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305


【車主來聊】CMC J Space 5人座廂車版:乘坐空間如何?車主表示「很好睡」|185cm的兒子在後座也不怕撞到頭|SUP、船槳與器材輕鬆收納|專題企劃

U-CAR Editors(ucareditors)

2025/02/18 00:00:00

發文

#6206914 IP 127.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CMC J Space2024年11月上市以來,已經受到許多消費者的青睞,本次U-CAR特別找來熱愛SUP的車主,請他來聊聊他的用車情境以及實際使用後的心得。

123

U-CAR Editors(ucareditors)

2025/02/17 16:00:00

發文

#6206916 IP 127.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BMW 原廠近日公布名為 Vision Driving Experience 的高性能電動偽裝車,其預計 4 月中國上海車展對外展出,可提供最高 1,835 公斤米的最大扭力,而且還具有高效動力控制單元「Heart of Joy」,車內則採用 BMW 全景 iDrive 座艙布局、並搭載最新的 BMW Operating System X 車載系統,而此車雖然不會走入量產、但其「Heart of Joy」動力控制系統會援引至未來的 Vision Neue Klasse 量產版純電 3 Series 等車。

BMW 新世代產品推出計畫如火如荼進行中,除了純電動平臺 Neue Klasse 的首款作品 iX3 預計將於 2025 年推出外,新一代 3 Series 也遭海外媒體捕獲到偽裝車正進行測試當中。新世代大改款的 3 Series 具有前所未有重要性,除了有同級距的 i3 純電動車型推出外,更將與 Neue Klasse 系列車型採用新一代設計與技術,並且將以為 2023 年推出的 Vision Neue Klasse 概念轎車為基礎。

目前 BMW 原廠預告 Neue Klasse Electric 量產車(包含可能命名為 iX3 的純電休旅、純電 3 Series),將自 2025 年開始陸續在匈牙利的 Plant Debrecen 工廠開始生產。但在正式量產之前,BMW 此次還對外揭示了名為 Vision Driving Experience 的高性能純電測試車,其預計於 4 月 2025 上海車展正式對外展出,展現品牌在電氣架構、數位化、高動力效率等環節的優勢,BMW 官方將相關的動力控制技術統稱為「Heart of Joy」。

根據 BMW 原廠指出,基於 800V 純電動 Neue Klasse 平臺架構中的「Heart of Joy」動力控制單元,主要將動力傳動、煞車制動、充電、動能回收、轉向等功能的處理速度,相較現行車款的處理速度提升 10 倍,其能與許多 BMW 動態控制系統共同協作,帶來反應即時的絕佳動態與動力表現。

而「Heart of Joy」動力控制單元的優勢,也體現在其能在瞬間對應 Vision Driving Experience 高達 1,835 公斤米的狂暴扭力輸出,讓車輛精準的分配動力,並呈現前所未見的高性能動態表現。此外,「Heart of Joy」動力控制單元還精密結合電機馬達的動能回收與煞車系統,強調動能回收與制動表現比起現行車款提升 25%,帶來絕佳的動態控制。

在車身外觀部分,BMW Vision Driving Experience 在偽裝貼紙下的輪廓大致與 Vision Neue Klasse 概念轎車相同,但多出不少乖張外擴的空力套件,足下的輪圈甚至還有外顯的動態燈號顯示,當「Heart of Joy」動力控制單元加速時輪圈就會顯示綠色、動能回收時為藍色,煞車制動時為橘色。

原廠還強調 Neue Klasse 平臺車款皆將具備 4 個超級電腦,能藉由超級電腦達成動力傳輸與車內座艙系統的完美融合。以 Vision Driving Experience 概念車來看,其在內裝就具有先前 2025 CES 展上發表的 BMW 全景 iDrive 座艙布局、並搭載最新的 BMW Operating System X 車載系統,不過 Vision Driving Experience 概念車還加入多個高性能氛圍的碳纖維飾板與中控臺、碳纖維桶型座椅,並具有多角形的中央麂皮包覆方向盤,兩側門板也有性能風格十足的氛圍燈。


儀表板質感隨心情變化? Continental Automotive推出「E Ink Prism」儀表板

U-CAR Editors(ucareditors)

2025/02/17 16:00:00

發文

#6206917 IP 127.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Continental Automotive 展示最新研發的「E Ink Prism」電子紙螢幕技術之儀表板方案,最大的特點是使用者可以自由設定儀表板的質感樣態或樣式,例如金屬質感、圖片、文字或符號等內容,由於採用「E Ink Prism」電子紙技術,即使車輛熄火/關閉後,儀表板上的顯示內容可長時間顯示而幾乎不耗電。

Continental Automotive 所發表的這套 E Ink Prism 電子紙儀表板,位於駕駛艙內、靠近前座乘員的一側,以長條形、貫穿整個駕駛艙前方,並非取代原有的儀表或空控螢幕,而是提供另外一種的顯示功能。

Continental Automotive 展示最新研發的「E Ink Prism」電子紙螢幕技術之儀表板方案,最大的特點是使用者可以自由設定儀表板的質感樣態或樣式,例如金屬質感、圖片、文字或符號等內容。

根據原廠的說法,E Ink Prism 電子紙儀表板可滿足客戶的客製化需求,能搭配於包含電動車在內的各種車款;由於電子紙不同於一般顯示螢幕,其擁有超低耗電、長時間顯示特色,駕駛人可透過設定的方式,將其設定為金屬質感的樣式,或是自己喜愛的圖紋、圖片、文字等內容,展現出獨特的個人化喜好。

E Ink Prism 電子紙儀表板可滿足客戶的客製化需求,能搭配於包含電動車在內的各種車款。

現今,消費裝置採用電子紙的產品,例如電子閱讀器等,可說是十分普遍;電子紙的螢幕更新率、顯示效果等,適合拿來作為偏向靜態性的內容,而不是中控螢幕或儀表那種快速顯示的內容。因此,可以將這套方案,視為傳統儀表板的數位化材質。

廣  告

Continental Automotive 表示,E Ink Prism 電子紙儀表板的耗電量極低,幾乎不會額外對電池/電瓶造成耗損,同時,內部也開始研發與認證彩色版本的儀表板方案,相關的產品都可針對汽車品牌的客戶需求進行客製化。


日媒指出本田與日產合併計畫破局其中關鍵,Honda希望Nissan放棄e-Power、轉而支持採用e:HEV系統

U-CAR Editors(ucareditors)

2025/02/17 16:00:00

發文

#6206918 IP 127.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在 2025 年 2 月 13 日時 Honda 與 Nissan 的合併計畫正式宣告破局,這項合併規劃在 2024 年 12 月 23 日宣布雙方簽署 MOU 合作備忘錄,其朝向合資成立控股公司、針對兩大品牌業務進行整合的方向前進,但僅不到 3 個月的時間,如今雙方的合併計畫也正式劃下句點。

在兩方的想法始終無法達成共識之時,也使最終談判走向破局,而這之中雙方也存在許多分歧,包括 Honda 希望成為母公司、而 Nissan 則是子公司的角色,不過近期根據日本媒體報導,還有一項關鍵導致談判破局,即在於 Honda 希望 Nissan 放棄 e-Power 技術,轉而來支持並採用自家的 e:HEV 油電系統。

在 2025 年 2 月 13 日時 Honda 與 Nissan 的合併計畫正式宣告破局,這之中雙方也存在許多分歧,包括 Honda 希望成為母公司、而 Nissan 則是子公司的角色。
近期根據日本媒體報導,還有一項關鍵導致談判破局,即在於 Honda 希望 Nissan 放棄 e-Power 技術,轉而來支持並採用自家的 e:HEV 油電系統。

談判中存在許多分歧

從先前 Honda 與 Nissan 共同所發出的聲明稿得知,在合併的計畫中,Honda 最終希望成為母公司、Nissan 則是子公司,這點其實和最初的整合計畫有些不同,其也成為談判破局的一大關鍵;雖然合併計畫告吹,不過雙方接下來還是會在電動車領域來合作。而在確認這項組成世界第 3 大汽車集團失敗之時,日本媒體近期則透露談判破局的關鍵除了前述原因之外,還有一項關鍵是在 Honda 希望 Nissan 可以放棄 e-Power 技術,並且來採用 Honda 的 e:HEV 系統,這點也遭到 Nissan 強烈反對,進一步擴大雙方的裂痕。

日本媒體近期則透露談判破局的關鍵除了前述原因之外,還有一項關鍵是在 Honda 希望 Nissan 可以放棄 e-Power 技術,並且來採用 Honda 的 e:HEV 系統,這點也遭到 Nissan 強烈反對,進一步擴大雙方的裂痕。

在確認 Honda 和 Nissan 合併破局消息的當天,Nissan 也舉行了財報記者會,除了說明財務相關的事項外,Nissan 也公布了 2025 年產品計畫,這之中也包括 Rogue PHEV、Rogue e-Power、新世代的大型 Minivan、K-Car、全新小型電動車、新世代 Leaf 等等。

值得關注的是現在 Nissan 在北美市場還未有 e-Power 動力選項,不過在確認 2026 年會有 Rogue e-Power 後,也正式代表 e-Power 進入到北美,後續其他產品也有機會來擁抱 e-Power 科技;不過 e-Power 在高速巡航下的燃油效率並未那麼好,加上美國地大物博的地理條件下,其也會是 e-Power 的一大劣勢。

現在 Nissan 在北美市場還未有 e-Power 動力選項,不過在確認 2026 年會有 Rogue e-Power 後,也正式代表 e-Power 進入到北美,後續其他產品也有機會來擁抱 e-Power 科技。

e-Power 是 Nissan 目前相當積極推動的增程式動力架構,系統的燃油引擎並不是用來驅動車輛,而是作為發電機來為電池組充電,車輛驅動仍是以電動馬達為主。Honda 現階段也很積極發展自家的 e:HEV 油電系統,該動力架構也和 e-Power 有些不同,整個動力系統中,引擎主要作為增程使用以及高效巡航時的驅動,不過在高速時系統則會視巡航狀況來直接由引擎驅動,展現引擎在高速時效能較佳之優勢。其對比 e-Power 僅作為電池組發電機的角色,e:HEV 系統的運作上確實也更加多元,整體效能表現也更為出色。

e-Power 是 Nissan 目前相當積極推動的增程式動力架構,系統的燃油引擎並不是用來驅動車輛,而是做為發電機來為電池組充電,車輛驅動仍是以電動馬達為主。
Honda 現階段也很積極發展自家的 e:HEV 油電系統,該動力架構也和 e-Power 有些不同,整個動力系統中,引擎主要作為增程使用以及高效巡航時的驅動,不過在高速時系統則會視巡航狀況來直接由引擎驅動。
廣  告

兩家車廠的電氣化系統都各自具備一定特點,而在 Honda 與 Nissan 的合併計畫中,前者主要也是佔有較大主導權,確實,Honda 也希望成為母公司的角色、並非是兩家子公司所組成;再者就是若確認合併後未來的發展發向,從日本媒體透露的訊息來看,Honda 希望未來能以自家的 e:HEV 油電系統為主軸,並且建議 Nissan 能放棄 e-Power、轉而來支持 e:HEV,要放棄自家努力推崇的油電科技,這對於 Nissan 來說無疑也是一大衝擊,確實也讓 Honda 與 Nissan 的合併更加困難。

從日媒透露的訊息來看,Honda 希望未來能以 e:HEV 油電系統為主軸,並且建議 Nissan 能放棄 e-Power、轉而來支持 e:HEV,要放棄自家努力推崇的油電科技,對於 Nissan 來說無疑也是一大衝擊,確實也讓 Honda 與 Nissan 的合併更加困難。

基本車價1,780萬元起、782匹高性能油電設定,Bentley新世代Flying Spur抵臺

U-CAR Editors(ucareditors)

2025/02/17 16:00:00

發文

#6206925 IP 127.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Bentley 總代理永三汽車繼 2024 年 10 月、在臺推出全新第 4 代 Continental GT 與其電動軟頂敞篷版本:Continental GTC 後,也在今日 (2/18) 為國內喜愛高性能運動四門轎車的消費者,帶來同屬第 4 世代、換裝高性能 4.0 V8 高性能油電動力的品牌最強四門轎車:Flying Spur,並一次推出運動風格的 Flying Spur Speed 與豪華頂級定位的 Flying Spur Mulliner 兩款車型,且開出新臺幣 1,780 萬元起的基本車價。

Bentley 總代理永三汽車正式發表第 4 世代、換裝高性能 4.0 V8 高性能油電動力的品牌最強四門轎車:Flying Spur,並推出 Flying Spur Speed 與 Flying Spur Mulliner 兩款車型,開出新臺幣 1,780 萬元起基本車價。

第 4 代 Flying Spur 雖然外觀並不像第 4 代 Continental GT 做了那麼多明顯的改變,但其實原廠還是替它們換上了重新設計的水箱護罩格柵、前/後下擾流、後尾燈組,且 Flying Spur Speed 車型以暗色材質的細節處理呈現運動本質,準車主並可選配碳纖維個性套件,Flying Spur Mulliner 車型則是配置全新懸浮式鑽型水箱護罩、霧銀色後視鏡與雙鑽型車側進氣孔,且車頭標配車頭「Flying B」發光立體徽飾,以及 22 吋 Mulliner 專屬雙色水平廠徽輪圈。

第 4 代 Flying Spur 外觀具備重新設計的水箱護罩格柵、前/後下擾流以及後尾燈組,Flying Spur Mulliner 車型配置全新懸浮式鑽型水箱護罩、霧銀色後視鏡與雙鑽型車側進氣孔,車頭擁有「Flying B」發光立體徽飾及 22 吋 Mulliner 專屬雙色水平廠徽輪圈。

座艙內,第 4 代 Flying Spur 亦沿用了第 3 代車款的布局,駕駛座前方依舊可見全數位儀表、中央也嵌著 12.3 吋觸控螢幕,並提供無線 Apple CarPlay 與 Android Auto 手機連接功能,且車室空間的椅面及車門面板多了新式絎縫與立體菱格紋皮革,並能搭配主動空氣清淨系統、智慧座椅偵測等 Bentley 科技。

Flying Spur Mulliner 車型提供獨有的三色精選內裝,還可交由 Mulliner 訂製部門來為車主量身搭配。

此外,第 4 代 Flying Spur 全新 LED 動畫迎賓燈係首見於限量訂製車款:Batur,在車門開啟時會帶來光雕與流動光影的優雅藝術感,Flying Spur Mulliner 車型還提供獨有三色精選內裝,甚至可交由 Mulliner 訂製部門來為車主量身搭配。

至於首度出現於 Flying Spur 車系的智慧座椅套件,則可將乘車舒適性進一步提升,透過這項選配,系統可自動感應乘坐者體表濕度及溫度並調節空調,還可偵測坐姿受力點,不斷微調降低久坐疲憊感,體貼車內成員。

而且第 4 代 Flying Spur 除了搭在可觀測週遭環境的智慧停車輔助系統,還能監控車內及車外空氣品質,主動進行車室空氣循環或關閉換氣,甚至能結合 GPS 定位系統,在車輛即將進入隧道時,自動關閉以阻隔車外汙染空氣。

廣  告
第 4 代 Flying Spur Speed 與 Flying Spur Mulliner 皆採用 4.0 升 V8 插電式油電動力,綜效馬力高達 782 匹 (PS)、綜效扭力則為 102 公斤米 (1,000Nm)。

表現方面,第 4 代 Flying Spur Speed 與 Flying Spur Mulliner 均是換裝與第 4 代 Continental GT/GTC Speed 共用、原廠稱為「超高性能混合動力系統 (Ultra Performance Hybrid powertrain)」的 4.0 升 V8 插電式油電動力,由最大馬力 600 匹 (PS)、扭力 81.6 公斤米的 4.0 升 V8 雙渦輪增壓汽油引擎,以及最大功率 190 匹 (PS) 馬力、45.9 公斤米扭力的馬達 (電池容量 25.9kWh) 組成,綜效馬力高達 782 匹 (PS)、綜效扭力則為 102 公斤米 (1,000Nm),並可較前代 Flying Spur Speed 減少 90%的二氧化碳排放,且擁有 76 公里的純電行駛里程、純電模式的極速則可達時速 140 公里。

第 4 代/第 3 代 Flying Spur Speed 性能比較
車型 第 4 代
Flying Spur Speed
第 3 代
Flying Spur Speed
引擎形式 4.0 升 V8 插電式
油電系統
6.0 升 W12
雙渦輪增壓
變速箱形式 8 速雙離合器自手排
驅動方式 四輪驅動
車重(kg) 2641 2437
馬力輸出(PS) 綜效 782(+19%) 635
扭力輸出(kgm) 綜效 102(+11%) 91.8
0~100km/h(秒) 3.5 3.8
極速(km/h) 298 330

搭配 8 速雙離合器自手排變速箱與四輪驅動系統後,即使車重來到 2,646 公斤,但是第 4 代 Flying Spur Speed 與 Flying Spur Mulliner 由靜止加速到時速 100 公里依舊僅需 3.5 秒,還擁有時速 285 公里的極速。

第 4 代 Flying Spur Speed 與 Flying Spur Mulliner 具備 76 公里純電行駛里程、純電模式極速可達時速 140 公里。
廣  告

底盤與操控表現部分,由於電池設計在後軸、馬達位於變速箱之中,所以第 4 代 Flying Spur Speed 與 Flying Spur Mulliner 擁有 48.3 : 51.7 的前/後配重比例,並搭載全新雙氣室與氣壓彈簧、搭配雙閥門阻尼之懸吊,以及重新調校的 Bentley 動態駕駛系統 (Bentley Dynamic Ride) 和電子行車穩定軟體 (ESC),結合 eLSD 電子限滑差速器及扭力向量分配系統,以及前 10 活塞、後 4 活塞煞車卡鉗後,能提供更靈敏又不失舒適的動態表現。


日本傳奇大師、48組豪傑參戰,第2屆Speed & Crafts機車改裝工藝大展2/28登場

U-CAR Editors(ucareditors)

2025/02/17 16:00:00

發文

#6206926 IP 127.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手工機車改裝世界冠軍暨 Rough Crafts 主理人葉韋廷,將舉辦第 2 屆「Speed & Crafts 機車改裝工藝大展暨冠軍賽」,暨 2023 首屆突破 5,000 人次熱情參與後,第 2 屆陣容更升級,將於 2025 年 2 月 28 日至 3 月 2 日,在臺北松菸四號倉庫開展!此屆賽制分為 3 大組,除「手工組」及「性能組」首度新增「哈雷組」,共計 48 組知名改裝職人將帶來他們的精湛的作品,也邀請 4 位世界級的日本傳奇大師參與投票與帶來超值的大師名人講座!

此屆賽制分為 3 大組,除「手工組」及「性能組」首度新增「哈雷組」,共計 48 組知名改裝職人將帶來精湛的作品,也邀請 4 位世界級的日本傳奇大師參與投票。

此次展會更公開展出征服美國鹽湖城賽道之神秘作品,並推出限量「MADRIDER x Speed & Crafts」聯名週邊,買 VIP 套票即可獲得!即日起至 2 月 27 日為早鳥預售期間,喜愛改裝車工藝的朋友可透過 acupass 購票系統購票,早鳥優惠及 VIP 限量週邊套組。

這次參賽評選標準依循上屆賽制由參賽選手及評審們互評,48 組精選挑戰隊伍,將在 3 月 2 日公布第二屆冠軍得主!​現場不僅能與參賽者互動,還能親眼見證日本傳奇大師的蒞臨;此外,購買 VIP 套票的車迷朋友,更可獲得全球唯一的大師名人講座名額。

此次展會更公開展出征服美國鹽湖城賽道之神秘作品,並推出限量「MADRIDER x Speed & Crafts」聯名週邊,買 VIP 套票即可獲得!
  1. 第 2 屆機車改裝工藝大展票制為 3 日入場卷並附贈一杯調飲新臺幣為 499 元 (現場售價 599 元)、限量 VIP 套組:3 日入場卷附贈一杯調飲+限量 MADRIDER 品牌 T-Shirt+大師講座超值價新臺幣 1980 元。

講座由此次大賽主辦人暨 Rough Crafts 主理人葉韋廷、馬來西亞最大改車工藝展主辦人 Asep Ahmad Lskandar 與其他 4 位日本傳奇大師 Cherry's Company 的黑須嘉一郎 Kaichiroh Kurosu、Custom Works Zon 的吉澤雄一 Yuichi Yoshizawa、LUCK motorcycle 的杉原雅之Masayuki Sugihara 、46 WORKS 的中嶋志朗 Shiro Nakajima 主講,講座將與觀眾分享近年他們在機車改裝領域的深厚經驗和創作心得,並且邀請到幫無數名人與店家設計 LOGO 的日本傳奇手繪設計師 TETSU 在展覽期間進行現場手繪活動,此次大賽的 LOGO 也是由 TETSU 大師親筆手繪。

Rough Crafts 主理人葉韋廷。
馬來西亞最大改車工藝展主辦人 Asep Ahmad Lskandar。
Cherry's Company 的黑須嘉一郎 Kaichiroh Kurosu。
Custom Works Zon 的吉澤雄一 Yuichi Yoshizawa。
LUCK motorcycle 的杉原雅之Masayuki Sugihara。
46 WORKS 的中嶋志朗 Shiro Nakajima。
日本傳奇手繪設計師 TETSU。

AVIS艾維士租車挺國旅,全臺積極拓點服務再升級

U-CAR Editors(ucareditors)

2025/02/17 16:00:00

發文

#6206927 IP 127.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春暖花開,適合旅遊的季節即將到來,無論是規劃遠程家庭出遊,還是短途輕旅行,租車自駕是旅客最方便的選擇。國際知名租車品牌 AVIS 艾維士租車 及旗下姊妹品牌 Budget 百捷租車,全球已在 177 個國家設立據點,提供高品質的租車服務,讓旅客能夠輕鬆展開旅程,在臺灣也能享受國際級的服務。

為了滿足國內外旅客的多元需求,AVIS 持續深耕臺灣市場,並在 2025 年積極拓展服務據點,提供更便捷的租車體驗。近期更與國內知名租車品牌 - 「小馬租車」 攜手合作,於臺北松山機場、板橋車站、新竹高鐵、臺中市府等地新增據點,讓國內外旅客在各交通樞紐就能便利租車。

AVIS 在 2025 年積極拓展服務據點,提供更便捷的租車體驗。近期更與國內知名租車品牌 - 「小馬租車」 攜手合作,於臺北松山機場、板橋車站、新竹高鐵、臺中市府等地新增據點,讓國內外旅客在各交通樞紐就能便利租車。

大眾運輸轉乘租車享優惠!最低 5 折起

  1. 即日起至 2/27 全臺站點適用,AVIS 艾維士租車推出憑高鐵、臺鐵、客運等大眾運輸票根或購票證明,享全車款租金平日 6 折;假日 7 折優惠。(無大眾運輸票根之訂單,亦享租金平日 65 折;假日 75 折 之優惠)
  2. Budget 百捷租車也推出憑高鐵、台鐵、客運等大眾運輸票根或購票證明,享全車款租金平日 5 折;假日 55 折優惠。(無大眾運輸票根之訂單,亦享租金平日 55 折;假日 65 折之優惠)

Gogoro預告「離峰時段騎到飽」方案,3月車主App新改版,品牌4大策略與目標,攜手Castrol進軍越南

U-CAR Editors(ucareditors)

2025/02/17 16:00:00

發文

#6206928 IP 127.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成立於 2011 年的 Gogoro,於 2015 年推出第 1 款電動機車後,將邁入 10 週年,累計服務近 64 萬名車主。今 (2/18) 日品牌舉辦春酒活動,宣佈 4 大策略實現財務目標的同時,預告攜手嘉實多 (Castrol) 進軍越南市場。與國內消費者、車主相關的資訊部分,預計 3 月將推出 Gogoro App 改版,第 2 季提供全新「離峰時段騎到飽」方案。

Gogoro 今 (2/18) 日品牌舉辦春酒活動,宣佈 4 大策略與目標,預告進軍越南市場,3 月將推出 Gogoro App 改版,第 2 季提供全新「離峰時段騎到飽」方案。

Gogoro App 預告 3 月改版,個人化打造強化使用體驗

從消費者最有感的觀點切入,Gogoro 宣佈將於 2025 年 3 月推出改版 Gogoro App,透過用戶個人化打造,整合常用站點狀態、推薦附近新站功能,可監測騎乘效率/里程,彙整資訊顯示於主頁面,同時加入即時客服機制,透過一鍵連結真人客服,強化即時性、直覺、貼心的使用體驗。

Gogoro 宣佈 3 月推出改版 Gogoro App,透過用戶個人化打造,整合常用站點狀態、推薦附近新站功能。
改版 Gogoro App 可監測騎乘效率/里程,彙整資訊顯示於主頁面,同時加入即時客服機制,透過一鍵連結真人客服。

第 2 季推「離峰時段騎到飽」方案,每月最低 488 元起

將於第 2 季登場的「離峰時段騎到飽」方案,適用 Gogoro 與 PBGN 旗下新舊車主,提供每日 14 小時的離峰換電時段,期間換電享「0 元/Ah」換電金額,意即選用單電池方案,每月最低只要 488 元起,如果是雙電池方案,每月最低則為 888 元,同為綁約 24 個月。希望透過分散電池交換時段需求,旨在降低騎乘成本,同時提升換電滿意度。

Gogoro 表示,目前已在全臺佈建 2,695 座電池交換站,透過交通熱區的密集、優先建置,滿足車主換電需求,據瞭解,現階段第 5 代 GoStation 佔比為 70%,全臺已透入超過 140 萬顆電池,平均每站配置 45 顆電池,確保服務量能。

將於第 2 季登場的「離峰時段騎到飽」方案,適用 Gogoro 與 PBGN 旗下新舊車主,提供每日 14 小時的離峰換電時段,期間換電享「0 元/Ah」換電金額。
  1. 離峰時段騎到飽方案情境說明:

Gogoro 定義每日 14 小時離峰時段,劃分 3 個時段,分別為凌晨 0 點至上午 6 點、上午 10 點至下午 16 點、晚上 22 點至 24 點。

意即,若車主選擇「離峰時段騎到飽」,都在「離峰時段」換電池,每月最低僅需支付 488 元資費 (單電池車型),若在「非離峰時段」換電池,超過資費包含使用安時部分,將以其他時段「2.3 元/Ah」進行計算/收費。

Gogoro 表示,目前已在全臺佈建 2,695 座電池交換站,其中第 5 代 GoStation 佔比為 70%,全臺已透入超過 140 萬顆電池,平均每站配置 45 顆電池,確保服務量能。

收斂旗下整車平臺數量,預告全新產品登場,Jego 車系是否保留?

在電動機車事業展望方面,劃分為聚焦產品線、聚焦海外特定市場 2 大方向,首先預計將產品線收斂至 5 個整車平臺,對應入門、中階與高階車款產品,達成降低研發成本/生產成本、縮短開發週期、提升品質一致性、加速 PBGN 聯盟發展等目標。

據 U-CAR 掌握消息指出,將會有鎖定綠牌級距的全新產品登場,品牌預告將不會讓消費者等待太久,不過受到產能規劃、調整,暫時停止生產的 Gogoro Jego 車系,未來是否持續在國內市場販售,有待後續觀察。

Gogoro 預計將產品線收斂至 5 個整車平臺,對應入門、中階與高階車款產品。
Gogoro 提到,整車平臺計畫將達成降低研發成本/生產成本、縮短開發週期、提升品質一致性、加速 PBGN 聯盟發展等目標。

與 Castrol 簽約預告進軍越南,將於當地以代工生產方式販售

聚焦海外特定市場部分,Gogoro 已經與嘉實多 (Castrol) 完成簽約,將成立合資公司,瞄準電動運具潛力巨大的越南市場,選擇彈性的合作模式,有望攜手當地、已率先佈局當地的二輪品牌,進行生產規劃,Gogoro 將專精於協助設計、提供核心技術,授權 Castrol 進行銷售與營運,有望 2026 年於當地正式生產販售新車。

Gogoro 展望未來發展部分,除了聚焦產品線之外,更預告將透過攜手嘉實多 (Castrol) 發展海外特定市場-越南。
Gogoro 與嘉實多 (Castrol) 完成簽約,將成立合資公司,瞄準電動運具潛力巨大的越南市場,選擇彈性的合作模式,有望攜手當地、已率先佈局當地的二輪品牌,進行生產規劃。

電池自車用汰役後轉型儲能系統,延展第二生命週期

Gogoro 提到,儲能系統成為能源加速轉型的關鍵基礎建設,因此品牌可透過智慧電池可移動、效能高的特性,在電池達到特定使用年限、從電動機車上汰役後,延展第二生命週期,發展電池梯次應用,除了道路號誌等用途外,甚至跨入醫療場所、零售商店等使用情境,成為服務企業客戶的儲能系統,提高電網韌性。而 Gogoro 深化電池應用,研發費用提升 26%,品牌儲能系統原型,已在 2024 年通過台電相容性驗證,將加速商轉,拓展全新能源事業版圖。

Gogoro 深化電池應用,品牌儲能系統原型,已在 2024 年通過台電相容性驗證,將加速商轉,拓展全新能源事業版圖。

Gogoro 4 大策略推演未來 3 年實現目標

Gogoro 代理執行長姜家煒表示,Gogoro 的目標非常明確,將在能源科技公司與機車公司架構下,實現獲利並持續穩健成長 ; 團隊已積極展開行動,專注核心業務,打造更加滿足客戶需求的產品與服務。同時更預告,將以 4 大策略,在 2026 年達成能源事業損益兩平,2027 年能源事業產生自由現金流,以及 2028 年車輛事業損益兩平。

Gogoro 代理執行長姜家煒表示,將以 4 大策略,在 2026 年達成能源事業損益兩平,2027 年能源事業產生自由現金流,以及 2028 年車輛事業損益兩平。

性能輸出達9 kW,Ionex光陽純電旗艦MiG 9確認第1季量產上市,原廠車隊征戰武嶺

U-CAR Editors(ucareditors)

2025/02/17 16:00:00

發文

#6206930 IP 127.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致力推動油電轉型的 Kymco/Ionex 光陽,今 (2/18) 日透過新聞稿方式預告,Ionex 旗艦電動機車 MiG 9 將於 2025 年第 1 季量產上市,而品牌高雄光陽總廠技術人員組成的「Ionex MiG 9 研發先鋒路測」車隊,已經由高雄出發展開遠征,首站預計抵達 Ionex 位於合歡山的換電站,為新車上市、量產進行暖身。

Kymco/Ionex 提到,將於 3 月舉辦品牌發表會,為全新純電旗艦 MiG 9 上市登板作為 2025 年開春的首場新車發表。

Ionex 光陽預告旗艦電動機車 MiG 9 將於 2025 年第 1 季量產上市,原廠測試車隊今 (2/18) 日出發挑戰合歡山與武嶺。

確認第 1 季量產上市,結合「可充可換、充換合一」技術

Ionex 提到,於 2024 年品牌 60 週年記者會以概念車之姿首度亮相的 MiG 9,鎖定白牌旗艦電動二輪級距,結合品牌「可充可換、充換合一」的全新「充換兩用」技術,由概念車付諸量產,MiG 9 將保留豐富的片狀堆疊,低曲率的平面轉折造型,同時搭載數位式排列大燈、巨型前進氣口、弓型後行車燈與矩陣導光塊尾燈。

Ionex 提到,MiG 9 結合「可充可換、充換合一」的全新「充換兩用」技術,搭載數位式排列大燈、巨型前進氣口、弓型後行車燈與矩陣導光塊尾燈等配備。

性能輸出達 9 kW,強調個性化設計與操控性

據原廠公佈資訊顯示,預計第 1 季量產問世的 Ionex MiG 9,品牌電動二輪系列中,唯一擁有 9 kW 強悍性能,同時搭載先進科技配備、豐富電控機能的全新白牌都會電車街跑旗艦。柯勝峯董事長強調,MiG 9 除了獨特、充滿個性設計之外,將提供超越同級的操控性、實用性,滿足愛車高端玩家的騎乘體驗,填補國內電動二輪市場上,對於白牌旗艦跑旅的缺口。

Ionex MiG 9 擁有 9 kW 強悍動力,柯勝峯董事長強調,MiG 9 將提供超越同級的操控性、實用性,滿足愛車高端玩家的騎乘體驗。

由原廠研發技術人員組成的「MiG 9」先鋒車隊,從光陽高雄總廠出發,西進合歡山、武嶺進行長程路途測試,海拔超過 3,000 公尺,模擬測試車主各種用路情境與能源補充場景。MiG 9 能以「充換合一」的能源補充方式,突破「電動機車」種種使用限制,提供自由、方便的騎乘體驗。

品牌更提到,旗下 Ionex 3.0 換電站佈局,涵蓋車主日常生活、旅遊行程範圍,包含高山、離島、西部都會、東部鄉鎮等,同時朝建置全臺最密集的電動機車能源交換網路的理念全力發展。

由原廠研發技術人員組成的「MiG 9」先鋒車隊,從光陽高雄總廠出發,西進合歡山、武嶺進行長程路途測試,海拔超過 3,000 公尺,模擬測試車主各種用路情境與能源補充場景。

用800V E3架構直接進軍豪華中型SUV市場─Audi SQ6 e-tron西班牙海外試駕

U-CAR Editors(ucareditors)

2025/02/17 16:00:00

發文

#6206934 IP 127.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終於等到了。
這是我在西班牙畢爾包第 1 次看到 Q6 e-tron 的感想。

這個時刻本該早點來,無奈 COVID-19 疫情的到來,打亂了所有產業的節奏,不論是硬體的生產或是軟體的開發,都慢了好幾拍。不過,終究是等到了。

期待很久的 800V 豪華中型 SUV 產品,終於由 Audi Q6 e-tron 揭開序幕。

Q6 e-tron 的推出,代表德國傳統 3 大豪華車品牌終於在最重要的豪華中型 SUV 市場推出 800V 產品,同時是採用超大型運算核心集中式的系統架構,具備著軟體定義汽車基礎的新世代產品。這象徵著德國品牌正式向他們最重要級距的消費者推出新世代的電動車產品,也代表新世代電動車普及化的時代正式來臨。

先不看電,先來講車

在介紹電系之前,先來用用車的角度來看看 Q6 e-tron。

Q6 e-tron 延續 Q8 e-tron 以及 Q4 e-tron 的設計,比起同級距的內燃機產品更顯修長。

從外型來看,全新的 Q6 e-tron 在外型的設計延續 Q8 e-tron 以及 Q4 e-tron 的設計風格,在家族厚實的車身比例之上,拉出比內燃機版本車款更長的車身,讓 Audi 的電動休旅車家族顯得更為修長。就原廠資料顯示,Q6 e-tron 的長寬高尺碼為 4,771mm×1,993mm×1,648mm,相比於現行 Q5 的 4,682mm×1,916mm×1663mm,大約長了 9 公分、寬了 8 公分,車高則降了 2 公分,最重要的是,軸距則以是 2,899mm 比 Q5 的 2,832mm 大了約 7 公分。因此 Q6 e-tron 不但外形顯修長,空間實用性與進出有限高的室內停車場便利性亦更佳。

小亮所拿到的試駕車輛是深灰色帶黑色亮面飾條的 SQ6 e-tron,整個外形俐落而有神祕感,十分合小亮的胃口。身為電動車產品,招牌的多邊形盾形護罩自然是密封以降低風阻,輔助格柵式的飾紋以帶來家族式的面容。

前後均配置 LED 燈組,客製表現車主風格

以燈具科技聞名全球,Q6 e-tron 的前方燈組自然是最新力作。厚實的車頭上緣,有著細薄而帶著楔形的燈組,在畢爾包機場的停車場中,即便是日正常中,也閃耀動人。但別誤會,這並不是照明路面用的頭燈組,而是全新的日行燈。以單邊以 30 個 LED 形成的矩陣式燈組,讓車主能自行設定專屬的燈光構型。

車頭超過 30 個 LED 的矩陣式燈組,只是日行燈。嵌在保桿內的才是頭燈組。
在暗室開啟之後可以看出下方外側的近光燈與中間的遠光燈。方向燈則是嵌在矩陣燈組之中。
啟動方向燈時,車室內 LED 燈條的末端亦會變色閃爍,以做為提示。
原廠公布矩陣燈組可以有 8 種燈形。

這種無極限的尊榮,當然不僅在前方。在後方的尾燈組,Audi 同樣裝上了以三角形為最小單元的 OLED 矩陣燈組,同樣可以讓車主設定不同的燈光構型,甚至在不同的功能運作之下,還有不同的特殊燈光效果,十分炫目。

尾燈亦是三角形的 OLED 矩陣燈組,共有 180 個三角形。
尾燈同樣亦有 8 種燈形。在特殊狀況下,系統會切換為特殊圖案,以提升警示效果。圖中分別為自動停車及前方有故障車輛圖示。

駕駛者導向儀表配置,3 塊液晶螢幕裝滿

內裝向來也是 Audi 的強項,頂規的 SQ6 e-tron 自然也不會讓人失望,軟質材料與質感細膩的皮質表面鋪陳整車室內,精細的車縫,視覺與觸覺都令人滿意。

Q6 e-tron 的鑰匙設計亦十分精美。空調出風口亦是十分漂亮,所試駕車輛更配置有 B&O 高階音響,連頭枕內也有喇叭。

按現在的潮流,SQ6 e-tron 的中控臺不意外是 3 塊液晶螢幕裝滿:1 塊是純液晶的數位儀表,1 塊是中控臺上方的資訊娛樂系統專用螢幕,而副駕駛也有專用的資訊娛樂系統螢幕,完整了 3 塊液晶螢幕的編制。

Q6 e-tron 的前座界面是以 3 塊液晶螢幕打造出來的 Digital Stage。

然而 Q6 e-tron 上的三螢幕配置,是我目前用過最愉快的。因為 Audi 的工程師將儀表組以及中控臺的主控螢幕,整合在一體式的弧形構面之中,略略偏向駕駛的方向,讓好久不見的以駕駛者為中心的座艙設計重現。加上全數位化帶科技感的操作界面,讓人頗有駕駛太空戰機的科幻感。而 Audi 也為這種設計,取了 MMI Panoramic Display 的名號,說明其新一代設計的環景概念。再加上副駕駛座的 MMI Passenger Display,結合成為 Digital Stage。

左側 2 塊液晶顯示器是以弧型打造成的 Panoramic Display 儀表組。
副駕駛座的液晶螢幕讓副駕駛可以便利地操作資訊娛樂系統。

在大尺寸觸控螢幕的導入之下,Q6 e-tron 的實體按鍵也大幅的減少。在鞍座的杯架前方,留有啟動按鍵、模式選擇按鍵、雙黃燈警示按鍵、循跡防滑系統按鍵與音響的電源與音量旋鈕,旁邊還有車身週邊雷達、環景攝影、檔位選擇等按鍵,使用其實相當便利。真要挑剔,就是空調系統實體按鍵的闕如讓操作上較不便利。然而長期使用電動車之後,小亮其實也已經習慣,在試駕過程之中並沒有特別感到不適應。

雖然有全觸控螢幕,鞍部與駕駛座門把還有許多的實體按鍵,以便駕車時使用。
手機感應充電座在杯架後方,使用並不方便,相當符合德國人不希望駕車時可以輕鬆拿手機的的習慣。而在杯架前有 2 組 Type C 插孔與 12V 車用點菸器插座。

