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
2016/09/27 20:44:27
發文IP 52.177.*.*
於
2016/09/27 22:23:09
發文IP 52.177.*.*
![]() |
| ![]() | ||||||||||
以Toyota來說,美國市面上賣的Hightlander跟4Runner都幾乎同尺碼的車身 設定上4Runner是純種的SUV且他的底盤還跟卡車Tacoma一樣 而4WD的傳動系統是以越野為主且有相關Off-Road的套件可以選 相反Hightlander就沒強調越野性能,且是用Camry與Sienna的底盤或平台打造 雖然也有4WD但是只是用在輕度越野或高速穩定用途 甚至只是單純為了能安全行走在雪上路面 因此Toyota把4Runner定位在SUV而Hightlander定位在CUV 所以在市場上這兩台就沒衝突性,就像他們的雷薩斯一樣做法 ES跟GS同樣車長跟規格,但是機械設定上就是不同產品。 | ||||||||||||
![]() | ![]() |
![]() |
| ![]() | |
小弟不才.... 問個笨問題 渦輪引擎 不就是可變壓縮比的引擎了嗎?? 增壓前 跟增壓後 壓縮比不是都不同了??😆 | |||
![]() | ![]() |
![]() |
| ![]() | |
要加什油?92或98? | |||
![]() | ![]() |
![]() |
| ![]() | ||||||||||
我是覺得三寶勝過ACC😆😌 | ||||||||||||
![]() | ![]() |
於
2016/09/26 23:53:17
發文IP 251.195.*.*
於
2016/09/26 23:55:52
發文IP 251.195.*.*
![]() |
| ![]() | ||||||||||
如果加上高科技安全配備要80、90、95萬....不叫才奇怪 但是可惜是連選配都沒得選配....😇 比較妙的是 正H的國產價 還比 S進口價 高 😆 | ||||||||||||
![]() | ![]() |
於
2016/09/25 12:37:44
發文IP 52.177.*.*
於
2016/09/25 23:47:08
發文IP 52.177.*.*
![]() |
| ![]() | ||||||||||
不知日本鈴木是不是跟台灣一樣也訴求跨界SUV? 不過比較前代與這代,似乎真的在『引擎、底盤、越野、尺碼作出妥協』往省油環保的CUV靠😀 算是因應新興CUV市場的對應車款 日本似乎一直叫做ESCUDO沒改名 | ||||||||||||
![]() | ![]() |
![]() |
| ![]() | ||||||||||||||||||||
全新的第四代 Suzuki Vitara是SUV. Vitara車系從來都不是跨界車(CUV),現在也不是. | ||||||||||||||||||||||
![]() | ![]() |
![]() |
| ![]() | |
..............(恕刪)............. 這裡可以看出一個有趣的事情,本來CUV從硬指標上看是個妥協的級距,各方面其實沒那麼好(強悍) 但現在CUV反而是個時髦的詞 許多廠家車款有意無意的削尖腦袋要CUV靠😀 ..............(恕刪)............. | |||
![]() | ![]() |
![]() |
| ![]() | ||||||||||
哦,全新的第四代 Suzuki Vitara被定位成CUV,是車廠自己定的嗎? | ||||||||||||
![]() | ![]() |
於
2016/09/24 12:19:00
發文IP 52.177.*.*
於
2016/09/24 16:39:43
發文IP 52.177.*.*
![]() |
| ![]() | |
你說的有道理,但是我有一些補充.. 在台灣,很多知識和常識是封閉的,新聞媒體的不專業,業者廣告的誤導,造就消費者根深蒂固的觀念混淆錯亂. .............(恕刪)............... | |||
![]() | ![]() |
於
2016/09/24 00:40:08
發文IP 52.177.*.*
於
2016/09/24 10:51:17
發文IP 52.177.*.*
於
2016/09/28 00:11:52
發文IP 52.177.*.*
![]() |
| ![]() | ||||||||||
CUV 可說是衍生自 SUV 的「變形分支」, 而現況其實是:大部份標榜 CUV 的車款,越野能力通常相對稍差 ... 溯本追源,SUV 的最早涵義 (在美國) 是: 「A vehicle with a station-wagon (旅行車) body on a 4X4 light-truck frame.」 上句翻成中文就是:「有 4X4 (越野能力) 的旅行車」! 而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早期的 Jeep Grand Cherokee, 以及後來日系廠牌中的 Toyota Land Cruiser ... 然後, 經過十幾二十幾年來,由於各車廠的「行銷術」以及消費者的「無知 配合」, 演變至今,已經「變相」成什麼樣子,相信大家也都很清楚了 ... 另外也可參考維基百科: https://en.wikipedia.org/wiki/Sport_utility_vehicle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BF%90%E5%8A%A8%E5%9E%8B%E5%A4%9A%E7%94%A8%E9%80%94%E8%BD%A6 | ||||||||||||
![]() | ![]() |
於
2016/09/23 22:49:41
發文IP 52.177.*.*
於
2016/09/23 22:52:39
發文IP 52.177.*.*
![]() |
| ![]() | |
X3:SUV,X4:CUV GLE:SUV,GLE Coupe:CUV CRV:SUV,HRV:CUV CX-5:SUV,CX-3:CUV | |||
![]() | ![]() |
於
2016/09/23 21:26:39
發文IP 52.177.*.*
於
2016/09/23 22:15:01
發文IP 52.177.*.*
於
2016/09/23 22:18:26
發文IP 52.177.*.*
![]() |
| ![]() | |
............(以上恕刪).............. 那,有沒有車款只是SUV不是CUV,或只是CUV不是SUV呢?😵 | |||
![]() | ![]() |
![]() |
| ![]() | |
>與中華民國是詐騙黨國同樣等級😆 | |||
![]() | ![]() |
於
2016/09/23 10:04:39
發文IP 52.177.*.*
於
2016/09/28 00:09:42
發文IP 52.177.*.*
![]() |
| ![]() | |
似乎許多人都認為所謂CUV就是越野能力比較好?! | |||
![]() | ![]() |
![]() |
| ![]() | ||||||||||||||||||||
豐田、本田、松田 😇其實我會再加上除草車的牧田😆 | ||||||||||||||||||||||
![]() | ![]() |
![]() |
| ![]() | ||||||||||||||||||||
真正的越野精華都給Jimmy了。 | ||||||||||||||||||||||
![]() | ![]() |
![]() |
