地日式茶點,並前往 Suzuki 最新車款展示區進行合影互動,讓每位到場車主都能留下珍貴回憶。
Suzuki 台鈴工業表示,品牌能夠不斷成長,最重要的是全臺喜愛 Suzuki 的車主支持與信賴,2025 年品牌整體銷售成績更是有大幅度的成長,達到品牌在臺灣市場有史以來的新高峰。在主力車款銷售方面,廣受都會通勤族喜愛的 Sui 125,自上市以來,好評不斷、持續熱銷,累計銷量已經突破兩萬輛。
此外,融合義式時尚美學的 Saluto 125 銷量同樣亮眼,反映消費者對 Suzuki 品牌多元產品的高度肯定。台鈴工業強調,未來也將持續提供更豐富的車主專屬活動與優質服務,積極與全臺車主們保持密切的互動交流,攜手提升品牌價值與消費者滿意度。2025 年「Suzuki 峠の茶屋」將陸續於中部與南部登場,誠摯邀請所有車主及喜愛 Suzuki 的朋友們,敬請期待後續中、南部場次的相關消息。
5 月是感恩與溫暖交織的季節,Infiniti 自 5 月 2 日起至 5 月 31 日止,舉辦「積點禮遇.讓愛相遇」公益活動,活動期間內,凡回廠兌換任一 Infiniti 紅利精品,Infiniti Taiwan 就捐出新臺幣 100 元予財團法人心路社會福利基金會,也可選擇以 18,888 點紅利點數兌換,由「心路 • 幸福+工場」精心製作的綜合經典蛋捲禮盒乙盒,邀請車主與親愛的家人一同將對社會的關懷轉化為實際行動,讓愛的循環在點滴日常中延續。
Infiniti 秉持「以人為本」的品牌精神,深信企業價值不僅來自於卓越的產品與服務,更體現於對社會的責任與關懷。本次 Infiniti Taiwan 特別與心路基金會合作,該會是臺灣首家由身心障礙者家長自主成立的公益團體,長期陪伴身心障礙者走過生命挑戰,協助穩定就業、自立生活,是臺灣極具代表性的非營利組織。
透過本次合作活動,Infiniti 期盼讓每一位車主在保養愛車的同時,也能參與一場溫暖人心的愛心行動,將善意與關懷化為實際支持。Infiniti 持續將品牌核心價值深植於日常經營之中,以行動落實 ESG 永續精神,致力為社會創造正向影響,並誠摯邀請車主共同響應,紅利點數兌換權益化作更具善念價值的公益助力,一同參與傳遞愛與關懷。
儘管是新世代油電三雄中最早展露頭角的挑戰者,但是 McLaren W1 自從 2024 年 10 月初首演後卻沒有太多的聲量:然而,眼下 Ferrari F80 早已開始進行路試、Aston Martin Valhalla 更將在 5 月投產,所以 McLaren 特別也在今日 (4/28) 公布了 W1 稍早進行冬季測試的照片與影片!
儘管未來 399 輛 W1 應該都不會出現在斯堪地那維亞半島的冰天雪地裡,但是零下的低溫環境,正好可以用來測試油電系統的續航力與穩定度,而低摩擦力的積雪路面,則剛好可以用來測試這輛後驅限量超跑的循跡性與抓地力。
與另外兩款四驅配置的新世代千匹油電超跑不同,為了堅持 McLaren 的 DNA:輕量化、極致操控與駕駛樂趣,W1 依舊維持中置傳動/後輪驅動的配置,但是擁有先進電控系統與強大空力的 W1,只是換上 Pirelli P-Zero Winter 2 冬季性能胎而已,就在雪地裡展現了亮眼的操控。
新世代油電超跑三雄規格/性能比較 | |||
車型 | Aston Martin Valhalla |
Ferrari F80 |
McLaren W1 |
售價 | 85 萬 英鎊起 |
360 萬 歐元起 |
200 萬 英鎊起 |
生產數量 (輛) | 999 | 799 | 399 |
傳動設計 | 4.0 V8 插電式 油電動力 |
3.0 V6 插電式 油電動力 |
4.0 V8 插電式 油電動力 |
馬達配置 | 前 2/後 1 | 後 1 | |
驅動方式 | 四輪驅動 | 後輪驅動 | |
最大綜效馬力 | 1,079 匹 (PS) | 1,200 匹 (CV) | 1,275 匹 (PS) |
變速箱設計 | 8 速雙離合自手排 | ||
車重 (公斤) | 1,655 | 1,525 | 1,399 |
0~100km/h(秒) | 2.5 | 2.15 | 2.7 |
0~200km/h(秒) | 未提供 | 5.75 | 5.8 |
0~300km/h(秒) | 未提供 | 未提供 | 12.7 |
極速(km/h) | 350km/h | 350km/h | 350km/h |
備註 |
原廠還表示,採插電式油電布局的 W1,所搭載的 4.0 升 V8 雙渦輪增壓汽油引擎 (實際排氣量 3,988c.c.) 與高效電動模組,不僅可提供 1,275 匹 (PS) 的綜效最大馬力和 136.6 公斤米之綜效扭力,且由靜止加速至時速 100 公里僅需 2.7 秒、極速則可達 350 公里,並已通過低溫環境的考驗,預計很快就會開始進行賽道的挑戰。
Bosch 於 2025 上海車展展示新一代「AI Cockpit」人工智慧駕駛艙方案,以及包括高運算能力的 SoC 單晶片系統、高階 ADAS 駕駛輔助方案、線傳煞車控制系統、線控轉向系統、新一代 48V 電氣系統等;Bosch 公布 2024 年在中國大陸的年度營業額增長 4%,其中有 65%訂單佔比來自於新能源車與軟體定義車。
Bosch 公布其 2024 年在中國大陸的交通業務的營業成績,年度共計銷售達 150 億歐元,年成長幅度為 4%,高於中國大陸車市成長的 3.7%;其中,有超過 65%的訂單比例來自於新能源車與軟體定義車領域。
Bosch 表示,中國大陸正面臨快速的電動車與軟體定義車的轉型時代,是全球最競爭的市場之一;今年開始,已經有中國大陸客戶(車廠)要求以「AI Cockpit」人工智慧駕駛艙的概念,打造符合 AI 時代的駕駛座艙功能。而要滿足 AI Cockpit 的核心關鍵,在於提供新世代的 SoC 處理晶片,才有足夠的算力來整合全車的複雜訊號並運算。
Bosch 預估,今年將會有 6 位數(亦即十數萬至數十萬)的新車搭載「AI Cockpit」,人們可以用自然的語言與車輛的系統溝通,進行系統功能操作、導航、空調、充電、查詢資料、軟體更新、生活資訊等複雜多元的功能。
此外,新世代的線傳控制系統,包含煞車與轉向系統,目前在中國大陸都已獲得客戶的訂單。線傳控制系統可以有效降低機械構造的所需空間、減少線材線束、減輕車重、提升效率等優勢。
對於未來的展望,Bosch 則是以 E-Axle 方案回應電動車與軟體定義車的需求,這種整合馬達、控制器、變速器等元件的模式,是未來汽車的趨勢,而 Bosch 擁有碳化矽晶片的關鍵技術,可以確保新世代 E-Axle 所需的功率半導體性能。
美國 IIHS 近期公布最新一輪測試成績,其中受測的車款多達了 11 輛,不過最終的評測結果並未很理想。這 11 輛車中,僅有 Audi Q6 e-tron、Buick Enclave、Nissan Armada 獲得了最佳的 Top Safety Pick+,而 GMC Acadia 則是得到 Top Safety Pick,其餘的 7 款車皆因部分測試項目未達標準,因此沒有獲得任何的獎項,包括我們較熟悉的 Nissan Sentra 與 Rouge ( X-Trail ) 等等。
