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沒於喜馬拉雅山的神秘雪怪,被當地的居民以藏語稱為 Yeti,相傳有著身長 3 尺的魁梧身材以及尖銳獠牙,不過卻也有漫畫家或是詩人為此未知生物賦予渾圓雪白的可愛造型來作為創作題材,而在車壇中亦以雪怪為名的Škoda Yeti,於 2009 年日內瓦車展上正式現身時,以 SUV 的本質披覆著特殊的圓潤筆觸打響名號,而國內也在 2010 年率先引進 1.2 TSI 車型,並開始逐步成為Škoda 在台的主力車系,至於使用柴用動力的 2.0 TDI 車型,由於原廠供貨不及,使得首批 2.0 TDI 車型直至 2011 年 9 月才終於抵台,而本次 U-CAR 試車組之目的,便是親身來體驗搭載 2.0 升柴油引擎後的表現。

將 Yeti 靜靜的擺在那欣賞一陣後,其實原本覺得特異的造型隨著相處時間拉長,而漸漸發現它的獨特與平易近人又討喜的個性。

反應輕快,輸出飽滿順暢

相較於 1.2 TSI 車型僅有 1,197c.c 的排氣量,排氣量 1,968c.c 的 2.0 TDI 車型在帳面數據上,所搭載的渦輪增壓柴油引擎可於 4,200 轉時輸出最大馬力 140 匹、32.7 公斤米可於 1,750 至 2,500 轉時形成一扭力峰原,傳動系統搭配的則是 DSG 雙離合器 6 速自首排變速箱。

本次 U-CAR 試車組目的,便是親身來體驗搭載 2.0 升柴油引擎後的表現,排氣量 1,968c.c 的 2.0 升 TDI 渦輪增壓引擎可於 4,200 轉時輸出最大馬力 140 匹、32.7 公斤米可於 1,750 至 2,500 轉輸出,帳面數據較 1.2 TSI 車型傑出許多。

而在實際表現上,Yeti 2.0 TDI 雖然較 1.2 TSI 車型重了 185 公斤,但換上性能更盛的引擎、並與 DSG 雙離合器變速箱銜接之後,使其不管是起步、加速或是再加速的反應都稱的上是輕快靈敏,並且可以很明顯的在轉速逼近 1,700 轉時感受到扭力開始湧現的力道,渦輪遲滯現象較輕微;而隨著油門踩踏幅度加深,時速表的指針也輕盈的逐漸攀升,在停等紅燈接著起步之後,體型不小的 Yeti 其實可以很輕鬆的擺脫車陣而去。

不過由於動力核心是來自於一顆柴油引擎,所以處於低轉速或是怠速時,在車室中仍隱隱約約聽的見「噠~噠~噠~噠」的運轉聲,但還不至於惱人的地步,而且這聲音其實在車輛到達一定速度之後,便不易察覺。

Yeti 2.0 TDI 雖然較 1.2 TSI 車型重了 185 公斤,但換上性能更盛的引擎、並與 DSG 雙離合器變速箱銜接之後,使其不管是起步、加速或是再加速的反應都稱的上是輕快靈敏,並且可以很明顯的在轉速逼近 17,00 轉時感受到扭力開始湧現的力道。

至於動態表現方面,Yeti 轉向系統輔以電動輔助方向盤,再與前麥佛遜後多連桿的懸吊搭配之下,帶給 Yeti 在一般行駛狀況下平穩安定舒適的行路表現,但懸吊設定卻又不會太過柔軟,讓駕駛可以明確的感受到車底傳來的訊息。

而體驗當日在車水馬龍的市區當中時,敏捷卻不輕手的轉向系統著實幫了許多忙,讓身長超過 4 米、車高將近 1.7 米的 Yeti,在切換車道、左右轉與迴轉時,有著與房車相近的感受。不過在較為激烈的操駕之下時,重心較高、懸吊阻尼設定偏向舒適的 Yeti,車身在彎道中仍免不了有著明顯側傾,加上座椅並沒有特殊的包覆設計,使得身體較容易隨著車身而晃動。

較為激烈的操駕之下時,重心較高、懸吊阻尼設定偏向舒適的 Yeti,車身在彎道中仍免不了有著明顯側傾,加上座椅並沒有特殊的包覆設計,使得身體較容易隨著車身而晃動,不過恆時四輪傳動系統仍適時發揮效用,穩固車輛動線。

不過受益於 Yeti 2.0 TDI 所配置的恆時四輪傳動,即便車身進入彎道開始傾斜,不過卻可以明顯察覺到四顆輪胎仍依著預定路線而行、逐漸向彎心靠近、順利通過並相出彎點而去,雖然當天自去柏油路以外的路面親身體驗其最大能耐,但是在一般道路上卻也足以認識到 Yeti 紮實的性格;經過這樣簡單的體驗之後,Yeti 2.0 TDI 可說是個平易近人、活潑靈巧的卻又靜動皆宜的小雪怪。