| ![]() | |
vitara是小型吉普車的概念 遇到坑洞彈跳會很明顯 舒適性一定會打折扣 😵 HRV比較適合平常使用 而且honda調教的底盤操控都不錯 | |||
![]() | ![]() |
![]() |
| ![]() | |
等 hrv 開賣了..... 一切不就明瞭了?? 拿 crv 來說 算是很舊世代的產品了!! 引擎 變速箱 安全 都不好 還不是賣得嚇嚇叫 ................... 😌😌😌😌😌 | |||
![]() | ![]() |
於
2016/09/21 22:44:57
發文IP 52.177.*.*
於
2016/09/21 22:49:56
發文IP 52.177.*.*
![]() |
| ![]() | ||||||||||||||||||||
Livina與 Grand Livina為不同車款而7人座Grand Livina確實停產. Wish雖還再賣但早已於2016-6-30停產(無法配合須配置TPMS胎壓偵測警示裝置) | ||||||||||||||||||||||
![]() | ![]() |
![]() |
| ![]() | |
Wish、Mazda 5、Grand Livina 這幾台都停產了 ..........(以下恕刪).......... | |||
![]() | ![]() |
![]() |
| ![]() | ||||||||||
🙂恩恩 | ||||||||||||
![]() | ![]() |
於
2016/09/20 00:32:41
發文IP 52.177.*.*
於
2016/09/20 00:35:22
發文IP 52.177.*.*
![]() |
| ![]() | ||||||||||||||||||||||||||||||||||||||||
現實中會買 這種小型SUV 哪幾個是為了操控的?? 要的就是SUV 視野 空間 其次 省稅金 、好保養、好停車而已>M< 你真的知道台灣人普遍喜歡什麼嗎 | ||||||||||||||||||||||||||||||||||||||||||
![]() | ![]() |
![]() |
| ![]() | |
以品牌妥善率,保值性,空間性,操控性,外觀 還是以 hrv 為佳! | |||
![]() | ![]() |
![]() |
| ![]() | |
以品牌妥善率,保值性,空間性,操控性,外觀還是以 hrv 為佳! | |||
![]() | ![]() |
![]() |
| ![]() | ||||||||||
Suzuki Vitara 的車身剛性 好到什麼地步? 請看下列影片的 20:25 ~ 21:14 處: https://youtu.be/OE8dryxqDRE ![]() ![]() ![]() ![]() ![]() 😍 | ||||||||||||
![]() | ![]() |
於
2016/09/17 21:46:32
發文IP 52.177.*.*
於
2016/09/18 10:52:00
發文IP 52.177.*.*
![]() |
| ![]() | ||||||||||
我是看到一分高一分險,還有有理有據SSF,根由篇沒看這串也沒重頭看到尾 覺得有意思就亂入來支持教授😀😍 後來我明白問題似乎在教授說『一般而言,休旅車 (SUV 或 MPV) 的翻車風險,比一般轎車來得高』 這話引來許多網友不服氣,因為與自身的經驗或認知不符 例如X5,X6,486的XV,怎麼可能比ALTIS差? 就我的經驗也是 我從138公分高的TERCEL換到148公分高的BMW520,說『一分高一分險』我不信也不服 這二句話若改成或加上『同級轎車』可能㑹好些,二者本意也比較不㑹被誤解 ...........(恕刪)............. | ||||||||||||
![]() | ![]() |
![]() |
| ![]() | |
SUV 看麋鹿測試應該更能見真章,保時捷 MACAN 沒能全身而退 http://chuansong.me/n/879729 | |||
![]() | ![]() |
![]() |
| ![]() | |
教授苦苦弹琴没知音~ 只能说辛苦了...😆😆😆 | |||
![]() | ![]() |
![]() |
| ![]() | |
我不玩越野 但是要買四驅車、我會買Land Cruiser Prado 它的空間機能性強,配備也不差..真要歐服弱也是強項🙂 | |||
![]() | ![]() |
![]() |
| ![]() | ||||||||||||||||||||
講的很有道理。 不過我想前面幾位的意思是,即使SUV重心稍高,但是恰當的底盤,懸吊,輪胎和操控是會將翻車機率降至最低。而就算房車重心較低,但若是體質不佳,翻車機率也不低。 | ||||||||||||||||||||||
![]() | ![]() |
於
2016/09/17 00:25:41
發文IP 52.177.*.*
於
2016/09/17 00:27:34
發文IP 52.177.*.*
![]() |
| ![]() | |
看看F1賽車,就知道車身重心低的重要性了! | |||
![]() | ![]() |
![]() |
| ![]() | |
有沒有想一下、這所謂的風險都是建立在存心偷的車廠?? 就目前來講、銷售第一的國產房車 Altis VS Subaru XV 這樣好了 誰容易翻? | |||
![]() | ![]() |
![]() |
| ![]() | ||||||||||||||||||||
一分高一分險本來就是物理定律,所以SUV輪距車寬都做的比同級轎車大 這個是撞上瞬間的影片,目測肇事車起步加速頂多10米即撞上,所以說速度不快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60821/933285/ 下面這個是超車側碰,應該也是重心高的G500被重心低的X5碰翻 http://club.autohome.com.cn/bbs/thread-c-60-51798725-1.html 這個是側翻後,不幸再被大貨車撞上造成重大車禍 http://bbs.ybxww.com/thread-182057-1-1.html | ||||||||||||||||||||||
![]() | ![]() |
![]() |
| ![]() | |
太拘泥在某基楚了 懸調行程、長度,輪胎尺寸比例軟硬完全被忽略 算了 | |||
![]() | ![]() |
![]() |
| ![]() | |
可以看出大家對休旅車的喜愛不遺餘力 就在八月份的新聞[鎢鋼千金酒駕撞翻Bmw休旅車] 影片可以看出,酒駕的淩志先擦撞公車與積架後,再起步距路口僅有一部車的距離 也就是速度不㑹很快的情況下把一部 Bmw X5 撞翻 換作轎車相信不至於翻車 | |||
![]() | ![]() |
於
2016/09/16 12:15:16
發文IP 52.177.*.*
回應 eric.huang.1968 (Super) 所寫
小弟開森林人一樣在蘇花公路殺彎、超車,AWD也是很穩的。6月下旬南下和平隧道入口時,一堆人都在閃一輌大砂石車,因為他連續S型超車,而且超砂石車,很猛⋯⋯
說到這一代(第四代)的 Subaru Forester,小弟又忍不住流口水了,
因為它是台灣平價車市中少見的 on-road/off-road 兼顧車款 ... 😍
話說,
若要評斷一款車 4WD 系統的越野(地形克服)能力的強弱,
最具指標性的測試條件就是「對角輪懸空」場合;
因為,
在「對角輪懸空」狀態下,不但一些「只能 on-road 行駛的 AWD」車種馬上投降,
就連「只有 4WD-Lock、但 前軸差速器/後軸差速器 皆無法鎖定」的車種也是沒轍 ...