在現行 IIHS 規範下,要獲得 Top Safety Pick+或是 Top Safety Pick,車輛需要在前方小面積重疊 ( Small overlap front ) 和更新的側面撞擊 ( Side ) 測試中獲得 Good ( 良好 ) ,而在行人前方碰撞預防評估中要獲得 Acceptable ( 可接受 ) 或 Good,並且在所有車型中要獲得 Good 或 Acceptable 的頭燈評級。至於在更新的前方中度重疊 ( Moderate overlap front ) 測試中得到 Acceptable 就可獲得 Top Safety Pick,不過若要拿到 Top Safety Pick+,就必須要達到 Good 才行。
這回受測的車款中,包含了 Audi Q6 e-tron、Buick Enclave 與 Nissan Armada 都是得到 Top Safety Pick+的肯定。先看到 Q6 e-tron 的部份,不管是前方小面積重疊碰撞、更新的前方中度重疊撞擊、更新的側面撞擊、頭燈與行人前方碰撞預防皆是拿到了 Good 評級,整體的安全性與配備搭載都具有一定水準;不過這次 Q6 Sportback e-tron 卻沒有獲得任何獎項,關鍵就在於車輛未接受完整的測試,主要就是更新的前方中度重疊撞擊未進行評測,即便其他項是得到 Good,但最終是並未有資格獲獎。
至於 Buick Enclave 在重點測試項目中,除了在前方碰撞預防是被評為 Acceptable 之外,其他項都是得到了 Good;另外 Nissan Armada 則是在頭燈項目得到 Acceptable,其餘皆是被評為 Good。而 GMC Acadia 未能得到最佳的 Top Safety Pick+的原因便是在更新的前方中度重疊撞擊項目,該項是拿到 Acceptable,因此最終得到了 Top Safety Pick。
這次 Nissan 一共有 4 款車型受測,但除了前述的 Armada 外,其餘車型都沒有獲獎,而這 3 款車也是我們較為熟悉的產品。全新世代的 Kicks 在眾多測試項目中,雖然多項評測試拿到 Good,但在更新的前方中度重疊撞擊項目裡,卻是得到最差的 Poor,而保護性較差的地方是在後排乘客部份,頭部/頸部的保護得到 Marginal ( 邊緣 ) ,胸部的保護也只有 Acceptable,後排乘客束縛系統與假人運動學這項則被評為 Poor。
而在 Sentra 的測試結果中,雖然在前方小面積重疊碰撞得到 Good,但是在其他項目都不盡理想,更新的前方中度重疊撞擊項目評為 Marginal、更新的側面撞擊則是 Acceptable、頭燈為 Poor、行人前方碰撞預防為 Marginal。另外 Rouge ( X-Trail ) 沒能獲獎的原因就在於更新的側面撞擊僅拿到 Acceptable,雖然其他項的成績是有達到獲獎資格,但因為更新的側面撞擊需要達到 Good 才能得到 Top Safety Pick 或 Top Safety Pick+。
端看另外其他車款未能獲獎的關鍵測試項目中,Kia K4 主要是在更新的前方中度重疊碰撞被評為最差 Poor,而 Cadillac Lyriq 則是在頭燈拿到 Poor 的成績,另外 Toyota Tacoma crew cab 在更新的前方中度重疊碰撞拿到 Marginal。
Nissan 一如先前預告將在 2025 上海車展發表新車,展出了採用 Plug-In Hybrid 動力架構的 Pick-Up 作品:Prontier Pro,同時也展出了在 2024 年底廣州車展首演的純電轎車 N7,Nissan 也積極溝通針對中國市場的產品藍圖,規劃在 2027 年前,將於中國市場推出 9 款新能源作品,而 Forntier Pro 則是計畫中的第 2 款作品,Nissan 預計 Frontier Pro 在 2025 年底前,就會在中國市場上市販售。
Nissan 近期可謂是持續處於熱門話題位置,除了是因為在 2024 年底正式展開的「本田與日產」議題之外,Nissan 全集團營運狀況不良同樣也持續引來關注,在先前 2 月中的財報記者會上,原廠就已經預告著 2024 財會年度虧損情形;然而近期公布的報告卻透露,很可能 2024 財會年度會寫下歷年最大虧損紀錄,原本預告年度虧損落在 800 億日圓,但實際上卻很可能來到 7,500 億日圓之譜。
Nissan 表示,相較於原先預估的 800 億日圓虧損,主要是針對美洲、歐洲、日本等資產進行徹查後認列了 5,000 億日圓的虧損,再加上因應振興計畫進行的人事成本節約等,也有著超過 600 億日圓的虧損,Nissan 預計會在 5 月中旬公布 2024 財會年度完整報告,以及 2025 年的預測報告。
隨著 2024 財會年度成績陸續揭曉,Ivan Espinosa 也在 4 月正式取代內田誠 (Makoto Uchida) 接任集團 CEO 一職,雖然年度虧損狀況可能寫下新高,但卻也意味著「重啟」的機會,從各大市場表現來看,如何重拾中國、北美、歐洲等市場乃是重要課題,而在產品上的變革也是另一重大關鍵,畢竟增程式動力架構無論在產品實力、市場法規趨勢等範疇中,都不利於競爭力的表現,盡快調整方針才是「振興」的方案。
而此次在中國上海車展所展出的兩大主要作品,多少也代表了 Nissan 接下來的產品方針,上海車展首演的 Pick-Up 車款:Nissan Frontier Pro,雖然與北美市場的 Frontier 同名,但產品卻是截然不同設定,單就造型來看會發現中國市場亮相的 Frontier Pro,造型趨近於電動車的科技與簡約,連貫左右車頭的 LED 燈條更是顯眼。
這款 Nissan 與鄭洲日產共同開發的 Pick-Up 作品,動力架構乃是 1.5 升渦輪引擎,電動馬達則是和變速系統整合,綜效動力數據約為 408 匹 (300kW) 馬力輸出,扭力數據則來到 81.6 公斤米,原廠資訊顯示,Nissan 目標 Forntier Pro 能達到 135 公里的純電續航里程。Frontier Pro 導入 Plug-In Hybrid 插電式混合動力系統,意味著有機會得以增加市場競爭力,尤其在中國競爭激烈的新能源戰局中,對 Nissan 而言也算是有機會展開新局。
Mercedes-Benz 於 2025 年 3 月於義大利羅馬全球首演新一代 CLA 車系,其不但採用全新 MMA ( Mercedes-Benz Modular Architecture ) 模組化平臺打造,更提供了 48V 輕油電與首度加入的純電動力選擇。接續在 2025 年上海車展上,Mercedes-Benz 則推出了專屬於中國市場的大改款 CLA L 長軸版本車型。
在延續新一代 CLA 車系的外觀基礎下,CLA L 長軸版本最明顯的變化在於軸距及車長皆增加 40mmm,其中車身軸距達到與現行 C-Class 車系相同的 2,865mm,同時 CLA L 長軸版本 4,763mm 的車身長度更超越了現行 C-Class 車系,藉此提供更為寬闊的後座車室空間表現。
除了軸距及車長的增加外,CLA L 長軸版本亦具備了專屬的舒適化後座椅墊設計,且後座座椅的椅面長更較標準版增加 10mm,藉此提供更為優異的腿部支撐表現。內裝部份則同樣具 10.25 吋數位儀表以及 14 吋中央資訊娛樂螢幕,並可選配具備副駕駛座 14 吋數位螢幕的 MBUX Superscreen,此外 CLA L 長軸版本亦採品牌自行開發的全新 MB.OS 作業系統,但因應中國市場而擁有專門的語音及相關系統設定。