就駕駛人而言,Audi 在方向盤兩側盤輻裝著滿滿的控制按鍵,不論是儀表、中控臺或是駕駛輔助系統的操作,都可以不必離開方向盤,十分方便。

廣  告

88 吋大的擴增實境擡頭顯示器,指示清楚不迷路

而在駕駛過程之中,Q6 e-tron 碩大的擡頭顯示器則是讓人印象深刻。Audi 的工程師設定投影效果像是在 10 公尺到 200 公尺外有著 88 吋大的螢幕在顯示,所以使用者在看著前方路況時,就能同步清楚看到系統資訊。而 AR 擴增實境的輔助效果,在導航上特別好用,在該轉彎的路口就會飄浮著逐漸變大的指示箭號,讓駕駛者不會錯過。


車室寬敞、行李容量大、頭部空間充裕

幾近 2,900mm 的軸距與電動車平整的底盤,讓 Q6 e-tron 的後座乘坐空間無庸置疑,只能用巨大寬裕來形容。而水平式的車頂設計,雖然沒有流線造型來得圓潤,但對於乘員的頭部空間而言,自然是絕對的利多。當然,修長的車體設計之下,即便後座寬敞無雙,行李空間依舊容量驚人。2 個 29 吋的行李箱直擺入,都還有極大的餘裕。

SQ6 e-tron 的前座有電動賽車椅的配置,頭枕內還有喇叭,以提供更好的音響效果。而後座空間可以有近 2 個拳頭的膝部空間與 1 個拳頭的頭部餘裕,乘坐表現極佳。
修長的車身,讓 Q6 e-tron 的行李空間極大,29 吋大的行李箱直接放入也還有許多的空間。

489 匹馬力四輪驅動加氣壓懸吊系統,操控制舒適兼備。

SQ6 前感應式馬達後永磁馬達的設計,可輸出 489 匹馬力,而在彈射模式下可以輸出 516 匹馬力的最大動力,靜止到時速 100 公里加速可以在 4.3 秒達成,極速則是每小時 230 公里。實際上路行駛,油門輕踩,車輛立刻輕快地向前馳去,面臨前方車輛的變道與彎道的來臨,輕轉方向盤,SQ6 e-tron 精確地指向心中所想的方向,懸吊系統的氣囊也妥善吸收路面的起伏,就像是高速鐵路般的舒適。就交通需求而言,其實也別無所求。若是想要激烈操駕,2.3 噸的車身與高重心的車體,自然難以像貼地小跑車般俐落,但是過彎速度也往往能讓駕駛小吃一驚。

SQ6 e-tron 採前感應式馬達、後永磁馬達的設計,總馬力輸出可以達 489 匹。加上氣壓式懸吊,在動態控制與舒適性來講都相當優異。
Q6 e-tron 的盲點偵測系統十分好用。原本看不到的後方來車,轉眼就在後視鏡出現。

從外型與內裝,從使用到空間,從使用的本質上,Q6 e-tron 是都是超乎水準的產品,可以滿足所有中型豪華 SUV 消費者所有的需求。即便是長期內燃機產品的買家,也會對 Q6 e-tron 的實用性感到傾心。

只要跟電有關的,都是 Audi 最新科技結晶

然而,科技本質,是 Q6 e-tron 更重要的賣點。

Q6 e-tron 所使用的,是 Audi Porsche 共同研發的 PPE 平臺。這款全名為 Premium Platform Electric 的平臺,是 Audi 對於新世代電動車的最新解決方案。不同於原有的 Q4 e-tron
Q8 e-tron,Q6 e-tron 所使用的 PPE 平臺使用 800V 的技術,雖然對於系統絕緣的要求更高,但是能在提供 270kW 超高充電功率的同時,減少系統內電流的大小,減少廢熱,讓效率變高,也能減輕導線的重量,符合輕量化的潮流。

PPE 平臺採用 800V 的設計,可以在 21 分鐘之內將 100 度的電池從 10%充電到 80%。
Q6 e-tron 的溫度控制管道遍布電池與馬達,以讓其維持最佳的運作溫度

SQ6 e-tron 配置的是標稱容量達 100kWh 也就是 100 度的 811 三元鋰電池,將鈷的用量減少,增加錳的用量,讓其提供更高的能量密度。據 Audi 的資料,這顆大容量的電池,從 10%充電到 80%的電量,僅需要 21 分鐘,比同樣採用 800V 電壓技術、容量更小的 e-tron GT RS 還要快,足見其電池性能的提升。

PPE 平臺採用 12 個電池模組、180 顆金屬外殼電池芯所組成,每個電池模組各有一個模組控制器,以讓電池的平衡有更精確的控制。而其中最特別的是,PPE 平臺在 12 個模組的線路配置上,有 12 個模組串聯或是 6 個模組串後再以 2 群並聯的 2 種模式,其設計是當車主使用到 400V 的充電樁時,可以直接以 400V 對車輛進行充電。

PPE 的 800V 電池有特殊的線路配置,讓車主在 800V 及 400V 的充電樁都能直接充電,不需在車上安裝浪費空間與效率的升壓器。

在 e-tron GT RS 的 800V 架構中,為解決此問題,Audi 在車內安裝了車載升壓器,400V 的電力升壓至 800V 之後再對電池進行充電。車載升壓器在歐洲標配僅能以 50kW 進行充電,臺灣則是均升級為選配的 150kW 升壓器。然而在 PPE 平臺獨特的分群設計下,800V 電池變成 2 群各 400V 的電池組,便可以充電樁的 400V 直接充電,電池的充電功率可以達到 135kW,同時能省去升壓的損耗,效率更佳。為達更好的效果,Q6 e-tron 的電腦還會先進行電池平衡,把 2 群的電池先調至一樣的狀態再進行充電,讓充電效率更好,壽命更長。不過全臺灣的 U-POWER 充電站均支援到 950V 的供電,所以車主完全不用擔心這個問題。

U-POWER 全部設備都支援到 950V 的充電,車主沒有 400V 充電效率的困擾。
Q6 e-tron 有 2 組充電埠,左側為 CCS2 慢充/快充可用充電埠,右側為 Type 2 的歐規慢充充電埠。

軟體定義車輛的基礎:E3 1.2 版系統架構

除了電力架構的不同之外,更重要的是整體運算系統架構的改進。VW 集團在 2020 年投資的新世代車輛系統團隊,也就是 2021 年獨立的 Cariad 公司,其工作就是要開發名為 E3(End to End Electronic architecture)的系統架構。而 Q6 e-tron 所使用的正是最新的 E3 1.2 版架構。

E3 1.2 版安裝了 5 顆 HPC 高性能控制器,前述複雜的充電控制功能,以兼顧充電功率、電池溫度以及模組平衡、電池壽命等,便是 HPC 4 所控制,同時還有包含車內的燈光、空調、座椅等舒適功能亦是。車輛行動的驅動、懸載系統、動態輔助等,由 HPC 1 所掌握;而自動駕駛輔助功能則是 HPC 2。中控的資訊娛樂系統則是 HPC 3。HPC 5 則是控制各系統之間訊息網路溝通與不同系統協作。

E3 1.2 版架構裡有 5 顆 HPC 高性能控制器,透過高速網路連結運作。

這些新世代系統架構,不再像傳統車廠為了提供不同功能,在車輛不斷疊床架屋加上各式專用的處理器與驅動件,而是採取類似現代電腦的架構,將所有運算與控制功能集中在超高運算能力的綜合型處理器,各種功能、驅動件、感知器,均以集中運算系統相連,以總和運算的結果進行各種功能的控制,不再是多個子系統獨立控制器的協同運作,將讓開發速度大幅上升,功能彈性也更大。

以車載娛樂系統來說,Q6 e-tron 便在 E3 1.2 之上裝載了 Android Automotive,因此在媒體試乘之時,就可以看到車輛已加入 Amazon Alexa 語音助理、EVMap、PlugShare 等充電地圖、Legible 有聲書、Yelp 美食地圖、Karaoke 卡拉 ok 等各種資訊娛樂 App 於系統中,常見的 TuneIn 以及 Spotify 更是不在話下。

新世代的系統架構,讓系統的使用彈性大增。Audi 安裝了 Android Automotive,讓其可以有豐富的 APP 可以使用。
Audi 的 Route Planner 在充電需求與路線導航配合之下,可以快速安排完整的行車動線,包含每個充電站的所需的停留時間。

新架構的呈現中最特別的,要算是 Q6 e-tron 可以利用操作界面 HUD 擡頭顯示器來打遊戲。在中控臺選擇之後,系統把 HUD 當成螢幕,把方向盤當成遊戲控制器,讓使用者可以用方向盤操作太空船,穿梭在機關之中;或是用踏板當控制器,與電腦進行壁球對打。這在傳統的車上擡頭顯示器是絕對做不到的,但是在新世代架構之下就變成了可能。新的架構讓車輛能隨著車主生活形態不同,提供不同的功能與服務,也開拓了未來汽車應用的可能性。

同時向燃油車與電動車愛好者招手的全方位設計

不論是外觀或內裝,都可以感覺到 Q6 e-tron 用力向傳統油車車主招手的企圖心,希望在傳統車主所重視的項目上,能夠無縫接軌,讓對電動車仍有猶豫的車主,願意轉向。

而對於日益龐大的電動車市場而言,Q6 e-tron 要打的是硬仗,要用技術、實力與性能,在電動車產品中突圍而出,方能在這場戰役勝出。而不論是驅動系統、電池以及車載運算系統,Audi 都展現了其新世代的出色戰力,讓人對未來的發展極為期待。

Audi Taiwan 在 2 月 6 日起展開預售,除了頂規的 SQ6 e-tron 之外,還有 83 度的後驅版本 Q6 e-tron 以及 100 度電四驅版本的 Q6 e-tron quattro S Line,分別報出 269 萬、319 萬以及 369 萬,正式向臺灣消費者招手。


Born to Race!─Maserati GT2 Stradale阿布達比賽道試乘暨海外總裁專訪

U-CAR Editors(ucareditors)

2025/02/16 16:00:00

發文

#6205898 IP 127.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雖然 Maserati 曾經短暫離開它最熟悉的賽道、專心研發與生產道路用的 GT 車型,但是這個骨子裡從未忘記熱血激情、正在歡慶 110 歲生日的義大利豪華品牌,不僅已在 2023 年正式重返賽道、投入 FIA 電動方程式世界錦標賽 (ABB FIA Formula E World Championship),也在 2024 年參與了 Fanatec GT2 歐洲系列賽,還拿下了 Am 組的車手與車隊總冠軍。

雖然 Maserati 曾經短暫離開它最熟悉的賽道,但是他們不僅已在 2023 年投入 FIA 電動方程式世界錦標賽,還在 2024 年一舉拿下 Fanatec GT2 歐洲系列賽的 Am 組車手與車隊雙料冠軍。

因此,即使筆者出發前往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首都:阿布達比前便已經知道,這次 Maserati 海外部門於 Yas Marin 賽道 (Yas Marina Circuit) 舉辦的活動,僅有 GranTurismo Trofeo/Modena 的賽道試駕、Grecale 的公路試駕,以及 1 圈的 GT2 Stradale 動態試乘體驗,但是又有誰會拒絕坐在原廠專業試車手的副駕、讓他毫無保留地駕駛一輛公路版賽車,載著你在阿布達比大獎賽的比賽場地狂飆呢?

位於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首都:阿布達比 Yas 島上的 Yas Marin 賽道 (Yas Marina Circuit),是 F1 阿布達比大獎賽的舉辦場地,全長 5.28 公里、由 9 個左彎與 7 個右彎組成。

快到讓人發麻的公路殺手:GT2 Stradale
限量生產 914 輛、臺灣 4 月發表

巡展車原本 2025 年 1 月中就會抵臺亮相、目前預計 4 月發表的 GT2 Stradale,是 Maserati 於 2024 年 8 月、在美國圓石灘 Monterey Car Week 活動全球首演,並以自家 GT2 賽車為開發靈感的品牌最新公路版賽車,也是 Maserati 今年 (2025) 最重要的新車;而且不僅車名就是「GT2」與義大利文「街道 (Street)」的組合,目前亦確定,為了紀念 1914 年品牌成立,這款公路殺手全球將只會生產 914 輛,國內已開放接單,接單價在與義大利原廠爭取後約為新臺幣 2,000 萬元。

目前預計 4 月在臺發表的 GT2 Stradale,是 Maserati 於 2024 年 8 月全球首演,以 GT2 賽車為開發靈感的公路版賽車,車名為「GT2」與義大利文「街道 (Street)」的組合,全球確定只會生產 914 輛,國內接單價約為新臺幣 2,000 萬元。

而且,試車組對 GT2 Stradale 並不陌生,因為 2024 年的 11 月底,筆者就已經應總代理臺灣蒙地拿之邀、參加了 GT2 Stradale 於東京舉辦的亞洲首演,並對它的開發理念與設計,留下了非常深刻的第一印象。

試車組其實在 2024 年的 11 月底,就曾經應總代理之邀、搶先參加了 GT2 Stradale 於東京舉辦的亞洲首演,所以與 GT2 Stradale 並不陌生。

儘管與 MC20 共用相同的碳纖維單體座艙,但即使只是靜靜地停在賽道的維修通道旁,由於換上重新設計的前/後保險桿、黑色後視鏡與更大的後分流器,並配置多了碳纖維百葉氣流孔道的碳纖維前廂蓋、前葉子鈑 (選配) 與後葉子鈑,以及可減輕 19 公斤的單鎖孔快拆式 20 吋鍛造鋁圈 (輪胎為前:245/35R20、後:305/30R20 的 Michelin Pilot Sport Cup 2 R),且加裝移植自 GT2 賽車的大型碳纖維固定式尾翼 (可手動 3 段調整),所以 GT2 Stradale 不僅看起來明顯更有存在感與企圖心,在時速 280 公里時,車頭與車尾還能分別提供 130 公斤及 370 公斤 (總和 500 公斤) 的下壓力,較 MC20 相同速度下的 145 公斤 (前 35 公斤、後 110 公斤) 的數據,有著非常顯著的提升。

即使只是靜靜地停在賽道旁,換上重新設計的前/後保險桿、黑色後視鏡與更大的後分流器,並加裝移植自 GT2 賽車的大型碳纖維固定式尾翼後,GT2 Stradale 看起來明顯更有存在感與企圖心。
GT2 Stradale 車頭多了碳纖維百葉氣流孔道的碳纖維前廂蓋相當吸睛,並配置可減輕 19 公斤的單鎖孔快拆式 20 吋鍛造鋁圈。
GT2 Stradale 的大型碳纖維固定式尾翼可手動 3 段調整,在時速 280 公里時,車頭與車尾能分別提供 130 公斤及 370 公斤 (總和 500 公斤) 的下壓力。

此外,打開蝶翼式車門 (Butterfly Doors) 後、你也馬上就會發現,為了減少外在環境的影響、讓駕駛人能夠更專注在「駕駛」,GT2 Stradale 的內裝除了可見大量的黑色 Alcantara 類麂皮與碳纖維,還簡化並輕量化碳纖維排檔鞍座,只留有駕駛模式選擇鈕、檔位切換鍵與倒車按鍵,並換上兩張由義大利 Sabelt 生產、能選配多點式安全帶的碳纖維賽車座椅,以及一只由 FIA GT1 冠軍車手 Andrea Bertolini 協助開發、半碳纖維/半 Alcantara 類麂皮包覆且附超轉燈的全新三輻式多功能方向盤。

GT2 Stradale 的內裝大量以黑色 Alcantara 類麂皮與碳纖維包覆,並簡化並輕量化碳纖維排檔鞍座,只留有駕駛模式選擇鈕、檔位切換鍵與倒車按鍵。

至於性能表現方面,GT2 Stradale 則是搭載 Maserati 目前最自豪、導入雙火星塞系統與雙點火系統的 3.0 升 V6 雙渦輪增壓「海王星 (Nettuno)」汽油引擎,並可在引擎轉速 7,500 轉時,擁有較 MC20 多 10 匹 (hp) 的 640 匹 (CV) 最大馬力,還可在引擎轉速 3,000 轉至 5,500 轉、提供 73.4 公斤米之最大扭力;搭配 8 速雙離合器自手排變速箱與後驅設定後,由於車重較 MC20 少了 60 公斤,所以 GT2 Stradale 由靜止加速至時速 100 公里可在 2.8 秒 (MC20 為 2.9 秒) 完成,極速則因為受到大型尾翼的影響、微降至依舊相當亮眼的時速 324 公里!

GT2 Stradale 搭載 Maserati 最自豪的 3.0 升 V6 雙渦輪增壓「海王星 (Nettuno)」汽油引擎,並擁有較 MC20 多 10 匹 (hp) 的 640 匹 (CV) 最大馬力。

不過,忘了這些生硬的紙上數據吧,因為在這條全長 5.28 公里、由 9 個左彎與 7 個右彎組成的 F1 賽道上,GT2 Stradale 與 MC20 的表現根本判若兩車,不僅衝刺的輕快感一口氣上升了兩級、轉瞬間就在大直線跑出逼近 300 公里的速度,而且空力表現非常出色,穩穩地一直把車壓在地表,制動表現的穩定性更是驚人,只要車手重踩踏版、GT2 Stradale 就能聽話地完成入彎前的急煞。

原廠試車手表示:雖然底盤設定相同,但是因為輕量化與空力提升,所以 GT2 Stradale 與 MC20 的表現完全是兩輛車。

但其實在這僅有短短一圈的試駕體驗中,最令筆者訝異的、並不是它的加速與過彎有多快,也不是它在甩尾的過程中有多麼受控,而是 GT2 Stradale 能給予車手與駕駛的信心與從容感;因為在動輒 200 公里的過彎中,大部分的時候,負責載我們 Hot Lap 的原廠車手,都是一邊甩尾、一邊帶著微笑在講解車輛設計的。

最令筆者訝異的、並不是 GT2 Stradale 在賽道上有多快,而是它給予車手與駕駛的信心與從容感,因為負責載我們 Hot Lap 的原廠車手,幾乎都是一邊甩尾、一邊帶著微笑在講解車輛設計的。

可惜但也因此更叫人期待的是,由於這次是 GT2 Stradale 的首度海外動態現身,所以參與活動的媒體與貴賓,都只能坐在副駕駛座進行一圈的體驗;不過,筆者相信,我們一定很快就會有機會能夠好好地試駕這款被原廠賦予中興重任的 GT2 Stradale!

雖然這次 Maserati 海外部的團隊,也有為媒體安排 GranTurismo Trofeo/Modena 的賽道試駕,以及 Grecale 的公路試駕,但是因為這些車款試車組都已經有相關試駕報導,所以我們在此就不特別贅述。
廣  告

臺灣蒙地拿是我們最堅實的夥伴
Maserati 海外區總裁 Philippe Claverol 專訪

此外,趁著活動的空檔,我們也與非常重視臺灣 Maserati 銷售表現、去年 9 月才剛來過臺灣的 Maserati 海外區總裁 Philippe Claverol,在 Yas Marin 賽道旁的休息區,進行了一段簡短的訪問。

趁著活動空檔,我們特別與 2024 年 9 月才剛來過臺灣的 Maserati 海外區總裁 Philippe Claverol,在 Yas Marin 賽道旁的休息區進行了一段簡短的訪問。

U-CAR:我們知道您在去年 (2024) 的 9 月有特別來臺中、參加臺灣蒙地拿 Maserati 臺中旗艦展示與保修中心的開幕,所以想知道您對於臺灣跑車市場與台灣總代理臺灣蒙地拿的看法?

Philippe Claverol臺灣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很重要且成功的市場,而且我們很幸運,在臺灣有一個非常堅實且可靠的合作夥伴,也就是臺灣蒙地拿,他們不但是汽車的愛好者,且很願意投資在展示中心與維修廠,並擁有非常重要的客戶資源,加上我們認為臺灣的跑車市場非常蓬勃,所以即使 GT2 Stradale 還沒有在臺灣發表,就已經有不少消費者對它非常有興趣,這令我們感到非常振奮且瘋狂。
去年 (2024 年) 特別來臺參與臺灣蒙地拿臺中旗艦展示暨服務中心啟用的原廠海外區總裁 Philippe Claverol,對臺灣蒙地拿經營市場的用心非常肯定,認為總代理是原廠堅實且可靠的合作夥伴。

U-CAR:Maserati 目前只有 Grecale、GranTurismo 與 MC20 三款車型在販售,老實說是有點少的,所以你們會怎麼去行銷 GT2 Stradale?

Philippe Claverol是的,由於我們目前正在進行大規模的車系更新,所以目前我們除了 MC20、Grecale 與 GranTurismo 車系外,日前也推出了 GranCabrio 車系,且包括幾款 Folgore (電動車) 型,目前最新的車型則為僅會生產 941 輛的 GT2 Stradale;Stradale 是英文「街道」的意思,它是為了我們那些想要同時在賽道與公路上駕駛高性能超跑的車主所開發之車型,所以我相信它絕對能夠吸引到跟現有 Maserati 車主不同類型的客戶;事實上,我覺得 GT2 Stradale 在臺灣市場一定很受歡迎,因為我們有看到這個市場仍在成長,而且臺灣的客戶非常重視車輛的性能。

U-CAR:最後,是有關 Maserati 目前電氣化的狀況,以及您對這個品牌未來的期望?

Philippe Claverol首先,我們會發展電動車,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要符合世界的法規,但對我們來說更重要的是,在我們要推出電動車前,必須先確保它們的設計、完裝品質、豪華程度與駕駛樂趣,都仍然 100%是一輛「Maserati」,然後它們才是一輛電動車;所以我們是目前少數能夠同時提供高性能燃油車與高性能電動車的品牌,這也讓我們在相關法規像臺灣這樣的市場中,獲得了不小的優勢。電動車是一個發展中的市場,對所有品牌都很公平,而且我們已經看到一些年紀較輕的新客戶,這些客戶不只對車有興趣,也對高科技感興趣,而且這也與各國的稅收法令有關,但我們對會繼續開發電動車,因為我們知道、未來的汽車市場將會有更多的佔比是電動車。
Philippe Claverol 表示,Maserati 在推出電動車前,必須先確保它們的設計、完裝品質、豪華程度與駕駛樂趣,都仍然 100%是一輛「Maserati」,然後它們才是一輛電動車。

保時捷為罕病兒點燃希望,實現夢想

U-CAR Editors(ucareditors)

2025/02/16 16:00:00

發文

#6205899 IP 127.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駕駛保時捷跑車在賽道上馳騁、體驗一日警察、與職業足球員同場踢球——這些夢想以及許多來自內心深處的願望,無論難易,保時捷在過去一年來努力幫助世界各地的重症兒童和青少年實現這些心願,為他們的生活注入無比珍貴的色彩。

保時捷為罕病兒點燃希望,實現夢想。

自 1980 年成立以來,喜願國際總會(Make-A-Wish International)已在全球超過 50 個國家為病童實現了將近 55 萬個心願。保時捷則捐出 180 萬歐元,與喜願合作為 356 位孩子實現他們的夢想;這個數字背後也象徵著保時捷品牌的起點,首部跑車 Porsche 356。

保時捷與喜願至今已協助實現超過 200 個夢想,在 2024 年,僅僅一年間便為 120 個小小心靈圓夢。這一年間,台灣保時捷也與喜願協會攜手實現了三個心願,其中阿宇的故事與堅毅精神感動了無數人。以下是來自世界各地的圓夢故事:

阿宇,10 歲,台灣

罹患罕見疾病的阿宇一直夢想成為賽車手,而新開幕的台灣保時捷駕駛中心正是實現夢想的最佳舞臺。

他的圓夢之旅從 Porsche 經典車款導覽展開,隨後換上專屬訂製的賽車服與安全帽,前往賽道學習正確的駕駛姿勢。

最後迎來當天的重頭戲—911 GT3 試乘體驗。坐在副駕駛座的阿宇滿臉笑容,經過兩圈刺激的 Taxi Lap 後,他興奮地說:「真的很好玩,但我希望能再快一點!」

2024 年,台灣保時捷攜手喜願協會實現了三個心願,其中阿宇的故事與堅毅精神感動了無數人。

Arya,10 歲,美國

Arya 在年幼時被診斷出癌症,艱難的治療過程中,他成為超級英雄的忠實粉絲,不僅深受英雄們的超能力吸引,更深深敬佩他們無私助人的精神。

Arya 心中一直有一個特別的願望:親身體驗作為一名「超級英雄」的感覺,因為警察無畏地將一生奉獻於守護社會安全,是他眼中最真實的英雄。

圓夢當天,警車車隊護送 Arya 至當地警察局的訓練場,為他舉行一場隆重的儀式,由當地警局和消防局授予 Arya「和平守護者」的榮譽,並穿上特製的警察制服。隨後,他參加擬真的安全演練、駕駛模擬,還與警犬隊共同進行模擬救援等多項令人興奮的任務,度過難忘的一天。

那一天,Arya 的夢想成真,他成為了自己最崇拜的真實英雄,展現了屬於自己的勇氣與力量。

Arya 心中一直有一個特別的願望:親身體驗作為一名「超級英雄」的感覺,因為警察是他眼中最真實的英雄。

Klara,9 歲,德國

Klara 和家人前往德國狼堡 Wolfsburg,只為了一圓她親眼欣賞職業足球員 Alexandra Popp 比賽,並與這位偶像見面的夢想。

抵達 Wolfsburg 後,Klara 立即收到了一套她最愛球隊的全新球衣,令她興奮不已。隨後,她來到球場參與賽季開幕戰,滿懷期待地為自己的球隊助威。比賽開始僅九分鐘,Popp 便率先踢進一球,Klara 忍不住在看台上振臂高呼,為偶像的精彩表現喝彩。賽後,Klara 與 Popp 共度了一段難忘的時光,Popp 不僅親切地與她交流,也送上一件簽名球衣作為特別禮物,讓這一天成為 Klara 心中永遠珍藏的回憶。

Klara 的夢想是親眼欣賞職業足球員 Alexandra Popp 比賽,並與這位偶像見面。
廣  告

Kai,7 歲,中國

7 歲的 Kai 對熊貓有著無比的喜愛。這個害羞又內向的男孩經常沉浸在熊貓影片中,並夢想有一天能近距離與這些可愛的動物互動。

2024 年三月,在 Make-A-Wish 的協助下,Kai 和他的家人踏上了一段長達 1700 公里的旅程,來到中國四川省的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圓了他的夢想。這是他首次親眼見到熊貓,並仔細觀察它們在自然環境中自在生活的模樣,讓他雀躍不已。

只是這段旅程的驚喜遠不止於此。Kai 還被邀請參與熊貓的日常護理工作:他為熊貓準備食物,並親自餵食了一隻熊貓。Kai 不僅實現了夢想,更留

Kai 對熊貓有著無比的喜愛,夢想著有一天能近距離與這些可愛的動物互動。

體驗暢銷休旅魅力,免費試駕Toyota Corolla Cross Hybrid旗艦版48小時活動開放報名!

U-CAR Editors(ucareditors)

2025/02/16 16:00:00

發文

#6205900 IP 127.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U-CAR 除了透過詳盡報導、試車文章帶給讀者第一手的新車資訊,更持續透過 [ 直購直測 ] 單元購買多元化的新世代車款,以車主視角出發提供最直觀的用車體驗分享。

而此次,U-CAR 將再度邀請網友們一同參與試駕我們 [ 直購直測 ] 單元最新車款–Toyota Corolla Cross Hybrid 旗艦版,而且試駕時間將長達 48 小時!網友們填寫本篇表單、並寫下您的試駕計畫,將會有 5 位幸運網友、可獲選於 2025 年 3 月至 5 月間擇日進行免費 48 小時完整試駕,讓您深度體驗這款國產銷售休旅冠軍的產品魅力!

U-CAR 邀請網友們一同參與試駕我們 [ 直購直測 ] 單元最新車款–Toyota Corolla Cross Hybrid 旗艦版,而且試駕時間將長達 48 小時!

2024 年第四季,國內國產銷售常勝軍 Corolla Cross 車系正式在臺推出小改款車型,其除了換上全新造型之外,也同步補上消費者期盼已久的 EPB 電子手煞車、Auto Hold,並且追加 ACC 車距維持定速附 Stop&Go 功能,以豐富的配備、具競爭力的售價,重新點亮產品光環,使國內百萬休旅市場再掀旋風。

2024 年第四季,國內國產銷售常勝軍 Corolla Cross 車系正式在臺推出小改款車型。

而 U-CAR[ 直購直測 ] 單元過去就曾先後擁有過 2 輛 Corolla Cross,在適中車身尺碼之下,擁有靈活的空間運用,搭配經濟的能耗表現,讓曾先後擁有 2 輛 Corolla Cross 的 U-CAR 團隊印象深刻,也因此讓編輯部近期在重新物色公務車的時候,亦將 Corolla Cross 列為首選車款。

而本次 U-CAR 公務車團隊的全新選擇,以標準型、產品定位強調能耗、兼顧全車系最完整舒適與配備的「Hybrid 旗艦版」,補上長期測試的最後一塊拼圖。

本次 U-CAR 公務車團隊的全新選擇,以 Corolla Cross 車系中標準型、產品定位強調能耗、兼顧全車系最完整舒適與配備的「Hybrid 旗艦版」,作為最新的測試成員。

小改款 Corolla Cross Hybrid 旗艦版配置第 4 代 Self-Charging Hybrid 油電系統,同時搭載能量密度更高的鋰電池組,官方油耗表現由改款前的 21.9km/L 進化為 23.5km/L。配備上則新增 12.3 吋全數位儀表板,還標配 9 吋多媒體觸控螢幕,支援無線 Apple CarPlay、Android Auto 功能,而旗艦版相較其他車型,除了升級駕駛座 8 向電動調整座椅、行李箱遮物簾、電動尾門等配備外,也迎來內裝質感提升,提供真皮方向盤、皮質排擋頭,排檔座加入鋼琴烤漆飾板點綴,同時擁有前座專屬的氣氛燈。

Corolla Cross Hybrid 旗艦版配置第 4 代 Self-Charging Hybrid 油電系統,同時搭載能量密度更高的鋰電池組,官方油耗表現由改款前的 21.9km/L 進化為 23.5km/L。
小改款 Corolla Cross Hybrid 旗艦版搭載 12.3 吋全數位儀表板、9 吋多媒體觸控螢幕與真皮方向盤。
廣  告

為讓網友們也能夠親身感受 Corolla Cross Hybrid 旗艦版的上述產品魅力,我們將舉辦「免費試駕 Toyota Corolla Cross Hybrid 旗艦版 48 小時」活動,並於即日起開放給 U-CAR 網友們報名試駕!

網友們只要於報名資料中,填下自身想要試駕的日期,並寫下您的試駕計劃,將會有 5 位幸運網友獲選參加免費試駕;而獲選網友會由 U-CAR 活動小組於 2025 年 3 至 5 月依序安排試駕時間,網友們試駕完畢 1 周內,於 U-CAR 討論區分享試駕心得,就能完成免費試駕體驗流程。想要體驗這款暢銷休旅的魅力嗎? 現在就趕快來手刀報名吧!

報名表單


[U-EV]確認提供掀背及跨界轎車型式,Kia公布EV4量產車外觀照

U-CAR Editors(ucareditors)

2025/02/16 16:00:00

發文

#6205901 IP 127.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Kia 於 2023 年 10 月舉辦的 2023 Kia EV Day 中,首度帶來了 EV3 及 EV4 概念車,而繼 EV3 已正式量產後,Kia 亦在 2025 年 2 月正式預告,將在 2 月 27 日舉辦的 2025 Kia EV Day 上, 推出量產版本的 EV4 及 PV5 車系,另外 Kia 全新入門純電休旅的概念版本 Concept EV2,持續擴大純電產品陣容。

Kia 預告將在 2 月 27 日舉辦的 2025 Kia EV Day 上, 將推出量產版本 EV4 車系。而在新車全球首演前,Kia 更先行釋出了 EV4 量產車的外觀設定。

在 2 月 27 日新車全球首演前,Kia 更先行釋出了 EV4 量產車的外觀設定,但內裝及相關電氣規格仍尚未公佈,預計將在 2 月 27 日舉辦的 2025 Kia EV Day,完整揭示車輛的詳細規格資訊。就原廠先行公布的 EV4 量產車外觀定裝照看來,則證實了先前外媒先前所揭示的新車資訊,EV4 除了概念車的跨界轎車的車型設定外,亦提供了掀背車型,提供消費者更為多元化的選擇。

EV4 跨界轎車版本的外觀延續 EV4 概念車的外觀設計,除了延續品牌新世代的車頭造型外,最大的特色即在於融合轎車及掀背車的特殊車尾造型設計。

EV4 跨界轎車版本的外觀,幾乎全數延續了 EV4 概念車的外觀設計,除了車頭採用品牌新世代的設計特色,採用直立式的 LED 晝行燈組配置,同時更刻意採用黑色塗裝的 A 柱及窗框造型,並擁有多角形的黑色輪拱造型設計。而車尾線條則是 EV4 跨界轎車版本最突出的造型特色,以大面積的尾窗造型向後延伸至車尾,並搭配延伸至車側的直立式 LED 尾燈組,以及具備鴨尾突出的尾門設計,讓 EV4 跨界轎車版本有著高度辨識性的車尾外觀造型。

原廠同步公佈了 Kia EV4 GT-Line 運動化車型的外觀設計,除了擁有專屬雙色鋁圈設計外,後保桿亦擁有專屬造型配置,尾窗上方更擁有分置於兩側的黑色尾翼,強調動感車型外觀配置。
廣  告
首度亮相的 EV4 掀背版本,車尾造型與跨界轎車版本有著明顯差異,包含尾窗、後葉子鈑、尾燈組及後保桿等皆全數重新設計。

而在此回首度亮相的 EV4 掀背版本車款,在車尾造型與跨界轎車版本則有著相當明顯的差異,其透過窗框線條向車頂延伸,尾窗及直立式 LED 尾燈組皆經過重新設計,下方保桿亦刻意採用內縮式設計,在外觀上仍具有鮮明的品牌造型特色。Kia 預計後續將會公布更多相關資訊,U-CAR 也將帶來即時新車報導。


第二季上市尚無法訂購、和泰透露購買方式,Toyota Land Cruiser 250規劃上市後開放抽籤購買

U-CAR Editors(ucareditors)

2025/02/16 16:00:00

發文

#6205902 IP 127.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Toyota 總代理和泰汽車先前才在 2025 年 2 月 4 日媒體春酒活動上,公布將於 2025 年第二季引進 Land Cruiser Prado 的後繼車–Land Cruiser 250,並且揭示國內引進版本將會是 2.8 升柴油輕油電、8 速自排變速箱組合。

而針對近期傳出開放登記意願等資訊,經 U-CAR 向和泰汽車詢問,和泰汽車指出有意願的消費者現在可洽詢各經銷商營業所,但目前尚未開放任何訂購作業。和泰汽車會於車款正式上市時,公布如何登記購買資訊,本次因車額少,將從上市後從有登記購買之消費者,採抽籤方式決定購買權。經銷商資訊也顯示屆時上市時、規畫將以 Toyota 智慧購 App 抽籤販售。

近期 Toyota 經銷端傳出 Land Cruiser 250 開放登記意願等資訊,目前據了解不會先行收取訂金接單排序,而是上市時將以 Toyota 智慧購 App 抽籤販售。

Toyota 原廠於正式 2023 年 8 月在日本發表新世代 Land Cruiser 250 車系,其可視為 Land Cruiser Prado 之後繼車,定位上低於旗艦 Land Cruiser 300,新世代 Land Cruiser 250 更擴大販售地區,回歸到北美市場販售。新車採用新世代的 TNGA GA-F 階梯式大樑車體平臺,動力上提供 281 匹之 2.4 升渦輪引擎、330 匹之 2.4 升渦輪油電等新世代動力,搭配 2.8 升柴油渦輪、2.8 升柴油輕油電、2.7 升汽油等動力選擇。

Land Cruiser 250 車系可視為 Land Cruiser Prado 後繼車型,車格定位介於 Land Cruiser 300 車系及 Land Cruiser 70 車系之間。

臺灣市場方面,和泰汽車雖然目前官網仍有販售現行 Land Cruiser Prado(售價 256 萬至 295 萬),但據瞭解其為先前尚未去化之庫存,新世代車型 Land Cruiser 250 則是正式在 2 月 4 日媒體春酒活動,公布將於 2025 年第二季引進新車。

和泰汽車確認第 2 季將引進新世代大改款 Land Cruiser 250,並以柴油輕油電系統、8 速自排變速箱動力搭配進行溝通。

以海萬原廠資訊來看,新世代 Land Cruiser 250 系列採用與 300 系列、Lexus GX、Lexus LX 相同的 GA-F 平臺打造,車身長度再增長 100mm 來到 4,925mm、車寬達 1,980mm、車高 1,870mm,軸距 2,850mm,車室空間更加寬敞。原廠指出,250 系列還提升了車輛越野行路性能,將車架剛性增加 50%、車體剛性增加 30%之外,並且首度導入 EPS 電動輔助轉向系統,提供更銳利的轉向感、提高低速時操控性。

新世代 Land Cruiser 250 系列採用與 300 系列、Lexus GX、Lexus LX 相同的 GA-F 平臺打造,車身長度再增長 100mm 來到 4,925mm。

內裝部分,其布局與 Lexus GX 車室有些許相似之處,搭載 12.3 吋數位儀表及中控螢幕,為了讓維持前方視野表現,其儀表與中控臺維持一致水平,並且配置可輕鬆操作的按鍵型式,讓車輛在崎嶇道路上行駛時,能讓駕駛更方便操作。座椅布局雖然在美規僅有二排 5 座,但在日規提供有第三排達 7 座設定,甚至還有電動傾倒等功能。

布局與 Lexus GX 車室有些許相似之處,搭載 12.3 吋數位儀表及中控螢幕,為了讓維持前方視野表現,其儀表與中控臺維持一致水平,並且配置可輕鬆操作的按鍵型式。
座椅布局雖然在美規僅有二排 5 座,但在日規提供有第三排達 7 座設定,甚至還有電動傾倒等功能。
廣  告

動力部分,250 系列提供多種動力選擇,並在每規等首度導入 2.4 升渦輪油電引擎。不過臺灣規畫僅有柴油動力選擇,2.8 升直列 4 缸柴油輕油電,海外市場數據可提供最大馬力 204 匹、最大扭力 51 公斤米,皆搭上 8 速自排變速箱。


新導入Enliten科技,Bridgestone宣布Macan Electric備配Potenza Sport原廠胎

U-CAR Editors(ucareditors)

2025/02/16 16:00:00

發文

#6205910 IP 127.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日本輪胎品牌 Bridgestone 普利司通宣布,旗下產品 Potenza Sport 將成為 Porsche Macan Electric 車系的原廠配胎。Potenza Sport 是由 Bridgestone 歐洲研發中心所設計的胎款,繼承了前代 S007A 的旗艦街胎定位,具備強大抓地力、低滾動阻力以及行駛的穩定性;而提供給 Macan Electric 的配胎,還導入獨家「Enliten」科技。

日本輪胎品牌 Bridgestone 普利司通宣布,旗下產品 Potenza Sport 將成為 Porsche Macan Electric 車系的原廠配胎。

Potenza Sport 是 Bridgestone 普利司通發表、針對豪華、高階性能、超跑等級距所設定的產品,先前也曾經以客制版本的 Potenza Sport 取得 Lamborghini Revuelto 的原廠配胎。Potenza Sport 採用全新的胎體設計與膠料配方,能滿足大型性能車所需的操控剛性,同時亦可兼顧溼地的抓地力與煞車安全性。