而那個決定越野能力強弱的關鍵「前軸差速器/後軸差速器的鎖定」有兩種方式:
1. 傳統的機械式差速器鎖 (Differential Locker)。
2. 由 TCS (Traction Control System) 衍生而來的 EDL (Electronic Differential Lock):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ocking_differential
也就是說,TCS (Traction Control System) 其實有兩種作動方式:
1. TCS for on-road:當電腦偵測到有某一車輪打滑時,則立刻將引擎動力降低;
此時若打滑現象仍未消除,再進一步單獨針對該車輪 施加煞車力。
2. TCS for off-road (或稱 EDL):當電腦偵測到有某一車輪打滑時,
則立刻單獨針對該車輪 施加煞車力,而並不會將引擎動力降低。
而目前市面上的一般轎車、以及那些「中看不中用」的都會型 SUV
(例如 9頭蛇大大所謂的「雙田的三腳貓 SUV」),
都只有配備了上述的第一種 TCS for on-road ... 😞
反觀 Suzuki,從上一代的 Grand Vitara JP 2.7 開始,
到目前剛上市的新一代 Vitara,上述的那兩種 TCS 功能都有配備;
http://event.taiwansuzuki.com.tw/vitara/#allgrip_main
而在目前的台灣新車市場中、台幣 150 萬元以下的 SUV 車款當中,
除了 Suzuki Vitara 之外,也只有兩款 SUV 具備上述的 TCS for off-road 功能
--- VW Tiguan 的「EDL」 以及 Subaru Forester 的「X mode」 😍
(新一代的 Mitsubishi Outlander 則無法確定,因為官方資料對此隻字未提)
於
2016/09/16 12:13:32
發文IP 52.177.*.*
於
2016/09/16 15:04:19
發文IP 52.177.*.*
![]() |
| ![]() | |
小弟開森林人一樣在蘇花公路殺彎、超車,AWD也是很穩的。6月下旬南下和平隧道入口時,一堆人都在閃一輌大砂石車,因為他連續S型超車,而且超砂石車,很猛⋯⋯ | |||
![]() | ![]() |
於
2016/09/15 17:29:36
發文IP 52.177.*.*
於
2016/09/15 17:48:05
發文IP 52.177.*.*
於
2016/09/17 15:07:46
發文IP 52.177.*.*
![]() |
| ![]() | |
批評? 我批評的是引用者吧。😇 靜力穩定係數有沒有參考性? 當然一定有,因為按照NHTSA的研究,新出廠的車子有提高SSF的趨向。 跑車的SSF也都很高。 但是一台X5跟一台台組altis,讓你選一台去高速殺彎道,你會選那一台。 在道路上是解放了所有的控制變因,一定要堅持引用SSF的話,我當然只能說見樹不見林啊。 | |||
![]() | ![]() |
![]() |
| ![]() | |
SUV 取向、用途不同,只要不要危險駕駛我認為不需要過度放大翻車機率 前提是完整的主被動安全配備,SUV 若這麼容易翻車也不會在全球大賣 | |||
![]() | ![]() |
![]() |
| ![]() | ||||||||||
以SSF的定義來看,台灣大客車的側傾測試跟高速公路的匣道,是最接近設定的狀況。 但在動態行車上,懸吊類型、設定,車身剛性跟輪胎也會影響,像是越野SUV的懸吊設定跟運動型的就不同了。 單以一個SSF來論斷行車翻覆的風險,就是見樹不見林了。 | ||||||||||||
![]() | ![]() |
於
2016/09/15 12:29:27
發文IP 52.177.*.*
於
2016/09/15 12:31:31
發文IP 52.177.*.*
![]() |
| ![]() | ||||||||||||||||||||
真要這麼比,大概只有美式大房車可以買了......😆 | ||||||||||||||||||||||
![]() | ![]() |
![]() |
| ![]() | |
嗯… 我爸之前有台x5,重心真的很高! 但車身真的很重,底盤很穩! 記得有陣子老爸喜歡開山路使用運動模式過彎操車,操控上不會因為重心高有所不穩! 此外我發覺一件事,那時X5所配置的輪胎幾乎比其他家都要來得寬大!也可能因此操控抓地都要比其他來得好吧! 無奈我不愛開老爸10年的X5,老爸也不能開車了,只好轉手賣人! 為什麼我不接手?因為維修保養好貴!而且真是油車,我花不起啊!殘念~ 😌 | |||
![]() | ![]() |
![]() |
| ![]() | |
在討論高與安全時、很多 數據 基本上是不用去太在意 現今車輛在穩定設計上早已不是石器時代的東西了 不然、滿街的高底盤休旅不就躺滿街??? | |||
![]() | ![]() |
於
2016/09/15 11:54:58
發文IP 52.177.*.*
於
2016/09/15 12:08:30
發文IP 52.177.*.*
於
2016/09/15 12:21:55
發文IP 52.177.*.*
![]() |
| ![]() | |
SSF的定義看起來是側向加速度等同重力加速度,這代表在同樣的車速、彎道半徑下,高重心的車會比一般房車有較低的穩定性。 但是高重心的SUV有裝設車身穩定系統的話,行駛時就會監控轉彎的速度避免翻覆。 所以只要不是常常被側撞、天天颱風天或是出門就要橫向開在大斜坡的話,我是覺得就不用太擔心重心高這件事。 引發爭議的二台車好像是全車系都有車身穩定系統 | |||
![]() | ![]() |
![]() |
| ![]() | ||||||||||
報告教授,MPV的車通常都是用中型房車底盤或平台打造 都是以舒適設定懸吊跟避震器都偏軟 當然過彎的時候就會有那種重心不穩的感覺。😞 在小弟的老白還在身邊前,再換開虱目魚激烈過彎 感覺魚快要翻身了.....😵 | ||||||||||||
![]() | ![]() |
![]() |
| ![]() | |
家裡有一部 CRV 4.5,也開過 space gear 環島 覺得高重心的車照速限來開其實穩定性還可以 十次車禍九次快,重心高的車建議大家還是別開快 也別忘記防衛駕駛的行車觀念 | |||
![]() | ![]() |
於
2016/09/14 22:37:41
發文IP 52.177.*.*
於
2016/09/14 22:38:46
發文IP 52.177.*.*
![]() |
| ![]() | |
教授,不忍見您苦心孤詣的學術論文,就這樣被莫須有的煙硝搞得烏煙瘴氣,敝人先向您致上最高的歉意,並就此打住,不再多言。 真的很抱歉啊教授。 | |||
![]() | ![]() |
![]() |
| ![]() | ||||||||||||||||||||||||||||||
這跟開超跑差不多吧… 看別人開超跑很快很拉風, 別想說自己有一台也可以秀一下飆速, 一不小心哪裡擦到掉漆是小事 重則車頭車身毁了花大錢,連命都沒了也一堆 😌 不過我覺得這次Suzuki出的車款應該沒人會把他當吉普車啦…如真要去越野一定要大改特改!!我們的王大大應該不會建議客人把他開去越野試車吧… 🙂 | ||||||||||||||||||||||||||||||||
![]() | ![]() |
於
2016/09/10 22:32:39
發文IP 251.195.*.*
於