根據原廠公布的數據顯示,專為中國市場推出的 CLA L 長軸版本將提供純電動力的選擇,其採用雙速變速箱結合 800V 高電壓架構,並配置可輸出 268 匹馬力的後驅單馬達設定,根據中國 CLTC 規範下可提供 866 公里續航里程,且受惠於可對應達到 320kW 最大 DC 直流充電功率的表現,原廠表示 CLA L 長軸版本僅需 10 分鐘便可補充行駛 370 公里所需電量。
Porsche 於近期首度發表全新 911 Spirit 特式車款,作為品牌 Heritage Design 策略的最新力作,這款擁有收藏價值的車型,乃是保時捷以早期經典車款為靈感的設計語彙,向品牌輝煌歷史致敬的第三款 911 車型。全球僅限量生產 1,500 輛,Porsche Taiwan 亦同步報出 1,333 萬元起的接單價格。
911 Spirit 70 車型基礎源自於最新世代的 911 Carrera GTS Cabriolet 敞篷車款,其動力核心為全新開發的 3.6 升水平對臥引擎,並結合高壓電池系統、eTurbo 電子排氣渦輪增壓系統,以及全新 PDK 雙離合器自手排變速系統中的電動馬達,可提供 541 匹的綜效馬力輸出,以及 62.2 公斤米的峰值扭力。
在外觀設定上,保時捷為 911 Spirit 70 車型特別調製專屬車色:霓光橄欖綠(Olive Neo)。這是一種濃郁深邃,且帶有現代氣息的綠色。而 Bronzite 車色則與之形成視覺對比。車輛的後下部、前部,以及採用經典「Fuchs」設計的 Sport Classic 輪圈,皆施以這種灰金色塗裝。黑色軟頂與擋風玻璃框架則進一步突顯 911 Spirit 70 視覺魅力。
911 Spirit 70 車型所採用的保時捷盾徽,幾乎與 1963 年的歷史盾徽如出一轍。前葉子板上鑲嵌著金色「Porsche Exclusive Manufaktur」徽飾。行李廂蓋格柵上的 Porsche Heritage 徽章,其設計靈感源自 1950 年代,保時捷 356 車款達成 10 萬公里里程碑時所獲頒的榮耀徽記。另外還具備車尾的金色保時捷字樣與車型名稱。
內裝設計的一大亮點即是採用經典的黑色/橄欖綠 Pasha 織物圖案,這種織物的圖形設計,靈感源自於賽車場上飛揚的方格旗。此外 18 向電動調整跑車座椅的中央椅面、車門飾板,乃至於手套箱內部,皆覆以 Pasha 織物圖案。椅背裝飾嵌件與儀錶飾條,亦提供 Pasha 圖案選配項目。標準配備更包含一塊採用 Pasha 圖案設計的可翻轉行李廂墊。此外包含玄武岩黑俱樂部皮革內裝搭配橄欖綠色裝飾縫線,以及玄武岩黑俱樂部皮革內裝套件,皆列為車型標準配備。
Mercedes-Benz 旗下高性能品牌 Mercedes-AMG,近期首度透過官方社群軟體預告將在 6 月帶來全新的神祕車款,原廠雖然尚未揭示新車的相關資訊,但根據外媒最新的報導指出,此車相當有可能將是下一代的 Mercedes-AMG GT 4-Door Coupé高性能車款,且將有望改採純電動力,並將市場主要競爭對手設定為 Porsche Taycan 以及 Tesla Model S 等純電轎車。
根據原廠先行釋出的預告照片看來,新一代 Mercedes-AMG GT 4-Door Coupé將擁有更趨近於跑車化的線條,原本近似於斜背造型的車尾線條已不復見,取而代之的是更為傾斜,以及更富肌理線條的鈑件設計,同時車頭造型亦更加低伸,推估將擁有與現行 Mercedes-AMG 車款截然不同的造型設計。
據外媒先行揭露的訊息顯示,新一代 Mercedes-AMG GT 4-Door Coupé將採用 Mercedes‑AMG 最新開發的 AMG.EA (AMG Electric Architecture)電動平臺,採用獨特的軸向磁通電動馬達(Axial Flux Motor)設計,較徑向磁通馬達擁有輕巧及體積更小、高扭矩輸出等優勢,而頂級車款的輸出預估將可達到 1,000 匹以上,藉此與同級對手在性能輸出上一較高下。
Hyundai 於大改款旗艦休旅 Palisade 車系上,首度搭載了品牌新世代的油電混合動力系統,近期更透過官方網站,完整揭露了品牌新世代油電系統的相關規格數據。
Hyundai 將推出新世代 2.5 升渦輪油電以及 1.6 升渦輪油電系統,其中 2.5 升渦輪油電系統將先行搭載於 Palisade 車系,並陸續運用在 Hyundai 以及 Kia 旗下等車型。2026 年則將推出後驅版本 2.5 升渦輪油電系統,預計將搭載於包含豪華品牌 Genesis 等車款上。
有別於以往油電動力採用引擎與電動馬達的組合,Hyundai 新世代油電混合動力系統最大的變化,即是改以變速箱結合 P1 及 P2 雙電動馬達的設計架構,其中 P1 電動馬達負責引擎啟動、電池能量生產及管理,P2 馬達則負責輔助動力輸出以及煞車能量回收。
與以往單馬達的油電系統相比,新世代雙馬達結合變速箱的配置可提供更為出色的動力輸出、性能表現以及燃油效率,而其亦可對應 100 匹~300 匹馬力綜效輸出的引擎組合,擁有靈活的車型及動力輸出對應性。
以 Palisade 車系所搭載的新世代 2.5 升渦輪油電混合動力系統為例,其擁有 334 匹綜效馬力以及 46.9 綜效扭力表現,平均油耗為每公升汽油可行駛 14.1 公里,與 2.5 升渦輪汽油引擎相比之下,其燃油效率有著達到 45%的提升,最大動力輸出增加 19%,最大扭力輸出亦有著約 9%的提升幅度。此外 Hyundai 亦表示新一代 1.6 升渦輪油電系統,其燃油效率預計將有著約 4%的提升幅度,綜效扭力輸出則提升至 38.7 公斤米的表現。
Hyundai 總代理南陽實業,日前才在 3 月中新春媒體活動中,首度亮相定位在 Tucson L 之下的全新休旅車系 Mufasa,並預估其入門售價將落在百萬內。如今除確認其正式上市日期為 5 月 14 日外,經銷端近日教育訓練也流出新車重點規配與特色,新車將有望會有至少 3 車型等級可選,並搭載 160 匹 2.0 升自然進氣引擎、平均油耗 14.8km/L,並標配雙 12.3 吋介面、Level 2 駕駛輔助,甚至還會有 360 度環景、BVM 儀表盲區顯示、手機無線充電、64 色氣氛燈、倒車投影技術等配備亮點。
參考海外市場規格,Mufasa 的車身長寬高數據為 4,475mm x 1,850mm x 1,665mm,軸距為 2,680mm,外觀採用 Hyundai 集團最新的參數化設計語彙,搭載分離式的頭燈組設定,中央導入大面積黑色蜂巢狀手法的水箱護罩示人,中央也有大面積的廠徽設定,下氣壩則在兩側帶有 L 型飾條呈現勾勒出梯形視覺。
透過 C 柱與 D 柱的黑色塗裝,讓整體車側窗戶一路延伸至車尾與尾翼、尾窗連成一氣;車尾則採用環繞型的 LED 尾燈組、中央則以黑色鋼琴烤漆為基底貫穿、並搭配橫置的 Hyundai 字樣。
在外觀重點配備方面,就目前資訊顯示國內將提供藍、白、灰、黑共計 4 種車色可選,輪圈配胎則是最大搭載 18 吋鋁圈,先前新春活動出現的全景天窗、電動尾門預計將列為頂規車型標配。此外 LED 環狀尾燈還將具備「倒車燈投影技術」,透過倒車燈阻的內反射鏡,在車輛打倒檔亮倒車燈後,將燈光向地面反射,可藉由 360 度環景觀看反射光條,作為倒車導引線。
