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技發展,自動駕駛科技以及諸多智慧科技,儼然已經成為各大品牌彼此競逐的一大目標舞台,而近年來在國內市場上,更成為消費者在購車時相當重要的考量指標之一,Honda 在 2017 年發表新世代 CR-V 車系時,在頂規的 1.5 S 車型上,將 Honda Sensing 列為標準配備,雖然售價已經來到 113 萬之譜,但仍舊在銷售佔比中超過 50%之多,顯見國內消費者對於安全防護的重視程度,而在 2017 年底臺北車展上正式發表的小改款 Odyssey 車系,同樣也將 Honda Sensing 列為高規車型標配。

是的,Honda Sensing 智慧安全主動防護科技是一大產品賣點,也是許多車主在駕車時的絕佳輔助工具,但究竟是不是如想像中那樣的實用便利?台灣本田特別舉辦了一場媒體體驗活動,藉由場地與路線的安排,體驗 CMBS 碰撞緩解煞車、LSF 低速自動跟車功能、ACC 主動式車距調節定速巡航、與 LKAS 車道維持輔助等功能,其中 CMBS 碰撞緩解煞車也特別模擬 Euro NCAP 測試方式,展現 Honda Sensing 的實用價值。

台灣本田特別針 Honda Sensing 智慧安全主動防護科技,舉行了一場體驗活動,以展現 Honda Sensing 在駕駛便利與安全輔助上的優勢所在。

Honda Sensing 智慧安全主動防護科技共可分為兩個主軸,分別是支援迴避以及防患未然,支援迴避的部分分別是 CMBS 碰撞緩解煞車系統,以及 RDM 道路偏移抑制系統,防患未然的部分則是 ACC 主動車距調節定速巡航附 LSF 低速自動跟車功能、LKAS 車道維持輔助、AHB 遠光燈自動切換系統。台灣本田安排的體驗內容,分別是在固定場地內,體驗 CMBS 碰撞緩解煞車、LSF 低速自動跟車功能,隨後則是在透過道路實駕,來體驗 Honda Sensing 的 ACC 與 LKAS 等功能的實用便利。

毫米雷達掃描、搭配攝影機圖像辨識,但不是所有圖像都能辨識

CMBS 碰撞緩解煞車的體驗部分,由於乃是模擬 Euro NCAP 的測試規格與方式,因此乃是由日本技師親自駕駛,而與會媒體則是乘坐在車上體驗,感受系統做棟時安全帶預先緊束,並在氣球模擬車前方約 1 公尺處煞停;原廠也特別解釋,Honda Sensing 乃是透過攝影機,以及車頭處的毫米雷達來進行偵測,測試過程是將時速控制在約莫 25 公里上下,如果速度較快時,系統也會將作動時間提早,如果系統判斷無法完全煞停,也會藉由重煞方式將傷害降到最低。

在 CMBS 碰撞緩解煞車體驗的部分,原廠特別比照 Euro NCAP 的測試規格與方式,前方擺設汽油模擬車來進行 CMBS 的測試。

有趣的是,在 CMBS 的體驗完成之後,特別請教日方工作人員,現行智慧安全主動防護系統,在許多非正規的測試中,為何並不一定能百分百有效作動?答案其實相當簡單,關鍵在於圖像的特徵辨識;以造價不斐的氣球模擬車來說,其重點乃是模擬汽車的特徵,因為系統辨識前方為一輛汽車,因此系統會進行作動,以避免任何意外的產生。反過來說,當前放擺放的測試物品,並非系統中「可辨識的圖像」,系統就不會作動。

廣  告

便利科技主要還是輔助

另一項場地體驗內容的 LSF 低速自動跟車功能,其實是與 ACC 主動車距調節定速巡航功能相互搭配的系統,時速 30 公里以上由 ACC 負責作動,而時速 30 公里下到靜止不動,則是由 LSF 來進行低速自動跟車功能;體驗內容也相當有趣,坐上駕駛座後,一旁工作人員說道「等一下的體驗過程中,我們只需要按 3 個按鈕即可」,也就是方向盤右邊盤輻上的 SET、RES 以及 CANCEL 等按鍵。

LSF 低速自動跟車功能的測試內容,分別是低速跟車的操作體驗,以及在低速跟車狀態下,前車靜止而自車跟著停止後的操作。

踩著煞車並按下 SET 後,儀錶板右上角出現了 ACC、LKAS 與一個車子的圖案後,代表系統已經就緒,車子的圖案呈實線後,代表已經偵測到前方車輛,當前方車輛啟動後,只要按下 RES (Reset) 按鍵,車輛就會跟隨著前車進行移動;當前車靜止時,LSF 系統也會逐步讓車輛煞停,如果停滯靜止時間未超過 5 秒,前車繼續前進時 LSF 也會持續作動,但如果超過 5 秒的時間,則駕駛人需要輕點油門,或是再次按下 RES 按鍵來啟動系統。

LSF 低速自動跟車功能乃是負責時速 30 公里以下的作動,其與 ACC 主動車距節定速巡航功能相輔佐,帶來完整的全速域定速定距駕駛輔助;目前國內導入的 Honda Sensing 中,僅有 CR-V 車系所配置的 Honda Sensing 版本有,而 Oddysey 的版本則並未有 LSF 功能。

目前國內導入的 Honda Sensing 部分,支持全速域版本的 ACC 主動車距調節定速巡航功能,僅有 CR-V 車系上所配置的版本,而 Odyssey 車系配置的 Honda Sensing 則尚未支援 LSF 低速自動跟車功能。有些消費者可能會感到好奇,市面上有些車款所配置的智慧駕駛系統,其全速域定速定距功能,在低速跟車時縱使前車完全煞停超過 5 秒,駕駛人也不需要另行按鈕來重新啟動,原廠表示,主要差異在於系統有層級上的差異,不需按鈕再次啟動的,多半已經是有著半自動駕駛功能的版本,與 Honda Sensing 所要帶給消費者的,是較為不同的科技版本。

台灣本田除了固定場地的體驗內容之外,也安排了實際道路的 Honda Sensing 使用體驗,體驗內容則是更完整的功能,包含了 RDM 道路偏移抑制系統,以及 LKAS 車道維持輔助。
活動過程中也透過與日本原廠工作人員的訪談,了解到 Honda Sensing 未來的發展規劃,以及現行科技配備的範疇,最重要的,是科技的便利性主要還是做為駕駛輔助,才是行車安全的關鍵所在。

再進一步與日方工作人員討論後得知,由於毫米雷達擁有較長程的感測範圍,因此以主動跟車功能為例,毫米雷達會持續以扇形方式往前偵測,感應到前方車輛的各項特徵之後,會與攝影機的影像進行交叉比對判定,縱使與前車沒有完全對齊,或是在彎道中的行駛過程中 (仍須取決於轉彎幅度為基準) ,系統仍舊會持續運作,如若前車變換車道,這時候系統就並非進行跟車,而是單純的定速功能運作,駕駛人就需要自行判別路況,也就是說,縱使系統功能再怎麼全面,仍舊是以輔助為主,駕駛人應當享受科技帶來的便利性,而非全然仰賴系統進行操作,才是最為安全的運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