2016/09/10 22:39:34
發文IP 251.195.*.*
於
2016/09/10 22:41:20
發文IP 251.195.*.*
![]() |
| ![]() | |
當你把越野考慮進去後......... 這兩台都不買! 問一下、這兩台車你能擔多少損壞後的花費???? | |||
![]() | ![]() |
於
2016/09/10 17:27:39
發文IP 251.195.*.*
於
2016/09/10 17:29:48
發文IP 251.195.*.*
![]() |
| ![]() | ||||||||||||||||||||
規格表公布了 http://news.u-car.com.tw/31767.html | ||||||||||||||||||||||
![]() | ![]() |
於
2016/09/10 16:39:44
發文IP 251.195.*.*
於
2016/09/10 16:44:47
發文IP 251.195.*.*
於
2016/09/10 17:04:39
發文IP 251.195.*.*
![]() |
| ![]() | |
我都不會選 要我選 會選 新世代底盤 CHR 1.2 渦輪稅金更省 但是不知道和泰會開價多少就是 但是照以往經驗 和泰都是follow 競爭者定價法 市場上有相同競爭的人 基本上價格都有競爭力 這就是大者恆大實力 我猜至少氣囊、循跡 和泰不會偷🙂 | |||
![]() | ![]() |
![]() |
| ![]() | ||||||||||||||||||||
100個車主 應該只有10個會去做這種事 | ||||||||||||||||||||||
![]() | ![]() |
![]() |
| ![]() | |
一個國慘車,另一個是進口車 進口車體跟國產車體,還是進口的Vitara比較優。 | |||
![]() | ![]() |
![]() |
| ![]() | ||||||||||
總代理不進Jimny 至少近幾年不會進 | ||||||||||||
![]() | ![]() |
於
2016/09/08 23:06:07
發文IP 251.195.*.*
於
2016/09/08 23:07:20
發文IP 251.195.*.*
![]() |
| ![]() | ||||||||||||||||||||
跟一般的消費者講什麼EDL、鎖定打滑輪之類的,理解的難度會更高吧。😵 現在 All Grip 的使用跟說明,就變成好理解的自動、雪地、運動、鎖定模式,而不是硬幫幫的4H、4L了..🙂 | ||||||||||||||||||||||
![]() | ![]() |
於
2016/09/08 21:43:45
發文IP 251.195.*.*
於
2016/09/08 21:56:52
發文IP 251.195.*.*
![]() |
| ![]() | ||||||||||
印象中以前suzuki在型錄或宣傳上都有傳動模式的說明。😇 只是台灣的用車環境,讓比較硬派的suzuki競爭力相對變低了。 | ||||||||||||
![]() | ![]() |
於
2016/09/08 00:22:05
發文IP 251.195.*.*
於
2016/09/08 00:28:11
發文IP 251.195.*.*
於
2016/09/08 00:30:42
發文IP 251.195.*.*
![]() |
| ![]() | ||||||||||
好車, 但是保養後勤能勝任嗎?😌 | ||||||||||||
![]() | ![]() |
![]() |
| ![]() | ||||||||||
😇1.4T應該只是AWD,所以我把他當成安全配備看 | ||||||||||||
![]() | ![]() |
![]() |
| ![]() | |
是不是把車門後視鏡調的更靠近車邊愈沒盲點?😇 | |||
![]() | ![]() |
於
2015/02/23 21:42:16
發文IP 234.1.*.*
於
2015/02/23 21:49:43
發文IP 234.1.*.*
![]() |
| ![]() | ||||||||||||||||||||
就規範標準來說, SN 的機油損耗率要比SM嚴格; 也就是說SN被蒸發掉的量或燃燒掉的量要比SM少。 先不考慮基礎油本身的分子結構(如官能基或第幾group等), 原則上基礎油分子量本就不是單一; 使用過程的損耗, 有一個是從PCV閥蒸發掉了。 低分子量(低碳鏈)的結構, 代表的的是較低的沸點。基礎油並不是純物質, 有廣泛的分子量分佈, 在使用過程中, 分子量低的一定會先揮發。問題來了, 如果這隻基油含有大量低分子量的基礎油, 為了要達到黏度規範, 是必要添加高分子量的基礎油(或高沸點), 或較大量的黏度指數促進劑(viscosity index Improver, 最基本的如聚丁二烯或聚戊二烯這類高分子量有雙鍵的), 這些東西都是積碳膠泥的來源。 但是合成油擅長的就是基礎油的分子結構均一性較高, 黏度指數促進劑放得少(礦油即使加再多的黏度指數促進劑也做不出5W-50), 照說不應該發生損耗量比礦油大的情況; 而且全合成的還是5W-40, 礦油是0W-30......雖說礦油是SN級數比全合成的那支SM高, 但幾項數據加加減減下來也不應該差那麼多才是。 這兩支油都是在原廠保養, 應該不存在假油的問題---剛剛看了一下, 全合成那支不是出光, 是天津日石製造, 這是一家大陸中國石油、JX日礦日石能源(前身為新日石)、明和產業(三菱旗下)三家合資的合資廠, 幫本田代工的, 應不存在兩光油的問題。 我會再看看, 到底是車況還真是油品的問題, 目前還真不好說。 你或許問我怎麽不試試其他機油? 神洲遍地假貨, 我沒信心, 所以都回原廠保養(這間4S店還是台灣人開的), 機油也就那三種, 0W-20、0W-30、5W-40, 還能怎麽搞? 總不能叫我機油還從台灣帶過來吧! 每次沙茶醬還有維力肉燥就把皮箱占滿了。 | ||||||||||||||||||||||
![]() | ![]() |
![]() |
| ![]() | |
1、礦油雨與各類合成油油基不同, 混在一起不互容, 混了就分層。 2、添加劑都有一定的起作用濃度, 甚至最高限溶解度。如果以最低限濃度來說, A機油中X添加劑期最低有效起始作用濃度0.3%, 廠商添加0.4%;B機油中Y添加劑期最低有效起始作用濃度0.3%, 廠商添加0.4%。如果你把 AB兩機油等比互混, 会導致X、Y都變0.2%, 未達理想起始作用濃度。 機油這玩意兒入門門檻不高, 但要搞好卻是極高學問。這也是為何市面上阿貓阿狗雜牌一堆, 甚至拿機械油來混充.........如果不想因小失大, 最理想是不混用。 我曾經在中壢朋友的保養廠, 朋友說有廠商來推一瓶八百天價機油, 要我先試試。本無意願, 後拗不过朋友好意, 掛保證如果有問題他負責的條件下換了四瓶。才從中壢交流道上去, 沿路狂飆還沒到林口坡, 機油燈就亮, 然後掛在林口坡半山腰。 拖回中壢一開汽缸頭, 完全傻眼.........機油通通變焦炭 --- 乾的炭渣! 從此只用大廠機油。............... | |||
![]() | ![]() |
![]() |
| ![]() | |
............ 最近又發現一件很有趣的事 ---- 出光全合成 5W-40 SM 開五千公里会少0.5-0.8公升; 但同樣出光礦油 0W-30 SN 不會少...... | |||
![]() | ![]() |
![]() |
| ![]() | |