內裝方面,Mufasa 配置與 Tucson 相同的四輻式方向盤,中央鞍座處採用 SBW 電子線傳排檔布局,雙 12.3 吋的數位儀表與中控螢幕也承襲家族式設計語彙,同時車輛也搭載了 Level 2 Hyundai SmartSense 駕駛輔助系統。
此外,Mufasa 前座也將搭載 64 色氣氛燈組,在駕駛切換模式、或進行空調溫度調整、開啟空氣清淨功能時,氣氛燈組也會有相對的色彩變化效果。另外 Mufasa 也將搭載單區恆溫空調,中央置物區設有手機無線充電,至於 360 度環景、還有與儀表板整合的 BVM 盲區顯影功能,則有可僅在頂規車型搭載。
空間部分,尾廂在標準 5 座狀態下擁有 451 公升的容積,並可透過 6/4 分離傾倒擴充,只是傾倒後的容積目前仍未有資訊公布。
Hyundai Mufasa 先前送測資訊也首度揭露,搭載 2.0 升直列 4 缸自然進氣動力、搭配 6 速自排變速系統,市區能效與非市區能效分別為 11.33km/L 和 17.93km/L,平均油耗為 14.8km/L,能源效率為 3 級。目前經銷端數據顯示,國內車型最大馬力為 160 匹、最大扭力則是 19.7 公斤米。
從近期外媒不斷曝光的大改款 Toyota RAV4 偽裝測試車來看,大改款第 6 代 RAV4 的問世可說是箭在弦上。但臺灣市場先前在 2 月和泰媒體春酒等活動,都低調未透露大改款 RAV4 的確切時程與動向。
如今,U-CAR 從第一線店頭掌握消息顯示,現號第 5 代 RAV4 先前在 4 月已銳減汽油版的供應、預估 5~6 月會缺車,至於 RAV4 油電版在 4~6 月的供應量減少、同樣也將有缺車的情形。至於國產的 Corolla Cross 車系,其產線預計自 5 月起會大幅減少 1.8 汽油版的供應量,店頭未來將會主推 1.8 油電版,推測應當為符合 CAFE 點數等進行產品策略調整,甚至不排除縮編現有 Corolla Cross 汽油版 3 車型的編成。
全新第 6 代 Toyota RAV4 距離發表已進入倒數階段,將採用 TNGA-K 底盤設計,並且導入尺寸更大的數位儀表與資訊系統,其輪廓與中國廣汽豐田雙生車 Toyota Wildlander(威蘭達)相符,並且與 Corolla Cross 相同,具有明顯的「多維設計」的水箱護罩設計。而車燈部分,則預期將導入品牌新世代外型識別,採用與 Prius、Crown Sport 以及 Camry 相近的雙髻鯊造型。
動力系統部分,外媒報導北美市場第 6 代 Toyota RAV4 將提供 2.5 升汽油與油電混合動力的選項,能耗值表現將會有所進步。
在國內現號版本第 5 代 RAV4 方面,和泰汽車在 2024 年 12 月就已推出 2025 年式車型,推估將會是 RAV4 在大改款前的最後一波變動,變為汽油雙車型、油電 4 車型,共計 6 車型編成選擇,汽油取消 111 萬的尊爵、以及 129 萬的 Adventure 4WD 四驅車型;油電則在既有車型外、再新增 124 萬 2WD 設定的曜黑魅影車型。
而如今,除了先前第 5 代 RAV4 在國內減少 2.0 汽油版本的編成外,就 U-CAR 從第一線店頭掌握的消息顯示,現行款 RAV4 其日本產線在 4 月的生產臺數已銳減、預估國內在 5~6 月 RAV4 汽油版會嚴重缺車。至於 2.5 升油電 RAV4 部分,經銷端訊息顯示其 4~6 月到港來車量也會減少缺車。上述的供應變化,是否是原廠在進行產線切換至大改款 RAV4,相當耐人尋味。
除此之外,第一線經銷端也顯示,甫於 2024 年 10 月推出小改款的 Corolla Cross 車系,其目前單月銷售佔比仍有佔 4 成的 1.8 汽油車型,在未來 5 月份的生產臺數也會大幅減少缺車;未來國瑞汽車產線生產 Corolla Cross 重點會放在目前銷售佔比已達 6 成的 1.8 油電版。
這樣的規劃,甚至包含 Corolla Cross 油電豪華設定為 83.9 萬、當時為香比小改款前降幅最多的 7.6 萬,都可見未來 Corolla Cross 車系未來將在市場上主推油電車型,以利品牌整體取得更加的 CAFE 點數積分;至於目前佔 4 成的 1.8 汽油版,其不論是供應量或銷售佔比都會進一步降低。
近日日本媒體資訊指出,Lexus LBX 車系可望在 2025 年 5 月中旬推出新年式車型,新年式最主要將換上更為穩定的後避震器、降低路面噪音,並且針對懸吊帶來的行路品質調整,此外 HUD 抬頭顯示器的顯示面積與解析度也將提高,新年式日規車型也將增加如臺灣市場一般的 Active 等級,該車型售價可望落在 440 萬日幣(約臺幣 99.6 萬)起。
日規 Lexus LBX 現從入門至高階,總計有包含 Elegant、Relax、Cool、Bespoke Build 共 4 車型等級,售價為 420 萬日幣至 576 萬日幣(約臺幣 95.1 萬至 130.4 萬)。不過如今新年式傳出將一如臺灣市場,於 Elegant 與 Relax 等級之間,追加 Active 等級車型,Active 前驅車型售價可能為 440 萬日幣(約臺幣 99.6 萬)、Active 四驅車型售價可能為 466 萬日幣(約臺幣 105.5 萬)。
而 Active 等級也將提供 6 種車色,包含雲母黑單色,以及 Sonic Quartz 灰黑雙色、Sonic Chrome 銅黑雙色、Astron 金屬灰黑雙色、紅黑雙色、天藍金屬藍黑雙色可選。
新年式的強化部分,最主要將針對底盤進行微調,其中新年式將針對增加後避震器氣缸的尺寸,強調將帶來更加的動態轉向穩定性,進一步提升操控性能,新年式也會藉由講低輪胎的前後震動,帶來更為降低路面噪音的效果。此外,新年式也會針對前後懸吊進行微調,帶來更高品質的乘坐舒適性,而噪音控制的調整也會進一步降低引擎傳入車室的噪音。
配備變化方面,新年式 LBX 也將向 NX 看齊,將輪圈造型調整的更為立體。另外也會增加 HUD 抬頭顯示器的面積與提升解析度,HUD 抬頭顯示器的尺寸將從現行的 208mm x 78mm、增加為 260mm x 74mm,解析度的提升也能進一步強化辨識度。
而有關日規新年式 LBX 的相關資訊,還有臺灣市場動向,U-CAR 將持續追蹤,並替讀者帶來第一手的最新報導。
Stellantis 集團近日公布旗下與 Factorial Energy 合作的固態電池最新進展,其將擁有高達 375Wh/kg 的能量密度,此外其 15%~90%快充將在 18 分鐘完成、有著最高 4C 的放電倍率,並且已完成可超過 600 次充放電循環的驗證,預計此一固態電池技術將首搭在 2026 年將登場的 Dodge Charger Daytona 原型車。
總部位於美國、鑽研於固態電池研發的 Factorial Energy,先前已陸續與 Mercedes-Benz、還有 Stellantis 集團展開固態電池的合作,上述車廠主要著眼於固態電池有望大幅縮短充電時間,並且帶來更好的能量密度、體積、以及續航表現。而 Factorial Energy 最主要是在 2024 年宣布和 Stellantis 集團展開合作,如今雙方則於近日公布在固態電池開發的最新進展。