廣  告

Porsche Macan Electric 搭配的 Potenza Sport 原廠配胎,導入獨家「Enliten」科技加持,可針對電動車的額外重量,以及大扭力、瞬間輸出等特性進行優化,同時並增進節能效益,透過降低輪胎的滾動阻力,達到更高的電池續航力表現。

Porsche Macan Electric 搭配的 Potenza Sport 原廠配胎,導入獨家「Enliten」科技加持,可針對電動車的額外重量,以及大扭力、瞬間輸出等特性進行優化。

Bridgestone 表示,Potenza Sport 使用全新的電腦模擬技術進行開發,相較於傳統的開發過程,可節省約 60%的碳排放量,可大幅減輕對環境的影響,為永續盡一份力。Porsche Macan Electric 的 Potenza Sport 原廠配胎將搭配 235/55 R20、285/45 R20、255/45 R21、295/40 R21、255/40 R22、295/35 R22 規格。


Toyota、Hini商用車守護再升級,準時回廠保養享延長保固至5年或14萬公里

U-CAR Editors(ucareditors)

2025/02/16 16:00:00

發文

#6205911 IP 127.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Toyota、Hino 商用車台灣總代理和泰汽車秉持顧客滿意的品牌核心價值,自 2025 年1月1日起領牌之新交車,只要準時回廠保養即享新車保固延長至 5 年或 14 萬公里(以先到者為準),全面守護車主的行車安全。

為提升 Toyota 及 Hino 商用車品牌的競爭優勢並強化車主對車輛品質的信任,2023 年和泰汽車推出新車保固延長到 4 年或 12 萬公里(以先到者為準),此一作法推出後深獲車主好評,也增強車主對本牌車輛與服務的信賴。為此,今年 1 月起和泰汽車再加碼推出準時回廠保養享 5 年或 14 萬公里延長保固(以先到者為準),除了基於對品質絕對的信心,也更進一步提供車主最大的保障。

同時,針對老顧客也另外提供 1 年或 2 萬公里延保(以先到者為準)加購方案:凡車輛於 4 年或 12 萬公里保固期內(以先到者為準)且完成指定項目檢查,即可以早鳥限定優惠價 7,000 元(原價 14,000 元)加購 1 年或 2 萬公里的延長保固(以先到者為準)。

2025 年和泰汽車仍將更穩健擴大售後服務體系,包含新世代旗艦據點建置及導入創新接待服務等,致力為每一位車主提供安全且安心的用車生活。

廣  告
  1. *1:限 Toyota Hiace、Granvia 及 Hino 商用車全系列。
  2. *2:2025 年 1 月 1 日起之新交車準時回廠保養享新車保固延長至 5 年或 14 萬公里(以先到者為準):「準時回廠保養」係指依各車型車主使用手冊規定之週期及項目於原廠服務廠實施定期保養;詳細資訊請洽全台 HINO 服務據點或參考 HINO 官網。
  3. (https://www.hino.com.tw/store.aspx)
  4. *3:老顧客係指「於 4 年或 12 萬公里新車保固期間內之車輛」;加購延長保固相關條件及適用限制等請洽全台 HINO 服務據點或參考 HINO 官網。
  5. (https://www.hino.com.tw/store.aspx)
  6. *4:指定檢查項目請洽全台 Hino 服務據點。

超過600輛MG車主共襄盛舉,MG Taiwan首辦官方車主盛會「2025 MG Live」圓滿落幕

U-CAR Editors(ucareditors)

2025/02/16 16:00:00

發文

#6205912 IP 127.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MG 車主聚會 「MG Live」 首度在臺灣盛大舉辦!MG Taiwan 於 2025 年 2 月 15 日(六)在臺中森渼原(Alive Glamping Base)舉辦的官方車主聚會圓滿落幕,作為品牌創立百周年的重要里程碑,此次活動以「人、車、生活」為核心精神,透過豐富多元的活動體驗,讓車主們親身感受 MG 品牌深厚歷史傳承的車主派對,現場匯聚來自全臺各地的 MG 車主,當日有超過 600 輛 MG 車輛齊聚台中森渼原,總參與人數超過 2,000 人。

MG Taiwan 於 2025 年 2 月 15 日(六)在臺中森渼原(Alive Glamping Base)舉辦的官方車主聚會圓滿落幕。

MG Taiwan 總經理陳宗裕表示:「MG Live 不僅是一場具備歷史傳承的車主活動,更是一個促進車主們相聚、交流與共享生活的平台。我們希望透過這場盛會,讓每一位車主不僅感受到 MG 品牌的深厚歷史和品牌精神,更能深入體會品牌想呈現的情感連結與生活方式。MG 始終致力於創新與卓越,我們期盼未來能持續舉辦這類活動,讓車主們更深入感受 MG 品牌精神。」

MG Taiwan 董事長錢經武與總經理陳宗裕親臨現場,與眾多 MG 車主們齊聚一堂慶祝 MG 品牌百週年,以及共享這值得紀念的品牌第一場車主活動。

承襲英國銀石賽道的車主盛會 MG Live 首度登臺,展現品牌與車主的緊密連結

MG Taiwan 首度舉辦官方車主盛會「2025 MG Live」於台中圓滿落幕,承襲自英國銀石賽道的百年品牌精神,為台灣市場寫下歷史性的里程碑。作為全球車主聚會的延伸,這次活動不僅是車主之間的年度盛會,更象徵著 MG 對台灣市場的深厚承諾與投入,讓車主們深刻體驗品牌的凝聚力與歸屬感,MG 車主聚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 1949 年,由當時幾位 MG 車主在英國銀石賽道自發性地舉辦了第一次簡單的聚會,這一活動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發展成為全球車主高度關注的車主盛會。此次,MG Taiwan 將這項源自英國的車主聚會傳統帶到台灣,這不僅是一場車主活動,更是一場融合交流、相聚與品牌未來展望的盛會,MG Taiwan 希望透過舉行這場盛大聚會,讓台灣車主感受到 MG 不僅僅是一輛車,更是一種生活方式,象徵著熱愛駕馭、追求自由與享受樂趣的精神。

MG Live 精心擘劃七大展區 齊聚 2,000 人共創精彩時刻

本次 MG Live 活動精心規畫七大主題展區並吸引超過 2000 名車主攜家帶眷共襄盛舉,共同慶祝 MG 品牌 100 週年,現場亮點豐富多元,最受矚目的「車主排字區」集結數百名車主,成功拼出「MG 100」,象徵品牌的傳承與台灣車主的團結精神,而「Happy Birthday To MG」環節則邀請車主親手創作巨型生日卡片,在塗鴉牆上留下獨特祝福,讓歡樂與溫馨充滿整個活動。此外,經典與未來科技的交會也是本次的一大亮點,1972 年的 MG Midget 經典車款與 MG4 XPOWER 電動車並列展示,展現品牌橫跨時代的創新精神;「有野心生活」專區邀請露營專家撒野執行長王慶平、寵物達人貓生 CATRAWS 創辦人楊舜霖、毛孩手工零食品牌主理人廖家興及攝影職人 Kimin 分享露營技巧、毛孩生活與親子攝影等實用知識,吸引不少車主駐足聆聽,收穫豐碩的學習成果,而手作體驗區則帶來永生花製作、絹印束口袋等創意 DIY 活動,讓參與者親手打造 MG 品牌獨一無二的專屬紀念品。

「2025 MG Live」現場匯聚來自全台各地的 MG 車主,當日有超過 600 輛 MG 車輛齊聚台中森渼原,總參與人數超過 2000 人,充分展現 MG 品牌車主之間強大的凝聚力。

此外,超過 20 家的特色美食市集帶來多樣且美味的味覺享受,而首次驚喜亮相的品牌萌友「Morii」也熱情營造趣味十足的互動體驗,同時音樂舞台更匯聚了金曲樂團宇宙人、全能藝人李霈瑜、MOMO 親子台藝人及 MG 車主兼創作歌手陳相合,接連帶來精彩演出,現場氣氛活力四射,讓大小朋友紛紛融入其中,盡享音樂魅力帶來的無限歡樂。MG Live 以豐富多元的體驗,串聯車主情感,共同見證品牌百年榮耀,這場充滿溫度與創意的盛會,不僅展現 MG 的品牌精神,更凝聚了台灣車主的熱情,為未來寫下嶄新篇章。

經典與未來科技的交會也是 MG Live 的一大亮點,1972 年的 MG Midget 經典車款與 MG4 Xpower 電動車並列展示,展現品牌橫跨時代的創新精神。
廣  告

MG Live 圓滿落幕,品牌深耕台灣續寫新篇章

除了豐富的活動體驗,MG Taiwan 亦強調品牌在產品上的領先優勢,自 2022 年進入台灣市場以來,MG 秉持「超規滿配」的產品策略,在造型設計、動力輸出、內裝質感、智慧科技及安全配備上皆超越同級,尤其 Level 2 智慧駕駛輔助系統、360 度環景影像輔助系統、BSD 盲點偵測輔助系統等先進科技,全車系皆標準配備,展現品牌對安全與駕駛樂趣的堅持,也讓 MG 成為市場消費者的首選。

這場 MG Live 不僅是車主聚會,更是品牌深耕台灣的重要宣示,MG Taiwan 未來將持續投入市場,不僅帶來更優質的產品,也將透過車主聚會等活動,持續升級品牌服務。這場活動的圓滿落幕,不只是一次美好的回憶,更代表著 MG 與台灣車主攜手邁向未來的承諾。未來,MG 將繼續與車主們共同創造更多榮耀時刻,期待下一次相聚,續寫品牌與車主共享的精彩篇章。

未來 MG Taiwan 將繼續與車主們共同創造更多榮耀時刻,期待下一次相聚,續寫品牌與車主共享的精彩篇章。

【試駕】Volvo EX30 Ultra 入門純電休旅試駕:實測駕駛輔助、自動停車、後座空間與整合式Google中控螢幕|新車試駕

U-CAR Editors(ucareditors)

2025/02/17 00:00:00

發文

#6205913 IP 127.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本集慶峰參加Volvo EX30公辦試駕,繼上次Bob在海外試駕的好評後,北歐極簡設計的純電小休旅在國內的道駕環境將會帶給我們何種全新體驗?

Lexus連續3年蟬聯品牌冠軍、Toyota Avalon成最可靠車輛,2025美國J.D. Power VSD車輛可靠度調查公布

U-CAR Editors(ucareditors)

2025/02/15 16:00:00

發文

#6205890 IP 127.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美國 J.D. Power 近日公布 2025 VDS 車輛可靠度調查 ( Vehicle Dependability Study ) 結果,其成績以平均每 100 輛車的問題數 PP100 ( Problem Per 100 Vehicles ) 作為指標,數字愈低,代表問題愈少,可靠度愈高;而這次 J.D. Power 所公布成績對比 2024 年的結果,其問題數增加了 6%,PP 數多了 12 個、來到 202 PP,J.D. Power 表示,主要問題在於主要市場品牌有著 16 個 PP 的增加,部分原因是車輛軟體的缺陷。

至於品牌排名部分,Lexus 再度奪得冠軍、連續 3 年成為車輛可靠度最高的品牌,至於排名第 2 和 3 的則是 Buick、Mazda;車款排行方面,此次是由 Toyota Avalon 拿下第 1,同時綜觀所有級距中,Toyota 集團與 GM 通用汽車擁有最多的 6 款車得獎。

美國 J.D. Power 公布 2025 VDS 車輛可靠度調查結果,對比 2024 年,其問題數增加了 6%,來到 202 PP。品牌排名部分,Lexus 連續 3 年成為車輛可靠度最高的品牌,車款排行方面是由 Toyota Avalon 拿下第 1。

軟體相關問題增加,電動車 PP 值有所降低、但 PHEV 車型 PP 值提高

J.D. Power VDS 車輛可靠度主要針對車主持有車輛第 3 年後所面臨的產品問題進行調查,這次共有 34,175 名車主參與調查,評比的 9 大類別包括空調、駕駛輔助系統、駕駛體驗、外觀、功能系統、資訊娛樂、內裝、動力和座位,共計高達 184 項問題,此次調查時間為 2024 年 8 月~11 月。

此次調查的結果中,Apple CarPlay 與 Android Auto 連續第 2 年成為首要問題,並且從 2024 年的 6.3 PP100 增加至 8.4 PP100,另外內建藍芽系統 ( 4.6 PP100 ) 和 Wi-Fi ( 2.4 PP100 ) 皆都是軟體缺陷相關的主要問題。J.D. Power 也表示,儘管軟體缺陷僅佔車主所經歷的總問題的 9%,但隨著車輛對軟體的依賴日益增加,這一問題變得更加明顯。

此次調查的結果中,Apple CarPlay 與 Android Auto 連續第 2 年成為首要問題,並且從 2024 年的 6.3 PP100 增加至 8.4 PP100,另外內建藍芽系統 ( 4.6 PP100 ) 和 Wi-Fi ( 2.4 PP100 ) 皆都是軟體缺陷相關的主要問題。

除了軟體的問題之外,個人裝置整合功能不足也是問題之一,J.D. Power 提到,在前 10 大問題中有一半與智慧型手機整合、使用或連線有關,跟上智慧型手機技術的變化速度,對汽車產業來說是一項挑戰,而 OTA 便是提供車廠機會、以克服過時的軟體。從調查的結果顯示,36%的車主表示他們在車輛擁有前 3 年內執行過 OTA 更新,然而,只有 30%的車主表示更新後有所改善,56%的車主表示沒有明顯改進。

除了軟體的問題之外,個人裝置整合功能不足也是問題之一,J.D. Power 提到,在前 10 大問題中有一半與智慧型手機整合、使用或連線有關,跟上智慧型手機技術的變化速度,對汽車產業來說是一項挑戰。

至於在不同動力總成的車輛成績部分,電動車的表現有逐年提升的跡象,其問題率較 2024 年降低了 33 個 PP、來到 223 PP100,不過相對的 PHEV 車型問題率則增加,242 PP100 是較 2024 年增加了 26 個 PP;另外油電混合動力車型問題數則是最少的 199 PP100、再來則是汽油車 200 PP100,柴油車則為 233 PP100,今年度的汽油車與電動車差距是有明顯縮小。

J.D. Power 還有提到一項問題,就是新車型的表現不如預期,27 款 2022 年的新車只有 4 款的表現是優於平均水準、其平均值為 241 PP100。

在不同動力總成的車輛成績部分,電動車的表現有逐年提升的跡象,其問題率較 2024 年降低了 33 個 PP、來到 223 PP100。
廣  告

Toyota 集團成最大贏家

先看到品牌排名部分,Lexus 再度成為冠軍,也是連續 3 年獲得此殊榮,其成績為 140 PP100,至於豪華品牌部分排名第 2 的為 Cadillac ( 169 PP100 ) 、第 3 則是 Porsche ( 186 PP100 ) ;另外一般品牌冠軍是 Buick ( 143 PP100 ) ,其也是總體排名的亞軍,而 Mazda ( 161 PP100 ) 、Toyota ( 162 PP100 ) 則緊追在後。

車款部分,此次冠軍為 Toyota Avalon,至於在其他級距獲獎車款部分,Toyota 集團亦還有 Lexus GX、Toyota Camry、Corolla、RAV4、Sienna、Tacoma;另外 GM 通用汽車這次也有不少車款得獎,包含 Cadillac XT6、Chevrolet Corvette、Silverado、Silverado HD、Tahoe 和 GMC Acadia。Nissan 部分則有 Kicks 與 Murano 得獎。

品牌排名部分 Lexus 再度成為冠軍,也是連續 3 年獲得此殊榮,其成績為 140 PP100。
車款部分,此次冠軍為 Toyota Avalon。

[U-EV]售價46,150歐元起、最大續航423公里,Audi推出入門Q4 40 e-tron車型

U-CAR Editors(ucareditors)

2025/02/15 16:00:00

發文

#6205891 IP 127.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Audi Taiwan 先前亦針對 Q4 e-tron 與 Q4 Sportback e-tron 車系進行配備升級,同時在新車售價部份也有調整,更新後 Q4 e-tron 45 advanced 車型售價為 219 萬元 ( 漲 10 萬 ) ,55 quattro S line 車型售價則是 240 萬元 ( 漲 6 萬元 ) ,Q4 Sportback e-tron 全車系 3 車型新車售價皆調漲 6 萬元,價格帶為 226 萬元~251 萬元。

近期 Audi 原廠則推出了入門版的 Q4 40 e-tron 和 Q4 40 Sportback e-tron 車型,售價分別為 46,150 歐元 ( 約新臺幣 158 萬元 ) 和 48,150 歐元 ( 約新臺幣 165 萬元 ) ,搭載 63kWh 電池組 ( 可用容量 59kWh ) ,車系最高續航為 423 公里,最大馬力為 204 匹 ( PS ) 。

近期 Audi 原廠則推出了入門版的 Q4 40 e-tron 和 Q4 40 Sportback e-tron 車型,售價分別為 46,150 歐元和 48,150 歐元,搭載 63kWh 電池組 ( 可用容量 59kWh ) ,車系最高續航為 423 公里,最大馬力為 204 匹 ( PS ) 。

雙車型入門版推出

Audi 在 2021 上半年正式發表了 Q4 e-tron 家族,發表後共計推出大小電池容量的 35、40、45 和 50 等車型選擇、以及雙馬達四驅的產品設定,不過在後續產品進行升級動作時改為全車系大電池配置時,僅保留 45 與 55 兩種輸出設定;而甫於 2024 年 7 月時 Audi 原廠也重啟了 35 車型,雖然價格上更具競爭力,但其不到 400 公里的續航實力也成為最大弱勢,如今 35 車型也已取消,Q4 e-tron 車系入門版則以 40 車型來擔當。

甫於 2024 年 7 月時 Audi 原廠也重啟了 35 車型,雖然價格上更具競爭力,但其不到 400 公里的續航實力也成為最大弱勢,如今 35 車型也已取消,Q4 e-tron 車系入門版則以 40 車型來擔當。

現行歐洲市場 Audi Q4 45 e-tron 售價為 52,950 歐元 ( 約新臺幣 182 萬元 ) 起、Q4 45 Sportback e-tron 價格為 54,950 歐元 ( 約新臺幣 188 萬元 ) 起,相比最新所推出 40 車型,價格也有著 6,800 歐元 ( 約新臺幣 23.3 萬元 ) 的差距。

在電氣規格部分,Q4 40 e-tron 車型搭載 63kWh 電池組 ( 可用容量 59kWh ) ,Q4 40 e-tron 最高續航為 412 公里,Q4 40 Sportback e-tron 則是 423 公里,原廠表示,在理想條件下,在進行快充時能在 24 分鐘內電量從 10%充至 80%,10 分鐘內 40 e-tron 車型可增加 150 公里的續航 ( 40 Sportback e-tron 為 155 公里 ) ,快充最大充電功率達 165kW。

在電氣規格部分,Q4 40 e-tron 車型搭載 63kWh 電池組 ( 可用容量 59kWh ) ,Q4 40 e-tron 最高續航為 412 公里,Q4 40 Sportback e-tron 則是 423 公里,原廠表示,在理想條件下,在進行快充時能在 24 分鐘內電量從 10%充至 80%。
廣  告

動力規格部分,40 e-tron 車型採用的是後驅單馬達設定,具備 150kW ( 約 204 匹馬力 ) 的最大輸出,能在 8.1 秒內完成靜止加速至時速 100 公里的表現,最高時速可達 160 公里。原廠亦還提到,兩種車型拖曳能力在 12 度的斜坡時為 1,000 公斤、斜坡為 8 度時為 1,200 公斤。配備部分也擁有擁有 10.25 吋數位儀表、前座加熱功能、電動尾門與 Audi Connect 導航及資訊娛樂系統等等。

動力規格部分,40 e-tron 車型採用的是後驅單馬達設定,具備 150kW ( 約 204 匹馬力 ) 的最大輸出,能在 8.1 秒內完成靜止加速至時速 100 公里的表現,最高時速可達 160 公里。

[U-EV]品牌首款轎車產品、雙生Zeekr 007,外媒指出Smart #6將於2025年正式登場

U-CAR Editors(ucareditors)

2025/02/15 16:00:00

發文

#6205892 IP 127.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由 Mercedes-Benz 與中國吉利汽車合資於 2019 年創立的全新 Smart Automobile,在 2022 年帶來品牌轉型後首款產品 Smart #1 後,接續在 2023 年則推出了 Smart #3、2024 年的 Smart #5,其品牌產品線攤開來皆為休旅車型。不過近期據外媒報導指出,Smart 將會在 2025 年帶來的新車款命名為 Smart #6,並且是為轎車的款式、雙生同集團的 Zeekr 007,屆時也會是 Smart 首款轎車產品,並且有可能具備 PHEV 的動力。

Smart 在 2022 年帶來品牌轉型後首款產品 Smart #1 後,接續在 2023 年則推出了 Smart #3、2024 年的 Smart #5 後,近期據外媒報導指出,Smart 將會在 2025 年帶來的新車款為 Smart #6,並且是為轎車的款式。

品牌首款轎車產品有望今年登場、雙生 Zeekr 007

從 Smart 先前所帶來的產品來看,從 Smart #1、Smart #3 再到 Smart #5,數字的大小也代表著車格設定,並且清一色都是 SUV 的車款,並且除了有一般車型外,原廠也推出了性能版 Brabus 車型,更具熱血、動力更為強大,如今來到 2025 年,依 Smart 發表新產品的節奏來看,2025 年也會有新車到來,不過不同於先前都是 SUV 車款,根據外媒最新報導指出,2025 年的新車會命名為 Smart #6,並且會是轎車形式。

如今來到 2025 年,依 Smart 發表新產品的節奏來看,2025 年也會有新車到來,不過不同於先前都是 SUV 車款,根據外媒最新報導指出,2025 年的新車會命名為 Smart #6,並且會是轎車形式。

從外媒提供的消息來看,Smart #6 也會依循品牌先前的產品模式,由 Mercedes-Benz 來負責設計、並將研發和生產交給吉利汽車,同時外媒也指出,Smart #6 會和吉利集團下的 Zeekr 007 車系採相同架構、以 PMA2+平臺來打造,該平臺現在也廣泛用在集團許多車型上,因此動力以及電氣規格預計也會和 Zeekr 007 車系相仿,包括單馬達和雙馬達設定,電池容量則擁有 75kWh 和 100kWh 的配置,並且除了擁有純電車型外,另外也可能會新增 PHEV 的選項。

外媒也指出,Smart #6 會和吉利集團下的 Zeekr 007 車系採相同架構、以 PMA2+平臺來打造,因此動力以及電氣規格預計也會和 Zeekr 007 車系相仿。
廣  告

進一步參考 Zeekr 007 的規格,單馬達車型擁有最大 310kW ( 約 421 匹馬力 ) 的輸出表現、最大扭力則是 44.9 公斤米,至於雙馬達車型動力則進一步提升至 475kW ( 約 646 匹馬力 ) 、扭力 72.4 公斤米,屆時雙馬達車型有可能就會是冠上 Brabus 的性能版;至於續航成績部分,Zeekr 007 依電池容量、動力規格配置有著 616 公里~870 公里的成績 ( CLTC 標準 ) 。

參考 Zeekr 007 的規格,單馬達車型擁有最大 310kW ( 約 421 匹馬力 ) 的輸出表現、最大扭力則是 44.9 公斤米,至於雙馬達車型動力則進一步提升至 475kW ( 約 646 匹馬力 ) 、扭力 72.4 公斤米,屆時雙馬達車型有可能就會是冠上 Brabus 的性能版。

隨著 Smart #6 的訊息被揭露,也代表著品牌正穩定擴展自家產品陣容、其涵蓋各級距車型,同時 Smart 先前也宣布,目前品牌業務已覆蓋中國、歐洲、東南亞、南亞、大洋洲、中東、非洲、拉丁美洲等 31 個國家和地區,而 2025 年將成為「全球之年」,計畫再拓展逾 10 個海外市場,加速全球業務佈局。

Smart 先前也宣布,目前品牌業務已覆蓋中國、歐洲、東南亞、南亞、大洋洲、中東、非洲、拉丁美洲等 31 個國家和地區,而 2025 年將成為「全球之年」,計畫再拓展逾 10 個海外市場,加速全球業務佈局。

全新黃牌旗艦速克達,SYM三陽預告TTLBT即將上市

U-CAR Editors(ucareditors)

2025/02/15 16:00:00

發文

#6205893 IP 127.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最初在 2024 EICMA 米蘭車展中,SYM 三陽帶來了 BT 靈獸系列的最後一款車:靈龜 TTLBT,其也是繼 FNXBT、DRGBT、KRNBT 後最新所要推出的 BT 靈獸車款;而繼此前 TTLBT 現身在國內環境部噪音測試資料庫等地方後,近日三陽則在社群網站正式預告 TTLBT 即將上市的訊息,並提到擁有舒適性、實用性、便利性等特點,不過三陽還暗示了 TTLBT 還擁有其他 3 個特色,並以「???」來表示,也更讓人耐人尋味。

近日三陽則在社群網站正式預告 TTLBT 即將上市的訊息,並提到擁有舒適性、實用性、便利性等特點。
三陽還暗示了 TTLBT 還擁有其他 3 個特色,並以「???」來表示,也更讓人耐人尋味。

品牌全新黃牌旗艦速克達

三陽現階段的大型重機產品包含了 Maxsym TL、Maxsym GT、Joymax Z+和於 2024 年 7 月所推出的 ADXTG,其中 ADXTG 上市後也斬獲很亮眼的成績,短短 6 個月時間便有 952 輛的掛牌數,也成為 2024 年最暢銷的大型重機速克達。而不同於此前的 FNXBT、DRGBT、KRNBT 都是白牌車型,BT 靈獸系列的最後一款產品 TTLBT 也將會是黃牌級距,在挾著三陽近幾年所發表的新車都能獲得市場不俗迴響之下,也很讓人期待 TTLBT 在正式發表之時、以及未來銷售成績是如何。

BT 靈獸系列的最後一款產品 TTLBT 也將會是黃牌級距,在挾著三陽近幾年所發表的新車都能獲得市場不俗迴響之下,也很讓人期待 TTLBT 在正式發表之時、以及未來銷售成績是如何。

原廠表示,BT 車系取自義大利文詮釋的「Bestia」靈獸,以及「Best Tech」最新科技之意,原廠表示其將目前最好的科技與技術都搭載在 BT 系列車款上,突破舊有的傳統思維,創造出屬於新世代的價值,並運用「Art-Fusion」藝術融合的設計手法,結合東方傳統文化及歐風設計元素,將東方文化及精煉的造車工藝,結合歐風設計,創造出新世代的靈獸車系。

舒適性為 TTLBT 特點之一。
原廠強調 TTLBT 的實用性。
TTLBT 擁有便利性的特點。
廣  告

TTLBT 是 Maxsym TL 的雙生車款,其以東方 4 大靈獸中的「靈龜」作為車輛設計的核心概念,並透過三陽擅長的仿生設計手法,融合「靈龜」殼甲意象,將左右側箱的配置與車輛造型整合設計,呈現靈龜的穩重大氣。同時 TTLBT 其配有了搭載了電動風鏡、定速功能、動力模式、加溫把手以及 7 吋 TFT 全彩觸控儀表等配備。動力部分,採用的是 508c.c.雙缸引擎,而由環境部噪音測試資料庫得知 TTLBT 最大動力輸出為 33.5kW ( 約 45.5 匹馬力 ) /6,750 轉。

TTLBT 其配有了搭載了電動風鏡、定速功能、動力模式、加溫把手以及 7 吋 TFT 全彩觸控儀表等配備。動力部分,採用的是 508c.c.雙缸引擎,最大動力輸出為 33.5kW ( 約 45.5 匹馬力 ) /6,750 轉。

[U-EV]復刻經典Up!車系,暗示車名為IDEVERY1?Volkswagen曝光全新入門電動車設計草圖

U-CAR Editors(ucareditors)

2025/02/14 16:00:00

發文

#6205885 IP 127.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2025 年 2 月初,Volkswagen 透過員工大會預告將推出全新入門級距電動車,以 3 月份亮相、2027 年量產為目標,同時預告售價將落在 20,000 歐元 (約新臺幣 68 萬元),原廠釋出的首張預告中,透露概念版本的車頭造型 ; 近日 Volkswagen 官方社群平臺再度揭露新車資訊,以手繪草圖方式,搶先揭露新車外觀,同時透過「#IDEVERY1」暗示車型命名線索。

2025 年 2 月初,Volkswagen 預告將推出全新入門級距電動車,以 3 月份亮相、2027 年量產為目標,同時預告售價將落在 20,000 歐元。
Volkswagen 官方社群平臺再度揭露新車資訊,以手繪草圖方式,搶先揭露新車外觀,同時透過「#IDEVERY1」暗示車型命名線索。

全新入門電動車外觀曝光,復刻經典 Up!車系

繼首張車頭預告照,透露全新概念車擁有方正且厚實外觀比例,同時融入品牌新世代 LED 燈組設計後,本次公開的設計草圖透過前、後 45 度角公開完整造型輪廓,車頭方面,透過大面積飾板整合廠徽、頭燈組,簡約車身線條透過類懸浮式 A 柱、飽滿造型輪弧組成,保留經典厚實 C 柱、雙色切削鋁圈元素,尾門使用類過去「Up!」車系黑色玻璃設計,加入 LED 燈組、發光廠徽組成。

Volkswagen 公佈的設計草圖中,全新入門電動車透過大面積飾板整合廠徽、頭燈組,簡約車身線條透過類懸浮式 A 柱、飽滿造型輪弧組成。
Volkswagen 公佈的設計草圖中,全新入門電動車保留經典厚實 C 柱元素,尾門使用類過去「Up!」車系黑色玻璃設計,加入 LED 燈組、發光廠徽組成。
廣  告

原廠暗示新車將命名為「IDEVERY1」?

說明文字部分,Volkswagen 透露,新款入門級距電動車,將具備緊湊但寬敞的設計,強調個人風格與功能性,仿生微笑造型在細節中創造車輛與快樂的連結,下方更加入「#IDEVERY1」字樣,是否暗指定位在 ID. 2all 量產版之下的全新入門級距電動車將命名為「IDEVERY1」,有待原廠後續公佈資訊揭曉。

Volkswagen 透露,新款入門級距電動車,將具備緊湊但寬敞的設計,強調個人風格與功能性,仿生微笑造型在細節中創造車輛與快樂的連結。圖為 ID. 2all 概念車平臺
貼文中「#IDEVERY1」字樣,是否暗指定位在 ID. 2all 量產版之下的全新入門級距電動車將命名為「IDEVERY1」,有待原廠後續公佈資訊揭曉。圖為 ID. 2all 概念車

預告 2027 年量產,小電池電動車將不提供 200 kW 以上快充功率

據先前掌握資訊顯示,全新入門級距電動車,將以 Volkswagen 電氣化核心「MEB 平臺」打造,上市時程較 ID. 2all 量產版的 2026 年稍晚,由設計層面分析,整體設計確實與過去「Up!」車系相近,定義在都會使用、非長途旅行用車的原則下,原廠已確認新車將不會配置 200 kW 以上的快充功率,也不會搭載大容量電池。

據先前掌握資訊顯示,全新入門級距電動車,將以 Volkswagen 電氣化核心「MEB 平臺」打造,上市時程較 ID. 2all 量產版的 2026 年稍晚。
全新入門電動車設計與「Up!」車系相近,定義在都會用車的原則下,原廠已確認新車將不會配置 200 kW 以上的快充功率,也不會搭載大容量電池。圖為 Volkswagen Up!

[U-EV]燃油效率提升1.2倍、續航里程增加20%,Toyota集團預告第3代燃料電池亮相

U-CAR Editors(ucareditors)

2025/02/14 16:00:00

發文

#6205886 IP 127.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以量產氫燃料電池車 Mirai 在全球積極發展的 Toyota 豐田集團,近日宣佈已開發新型燃料電池 (FC) 系統,也就是第 3 代燃料電池技術,宣示燃油效率較上一代提高 1.2 倍,續航里程更增加達 20%,預計擴展技術版圖至旗下重型商用車陣容,同時在 2026 年後投入日本、歐洲、北美及中國市場。

以量產氫燃料電池車 Mirai 在全球積極發展的 Toyota 豐田集團,近日宣佈已開發新型燃料電池 (FC) 系統,也就是第 3 代燃料電池技術。
Toyota 集團表示,第 3 代燃料電池技術燃油效率較上一代提高 1.2 倍,續航里程更增加達 20%,預計擴展技術版圖至重型商用車陣容。

Toyota 集團預告:第 3 代燃料電池技術將於 2/19 亮相

Toyota 集團提到,H2 & FC EXPO (國際氫能與燃料電池博覽會) 將於 2/19 在日本東京國際展覽中心開跑,屆時全新第 3 代燃料電池技術將首度公開亮相。原廠強調,第 3 代燃料電池旨在滿足商業領域的特殊需求,因此具備與與傳統柴油引擎相同的耐用性 (原廠稱耐用性提升 2 倍),達到與既有柴油動力相當免維護設計。

Toyota 集團提到,H2 & FC EXPO (國際氫能與燃料電池博覽會) 將於 2/19 在日本東京國際展覽中心開跑,屆時全新第 3 代燃料電池技術將首度公開亮相。
Toyota 集團表示,第 3 代燃料電池技術具備與與傳統柴油引擎相同的耐用性 (原廠稱耐用性提升 2 倍),達到與既有柴油動力相當免維護設計。

第 3 代燃料電池強調燃油效率提升、媲美柴油動力耐用性

除了電池設計、製造流程的創新技術,顯著降低成本之外,Toyota 集團表示第 3 代燃料電池系統迎來燃油效率提高,因此除了品牌乘用車,也將延伸發展至重型商用車產品系列,甚至包含固定式發電機、鐵路和船舶等用途,以乘用車款來說,燃油效率提升可帶來更長的續航里程,強化消費者、市場對於氫燃料電池車的信心。

Toyota 集團表示第 3 代燃料電池系統透過電池設計、製造流程的創新,達到顯著的降低成本,未來將延伸發展至商用車產品陣容。圖為氫燃料電池 Hilux 原型車
以乘用車款來說,Toyota 集團旗下第 3 代燃料電池系統,迎來燃油效率提升,可帶來更長的續航里程,強化市場對於氫燃料電池車的信心。圖為第 2 代 Mirai 底盤架構

緊湊系統設定,第 3 代燃料電池技術將可對應各式商用車產品

針對重型商用車,導入 Toyota 第 3 代燃料電池技術後,訴求媲美傳統柴油動力的高功率、耐性性,透過更緊湊的系統設計,將可以輕鬆整合、對應的各式商用車產品中。Toyota 集團積極推動氫燃料電池在各領域應用及發展,透過異業合作、跨領域攜手集結客戶使用回饋,並持續以技術改良,強化次世代燃料電池系統的演進。

Toyota 集團表示,第 3 代燃料電池技術透過更緊湊的系統設計,將可以輕鬆整合、對應的各式商用車產品中。圖為氫燃料電池 Hilux 原型車
Toyota 集團表示,透過異業合作、跨領域攜手集結客戶使用回饋,並持續以技術改良,強化次世代燃料電池系統的演進。圖為第 2 代 Mirai 底盤架構

售價27,000元起,純碳纖維工藝打造,法國高階安全帽Qwart奎瓦特預告3月進軍臺灣

U-CAR Editors(ucareditors)

2025/02/14 16:00:00

發文

#6205887 IP 127.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法國高階安全帽品牌 Qwart,正式由總代理「奎瓦特台灣」導入國內市場,今 (2/15) 日 Qwart 奎瓦特台灣攜手桃園敏傑重車展示中心,舉辦「品牌發表會暨 Phoenix 鳳凰安全帽試戴活動」,現場展示 4 大系列產品,展開首波限定預售,全系列售價自新臺幣 27,000 元起,預告 3 月份將開啟線上預購活動,未來更規劃在北部建構專屬服務中心。

法國高階安全帽品牌 Qwart,正式由總代理「奎瓦特台灣」導入國內市場。
Qwart 奎瓦特台灣攜手桃園敏傑重車展示中心,舉辦「品牌發表會暨 Phoenix 鳳凰安全帽試戴活動」。
Qwart 奎瓦特台灣於活動現場展示 4 大系列產品,展開首波限定預售,全系列售價自新臺幣 27,000 元起。
wart 奎瓦特預告 3 月份將開啟線上預購活動,未來更規劃在北部建構專屬服務中心。

首波導入 4 系列產品,帽體由純碳纖維工藝打造

瞄準高階安全帽市場的 Qwart,首波導入臺灣的產品規劃「Phoenix 鳳凰安全帽」,劃分 STD 單色、14 裸碳纖、2Tone 雙調、VLE 質感共 4 種系列,帽體結構與面罩均由純碳纖維工藝打造,強調輕量化佩戴體驗,尺寸從 M 號至 2XL,透過可拆換零件組成,提供客製化、可升級、可改造等 3 大特點,滿足消費者打造專屬安全帽的想像。

瞄準高階安全帽市場的 Qwart,首波導入臺灣的產品規劃「Phoenix 鳳凰安全帽」,採用可拆式面罩設計。
Phoenix 鳳凰安全帽帽體結構由純碳纖維工藝打造,強調輕量化佩戴體驗。
Phoenix 鳳凰安全帽面罩部分同樣由純碳纖維工藝打造。

可拆式零組件設計,創造客製化風格

奎瓦特台灣表示,首波導入國內的帽款提供原廠搭配形式,包含烤漆選色、金屬材質搭配以及內襯風格,購買當下統一提供透明鏡片搭配,針對不同款式搭配全黑 (真皮+麂皮)、酒紅 (麂皮)、藍/酒紅雙色 (麂皮) 內襯,售後另外可升級茶色、電鍍系列鏡片,由法國原裝進口的安全帽系列,未來將開放消費者客製設計,可搭配車色,搭造個人喜好的獨一無二款式。

臺灣導入販售的「Phoenix 鳳凰安全帽」尺寸選擇從 M 號至 2XL。
首波導入國內的「Phoenix 鳳凰安全帽」購買當下統一提供透明鏡片搭配。
「Phoenix 鳳凰安全帽」透過獨立可拆式結構,提供買家客製化、多元搭配的選擇。
「Phoenix 鳳凰安全帽」首波導入的特定款式,內襯為全黑設計,材質選用真皮搭配麂皮組成。
「Phoenix 鳳凰安全帽」首波導入的特定款式,內襯為酒紅設計,材質選用麂皮打造。
「Phoenix 鳳凰安全帽」首波導入的特定款式,內襯為藍/酒紅雙色設計,材質選用麂皮打造。
「Phoenix 鳳凰安全帽」售後另外可升級茶色、電鍍系列鏡片。

精品級購帽體驗,預告北部打造專屬服務中心

奎瓦特台灣提到,除了全罩形式的碳纖維「Phoenix 鳳凰安全帽」之外,未來更規劃導入 3/4 罩形式的帽款,產品隨法國當地保固條件,同為購買後一年,臺灣市場部分,將在北部建構專屬服務中心,同時建立品牌會員制度,計畫會員回廠清潔保養等服務,創造中高階安全帽消費者「精品等級」的購帽體驗。

奎瓦特台灣提到,除了全罩形式的碳纖維「Phoenix 鳳凰安全帽」之外,未來更規劃導入 3/4 罩形式的帽款。
奎瓦特台灣表示,旗下安全帽產品隨法國當地保固條件,同為購買後一年。
奎瓦特台灣將在北部建構專屬服務中心,同時建立品牌會員制度,計畫會員回廠清潔保養等服務,創造中高階安全帽消費者「精品等級」的購帽體驗。

【試駕】Bob試駕Volvo EX30:瑞典數百公里雪地體驗|品牌首款「純電平臺」會成為英雄產品嗎?|新車試駕

U-CAR Editors(ucareditors)

2025/02/14 00:00:00

發文

#6205877 IP 127.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Bob本集前往瑞典試駕EX30,深度體驗了在雪地的操駕。身為Volvo首款純電平臺作品有何獨特魅力,跟著我們看下去!