歹勢, 1、TX3 是........? 2、你的鋼圈 OFFSET 不對, 胎壁已經磨到不知啥洨..........你有沒有注意到你的胎壁已經有一圈磨損? 這個才麻煩。 | |||
![]() | ![]() |
![]() |
| ![]() | |
不要汽車連油氣都吃不到 應該還可以啦 因為是用「汽」油在產生動力了 不是吃油在產生動力的 只要可以吸到油氣 應該都不是什麼問題! | |||
![]() | ![]() |
![]() |
| ![]() | |
飛機用到線傳飛控只是因為先天不穩定性所需要 如F16 車子需要的是方向盤傳來的手感 尤其是標榜操控的車型 線傳要作到類似的手感... 祝你好運😆 花那種錢在那種地方真是無言 就好像每次看到RX8就覺得馬自達你何苦呢? 明明真的很不賴的車 但看到轉子引擎就算了😌 像duke引擎這種好物才該花錢在上面😍 | |||
![]() | ![]() |
![]() |
| ![]() | |
😌 線傳轉向... 我相信在靈敏反應上會很有幫助 但是個人推測對於汽車應用來說會有幾個問題: 1. 用在飛機上因為機翼必須隨時感應空氣流向來反饋,保持飛行的穩定性。 但對汽車駕駛人來說,僅少數激烈操駕或是過彎的駕駛行為需要如此高的靈敏度反饋。 而一旦用了線傳系統,需要高靈敏度的操駕又沒辦法感受到真實的路感回饋。除非是用在電動超跑的設計上可能還比較有價值。 (因為電動超跑本身就是用馬達驅動,可以跟電控系統整合) 不然的話花這錢開發出來的這種技術,包括整個車體結構設計都要修改,投入與回收不成正比。 2. 線傳系統靈敏度高,反應動作快,同時故障率也會稍高一點,除了原廠,這個維修技術要普及至少要花上10年。 (說真的,國軍光是從F-104和F-5E轉型接手二代機的飛控後勤訓練就超過10年的時間) 3. 線傳系統對於比較糟糕的路況,會造成轉向機構損耗與故障率更高。 (可以想像一下,如果有線傳轉向系統,作一次水溝蓋跑法會有怎樣的後果)😆 | |||
![]() | ![]() |
![]() |
| ![]() | |
.........(恕刪)........ 不過聽說 Q50 一樣有方向機,只是有個 "離合器" ,當偵測到有問題時,立刻切換成方向機轉向 | |||
![]() | ![]() |
於
2014/12/24 22:30:11
發文IP 251.195.*.*
於
2014/12/24 22:47:41
發文IP 251.195.*.*
![]() |
| ![]() | ||||||||||||||||||||||||||||||||||||||||
或許就是 [立刻掛] 特性讓汽車製造商望之卻步...😇 | ||||||||||||||||||||||||||||||||||||||||||
![]() | ![]() |
![]() |
| ![]() | |
.........(恕刪)........ 不過聽說 Q50 一樣有方向機,只是有個 "離合器" ,當偵測到有問題時,立刻切換成方向機轉向 | |||
![]() | ![]() |
![]() |
| ![]() | |
Q50在北美賣不好就是因為用了steer by wire. 除了初期有不少bug之外開起來也少了路感, 整個被硬粉砲到不行. 最常見到的評語就是開起來像在用電玩的方向盤.😀 也因此舊款的G37在北美還持續銷售中,只是改個名字叫Q40😆 http://www.infinitiusa.com/sedan/q40 之前有看到硬牌可能會放棄steer by wire的文章 http://www.motorauthority.com/news/1094165_infiniti-q50-may-revert-to-older-hydraulic-steering | |||
![]() | ![]() |
![]() |
| ![]() | ||||||||||||||||||||
漢翔組裝的IDF就是用線傳飛控了. 還有那智捷汽車的電子油門用的也是這種技術. | ||||||||||||||||||||||
![]() | ![]() |
![]() |
| ![]() | ||||||||||||||||||||
說明書中寫的,歸在GPS附加模組內; 個人猜測,因為內定啓動條件是車速逹60KM以上,需要有GPS訊號,才能判讀車速, 所以廠商把這這些功能,都歸在GPS模組下, | ||||||||||||||||||||||
![]() | ![]() |
![]() |
| ![]() | |
感謝u-car與視連科,辦了試用活動, 讓小弟可以在這裡開箱了~ ..........(恕刪)......... P.S: 1.說明書有註明,記憶卡等級需求CLASS 10以上(含) 2.加裝GPS可開啓車道偏移移警示,前車碰撞警示,超速提醒,定點測速照相機提醒等功能,太讚了;GPS模組,1千有找吔~太佛心了 3.奧圖曼還配有G-SENSOR碰撞感測器,受碰撞時會自動鎖檔(預設是關閉,需手動開啓,我設低敏度) 4.停車監測功能,需全時供電;因為"它"非常輕盈,所以沒有內建電池 | |||
![]() | ![]() |
![]() |
| ![]() | |
私心講實在話,柴油車或者渦輪車甚至Cc數比較小的車 油耗都可跟油電比較,其實也該是環保車之一😌 但是這補助方案只有特定在油電車上 會補助就是為了環保為宗旨,但是只有補助油電其實是不公的 人家歐洲補助環保可是連柴油與小車都ㄧ起鼓勵 | |||
![]() | ![]() |
![]() |
| ![]() | ||||||||||||||||||||
不是, 我在2000年就註冊了, 這車在數年後才出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選舉已經結束 懇求大家 真正以愛與擁抱 面對屬於我們的新世代 不要去逼誰~也不要再帶著已經過去的怨恨...... 😇😇😇😇 拜託大家.... | |||
![]() | ![]() |
於
2014/11/11 16:22:14
發文IP 251.195.*.*
於
2014/11/11 20:36:34
發文IP 251.195.*.*
![]() |
| ![]() | ||||||||||||||||||||||||||||||||||||||||
開車在路上跑久了,什麼廠牌的車會被做出什麼樣的行為, 都已經非常的習慣了,市佔率高果然三寶比例也非常的高.....🙂 | ||||||||||||||||||||||||||||||||||||||||||
![]() | ![]() |
![]() |
| ![]() | |
我覺得APPLE的產品,有一個不可思議的特徵,就是愈多人罵,罵愈多賣愈好!😞 | |||
![]() | ![]() |
![]() |
| ![]() | ||||||||||
這跟神車無關. 這個關鍵辭是三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恕刪)........... 話說如果用左腳踩煞車,把腳從左腳休息區抬起來再去踩踏版,一定比右腳直接從油門上挪過去要慢個零點幾秒。 時速一百,零點一秒車子也多跑了兩米七; 有時候生死就在那一兩米。 | |||
![]() | ![]() |
![]() |
| ![]() | |
照數字版的眾多鄉民標準回覆: 我又沒違規憑什麼要讓,有種就去檢舉我,沒道理沒違規的人要讓違規的 以下開始貼法條................ 這種自私人種還真不少 高速公路會難走不是沒原因 我真看不太懂怎麼有人臉皮厚到可以在全民都能使用的道路上講這麼自私的話還有觀念 😝 | |||