似方亦圓,雪怪其實平易近人

僅管Škoda 慣用的直瀑式水箱罩依舊,不過設計師卻將兩顆渾圓的霧燈安插於頭燈週圍,與一般見到設置於前保桿內的設計大有不同,成為 Yeti 車頭部份的特點

領會過 Yeti 2.0 TDI 的在之後,那麼來看看外觀吧。Škoda Yeti 雖有著 SUV 的體態,不過看到實車之後卻沒有想像中的壯碩巨大,反而如同動畫師筆下的雪怪一般,給人平易近人的感受。僅管Škoda 慣用的直瀑式水箱罩依舊,不過設計師卻將兩顆渾圓的霧燈安插於頭燈週圍,與一般見到設置於前保桿內的設計大有不同,成為 Yeti 車頭部份的特點,也與前保桿上包覆的護板合力營造出好似 Off Road 車款帶有的野性,恰巧與車名相互對應。

從後 45 度角來欣賞 Yeti,其實可以發現到其車體雖然採方正設計,但藉由 A 柱與尾門邊的塗黑處理,營造出不落於俗氣的視覺感受。而 2.0 TDI 車型的象徵除了清楚標示於尾門之外,輪圈也是由 1.2 TSI 的 16 吋升級為 17 吋,以期帶來更穩定的操駕表現。
廣  告

實用至上,簡樸設計純粹乾淨

Yeti 的車室當中,一眼望去其實沒有太多綴飾,與Škoda 家族內的成員一樣,秉持著務實簡單的精神,僅用自中控台向兩側延伸出去的乳白飾板以及些許的鍍鉻材質裝飾,而鍍鉻雙環式儀表板與多功能方向盤的設計搭配,讓 Yeti 多了一些科技意味,多功能方向盤在一般停等紅綠燈或是市區低慢速的情況使用之下,提供了相當便利的服務,不過在遇到較大的彎道或是迴轉時,由於方向盤轉動幅度與速度加劇,所以較容易去誤觸音量控制旋鈕,假使能夠以兩段式來設計,相信會更加完善。

Yeti 的車室當中,一眼望去其實沒有太多綴飾,與Škoda 家族內的成員一樣,秉持著務實簡單的精神,僅用自中控台向兩側延伸出去的乳白飾板以及些許的鍍鉻材質裝飾。

在中控台上的設計邏輯依序為音響顯示幕、音響控制鈕與冷氣控制旋鈕與按鍵,非常淺顯易懂,但是一整片塑料構成的中控台仍顯簡樸,而為了不讓整體淪落於陽春,因此在中控週圍略為施加的銀白烤漆飾板,確實發揮了提升質感的效用,不過對講求質感的消費者而言,整體設計仍有許多進步空間。

多功能方向盤在一般停等紅綠燈或是市區低慢速的情況使用之下,提供了相當便利的服務,不過在遇到較大的彎道或是迴轉時,由於方向盤轉動幅度與速度加劇,所以較容易去誤觸音量控制旋鈕。
中控台上的設計邏輯依序為音響顯示幕、音響控制鈕與冷氣控制旋鈕與按鍵,非常淺顯易懂,但是一整片塑料構成的中控台仍顯簡樸,不過旋鈕施以鍍鉻框飾,強化視覺質感。

Yeti 另外一項特點,即是獨特車體設計所帶來的寬敞車室空間,不管是前座或是後座,Yeti 提供的乘坐空間相當充裕,尤其是平直的車頂完全沒有壓縮到任何的頭部空間,加上較高的車身設定,使得乘客或是駕駛同時也能享有寬廣的視野。除此之外,打開 Yeti 的尾門後,實用的個性再度展現,416 公升的行李箱空間足以應付一般裝載用途,同時原廠還附有與廂內面積相當的大型防水置物盒,實用且貼心。

Yeti 提供的乘坐空間相當充裕,尤其是平直的車頂完全沒有壓縮到任何的頭部空間,加上較高的車身設定,使得乘客或是駕駛同時也能享有寬廣的視野。
打開 Yeti 的尾門後,實用的個性再度展現,416 公升的行李箱空間足以應付一般裝載用途,同時原廠還附有與廂內面積相當的大型防水置物盒,實用且貼心。

坦白說一開始見到 Yeti 於世上誕生時,還不是很習慣四四方方的車體搭配簡樸的Škoda 招牌車頭設計,但是藉由本次實際接觸之後,一整天幾個小時相處下來,方體帶有圓潤的造型會讓人想要進一步與它長時間共處,細細從每一角度來觀察其特出之處,接著更了解 Yeti 2.0 TDI 紮實的性能與充裕的機能性後,124.8 萬的售價對於追求出遊品質同時又想體驗輕度越野的小康家庭來說,Yeti 2.0 TDI 無非成為另一個夥伴的好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