能源署2025年1月油/能耗:WLTC續航504公里、BMW前驅版iX1 eDrive20送測,小改款A3 Sportback同步現身

U-CAR Editors(ucareditors)

2025/02/13 16:00:00

發文

#6205878 IP 127.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經濟部能源署公布 2025 年 1 月份的油耗與能耗資訊,其中包括國產車、進口小貨車都未有送測資料,在進口小客車部分,甫於先前 Peugeot 總代理寶嘉聯合所發表的 2008 Hybrid 與 408 Hybrid 都出現在此,另外此前 Audi Taiwan 已展開預售、並且後續經銷端傳出消息的小改款 A3 Sportback 也首度現身。至於在電動車部分,目前國內 BMW iX1 車系僅提供單一雙馬達四驅的 xDrive30 xLine 車型,不過這次總代理汎德送測了前驅版 eDrive20 車型,在 WLTC 標準下繳出 504 公里的續航表現。

2025 年 1 月進口小客車耗能證明核發資料
廠牌 車型 排檔 燃油 排氣量 市區
油耗
高速
油耗
油耗
測試
能效
等級
Audi A3 Sportback 35 TFSI Hatchback A7 汽油 1,498 15.2 21.5 18.6 2 級
Q7 55 TFSI quattro Hatchback A8 汽油 2,995 6.5 12.2 9.2 5 級
Q8 55 TFSI quattro Hatchback A8 汽油 2,995 7.9 12.5 10.3 4 級
BMW M240I XDrive Coupe MX A8 汽油 2,998 8.6 13.5 11.1 4 級
Hyundai Santa Fe-F A6 汽油 1,598 13.0 19.8 16.6 3 級
Mercedes-Benz GLC 200 4matic A9 汽油 1,999 11.3 16.2 14.0 3 級
GLC 200 4Matic Coupe A9 汽油 1,999 11.0 16.2 13.8 3 級
GLC 300 4Matic A9 汽油 1,999 10.6 15.2 13.1 4 級
GLC 300 4Matic Coupe A9 汽油 1,999 11.2 16.4 14.0 3 級
Peugeot 2008 Hybrid A6 汽油 1,199 22.5 21.0 21.5 1 級
408 Hybrid A6 汽油 1,199 24.4 19.5 21.0 1 級
Porsche Panamera GTS A8 汽油 3,996 5.9 10.9 8.3 5 級
911 Targa 4 GTS A8 汽油 3,591 5.7 12.4 8.7 5 級
911 Carrera 4 GTS Cabriolet A8 汽油 3,591 6.1 12.8 9.1 5 級
911 Carrera 4 GTS A8 汽油 3,591 6.1 12.0 8.9 5 級
911 Carrera GTS Cabriolet A8 汽油 3,591 6.3 12.7 9.2 5 級
Skoda Karoq 1.5 TSI Hatchback A7 汽油 1,498 14.1 19.2 17.0 2 級
Volkswagen Touran 280 TSI Hatchback A7 汽油 1,498 13.1 17.3 15.5 3 級
註 :未備註之車型係使用汽油,其能效結果依據歐盟 1999/100/EC 指令及其後續修正指令之測試方法執行(NEDC 行車型態)。
註一:能源效率等級分級基準,係依經濟部 113 年 5 月 7 日經能字第 11304003520 號公告修正之附表 16 辦理。每個排氣量等級各分為 5 個 能源效率等級,能源效率等級數字愈小者愈佳;但不同排氣量等級車輛之能效表現比較,應以「能效測試值」為準。
2025 年 1 月進口小客車耗能證明核發資料(WLTC)
廠 牌 車 型 排檔 燃油 排氣量 低速 中速 中高速 高速 能效 能效
等級
Rolls-Royce Cullinan A8 汽油 6,749 3.78 6.17 7.76 7.46 6.4 5 級
Toyota GR Yaris M6 汽油 1,618 8.36 12.12 13.49 11.21 11.5 5 級
註 :此車型係使用汽油,其能效結果依據歐盟 1999/100/EC 指令及其後續修正指令之測試方法執行(WLTC 行車型態)。
註一:能源效率等級分級基準,係依經濟部 113 年 5 月 7 日經能字第 11304003520 號公告修正之附表 16 辦理。每個排氣量等級各分為 5 個 能源效率等級,能源效率等級數字愈小者愈佳;但不同排氣量等級車輛之能效表現比較,應以「能效測試值」為準。
2025 年 1 月電動小客車耗能證明核發資料
廠牌 車型 製造 排檔 最大輸出
馬力 (hp)
純電行程
(公里)
能效
測試值
BMW BMW iX1 eDrive20 進口 A1 204.0 504 7.0
Skoda Enyaq RS Hatchback 進口 A1 335.0 521 6.0
註 :上述車型之能效結果係依據歐盟 ECE R101 及其後續修正指令之測試方法執行(WLTC 行車型態)。
2025 年 1 月電動小貨車、小客貨耗能證明核發資料
廠牌 車型 製造 排檔 最大輸出
馬力 (hp)
純電行程
(公里)
能效
測試值
Volkswagen ID. Buzz Pro 進口 A1 281.0 487 5.2
註 :上述車型之能效結果係依據歐盟 ECE R101 及其後續修正指令之測試方法執行(WLTC 行車型態)。
2025 年 1 月進口插電式複合動力車型
廠牌 車型 排檔 排氣量 能效
標準
用電效率
(公里/度)
純電行程
(公里)
能效
測試值
能效
等級
Bentley(WLTC) Continental GT Speed Convertible A8 3,996 7.4 2.9 73 61.3 1 級
Lamborghini(WLTC) Urus SE A8 3,996 7.4 2.5 66 48.1 1 級
Porsche Panamera 4S E-Hybrid A8 2,894 8.7 4.0 97 64.9 1 級
Panamera 4S E-Hybrid A8 2,894 8.7 3.8 92 56.2 1 級
註 :此車型係插電式複合動力車,使用汽油與電能,其能效結果係依據歐盟 1999/100/EC 指令及其後續修正指令之測試方法執行(NEDC 行車型態),能效測試值係電能與汽油引擎效率合併計算而得。
註一:此車型係插電式複合動力車,使用汽油與電能,其能效結果係依據歐盟 1999/100/EC 指令及其後續修正指令之測試方法執行(WLTC 行車型態),能效測試值係電能與汽油引擎效率合併計算而得。
註二:能源效率等級分級基準,係依經濟部 113 年 5 月 7 日經能字第 11304003520 號公告修正之附表 16 辦理。每個排氣量等級各分為 5 個 能源效率等級,能源效率等級數字愈小者愈佳;但不同排氣量等級車輛之能效表現比較,應以「能效測試值」為準。

iX1 入門版現身,小改 A3 Sportback 送測 35 TFSI 車型

BMW 原廠在 2022 年 6 月發表第 3 代 X1、並首度帶來純電版的 iX1,國內部分則是在 2023 年 2 月下旬正式發表上市,並提供雙馬達四驅的 xDrive30 xLine 車型,售價為 228 萬元;而接續在 2023 年 9 月初時,BMW 發表了入門版的 iX1 eDrive20,在前驅單馬達設定下,雖然最大馬力 204 匹較四驅版少了逾 100 匹,不過帶來的是更好能耗表現,如今 BMW 總代理汎德近期也正式送測。iX1 eDrive20 在 WLTC 標準規範下,最大續航成績為 504 公里,能效值為 7.0km/kWh。

在 2023 年 9 月初時,BMW 發表了入門版的 iX1 eDrive20,在前驅單馬達設定下,擁有最大馬力 204 匹,如今 BMW 總代理汎德近期也正式送測。iX1 eDrive20 在 WLTC 標準規範下,最大續航成績為 504 公里,能效值為 7.0km/kWh。

電動車部分除了有 iX1 eDrive20 的送測記錄外,另外台灣福斯也再度送驗了 Enyaq Coupe RS,WLTC 標準下有著 521 公里的續航成績,能效值為 6.0km/kWh。至於在 2024 年 10 月中旬所上市的 Volkswagen ID.Buzz LWB,同樣在 WLTC 規範下繳出了 487 公里的最大續航,能效值則是 5.2km/kWh。

廣  告

看到進口小客車的部分,其關注重點可以放在還未正式上市的小改款 A3 Sportback 身上,此前 Audi Taiwan 僅公布預售價 141 萬起、全面搭載 1.5 升 4 缸渦輪增壓引擎,並結合 48V 輕油電系統的資訊,還未有太多詳細的內容;不過近期亦有經銷端的消息透露,小改款 A3 Sportback 車系編成為入門 30 TFSI,再來則是 35 TFSI、35 TFSI S line,價格依序為 141 萬、157 萬、181 萬,不過正式價格和編成還有待 Audi Taiwan 公布為主。

在 1 月的油耗資訊中,台灣福斯送測的是 35 TFSI 車型,市區能效和非市區能效為 15.16km/L、21.46km/L,平均油耗成績為 18.6km/L,能源效率則是 2 級;另外 Audi 品牌方面還有 Q7 與 Q8 55 TFSI 車型進行送測。

此前 Audi Taiwan 公布小改款 A3 Sportback 預售價 141 萬起、全面搭載 1.5 升 4 缸渦輪增壓引擎,並結合 48V 輕油電系統的資訊;在 1 月的油耗資訊中,台灣福斯送測的是 35 TFSI 車型,平均油耗成績為 18.6km/L,能源效率則是 2 級。

寶嘉聯合在先前所舉辦的「顛覆動能新勢力」發表會,為國內市場販售的 Peugeot 2008、408 帶來新動力「Hybrid」車型,新世代動力以 1.2 升 3 缸汽油渦輪引擎作為基礎,在 48V 輕油電助力下,最大馬力提升至 136 匹。在能源署所公布的資料中,2008 Hybrid 市區能效為 22.47km/L、非市區能效 21.03km/L,平均油耗為 21.5km/L,能源效率為 1 級;至於 408 Hybrid 市區能效是 24.4km/L、非市區能效為 19.46km/L,平均油耗是 21.0km/L,能源效率同樣是 1 級。

寶嘉聯合在先前所舉辦的「顛覆動能新勢力」發表會,為國內市場販售的 Peugeot 2008、408 帶來新動力「Hybrid」車型,在能源署所公布的資料中,2008 Hybrid 平均油耗為 21.5km/L,至於 408 Hybrid 則是 21.0km/L。

至於其他送測車款部分,台灣賓士送驗了 GLC 車系,而 Porsche 陣營方面則有 Panamera、911 Targa、911 Carrera 等車型,至於Škoda Karoq、Toyota 小改款 GR Yaris、Hyundai Santa Fe、Volkswagen Touran、BMW 小改款 2 Series Coupé M240i xDrive、Rolls-Royce Cullinan、Lamborghini Urus SE、Bentely Continental GTC Speed 敞篷版等車型也在這次的名單中。


Mazda電能化節積極布局,泰國廠注資1.5億美金打造油電產線,會是全新世代CX-3?

U-CAR Editors(ucareditors)

2025/02/13 16:00:00

發文

#6205879 IP 127.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Mazda 執行長毛籠勝弘 (Masahiro Moro),在 2025 年 2 月中旬前往泰國拜訪泰國總理並且舉行記者會,宣布將在泰國擴大投資業務,預計投資 50 億泰銖用來開發產線,用於打造電能化產品,也就是開發與生產 Hybrid 油電混合動力車款,雖然並未詳細說明生產車款,但卻也透露會是電能化小型 SUV 車款。這條產線預計年產量為 10 萬輛,除了供輸泰國市場之外,也會出口至其他市場。

泰國汽車市場在 2024 年的銷售表現呈現下滑趨勢 (將近 57.3 萬輛),根據相關報導指出,由於消費習慣以及購買力下滑等因素,因此 2024 年泰國車市來到近四年最低點,作為許多品牌東南亞生產重鎮的泰國,2024 年產量也有不小幅度減少。

Mazda 在 2025 年 2 月中旬於正式公布,於泰國增加 50 億泰銖投資產線,將用於打造電能化、油電混合動力產品,同時也更進一步將泰國打造為東南亞生產重鎮。

Mazda 執行長毛籠勝弘表示,Mazda 在泰國已經有 70 年歷史,除了經銷通路之外也積極在生產端進行投資,此次投資電能化車款的生產線,除了是用以支持泰國境內銷售之外,後續也將出口至日本、以及其他東南亞市場。預計泰國將會成為 Mazda 的另一個綜合生產中心,範疇囊括有車輛組裝、變速箱、電池以及其他零部件的生產與研發。

Mazda 也宣布在 2025 年至 2027 年間,將於泰國市場推出兩款純電、兩款 Hybrid 油電、以及一款 Plug-In Hybrid 產品,其中一款純電車款,會是先前在歐洲已經發表的 Mazda6e。

根據相關報導來看,目前尚無法確定究竟這次 Mazda 挹注將近 1.5 億美金,所打造的生產線究竟「電能化」到什麼程度,是針對 Hybrid、Plug-In Hybrid、甚至於純電車款的生產,僅確認將會用來生產小型 SUV 車款。根據了解,泰國政府在 2024 年底時,推出了電動車產業獎勵方案,Hybrid 以及 Mild Hybrid 動力車款,享有 10%~12%的消費稅優惠。

Mazda 也公布在 2025 年至 2027 年之間,將於泰國市場發表兩款純電車款、兩款 Hybrid 車型、以及 1 款 Plug-In Hybrid 作品,純電車款其中一輛乃是 Mazda6e,其餘產品內容則尚未公布。

廣  告

小型 SUV、混合動力架構,這兩點再結合先前 Mazda 所公布的電能化發展藍圖節奏,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新世代 CX-3,目前 Mazda 積極對應市場電能化節奏,除了持續投入轉子引擎與油電架構的搭配、純電產品的積極開發同樣也在規畫之中。Mazda 先前也逐步透露產品發展藍圖,其中就包含有 Hybrid 動力的小型 SUV 在列,而這也讓人直接聯想到 CX-3 車系。

Mazda 執行長毛籠勝弘 2 月中旬前往泰國拜訪泰國總理,確認將擴大在泰國的投資,而這也順應了泰國在 2024 年底時,針對輕油電與油電車款的稅賦優惠措施。圖片源自泰國投資促進委員會。

當前市場販售的 CX-3,乃是在 2014 年就已經問世的版本,推出新世代版本可說是車系存續的當前要務,Mazda 也在泰國產線投產 CX-3,除當地販售之外也出口到日本與澳洲。有趣的,是 Mazda 執行長毛籠勝弘與泰國總理合影照片中,會發現贈與泰國總理的禮物中有一張設計圖樣,雖然沒有任何資訊能說明是什麼車,但如果是新世代 CX-3 的設計圖,感覺上也是頗為浪漫的一種推測與猜想。


如果臺灣跟美國走向對等關稅制 ,從試算解析臺灣自美國進口汽車的關稅成本會降低多少?

U-CAR Editors(ucareditors)

2025/02/13 16:00:00

發文

#6205880 IP 127.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美國總統川普於 2 月 13 日宣布「對等關稅」計畫,並引起全球各國震撼。當然,「對等關稅」不難理解,就是美國要求跟貿易國採用相同的關稅標準,所以,如果你的關稅如果比美國高,要嘛美國跟著調高關稅跟你一樣,就是你自己調降關稅來跟美國關稅一樣。

雖然賴清德總統於 2 月 14 日舉行國安高層會議,會後也在總統府發表談話,針對臺美關係、半導體產業發展以及兩岸關係等三大面向,提出明確的國家策略方案。不過,賴總統此次談話內容,尚未對美國「對等關稅」計畫做出初步回應,應該仍需要時間與美國政府進行協商。

現在,U-CAR 就關稅制度來試算,如果臺灣跟美國走向對等關稅制 (臺灣關稅調降到跟美國相同),會讓臺灣自美國進口汽車的關稅成本降低多少?

首先,我們先來看美國與臺灣的汽車關稅結構。

  1. 〈美國汽車關稅 2.5%〉
  2. 〈現行臺灣進口車課稅公式〉:關稅 17.5%+ 貨物稅 25% / 30% (排氣量 2,000 C.C.以下課徵 25%,排氣量 2,001 C.C.以上課徵 30%) +營業稅 5% +推廣貿易服務稅 0.04%
  3. ★2025 年底前,電動車完稅價格 140 萬元以下免徵貨物稅 (30%),超過 140 萬元部分則採貨物稅減半徵收 (15%)。

假設 1 輛完稅價格 100 萬的美國車(2.0 以下),目前照目前標準課稅後,100 萬+60.43 萬的進口稅=160.43 萬元。

假設 1 輛完稅價格 100 萬的美國電動車,照目前關稅 17.5%、符合免徵貨物稅、營業稅 5%與推廣貿易服務稅 0.04%計算後,新車進口成本是 100 萬元元 + 23.42 萬元的進口稅=123.42 萬元。

接下來,就要看臺美雙方如何談對等關稅制,我們以兩種可能的「對等關稅」來推估。

狀況 1:如果單純只調整關稅,臺美對等關稅 2.5%

  1. 〈關稅 2.5%課稅公式〉:臺灣汽車關稅 2.5%+貨物稅 25% (排氣量 2.0 以下) or 30% (排氣量 2.0 以上) 「2025 年底,電車完稅價格 140 萬元以下免徵貨物稅,140 萬元以上貨物稅減半」+營業稅 5%+推廣貿易服務稅 0.04%

臺美對等課關稅 2.5%後。

假設 1 輛完稅價格 100 萬的美國進口車(2.0 以下),新車進口成本是 100 萬+34.56 萬的進口稅=134.56 萬元。

假設 1 輛完稅價格 100 萬的美國進口電車,目前照目前有免徵貨物稅的標準課稅後,新車進口成本是 100 萬元+7.66 萬元的進口稅=107.66 萬元。

狀況 2:假設臺美把所有進口稅,統包為對等 2.5%

  1. 〈統包關稅 2.5%課稅公式〉:臺灣汽車關稅 2.5%+貨物稅 0%+營業稅 0% +推廣貿易服務稅 0%

假設 1 輛完稅價格 100 萬的美國車 (2.0 以下) ,100 萬元+2.5 萬元的稅=102.5 萬 (較現行 160.43 萬元,進口成本降 57.93 萬元)

範例:如果 1 輛進口成本 160 萬元,臺灣售價 200 萬元的美國車,若完全反應關稅調降能有約 60 萬元的降價幅度,在不變動原有利潤模式下,新車售價可調降到約 140 萬元。

假設 1 輛完稅價格 100 萬的美國進口電動車,新車進口成本是 100 萬元+2.5 萬元的稅=102.5 萬 (較現行 123.42 萬元,進口成本調降 20.92 萬元)

範例:如果 1 輛進口成本 123.42 萬元,臺灣售價 150 萬元的美國進口電動車,在不變動原有利潤模式下,可以降價約 20 萬元,新車售價可調降到約 130 萬元。

從上述的算式,毫無疑問地,可以看到臺美雙方若針對汽車實施「對等關稅」,將可以大幅度降低自美國進口汽車的課稅成本,另一方面,也勢必「大海嘯等級」衝擊其他非美國進口汽車的成本競爭力,甚至連國產車也難以倖免,也很有可能引發新一波的關稅衝突。如何協商與拿捏,將考驗政府行政與外交體系的智慧。


如果臺灣跟美國走向對等關稅制 ,從試算解析臺灣自美國進口汽車的關稅成本會降低多少?

U-CAR Editors(ucareditors)

2025/02/14 00:00:00

發文

#6205881 IP 127.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美國總統川普於 2 月 13 日宣布「對等關稅」計畫,並引起全球各國震撼。當然,「對等關稅」不難理解,就是美國要求跟貿易國採用相同的關稅標準,所以,如果你的關稅如果比美國高,要嘛美國跟著調高關稅跟你一樣,就是你自己調降關稅來跟美國關稅一樣。

雖然賴清德總統於 2 月 14 日舉行國安高層會議,會後也在總統府發表談話,針對臺美關係、半導體產業發展以及兩岸關係等三大面向,提出明確的國家策略方案。不過,賴總統此次談話內容,尚未對美國「對等關稅」計畫做出初步回應,應該仍需要時間與美國政府進行協商。

現在,U-CAR 就關稅制度來試算,如果臺灣跟美國走向對等關稅制 (臺灣關稅調降到跟美國相同),會讓臺灣自美國進口汽車的關稅成本降低多少?

首先,我們先來看美國與臺灣的汽車關稅結構。

  1. 〈美國汽車關稅 2.5%〉
  2. 〈現行臺灣進口車課稅公式〉:關稅 17.5%+ 貨物稅 25% / 30% (排氣量 2,000 C.C.以下課徵 25%,排氣量 2,001 C.C.以上課徵 30%) +營業稅 5% +推廣貿易服務稅 0.04%
  3. ★2025 年底前,電動車完稅價格 140 萬元以下免徵貨物稅 (30%),超過 140 萬元部分則採貨物稅減半徵收 (15%)。

假設 1 輛完稅價格 100 萬的美國車(2.0 以下),目前照目前標準課稅後,100 萬+60.43 萬的進口稅=160.43 萬元。

假設 1 輛完稅價格 100 萬的美國電動車,照目前關稅 17.5%、符合免徵貨物稅、營業稅 5%與推廣貿易服務稅 0.04%計算後,新車進口成本是 100 萬元元 + 23.42 萬元的進口稅=123.42 萬元。

接下來,就要看臺美雙方如何談對等關稅制,我們以兩種可能的「對等關稅」來推估。

狀況 1:如果單純只調整關稅,臺美對等關稅 2.5%

  1. 〈關稅 2.5%課稅公式〉:臺灣汽車關稅 2.5%+貨物稅 25% (排氣量 2.0 以下) or 30% (排氣量 2.0 以上) 「2025 年底,電車完稅價格 140 萬元以下免徵貨物稅,140 萬元以上貨物稅減半」+營業稅 5%+推廣貿易服務稅 0.04%

臺美對等課關稅 2.5%後。

假設 1 輛完稅價格 100 萬的美國進口車(2.0 以下),新車進口成本是 100 萬+34.56 萬的進口稅=134.56 萬元。

假設 1 輛完稅價格 100 萬的美國進口電車,目前照目前有免徵貨物稅的標準課稅後,新車進口成本是 100 萬元+7.66 萬元的進口稅=107.66 萬元。

狀況 2:假設臺美把所有進口稅,統包為對等 2.5%

  1. 〈統包關稅 2.5%課稅公式〉:臺灣汽車關稅 2.5%+貨物稅 0%+營業稅 0% +推廣貿易服務稅 0%

假設 1 輛完稅價格 100 萬的美國車 (2.0 以下) ,100 萬元+2.5 萬元的稅=102.5 萬 (較現行 160.43 萬元,進口成本降 57.93 萬元)

範例:如果 1 輛進口成本 160 萬元,臺灣售價 200 萬元的美國車,若完全反應關稅調降能有約 60 萬元的降價幅度,在不變動原有利潤模式下,新車售價可調降到約 140 萬元。

假設 1 輛完稅價格 100 萬的美國進口電動車,新車進口成本是 100 萬元+2.5 萬元的稅=102.5 萬 (較現行 123.42 萬元,進口成本調降 20.92 萬元)

範例:如果 1 輛進口成本 123.42 萬元,臺灣售價 150 萬元的美國進口電動車,在不變動原有利潤模式下,可以降價約 20 萬元,新車售價可調降到約 130 萬元。

從上述的算式,毫無疑問地,可以看到臺美雙方若針對汽車實施「對等關稅」,將可以大幅度降低自美國進口汽車的課稅成本,另一方面,也勢必「大海嘯等級」衝擊其他非美國進口汽車的成本競爭力,甚至連國產車也難以倖免,也很有可能引發新一波的關稅衝突。如何協商與拿捏,將考驗政府行政與外交體系的智慧。


30款車受測,X5、Santa Fe、EV9、NX、Sorento、Camry等車獲得Good,IIHS公布前方預警碰撞最新測試結果

U-CAR Editors(ucareditors)

2025/02/13 16:00:00

發文

#6205882 IP 127.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IIHS 美國高速公路安全保險局在 2024 年提升了前方碰撞預警測試的難度,而在同年 4 月所公布的測試結果中,共計 10 輛中型 SUV 僅有 Subaru Forester 拿到 Good ( 良好 ) 、Honda CR-V 與 Toyota RAV4 則是 Acceptable ( 可接受 ) ,整體說表現並不是很理想,剩下的車型則被評為 Marginal ( 邊緣 ) 或 Poor ( 差 ) 。

不過在近期最新接受測試的 30 款車型中,有 22 款、也就是超過 7 成得到了 Good 或 Acceptable,拿到 Good 車款也包含我們較熟悉的 BMW X5、X6、Hyundai Santa Fe、Kia EV9、Sorento、Lexus NX、Subaru Forester、Toyota Camry,而 Mercedes-Benz E-Class 則因系統的標配與選配有著 Good 或 Acceptable。

前方碰撞預警獲得 Good 的車款。
前方碰撞預警獲得 Acceptable、Marginal、Poor 的車款。

多種環境測試條件,目標物為機車時是最大考驗

IIHS 原先的前方預警碰撞測試是設定在時速 12 英里 ( 20 公里 ) 與 25 英里 ( 40 公里 ) ,前方的目標則是乘用車、並行駛在車道中央,而在更新後速度則有著時速 31 英里 ( 50 公里 ) 、37 英里 ( 60 公里 ) 和 43 英里 ( 70 公里 ) ,同時前方除了原先的乘用車之外,另外也增加了機車與大卡車作為目標,而在測試當下,大卡車是行駛在道路中央,至於汽車和機車則是行駛在中央、但會向左或向右偏移。

前方預警碰撞測試更新後速度則有著時速 31 英里、37 英里和 43 英里,同時前方除了原先的乘用車之外,另外也增加了機車與大卡車作為目標,而在測試當下,大卡車是行駛在道路中央,至於汽車和機車則是行駛在中央、但會向左或向右偏移。

而在測試的評分標準主要會針對碰撞警示和自動煞停能力,若測試車輛不能以最大減速作為評分,屆時將透過前方碰撞預警系統時間作為評估標準,至於在大卡車測試的情境下,僅有評測警示系統的部分,測試車輛最終將駛離車道以避免碰撞。另外 AEB 自動煞停的部分,預計碰撞時間至少 2.1 秒前來警告、以及大幅度的減速都會獲得分數,減速佔整體分數的 3 分之 2、警告佔 3 分之 1。

AEB 自動煞停的部分,預計碰撞時間至少 2.1 秒前來警告、以及大幅度的減速都會獲得分數,減速佔整體分數的 3 分之 2、警告佔 3 分之 1。

IIHS 表示,評比優異的系統在針對所有乘用車的試驗中,都能夠及時發出前方碰撞警示,並在撞擊前完全停止,並且在大部分針對機車的試驗中也能完成,而針對大卡車的試驗中,則在所有測試中都能及時提供警示。不過 IIHS 也提到,一些車輛在機車測試情境中,儘管在撞擊目標前有大幅減速,但最終未能於一項或多項情形中在撞擊目標前煞停,另外也有幾輛車在對機車發出前方碰撞警示時遲了 0.1 到 0.2 秒。

IIHS 表示,評比優異的系統在針對所有乘用車的試驗中,都能夠及時發出前方碰撞警示,並在撞擊前完全停止,並且在大部分針對機車的試驗中也能完成,而針對大卡車的試驗中,則在所有測試中都能及時提供警示。
廣  告

IIHS 也提到,表現不佳車款主要是在目標物為機車的測試環節。整體來說,獲得 Acceptable 評價的系統在大部分測試環節,都能夠在撞擊前將車輛煞停、並及時發出警報,然而,在高速下的表現較為不理想,尤其是在機車為目標物的情況下,在時速 43 英里 ( 70 公里 ) 的時速測試場景中,均未能避免與機車的碰撞,甚至有些情況下以超過 25 英里 ( 40 公里 ) 的時速撞擊目標物。

整體來說,獲得 Acceptable 評價的系統在大部分測試環節,都能夠在撞擊前將車輛煞停、並及時發出警報,然而,在高速下的表現較為不理想,尤其是在機車為目標物的情況下,在時速 43 英里的時速測試場景中,均未能避免與機車的碰撞。

至於評級 Poor ( 差 ) 的車款中,都在最慢的時速 31 英里情境下撞擊到機車,並且有些車輛幾乎沒有減速、或沒有及時發出警告。不僅如此,在對乘用車的測試環節中同樣表現也不理想,在時速 37 英里 ( 60 公里 ) 的測試環節下進行 AEB 測試,但對前方的目標物減速不足,不過大部分在對乘用車和大卡車的試驗中,系統是能及時發出前方碰撞警示。

至於評級 Poor ( 差 ) 的車款中,都在最慢的時速 31 英里情境下撞擊到機車,並且有些車輛幾乎沒有減速、或沒有及時發出警告。

IIHS 總裁 David Harkey 表示:「這些結果顯示,在高速狀態下避免撞擊,尤其是與機車的碰撞,仍是某些系統面臨的挑戰。機車是一個特別令人擔憂的領域,因為與乘用車的乘員不同,騎士在碰撞傷害方面幾乎沒有保護。」


價格直攻主流跨界級距,高顏值油電新星─Peugeot 408 Hybrid試駕

U-CAR Editors(ucareditors)

2025/02/13 16:00:00

發文

#6205884 IP 127.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Peugeot 於 2022 年 6 月發表全新 408 車系,在 Fastback 斜背轎跑輪廓下,融入跨界休旅元素,成功吸引市場目光。時隔一年,國內總代理寶嘉聯合宣佈正式導入 Peugeot 408,初期以 1.2 升 3 缸汽油渦輪引擎、3 種車型編成與市場溝通,建議售價自 136.9 萬起,成為品牌除了正統休旅之外,搶攻跨界級距的銷售亮點。

Peugeot 於 2022 年 6 月發表全新 408 車系,在 Fastback 斜背轎跑輪廓下,融入跨界休旅元素,成功吸引市場目光。
Peugeot 總代理寶嘉聯合最早於 2023 年 6 月導入 408 車系,初期以 1.2 升 3 缸汽油渦輪引擎、3 種車型編成與市場溝通,建議售價自 136.9 萬起。

Stellantis 集團積極邁入電氣化發展的同時,Peugeot 408 率先在海外市場推出導入 48V 輕油電技術的「Hybrid」車型,以及具備純電行駛能力的 PHEV 車型 ; 2024 下半年,原廠趁勝追擊,亮相搭載可用 58.2 kWh 電池、具備 453 公里續航表現的純電 E-408,再次強化車系與新能源技術、淨零碳排的連結。

Stellantis 集團積極邁入電氣化發展,Peugeot 408 率先在海外市場推出導入 48V 輕油電技術的「Hybrid」車型,以及具備純電行駛能力的 PHEV 車型。
2024 下半年 Peugeot 亮相搭載可用 58.2 kWh 電池、具備 453 公里續航表現的純電 E-408,強化車系與新能源技術、淨零碳排的連結。

品牌國內首款 P2 Hybrid 導入,跳脫傳統油電駕馭感受

2025 年開春之際,總代理寶嘉聯合以「顛覆動能新勢力」為主題,宣佈為國內市場導入搭載全新「Hybrid」動力的 Peugeot 408 與 2008,作為新年式車型,取代過去 1.2 升 3 缸汽油渦輪動力的版本 ; 宣示品牌在臺產品陣容跨入新能源時代的第一步,更強調 P2 Hybrid 動力,能帶來不同於傳統油電系統的駕駛體驗。

Peugeot 總代理寶嘉聯合以「顛覆動能新勢力」為主題,宣佈為國內市場導入搭載全新「Hybrid」動力的 408 與 2008。
新年式 408 Hybrid 取代過去 1.2 升 3 缸汽油渦輪動力的版本,原廠強調 P2 Hybrid 動力,能帶來不同於傳統油電系統的駕駛體驗。

新年式 408 編成調整:動力/配備升級,價格調降有感

國內市場導入的新年式 408,採用全新 Hybrid 輕油電動力,維持 3 種車型編成,不過原廠在車型劃分上略有差異,與以往 Allure、GT 與 GT Premium 的等級差異化,改由 Allure、GT Premium 與 GT Premium Cielo 取代。

新年式 408 採用全新 Hybrid 輕油電動力,維持 3 種車型編成,不過車型劃分上改由 Allure、GT Premium 與 GT Premium Cielo 取代。

令消費者有感的是,408 Hybrid 除了換新動力、配備升級,新年式更迎來售價調降,原先 136.9 萬起至 156.9 萬的售價,調整為 119.9 萬起至 137.9 萬,車系降幅達 17 萬至 19 萬 ; 此舉讓 408 入主門檻下探主流市場售價區間,同時有望挑戰國產、進口跨界車型,讓 Peugeot 品牌競爭力大幅提升。

聚焦 GT Premium 車型,滿配亮點挑戰銷售主力

本次試駕的新年式 Peugeot 408 Hybrid,聚焦中階 GT Premium 車型,建議售價為新臺幣 132.9 萬,配備較入門 Allure 增加不少亮點,包含 Matrix LED 頭燈、3D 獅爪 LED 尾燈、GT 專屬徽飾/內裝佈局等均列為標準配備,且同步強化便利性配備、先進駕駛輔助系統,與價差 5 萬的 GT Premium Cielo 車型也僅有「全景式可開啟式玻璃車頂」單項配備的差異。

本次試駕的新年式 Peugeot 408 Hybrid,聚焦中階 GT Premium 車型,建議售價為新臺幣 132.9 萬。
本次試駕的新年式 408 Hybrid GT Premium,配備較入門 Allure 增加不少亮點,包含 3D 獅爪 LED 尾燈、GT 專屬徽飾均列為標準配備。

Peugeot 408 Hybrid 的車身尺碼與舊年式相同,長寬高維持 4,685 x 1,850 x 1,482 mm,軸距則為 2,785 mm,其斜背轎跑的跨界定位,現階段在國內市場並無直接競爭對手 ; 車色部分國內提供珍珠黑、迷戀藍、魅惑紅、月神灰與試駕車採用的「雪獅白」共 5 種塗裝。

Peugeot 408 Hybrid 的車身尺碼長寬高維持 4,685 x 1,850 x 1,482 mm,軸距則為 2,785 mm,其斜背轎跑的跨界定位,現階段在國內市場並無直接競爭對手。
408 Hybrid 國內提供珍珠黑、迷戀藍、魅惑紅、月神灰與試駕車採用的「雪獅白」共 5 種塗裝。

加入新世代獅王設計意象,GT Premium 散發性能氛圍

Peugeot 408 Hybrid 車頭以 3D 獅王鬃毛風格水箱罩、Matrix LED 頭燈作為主視覺,搭配 408 車名字樣、新式樣廠徽與 LED 獠牙晝行燈,詮釋品牌新世代家族語彙,全車系配置亮黑後視鏡蓋、B 柱飾蓋、鯊魚鰭天線與後座隔熱染色玻璃,GT Premium 以上車型在車側將提供 GT 專屬車側盾形獅徽。

408 Hybrid 全車系搭載 LED 頭燈組、LED 獠牙晝行燈,中階 GT Premium 以上車型額外升級 Matrix LED 頭燈。
408 Hybrid 車頭以 3D 獅王鬃毛風格水箱罩作為主視覺,前保桿透過烤漆材質、下緣黑色防刮強化跨界視覺感受。
408 Hybrid 車頭配置新世代獅王廠徽、408 專屬車名字樣,GT Premium 以上車型在車側將提供 GT 專屬車側盾形獅徽。

408 Hybrid 擁有不容錯認的車側線條,Fastback 率性輪廓下,透過防刮飾板與板件線條勾勒跨界休旅風格,全車系採用 19 吋配胎 (205/55 R19),GT Premium 以上車型則擁有專屬鑽石切削黑銀雙采鋁圈 (附空氣擾流飾蓋) ; 傾斜的後檔上方提供造型立體的類尾翼裝飾,延續後輪弧的線條,則向車尾延伸構成短捷鴨尾。

408 Hybrid 擁有不容錯認的車側線條,Fastback 率性輪廓下,透過防刮飾板與板件線條勾勒跨界休旅風格,傾斜的後檔上方提供造型立體的類尾翼裝飾。
408 Hybrid 全車系採用 19 吋配胎 (205/55 R19),GT Premium 以上車型擁有專屬鑽石切削黑銀雙采鋁圈 (附空氣擾流飾蓋)。

408 Hybrid GT Premium 以上車型升級 3D 獅爪 LED 尾燈,中央透過鋼琴烤漆飾版結合嶄新廠徽,營造貫穿視覺效果,尾門左下呈現 408 車型字樣,右下則標示 GT 專屬識別,不過並沒有像 2008 Hybrid 提供「Hybrid」字樣識別,後保桿以誇張造型整合黑色防刮材質,內部刻畫立體紋路,施以烤漆飾條點綴,兩側更整合使用傳統光源的後霧燈與倒車燈。

408 Hybrid 全車系搭載 LED 尾燈組,中階 GT Premium 以上車型額外升級為 3D 獅爪 LED 尾燈。
408 Hybrid 尾燈透過鋼琴烤漆飾版結合嶄新廠徽,營造貫穿視覺效果,尾門並沒有像 2008 Hybrid 提供「Hybrid」字樣識別。
408 Hybrid 後保桿以誇張造型整合黑色防刮材質,內部刻畫立體紋路,施以烤漆飾條點綴,兩側更整合使用傳統光源的後霧燈與倒車燈。

i-Cockpit 駕駛介面配置 3D 投影數位儀表,內裝用料及設計感取勝

坐進 408 Hybrid GT Premium 的車室,整體架構與舊年式車型並無明顯更動,Peugeot i-Cockpit 駕駛介面前方提供 3D 立體投影式抬頭顯示儀表、GT 小盤徑皮革方向盤,數位儀表顯示內容豐富,畫質細膩且流暢度佳,可切換包含雙環式、駕駛輔助、動力流、地圖為主等多種風格,除了檢視行車資訊、能耗之外,還能夠顯示動能回收、油/電輸出佔比等,強化「Hybrid」輕油電動力與駕駛者之間的互動性。

408 Hybrid GT Premium 採用 Peugeot i-Cockpit 駕駛介面,提供 GT 小盤徑皮革方向盤。
408 Hybrid GT Premium 搭載 3D 立體投影式抬頭顯示儀表,切換包含雙環式、駕駛輔助、動力流、地圖為主等多種風格。
408 Hybrid GT Premium 搭載 3D 立體投影式抬頭顯示儀表,可檢視行車資訊、即時能耗。
408 Hybrid 可透過實體按鍵切換行車模式,數位儀表依照運動、標準、ECO 將提供不同配色風格。