![]() | ![]() |
![]() |
| ![]() | |
這 是習慣問題吧 😵 | |||
![]() | ![]() |
於
2014/08/18 21:53:49
發文IP 251.195.*.*
於
2014/08/18 21:55:20
發文IP 251.195.*.*
![]() |
| ![]() | ||||||||||
先入檔再發動不就好了😆 雖然會有一頓一頓現像,只要抓準苔命踩下油門讓它衝出去就OK囉! 😆😆😆 | ||||||||||||
![]() | ![]() |
於
2014/08/18 21:38:10
發文IP 251.195.*.*
於
2014/08/18 21:40:08
發文IP 251.195.*.*
![]() |
| ![]() | ||||||||||
對熟練的手排車駕駛來說、無離合器入檔是真的很簡單,高速與否都一樣的! 以前常出門救車就常 無離合器 開高速公路回新竹 當然、這是錯的! 😆😆😆 | ||||||||||||
![]() | ![]() |
![]() |
| ![]() | |
剛喝了檸檬汁! 😆😆😆😆😆 | |||
![]() | ![]() |
![]() |
| ![]() | ||||||||||||||||||||||||||||||
基本上、會修車的大蓋都知道這種簡單道理的。 | ||||||||||||||||||||||||||||||||
![]() | ![]() |
![]() |
| ![]() | ||||||||||
歐 那是我誤會了 不好意思 我沒有很厲害 會這樣玩的人還不少 | ||||||||||||
![]() | ![]() |
![]() |
| ![]() | ||||||||||
貨車沒同步環一定要對轉速😆 | ||||||||||||
![]() | ![]() |
![]() |
| ![]() | |
對。新一代堅達。 最大的識別特徵是照後鏡位置。 | |||
![]() | ![]() |
![]() |
| ![]() | |
左腳踩煞車。。。。。。。。 這個怎麼踩? ![]() | |||
![]() | ![]() |
![]() |
| ![]() | ||||||||||||||||||||
沒有你想的那麼難 然後不用那麼酸😌 開手排車不知道幾檔幾千轉速度大概是多少那我想應該很少在開 隨便找都有得看 教練在教 你要拜就去拜 5分19秒開始看 | ||||||||||||||||||||||
![]() | ![]() |
![]() |
| ![]() | |
.................... 假如對引擎轉速跟自己車子非常熟悉 那行進中可以完全不使用離合器進退檔 一般的車子就可以這麼做 不一定只有在序列式變速箱才可以 只是技術不夠變速箱會讓你知道😆 ..................... | |||
![]() | ![]() |
![]() |
| ![]() | |
所以結論是 左腳煞車是對的 右腳煞車也是對的 換擋不用離合是對的 換檔用離合也是對的 但技術不對硬要用就會出代誌😆 | |||
![]() | ![]() |
![]() |
| ![]() | |
.................. 為什麼要左腳煞車? 因為右腳煞車的狀態下油門跟煞車沒有交集 左腳煞車就多了油門跟煞車的交集 就多了更多空間可以對車子的動態作控制 另外左腳一直準備在煞車狀態對於煞車的反應更快 至於有能力這樣玩的😆 沒天分不要亂來😆 左腳煞車沒什麼對錯 沒能力硬要用某種方法只會有錯的結果😆 | |||
![]() | ![]() |
![]() |
| ![]() | |
當 ![]() 不在油門時,把他(右腳)轉到『煞車踏板的上方』, 這是安全的駕駛習慣。 習慣了、久了, 這會成為安全駕駛的反射動作。 若如此, 在街、巷口行車,你決不會是某事故的事主。 | |||
![]() | ![]() |
![]() |
| ![]() | ||||||||||
在多年前、這是沒錯! 在現今、不正常的事故中爆衝成了多數人該煞車卻只踩油門的檔箭牌! 右腳、左腳、都是人的腳! 腦、才是決定人的下一步! | ||||||||||||
![]() | ![]() |
於
2014/08/17 00:33:03
發文IP 234.1.*.*
於
2014/08/17 11:36:01
發文IP 234.1.*.*
![]() |
| ![]() | |
.................. 為什麼要左腳煞車? 因為右腳煞車的狀態下油門跟煞車沒有交集 左腳煞車就多了油門跟煞車的交集 就多了更多空間可以對車子的動態作控制 另外左腳一直準備在煞車狀態對於煞車的反應更快 至於有能力這樣玩的😆 沒天分不要亂來😆 左腳煞車沒什麼對錯 沒能力硬要用某種方法只會有錯的結果😆 | |||
![]() | ![]() |
![]() |
| ![]() | |
當 ![]() 不在油門時,把他(右腳)轉到『煞車踏板的上方』, 這是安全的駕駛習慣。 習慣了、久了, 這會成為安全駕駛的反射動作。 若如此, 在街、巷口行車,你決不會是某事故的事主。 | |||
![]() | ![]() |
![]() |
| ![]() | |
左腳踩煞車...沒啥對與錯的問題 有句老話...專家只不過是訓練有素的狗...話雖難聽.. 不過....倒也貼切 自排車習慣左腳踩煞車...大概理由是怕左腳太閑...怕緊急時右腳踩錯踏板... 手排車習慣左腳踩煞車...大概理由是怕腦袋太無聊吧?? 等你真正常開手排車...你會發現減速..其實很少是靠踩煞車的...而是靠降檔 | |||
![]() | ![]() |
![]() |
| ![]() | ||||||||||||||||||||
TOYOTA車我也喜歡過........... 😌 HINO公司以前有就買過. 日產.五十鈴都有. 之前HINO三噸半車沒力且不耐重荷. 這次公司買車. 租賃公司是推薦不一樣HINO (和潤) 看了一些規格資料. 可以感覺HINO這次真的是想搶CANTER的地盤. 樣樣規格針對性都非常重. 貨車可沒有撞擊跟操控勝負可言. 一般都是考慮經濟性. 稅金.油耗.載重.維修..... 不過CANTER還有前後雙卡鉗的四輪ABS碟煞加EBD. 以及煞車優先系統. 你應該知道勝出的理由吧 ! 老實說我還考慮了IVECO DAILY. 1.這車口碑還沒出來. 2.台塑集團車子的下場...... 3.就不考慮2這方面.歐系車的保養跟維修...... 有重型貨車的就知道 ! | ||||||||||||||||||||||
![]() | ![]() |
![]() |
| ![]() | |
M大. 新一代三噸半引擎開始配這個了. 這次公司要買三噸半貨車. HINO跟FUSO比較良久. 規格都差不多. HINO還主打免尿素. 最後買了FUSO PRO CANTER. 因為HINO是4.0升級引擎. FUSO是3.0升. 馬力都一樣. 扭力HINO較大. 基於排氣量因素. FUSO維修較節省 (以上一代二者相較) 而且一次購買10輛FUSO折扣比較大. 所以FUSO PRO CANTER中選 ! | |||
![]() | ![]() |
![]() |
| ![]() | |