在固態電池有著比鋰電池組更高的能量密度、更快的充電速度特性下,Stellantis 集團表示最新的固態電池其能量密度高達 375Wh/kg。而在充電效率部分,Stellantis 表示此組固態電池最大的瞬間放電倍率來到 4C,最快從 15%充至 90%電量僅需 18 分鐘,大幅縮短現行電動車在充電的等待時間、並提升便利性。
此外在最考驗電池效能的極高溫、極低溫環境下,藉由 Factorial 的固態電池技術與配方,能讓此具固態電池可在零下 30°C~45°C 間正常運作。並且目前已實測能進行超過 600 次的充電循環,Factorial 與 Stellantis 也會繼續提高其充放電次數。
在車輛搭載部分,Stellantis 集團指出首搭這套固態電池的 Dodge Charger Daytona 原型車,預計將於 2026 年內推出,但後續的市售版本時程仍有待集團進一步公布。
日本 JNCAP 近期公布了 2024 年度第 5 款受測車型成績,而在前 4 款車都獲得了 5 星成績後,這回接受測試的車款 Honda Freed 雖然得到 90%成績,但最終是被評為 4 星,關鍵就在於撞擊測試項目中,其行人頭部保護未很理想、被扣了較多分數,因此最終也無緣 5 星評級。端看現階段 2024 JNCAP 的評測結果,總成績最高依舊是 Toyota Crown Sedan 的 95%,至於 Civic 和 CX-80 雖然都是得到 94%,但加總分數是 CX-80 略勝 Civic 一點,另外 WR-V 則是 90%的分數。
Honda 在日本當地相當倚重的主力產品 Freed,在 2024 年 5 月時正式推出第 3 代車型、並在 6 月份上市,其最大的競爭對手莫過於 Toyota Sienta;而在新世代 Freed 上市後也斬獲不錯的成績,此外,在同年 12 月份時,Freed 更是獲得了第 45 屆 JCOTY 日本年度風雲車殊榮。對於國內市場來說,在 Sienta 退出臺灣之後,其也少了這類小型 MPV 產品,不過較為可惜的是,現階段 Freed 僅有右駕版本,還未有左駕車型出現,因此短時間內要導入的機會恐不大。
在 Freed 於日本熱銷之時,這回也接受了 JNCAP 的評測。先看到 JNCAP 的測試規範,其是以車輛撞擊測試、主動安全測試以及事故自動緊急通報系統共 3 大項為主,合計總分為 193.8,另外相對於 2023 年度的測試,2024 年度 JNCAP 部份評測項目也做了調整,撞擊測試項目中,其在駕駛座和後座保護正面全寬撞擊的評比裡,原先坐在副駕駛座的假人移到了後座。
另外在車與車的偏位撞擊項目中,除了自身車輛的保護性能外,現在還會評比另外一輛車遭受撞擊時的情況。而在行人保護的項目中,行人腿部防護的評估中新增了先進腿部衝擊器。
至於安全測試項目中,主要是增加了十字路口煞車緩解測試,其模擬了交叉路口內的事故,並針對右轉和左轉時與行人或車輛的事故進行了評估;另外交通標識識別系統 ( TSR ) 和其他安全配備系統的評估也首次納入考量。
看到 Freed 這回的測試結果,車輛撞擊測試、主動安全測試以及事故自動緊急通報系統的成績分別為 82% ( 82.55/100 ) 、98% ( 84.52/85.8 ) 、100% ( 8/8 ) ,總分為 90% ( 175.07/193.8 ) ,其百分比是和 WR-V 相同,不過加總分數是略低一點。就端看 Freed 在主動安全測試項目中,該項成績是相當優異,大多的細項測試環節都拿到了最高 5 級評分,僅有在誤踩油門抑制項目是被評為 4 級,不過讓 Freed 無緣 5 星評級的關鍵就在於車輛撞擊測試。
Freed 在車輛撞擊測試中,車對車全寬撞擊 ( 駕駛座保護 ) 、車對車偏位撞擊、側向撞擊等項目都是拿到了 5 級評分,而在車對車全寬撞擊 ( 後座保護 ) 與安全帶警示則是得到 4 級,不過會讓 Freed 在此次成績不理想的關鍵則是在車輛對行人頭部保護,該項僅得到了 3 級的分數,整體對行人的頭部保護性並未很出色,最終間接讓 Freed 這次的 JNCAP 評測為 4 星。
JLR 於 2024 年推出 Works Bespoke 客製化服務,提供復刻的打造愛車等規劃,近日 Land Rover 經典車部門宣佈,將推出 Classic Defender V8 Works Bespoke 軟頂敞篷版,以 2012 年至 2016 年間生產的捐贈短軸 Defender 進行重製,提供塗裝、頂棚、鋁圈等客製化打造,起價從 19.5 萬英鎊起 (約新臺幣 842 萬起),並提供 1 年不限里程原廠保固。
2024 年 JLR 曾透過 Works Bespoke 重製初代 Classic Defender V8,為滿足不同車主需求,可選擇 90 與 110 兩種車身形式 ; 本次僅以短軸溝通的 Classic Defender V8 Works Bespoke 軟頂敞篷版,由專業經典車部門的工程師打造,經過配備與車體強化及重新設計,在原廠標準流程下生產,強調車輛的耐用性、豪華與性能表現。
JLR 表示,Classic Defender V8 Works Bespoke 軟頂敞篷版的帆布車頂,提供標準黑、沙漠色、深卡其色、海軍藍共 4 種色系,靈感呼應 2016 年從原廠產線誕生的經典 Defender,軟頂敞篷架構可透過側面與後面的拉鏈開啟並收折,在 Works Bespoke 的客製化基礎下,共有 49 種車色可選擇,搭配 16 至 18 吋的胎圈,以及水箱罩、車門把手及車身銘牌的專屬妝點。
車室部分,Classic Defender V8 Works Bespoke 軟頂敞篷版共有 5 種單色、8 種雙色皮革內裝提供車主選擇,包含飾板、縫線等細節,也可進行專屬打造 ; 原廠強調,為滿足層峰客群多元的購車需求,甚至可選配衝浪板架、酒類冷藏室等特殊配備。
作為復刻經典車型代表,Classic Defender V8 Works Bespoke 軟頂敞篷版在動力部分,採用 5.0 升 V8 汽油引擎單一配置,在 8 速 ZF 變速箱搭配下,可供輸出最大馬力為 405 匹,最大扭力則為 52.5 公斤米。除了動力升級之外,原廠也支隊懸吊、煞車進行強化,改為螺旋彈簧加上 Eibach 防傾桿、Bilstein 減震阻尼的配置,煞車則以 4 活塞 Alcon 卡鉗、前 335 mm/後 300 mm 碟盤,提供匹配性能的煞車表現。
Porsche 原廠於 2024 年 2 月發表小改款 Porsche Taycan 車系,當時同步帶來了小改款 Taycan 轎車、以及跨界旅行車型 Taycan Cross Turismo。在整體電氣表現及性能都有所強化,其中充電效能從原先最高 270kW 提升至 320kW,而且由於最大電池總容量由過去的 93.4kWh、一舉提升到 105kWh。
小改款 Taycan 家族是國內目前唯一突破 300kW 充電功率大關的 800V 電壓電動車。而先前我們已經先行體驗過小改款售價 558 萬元的 Taycan 4S Cross Turismo 車型,當時就已見證到其最高實測達 326kW 的充電功率,充電表現相當驚人。此次我們藉由再借測動力等級更高的 Taycan Turbo S,來看看其高達 925 匹的性能魅力,以及是否還能再現比起原廠宣稱 320kW 更高的充電功率!