408 Hybrid 的中控臺以皮質、軟質塑料、車縫線與類金屬/鋼琴烤漆飾板,展現品牌中高階戰力質感水準,中央提供 10 吋 HD 全彩多媒體觸控螢幕,整合車輛設定、無線裝置連接、倒車影像輔助等多元化內容 ; GT Premium 以上車型升級「i-Toggles 虛擬按鍵觸控面板」,可透過自定義快捷鍵操作媒體、TomTom 導航、雙區恆溫空調等功能,下方保留一排類金屬實體按鍵,提供音量、除霧與警示燈等功能。

408 Hybrid 中控臺提供 10 吋 HD 全彩多媒體觸控螢幕,整合車輛設定、無線裝置連接、倒車影像輔助等多元化內容 。
408 Hybrid 搭載雙區恆溫空調系統,同時具備空氣品牌偵測功能。
408 Hybrid GT Premium 以上車型升級「i-Toggles 虛擬按鍵觸控面板」,同時標配 TomTom 原廠導航系統。

本次試駕 408 Hybrid GT Premium 車型,在中央鞍座前方配置無線充電板,霧銀飾板整合引擎啟動鈕、e-Toggle 電傳線控撥動式排檔與行車模式切換,下層空間囊括 12V、USB-C 電源插孔,附夾緊功能的杯架可透過拉簾啟閉,後方則提供電子手煞車、開方式置物凹槽與對開式前座中央扶手。

本次試駕 408 Hybrid GT Premium 車型,在中央鞍座前方配置無線充電板,霧銀飾板整合 e-Toggle 電傳線控撥動式排檔與行車模式切換。

跑格座椅設定強化支撐性,體驗跨界轎跑空間機能

408 Hybrid 全車系提供跑車化座椅,本次試駕的 GT Premium 以上車型升級專屬麂皮/皮革/織布材質鋪陳,同時享有加熱與按摩機能,原廠強調,駕駛座擁有 10 向電動調整、手動延伸推靠之外,更具備 AGR 德國脊背協會認證,副駕駛則提供 6 向電動調整。

408 Hybrid 全車系提供跑車化座椅,本次試駕的 GT Premium 以上車型升級專屬麂皮/皮革/織布材質鋪陳,駕駛座具備 AGR 德國脊背協會認證。
408 Hybrid GT Premium 以上車型享有雙前座加熱、按摩機能。

實際乘坐體驗,可感受到 408 Hybrid 雙前座椅的設計、剪裁強調包覆性,透過麂皮、皮革與織布等複合式材質組成,除了滿足跑格視覺氛圍之外,更能夠在過彎、操駕時穩固駕駛,以足夠的支撐性,搭配多角度電動調整、腿靠延伸,對應不同身形駕駛者的乘坐需求。

408 Hybrid 雙前座椅剪裁強調包覆性,透過麂皮、皮革與織布等複合式材質組成,搭配足夠支撐性、多角度電動調整、腿靠延伸,能滿足不同身形駕駛者的乘坐需求。

408 Hybrid 在後座部分,包含座椅、門板均與前門沒有明顯差異,以身高 182 公分的筆者示範,在前座標準坐姿之下,後座膝部空間仍有 2 個拳頭的餘裕,不過頭部空間受限斜背轎跑的車頂造型,僅剩下 2~3 個指頭的距離 ; 轎車底盤設定下,以成年男性乘坐,會稍稍感到後排椅墊長度略短,不過地板鼓起的面積尚可接受,後座提供扶手與車門杯架,中央更配置獨立空調出風口、2 組 USB-C 接孔。

以身高 182 公分的筆者示範,408 Hybrid 在前座標準坐姿之下,後座膝部空間仍有 2 個拳頭的餘裕,不過頭部空間受限斜背轎跑的車頂造型,僅剩下 2~3 個指頭的距離。
408 Hybrid 後座地板鼓起的面積尚可接受,中央配置獨立空調出風口、2 組 USB-C 接孔。

後車廂機能方面,408 Hybrid 擁有不同於一般轎車的斜背設計,因此在尾門開啟高度、置物便利性上,較一般車款更具優勢,原廠公佈數據顯示,標準 5 人乘坐模式下,行李廂容積為 536 公升,足以應付多數家庭日常使用,若將後座 6/4 分離傾倒後,則可創造至多 1,611 公升的置物容積 ; 後廂兩側除了掛鉤、實體障板、12V 電源供應與 LED 光源照明之外,GT Premium 以上車型更具備 One Touch 椅背前傾收折功能。

408 Hybrid 在 5 人乘坐模式下,行李廂容積為 536 公升,若將後座 6/4 分離傾倒後,則可創造至多 1,611 公升的置物容積。

第 3 代 PureTech 汽油渦輪動力,導入 48V 輕油電技術

以新年式導入國內市場的 408 Hybrid,換上第 3 代 PureTech 1.2 升 3 缸汽油渦輪引擎 (代號 EB2LT),加入原廠溝通「P2 Hybrid」的 48V 輕油電技術,搭配 aDSC6 濕式雙離合器 6 速自手排變速箱,內建永磁同步電動馬達。據原廠公佈數據顯示,最大馬力達 136 匹 (+21 匹,電動馬達),最大扭力則為 23.5 公斤米 (+5.2 公斤米,電動馬達),自靜止加速至時速 100 公里僅 9.4 秒,極速可達到 205 公里。

408 Hybrid 換上第 3 代 PureTech 1.2 升 3 缸汽油渦輪引擎,加入「P2 Hybrid」48V 輕油電技術,搭配 aDSC6 濕式雙離合器 6 速自手排變速箱,內建永磁同步電動馬達。
原廠公佈數據顯示,408 Hybrid 的最大馬力達 136 匹 (+21 匹,電動馬達),最大扭力則為 23.5 公斤米 (+5.2 公斤米,電動馬達),自靜止加速至時速 100 公里僅 9.4 秒,極速可達到 205 公里。

延續 1.2 升引擎特性,兼具節能、操控樂趣與即時輸出表現

實際體驗本次試駕的重點「P2 Hybrid」系統,可以發現,在相同 1.2 升汽油渦輪引擎基礎之下,動力傳輸對比過去輕油電輔助的版本,更為直覺 ; 原廠強調,引擎在 1,750 轉即觸發最大扭力,動力延伸性橫跨低速至中高速,最佳化節能表現的同時,創造具即時性的動力輸出。

在相同 1.2 升汽油渦輪引擎基礎之下,408 Hybrid 的動力傳輸對比過去更為直覺,原廠強調,引擎最佳化節能表現的同時,創造具即時性的動力輸出。

408 Hybrid 在車輛靜止怠速的情況下,受到 3 缸渦輪引擎先天條件影響,震動感受稍稍明顯,不過原廠提到,導入 48V 輕油電、引擎平衡軸技術後,確實能夠大幅降低、抑制行駛過程中,或者車輛重新啟動當下,引擎傳遞進車室空間的震動。

408 Hybrid 在車輛靜止怠速的情況下,震動感受稍稍明顯,但透過 48V 輕油電、引擎平衡軸技術,能大幅降低、抑制行駛過程中、車輛啟動當下,引擎傳遞進車室空間的震動。

相較過去 408 搭載的 EAT8 8 速手自排變速箱,提供綿密換檔、動力傳輸的體驗,本次 408 Hybrid 換上全新 6 速自手排變速箱,在實際體驗中,可帶來更直覺的引擎輸出銜接,搭配方向盤後方的換檔撥片、手排模式,將可以強化駕駛與車輛間的連結及樂趣。

408 Hybrid 換上 6 速雙離合器自手排變速箱,可帶來更直覺的引擎輸出銜接,搭配方向盤後方的換檔撥片、手排模式,將可以強化駕駛與車輛間的連結及樂趣。

數位儀表即時顯示動力來源,純電模式使用佔比較預期更高

搭載全新 P2 Hybrid 系統,408 Hybrid 在行駛過程中,並不會有傳統油電系統明顯介入、切換的落差,整體動能轉換過程順暢,駕駛能透過數位儀表,查看即時動力輸出來源。原廠宣稱在都會駕駛條件下,電動行駛模式可佔總行駛里程的 50%,若是時速 145 公里以內的高速行駛,引擎將會視路況、油門踏板深淺,停止運轉達到節能的效果 ; 雖然短暫試駕過程中,實測出現純電模式的佔比約 30~40%,不過仍能透過 408 Hybrid 的全新油電系統,感受品牌電能化發展的大步邁進。

能透過 408 Hybrid 的數位儀表,查看即時動力輸出來源,原廠稱都會條件下,電動行駛模式可佔總行駛里程的 50。
搭載全新 P2 Hybrid 系統的 408 Hybrid,在行駛過程中,並不會有傳統油電系統明顯介入、切換的落差,整體動能轉換過程順暢。
短暫試駕過程中,儀表顯示出現純電模式的佔比約 30~40%,不過依舊能透過 408 Hybrid 的全新油電系統,感受品牌電能化發展的大步邁進。

P2 Hybrid 面對臺灣用路環境值得關注,原廠延長保固強化競爭優勢

回顧全球 Hybrid 油電動力系統的發展,超過百年的演進歷史中,Toyota 集團透過 Prius 車系,將 Hybrid 技術 (串並聯式) 投入量產階段,並持續推進集團、品牌旗下諸多車型 ; 至於 Honda Insight、Mercedes-Benz S400h 則透過並聯式 Hybrid,帶給市場科技、創新的具節能的代步選項。

全球 Hybrid 油電動力系統演進超過百年歷史,Toyota 集團透過 Prius 車系,將 Hybrid 技術 (串並聯式) 投入量產階段,並持續推進集團、品牌旗下諸多車型。
Honda Insight、Mercedes-Benz S400h 透過並聯式 Hybrid,帶給市場科技、創新的具節能的代步選項。

導入 48V 輕油電技術的 408 Hybrid,在動力架構上,與市場熟知、Toyota 體系的 Hybrid 油電不同,選擇在變速箱前端 (與引擎、離合器之間) 加入永磁同步電動馬達及電池模組,並且與雙離合器自手排變速箱共組「P2 Hybrid」系統 ; 精密、嶄新的動力架構,在臺灣市場面對較歐洲更為炎熱、雍塞的用車環境,因此耐用度、妥善率方面,將成為後續值得關注的考驗。

對應嚴苛的使用條件,總代理寶嘉聯合針對首波購車的車主,加贈「5 年/15 萬公里延長保固」,強化產品競爭優勢,同時也讓消費者對於搭載 P2 Hybrid 系統的車款,在購置、使用上更為安心。

408 Hybrid 搭載精密、嶄新的 P2 Hybrid 動力架構,在臺灣市場面對較歐洲更為炎熱、雍塞的用車環境,因此耐用度、妥善率方面,將成為後續值得關注的考驗。
總代理寶嘉聯合針對首波購車的 408 Hybrid 車主,加贈「5 年/15 萬公里延長保固」,強化產品競爭優勢,同時也讓消費者對於搭載 P2 Hybrid 系統的車款,在購置、使用上更為安心。

歐系底盤柔韌回饋,跑車化座椅取得舒適平衡

408 Hybrid 作為品牌中高階戰力,在駕馭質感部分,保留 Peugeot 一慣的扎實組裝,底盤面對一般道路,提供歐系血統硬朗中帶有柔韌的回饋 ; 跨界轎跑設定之下,408 Hybrid 保有接近轎車的低重心、操控穩定性,搭配具有支撐性的跑車化座椅,讓駕駛、車內乘員取得舒適平衡,對應多數消費者的代步需求,符合品牌產品定位、百萬等級水準以上表現。

駕馭質感方面,408 Hybrid 保留一慣的扎實組裝,底盤面對一般道路,提供歐系血統硬朗中帶有柔韌的回饋。
408 Hybrid 保有接近轎車的低重心、操控穩定性,搭配具有支撐性的跑車化座椅,讓駕駛、車內乘員取得舒適平衡,符合品牌產品定位、百萬等級水準以上表現。

實測先進駕駛輔助系統,中階以上升級 BSM、LPA 與 RCTA

原廠規劃下,408 Hybrid 全車系標配先進駕駛輔助系統,包含 ACC 主動式定速巡航 (附 Stop&Go)、SLI 速率掃描辨識、LKA 車道維持輔助、FCW 前方碰撞預警等,GT Premium 以上車型更升級 BSM 盲點偵測警示、LPA 車道保持輔助、RCTA 後方車流警示與 360 度環景影像輔助等,提供更全面的駕駛防護。

408 Hybrid 全車系標配先進駕駛輔助系統,GT Premium 以上車型更升級 BSM、LPA、RCTA 後與 360 度環景影像輔助。

實際體驗下,408 Hybrid 搭載的駕駛輔助系統,即便面對彎道幅度稍大的路況,仍能夠持續且順暢運作,針對前方車輛的判斷,可提供柔和、線性的加減速 ; 筆者認為,系統在 Level 2 駕駛輔助等級定義上,展現較預期更細膩的作動表現。(駕駛輔助系統僅提供限定條件下,「輔助」車輛用途,並非可完全/過度依賴的自動駕駛功能。)

實際體驗 408 Hybrid 搭載的駕駛輔助系統,針對前方車輛的判斷,可提供柔和、線性的加減速,展現較預期更細膩的作動表現。

顏值前段班,價格戰直攻主流跨界級距

408 Hybrid 在國內市場中展現跨界定位的獨特性,「高顏值」與豐富配備加成下,成為路上、車壇中的「眼球吸引器」; 新年式改款後,保有以上優勢,同時引爆車系售價「價格戰」,讓入手門檻直逼主流跨界、休旅級距,成為品牌佈局國內重點。

408 Hybrid 在國內市場中展現跨界定位的獨特性,「高顏值」與豐富配備加成下,成為路上、車壇中的「眼球吸引器」。
新年式 408 Hybrid,保留既有優勢,同時引爆車系售價「價格戰」,讓入手門檻直逼主流跨界、休旅級距,成為品牌佈局國內重點。

滿足法系浪漫跨界想像,油電新星登臺

綜觀而言,408 Hybrid 成功引起市場對法式品牌、輕油電車型的關注,縱使車系推出至今將邁入第 3 年,仍透過獨有法系美學、水準以上的用料選材,滿足市場對於進口跨界車型的想像。新年式 408 Hybrid 以動力作為亮點,為品牌注入新勢力,售價調降搭配豐富的配備基礎,凸顯產品魅力,成為進口跨界新能源車款選項中的新星,未來品牌若持續強化電氣化戰力,導入純電 E-408,將為臺灣市場提供更完成的產品佈局。

408 Hybrid 成功引起市場對法式品牌、輕油電車型的關注,透過獨有法系美學、水準以上的用料選材,滿足市場對於進口跨界車型的想像。
新年式 408 Hybrid 以動力作為亮點,為品牌注入新勢力,售價調降搭配豐富的配備基礎,凸顯產品魅力,成為進口跨界新能源車款選項中的新星。

一般車型212萬與306萬、M2自排與手排皆為375萬,小改款BMW 2 Series Coupé與M2 Coupé上市

U-CAR Editors(ucareditors)

2025/02/12 16:00:00

發文

#6205868 IP 127.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BMW 總代理汎德先前在 2024 年 9 月就已展開 M2 車系預售,如今同步在 2025 年 2 月上市小改款 M2 與一般版 2 Series Coupé新車,2 Series Coupé分為售價 212 萬 220i M Sport、306 萬 M240i xDrive 雙車型,各較改款前調漲 3 萬、7 萬;性能 M2 則與預售相同,自排與此代首度引進的手排版皆為 375 萬、比改款前多出 6 萬,但動力則由 460 匹增加 20 匹、來到 480 匹。小改款雙車系最主要導入 BMW OS 8.5 系統、AR 擴增實境導航,一般車型更統一增列 360 度環景、頂級水晶中控套件。

BMW 同步在 2025 年 2 月上市小改款 M2 與一般版 2 Series Coupé新車,2 Series Coupé分為售價 212 萬 220i M Sport、306 萬 M240i xDrive 雙車型;性能 M2 則與預售相同,自排與此代首度引進的手排版皆為 375 萬,動力則由 460 匹增加至 480 匹。

BMW 原廠在 2024 年 6 月同步發表小改款 2 Series Coupé與 M2,總代理汎德先前在 2024 年 9 月公布 M2 預售,開出 M2 8 速自排版 375 萬、 M2 手排車型 375 萬的預售價,比起先前 369 萬上調約 6 萬,其中手排車型將是此代首度導入、並僅限量引進 30 輛,最大馬力雙車型皆比改款前增加 20 匹、來到 480 匹。雙車型還另外提供加價 45 萬的 Racing Package,套件包含 M 碳纖維車頂、M 雙前座碳纖維賽車桶型座椅、專屬 Merino 真皮內裝、雙前座加熱座椅等。

BMW 原廠在 2024 年 6 月同步發表小改款 2 Series Coupé與 M2。

如今小改款 M2 與一般版的小改款 2 Series Coupé同步上市。外觀變化部分,以小改款 2 Series Coupé為例,最主要為 220i M Sport 車型將雙腎水箱護罩內側飾條,由改款前的高光澤鍍鉻、更換為緞面材質。而性能車型 M240i 則在前保桿下方氣壩、加入專屬的 M 三色徽飾點綴,M240i 在改款後更在水箱護罩、氣壩、雙肋後視鏡等處,從過去的鈰灰色套件、改為黑色高光澤外觀套件處理,M240i 更在足下換全新的 19 吋 M 雙輻式 995M 型黑色高光澤輪圈。

性能車型 M240i 則在前保桿下方氣壩、加入專屬的 M 三色徽飾點綴。

小改款 M2 車系在外觀方面,最主要將足下的胎圈組升級為前 19 吋/後 20 吋 M 雙輻式 930M 型銀黑雙色輪圈,並提供新款前 19 吋/後 20 吋 M 雙輻式 930M 型銀色輪圈作為選配。車身尾部的 M2 黑色高光澤車型銘牌、首度加入銀色外框包圍,小改款後也首度提供共 8 款圈新外觀車漆選擇,還首次開放訂購客製化的 BMW Individual Special Paintwork 客製化車漆選項。

4 色標準/銀粉車漆為 M Portimao Blue Metallic, M Sao Paulo Yellow Solid, Skyscraper Grey Metallic 及 Fire Red Metallic。BMW Individual 車漆則包括 Twilight Purple Pearl Metallic, Grigio Telesto Pearl Effect Metallic, Voodoo Blue Solid 以及 Java Green II Metallic。

圖為小改款 M2 外觀。
小改款 M2 提供新款前 19 吋/後 20 吋 M 雙輻式 930M 型銀色輪圈作為選配
黑色高光澤車型 M2 銘牌以銀色包圍,增添競技氛圍。

小改款 BMW 2 Series Coupé與 M2 在內裝皆改搭 BMW Operating System 8.5 系統,並採用由 12.3 吋數位螢幕與 14.9 吋中控螢幕整合而成的一體式曲面螢幕,OS 8.5 系統除了多出 Quick Select 快捷選單外,最主要還增列了 AR 擴增實境導航,只不過國內車型在 220i M Sport 為選配,其餘包含 M240i、M2 車系皆新增 AR 擴增實境導航作為標配。

小改款 BMW 2 Series Coupé與 M2 在內裝皆改搭 BMW Operating System 8.5 系統。

在車內鋪陳方面,小改款 2 Series Coupé全數導入新式樣的 3 輻式 M Nappa 真皮平底方向盤含換檔撥片,只是在 M240i 車型上更升級為有專屬 12 點鐘紅色標記、以及專屬三色縫線的式樣,M240i 車型還將車內飾板改為 M 碳纖維材質,只不過在小改款後皆取消了過去的 M 光影飾板。此外,在小改款 2 Series Coupé全車系還首度將頂級水晶中控套件導入標配,並在車內空調出風口採用更精緻的黑色鋼琴烤漆飾版與隱藏式設計。

配備部分,小改款 2 Series Coupé全數新增 360 度環景輔助攝影,全數將三區恆溫改為雙區恆溫。而其中 220i M Sport 更追加手機無線充電、205 瓦 HiFi 音響系統與 10 支喇叭。

廣  告

小改款 M2 方面,全車系配備全新造型 M Nappa 真皮平底方向盤含紅色 12 點鐘方向標記,為喜愛激烈操駕的車主帶來熱血駕馭氛圍,而追求限量的車主可以選配在量產車型中首見的 M Alcantara 麂皮平底方向盤。標準配備的 M 碳纖維飾板含碳纖維方向盤飾蓋,自排車型更有碳纖維換檔撥片,全新 Vernasca 真皮內裝 Black/Red highlight 配色,更為改款增添熱血氛圍。BMW Operating System 8.5 為駕駛提供更圖像式且直覺的使用邏輯,而全新標配的 AR 擴增實境導航功能,也讓兼具日常使用的 M2 在道路行駛時擁有更精準確實的視覺化指示。

小改款 M2 採用全新設計儀表檯飾板搭配新式冷氣出風口氣氛燈,為乘客打造兼具豪華且舒適的車室空間。

小改款 M2 也標配 M 專業賽道駕駛及甩尾分析系統,可紀錄並分析駕駛每一次的賽道單圈秒數或甩尾角度;更標配 10 段式 M 牽引力控制系統,讓駕駛循序漸進地掌握動力輸出。選擇 M Mode 駕馭模式中的 Track 模式,車輛將暫停顯示駕駛輔助系統相關提醒,讓駕駛專心挑戰紀錄、享受彎道快感。只不過小改款 M2 並未跟隨小改款 2 Series Coupé換上 360 度環景影像輔助,而是維持基礎的倒車影像輔助功能。

全新 Vernasca 真皮內裝 BlackRed highlight 配色,為小改款 M2 創造熱血氛圍。

國內 BMW 也提供車主有追求更輕量、更競技氛圍的車主可以選擇全新 BMW M2 Racing Package,包括減輕 6 公斤車身重量的 M 碳纖維車頂、包覆性極強的 M 雙前座碳纖維賽車桶型座椅、雙前座加熱座椅以及專屬 Merino 真皮內裝。

小改款 M2 提供 BMW 首次在量產車型作為選配的 M Alcantara 麂皮平底方向盤。

動力方面,小改款 220i 同樣搭載代號 B48 的 2.0 升 TwinPower Turbo 直列 4 缸渦輪引擎,採後驅配置,搭配 8 速 Steptronic 運動化變速箱,其可輸出最大馬力 184 匹/5,000 轉、最大扭力 30.6 公斤米/1,350 轉,靜止加速至時速 100 公里僅需 7.5 秒。

高階的 M240i xDrive 延續採用代號 B58 系列的 3.0 升 TwinPower Turbo 直列 6 缸渦輪引擎、8 速 Steptronic 運動化變速箱,搭配 xDrive 四輪驅動系統,可輸出最大馬力 374 匹/5,500 轉、最大扭力 51 公斤米/1,900 轉,靜止加速至時速 100 公里的成績為 4.3 秒。

小改款 M2 維持搭載 BMW 經典的 3.0 升 M TwinPower Turbo 直列 6 缸引擎,並導入 BMW M3/M4 動力技術與 M 專屬底盤結構等科技,自排車型搭配 M Steptronic 運動化 8 速手自排變速箱,讓小改款 M2 可榨出最大馬力高達 480 德制馬力,大幅增加了 20 匹;最大扭力 61.2 公斤米也較改款前增加了 5.1 公斤米,可在廣闊的 2,650~5,870 轉轉速域間爆發,靜止加速至時速 100 公里加速則減少 0.1 秒僅需 4 秒即可輕鬆完成。

此代首度導入的 M2 手排版採用 6 速手排變速箱,重量較 M Steptronic 運動化 8 速手自排變速箱減輕 25 公斤,動力表現上擁有 4.2 秒完成靜止加速至時速 100 公里的實力,最大馬力達 480 匹德馬力,最大扭力高達 56.1 公斤米。


[U-EV]2025 Kia EV Day 2月27日登場,預告EV4、PV5和Concept EV2將一同亮相

U-CAR Editors(ucareditors)

2025/02/12 16:00:00

發文

#6205869 IP 127.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Kia 近日預告 2025 EV Day 即將 2 月 27 日於西班牙塔拉戈納的 Tarraco Arena 舉行,同時也釋出活動的重點,包括會帶來 3 款產品,首先便是量產版的 EV4 即將首演,同樣的量產版 PV5 也會一同現身,其也是品牌首款採用了 PBV 平臺 ( Platform Beyond Vehicle ) 所打造的車款;此外,Kia 也將帶來 Concept EV2,其為品牌緊湊型、入門的純電產品。

Kia 近日預告 2025 EV Day 即將 2 月 27 日舉行,同時也釋出活動的重點,包括會帶來 3 款產品,首先便是量產版的 EV4 即將首演,同樣的量產版 PV5 也會一同現身;此外,Kia 也將帶來 Concept EV2,其為品牌緊湊型、入門的純電產品。

量產版 EV4 與 PV5 將登場

在 2023 Kia EV Day 中,原廠那時帶來了 EV3 和 EV4 的概念車,而在 2024 年 5 月中下旬時,休旅級距的 EV3 量產版也正式發表,並且在國內所舉行的 2024 Kia EV Day,EV3 也首度在臺灣亮相,並且有機會就在 2025 下半年正式導入國內,隨著時間的推移,EV4 的量產版也即將登場。

原廠這次並未透露太多關於 EV4 的訊息,並且釋出的照片也僅看到局部雛形,不過還可以看到,EV4 的設計延續了概念車元素、以及自家最新設計的容貌,包括流線、細長的頭尾燈,而斜背的設計更增添不少跑格韻味。

在 2023 Kia EV Day 中,原廠那時帶來了 EV3 和 EV4 的概念車,而在 2024 年 5 月中下旬時,休旅級距的 EV3 量產版也正式發表,隨著時間的推移,EV4 的量產版也即將登場。
原廠這次並未透露太多關於 EV4 的訊息,並且釋出的照片也僅看到局部雛形,不過還可以看到,EV4 的設計延續了概念車元素、以及自家最新設計的容貌,包括流線、細長的頭尾燈,而斜背的設計更增添不少跑格韻味。

至於另一款量產車型則是 PV5,其在 2024 CES 展時以概念車的身分首度亮相;而作為純電商用車的 PV5,是採用 PBV 平臺 ( Platform Beyond Vehicle ) 的產品,同樣的在 2024 Kia EV Day 時在國內展出。從原廠所公布的照片來看,量產版 PV5 也承襲概念車的元素,鮮明的頭燈設計和廂式車體擁有很高辨識度。

作為純電商用車的 PV5,是採用 PBV 平臺 ( Platform Beyond Vehicle ) 的產品,同樣的在 2024 Kia EV Day 時在國內展出。從原廠所公布的照片來看,量產版 PV5 也承襲概念車的元素,鮮明的頭燈設計和廂式車體擁有很高辨識度。
廣  告

除了量產版 EV4 與 PV5 之外,Kia 在 2024 CEO Investor Day 年度會議上時曾公布關於將推出入門產品 EV2 的資訊,而據先前外媒所透露的訊息來看,EV2 是專為歐洲市場所開發,同時亦和 Hyundai Inster 車系有著濃厚血緣關係,如今在 2025 Kia EV Day 中,EV2 也會以概念版的身分來登場。而從 Kia 所公布的照片看來,EV2 的造型帶有些方正韻味,並且同樣融入了許多 Kia 新世代產品的面貌,車頭擁有兩條直立式的燈條,足下輪圈亦有正方形的設計造型,而從車尾側邊來看,確實和 Inster 也著相仿輪廓風格。

從 Kia 所公布的照片看來,EV2 的造型帶有些方正韻味,並且同樣融入了許多 Kia 新世代產品的面貌,車頭擁有兩條直立式的燈條,足下輪圈亦有正方形的設計造型,而從車尾側邊來看,確實和 Inster 也著相仿輪廓風格。

[U-EV] Game changer即將登場? 傳聞3月Hyundai對外發表固態電池方案

U-CAR Editors(ucareditors)

2025/02/12 16:00:00

發文

#6205870 IP 127.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韓國媒體報導,Hyundai 集團將於 3 月對外發表旗下首款的固態電池方案,並且預告在一年內亮相首款概念車。據傳首款固態電池方案將會以「Dream battery」為名,而隨著固態電池成為新的能量來源,有望可以大幅提升電動車的續航力、快充功率、縮短快充時間,並且減輕整體的重量。

韓國媒體報導,Hyundai 集團將於 3 月對外發表旗下首款的固態電池方案,並且預告在一年內亮相首款概念車。據傳首款固態電池方案將會以「Dream battery」為名。

現今電動車的電池種類,大致上可分為鋰三元電池與磷酸鐵鋰兩大主流,其中磷酸鐵鋰電池屬中國大陸的品牌搭載最多,而 Hyundai/Kia 集團則是以鋰三元電池為主。鋰三元電池的應用很廣,除了汽車外,很多消費型電子產品也都有使用。

廣  告

傳統上,鋰三元電池的內部採用的是液態的電解質,而新發展的固態電池,顧名思義,是將液態電解質轉為固態的物質,帶來的好處是擁有更高的安全性、更高的能量密度、充放電功率更高等,若是採用同樣容量的電池組,固態電池將會比傳統的鋰電池輕上許多。而固態電池又可依照內部固態電解質的占比,分為全固態與半固態。

傳統上,鋰三元電池的內部採用的是液態的電解質,而新發展的固態電池,顧名思義,是將液態電解質轉為固態的物質,帶來的好處是擁有更高的安全性、更高的能量密度、充放電功率更高等。

U-CAR 先前也報導過 Hyundai 集團開發固態電池組的消息,當時並未確認新產品是屬於全固態電池,或者屬於半固態電池;本次韓國媒體所報導的內容,亦無提及該訊息,未來可能要等 Hyundai 原廠揭露之後才能確認。

韓國媒體報導,在一年之內,Hyundai 至少會發表一輛搭載固態電池的概念車。

主導 Hyundai 固態電池的研發單位為 Uiwang Research Institute,位於韓國京畿道,根據韓國媒體報導,固態電池的認證測試已經開始,並將於 3 月對外發表,同時還預告在一年之內,至少會有一輛搭載固態電池的概念車亮相,U-CAR 也會追蹤後續發展。


台灣馬自達Mazda3與CX-30入門改換Ace Edition,CX-30入門降價、Mazda3加配備小漲1萬

U-CAR Editors(ucareditors)

2025/02/12 16:00:00

發文

#6205871 IP 127.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台灣馬自達在 2025 年 2 月中旬,針對麾下銷售主力的 Mazda3 四門、Mazda3 五門、CX-30 等車系,以 2025 年式之名進行車系編成調整,最大不同就是原本入門的 Carbon Edition 改為 Ace Edition;Mazda3 家族主要是入門車型增加配備,售價則是小幅調整,四門與五門都來到 88.8 萬元設定。

台灣馬自達攜手對熱愛事物擁有相同熱忱與信念的台灣王牌火球投手徐若熙,透過駕馭 Mazda 帶來的精準操控與熱血快意,傳遞自在不設限的駕馭樂趣。

CX-30 新年式入門的 Ace Edition 則是在調整配備設定後,價格從原先 93.8 萬下修來到 89.8 萬,也就是調降了 4 萬,就連車系中階的 20S Premium 車型也調降 2 萬元,從原先 101.8 萬下修來到 99.8 萬。此外,針對此次的 Ace Edition,台灣馬自達也特別攜手中華隊經典賽投手徐若熙,透過駕馭 Mazda 帶來的精準操控熱血快意,傳遞自在設限的駕馭樂趣。

車型 MY2025 價格
(萬元)
原年式價格
(萬元)

漲跌幅度(萬元)
配備差異

Mazda Mazda3 四門
20S Ace Edition 88.8 86.8 +2
主動式轉向功能頭燈
LED 晝行燈、LED 雙環造型尾燈
免鑰匙啟閉系統
升級皮質座椅
升級槍色鋁合金輪圈
升級車身同色車外後視鏡
20S Premium 94.8 94.8
20S Signature 101.8 101.8
Mazda Mazda3 五門
20S Ace Edition 88.8 87.8 +1
主動式轉向功能頭燈
LED 晝行燈、LED 雙環造型尾燈
免鑰匙啟閉系統
升級皮質座椅
升級槍色鋁合金輪圈
升級車身同色車外後視鏡
20S Premium 93.8 93.8
20S Retro Sports Edition 98.8 98.8
20S Signature 101.8 101.8
Mazda CX-30
20S Ace Edition 89.8 93.8 -4
升級皮質座椅
亮銀鋁合金輪圈
升級車身同色車外後視鏡
20S Premium 99.8 101.8 -2
取消前擋投影式抬頭顯示器
20S Retro Sports Edition 109.8 109.8
20S Signature 111.8 111.8

包含四門與五門在列的 Mazda3 家族,在 2025 新年式將原本入門 Carbon Edition 的名稱改為 Ace Edition,將部分原本中階 Premium 車型上標配的設定下放,包含了主動式轉向功能頭燈、LED 晝行燈、LED 雙環造型尾燈,以及 Smart Keyless 免鑰匙啟閉系統,都成為了全車系標配項目,同時也將織布座椅升級為皮質座椅,原先爍黑鋁合金輪圈升級為槍色鋁合金版本,爍黑車外後視鏡也換成了車身同色。

在升級配備之後,Mazda3 四門 20S Ace Edition 價格從原先 86.8 萬,調整 2 萬來到 88.8 萬元設定,維持在 90 萬以內規劃,而 Mazda3 五門的 20S Ace Edition 則是從 87.8 萬來到 88.9 萬,其餘車系成員包含四門與五門,車型名稱與價格則都沒有調整。

廣  告

在 CX-30 車系的部分,入門與中階戰力則是價格下修,入門同樣是從 Carbon Edtion 更名為 Ace Edition,同樣是織布座椅升級為皮質座椅,爍黑鋁合金輪圈更換為亮銀鋁合金版本,爍黑車外後視鏡改為車身同色設定,而配備升級後的 CX-30 20S Ace Edition 價格與 Mazda3 車系相同,都壓到 90 萬以內設定,從原先年式 20S Carbon Edition 的 93.8 萬,下修來到 89.8 萬。

CX-30 車系的中階 20S Premium 車型,在新年式中取消了前擋投影式抬頭顯示器,價格則是調降 2 萬元,從原先 101.8 萬下修到 99.8 萬。


售價29,645美元起、首波導入燃油版本,Mitsubishi美規小改款Outlander預約2月24日正式發表

U-CAR Editors(ucareditors)

2025/02/12 16:00:00

發文

#6205872 IP 127.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Mitsubishi 小改款 Outlander 已陸續在歐洲和日本市場發表,並且皆都是提供 PHEV 插電式油電混合動力,而繼先前原廠預告小改款 Outlander 也將登陸北美市場、並釋出新車內裝照後,近日 Mitsubishi 也再度公布更多美規小改款 Outlander 的訊息。

不同於歐洲和日本都是僅有 PHEV 動力,美規小改款 Outlander 首波導入 2.5 升燃油動力,不過預期後續應當也會有 PHEV 的選項;至於售價部分,入門前驅的 ES 車型價格為 29,645 美元 ( 約新臺幣 97.2 萬元 ) ,對比小改款前增加 1,250 美元 ( 約新臺幣 40,976 元 ) ,詳細關於新車的各車型價格與配備預計會在 2 月 24 日正式發表時公布。

Mitsubishi 再度公布更多美規小改款 Outlander 的訊息,不同於歐洲和日本都是僅有 PHEV 動力,美規小改款 Outlander 首波導入 2.5 升燃油動力;至於售價部分,入門前驅的 ES 車型價格為 29,645 美元。

外觀及內裝延續歐、日設定,首波以燃油動力為主

美規小改款 Outlander 外觀上延續著歐洲與日本市場的設定,其在細節處進行修飾,包括細長及兩側矩形的燈組、大範圍 C 字型鍍鉻飾板,同時在上方的水箱護罩做了點微調,主要變化在於過去格柵的格狀式圖案已取消,改為亮黑平面式設計,同時下氣壩造型上也更加平整,同時足下輪圈也換上全新的款式,原廠表示依車型不同有著 18 吋和 20 吋的選擇。不過美規小改款 Outlander 外觀上與歐洲和日本車型最大不同之處,就在於車側前門處少了 PHEV 名牌,也象徵著動力系統的差異。

美規小改款 Outlander 外觀上延續著歐洲與日本市場的設定,其在細節處進行修飾,不過與歐洲和日本車型最大不同之處,就在於車側前門處少了 PHEV 名牌,也象徵著動力系統的差異。

進入到車內,小改款 Outlander 車系擁有全新的中控造型設計,將置杯架前移、並加入更多皮革包覆,更注重操作便利性與舒適性;座椅具備加熱和通風功能,並採用半苯胺真皮的材質,同時一大亮點也在於標配 12.3 吋的車機系統,不僅如此,也搭載與 Yamaha 共同開發合作的音響系統。另外原廠也強調新車的隔音效果更好,包括在重點區域添加隔音材質,Mitsubishi 表示相比小改款前,能讓路面噪音降低超過 0.5 分貝,整體隔音降低近 6 分貝。

進入到車內,小改款 Outlander 車系擁有全新的中控造型設計,座椅具備加熱和通風功能,並採用半苯胺真皮的材質,同時一大亮點也在於標配 12.3 吋的車機系統,不僅如此,也配有與 Yamaha 共同開發合作的音響系統。
廣  告

雖然詳細的規格配備還未公布,不過 Mitsubishi 揭露了小改款 Outlander 全車系的標準配備設定,包括三排座規格、內外 LED 照明燈、無邊框自動調光後視鏡、無線 Apple CarPlay 和 Android Auto、USB-C 充電、多區自動恆溫空調、完整的駕駛輔助功能等等。至於動力規格部分確認會先以 2.5 升四缸引擎來做溝通,搭配 8 速 CVT 變速系統 ( 具備運動模式 ) ,原廠表示底盤進行了優化,其重新調校了轉向系統,帶來更精確的操駕感受及安定感。

Mitsubishi 揭露小改款 Outlander 全車系的標準配備設定,包括三排座規格、內外 LED 照明燈、無邊框自動調光後視鏡、無線 Apple CarPlay 和 Android Auto、USB-C 充電、多區自動恆溫空調、完整的駕駛輔助功能等等。

合併計畫破局、已終止協商與討論,Nissan與Honda合作談判確認告吹

U-CAR Editors(ucareditors)

2025/02/12 16:00:00

發文

#6205873 IP 127.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在 2024 年 12 月 23 日時,Honda 與 Nissan 並偕同 Mitsubishi 舉辦記者會,宣布已經簽署 MOU 合作備忘錄,雙方將會朝向合資成立控股公司、針對兩大品牌業務進行整合的方向前進,亦在打造年產值 800 萬輛的世界第三大汽車集團;然而先前日媒報導指出,因為雙方無法達成共識,傳出 Nissan 將會暫停與 Honda 之間的合作談判。而在今 ( 2/13 ) ,Honda 與 Nissan 共同發出聲明稿,已確認終止先前所簽屬的備忘錄整合計畫,並結束合併相關協商與討論。

在 2024 年 12 月 23 日時,Honda 與 Nissan 並偕同 Mitsubishi 舉辦記者會,宣布已經簽署 MOU 合作備忘錄,而在今 ( 2/13 ) ,Honda 與 Nissan 共同發出聲明稿,已確認終止先前所簽屬的備忘錄整合計畫,並結束合併相關協商與討論。