圖中的顯示幕就是柴油碳微粒濾清器(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縮寫成DPF)積存情形. 燃燒碳微粒子的動作並非隨時都在進行, 而是利用廢氣的壓差感知器來偵測其儲存量。 一旦達到飽和量, ECU行車電腦會發出訊號進行「濾清器再生」, 提高引擎的工作溫度, 利用引擎產生的高溫廢氣(大約600℃至650℃) 燃燒儲存在濾清器內的碳微粒子。 但在某些行車情況之下. 例如極短時間使用引擎. 例如短程行走. 導致時間不夠進行整個行程. 當顯示幕累積到橙色的警告. 就必須將引擎發動. 以怠速狀況下強制(手動)方式執行. 車種是pro canter. 第一次看過. | |||
![]() | ![]() |
![]() |
| ![]() | |
原來方法是這麼簡單😆😆 | |||
![]() | ![]() |
![]() |
| ![]() | ||||||||||||||||||||||||||||||
這就不用了😇 帳號給你、獎金3天內匯過來即可😆😆😆😆😆 | ||||||||||||||||||||||||||||||||
![]() | ![]() |
![]() |
| ![]() | |
新車時我買過...也是圖短乘方便不讓儀表版不要一直叫... 用沒多久...結果一次上快速道路因故緊急煞車安全帶整個把裡面卡榫拉斷在也扣不上了... 結果我把那個拆開看~結果裡面卡榫是塑膠做的😩 還是乖乖原廠安全帶扣環吧... | |||
![]() | ![]() |
![]() |
| ![]() | ||||||||||
難得有張作品可以傳家了 😆😆😆😆😆 | ||||||||||||
![]() | ![]() |
![]() |
| ![]() | ||||||||||||||||||||||||||||||
習慣一旦養成了,要改還真不容易 小弟還有一個習慣也是改不了,就是打方向燈的習慣 即便是在自家大樓的地下室轉彎也會習慣性的打方向燈 有朋友笑我說後面又沒有車,你要打給誰看啊? 我說,那是習慣性改不了耶................😊 | ||||||||||||||||||||||||||||||||
![]() | ![]() |
![]() |
| ![]() | |
至於超車要回原車道的,之前是這麼寫的沒有錯。 因為這當中的主管單位是高公局,之前得到的資訊也是這麼說。 而執行的單位是交警局,他說因為看法與高公局有實務的落差。 而真正的執行人是交警局,在這麼多的事故發生之後,加上台灣的車道少 超車道的精神在國外是對的,但是台灣不是很適合。 所以他們採取的方式,是讓內側車道以最高速限行駛是合法的,是台灣自己訂出來的。 不是採用國外的作法。 因為高公局與交警局,有一些看法的不同。執行是以交警局為主。 有問題懷疑的,請打第一公路警察大隊泰山分隊電話:(02)29094111 分機是2199 作求証,避免以訛傳訛、害了那一些合法的使用者。 備註: 本來不想回這一些文章,浪費我的時間 但是為了怕有人被誤導、也作混淆只好挺身而出,求証資料。 好,版面很臭了、請到別的地方不要再來。 本版:關門大吉 | |||
![]() | ![]() |
![]() |
| ![]() | ||||||||||||||||||||||||||||||||||||||||
正解 內線龜車的車速舉證要以警方為準 逼車的部分就要看國道警察要不要舉發了 | ||||||||||||||||||||||||||||||||||||||||||
![]() | ![]() |
![]() |
| ![]() | |
![]() | |||
![]() | ![]() |
於
2014/07/27 12:43:16
發文IP 234.1.*.*
於
2014/07/27 12:52:56
發文IP 234.1.*.*
![]() |
| ![]() | ||||||||||||||||||||
在N檔下 一樣可以轉方向盤 如果有電子輔助的只是會重手一點 煞車 放心 熄火後一定夠你踩到停 我也一個過來人 不過我不是爆衝 ^^~ | ||||||||||||||||||||||
![]() | ![]() |
![]() |
| ![]() | ||||||||||
這是觀念問題... 快速道路速限60~80km/hr 龜車當然會認為可以時速61慢慢開...不違規 但是...也稍微留意後視鏡...後有來車...也做些動作讓道 不能因你時速61沒違規.... 就認為後車閃你大燈...就是逼車...就是沒保持安全距離 反到要小心自己造成交通阻塞...一樣也會收到紅單的 高速公路內車道...視為超車道 要當路隊長...不讓道也行...得以當地路段最高速限行駛 例如速限110...要在內車道當路隊長...請保持110以上 不然...還是算違規佔用超車道 | ||||||||||||
![]() | ![]() |
![]() |
| ![]() | |
為什麼我想給那輛逼車兇手一個讚啊?😆😆 | |||
![]() | ![]() |
![]() |
| ![]() | |
為什麼我想給那輛逼車兇手一個讚啊?😆😆 | |||
![]() | ![]() |
![]() |
| ![]() | |
...............(恕刪)............. 因為我們一般的駕駛習慣,不若賽車輪胎的高溫變化 夏天冷胎溫約30度、冬天約20度,高速行駛約可到攝氏50度,了不起約莫20-30度的溫差 一般空氣大約胎溫上升攝氏六度左右會提高1PSI 氮氣的膨脹係數低,同樣的胎溫變化,胎壓的上昇的變化較沒那多 空氣與氮氣的膨脹係數雖有差別,但是只有20-30度的差異,一般車主不容易感受到差異是正常的 但是賽車的熱熔胎胎溫可達80度以上,胎溫的變化往往相差50度以上 空氣與氮氣的膨脹係數變化在這裡就顯得巨大了 所以飛機輪胎或是賽車輪胎使用氮氣是有其理由的 ...............(恕刪)............. | |||
![]() | ![]() |
![]() |
| ![]() | |
小弟非專家,只是說明一些概念,而且開頭就已經寫"就一般車子而言,根本沒有差" 這個前提是大家都有共識:打氮氣免錢那就打氮氣,若是要額外費用大可不必,因為沒有什麼差別。 水有三態:液體、固體、氣體。空氣中含有不到1%的水蒸氣,那水蒸氣是不是氣體?(當然是氣體) 溫壓定律已經說明所有氣體熱膨脹係數都一樣,所以這還會有影響嗎? 那水蒸氣若在輪胎內變成水(液態),那就會有影響嗎?這點更是有趣的一點, 熱膨脹一般而言 固體<液體<氣體 , 水的熱膨脹既然沒氣體大,那更是沒有影響。 基本概念只要清楚,其實就可看清楚商家話術。 至於賽車與飛機的輪胎為何要用氮氣,抱歉是真的不知道,還請有知道的大大不吝惜告知。 但不能因為這樣就說一般汽車灌氮氣比較好,這已經犯了邏輯上的倒果為因。 舉例:天下雨地上(只要沒有遮蔽物)一定是濕的,但地上是濕的就一定是天下雨嗎? ...............(恕刪)............. | |||
![]() | ![]() |
![]() |
| ![]() | |
惰性氣體是:即氦(He)、氖(Ne)、氬(Ar)、氪(Kr)、氙(Xe)、氡(Rn)。 😩 | |||
![]() | ![]() |
![]() |
| ![]() | ||||||||||
要抽掉比較難 一般是用這種方式來取代 灌滿.放氣.灌滿.放氣.灌滿 這樣子純度應該就不錯了 而根據我裝ORO TPMS幾年的經驗來說 觀察的心得是"差不多" 差別就是有水跟沒水的差別 氮氣跟保養良好的空壓機--->沒水 家裏簡便型打氣機跟保養不好的空壓機--->有水 | ||||||||||||
![]() | ![]() |
![]() |
| ![]() | ||||||||||||||||||||
請不要把化學性質套到物理性質上。 老師們會哭的.... | ||||||||||||||||||||||
![]() | ![]() |