原廠在小改款後針對 Taycan 包括頭、尾燈的外觀樣貌,都進行了近一步的修飾,同時前葉子板和平整化的頭燈造型凸顯出 Taycan 的車身寬度。而且一如先前在試駕小改款 Taycan Cross Turismo 所提,其改款更動幅度不大,因此在外觀就必須尋找其差異點進行分辨,最主要就是頭燈組下方的空氣導流鰭孔,在改款前後有較大的造型分野。
小改款前的頭燈組是較為內凹型;在改款後則改成較為平整,其整體與前輪拱、葉子鈑下切的輪廓更為貼齊,加上四橫柵晝行燈搭配中央主要光源的高解析度 LED 矩陣頭燈組,在整體科技感更為鮮明。
而小改款 Taycan 轎車雖然仍是將頭燈組與前保桿下方透過黑色材質廂連,但其整體的黑色材質造型更為俐落,甚至其內也整合導流鰭孔,下方則有車身同色的箭矢形造型摺線點綴。Turbo S 前保桿最下方有著黑色梯形進氣壩,並主要採用 Turbonite 渦輪黑色 SportDesign 造型外觀套件。
試駕車在選配部分,最主要採用選配價 22.35 萬的金屬魅影綠車色 (Shade Green Metallic),並且還搭配車尾霧面黑色車型名稱,足下則搭載 21 吋 Mission E Design 輪圈,輪圈另施以高亮澤黑色烤漆。另外車側還選配了高亮澤黑色飾條、還有隔熱隔音玻璃及後座私密玻璃,並且在頭燈組搭載 2.99 萬的燻黑高解析度矩陣頭燈,並結合冰川藍四點式 LED 日間晝行燈。不過最獨特的是車頂還搭載 32.12 萬的光照控制全景固定式玻璃車頂。
小改款 Taycan 家族雖然在車內硬體細節更動不大,大致維持 16.8 吋曲面數位儀表板、還有中央的 10.9 吋觸控螢幕含原廠導航、再加上下方觸控控制螢幕的布局,其 PCM 系統的介面仍是有略為更新,主要是下方的控制觸控螢幕現在整合包含導航、Android Auto 等快捷鍵,讓整體操作更為便捷些許。
Taycan Turbo S 車型在內裝標配之列相比其他車型,主要多出霧面碳纖維內裝套件、自發光霧面碳纖維車門檻,還有雙前座 18 向電動跑車座椅含記憶功能,並且也直接內建了保時捷電動跑跑車音效裝置,瞬間加速時可帶來更為強烈的聲效效果。
試駕車最主要在影音資訊娛樂部分,選配了 86,700 元的乘客資訊娛樂顯示螢幕,不過其較為可惜的是並沒有支援 YouTube 影音娛樂功能。另外在駕駛視覺方面也選配了 10.15 萬的抬頭顯示器,整體視覺效果不像 Macan Electric 上的 AR 擴增實境抬頭顯示器酷炫,但其包含導航、動力輸出、還有 ACC 車距等都可在上方顯示,甚至還能即時顯示前車的遠近距離。
另外在小改款 Taycan 的 16.7 吋曲面數位儀表中,其不像 Macan Electric 還可顯示 3 車道的道路虛擬實境顯示,再加上小改款 Taycan 家族都無法在臺灣選配獲得 InnoDrive Level 2 駕駛輔助,對於長途行車的便利性稍微減低。至於 360 度環景在 Taycan Turbo S 上也需另外選配。
此外,在試駕車上還另外選配了相當獨特的 32.12 萬光照控制全景固定玻璃車頂,其可以讓車主與車內乘客享受陽光之餘不受陽光眩目,並總計有包含透明、啞光、半透明、奔放共 4 種預設模式可選,再加上車頂分成 9 個區域可自由滑動。選配陣容還包括 29.2 萬的 Burmester 3D 頂級環繞音響系統,帶來相當上乘的聽覺饗宴。
在座椅部分則有頭枕施以保時捷盾型徽飾印記、暗梅紫色安全帶、方向盤採 Race-tex 材質包覆、蠟灰色跑車計時套件、中央置物盒蓋施以保時捷盾型徽飾印記 、車門檻內飾板與 B 柱飾板採用真皮包覆暗梅紫等鋪陳。
小改款 Taycan Turbo S 將高性能升級電池總容量從 93kWh、提升至 105kWh,但最大充電功率較改款前的 270kW 提升 50kW、來到超過 300kW 大關的 320kW,由此來看其放電倍率 C-Rate 由過去的 3C、提升為 3.2C。原廠強調全新高性能電池的快充性能大幅提升,讓 Taycan 能以超過 300kW 的充電功率持續充電 5 分鐘,最快僅需 18 分鐘就將電量從 10%充到 80%。原先的 Taycan 在攝氏 15 度時,需 37 分鐘將電量從 10%充到 80%;改款後在相同的情況下,也能於 18 分鐘完成。
動力方面,小改款 Taycan Turbo S 在搭載前後雙永磁同步馬達下,最大馬力來到驚人的 952 匹、最大扭力則為 113.2 公斤米,同時跑車計時套件整合全新 Push-to-Pass 功能,依車型不同,可在啟用後的 10 秒提升馬力,Taycan Turbo S 在啟用起跑控制 ( Launch Control ) 時,可提升 190 匹馬力,總輸出達到 952 匹馬力,甚至最短 2.4 秒就能從靜止加速至時速 100 公里,相較前代車型縮短 0.4 秒,WLTP 續航為 630 公里。
原廠也強調其具有更優異軟體的逆變器、更強大的電池、改良的熱管理系統、全新世代的高效加溫設備以及改良的動能回充和四輪驅動策略。從高速減速時產生的動能回充效能由 290kW 提升超過 30 %,達到 400kW。
行車模式方面,Taycan Turbo S 提供 Range 節能、Normal 一般、Sport 運動、Sport Plus、Individual 客製化模式;底盤有 Normal、Sport、Sport Plus 共 3 段可調;車高擁有抬升、適中、已下降、低共 4 段可調。動能回收則有關、開、自動共 3 種,不過皆並非全然的 One-Pedal 單踏板模式,無法滑行至靜止。
試駕的 Taycan Turbo S 除了標配後輪轉向系統,更選配了多達 51.48 萬的保時捷主動車高控制系統 (Porsche Active Ride),Porsche Active Ride 最主要可在非 Sport 等模式的 Normal 模式作動,其可帶來更具舒適行路性的車身控制、隔絕路面起伏、動態車輪負載分布、動態離地高度等功能,並且還能啟用/停用包含舒適登車、側傾補償、加速和煞車舒適性等功能,最直觀的是在上下車時,其 Porsche Active Ride 就會讓車輛在瞬間迅速上升、下降,方便駕駛輕鬆進出車高較低的 Taycan 車系。
不過筆者認為 Porsche Active Ride 系統最讓人驚豔的,還是在於其舒適度還有過彎相當平衡的支撐性表現。像將 Taycan Turbo S 切到非 Normal 懸吊模式時,如 Sport 等模式,雖然可以帶來更佳的路感回饋、還有底盤駕馭樂趣,但是車身在左右擺盪、或是前後加減速俯仰時的感受會較為明顯。
至於切換至 Porsche Active Ride 系統會作動的 Normal 模式時,筆者認為其感受就像「魔毯」一般,即便車高會升高至較為長懸吊行程的「適中」高度,但 Normal 模式時反而在一般道路不太會感受到車身左右擺盪,甚至是減速煞車時、車頭幾乎不會起伏,帶來相當驚人的舒適行路品質,顛覆過往對 Normal 模式的印象,筆者相當推薦有意選配這套系統的車主,應當在購車前體驗一番,方能領略其要價 50 多萬的魅力。
在動力方面,自然是 Taycan Turbo S 的拿手好戲,零百加速瞬間在 2.4 秒突破的癲狂動力,讓 Taycan Turbo S 時常瞬間就來到國內道路速限,或許在國內的道路環境算是「大材小用」,但是其比起先前試駕 Taycan 4S Cross Turismo 之 598 匹更高的性能實力,確實讓其不論是在瞬間起步,或是中高速加速時,都有著更佳的動力餘裕。更遑論比起 Turbo S 更往上的車型,也只有 1,034 匹的 Turbo GT 車型、但其突破千萬的車價也是一大門檻,Turbo S 旗艦的動力水準,筆者已認為足具相當的高性能感官體驗。