Honda 與 Nissan 於 2024 年底時簽署合作備忘錄時,代表著雙方初步的合作意向,並且也定下了雙方合作的節奏進程,預計在 2025 年 6 月成立合資控股公司,不過雙方是否能順利達成共識,也持續引起外界許多關注。而先前 U-CAR 也報導過,原訂 Honda 與 Nissan 應該在 1 月底討論合併計畫框架,但因為 Nissan 未能在 1 月底提出轉虧為盈的重整計畫,因此傳出框架討論的時間延宕到 2 月,如今來到 2 月中旬時,雙方的合作談判有了最新消息。

Honda 與 Nissan 於 2024 年底時簽署合作備忘錄時,代表著雙方初步的合作意向,並且也定下了雙方合作的節奏進程,預計在 2025 年 6 月成立合資控股公司,不過雙方是否能順利達成共識,也持續引起外界許多關注。

Honda 與 Nissan 表示,雙方自基本合意書簽署後,包含代表執行役社長在內的雙方經營團隊,就周遭市場環境、經營整合目標、整合後經營策略與組織架構等,進行了討論與研討。而當初雙方的基本協議為共同股權轉讓,透過設立由 Honda 指定董事過半數及社長的共同持股公司,並將兩家公司作為其完全子公司之架構,不過在協商的過程中,Honda 提議以股權交換方式成為母公司,而 Nissan 則為子公司。

當初雙方的基本協議為共同股權轉讓,透過設立由 Honda 指定董事過半數及社長的共同持股公司,並將兩家公司作為其完全子公司之架構,不過在協商的過程中,Honda 提議以股權交換方式成為母公司,而 Nissan 則為子公司。
廣  告

在經由討論後,Honda 和 Nissan 已決定停止協商和研議,雙方表示,在電動化時代、市場環境變動加劇的情況下,為了優先考慮決策速度和管理措施的實施,因此暫緩實施業務整合是適當的。

雖然這次的合併計畫告吹,不過雙方此前亦也針對電動車領域進行合作,在 2024 年 3 月時其也簽屬了備忘錄成立新聯盟陣營,接下來也會持續朝這個方向來前進,同時這個聯盟也包含了 Mitsubishi,未來 Honda、Nissan 和 Mitsubishi 會在純電產品中展開研究及合作。

雖然這次的合併計畫告吹,不過雙方此前亦也針對電動車領域進行合作,在 2024 年 3 月時其也簽屬了備忘錄成立新聯盟陣營,接下來也會持續朝這個方向來前進,同時這個聯盟也包含了 Mitsubishi。

預接單價139.9萬,確認1.5升柴油長軸7人座,歐吉汽車預告第2季導入Opel Combo

U-CAR Editors(ucareditors)

2025/02/12 16:00:00

發文

#6205874 IP 127.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Opel 國內總代理歐吉汽車今 (2/13) 日宣佈,上半年將導入全新 Opel Combo 車系,確認引進 1.5 升柴油單一規格、長軸 7 人座車型,將搭載 Vizor 閃電風鏡、Intelli-Lux LED 矩陣式頭燈、達 Level 2 等級先進駕駛輔助系統等配備,同步公開預接單價為新臺幣 139.9 萬。

歐吉汽車表示,針對全新 Opel Combo 車系,在預售期間只需支付 3,000 元即可完成訂購,即享有原廠 5 年/15 萬公里延長保固 ; 於 6 月前下訂,可獲得價值 2 萬元的現金禮包,可後續可用於購車折扣或選配項目。

現階段歐吉汽車僅確認 Opel Combo 車系將在第 2 季登臺,包含確切上市時程,以及詳細車輛規格、配備等詳細資訊均尚未公開,僅透露將導入臺灣市場的 Combo 車系車長為 4.76 米 (Citroën Berlingo 長軸為 4,753 mm),且全車採用烤漆設計、配置 17 吋雙色切削鋁圈,同時搭載完整 ADAS 主被動安全配備,聚焦德系廂式休旅定位,挑戰國內少數 MPV 級距。


拓展服務據點,車麗屋中彰地區海線門市沙鹿店開幕

U-CAR Editors(ucareditors)

2025/02/12 16:00:00

發文

#6205875 IP 127.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汽車百貨品牌車麗屋積極拓展服務版圖,中彰地區首家海線門市沙鹿店將於 2 月 15 日正式開幕,這也是車麗屋連鎖體系的第 32 店。為回饋在地的消費大眾,車麗屋將在開幕期間提供眾多優惠,除了一元競標活動及眾多商品破盤價促銷外,還有買四條輪胎現折 1000 元、抽泰航假期旅遊券等琳瑯滿目的好康活動。

汽車百貨品牌車麗屋積極拓展服務版圖,中彰地區首家海線門市沙鹿店將於 2 月 15 日正式開幕。

隨著車輛使用頻率提高,輪胎、機油、電池與底盤都是影響行車安全的關鍵,定期檢查能有效降低事故風險、延長車輛壽命。車麗屋沙鹿店導入專業汽車醫生服務,提供全方位保養與檢測,讓車主可隨時掌握愛車狀況,安心上路。

車麗屋沙鹿店導入專業汽車醫生服務,提供全方位保養與檢測,讓車主可隨時掌握愛車狀況。

車麗屋建議,機油及輪胎皆屬消耗品,應定期檢測、保養並更換新品,長途出行前也應檢查煞車系統、電瓶與胎壓,以確保最佳駕駛狀態。透過車麗屋全台門市串聯的服務體系,車主無論身處何地,都能獲得專業維修與保養服務,真正落實「一家購物,全台服務」的承諾。

廣  告

為回饋車主支持,車麗屋沙鹿店推出 2 月 15 日至 2 月 16 日限時優惠活動,單筆消費滿 2,888,即可參加抽獎,有機會獲得泰航假期 2 人同行 7 天機+酒自由行(酬賓兌換券),讓車主不僅能呵護愛車,還有機會享受異國旅行。另外還提供輪胎不限品牌,購買四條再折 1,000 元、指定品牌輪胎買 3 送 1 等優惠。

為回饋車主支持,車麗屋沙鹿店推出 2 月 15 日至 2 月 16 日限時優惠活動,單筆消費滿 2,888,即可參加抽獎。

[U-EV]Nissan財報記者會公布2025產品計畫,據悉新世代Leaf裕隆日產持續評估中

U-CAR Editors(ucareditors)

2025/02/12 16:00:00

發文

#6205876 IP 127.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Nissan 在 2025 年 2 月 13 日舉行財報記者會,除了分享 2024 財會年度前 3 季度表現之外,在記者會前也透過媒體官網正式發布撤回 MOU 的消息,由於事關 Nissan 當前整體財務狀況,以及接下來品牌發展計畫,自然吸引了全球媒體關注。

Nissan 在記者會中也公布了品牌 2025 年產品計畫,其中也包含了新世代的 Leaf,根據了解,新世代 Leaf 國內市場有機會導入,裕隆日產將持續評估。

Nissan 在 2025 年 2 月 13 日舉行財報記者會,除了分享 2024 財會年度前 3 季度表現之外,也公布了品牌 2025 與 2026 年的產品計畫。

Nissan 在分享財報的內容中,公布 2024 年 4 月到 12 月、共 3 個季度的財務狀況,並且也特別溝通品牌轉虧為盈的發展計畫,其中也包含了雖然與 Honda 之間撤回原先簽署的合組控股公司 MOU,但雙方會回到更之前所簽訂,合作發展電動車框架的計畫內容;同時 Nissan 也將尋找新的合作夥伴,並不局限於特定範疇與項目,而這自然也會讓人聯想到,鴻海集團日前公布的全世界電動車代工廠目標。

廣  告

最直接也最關鍵的,是 Nissan 公布 2025 年產品計畫,雖然沒有公布詳細內容,但緊接著在 2025 與 2026 年將會推出如 Rogue PHEV、Rogue e-Power、新世代的大型 Minivan、K-Car、全新小型電動車、新世代 Leaf 等,從產品列表中可以發現,不少產品乃是有針對特定市場的規劃,例如 Rogue 的 PHEV 與 e-Power 等。

Nissan 新世代 Leaf 會一改原先都會掀背的產品定位,改以跨界車款問世的消息,早在 2023 年就已經傳出,從原廠公布的產品計畫資訊中,可以大致看出與概念車 Chill-Out 的相似性。國內市場應當也有機會將之導入。

比較有機會在包含臺灣在內的更多市場推出的,當屬新世代 Leaf 以及全新小型電動車,新世代 Leaf 將一改原先都會掀背車格的消息,其實早在 2023 年時就已經傳出,最有可能的,是會依循原廠於 2021 年時推出的「Chill-Out」純電跨界 SUV 概念車,當然,實際究竟會是怎樣的設定,仍有待屆時原廠公布為準。


2025年2月份臺灣汽車市場促銷情報

U-CAR Editors(ucareditors)

2025/02/11 16:00:00

發文

#6205856 IP 127.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經過年末、年初銷售浪潮,多數車廠透過強化促銷幅度、加碼優惠內容,進行年式車款去化,經過農曆春節後,百業復甦,諸多汽車品牌、車款選擇延續 1 月份銷售籌碼 ; 迎來年式更新、推出新動力版本的次世代車款,則透過降低入手門檻、延長保固,吸引市場目光。

值得關注的是,無論國產、進口,甚至是豪華品牌,均出現指定車型年式切換後,提供差異化的促銷內容,車廠希望加快庫存消化,而消費者則可針對實際面購車需求,選擇適合自己的專案與條件。

國產品牌

首先在國產品牌方面,多數車廠選擇在 2 月份延續原先的促銷策略,Honda、Hyundai 與 Luxgen 針對特定車型進行優惠項目調整 ; Ford 新年式 Focus 登場後,汰舊換新價降至 75.9 萬起,此外連同國產 Kuga 車系同樣加碼 3 萬元配件金,強化品牌戰力。

Nissan 針對僅剩的 3 款國產車型推出購車優惠,加碼購車金與配備升級。值得關注的是,MG 旗下 HS 車系,針對年式差異化的車型,特別提供價格、方案多選一等優惠,滿足不同消費者購車條件上的需求。

CMC
全車系 預約試乘抽 300 元迪卡儂禮券
加入 Line 官方帳號好友完成任務
月月抽價值萬點 Line Points
Veryca A190 購車享 12,000 元配件金
2 月賞車/試乘,打卡並填寫資料
可參加 10 萬紅利點數抽獎
E300 電池保固 8 年 16 萬公里
升級至 10 年或 20 萬公里
50 萬 40 期優惠貸款
J Space 入主貨/廂車皆享 12,000 元配件金
2 月賞車/試乘,打卡並填寫資料
可參加 10 萬紅利點數抽獎
Zinger 本月底完成領牌,享 18,000 元配件金
旗艦版可 18,000 元升級電動尾門配件
Zinger
Pick Up
舊換新 58.7 萬起
高額 50 萬 0 利率
DFSK
單廂金穩發
S 2.5t
汰舊換新 44.8 萬起
40 萬分期 0 利率
3 萬元購車金
享萬元配件
雙廂大穩發
S 2.5t
汰舊換新 58.8 萬起
40 萬分期 0 利率
2 萬元購車金
2 萬元豪華配件
A380
WINMAX
汰舊換新 60.8 萬起
購車贈送 6 大好禮
Ford
Focus 汰舊換新 75.9 萬起
入主抽德國紐柏林賽道體驗
全車系享 3 萬配件金
Kuga 汰舊換新 88.9 萬起
3 萬配件金+圖資升級 (價值 3 萬)
享 5 年原廠保固
Honda
Fit 高額 0 利率
前後盲區顯影輔助
多媒娛樂主機
5 年延長保固
HR-V 指定車型免費升級
360 環景+BSM 盲點偵測
+前後偵測雷達
高額分期 0 利率
5 年延長保固
CR-V 指定車型免費升級
360 環景+BSM 盲點偵測
+前後偵測雷達
高額分期 0 利率
5 年延長保固
Hyundai
全車系 試乘抽 Marshall Acton III 藍牙喇叭
入主指定車型
升級電子後視鏡/行車記錄器
享高額分期 0 利率
FSK 隔熱紙
5 年 6 大系統不限里程保固
Venue 職人潮玩版 77.9 萬
3D AVM 環景影像系統
專屬車頂行李架
前後行車記錄器
Tucson L 售價 102.9 萬起
車價優惠 2 萬元或 60 萬 30 期 0 利率
足踢電動感應式尾門 (限 A 款)
科技環景套件
原廠電子後視鏡
Tucson L
Turbo Hybrid
GLTH-C 安全至尊款 126.9 萬
Tucson L
N Line
WRC 冠軍紀念款 110.9 萬
原廠電子後視鏡
Porter II 74.8 萬起
萬元購車金
加贈豪禮 3 選 1
首年月付 6,000 元起+分期期數 84 期
QT500 重車級豪華舒適座椅
16 吋高散熱鋁圈
4 年或 12 萬公里保固
6 大系統 6 年或 18 萬公里保固
Luxgen
U6 Neo 2 月領牌享新春禮包
(含隔熱紙、原廠導航等)
URX Neo 2 月領牌享新春禮包
(含隔熱紙、原廠導航等)
n⁷ 5 人亮點版 [ 小龍納福專案 ]
7 人亮點版 [ 小龍納福專案 ]
本月加碼領牌優惠
最高 80 萬 0 利率
贈送乙式全險
享滿點禮包

基本購車優惠方案
亮點版:
4 年最高 20%充電點數回饋+家用充電樁
4 年最高 20%充電點數回饋+2.6 萬自由配

粹鍊版:
4 年最高 20%充電點數回饋
MG
HS 1.5 T 24/25 年式
售價 91.5 萬,方案 3 選 1
(1)
80 萬 72 期 1.99%優惠貸款
首年免付本金,月繳 1,398 元
贈電子後視鏡
(2)
低首付 2 萬
89.5 萬 84 期 1.99%或首年低月付 60 期
+配件金 18,000 元
(3)
贈電子後視鏡
配件金 23,000 元

25/25 年式
售價 93.9 萬,方案 3 選 1
(1)
80 萬 72 期 1.99%優惠貸款
首年免付本金,月繳 1,398 元
(2)
低首付 2 萬
91.9 萬 80 期 1.99%或首年低月付 60 期
+配件金 5,000 元
(3)
贈電子後視鏡
配件金 5,000 元
HS PHEV
& 2.0T
24/25 年式
PHEV 售價 121.9 萬
2.0T 售價 106.9 萬
方案 2 選 1
(1)
89.5 萬 84 期 1.99%優惠貸款
或首年低月付 60 期+配件金 1 萬元
(2)
贈電子後視鏡+配件金 1.5 萬元

25/25 年式
PHEV 售價 124.9 萬
2.0T 售價 109.9 萬
方案 2 選 1
(1)
91.9 萬 80 期 1.99%優惠貸款
或首年低月付 60 期
(2)
贈電子後視鏡
ZS 方案 4 選 1
(1)
70 萬 72 期 1.99%優惠貸款
首年免付本金,月繳 1,228 元
再贈 20 萬紅利點數
(2)
首付 2 萬
74.9 萬 66 期 1.99%或首年低月付 60 期
+配件金 8,000 元
(3)
贈電動尾門
(4)
配件金 20,000 元
Mitsubishi
全車系 預約試乘抽 300 元迪卡儂禮券
加入 Line 官方帳號好友完成任務
月月抽價值萬點 Line Points
Colt Plus 輕鬆型舊換新 53.6 萬起
優惠 2 選 1
免費升級 3 合 1 盲區偵測警示系統
享優惠加購升級 3D 環景
Delica 2 萬 1 低頭款
Outlander 舊換新 78.9 萬起
本月購車免費升級
3D 環景多媒體影音
60 萬高額 0 利率
Nissan
Kicks 低頭款、低月付金融方案
免費升級智行影音系統
4 萬配件金
Sentra 低頭款、低月付金融方案
免費升級智行影音系統
4 萬配件金
X-Trail 低頭款、低月付金融方案
免費升級智行影音系統
4 萬配件金
Toyota
全車系 指定車型高額 0 利率
5 年 14 萬公里延長保固
(限連續準時定保者)
Corolla Altis 70 萬 50 期 0 利率
Corolla Altis
Hybrid
30 萬 30 期 0 利率
Corolla Cross 汰舊換新 74.9 萬起
50 萬 30 期 0 利率
Sienta 30 萬 30 期 0 利率
Vios 40 萬 30 期 0 利率
Town Ace
貨卡/Van
汰舊換新最低 46.5 萬起
50 萬 50 期 0 利率
Yaris Cross 60 萬 30 期 0 利率
註:燈號表示為促銷內容與上個月比較
紅燈=加碼,綠燈=減碼,藍燈=改變內容,無燈號=內容不變

進口品牌

進口一般品牌部分,Citroën 既有年式車型陸續出清下,本月僅保留剛剛小改款後的 Berlingo 作為優惠車款 ; Mazda 品牌方面,2 月份統一針對 2024 年到港車型提出優惠,享高額分期專案的同時,提供 5 年原廠保固。

Nissan 在縮編進口產品陣容後,剩餘的 3 款新能源車型,透過配件金、日本旅遊與低頭款/低月付作為籌碼 ; 本月推出 2008、408 新動力的 Peugeot,首批限時加碼 5 年/15 萬公里延長保固。其餘品牌包含 Volkswagen、Kia 等,架構上維持上月優惠,僅部分車款細項調整。

Citroën
Berlingo 指定車型 2/27 前領牌完成
即享延長保固
Ford
Ranger 本月 Wildtrack 享百萬 48 期 0 利率
Hyundai
Ioniq 5 指定年式/車型 159.9 萬起
享車價優惠 10 萬
純電豪禮
第 4 第 5 年全車延長保固
Ioniq 6 指定年式/車型 159.9 萬起
享總價值 20 萬優惠
Staria CEO 售價 212.8 萬
指定車型車價優惠 4.5 萬元
或 135 萬 36 期 0 利率
贈前行車記錄器及 FSK 隔熱紙
贈 1.5 萬保養金
Honda
Civic 5 年延長保固
高額 0 利率
Kia
Carnival 前瞻配件組
Smith Vega 隔熱紙
雙鏡頭行車紀錄器
LED 後廂尾門燈組
3D 卡固立體後廂防汙墊
5 年不限里程全車原廠保固
EV6
EV6 GT
享高額 100 萬 0 利率或月付 8,888 元
5 年 0 元盡情駕馭方案
V2L 車外電器電源分享
11 kW 家用充電設備
5 年 U-POWER 無限快充
5 年免費保養
5 年不限里程全車原廠保固
8 年/16 萬公里原廠保固
EV9 尊榮優惠
V2L 車外電器電源分享
11 kW 家用充電設備
1 年 U-POWER 免費無限快充
5 年不限里程全車原廠保固
8 年/16 萬公里原廠保固
Sportage 享 80 萬 0 利率
潮旅配件組
Smith Vega 隔熱紙
電子後視鏡
LED 後廂尾門燈組
5 年不限里程全車原廠保固
Stonic 前瞻配件組
Smith Vega 隔熱紙
雙鏡頭行車記錄器
後艙遮物簾
後艙可折式防汙墊
HEV 車款高壓電池
8 年不限里程原廠保固
卡旺 K2500 享高額 0 利率
3 年 12 萬公里全車原廠保固
Mazda
Mazda 3 MY24 車型
80 萬 60 期 0 利率
5 年原廠保固
CX-3 MY24 車型
60 萬 60 期 0 利率
5 年原廠保固
CX-5 MY24 車型
100 萬 60 期 0 利率
5 年原廠保固
CX-30 MY24 車型
80 萬 60 期 0 利率
5 年原廠保固
CX-60 MY24 車型
100 萬 60 期 0 利率
5 年原廠保固
CX-90 MY24 車型
100 萬 60 期 0 利率
5 年原廠保固
Mitsubishi
Eclipse Cross 享禮遇隨行好康方案
配件套組:
JBL 全音域喇叭升級
V-Kool 隔熱紙
Mio 前後行車記錄器
Eclipse Cross
PHEV
保險 1+1 專案補貼
配件套組:
JBL 全音域喇叭升級
V-Kool 隔熱紙
Mio 前後行車記錄器
Nissan
全車系 新能源車
試乘抽 Formula E 日本東京雙人之旅
下訂享 4 萬配件金
低頭款低月付方案
Ariya 入主即贈東京來回雙人機票
Kicks
e-Power
舊換新 94.2 萬起
5 萬購車金 (限 23&24 年式)
68 無限延保
8 年 16 萬公里鋰電池保固
X-Trail
e-Power
舊換新 144.2 萬起
2 萬購車金 (限 23&24 年式)
8 年 16 萬公里鋰電池保固
Opel
全車系 指定車型享 10 萬配件金
或高額 0 利率
加碼送東京來回機票
Astra 輕奢版優惠價 101 萬
旗艦版優惠價 109.9 萬
Grandland 菁英版優惠價 107 萬
旗艦版優惠價 115 萬
Mokka 優惠價 88.8 萬
Mokka Electric 優惠價 125 萬
Peugeot
2008 Hybrid 贈 5 年 15 萬公里延長保固
3008 指定車型享 [ 新年香頌嘉年華 ]
5 年 15 萬公里延長保固
5 年 5 萬公里免費保養
120 萬 60 期 0 利率
5008 指定車型享 [ 新年香頌嘉年華 ]
5 年 15 萬公里延長保固
5 年 5 萬公里免費保養
120 萬 60 期 0 利率
408
Hybrid
贈 5 年 15 萬公里延長保固
Subaru
全車系 5 年 12 萬公里原廠保固
BRZ 24 年式 MT 優惠價 158.8 萬(24 年到港)
AT 優惠價 159.8 萬(24 年到港)
120 萬 40 期 0 利率
Crosstrek 24 年式優惠價 96.8 萬 (23 年到港)
80 萬 36 期 0 利率

24 年式優惠價 105.8 萬 (24 年到港)
GT Edition 優惠價 115.8 萬
90 萬 48 期 0 利率
Forester 24 年式優惠價 116.8 萬 (24 年到港)
90 萬 60 期 0 利率

25 年式優惠價 105.8 萬 (24 年到港)
90 萬 40 期 0 利率
3 萬元配件金

25 年式優惠價 105.8 萬 (25 年到港)
i-L 贈 AVM 環景或電動尾門
i-S、Black Edition 贈 AVM 環景
Outback 23 年式優惠價 142.8 萬 (23 年到港)
100 萬 50 期 0 利率

25 年式優惠價 105.8 萬 (25 年到港)
100 萬 36 期 0 利率
Solterra 23 年式優惠價 149.8 萬 (23 年到港)
WRX 23 年式優惠價 149.8 萬 (23 年到港)
潮黑科技版優惠價 153.8 萬
STI 赤焰馭望套件優惠價 152.8 萬
120 萬 60 期 0 利率
WRX Wagon 23 年式優惠價 155.8 萬 (23 年到港)
120 萬 60 期 0 利率
Suzuki
全車系 來店禮:聯名限量乖乖
試乘禮:乖乖聯名御守
Carry 指定車型贈購車金 1 萬元
Ignis 指定車型舊換新 59.9 萬
都會探險特仕車舊換新 63.5 萬
S-Cross 指定車型贈購車金 5 萬元
領牌贈豪華野炊組+大容量手拉車
Swift 試乘禮:蛇年刮刮卡
藍黑雙色限量不加價
領牌贈原廠無線充電裝置
Vitara 指定車型贈購車金 5 萬元
領牌贈豪華野炊組+大容量手拉車
Toyota
Corolla Sport 30 萬 30 期 0 利率
Hilux 30 萬 30 期 0 利率
RAV4 80 萬 50 期 0 利率
HEV 曜黑魅影版
入主享 3 萬元配件金
Volkswagen
Polo 新春限量優享價 86.8 萬起
領牌綁定 App 加贈 2,999 服務禮券
60 萬 30 期低利貸款專案
現金專案享 5 萬元折扣
T-Cross 新春限量優享價 88.8 萬起
領牌綁定 App 加贈 2,999 服務禮券
高額分期低利貸款專案
福斯車主舊換新享萬元購車金
T-Roc 領牌綁定 App 加贈 2,999 服務禮券
高額分期低利貸款專案
或萬元購車金
Tiguan 新春限量優享價 149.8 萬起
80 萬以上 30 期低利貸款專案
福斯車主享 2 萬元購車金
指定車型享 5 年延長保固
Touran 新春限量優享價 139.8 萬起
80 萬 30 期 0 利率貸款專案
現金專案享 4 萬元折扣
福斯車主享 2 萬元購車金
ID.4 福斯車主享 3 萬元購車金
100 萬 30 期低利貸款專案
現金專案贈 3 萬元家用充電樁
或現金折扣
ID.5 福斯車主享 3 萬元購車金
100 萬 30 期低利貸款專案
現金專案贈 3 萬元家用充電樁
或現金折扣
VWCV
Caddy Maxi 9453 專案
高額 0 利率或低月付專案
Multivan 9453 專案
高額 0 利率或低月付專案
註:燈號表示為促銷內容與上個月比較
紅燈=加碼,綠燈=減碼,藍燈=改變內容,無燈號=內容不變

豪華品牌

進口豪華品牌的促銷資訊中,Audi 對應不同購車取向的消費者,提供全車系低頭款/低月付,亦或者一般百萬分期 0 利率專案 ; BMW 旗下近乎全車系同樣提供低月付、百萬分期低利率專案,指定車型再享保養套裝與延長保固。

受到國人關注的 Lexus,在百萬分期專案部分,僅保留 ES 與 RZ 450e 車系作為規劃 ; 而 JLR 集團車款,對應不同車型,提供乙式車體險、專屬優惠財務方案,最後 Mercedes-Benz 除了資融財務方案加贈延長保固之外,針對電動車系列車款,將提供高額分期 0 利率、加碼乙式保險強化促銷力道。

Audi
A1
Sportback
指定車型低頭款
6 年月付 9,999 超低月付財務方案
5 年原廠保固

110 萬 20 期 0 利率財務專案
S3
Sportback
指定車型低頭款
6 年月付 22,000 月付財務方案
5 年原廠保固

110 萬 20 期 0 利率財務專案
RS 3
Sportback
指定車型低頭款
6 年月付 19,900 起低月付財務方案
5 年原廠保固

186 萬 24 期 0 利率財務專案
A4 Sedan 指定車型低頭款
6 年月付 16,800 起低月付財務方案
5 年原廠保固

180 萬 48 期 0 利率財務專案
A4 Avant 指定車型低頭款
6 年月付 16,800 起低月付財務方案
5 年原廠保固

180 萬 48 期 0 利率財務專案
RS4 Avant 指定車型
首年月付 29,900 起低月付財務方案
5 年原廠保固
A5
Sportback
指定車型低頭款
6 年月付 19,900 起低月付財務方案
5 年原廠保固

180 萬 48 期 0 利率財務專案
RS5 Sportback 指定車型
首年月付 29,900 起低月付財務方案
5 年原廠保固
A6 Sedan 指定車型低頭款
6 年月付 23,000 起低月付財務方案
5 年原廠保固

260 萬 40 期 0 利率財務專案
A6 Avant 指定車型低頭款
6 年月付 23,000 起低月付財務方案
5 年原廠保固

260 萬 40 期 0 利率財務專案
A7
Sportback
指定車型低頭款
6 年月付 29,900 元低月付財務方案
5 年原廠保固

210 萬 24 期 0 利率財務專案
A8 指定車型低頭款
6 年月付 35,000 元低月付財務方案
加贈 5 年保養服務/5 年原廠保固

420 萬 60 期 0 利率財務專案
Q2 指定車型低頭款
6 年月付 12,000 元低月付財務方案
5 年原廠保固

150 萬 48 期 0 利率財務專案
SQ2 指定車型低頭款
6 年月付 19,000 元低月付財務方案
5 年原廠保固

150 萬 48 期 0 利率財務專案
Q3 指定車型低頭款
6 年月付 15,000 元低月付財務方案
5 年原廠保固

170 萬 36 期 0 利率財務專案
Q3
Sportback
指定車型低頭款
6 年月付 15,000 元低月付財務方案
5 年原廠保固

170 萬 36 期 0 利率財務專案
RS Q3 指定車型低頭款
6 年月付 19,900 元低月付財務方案
5 年原廠保固

186 萬 24 期 0 利率財務專案
RS Q3
Sportback
指定車型低頭款
6 年月付 19,900 元低月付財務方案
5 年原廠保固

186 萬 24 期 0 利率財務專案
Q5 指定車型低頭款
6 年月付 19,000 元低月付財務方案
5 年原廠保固

180 萬 48 期 0 利率財務專案
Q5
Sportback
指定車型低頭款
6 年月付 19,000 元低月付財務方案
5 年原廠保固

180 萬 48 期 0 利率財務專案
Q7
SQ7
指定車型低頭款
6 年月付 26,500 元低月付財務方案
5 年原廠保固

300 萬 36 期 0 利率財務專案
Q8 指定車型低頭款
6 年月付 29,900 元低月付財務方案
5 年原廠保固

300 萬 36 期 0 利率財務專案
Q4 e-tron 指定車型低頭款
6 年月付 15,000 元低月付財務方案
5 年原廠保固

150 萬 36 期 0 利率財務專案
Q4 Sportback
e-tron
指定車型低頭款
6 年月付 15,000 元低月付財務方案
5 年原廠保固

150 萬 36 期 0 利率財務專案
Q8 e-tron 指定車型低頭款
6 年月付 25,000 元低月付財務方案
5 年原廠保固

300 萬 36 期 0 利率財務專案
Q8 Sportback
e-tron
指定車型低頭款
6 年月付 25,000 元低月付財務方案
5 年原廠保固

300 萬 36 期 0 利率財務專案
e-tron
GTquattro
指定車型低頭款
6 年月付 33,000 元低月付財務方案
5 年原廠保固

400 萬 36 期 0 利率財務專案
RS e-tron
GT quattro
指定車型低頭款
6 年月付 39,000 元低月付財務方案
5 年原廠保固

400 萬 36 期 0 利率財務專案
BMW
1 系列 月付 9,900 元起
或 100 萬 48 期低利率
2 系列 Coupé 贈 1 年乙式全險 (正 24 年式)
月付 9,900 起
或 150 萬 48 期低利率
2 系列 Active
Tourer
贈原廠 3 年保養套裝
月付 9,900 起
或 100 萬 48 期低利率
3 系列 贈第 4 年延長保固
月付 9,900 起
或 100 萬 48 期低利率
3 Touring 第 4 年延長保固
月付 9,900 起
或 100 萬 48 期低利率
4 系列 Coupé 月付 9,900 起
或 100 萬 48 期低利率
4 系列敞篷 100 萬 48 期低利率
4 系列
Gran Coupé
贈第 4 年延長保固
月付 9,900 起
或 100 萬 48 期低利率
5 系列 贈第 4 年延長保固
原廠 3 年保養套裝
150 萬 48 期低利率
7 系列 贈 1 年乙式全險
150 萬 48 期低利率
X1 月付 9,900 起
或 100 萬 48 期低利率
X2 月付 9,900 起
或 100 萬 48 期低利率
X3 月付 9,900 起
或 100 萬 48 期低利率
X4 鉑金版 正 24 年式
贈 1 年乙式全險
月付 9,900 起
或 150 萬 48 期低利率
X5 贈第 4 年延長保固
原廠 3 年保養套裝
150 萬 48 期低利率
X6 贈第 4 年延長保固
原廠 3 年保養套裝
150 萬 48 期低利率
X6M 150 萬 48 期低利率
X7 150 萬 48 期低利率
M3 指定車型 150 萬 48 期低利率
M4 指定車型 150 萬 48 期低利率
Z4 100 萬 48 期低利率
XM 150 萬 48 期低利率
iX 3 年 U-POWER 不限里程免費充電
第 4 年延長保固
150 萬 48 期低利率
iX1 贈第 4 年原廠保固
100 萬 48 期低利率
3 年租賃禮馭優惠方案
iX2 分期購車禮遇
BMW Yours 多元智選專案
i4 指定車型 2 年 U-POWER
不限里程免費充電
原廠第 4 年延長保固
BMW Yours 多元智選專案
i5 指定車型 3 年 U-POWER
不限里程免費充電
3 年保養套裝
原廠第 4 年延長保固
100 萬 48 期低利率
i5 Touring 分期購車禮遇
BMW Yours 多元智選專案
i7 指定車型 3 年 U-POWER
不限里程免費充電
3 年保養套裝
原廠第 4 年延長保固
100 萬 48 期低利率
Lexus
ES 100 萬 40 期 0 利率
L-finesse 智選購車專案
L-finesse 智選租賃專案
RX L-finesse 智選購車專案
L-finesse 智選租賃專案
UX L-finesse 智選購車專案
L-finesse 智選租賃專案
NX L-finesse 智選購車專案
L-finesse 智選租賃專案
IS L-finesse 智選購車專案
L-finesse 智選租賃專案
LBX L-finesse 智選購車專案
RZ 450e 100 萬 40 期 0 利率
Jaguar
全車系 0 負擔 6 年原廠保養專案
E-Pace 多元智選財務方案 (擇一)
低利專案 1.99%起
折扣利率 1.8%及首年牌照燃料稅補貼 2 萬
F-Pace 多元智選財務方案 (擇一)
低利專案 2.35%起
折扣利率 2%及首年牌照燃料稅補貼 2 萬
I-Pace 多元智選財務方案 (擇一)
低利專案 2.35%起
折扣利率 2%及首年牌照燃料稅補貼 2 萬
贈 2 萬元充電點數、家用充電樁
鋰電池 8 年/16 萬公里原廠保固
Land Rover
全車系 0 負擔 6 年原廠保養專案
Defender 指定車型一年乙式車體險及購車優惠
多元智選財務方案 (擇一)
低利專案 1.99%起
折扣利率 1.8%及首年牌照燃料稅補貼 2 萬
Discovery 多元智選財務方案 (擇一)
低利專案 1.99%起
折扣利率 1.8%及首年牌照燃料稅補貼 2 萬
Discovery
Sport
多元智選財務方案 (擇一)
低利專案 1.99%起
折扣利率 1.8%及首年牌照燃料稅補貼 2 萬
Range Rover 多元智選財務方案 (擇一)
低利專案 2.25%起
折扣利率 2%及首年牌照燃料稅補貼 2 萬
Range Rover
Sport
多元智選財務方案 (擇一)
低利專案 2.25%起
折扣利率 2%及首年牌照燃料稅補貼 2 萬
Range Rover
Velar
多元智選財務方案 (擇一)
低利專案 1.99%起
折扣利率 1.8%及首年牌照燃料稅補貼 2 萬
Range Rover
Evoque
多元智選財務方案 (擇一)
低利專案 1.99%起
折扣利率 1.8%及首年牌照燃料稅補貼 2 萬
Mercedes-Benz
全車系 指定車系申辦台灣賓士資融財務方案
加贈 1 年延長保固
EQA 指定年式享 120 萬 40 期 0 利率
贈 1 年乙式保險、2 年延長保固
EQB 指定年式享 120 萬 40 期 0 利率
贈 1 年乙式保險、2 年延長保固
EQE 指定年式享 150 萬 40 期 0 利率
贈 1 年乙式保險、2 年延長保固
EQE SUV 指定年式享 150 萬 40 期 0 利率
贈 1 年乙式保險、2 年延長保固
EQS 限 24/24 年式指定車型
提供一年乙式保險
EQS SUV 限 24/24 年式指定車款
提供 1 年乙式保險及額外現金優惠
Marco Polo 限 23/24 年式指定車款
提供一年乙式保險及額外現金優惠
另提供優惠租賃專案
Volvo
EC40 Plus Single Motor/Ultra Twin Motor
加購原廠家用充電樁半價優惠
原廠充電電費 8 折
特約充電電費 8 折
4 年 8 萬公里延長保固
4 年 8 萬公里免費保養
4 年免費道路救援服務
4 年智能互聯免費數據流量
15 年 Volvo on Call 服務
EX40 Plus Single Motor/Ultra Twin Motor
加購原廠家用充電樁半價優惠
原廠充電電費 8 折
特約充電電費 8 折
4 年 8 萬公里延長保固
4 年 8 萬公里免費保養
4 年免費道路救援服務
4 年智能互聯免費數據流量
15 年 Volvo on Call 服務
XC40 Plus B3
48 期 2.49%分期
低月付 12,630 元
升級 Plus Pack 套件上市優惠價 173.8 萬

Ultra B4
48 期 2.49%分期
低月付 15,030 元
XC60 Plus B5
48 期 2.49%分期
低月付 17,530 元
升級 Plus Pack 套件上市優惠價 240.19 萬

Ultra B5 AWD
享多元分期輕鬆付優惠專案

Plus T8 AWD plug-in hybrid
48 期 2.49%分期
低月付 19,420 元
升級 Plus Pack 套件優惠價 265.29 萬

Ultra T8 AWD plug-in hybrid
48 期 2.49%分期
低月付 22,220 元
V60 Plus B4
48 期 2.49%分期
低月付 16,620 元
升級 Plus Pack 套件上市優惠價 203.19 萬

Plus T8 AWD plug-in hybrid
48 期 2.49%分期
低月付 18,180 元
升級 Plus Pack 套件上市優惠價 248.79 萬

Ultra T8 AWD plug-in hybrid
48 期 2.49%分期
低月付 20,970 元
註:燈號表示為促銷內容與上個月比較
紅燈=加碼,綠燈=減碼,藍燈=改變內容,無燈號=內容不變

據悉Honda Prelude可望年底臺北車展登場、屆時有機會展開預售,純電0系列產品也有望一同亮相

U-CAR Editors(ucareditors)

2025/02/11 16:00:00

發文

#6205857 IP 127.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U-CAR 先前報導過關於 2026 臺北車展的資訊,包括此次參展的車廠、各家品牌的展區規模大小等等,並且展覽地點也從原先的南港展覽館,移至信義區臺北世貿展覽館,而這回車展展區前 3 大的車廠依序是和泰汽車、寶嘉聯合和台灣本田。作為本次攤位最大的和泰汽車,其擁有 Toyota 和 Lexus 雙品牌,而寶嘉聯合則有望帶來 Citroën、Peugeot、Alfa Romeo、Jeep 和 Ram 等品牌,至於台灣本田也有機會展出品牌旗下最新的車款。

U-CAR 先前報導過關於 2026 臺北車展的資訊,而這回車展展區前 3 大的車廠依序是和泰汽車、寶嘉聯合和台灣本田。

Prelude 與 0 系列產品有望一同登場

Honda 最初在 2023 東京交通展的舞臺中帶來了 Prelude 概念車,後續也確認了 Prelude 會進行量產,而在 2025 東京改裝展裡 Prelude 也以原型車之姿現身,新車預計也會在秋季於日本正式發表,北美市場則鎖定年底登場,歐洲地區則是 2026 年初。雖然原廠現在還未公布 Prelude 的詳細動力規格,不過能確定的是 Prelude 新世代 e:HEV 油電動力系統,具備 S+ Shift 模擬換檔功能,亦再增加駕駛上的樂趣。

Prelude 預計會在秋季於日本正式發表,北美市場則鎖定年底登場,歐洲地區則是 2026 年初。雖然原廠現在還未公布 Prelude 的詳細動力規格,不過能確定的是 Prelude 新世代 e:HEV 油電動力系統,具備 S+ Shift 模擬換檔功能。

Prelude 的歷史可追溯至 1978 年第一代車型,一直發展到 1996 年的第 5 代,而在 2001 年時正式結束生產,如今 Prelude 也即將重新回歸,並且是以油電的身分登場。而據 U-CAR 側面了解,全新 Prelude 有很大的機會就在年底臺北車展登場,屆時除了與民眾見面外,也有可能會展開預售的活動,會開出甚麼價格也很令人好奇,而正式上市的時間可望落在 2026 年中左右。即便這類型產品並不算是 Honda 的銷售主力,但確實擁有一定的話題性與看點。