![]() |
| ![]() | |
.............(恕刪)............ 可是優卡變很多了........ 以前看一些老輩. 例如博啟.小可愛.塌塌米.三噸....... 都是對車有一定學識而且言之有理的. 除了噸大久久還會現蹤. 現在呢? | |||
![]() | ![]() |
![]() |
| ![]() | ||||||||||
攔截記憶碼? 拍的沒有這部緊湊,不過也很好看 | ||||||||||||
![]() | ![]() |
![]() |
| ![]() | |
😍😍 蠻nice的手機. 😍😍 不過為何這個價格帶的四核手機都沒有 MHL ....@_@ | |||
![]() | ![]() |
![]() |
| ![]() | |
我們的發射器與金屬氣嘴是分離式鎖在一起的,所以發射器可以單獨更換,金屬氣嘴亦是 甚至有車友是單獨購買我們的金屬氣嘴去安裝呢~~ | |||
![]() | ![]() |
![]() |
| ![]() | ||||||||||||||||||||||||||||||||||||||||
我們是胎內式的,發射器是鎖在鋁圈裡面,從外觀是看不到的 如圖片所示 ![]() | ||||||||||||||||||||||||||||||||||||||||||
![]() | ![]() |
![]() |
| ![]() | ||||||||||||||||||||
是的~ | ||||||||||||||||||||||
![]() | ![]() |
![]() |
| ![]() | ||||||||||
![]() ![]() 經常持續高速行駛超過2小時的話,才需每8萬公里或4年更換1次...😇 | ||||||||||||
![]() | ![]() |
![]() |
| ![]() | ||||||||||
😌 | ||||||||||||
![]() | ![]() |
於
2014/06/03 23:50:03
發文IP 251.195.*.*
於
2014/06/04 00:11:05
發文IP 251.195.*.*
![]() |
| ![]() | ||||||||||||||||||||||||||||||||||||||||
歹勢 小弟資訊太於落後了😭 | ||||||||||||||||||||||||||||||||||||||||||
![]() | ![]() |
![]() |
| ![]() | ||||||||||||||||||||
此外就是後勤維修差 也不知何時會....😇 | ||||||||||||||||||||||
![]() | ![]() |
![]() |
| ![]() | ||||||||||||||||||||
哇,ARTC 置入性行銷「STP 吃機油剋星」耶! 😲 可是,用那個會不會導致「油泥」? 😵 | ||||||||||||||||||||||
![]() | ![]() |
![]() |
| ![]() | ||||||||||||||||||||||||||||||
國外消費者對 2.7 Grand Vitara 風評不錯 http://www.edmunds.com/suzuki/grand-vitara/2007/consumer-reviews.html | ||||||||||||||||||||||||||||||||
![]() | ![]() |
於
2014/06/03 00:46:33
發文IP 251.195.*.*
於
2014/06/03 11:01:50
發文IP 251.195.*.*
![]() |
| ![]() | ||||||||||||||||||||
大大您可能運氣好 像我認識的植栽大盤商 所開的 2.7 Grand Vitara 都在原廠保養 不到20萬KM就吃機油了 ..........(恕刪)......... | ||||||||||||||||||||||
![]() | ![]() |
![]() |
| ![]() | |
國外市面上幾乎看到的都是W30以下......😞聽你在虎爛😝 0w50的機油拉馬力 增加了10匹 | |||
![]() | ![]() |
![]() |
| ![]() | ||||||||||
我有說完全沒有W40以上的機油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除非我的車引擎機油蓋有特別註明說可以 否則我還是會乖乖的用SAE40~50的機油比較保險 必竟車是自己的用SAE20~30如果引擎壞了也沒人會幫你出錢修 | |||
![]() | ![]() |
![]() |
| ![]() | |
這是本田2.4引擎的機油蓋 .......................................... ![]() | |||
![]() | ![]() |
![]() |
| ![]() | |
..............(恕刪).............. | |||
![]() | ![]() |
![]() |
| ![]() | |
不曉得把機油耗損(俗名就是吃機油)視為正常的VAG集團引擎,始用5W50甚至60就不會有機油耗損了嗎?😆 | |||
![]() | ![]() |
![]() |
| ![]() | ||||||||||||||||||||
吃機油的車,還是要把吃機油的原因找出來, 否則就算加10W60還是會吃啊...😇 | ||||||||||||||||||||||
![]() | ![]() |
![]() |
| ![]() | ||||||||||
撇開「機油外漏」不談,單就「機油內漏」的成因而言,據小弟所知, 大概有下列四種 (依修理費用由高至低排列): 1. 活塞環已磨損; 2. 汽門挺桿的油封已劣化; 3. 引擎上蓋(凸輪軸蓋)的排油孔(機油回流孔)已堵塞; 4. PCV 閥作動不良。 那位同事的車,初步排除了上列 3、 4 兩項原因, 而只剩下那修理費用最高的 1、 2 兩種可能;所以,他就決定不修了 .... 😇 | ||||||||||||
![]() | ![]() |
![]() |
| ![]() | ||||||||||
但可以增加密封性,減緩吃機油現象啊😇 http://www.artc.org.tw/chinese/03_service/03_02detail.aspx?pid=1933 | ||||||||||||
![]() | ![]() |
![]() |
| ![]() | |
10W40 或 5W50? 5W30最好😊 | |||
![]() | ![]() |
![]() |
| ![]() | |
去年11月牽SwiftSport 業務說新車5000公里就要換CVT油 之後每20000公里再換 | |||
![]() | ![]() |
於
2014/05/27 17:41:29
發文IP 234.1.*.*
於
2014/05/27 17:58:14
發文IP 234.1.*.*
![]() |
| ![]() | |
那只不過是1~2千時的影響不大 過了1~2千衰退的影響大不大里程多了就知道 以前跑白牌車3年多從未看過有那個司機敢用後面番號30以下的機油 白牌車里程累積很快 很多司機都一萬才換機油 用後面番號30以下的機油 是要讓自己的白牌車早點掛嗎 別忘了後面的番號是在保護引擎啊 | |||
![]() | ![]() |
共
892
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