測試當日,Porsche Taycan Turbo S 由於還剩下 80%電力,加上我們主要將焦點放在高功率測試,因此決定規畫僅以 80%的電力進行臺北至苗栗來回。出發時,Porsche Taycan Turbo S 在 80%的電力下,其儀表顯示續航仍有 401 公里。
而我們在中午點抵達苗栗三義交流道車亭休息區時,行駛約 137 公里、電量剩下約 52%,儀表能耗以近千匹馬力的車款仍算出色,有著約 5.0km/kWh 的儀表能耗。
在回程的過程中,由於估算照原路徑回程,會無法達到 10%以下的最大充電功率測試情境,因此我們北上時再繞行至基隆八堵交流道,並再沿國道 1 號南下到三重交流道,至附近的 U-POWER 蘆洲集勇站結束。
結束時,總計當天行駛 345.5 公里,最終的電量剩下 8%、剩餘里程為 43 公里,儀表顯示能耗降為 5.2km/kWh,而若以最終當天消耗 72%電量、實際行駛 345.5 公里後來推算,其 1%電量可行駛約 4.79 公里,滿電續航為 480 公里上下,以 WLTP 公告 610 公里來看大概數值約是 WLTP 數值的 76%。
我們在單車可供應最大 360kW 的 U-POWER 蘆洲集勇站、使用 500A 液冷槍起充後,小改款 Taycan Turbo S 約在 9%時就來到改款前最高峰值的 270kW,後續 10%時更來到突破 290kW 大關,從 12%後便一路延續 300kW 以上的峰值功率值至 58%才下降,中間更一舉在 42%時來到最高的 326kW,充電的前 10 分鐘都有 300kW 以上的充電高原,充電 5 分鐘表顯續航補進 130 公里,展現驚人的充電效率。
後續 60%時降到 210kW 左右,並維持此一平原一段時間,最後在 73%時才由 217kW 緩坡下降;到 78%時降為 146kW,最後 80%降為 84kW 結束。
整段 8~80%充電最終只花 18 分 26 秒,若擷取 10%~80%段落更僅有 17 分 27 秒、比原廠宣稱的 18 分鐘更迅速,整段 8~80%充電平均功率更高達 256kW,展現 Taycan 800V J1 平臺再精進後的優異電氣性能。
Porsche Taycan Turbo S | 剩餘 電量 |
行駛 里程 |
累計行駛 里程 |
儀表剩餘續航里程 | 儀表板顯示能耗 (km/kWh) |
臺北松山出發 | 80% | 0 | 0 | 401 公里 | 0 |
苗栗三義交流道 | 52% | 137 公里 | 137 公里 | 249 公里 | 5.0 |
U-POWER 蘆洲集勇站結束 | 8% | 208.5 公里 | 345.5 公里 | 43 公里 | 5.2 |
車款 | Porsche Taycan Turbo S |
總行駛里程 (80%~8%) | 345.5 公里 |
儀表顯示剩餘電量與里程 | 8% / 43 公里 |
行車電腦顯示能耗 (km/kWh) | 5.2 |
12%~80%充電時間 | 17 分鐘 |
10%~80%充電時間 | 18 分鐘 |
快充峰值功率 (kW) | 326 |
平均充電功率 (kW) | 256 |
充電度數(kWh) | 77.471 |
Porsche 原廠於 2024 年 2 月發表小改款 Porsche Taycan 車系,當時同步帶來了小改款 Taycan 轎車、以及跨界旅行車型 Taycan Cross Turismo。在整體電氣表現及性能都有所強化,其中充電效能從原先最高 270kW 提升至 320kW,而且由於最大電池總容量由過去的 93.4kWh、一舉提升到 105kWh。
小改款 Taycan 家族是國內目前唯一突破 300kW 充電功率大關的 800V 電壓電動車。而先前我們已經先行體驗過小改款售價 558 萬元的 Taycan 4S Cross Turismo 車型,當時就已見證到其最高實測達 326kW 的充電功率,充電表現相當驚人。此次我們藉由再借測動力等級更高的 Taycan Turbo S,來看看其高達 925 匹的性能魅力,以及是否還能再現比起原廠宣稱 320kW 更高的充電功率!
原廠在小改款後針對 Taycan 包括頭、尾燈的外觀樣貌,都進行了近一步的修飾,同時前葉子板和平整化的頭燈造型凸顯出 Taycan 的車身寬度。而且一如先前在試駕小改款 Taycan Cross Turismo 所提,其改款更動幅度不大,因此在外觀就必須尋找其差異點進行分辨,最主要就是頭燈組下方的空氣導流鰭孔,在改款前後有較大的造型分野。
小改款前的頭燈組是較為內凹型;在改款後則改成較為平整,其整體與前輪拱、葉子鈑下切的輪廓更為貼齊,加上四橫柵晝行燈搭配中央主要光源的高解析度 LED 矩陣頭燈組,在整體科技感更為鮮明。
而小改款 Taycan 轎車雖然仍是將頭燈組與前保桿下方透過黑色材質廂連,但其整體的黑色材質造型更為俐落,甚至其內也整合導流鰭孔,下方則有車身同色的箭矢形造型摺線點綴。Turbo S 前保桿最下方有著黑色梯形進氣壩,並主要採用 Turbonite 渦輪黑色 SportDesign 造型外觀套件。
試駕車在選配部分,最主要採用選配價 22.35 萬的金屬魅影綠車色 (Shade Green Metallic),並且還搭配車尾霧面黑色車型名稱,足下則搭載 21 吋 Mission E Design 輪圈,輪圈另施以高亮澤黑色烤漆。另外車側還選配了高亮澤黑色飾條、還有隔熱隔音玻璃及後座私密玻璃,並且在頭燈組搭載 2.99 萬的燻黑高解析度矩陣頭燈,並結合冰川藍四點式 LED 日間晝行燈。不過最獨特的是車頂還搭載 32.12 萬的光照控制全景固定式玻璃車頂。
小改款 Taycan 家族雖然在車內硬體細節更動不大,大致維持 16.8 吋曲面數位儀表板、還有中央的 10.9 吋觸控螢幕含原廠導航、再加上下方觸控控制螢幕的布局,其 PCM 系統的介面仍是有略為更新,主要是下方的控制觸控螢幕現在整合包含導航、Android Auto 等快捷鍵,讓整體操作更為便捷些許。
Taycan Turbo S 車型在內裝標配之列相比其他車型,主要多出霧面碳纖維內裝套件、自發光霧面碳纖維車門檻,還有雙前座 18 向電動跑車座椅含記憶功能,並且也直接內建了保時捷電動跑跑車音效裝置,瞬間加速時可帶來更為強烈的聲效效果。
試駕車最主要在影音資訊娛樂部分,選配了 86,700 元的乘客資訊娛樂顯示螢幕,不過其較為可惜的是並沒有支援 YouTube 影音娛樂功能。另外在駕駛視覺方面也選配了 10.15 萬的抬頭顯示器,整體視覺效果不像 Macan Electric 上的 AR 擴增實境抬頭顯示器酷炫,但其包含導航、動力輸出、還有 ACC 車距等都可在上方顯示,甚至還能即時顯示前車的遠近距離。
另外在小改款 Taycan 的 16.7 吋曲面數位儀表中,其不像 Macan Electric 還可顯示 3 車道的道路虛擬實境顯示,再加上小改款 Taycan 家族都無法在臺灣選配獲得 InnoDrive Level 2 駕駛輔助,對於長途行車的便利性稍微減低。至於 360 度環景在 Taycan Turbo S 上也需另外選配。
此外,在試駕車上還另外選配了相當獨特的 32.12 萬光照控制全景固定玻璃車頂,其可以讓車主與車內乘客享受陽光之餘不受陽光眩目,並總計有包含透明、啞光、半透明、奔放共 4 種預設模式可選,再加上車頂分成 9 個區域可自由滑動。選配陣容還包括 29.2 萬的 Burmester 3D 頂級環繞音響系統,帶來相當上乘的聽覺饗宴。