Prelude 的歷史可追溯至 1978 年的第一代車型,一直發展到 1996 年的第 5 代,而在 2001 年時正式結束銷售,如今 Prelude 也即將重新回歸。
據 U-CAR 側面了解,全新 Prelude 有很大的機會就在年底臺北車展登場,屆時除了與民眾見面外,也有可能會展開預售的活動,會開出甚麼價格也很令人好奇,而正式上市的時間可望落在 2026 年中左右。
廣  告

除了 Prelude 高機率會在臺北車展現身之外,另外可以關注就是品牌最新所推出的純電 0 系列產品,在 2025 CES 展中,Honda 帶來 0 Saloon 和 0 SUV 兩款原型車,預計也會在 2026 年量產上市,同時當年度還會有一款入門的 SUV 產品,代表著 2026 年 Honda 將有 3 款 0 系列車款;據 U-CAR 了解,0 系列的產品也有一定的可能性在臺北車展登場,而 0 系列的車款未來也可望進軍國內市場來販售,開啟台灣本田電動車在臺的銷售計畫。

在 2025 CES 展中,Honda 帶來 0 Saloon 和 0 SUV 兩款原型車,預計也會在 2026 年量產上市,同時當年度還會有一款入門的 SUV 產品,代表著 2026 年 Honda 將有 3 款 0 系列車款上市;據 U-CAR 了解,0 系列的產品也有一定的可能性在臺北車展登場。

比亞迪推全新高階智慧自動駕駛系統「天神之眼」,並導入Deepseek技術

U-CAR Editors(ucareditors)

2025/02/11 16:00:00

發文

#6205858 IP 127.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比亞迪發表新一代的高階智慧自動駕駛系統「天神之眼」(DiPilot),結合毫米波雷達、超音波雷達、光學鏡頭感測器,能達到在高速公路、交流道、匝道、市區道路、山路以及鄉間小路的自動駕駛效果,甚至比亞迪還展示了在天神之眼系統在賽道上自動駕駛的影片。比亞迪亦宣布,將導入 Deepseek 於現有的「璇璣架構」系統,同時「天神之眼」系統將標配於比亞迪集團旗下售價 10 萬元人民幣以上的車款。

比亞迪發表新一代的高階智慧自動駕駛系統「天神之眼」(DiPilot),結合毫米波雷達、超音波雷達、光學鏡頭感測器,能達到在高速公路、交流道、匝道、市區道路、山路以及鄉間小路的自動駕駛效果。

不只卷價格,配備戰將白熱化

近幾年來,中國大陸的網友及媒體經常以「內卷」這個詞來形容內部汽車市場的激烈競爭化,而隨著時間演進,「內卷」的範圍已經從價格的範圍外溢出來;比亞迪最新發表的「天神之眼」系統,讓業界解讀為,智慧駕駛系統的配備戰將開始白熱化,成為未來中國大陸市場各家廠牌比拚的重點項目之一。

廣  告

結合毫米波雷達、超音波雷達、光學鏡頭的「天神之眼」系統

比亞迪將新推出的「天神之眼」智慧駕駛系統,稱為全球獨創、搭載「前視三目 5R12V12U」之系統,意即配備 5 顆毫米波雷達、12 顆光學影像鏡頭,以及 12 顆超音波雷達的感測系統,透過結合 3 種不同類型的感測器,能滿足單一系統的不足之處,透過功能上的互補,達到更佳的效果。

比亞迪將新推出的「天神之眼」智慧駕駛系統,稱為全球獨創、搭載「前視三目 5R12V12U」之系統,意即配備 5 顆毫米波雷達、12 顆光學影像鏡頭,以及 12 顆超音波雷達的感測系統。

比亞迪將「天神之眼」系統依照功能的差異,區分為 A、B、C 三個類別。最高等級的天神之眼 A (DiPilot 600)主要搭載於旗下的仰望品牌;其次的天神之眼 B (DiPilot 300)則是搭載於騰勢和比亞迪等品牌;而天神之眼 C (DiPilot 100)則是搭載於比亞迪品牌。

比亞迪展示其「天神之眼」系統的性能,均比業界其他競爭對手更佳。

比亞迪的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表示,新能源車的領域已經進入「智價化」的競爭,透過搭載新世代的智慧自動駕駛系統,很多過去無法想像的駕駛功能、如今都可透過科技來實現。王傳福並展示了一段在比亞迪賽道上,由「天神之眼」系統控制的無人車,於白天以及夜晚奔馳的影片。

比亞迪透過展示一段在比亞迪賽道上,由「天神之眼」系統控制的無人車,於白天以及夜晚奔馳的影片,宣示其效果的先進程度。

「天神之眼」系統可以應用於高速公路、交流道、匝道、市區道路、山路以及鄉間小路等多元的道路,並且能辨識交通號誌與道路上之車輛、行人、物體等,同時也能支援自動停車輔助等功能,基本上可以想像為 Tesla 的 FSD 功能,當然兩者一定存在著差異,不過就目前的展示資料看來,「天神之眼」可對應的駕駛類型,幾乎就與一般的駕駛行為無異。

此外,比亞迪宣布旗下「璇璣架構」亦將導入 Deepseek 的 AI 人工智慧技術,透過 Deepseek 的學習及推理能力,應用於改善自動駕駛的效率,提升自動駕駛的安全性。所謂的「璇璣架構」,是比亞迪所推出的車輛控制架構,由「一腦」(中央控制晶片)、「兩端」(雲端+車端)、「三網」(車聯網、5G 行動網路、衛星網路)、「四鏈」(傳感鏈、控制鏈、數據鏈、機械鏈)所組成,基本上可以視為軟體定義車 Software-Defined Vehicle 的一種應用。

比亞迪宣布旗下「璇璣架構」亦將導入 Deepseek 的 AI 人工智慧技術,透過 Deepseek 的學習及推理能力,應用於改善自動駕駛的效率,提升自動駕駛的安全性。

比亞迪於 2024 年繳出銷售 427 萬輛的成績,排入全球汽車品牌集團銷售的第 5 名,放眼 2025 年,比亞迪喊出年銷售目標為 500 萬輛;為了達成目標,比亞迪近期也在海外市場積極佈署,包括在東南亞等市場設立工廠、入門級距電動車款 Atto 3 宣布進入韓國市場、以及 2 萬歐元等級的電動車款海鷗 Seagull,也即將登陸歐洲市場。


鴻海確認與Nissan商談合作,主要目標CDMS代工事業而不會進入品牌

U-CAR Editors(ucareditors)

2025/02/11 16:00:00

發文

#6205859 IP 127.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Honda 與 Nissan 簽署 MOU、目標合資成立控股公司的計畫,在正式公布以及傳出破局之後,都會發現到鴻海集團的身影現身,而在 2025 年 2 月 12 日,鴻海集團董事長劉揚偉在新春團拜接受採訪問時,透露出確實與 Nissan 有在進行商談。不過劉揚偉也表示主要商談的是代工合作,並不會進入品牌。

鴻海集團董事長劉揚偉受訪時透露,確實與 Nissan 在進行合作商談,主要目標是合作、推展 CDMS 委託設計與製造服務,並不會進入品牌,股權並不是主要目標。

先前在關於 Honda 與 Nissan 合資控股公司的系列報導中,U-CAR 就曾經從 Honda、Nissan 以及鴻海集團的不同面向上,分析過各自在汽車產業的佈局與現況,鴻海集團在 2020 年就展現積極切入電動車市場的企圖與步伐,隨後更發布了名為 MIH 的電動車軟硬體開放平臺、關鍵零組件等相關技術。

廣  告

最為重要的,是鴻海打算以 CDMS (Contract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service) 委託設計與製造服務,來成就集團下一波成長動力,同時也規劃有預設的全球電動車市場佔有率目標,針對 Honda 與 Nissan 的部分,劉揚偉也透露,鴻海持續在全球洽詢合作機會,Nissan 同樣也是合作對象之一,Honda 以及 Renault 也都是。


15年合作劃上句點,安東貿易宣布結束KTM AG集團總代理關係

U-CAR Editors(ucareditors)

2025/02/11 16:00:00

發文

#6205860 IP 127.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KTM 和 Husqvarna 在國內主要是由總代理安東貿易來販售,不過在 2025 年 2 月 11 日時安東貿易宣布,因為 KTM 母集團財務重組,安東與 KTM AG 集團協議,結束其長達 15 年總代理合作關係。不過安東貿易表示,新任品牌代理尚未發布相關訊息前,KTM 與 Husqvarna 品牌之摩托車現有車輛銷售、保固、維修等相關作業仍由安東貿易股份有限公司繼續來服務。

KTM 和 Husqvarna 總代理安東貿易近日宣布,因為 KTM 母集團財務重組,安東與 KTM AG 集團協議,結束其長達 15 年總代理合作關係。

安東貿易於 2010 年代理 KTM AG 集團之 KTM 摩托車品牌、2021 年代理 KTM AG 集團之 Husqvarna 摩托車品牌,如今其合作也正式畫下句點。KTM 為奧地利的機車廠牌,而在國內銷售的產品也相當多元,包括越野車、街車、多功能車、滑胎車、輕仿賽車和運動旅跑等等;端看 2024 年 KTM 的銷售情況,全年的領牌數來到 374 輛,其中又以街車 390 Duke 的銷量最為出色,共計有 126 輛的掛牌數,至於銷量第 2、3 多的則為 250 Duke 和 250 Adventure,領牌數為 59 輛與 53 輛。

KTM 為奧地利的機車廠牌,而在國內銷售的產品也相當多元,包括越野車、街車、多功能車、滑胎車、輕仿賽車和運動旅跑等等;端看 2024 年 KTM 的銷售情況,全年的領牌數來到 374 輛,其中又以街車 390 Duke 的銷量最為出色。
廣  告

至於 Husqvarna 則為瑞典品牌,在 2021 年時由安東貿易正式代理進入國內,在臺灣的產品款式亦有黑箭系列、白箭系列、多功能車、滑胎系列、越野系列等等;至於 2024 全年度銷售成績部分,Husqvarna 領牌數為 312 輛,銷量最出色車款為 Svartpilen 401 的 125 輛,至於排在第 2 則是 Svartpilen 250 的 94 輛。

Husqvarna 在 2021 年時由安東貿易正式代理進入國內,在臺灣的產品款式亦有黑箭系列、白箭系列、多功能車、滑胎系列、越野系列等等;至於 2024 全年度銷售成績部分,Husqvarna 領牌數為 312 輛,銷量最出色車款為 Svartpilen 401 的 125 輛。

經典致勝,柴油魅力升級─25.5年式Defender 110 D300 X-Dynamic HSE試駕

U-CAR Editors(ucareditors)

2025/02/11 16:00:00

發文

#6205861 IP 127.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2019 年在全球首演的 Defender 車系,於 2021 年首度導入臺灣市場後,成為 JLR 旗下銷售主力 ; 以多元動力配置、車身型式、不容錯認的經典造型,搭配強悍越野能力,擄獲諸多豪華休旅級距潛在消費者的心。

Defender 車系於 2021 年導入臺灣市場後,成為 JLR 旗下銷售主力,提供多元動力配置、車身型式,搭配強悍越野能力,擄獲諸多消費者的心。

25.5 年式動力縮編、配備與售價調整,換上全新中央鞍座

新世代 Defender 車系上市至今,透過新年式調整,針對性能、配備與編成進行升級,原廠更在 2024 年第 3 季帶來象徵「性能之巔」的 Defender OCTA ; 邁入 2025 年之際,JLR Taiwan 宣佈引進全新 25.5 年式 Defender,在動力縮編、售價調升、配備增減的同時,更換上與 Defender OCTA 相同、重新設計的的中央鞍座。

JLR 原廠在 2024 年第 3 季帶來象徵「性能之巔」的 Defender OCTA。
邁入 2025 年之際,JLR Taiwan 宣佈引進全新 25.5 年式 Defender。
25.5 年式 Defender 在動力縮編、售價調升、配備增減的同時,更換上與 Defender OCTA 相同、重新設計的的中央鞍座。

Defender 90/110 題供 D300 柴油單一動力,車系售價 276 萬起

臺灣市場販售的 25.5 年式 Defender,保留車系銷售主力 Defender 90、Defender 110 與性能旗艦 Defender OCTA,不再導入長軸 Defender 130 ; 至於動力方面,長販車型則取消 P300 汽油渦輪動力,改採 D300 柴油單一配置,原廠溝通的新年式 Defender 90 售價自 276 萬起,至於 Defender 110 則是自 317 萬起。

試駕車選配「Silicon Sliver 矽銀色」特殊車色、進階黑色外觀套件

本次試駕的 25.5 年式 Defender 110,標準車型建議售價為 337 萬,試駕車經原廠選配妝點後 (總選配金額 506,445 元),售價來到 386 萬 6445 元。

車身尺碼方面,Defender 110 長寬高維持 5,018 x 2,008 x 1,967 mm,軸距則為 3,022 mm。整體造型/設計與既有販售車型相仿,塗裝選擇原廠特殊車色中的「Silicon Sliver 矽銀色」,而車頭在選配「進階黑色外觀套件」妝點下,加入烤漆材質的引擎蓋字樣/飾板、水箱罩條飾與前下護板,整體視覺感受更具肅殺氣息。

  1. 進階黑色外觀套件 (含以下項目) : 選配金額 40,100 元

黑色前後下護板
亮黑色水箱護罩飾條
亮黑色引擎蓋字樣
亮黑色引擎蓋飾板
亮黑色尾門字樣

本次試駕的 25.5 年式 Defender 110,標準車型建議售價為 337 萬,試駕車經原廠選配妝點後 ,售價來到 386 萬 6445 元。
25.5 年式 Defender 110 試駕車選擇特殊車色「Silicon Sliver 矽銀色」,在選配「進階黑色外觀套件」妝點下,加入烤漆材質的外觀套件。
25.5 年式 Defender 110 試駕車選配「進階黑色外觀套件」包含亮黑色引擎蓋飾板。

D300 X-Dynamic HSE 標配 LED 矩陣式頭燈、尾門吸附緊閉功能

車頭方面,Defender 110 D300 X-Dynamic HSE 較入門 X-Dynamic SE 車型增加 LED 矩陣式自動水平調整頭燈、LED 前霧燈 ; 車側統一提供車身同色飾板,不過上方不再提供 Land Rover 經典橢圓綠標,上方以黑色車頂塗裝搭配全景式電動玻璃天窗 (頂規專屬),標準車型將配置 20 吋 5 幅 5098 式緞光深灰鋁圈,配胎規格為 255/60 R20,試駕車額外選配 6 幅 6011 式亮黑色輪圈。

  1. 20 吋 6 幅 6011 式亮黑色輪圈:選配金額 62,300 元
25.5 年式 Defender 110 試駕車選配「進階黑色外觀套件」包含黑色前下護板、亮黑色水箱護罩飾條與亮黑色引擎蓋字樣。
25.5 年式 Defender 110 D300 X-Dynamic HSE 較入門 X-Dynamic SE 車型增加 LED 矩陣式自動水平調整頭燈、LED 前霧燈。
25.5 年式 Defender 110 D300 X-Dynamic HSE 的配胎規格為 255/60 R20,試駕車額外選配 6 幅 6011 式亮黑色輪圈。
25.5 年式 Defender 110 車側統一提供車身同色飾板,上方不再提供 Land Rover 經典橢圓綠標,D300 X-Dynamic HSE 車型上方搭載全景式電動玻璃天窗。

Defender 擁有高辨識的車尾,兩側搭載矩形 LED 尾燈組,包含車尾字樣、後下護板均隨進階黑色外觀套件,改為烤漆材質點綴。值得注意的是,除了 25.5 年式標配黑色後拖車環之外,採用側開式設計的尾門,在 Defender 新年式配備調整後,頂規 D300 X-Dynamic HSE 增加尾門吸附緊閉功能,實用性與操作質感再升級。

Defender 擁有高辨識的車尾,兩側搭載矩形 LED 尾燈組,包含車尾字樣、後下護板均隨進階黑色外觀套件,改為烤漆材質點綴。
25.5 年式 Defender 標配黑色後拖車環,採用側開式設計的尾門,在新年式配備調整後,頂規 D300 X-Dynamic HSE 增加尾門吸附緊閉功能。

25.5 年式標配溫莎皮革內裝,頂規車型增列皮質包覆方向盤/排檔桿

進入 25.5 年式 Defender 110 的車室,D300 X-Dynamic HSE 標準車型將提供檀木黑溫莎皮革內裝,雙前座 14 向電動調整座椅具備通風/加熱/記憶功能,且較入門 X-Dynamic SE 增加電動調整方向盤、皮革內裝套件、皮質包覆方向盤/排檔桿等。

25.5 年式 Defender 110D300 X-Dynamic HSE 標準車型將提供溫莎皮革內裝,雙前座 14 向電動調整座椅具備通風/加熱/記憶功能 (試駕車選配香芹籽棕/檀木黑雙色內裝)。
25.5 年式 Defender 110 D300 X-Dynamic HSE 較入門 X-Dynamic SE 增加電動調整方向盤、皮革內裝套件、皮質包覆方向盤/排檔桿等。

本次試駕車型額外選配「溫莎皮革經典內裝套件」,除了檀木黑車內頂篷、皮革升級之外,更具備淺灰色儀表板裝飾、專屬翼形頭枕與絲絨腳踏墊 ; 佈局與配色部分,選用香芹籽棕/檀木黑雙色的搭配,材質則改由溫莎皮革與 Kvadrat 座椅組成。

  1. 溫莎皮革經典內裝套件 (含以下項目) :選配金額 154,200 元

14 向電動記憶雙前座椅含通風加熱功能 (翼形頭枕)
皮革包覆方向盤
檀木黑車內頂篷
絲絨腳踏墊
淺灰色儀表板裝飾
經典皮革內裝升級

  1. 香芹籽棕/檀木黑溫莎皮革與 Kvadrat 座椅搭配:選配金額 53,700 元
  1. 4:2:4 分離式加熱後座椅附翼形頭枕:選配金額 24,245 元
試駕車型選配「溫莎皮革經典內裝套件」,除了檀木黑車內頂篷、皮革升級之外,更具備淺灰色儀表板裝飾。
試駕車型選配「溫莎皮革經典內裝套件」,提供專屬「翼形頭枕」。
試駕車型在佈局與配色部分,選用香芹籽棕/檀木黑雙色的搭配,材質則改由溫莎皮革與 Kvadrat 座椅組成。

25.5 年式內裝全新中央鞍座,實用性與便利性提升

新年式車型更動部分,Defender 全車系均換上重新設計的中央鞍座,電子線傳排檔下方,提供抽屜式分層置物空間,下方具備 12V、USB-C 電源插孔 (支援 45W 快充),中央杯架附夾緊功能,而無線充電板,考量當今智慧型裝置尺寸放大,也改為傾斜放置方式,提升使用便利性,後方中央扶手在頂規 D300 X-Dynamic HSE 車型更加入製冷功能。

25.5 年式 Defender 換上重新設計的中央鞍座,提供抽屜式分層置物空間,無線充電板改為傾斜放置方式,提升使用便利性。
25.5 年式 Defender 重新設計的中央鞍座兩側,提供具彈性伸縮的收納空間。

標配數位座艙與 Meridian 音響,取消 ClearSight 稍嫌可惜

數位科技層面,25.5 年式 Defender 110 全車系標配 12.3 吋全數位 HD 虛擬儀表、11 吋 Pivi Pro 多媒體觸控螢幕,儀表可切換雙環類指針、單環分割、全地圖顯示、全駕駛輔助系統等風格,提供車輛資訊、地圖、駕駛輔助系統等資訊 ; 中控螢幕支援 Apple CarPlay 與 Android Auto 連接,同步整合可調式車室氛圍燈控制、Meridian 音響系統調整、360 度 3D 環景/停車輔助、雙區恆溫空調介面 (試駕車選配升級 3 區恆溫空調)。

不過讓筆者感到意外是,25.5 年式 Defender 除了沒有標配抬頭顯示器之外,也取消過去受到消費者喜愛、擁有極佳顯示畫質的 ClearSight 電子後視鏡,且現階段也無法透過選配升級,是配備規劃上稍稍可惜的部分。

  1. 抬頭顯示器:選配金額 32,200 元
  2. 3 區恆溫空調/空氣品質偵測功能/進階車室負離子系統:選配金額 38,400 元
數位科技層面,25.5 年式 Defender 110 全車系標配 12.3 吋全數位 HD 虛擬儀表、11 吋 Pivi Pro 多媒體觸控螢幕。
25.5 年式 Defender 110 標配的 12.3 吋全數位 HD 虛擬儀表,可提供 4x4i 資訊、行車摘要、地圖導航等內容。
25.5 年式 Defender 110 標配的 12.3 吋全數位 HD 虛擬儀表可切換單環分割、全地圖顯示、多媒體內容、全駕駛輔助系統等風格。
25.5 年式 Defender 110 標配 11 吋 Pivi Pro 多媒體觸控螢幕,支援 Apple CarPlay 與 Android Auto 連接等功能。
25.5 年式 Defender 110 D300 X-Dynamic HSE 標配雙區恆溫空調、雙前座通風/加熱功能,試駕車額外選配 3 區恆溫空調、空氣品質偵測、進階車室負離子系統。
25.5 年式 Defender 110 標配 360 度 3D 環景顯影系統、360 度停車輔助系統,可切換 3D、越野、底盤透視等視角。
25.5 年式 Defender 110 全車系標配 Meridian 400W 數位化音響系統。
25.5 年式 Defender 取消過去受到消費者喜愛、擁有極佳顯示畫質的 ClearSight 電子後視鏡,且現階段也無法透過選配升級,令筆者感到稍稍可惜。

由於 25.5 式 Defender 並未針對尺碼、空間更動,因此乘坐表現請讀者參考 24 年式「Defender 110 D300 SE」的試駕報導 ; 配備更新項目中,新年式車型將椅背收納袋改為 PVC 網袋材質 ; 選配 3 區恆溫空調後,下方搭載獨立溫控/風量介面,更整合座椅加熱調整、USB-C 插孔機能。

25.5 式 Defender 110 乘坐表現維持與 24 年式相同,以身高 182 公分的筆者入座,後座可提供 2 個拳頭的膝部空間,頭部則仍具備 1 個拳頭以上的餘裕。圖為 24 年式 Defender 110 D300 SE 試駕畫面示意
25.5 式 Defender 110 D300 X-Dynamic HSE 標配全景式電動玻璃天窗,後座兩側更配置車系經典小型側天窗設計。
25.5 式 Defender 110 在選配 3 區恆溫空調後,下方搭載獨立溫控/風量介面,更整合座椅加熱調整、USB-C 插孔機能。

Defender 車系的後廂採用防水、抗污材質組成,滿足越野、喜愛戶外活動玩家的需求,兩側更具備掛鉤、網袋與氣壓懸吊的控制按鍵 ; 標準 5 人乘坐設定下,具備 786 公升的容積,車主可透過 6/4 分離傾倒擴充,強化置物容積的餘裕。

25.5 式 Defender 110 後廂左側提供可收折掛鉤、彈性收納網袋、電子氣壓懸吊的控制按鍵。
25.5 式 Defender 110 後廂採用防水、抗污材質組成,滿足越野、喜愛戶外活動玩家的需求,標準 5 人乘坐設定下,具備 786 公升的容積,可透過 6/4 分離椅背傾倒擴充置物容積。

25.5 年式取消 P300 汽油動力,提供 D300 柴油引擎單一規格

相較 2024 年導入臺灣市場的 Defender 110,25.5 年式取消過去 P300 汽油動力,僅保留 D300 柴油單一規格,因此,目前除了性能旗艦 Defender OCTA 之外,其餘引進 Defender 90、Defender 110 將只有提供柴油引擎作為選擇。

25.5 年式 Defender 僅保留 D300 柴油單一規格,因此,目前除了性能旗艦 Defender OCTA 之外,其餘引進的 Defender 90/110 將只有提供柴油引擎作為選擇。

性能輸出方面,Defender 車系搭載的 D300 動力,由 3.0 升 6 缸柴油渦輪增壓引擎搭配 MHEV 輕油電技術組成,在 8 速 ZF 手自排變速箱搭配下,可供輸出最大馬力為 300 匹 (PS)、最大扭力則為 66.3 公斤米,原廠提供數據顯示,自靜加速至時速 100 公里僅 7.0 秒,極速則設定在 191 公里。

Defender 車系搭載的 D300 動力,由 3.0 升 6 缸柴油渦輪增壓引擎、8 速 ZF 手自排變速箱組成,可供輸出最大馬力為 300 匹,最大扭力則為 66.3 公斤米。
原廠提供數據顯示,Defender 110 D300 自靜加速至時速 100 公里僅 7.0 秒,極速則設定在 191 公里。

MHEV 輕油電技術輔佐,展現柴油引擎運轉精緻性

過去接觸 Defender D300 時,讓筆者對這具柴油動力留下不錯的印象,除了輕油電技術輔佐下,可發揮柴油引擎大扭力輸出、輕快的特性之外,300 匹馬力搭配 8 速變速箱,更能夠提供順暢、綿密的加速表現,即便是中高速、超車過程,也能展現豪華品牌柴油動力系統運轉的精緻性。

Defender D300 讓筆者對這具柴油動力留下不錯的印象,輕油電技術輔佐下,可發揮柴油引擎大扭力輸出、輕快的特性。
Defender D300 擁有 300 匹馬力,搭配 8 速變速箱,能夠提供順暢、綿密的加速表現,即便是中高速、超車過程,也能展現豪華品牌柴油動力系統運轉的精緻性。

25.5 年式標配電子氣壓懸吊,試駕車選配「進階越野套件」

原廠考量消費者選擇車款時,針對配備上的取捨,因次過去在車系中需要選配的「電子氣壓懸吊系統」,在 25.5 年式 Defender 上,列為全車系的標準配備 ; 此外,本次試駕車型除了原先標配的恆時 4 輪傳動、Terrain Response 全地形反應系統之外,額外選配「進階越野套件」,整合可調式地形反應、ATPC 全地形行進控制系統等,可讓駕駛面對不同路況、環境,更加得心應手,同時能夠享有餘裕,挑戰具彈性的路面,提升駕馭體驗及車輛穿越性。

  1. 進階越野套件 (含以下項目) :選配金額 47,400 元

可調式地形反應系統
ATPC 全地形行進控制系統
Terrain Response 2 進階全地形反應系統

「電子氣壓懸吊系統」在 25.5 年式 Defender 上,列為全車系的標準配備。
試駕車選配「進階越野套件」,整合可調式地形反應、ATPC 全地形行進控制系統等,可讓駕駛面對不同路況、環境,更加得心應手。

踏上不凡冒險旅途,Defender 110 成為 300 萬休旅級距均衡選擇

搭載電子氣壓懸吊系統的 Defender 110,在一般道路環境之下,提供順暢的動力銜接,兼具懸吊舒適中帶有硬朗的回饋,足以創造全車舒適、愜意的駕乘體驗 ; 面對具挑戰性的地形與路況,則能夠享受不同於一般休旅車主的冒險旅途,因此筆者認為,對於鎖定豪華品牌、300 萬以上休旅級距的消費者而言,Defender 110 確實是值得列入考量的均衡選擇。

搭載電子氣壓懸吊系統的 Defender 110,在一般道路環境之下,提供懸吊舒適中帶有硬朗的回饋,足以創造全車舒適、愜意的駕乘體驗。
面對具挑戰性的地形與路況,Defender 能夠享受不同於一般休旅車主的冒險旅程。筆者認為,Defender 110 是豪華品牌、300 萬以上休旅級距值得列入考量的均衡選擇。

經典致勝、配備升級,延續 JLR 佈局臺灣市場關鍵產品

綜觀 25.5 年式 Defender 車系,一般車型在編成上,僅保留柴油選擇,售價較前一年式上調,同時取消 ClearSight 電子後視鏡,是新年式稍稍可惜的部分 ; 不過實際檢視產品,可以發現在配備基礎上,升級電子氣壓懸吊、尾門吸附緊閉,並換上重新佈局的中央鞍座,水準以上的配備豐富程度,搭配經典且獨有的產品魅力,相信 Defender 將持續成為品牌佈局臺灣市場的關鍵產品。

至於對嶄新科技、奢華配備、稀有程度與強悍汽油動力嚮往的消費者,原廠在新年式則同樣提供「性能旗艦」Defender OCTA,滿足層峰客群打造專屬座駕的想像。

25.5 年式 Defender 車系在編成上,僅保留柴油選擇,售價較前一年式上調,同時取消 ClearSight 電子後視鏡,是新年式稍稍可惜的部分。
25.5 年式 Defender 在配備基礎上,升級電子氣壓懸吊,擁有水準以上的配備豐富程度,將持續成為品牌佈局臺灣市場的關鍵產品。
對嶄新科技、奢華配備、稀有程度與強悍汽油動力嚮往的消費者,原廠在新年式提供「性能旗艦」Defender OCTA,滿足層峰客群打造專屬座駕的想像。

[U-EV]電動車2024銷售成績,比Audi與M-Benz合起來還多,BMW技術主管透露原因

U-CAR Editors(ucareditors)

2025/02/11 16:00:00

發文

#6205862 IP 127.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電動車雖然目前在汽車市場中佔比還是不大,帶卻是各大品牌積極競逐的未來,除了電動車新創品牌領頭狂奔之外,傳統車廠也都積極在後努力追趕;而對於傳統車廠來說,彼此之間的競逐也同樣重要,這關乎著轉型策略成功與否。傳統德系豪華品牌的競爭中,BMW 目前相比 Audi 以及 Mercedes-Benz,在電能轉型的成績上更為出色。

BMW 在 2024 年累計的純電車款銷售數字,全集團年度共累計有 426,594 輛,其中 Mini 純電產品為 56,181 輛,Rolls Royce 也有著 1,890 輛,單 BMW 品牌純電車款則是售出 368,523 輛。Audi 在 2024 年則是累計售出 164,000 輛電動車,至於 Mercedes-Benz 則是 185,100 輛,這意味著 Audi 與 Mercedes-Benz 電動車銷量相加,也不及 BMW 單一品牌的表現。

2024 年 BMW 電動車累計銷售成績,大幅領先德系豪華品牌競爭對手的 Audi、Mercedes-Benz,BMW 技術主管表示,主要是將電動車共用規模盡可能擴大。

BMW 技術主管 Frank Weber 在接受歐洲媒體訪問時透露,最重要的關鍵就是盡可能的擴大了電動車共用規模,簡單來說,就是當前 BMW 麾下車系電動車與燃油動力架構並存設計,例如 X1 車系在純電的 iX1 之外,也還有引擎動力之 X1 車型選擇。

  1. 2024 電動車年度銷售成績
  2. Audi:164,000 輛 (Volkswagen 集團 744,800 輛)
  3. BMW:368,523 輛 (BMW 集團 426,594 輛)
  4. Mercedes-Benz:185,100 輛

而無論純電或者是燃油版本,BMW 在操控表現上的品牌特色都沒有丟失;這其實是相當重要的一個環節,傳統車廠在油轉電的過程中,已經要積極追趕電動車新創品牌在軟體、電能化的領先優勢,如果既有品牌特色也喪失的話,就等於是把自家最強優勢給捨棄。

在德系豪華品牌電動車領域競逐中,Audi 在 2024 年成績是較為落後的,BMW 擴大共用規模的優勢對 Audi 而言,是比較難達成的狀況,因為三個集團之中,Volkswagen 集團乃是最為家大業大的,以現行 Audi 新世代電動車來說,Q4 e-tron 以及 Q4 Sportback e-tron 乃是 MEB 平臺作品,而新世代 Q6 e-tron、A6 e-tron 等車款,則是與 Porsche 共同開發的 PPE 平臺所打造。

Audi 在 2024 年電動車銷售表現較為衰退,年度累計 164,000 輛。

集團之間的共用有一定優勢,但同時也意味著很容易彼此間互相牽制,更重要的就是反應速度會較慢,電動車的競爭更近似於電子產品節奏,市場變化非常快速,在集團龐大的架構下就很難快速應對市場高速變化,每每一個決策的改變、產品藍圖的切換等,都難以對應當前市場轉變節奏。

廣  告

Audi 在 2025 年也做出了一項改變,就是命名規則的再次調整,路線與 BMW 當前設定更為相近,不再採用油車奇數、電動偶數的設定,接下來除了 A6 e-tron 之外,也會有引擎動力的 A6 產品登場,也就是不再拘泥於將電動車獨立而出的規劃,在推展出更多共用設計後,應當能更快速為各車系進行更新動作。


[U-EV]電動車2024銷售成績,比Audi與M-Benz合起來還多,BMW技術主管透露原因

U-CAR Editors(ucareditors)

2025/02/12 00:00:00

發文

#6205863 IP 127.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電動車雖然目前在汽車市場中佔比還是不大,帶卻是各大品牌積極競逐的未來,除了電動車新創品牌領頭狂奔之外,傳統車廠也都積極在後努力追趕;而對於傳統車廠來說,彼此之間的競逐也同樣重要,這關乎著轉型策略成功與否。傳統德系豪華品牌的競爭中,BMW 目前相比 Audi 以及 Mercedes-Benz,在電能轉型的成績上更為出色。

BMW 在 2024 年累計的純電車款銷售數字,全集團年度共累計有 426,594 輛,其中 Mini 純電產品為 56,181 輛,Rolls Royce 也有著 1,890 輛,單 BMW 品牌純電車款則是售出 368,523 輛。Audi 在 2024 年則是累計售出 164,000 輛電動車,至於 Mercedes-Benz 則是 185,100 輛,這意味著 Audi 與 Mercedes-Benz 電動車銷量相加,也不及 BMW 單一品牌的表現。

2024 年 BMW 電動車累計銷售成績,大幅領先德系豪華品牌競爭對手的 Audi、Mercedes-Benz,BMW 技術主管表示,主要是將電動車共用規模盡可能擴大。

BMW 技術主管 Frank Weber 在接受歐洲媒體訪問時透露,最重要的關鍵就是盡可能的擴大了電動車共用規模,簡單來說,就是當前 BMW 麾下車系電動車與燃油動力架構並存設計,例如 X1 車系在純電的 iX1 之外,也還有引擎動力之 X1 車型選擇。

  1. 2024 電動車年度銷售成績
  2. Audi:164,000 輛 (Volkswagen 集團 744,800 輛)
  3. BMW:368,523 輛 (BMW 集團 426,594 輛)
  4. Mercedes-Benz:185,100 輛

而無論純電或者是燃油版本,BMW 在操控表現上的品牌特色都沒有丟失;這其實是相當重要的一個環節,傳統車廠在油轉電的過程中,已經要積極追趕電動車新創品牌在軟體、電能化的領先優勢,如果既有品牌特色也喪失的話,就等於是把自家最強優勢給捨棄。

在德系豪華品牌電動車領域競逐中,Audi 在 2024 年成績是較為落後的,BMW 擴大共用規模的優勢對 Audi 而言,是比較難達成的狀況,因為三個集團之中,Volkswagen 集團乃是最為家大業大的,以現行 Audi 新世代電動車來說,Q4 e-tron 以及 Q4 Sportback e-tron 乃是 MEB 平臺作品,而新世代 Q6 e-tron、A6 e-tron 等車款,則是與 Porsche 共同開發的 PPE 平臺所打造。

Audi 在 2024 年電動車銷售表現較為衰退,年度累計 164,000 輛。

集團之間的共用有一定優勢,但同時也意味著很容易彼此間互相牽制,更重要的就是反應速度會較慢,電動車的競爭更近似於電子產品節奏,市場變化非常快速,在集團龐大的架構下就很難快速應對市場高速變化,每每一個決策的改變、產品藍圖的切換等,都難以對應當前市場轉變節奏。

廣  告

Audi 在 2025 年也做出了一項改變,就是命名規則的再次調整,路線與 BMW 當前設定更為相近,不再採用油車奇數、電動偶數的設定,接下來除了 A6 e-tron 之外,也會有引擎動力的 A6 產品登場,也就是不再拘泥於將電動車獨立而出的規劃,在推展出更多共用設計後,應當能更快速為各車系進行更新動作。


Honda全球2024年380.7萬輛銷售數呈現5%衰退,中國市場銷量下滑幅度更是來到31%

U-CAR Editors(ucareditors)

2025/02/11 16:00:00

發文

#6205864 IP 127.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Honda 與 Nissan 雙方在 2024 年 12 月下旬時宣布簽署 MOU 合作備忘錄,朝向合資成立控股公司、針對兩大品牌業務進行整合的方向前進,計畫在 2025 年 6 月合資控股公司將會成立。然而近期則傳出許多關於 Honda 和 Nissan 合作談判破局的消息,其傳出的訊息在於雙方無法就合資公司雙方估值達成共識,同時 Nissan 也拒絕了 Honda 所提議,Nissan 成為 Honda 子公司的規劃。

近期則傳出許多關於 Honda 和 Nissan 合作談判破局的消息,其傳出的訊息在於雙方無法就合資公司雙方估值達成共識,同時 Nissan 也拒絕了 Honda 所提議,Nissan 成為 Honda 子公司的規劃。

在 Nissan 經營上困難的問題持續蔓延之時,其實 Honda 的陣營也面臨到相仿困境,2024 年全球銷售數為 3,807,311 輛,較 2023 年的 3,989,812 輛有著約 5%衰退,但綜觀全球主要的幾個市場來說,中國市場銷量的下滑更為嚴重,其有著約 31%的衰退;另外也很重要的東南亞市場同樣呈現退步。

日本、北美與歐洲等市場銷量皆成長,但中國、東南亞市場則衰退

我們先看到國內 Honda 的銷售數,2024 年銷量為 26,791 輛,對比 2023 年的 30,420 輛有著約 12%的退步,而這之中,台灣本田並未在 2024 年推出全新產品也有一定的影響,不過放眼全球其他幾個市場,包括日本、北美與歐洲地區的銷量都是有所進步。

首先看到日本市場,668,400 輛的銷售數有著約 13%成長,包括兩款小改車型 HR-V 與 Civic 也都相繼推出,另外在當地相當受歡迎的輕型車 N-Box 發表新車型,並且非常熱賣的 Freed 也有新世代車型問世,幾款主力新車也為 Honda 在日本帶來不錯的銷售數。

看到日本市場,668,400 輛的銷售數有著約 12%成長,在當地相當受歡迎的輕型車 N-Box 發表新車型,並且非常熱賣的 Freed 也有新世代車型問世,幾款主力新車也為 Honda 在日本帶來不錯的銷售數。

至於在北美部分,綜觀 2024 年也有小改款 Civic、年式改款的 Odyssey,雖然產品的更新款式並未像日本地區那麼多,不過 1,616,112 輛的銷售數是較 2023 年成長約 9%;另外在歐洲部分,99,527 輛的數字對比 2023 年有著約 20%顯著成長。雖然日本、北美與歐洲的銷售量都是進步,不過中國地區和東南亞市場則都是衰退,這之中又以中國最為嚴重。

北美部分,綜觀 2024 年也有小改款 Civic、年式改款的 Odyssey,雖然產品的更新款式並未像日本地區那麼多,不過 1,616,112 輛的銷售數是較 2023 年成長約 9%。