在座椅部分則有頭枕施以保時捷盾型徽飾印記、暗梅紫色安全帶、方向盤採 Race-tex 材質包覆、蠟灰色跑車計時套件、中央置物盒蓋施以保時捷盾型徽飾印記 、車門檻內飾板與 B 柱飾板採用真皮包覆暗梅紫等鋪陳。
小改款 Taycan Turbo S 將高性能升級電池總容量從 93kWh、提升至 105kWh,但最大充電功率較改款前的 270kW 提升 50kW、來到超過 300kW 大關的 320kW,由此來看其放電倍率 C-Rate 由過去的 3C、提升為 3.2C。原廠強調全新高性能電池的快充性能大幅提升,讓 Taycan 能以超過 300kW 的充電功率持續充電 5 分鐘,最快僅需 18 分鐘就將電量從 10%充到 80%。原先的 Taycan 在攝氏 15 度時,需 37 分鐘將電量從 10%充到 80%;改款後在相同的情況下,也能於 18 分鐘完成。
動力方面,小改款 Taycan Turbo S 在搭載前後雙永磁同步馬達下,最大馬力來到驚人的 952 匹、最大扭力則為 113.2 公斤米,同時跑車計時套件整合全新 Push-to-Pass 功能,依車型不同,可在啟用後的 10 秒提升馬力,Taycan Turbo S 在啟用起跑控制 ( Launch Control ) 時,可提升 190 匹馬力,總輸出達到 952 匹馬力,甚至最短 2.4 秒就能從靜止加速至時速 100 公里,相較前代車型縮短 0.4 秒,WLTP 續航為 630 公里。
原廠也強調其具有更優異軟體的逆變器、更強大的電池、改良的熱管理系統、全新世代的高效加溫設備以及改良的動能回充和四輪驅動策略。從高速減速時產生的動能回充效能由 290kW 提升超過 30 %,達到 400kW。
行車模式方面,Taycan Turbo S 提供 Range 節能、Normal 一般、Sport 運動、Sport Plus、Individual 客製化模式;底盤有 Normal、Sport、Sport Plus 共 3 段可調;車高擁有抬升、適中、已下降、低共 4 段可調。動能回收則有關、開、自動共 3 種,不過皆並非全然的 One-Pedal 單踏板模式,無法滑行至靜止。
試駕的 Taycan Turbo S 除了標配後輪轉向系統,更選配了多達 51.48 萬的保時捷主動車高控制系統 (Porsche Active Ride),Porsche Active Ride 最主要可在非 Sport 等模式的 Normal 模式作動,其可帶來更具舒適行路性的車身控制、隔絕路面起伏、動態車輪負載分布、動態離地高度等功能,並且還能啟用/停用包含舒適登車、側傾補償、加速和煞車舒適性等功能,最直觀的是在上下車時,其 Porsche Active Ride 就會讓車輛在瞬間迅速上升、下降,方便駕駛輕鬆進出車高較低的 Taycan 車系。
不過筆者認為 Porsche Active Ride 系統最讓人驚豔的,還是在於其舒適度還有過彎相當平衡的支撐性表現。像將 Taycan Turbo S 切到非 Normal 懸吊模式時,如 Sport 等模式,雖然可以帶來更佳的路感回饋、還有底盤駕馭樂趣,但是車身在左右擺盪、或是前後加減速俯仰時的感受會較為明顯。
至於切換至 Porsche Active Ride 系統會作動的 Normal 模式時,筆者認為其感受就像「魔毯」一般,即便車高會升高至較為長懸吊行程的「適中」高度,但 Normal 模式時反而在一般道路不太會感受到車身左右擺盪,甚至是減速煞車時、車頭幾乎不會起伏,帶來相當驚人的舒適行路品質,顛覆過往對 Normal 模式的印象,筆者相當推薦有意選配這套系統的車主,應當在購車前體驗一番,方能領略其要價 50 多萬的魅力。
在動力方面,自然是 Taycan Turbo S 的拿手好戲,零百加速瞬間在 2.4 秒突破的癲狂動力,讓 Taycan Turbo S 時常瞬間就來到國內道路速限,或許在國內的道路環境算是「大材小用」,但是其比起先前試駕 Taycan 4S Cross Turismo 之 598 匹更高的性能實力,確實讓其不論是在瞬間起步,或是中高速加速時,都有著更佳的動力餘裕。更遑論比起 Turbo S 更往上的車型,也只有 1,034 匹的 Turbo GT 車型、但其突破千萬的車價也是一大門檻,Turbo S 旗艦的動力水準,筆者已認為足具相當的高性能感官體驗。
測試當日,Porsche Taycan Turbo S 由於還剩下 80%電力,加上我們主要將焦點放在高功率測試,因此決定規畫僅以 80%的電力進行臺北至苗栗來回。出發時,Porsche Taycan Turbo S 在 80%的電力下,其儀表顯示續航仍有 401 公里。
而我們在中午點抵達苗栗三義交流道車亭休息區時,行駛約 137 公里、電量剩下約 52%,儀表能耗以近千匹馬力的車款仍算出色,有著約 5.0km/kWh 的儀表能耗。
在回程的過程中,由於估算照原路徑回程,會無法達到 10%以下的最大充電功率測試情境,因此我們北上時再繞行至基隆八堵交流道,並再沿國道 1 號南下到三重交流道,至附近的 U-POWER 蘆洲集勇站結束。
結束時,總計當天行駛 345.5 公里,最終的電量剩下 8%、剩餘里程為 43 公里,儀表顯示能耗降為 5.2km/kWh,而若以最終當天消耗 72%電量、實際行駛 345.5 公里後來推算,其 1%電量可行駛約 4.79 公里,滿電續航為 480 公里上下,以 WLTP 公告 610 公里來看大概數值約是 WLTP 數值的 76%。
我們在單車可供應最大 360kW 的 U-POWER 蘆洲集勇站、使用 500A 液冷槍起充後,小改款 Taycan Turbo S 約在 9%時就來到改款前最高峰值的 270kW,後續 10%時更來到突破 290kW 大關,從 12%後便一路延續 300kW 以上的峰值功率值至 58%才下降,中間更一舉在 42%時來到最高的 326kW,充電的前 10 分鐘都有 300kW 以上的充電高原,充電 5 分鐘表顯續航補進 130 公里,展現驚人的充電效率。
後續 60%時降到 210kW 左右,並維持此一平原一段時間,最後在 73%時才由 217kW 緩坡下降;到 78%時降為 146kW,最後 80%降為 84kW 結束。
整段 8~80%充電最終只花 18 分 26 秒,若擷取 10%~80%段落更僅有 17 分 27 秒、比原廠宣稱的 18 分鐘更迅速,整段 8~80%充電平均功率更高達 256kW,展現 Taycan 800V J1 平臺再精進後的優異電氣性能。
Porsche Taycan Turbo S | 剩餘 電量 |
行駛 里程 |
累計行駛 里程 |
儀表剩餘續航里程 | 儀表板顯示能耗 (km/kWh) |
臺北松山出發 | 80% | 0 | 0 | 401 公里 | 0 |
苗栗三義交流道 | 52% | 137 公里 | 137 公里 | 249 公里 | 5.0 |
U-POWER 蘆洲集勇站結束 | 8% | 208.5 公里 | 345.5 公里 | 43 公里 | 5.2 |
車款 | Porsche Taycan Turbo S |
總行駛里程 (80%~8%) | 345.5 公里 |
儀表顯示剩餘電量與里程 | 8% / 43 公里 |
行車電腦顯示能耗 (km/kWh) | 5.2 |
12%~80%充電時間 | 17 分鐘 |
10%~80%充電時間 | 18 分鐘 |
快充峰值功率 (kW) | 326 |
平均充電功率 (kW) | 256 |
充電度數(kWh) | 77.471 |
共
50,824
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