現今中國汽車市場競爭愈來愈激烈,許多傳統日系、歐系車廠要在當地生存愈顯艱困,Honda 便是其中一個例子;Honda 在中國當地有著兩家合資公司廣汽本田與東風本田,綜觀 2024 年的銷售數,銷量為 853,718 輛,相比 2023 年的 1,236,204 輛有著大幅 31%退步。

在中國當地非常積極推行電動車之下,Honda 同樣也帶來許多純電產品,從 e:N 系列開始,後續則再發表了「燁」系列,無疑也是想強化品牌在當地純電產品的實力;在 2024 年表現非常低迷的情況下,Honda 在中國市場要如何提升也將會是一大課題,尤其電動車級距部分更為重要。

Honda 在中國有著兩家合資公司廣汽本田與東風本田,綜觀 2024 年的銷售數,銷量為 853,718 輛,相比 2023 年的 1,236,204 輛有著 31%退步,在中國當地非常積極推行電動車之下,Honda 同樣也帶來許多純電產品,包括 e:N 與「燁」系列。

至於東南亞市場方面,442,027 輛的銷售數有著 9%衰退,其中最大銷量最大的市場為印尼,緊接在後的則是馬來西亞、泰國和印度,在這之中,印尼、泰國和印度的銷量都是衰退,不過馬來西亞卻是成長。

廣  告

Honda 在 2024 年全球的銷量有衰退的跡象,不過電氣化車款 ( HEV、PHEV、BEV/FCEV ) 的比例也順利逐步在提升,從 2023 年的 846,594 輛增加至 951,599 輛,成長幅度約 12%,而在 Honda 車款在全球的銷售數排名,便以 CR-V 的 724,502 輛為最多,其次是 Civic 的 436,318 輛,而未有在國內販售的 Accord 則有 341,556 輛,其中僅有 CR-V 銷量表現較 2023 年出色。

Honda 在 2024 年全球的銷量有衰退的跡象,不過電氣化車款的比例也順利逐步在提升,從 2023 年的 846,594 輛增加至 951,599 輛,成長幅度約 12%,而在 Honda 車款在全球的銷售數排名,便以 CR-V 的 724,502 輛為最多。

[U-EV]漲幅最高超過臺幣80萬贈終身超充、國內未有變動,美國與歐洲Tesla Model S與Model X漲價

U-CAR Editors(ucareditors)

2025/02/10 16:00:00

發文

#6205841 IP 127.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Tesla 原廠近日在美國、歐洲等市場,皆調漲旗艦車系 Model S、Model X 的售價,其中德國市場的 Model X Plaid 車型調漲 2.5 萬歐元、漲幅約達臺幣 84.5 萬元,售價高達 12.499 萬歐元(約臺幣 422.5 萬元),不過此波調漲後包含美國與歐洲市場的 Model S/Model X 車系,都重新祭出贈送終身免費超充的優惠。臺灣市場部分,目前包含 Model S、Model X 車系皆未有跟進售價變動。

Tesla 原廠近日在美國、歐洲等市場,皆調漲旗艦車系 Model S、Model X 的售價,其中德國市場的 Model X Plaid 車型調漲 2.5 萬歐元、漲幅約達臺幣 84.5 萬元。臺灣市場則未有變動。

臺灣市場目前 Model S 車系的售價,分別為 Model S 雙馬達四驅車型 294.99 萬、Model S Plaid 為 338.49 萬;至於 Model X 車系則為 Model X 5 人座 324.99 萬、Model X 7 人座 336.29 萬、Model X 6 人座 345.99 萬、Model X Plaid 6 人座 354.99 萬。此波歐美售價調漲後,臺灣市場截至目前尚未有進行任何更動。

而以此次美國市場的價格波動為例,Model S 車系在美國當地最高的售價漲幅來到 9,000 美金(約臺幣 29.6 萬);休旅車系 Model X 車系則調漲 1 萬美金(約臺幣 32.8 萬)。

在歐洲市場的漲幅則更為「劇烈」,以德國市場而言,其頂規的 Model S Plaid 車型調漲幅度達 2 萬歐元(約折合新臺幣 67.6 萬元)。至於 Model X Plaid 車型在德國當地的漲幅更是驚人,其在此波調漲中的調漲金額高達 2.5 萬歐元(約臺幣 84.5 萬元),調漲後的車價更來到 124,990 歐元、換算約臺幣 422.5 萬元,比臺灣市場目前的定價 354.99 萬臺幣多出近 70 萬。

Model S 車系在美國當地最高的售價漲幅來到 9,000 美金(約臺幣 29.6 萬)。

不過雖然歐美市場此波的調漲幅度相當驚人,但 Tesla 在歐美市場針對調漲後的 Model S、Model X 車系,也重新祭出加贈終身免費超級充電。

但獨特的是,目前許多歐洲特定市場並未開放訂購 Model S、Model X 車系,甚至中國市場在未調漲價格的情況下、官網候車期拉長為 3 至 8 個月,是否有即將改款的規劃,引發外界揣測。U-CAR 仍會持續鎖定相關動向,並替讀者帶來第一手的相關報導。

以德國市場而言,Model X Plaid 車型在德國當地的漲幅更是驚人,其在此波調漲中的調漲金額高達 2.5 萬歐元(約臺幣 84.5 萬元)。

台灣福斯汽車2025產品計畫,小改Golf、新世代Tiguan與Passat Varian即將登臺

U-CAR Editors(ucareditors)

2025/02/10 16:00:00

發文

#6205842 IP 127.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Volkswagen 在 2024 年以油電並進維持穩健銷售,由 T-Cross 為開端,陸續開展 Golf 50 週年、步入純電時代迎來 ID.與 ID.5 和增設服務據點,最終由 Golf 續寫中型掀背車第 1 名佳績劃下圓滿句點。

隨著一元復始、瑞蛇迎春,2025 年台灣福斯汽車乘蛇化機,搶先預告導入新世代 Tiguan、新世代 Passat Variant、以及 8 代小改款的 Golf,新年度的產品導入規劃,結合內湖、林口等全新展示中心,拓展全台服務和純電網絡,並且帶來租賃相關的 ID.車系訂閱式租賃服務、企業移動服務概念和開設專屬企業客戶服務中心,從個人消費者到商務企業公司都能享受到專業悉心的尊榮出行服務和徳國一流造車工藝。

台灣福斯汽車 2025 年精心布局,搶先預告將帶來備受期待的全新車款壯大車系陣容。

台灣福斯汽車總裁 Steffen Knapp 表示:「對品牌而言,2024 年是轉化自我的蛻變,也因此毫無疑問深具挑戰,然而憑藉堅實經銷商夥伴、對品牌充滿熱情的忠實車主及消費者支持,Volkswagen 全體團隊以堅定不移的承諾和勇不畏懼的決心突破考驗,立下三大重要里程碑,意義非凡。」

2025 年 Volkswagen 預計提高電動化發展強度,廣泛開拓 ID.4 與 ID.5 客群。

開局成功上市活力十足都會休旅 T-Cross,較前一年提高 10%銷售量,接著歡慶品牌代表作 Golf 問世 50 週年乘勝追擊,去年突破在臺銷售紀錄,寫下暢銷近 3,000 輛成績單,穩坐中型掀背車銷售冠軍。而下半年 ID.4 與 ID.5 上市,台灣福斯汽車正式進入純電時代,透過積極建設電動車所需相關硬體設備,打造 360 度全方位電動車生態系統,賦予輕鬆無縫的純電擁車體驗。

福斯人禮遇計畫會員數在 2024 年突破 120,000 人,Volkswagen 以誠摯專業的服務,回報車主熱情支持,陸續增設苗栗頭份快捷保修中心、彰化宗承福斯原廠認證中古車展示中心,便利性不斷提升,矢志成為無微不至的貼心後盾。

Golf 在 2024 年時適逢問世 50 周年,海外市場曾以 8.5 代 Golf 為基礎,打造 Golf 50 周年特式產品,國內市場則是在 2025 年迎來了小改款。

此外,台灣福斯汽車多角化經營出行服務,提供不同擁車方式,Certified Pre-Owned 福斯原廠認證中古車年銷售達到近 5,400 輛,較前一年獲得 7%成長率;也在長短期租賃市場投入更多車款與數量,擴大 Volkswagen 品牌能見度、強化共享移動服務;並且高度重視企業客戶,藉由悉心傾聽需求累積紮實成果。

廣  告

為強化服務密度與範圍,台灣福斯汽車積極延伸版圖,在雙北包含內湖、林口及其它地區全新展示中心的依序落成及桃園旗艦據點動土開工。同時預備發表全新企業移動服務概念與成立企業客戶服務中心,自個人和家庭消費者遍及公司行號及企業用戶,期許為更廣大的客群量身訂製移動解決方案。

隨著 Arteon 家族的走入歷史,台灣福斯汽車也想要穩定在旅行車市場市佔成績,因此重新導入 Passat Variant 車系。

產品方面,2025 年規劃加入 3 款備受期待的全新車款壯大車系陣容,引進包括第 3 代 Tiguan、第 8 代 Golf 小改款,以及第 9 代 Passat Variant,準備充滿驚喜與樂趣的一年,引領 Volkswagen 再創新局,敬請拭目以待。

台灣福斯汽車致力成為消費者安心無憂的出行後盾,確保賦予便利先進的擁車體驗,並且滿足多元需求和
源源不絕的駕馭樂趣,因為有消費者一路以來的喜愛和支持,未來也將和經銷商夥伴及全體員工並肩合作,在新的一年以卓越的優質服務深耕臺灣市場,帶來精湛德藝饗宴,揭開燦爛新頁。


[召回]引擎控制單元軟體點火診斷偵測失誤,Mercedes-Benz召回GLC在內等多款車型

U-CAR Editors(ucareditors)

2025/02/10 16:00:00

發文

#6205843 IP 127.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Mercedes-Benz 近期於國內展開車輛召回預先通知,主要原因為引擎控制單元軟體可能會錯誤診斷點火失敗,導致燃油噴射中斷使得車輛失去推進力,可能會增加碰撞風險。

本次召回受影響車型包含從 2021 年 1 月至 2022 年 7 月生產之部分 C200 CAB EVO 車型(205 車系),從 2020 年 8 月至 2023 年 10 月生產之部分 E200、E300、E200 Ava T、E300 AMG Line T 車型(213 車系),從 2021 年 1 月至 2023 年 9 月生產之部分 E200 C、E300 C 車型(238 車系),從 2020 年 12 月至 2023 年 6 月生產之部分 CLS350 車型(257 車系),從 2021 年 1 月至 2023 年 3 月生產之部分 GLC200 4M C、GLC300 4M C、GLC200 4M、GLC300 4M 車型(253 車系)。

台灣賓士近期展開車輛召回預先通知,影響車型包含 C-Class、E-Class、CLS、GLC 系列等車系。

根據台灣賓士公告資訊顯示,上述召回車型所搭載的四缸汽油引擎及 48V 系統,引擎控制單元軟體點火失敗(misfire)的診斷偵測可能不符合規格。在滑行模式退出時,引擎控制單元軟體可能會錯誤診斷點火失敗,因此,在非常特定的負載需求下,燃油噴射可能會中斷,導致車輛在沒有預先警示的情況下失去推進力,可能會增加車輛發生碰撞的風險,有行車安全之虞。

召回車型所搭載的四缸汽油引擎及 48V 系統,其引擎控制單元軟體點火失敗(misfire)診斷偵測可能不符合規格,可能導致車輛在滑行模式退出時,引擎控制單元軟體錯誤診斷點火失敗,導致燃油噴射可能中斷,讓車輛在沒有預先警示情況下失去推進力。
廣  告

台灣賓士將透過授權服務廠,針對受影響車輛進行預防性處置,更新引擎控制單元軟體。作業時間預計約 1 小時,但視服務廠當時狀況,可能另需額外等候時間,建議事先向服務廠預約以節省時間。台灣賓士將主動以雙掛號信件聯絡受影響車輛之客戶,回廠免費處理。


Mitsubishi Grand Lancer官網正式下架,未來國產新車將由XForce接替?

U-CAR Editors(ucareditors)

2025/02/10 16:00:00

發文

#6205844 IP 127.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在 2024 年 3 月底時 Mitsubishi Grand Lancer 在國內正式停產,先前 U-CAR 也報導過,Grand Lancer 在官網僅剩下入門的「驚嘆型」車型,也意味著車輛已即將要來完售;而就在近期,中華三菱的官網也下架了 Grand Lancer,正式結束 Lancer 車系在國內超過 30 年的銷售歷程。在沒有了 Grand Lancer 後也代表著國產轎車、品牌的車款再少一員,不過隨著中華汽車此前預告未來兩年 Mitsubishi 都會有國產新車導入,而就先前已有網友捕獲到偽裝測試車來看,2025 年 Mitsubishi 新產品是否就會是 XForce?

在 2024 年 3 月底時 Mitsubishi Grand Lancer 在國內正式停產,先前 U-CAR 也報導過,Grand Lancer 在官網僅剩下入門的「驚嘆型」車型,也意味著車輛已即將要來完售。
近期,中華三菱的官網也下架了 Grand Lancer,正式結束 Lancer 車系在國內超過 30 年的銷售歷程。

Lancer 車系 1993 年正式導入,2025 年結束銷售生涯

簡單回顧一下 Lancer 車系在國內的發展,在 1993 年時國產首代 Lancer 正式導入,而這代 Lancer 其實也是第 6 代車型,後續 Lancer 也持續以國產化的的方式在國內深耕汽車市場。不過到了第 9 代 Lancer 時,由於母廠 Mitsubishi 的經營方針改變、加上受到油耗造假風波的影響,讓母廠決定自第 9 代 Lancer 之後,停止新一代車型的開發;然而中華汽車並未放棄 Lancer 車系,後續母廠也願意提供地區合作夥伴技術奧援,最終以第 9 代車型底盤為基礎,在 2017 年 4 月 6 日正式發表 Grand Lancer 作為第 10 代車型。

到了第 9 代 Lancer 時,母廠決定停止新一代車型的開發,不過中華汽車並未放棄 Lancer 車系,後續母廠也願意提供地區合作夥伴技術奧援,最終以第 9 代 車型底盤為基礎,在 2017 年 4 月 6 日正式發表 Grand Lancer 作為第 10 代車型。

然而在現今休旅車主導的車壇下,轎車市場也逐漸式微,最終 Grand Lancer 也在 2024 年 3 月底正式停產。隨著時間線進入到 2025 年之時,從 1 月中下旬時車系編成的縮編,也代表著 Grand Lancer 也即將要完售,如今來到 2 月中旬左右時,Grand Lancer 也正式在官網下架,結束了在國內市場超過 30 年的銷售生涯。

廣  告

Grand Lancer 正式結束,接續的國產新車是?

隨著 Grand Lancer 退出國內市場,現階段 Mitsubishi 的國產乘用車系僅剩下 Outlander 和 Colt Plus,而這兩款車的產品世代也較舊,前者雖然早已發表新世代車型,但目前也未有進一步消息確認會導入;在國內 Mitsubishi 產品競爭力較為不足的情形下,好消息是,先前中華汽車預告未來兩年皆會有 Mitsubishi 國產新車登場,即便中華汽車並未公布導入的新產品是什麼,但就此前網友所捕獲到的偽裝測試車來看,於 2023 年在印尼所發表的 XForce 很有可能就會在今年登場。

先前中華汽車預告未來兩年皆會有 Mitsubishi 國產新車登場,即便中華汽車並未公布導入的新產品是什麼,但就此前網友所捕獲到的偽裝測試車來看,於 2023 年在印尼所發表的 XForce 很有可能就會在今年登場。

XForce 為 Mitsubishi 新世代的產品,車格是屬於中小型跨界休旅,在發表之初僅有 1.5 升單一自然進氣動力,不過此前外媒曾透露,XForce 預計將新增油電動力,而這組動力則會延續 Xpander HEV 車系的設定。對於現在將發展重心到在東南亞市場的 Mitsubishi,XForce 其也是現在品牌相當重要的戰力,在 XForce 有很大機會在今年於國內登場的情形下,屆時同級距的競爭對手也包含了 MG ZS、Toyota Yaris Cross、Nissan Kicks、Honda HR-V 等產品。

對於現在將發展重心到在東南亞市場的 Mitsubishi,XForce 其也是現在品牌相當重要的戰力,在 XForce 有很大機會在今年於國內登場的情形下,屆時同級距的競爭對手也包含了 MG ZS、Toyota Yaris Cross、Nissan Kicks、Honda HR-V 等產品。

持續強化服務質量,Kia臺中文心2S服務廠升級開幕

U-CAR Editors(ucareditors)

2025/02/10 16:00:00

發文

#6205845 IP 127.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為提供日漸增長的車主與準車主更優質的服務品質,Kia 總代理台灣森那美起亞持續佈建全臺服務據點,實踐深耕臺灣市場決心。繼臺北北投 2S 服務中心升級啟用後,全新臺中文心 2S 服務廠以 750 坪占地面積,遷址升級擴大營運,並於近日正式開幕。

Kia 總代理台灣森那美起亞全新台中文心 2S 服務廠於近期正式開幕,Kia 總代理台灣森那美起亞管理團隊一同到場剪綵祝賀。

全新升級開幕的 Kia 臺中文心 2S 服務廠,遵循「Kia Store」設計概念打造,距離臺中文心展示中心步行僅需 5 分鐘,以坐落都會區以及鄰近捷運站的交通優勢,貼心提供車主更便利的選擇。

在占地 750 坪的寬闊空間,臺中文心 2S 服務廠廠內包括定保工位、EV 檢修區共 9 座工位,並設有 220 坪的舒適室內空間及大片採光落地窗,讓 Kia 車主可以在暖光木質風格設計的室內氛圍下,盡情享受由專人提供的星巴克咖啡服務,讓 Kia 車主在等待愛車保養時,享受優質服務體驗。

全新升級開幕的 Kia 臺中文心 2S 服務廠,遵循「Kia Store」設計概念打造,具備占地 750 坪的寬闊空間及 220 坪的舒適室內空間。

邁入在臺成立第 11 年,Kia 總代理台灣森那美起亞在 2024 年共完成 6 間乘用車新 CI 2.0 展示暨服務中心全新升級開幕營運,包括桃園、雲林、臺南、高雄、屏東、臺東。展望 2025 年,商用車亦迎來臺中太平、雲林虎尾及北臺南 3 處全新服務據點。

臺中文心 2S 服務廠設有 220 坪室內空間與大片採光落地窗。搭配簡約主題與利用大量暖光木質飾板,展現 Kia 獨有的精緻風格。
車主可以在暖光木質風格設計的室內氛圍下,享受由專人提供的星巴克咖啡服務,等待愛車保養時,享受貼心優質服務體驗。
廣  告
臺中文心 2S 服務廠廠內包括定保工位、EV 檢修區共 9 座工位,特別規劃電動車專屬 EV 檢修區,並配備專用設備與技師。

同時乘用車在 2025 年上半年,也將持續迎接新據點的加入,包括南投、土城、頭份、南臺中、沙鹿等全新 Kia 新 CI 2.0 展示中心即將登場,建立更完善的 Kia 全臺服務網絡。Kia 總代理台灣森那美起亞竭誠邀請所有 Kia 車主與準車主,親蒞臨近的 Kia 服務據點,體驗「Movement that inspires 移動・啟發人心」的品牌精神,一同 Kia 邁向永續移動新未來。


Nissan於美國註冊e-Trail商標,是全新純電休旅還是為e-Power進軍北美做準備?

U-CAR Editors(ucareditors)

2025/02/10 16:00:00

發文

#6205846 IP 127.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Nissan 在 2025 年 1 月中旬時,於美國專利商標局申請了「e-Trail」的註冊商標,申請人是日產自動車株式會社,而應用的產品申請內容是運動休旅、電動載具與運動休旅、結構性產品等。Nissan 目前當然沒有任何相關新聞或聲明,但從在美國申請註冊商標,不難推測 e-Trail 應當與 Nissan 想要逆轉北美市場頹勢有關。

比較關鍵的,是 e-Trail 會是全新純電 SUV 作品?Ariya 跨界版?甚至是 X-Trail e-Power 北美版的全新名稱?其實,在 Nissan 沒有透露答案之前,想要猜中謎底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如果從北美市場產品面來評估,或許能看出一些端倪。

Nissan 在 2025 年 1 月中旬,於美國專利商標局申請了「e-Trail」的註冊商標,而這也引起關注,究竟會是全新產品、電動休旅新軍、還是為 e-Power 進軍美國而做準備。

講到 e-Trail 的名稱,相信車迷應當會聯想到 Nissan 的幾個名字,X-Trail、e-Power、e-4orce 等:X-Trail 是 Nissan 中型休旅戰力的車名之一,國內市場消費者相當熟悉,在部分市場則是用 Rogue 的名稱上市販售。e-Power 是 Nissan 積極推動的增程式動力架構,系統的燃油引擎並不是用來驅動車輛,而是做為發電機來為電池組充電,車輛驅馳仍是以電動馬達為主。

在美國市場以 Rogue 為名販售的 X-Trail,目前僅有純然油動力架構選擇,Nissan 預計 2026 年才會導入 e-Power 動力選擇。

至於 e-4orce 則是 Nissan 自家的電子四驅穩定系統,這套系統乃是整合前後電動馬達與剎車系統,除了能控制四輪出力讓過彎與煞車皆更加平穩舒適,剎車時藉由電動馬達電能回收控制,達成平穩駕駛及乘坐感受。

當前 Nissan 在美國市場販售的產品,主要還是純然油動力以及純電動力兩種選擇,並沒有「油電混合動力架構」的選擇,其中純電的產品自然就是 Ariya 車系;Ariya 的 WLTP 續航成績為 423 公里,在動輒 500~600 公里的電動車市場潮流中,表現並不算搶眼,北美市場售價則是 39,770 美元,對比 Tesla Model Y 入門版的 31,490 美元售價,即便再往上的 LR (34,490 美元)、Performance (37,990 美元) 也都比 Ariya 更平易近人,更別說在軟體實力上兩品牌之間的大幅差距。

Nissan 目前在美國市場販售的電動車為 Ariya,其售價設定為 39,770 美元起。

撇開電動車之外,Nissan 北美市場 X-Trail (Rogue) 售價為 29,230 美元,相比直接競爭對手 Toyota RAV4 的 28,850 美元售價也是高出些許,更為關鍵的,是在擁有更出色效能成績的油電混合動力部分,Toyota 推出有 RAV4 Hybrid (31,900 美元),但 Nissan X-Trail e-Power 尚未進駐美國市場。Nissan 在 2024 年宣布過將會於 2026 財會年度將 e-Power 導入美國市場。

如果 e-Trail 是 e-Power 進軍美北市場的「更名設定」,那很可能後續也應該要有 e-Kicks 的出場機會。

相比於美國 Tesla Model Y 入門版 31,490 美元售價,Ariya 在售價上高出不少。

e-Power 的增程式動力架構先前在不少文章中,U-CAR 都為大家介紹與分析過,以國內市場推出的 e-Power 動力架構來看,採用 1.5 升渦輪引擎加上電動馬達、以及約 1.7kWh 容量的鋰電池,電動馬達在高速表現上效能比較不出色,再加上電池容量設定之故,因此高速行駛時的用車環境中,引擎運作頻率就會很高,這也意味著相比一般油電 Hybrid 系統,效能數據並不會佔據太多優勢。

撇開在 e-Trail 之後是否會有 e-Kicks 的狀況,Nissan 也規劃將在歐洲市場導入 Kicks 車系,並且會有 e-Power 車型選擇,這也將會更符合歐洲市場喜好,而非如上圖美規新世代 Kicks,採用 2.0 升動力單元的規劃。

如果 e-Trail 並不是 e-Power 的「換句話說」,而是純電戰力的全新成果,以 Ariya 所採用、Renaul-Nissan 聯盟的電動車平臺,打造出的 X-Trail 純電版本、或者是一如傳聞是 Ariya 的跨界版本等,同樣也是 Nissan 在北美市場所急需的,畢竟在軟體實力與市場領導者有一定差距的狀態下,如果能有價格具備競爭優勢的產品,才有可能維持或搶食市佔。

廣  告

畢竟美國乃是世界第 2 大市場,當傳統車廠都在中國市場大受打擊、持續追趕著新能源市場分額的前提下,Nissan 在北美市場表現下滑,就會變成嚴重致命傷,也因此北美市場中無論是純電、增程式動力的導入與選擇,很可能都是 Nissan 最為關鍵的一大環節。


Nissan於美國註冊e-Trail商標,是全新純電休旅還是為e-Power進軍北美做準備?

U-CAR Editors(ucareditors)

2025/02/11 00:00:00

發文

#6205847 IP 127.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Nissan 在 2025 年 1 月中旬時,於美國專利商標局申請了「e-Trail」的註冊商標,申請人是日產自動車株式會社,而應用的產品申請內容是運動休旅、電動載具與運動休旅、結構性產品等。Nissan 目前當然沒有任何相關新聞或聲明,但從在美國申請註冊商標,不難推測 e-Trail 應當與 Nissan 想要逆轉北美市場頹勢有關。

比較關鍵的,是 e-Trail 會是全新純電 SUV 作品?Ariya 跨界版?甚至是 X-Trail e-Power 北美版的全新名稱?其實,在 Nissan 沒有透露答案之前,想要猜中謎底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如果從北美市場產品面來評估,或許能看出一些端倪。

Nissan 在 2025 年 1 月中旬,於美國專利商標局申請了「e-Trail」的註冊商標,而這也引起關注,究竟會是全新產品、電動休旅新軍、還是為 e-Power 進軍美國而做準備。

講到 e-Trail 的名稱,相信車迷應當會聯想到 Nissan 的幾個名字,X-Trail、e-Power、e-4orce 等:X-Trail 是 Nissan 中型休旅戰力的車名之一,國內市場消費者相當熟悉,在部分市場則是用 Rogue 的名稱上市販售。e-Power 是 Nissan 積極推動的增程式動力架構,系統的燃油引擎並不是用來驅動車輛,而是做為發電機來為電池組充電,車輛驅馳仍是以電動馬達為主。

在美國市場以 Rogue 為名販售的 X-Trail,目前僅有純然油動力架構選擇,Nissan 預計 2026 年才會導入 e-Power 動力選擇。

至於 e-4orce 則是 Nissan 自家的電子四驅穩定系統,這套系統乃是整合前後電動馬達與剎車系統,除了能控制四輪出力讓過彎與煞車皆更加平穩舒適,剎車時藉由電動馬達電能回收控制,達成平穩駕駛及乘坐感受。

當前 Nissan 在美國市場販售的產品,主要還是純然油動力以及純電動力兩種選擇,並沒有「油電混合動力架構」的選擇,其中純電的產品自然就是 Ariya 車系;Ariya 的 WLTP 續航成績為 423 公里,在動輒 500~600 公里的電動車市場潮流中,表現並不算搶眼,北美市場售價則是 39,770 美元,對比 Tesla Model Y 入門版的 31,490 美元售價,即便再往上的 LR (34,490 美元)、Performance (37,990 美元) 也都比 Ariya 更平易近人,更別說在軟體實力上兩品牌之間的大幅差距。

Nissan 目前在美國市場販售的電動車為 Ariya,其售價設定為 39,770 美元起。

撇開電動車之外,Nissan 北美市場 X-Trail (Rogue) 售價為 29,230 美元,相比直接競爭對手 Toyota RAV4 的 28,850 美元售價也是高出些許,更為關鍵的,是在擁有更出色效能成績的油電混合動力部分,Toyota 推出有 RAV4 Hybrid (31,900 美元),但 Nissan X-Trail e-Power 尚未進駐美國市場。Nissan 在 2024 年宣布過將會於 2026 財會年度將 e-Power 導入美國市場。

如果 e-Trail 是 e-Power 進軍美北市場的「更名設定」,那很可能後續也應該要有 e-Kicks 的出場機會。

相比於美國 Tesla Model Y 入門版 31,490 美元售價,Ariya 在售價上高出不少。

e-Power 的增程式動力架構先前在不少文章中,U-CAR 都為大家介紹與分析過,以國內市場推出的 e-Power 動力架構來看,採用 1.5 升渦輪引擎加上電動馬達、以及約 1.7kWh 容量的鋰電池,電動馬達在高速表現上效能比較不出色,再加上電池容量設定之故,因此高速行駛時的用車環境中,引擎運作頻率就會很高,這也意味著相比一般油電 Hybrid 系統,效能數據並不會佔據太多優勢。

撇開在 e-Trail 之後是否會有 e-Kicks 的狀況,Nissan 也規劃將在歐洲市場導入 Kicks 車系,並且會有 e-Power 車型選擇,這也將會更符合歐洲市場喜好,而非如上圖美規新世代 Kicks,採用 2.0 升動力單元的規劃。

如果 e-Trail 並不是 e-Power 的「換句話說」,而是純電戰力的全新成果,以 Ariya 所採用、Renaul-Nissan 聯盟的電動車平臺,打造出的 X-Trail 純電版本、或者是一如傳聞是 Ariya 的跨界版本等,同樣也是 Nissan 在北美市場所急需的,畢竟在軟體實力與市場領導者有一定差距的狀態下,如果能有價格具備競爭優勢的產品,才有可能維持或搶食市佔。

廣  告

畢竟美國乃是世界第 2 大市場,當傳統車廠都在中國市場大受打擊、持續追趕著新能源市場分額的前提下,Nissan 在北美市場表現下滑,就會變成嚴重致命傷,也因此北美市場中無論是純電、增程式動力的導入與選擇,很可能都是 Nissan 最為關鍵的一大環節。


Nissan於美國註冊e-Trail商標,是全新純電休旅還是為e-Power進軍北美做準備?

U-CAR Editors(ucareditors)

2025/02/11 00:00:00

發文

#6205848 IP 127.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Nissan 在 2025 年 1 月中旬時,於美國專利商標局申請了「e-Trail」的註冊商標,申請人是日產自動車株式會社,而應用的產品申請內容是運動休旅、電動載具與運動休旅、結構性產品等。Nissan 目前當然沒有任何相關新聞或聲明,但從在美國申請註冊商標,不難推測 e-Trail 應當與 Nissan 想要逆轉北美市場頹勢有關。

比較關鍵的,是 e-Trail 會是全新純電 SUV 作品?Ariya 跨界版?甚至是 X-Trail e-Power 北美版的全新名稱?其實,在 Nissan 沒有透露答案之前,想要猜中謎底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如果從北美市場產品面來評估,或許能看出一些端倪。

Nissan 在 2025 年 1 月中旬,於美國專利商標局申請了「e-Trail」的註冊商標,而這也引起關注,究竟會是全新產品、電動休旅新軍、還是為 e-Power 進軍美國而做準備。

講到 e-Trail 的名稱,相信車迷應當會聯想到 Nissan 的幾個名字,X-Trail、e-Power、e-4orce 等:X-Trail 是 Nissan 中型休旅戰力的車名之一,國內市場消費者相當熟悉,在部分市場則是用 Rogue 的名稱上市販售。e-Power 是 Nissan 積極推動的增程式動力架構,系統的燃油引擎並不是用來驅動車輛,而是做為發電機來為電池組充電,車輛驅馳仍是以電動馬達為主。

在美國市場以 Rogue 為名販售的 X-Trail,目前僅有純然油動力架構選擇,Nissan 預計 2026 年才會導入 e-Power 動力選擇。

至於 e-4orce 則是 Nissan 自家的電子四驅穩定系統,這套系統乃是整合前後電動馬達與剎車系統,除了能控制四輪出力讓過彎與煞車皆更加平穩舒適,剎車時藉由電動馬達電能回收控制,達成平穩駕駛及乘坐感受。

當前 Nissan 在美國市場販售的產品,主要還是純然油動力以及純電動力兩種選擇,並沒有「油電混合動力架構」的選擇,其中純電的產品自然就是 Ariya 車系;Ariya 的 WLTP 續航成績為 423 公里,在動輒 500~600 公里的電動車市場潮流中,表現並不算搶眼,北美市場售價則是 39,770 美元,對比 Tesla Model Y 入門版的 31,490 美元售價,即便再往上的 LR (34,490 美元)、Performance (37,990 美元) 也都比 Ariya 更平易近人,更別說在軟體實力上兩品牌之間的大幅差距。

Nissan 目前在美國市場販售的電動車為 Ariya,其售價設定為 39,770 美元起。

撇開電動車之外,Nissan 北美市場 X-Trail (Rogue) 售價為 29,230 美元,相比直接競爭對手 Toyota RAV4 的 28,850 美元售價也是高出些許,更為關鍵的,是在擁有更出色效能成績的油電混合動力部分,Toyota 推出有 RAV4 Hybrid (31,900 美元),但 Nissan X-Trail e-Power 尚未進駐美國市場。Nissan 在 2024 年宣布過將會於 2026 財會年度將 e-Power 導入美國市場。

如果 e-Trail 是 e-Power 進軍美北市場的「更名設定」,那很可能後續也應該要有 e-Kicks 的出場機會。

相比於美國 Tesla Model Y 入門版 31,490 美元售價,Ariya 在售價上高出不少。

e-Power 的增程式動力架構先前在不少文章中,U-CAR 都為大家介紹與分析過,以國內市場推出的 e-Power 動力架構來看,採用 1.5 升渦輪引擎加上電動馬達、以及約 1.7kWh 容量的鋰電池,電動馬達在高速表現上效能比較不出色,再加上電池容量設定之故,因此高速行駛時的用車環境中,引擎運作頻率就會很高,這也意味著相比一般油電 Hybrid 系統,效能數據並不會佔據太多優勢。

撇開在 e-Trail 之後是否會有 e-Kicks 的狀況,Nissan 也規劃將在歐洲市場導入 Kicks 車系,並且會有 e-Power 車型選擇,這也將會更符合歐洲市場喜好,而非如上圖美規新世代 Kicks,採用 2.0 升動力單元的規劃。

如果 e-Trail 並不是 e-Power 的「換句話說」,而是純電戰力的全新成果,以 Ariya 所採用、Renaul-Nissan 聯盟的電動車平臺,打造出的 X-Trail 純電版本、或者是一如傳聞是 Ariya 的跨界版本等,同樣也是 Nissan 在北美市場所急需的,畢竟在軟體實力與市場領導者有一定差距的狀態下,如果能有價格具備競爭優勢的產品,才有可能維持或搶食市佔。

廣  告

畢竟美國乃是世界第 2 大市場,當傳統車廠都在中國市場大受打擊、持續追趕著新能源市場分額的前提下,Nissan 在北美市場表現下滑,就會變成嚴重致命傷,也因此北美市場中無論是純電、增程式動力的導入與選擇,很可能都是 Nissan 最為關鍵的一大環節。


新版前方中度重疊測試撞擊表現不佳,Mercedes-Benz E-Class僅得IIHS Top Safety Pick評級

U-CAR Editors(ucareditors)

2025/02/10 16:00:00

發文

#6205849 IP 127.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美國 IIHS 現行的測試標準規範中,要拿下最高評價的 Top Safety Pick+難度並不低,主要也在於包括在前方小面積重疊碰種、更新的側面與中度重疊撞擊測試都須達到一定標準,另外包括行人前方碰撞預防和頭燈也都會納入評測成績。近期 IIHS 針對了 Mercedes-Benz E-Class 進行更新的前方中度重疊撞擊測試,結果則被評為 Marginal ( 邊緣 ) ,因此最終成績僅得到 Top Safety Pick。

近期 IIHS 針對了 Mercedes-Benz E-Class 進行更新的前方中度重疊撞擊測試,結果則被評為 Marginal ( 邊緣 ) ,因此最終成績僅得到 Top Safety Pick。

新版測試規範難度提高

在現行 IIHS 規範下,要獲得 Top Safety Pick+或是 Top Safety Pick,車輛需要在前方小面積重疊 ( Small overlap front ) 和更新的側面撞擊 ( Side ) 測試中獲得 Good,而在行人前方碰撞預防評估中要獲得 Acceptable 或 Good,並且在所有車型中要獲得 Good 或 Acceptable 的頭燈評級;此外,在原始的前方中度重疊 ( Moderate overlap front ) 測試中獲得 Good 就能獲得 Top Safety Pick,但在更新測試項目中需要獲得 Good 或 Acceptable 評級才能得到 Top Safety Pick+。

美國 IIHS 現行的測試標準規範中,要拿下最高評價的 Top Safety Pick+難度並不低,主要也在於包括在前方小面積重疊碰種、更新的側面與中度重疊撞擊測試都須達到一定標準。

看到這次 E-Class 的測試成績,在前方小面積重疊撞擊項目中拿到 Good,同時觀看到各個細項成績,不管是駕駛側還是乘客側都有良好的防護;至於在更新的側面撞擊項目裡,總體評價為 Good,而在細項成績裡僅有駕駛的軀幹保護被評為 Acceptable,其餘都是得到 Good。另外在原始的中度重疊撞擊測試中是拿到 Good 肯定,不過在進行新版的測試時 E-Class 卻不理想。

在前方小面積重疊撞擊項目中拿到 Good,同時觀看到各個細項成績,不管是駕駛側還是乘客側都有良好的防護。
在更新的側面撞擊項目裡,總體評價為 Good,而在細項成績裡僅有駕駛的軀幹保護被評為 Acceptable,其餘都是得到 Good。
在原始的中度重疊撞擊測試中是拿到 Good 肯定。

在新版的中度重疊撞擊測試中,E-Class 僅得到 Marginal,關鍵就在於後排乘客的保護,IIHS 表示,從後座乘客假人受傷值顯示,頭/頸部受傷的風險為中等,胸部的受傷風險則較低,而在碰撞期間,其肩帶向上移動得太遠,靠近假人的頸部,降低了後排安全帶系統的有效性,此外,後座乘客假人安全帶從理想的骨盆位置移到腹部,增加了腹部受傷的風險。

在新版的中度重疊撞擊測試中,E-Class 僅得到 Marginal,關鍵就在於後排乘客的保護。
從後座乘客假人受傷值顯示,頭/頸部受傷的風險為中等,而在碰撞期間,其肩帶向上移動得太遠,靠近假人的頸部,降低了後排安全帶系統的有效性,此外,後座乘客假人安全帶從理想的骨盆位置移到腹部,增加了腹部受傷的風險。
廣  告

至於 E-Class 在頭燈表現部分,依車型選配項目有 Good 和 Acceptable 的成績。在配有 Digital Light 套件下,其得到了 Good 評級,近光燈在直線路段和轉彎表現良好,唯獨漸進式的左彎能見度有不足,至於遠光燈的表現也很出色;至於在沒有 Digital Light 套件時,其被評為 Acceptable,近光燈在直線和彎道表現都很出色,不過近光燈卻會有眩光的產生,也成為扣分的關鍵。

至於 E-Class 在頭燈表現部分,依車型選配項目有 Good 和 Acceptable 的成績。在配有 Digital Light 套件下,其得到了 Good 評級,至於在沒有 Digital Light 套件時,其被評為 Acceptable,近光燈會有眩光的產生,也成為扣分的關鍵。

而在行人前方碰撞預防項目裡,依是否有選配 Driver Assist 2 套件有著 Good 和 Acceptable 的成績,在擁有 Driver Assist 2 套件之下,其在幾處的情景條件下都有效避免了碰撞,包括兒童假人穿越的情況下,在時速 25 英里下有效避免碰撞,另外在成人假人於夜間穿越時,在時速 12 英里測試條件下,使用了遠光燈能有效避免碰撞。

我們使用 Cookie 來確保您在網站上能獲得良好的體驗。如果您繼續使用本網站,我們將認定您接受並理解我們的隱私權政策使用者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