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er

2012/01/04

註冊日期

20

累計好評

190

發文總數

182

回應 eee00800 (無差別攻擊) 所寫
為什麼韓國的目標是台灣
而不是日本,中國
是因為我們好欺負!?還是我們不團結,外國的月亮比較圓!?等等的原因
蠻值得想想的


韓國的目標是台灣應該是我們自己說的吧?像三星的目標根本就已經是Apple了,看看三星在美國的廣告,有明顯強調 iPhone 5沒有的功能的(感覺是針對商務人士),也有LBJ代言,針對年輕人的廣告。不過手機業版圖變化之快,沒有幾個人可以想到黑莓機幾年前還是穩霸商務手機龍頭,那時看到美國總公司出差人員是人手一支黑莓機的。所以說要坐穩手機龍頭也是不容易的。
不過在汽車方面,感覺韓國還是以Toyota為模仿的對象。因為重工業要短時間內崛起還是有困難的。
回應 allmoron (allmoron) 所寫
回應 lyj2605 (Diver) 所寫
回應 allmoron (allmoron) 所寫
回應 shin7139 (FRANK) 所寫
三星滅台計畫

【今周刊/撰文】

時間再推回2006至2007年,當時全球景氣熱絡,台灣的DRAM廠力晶、茂德、華邦,與日本爾必達的合作相當成功,每家公司獲利大好。當時爾必達執行長坂本幸雄,由於成功結盟台灣代工廠,振興日本DRAM產業,還一度被日本媒體譽為民族英雄。


2007年第三季,台灣兩大面板廠友達與奇美電,業績屢創新高,友達當時的季度獲利還超越三星與樂金,震驚韓國。


統媒終於說實話了。
原來陳水扁當政時,台灣經濟一片榮景。
是誰把台灣搞爛的?
馬英九?KMT?














不止,罪重要的,是那一堆白癡中華台北689!


2007時“全球”景氣大好,不要忘記了2008時就全球景氣大壞了。跟誰是總統沒有關係吧?再說如果當年台灣景氣大好是阿扁的功勞,那 DPP為什麼還會大敗?


原因在哪?你照個鏡子就知道了。😀😀


這就是內耗。
回應 jchlan9 (風動幡動心動) 所寫
這種事絕對不會發生在美國,
只要有問題馬上換一輛新車,
台灣的消費者很可憐,
被車商吃得死死的😌


美國雖然有所謂的“Lemon Law”,但是每個州的規定都有些不同。如果不幸買到了車王,還是要給車商幾次機會修理。真的都修不好,才能請律師以“Lemon Law"的訴求打官司。而且這段期間,為了保留證據,車子都不能開的。所以也是很費事費神的。
回應 sentra200411 (終極哈拉) 所寫
真想把四輪來令片都換.......(至少代表我會保養車子愛車子的車主)

不過....可是....就是用不壞.......無法當愛車子的車主?


沒有必要跟錢過不去吧?還可以堪用就繼續用了。因為剎車時重心向前移的關係,後剎車本來就磨損的少很多。
我的X-Trail 是在去年年底,14W公里時才換前後剎車片的。也許是駕駛習慣及大部分都是在高速公路行駛有關吧。
1. 那個控制外活塞動作的凸輪耐久性是個問題。
2. 外活塞及內活塞都需要活塞環,那就代表了2倍的活塞環數量了。這樣阻力一定也增加了不少。
3. 通常增壓都是在氣缸外增壓空氣的,在氣缸內增壓就是增加壓縮比,會產生爆震的。
不管是那一種引擎,任何機構的改善如果沒有實際改善排污的數據的話,應該是沒有什麼未來的市場。
X-Trail的超大天窗,因為重量過重,用了幾年後很容易因為支架變形而下傾(在天窗後方與車頂鈑金部分可以明顯看到間隙)。解決方法是加墊片將天窗墊高。不過可以的話,最好要避開配備天窗的二手車,因為排水口可能因為常年累積的樹枝,樹葉及污垢而堵塞。而且一出問題的話可能就非修不可,不然洗車,下大雨或是颱風還要擔心會不會漏水。
在引擎熱時,引擎內的水箱精(防凍液)會因熱膨脹,從水箱蓋流到副水箱中。等到引擎冷卻後,水箱內會產生真空將防凍液吸回去。所以應該開了幾次後水箱及副水箱的濃度就會變為一樣的。
前往討論:水箱精濃度
回應 uy (正牌小魚兒) 所寫
回應 kompressor (KOMPRESSOR) 所寫
na


K大
na是啥?
自然進氣嗎?
KOMPRESSOR是機增的意思喔
😇😇


NA - Naturally Aspirated (engine)
http://http://wikicars.org/en/Naturally-aspirated_engine
前往討論:各家可變汽門揚程
可以造成堆積物的不是只有燃油而已,還有引擎室內的油氣。為了減低排污,大概在1960年起汽車引擎都有安裝PCV閥(Positive Crankcase Ventilation),這是將引擎室爆炸燃燒的氣體經過活塞環後溢出到引擎本體,如果沒有PCV閥,這個氣體產生的壓力不但會讓引擎室的排氣直接排到大氣,造成空氣污染,同時也會讓引擎內產生正壓而可能造成漏油(另一種環境污染)。而PCV閥是將這些氣體及引擎室內攪拌起來的油氣導入到進氣管蝴蝶閥(怠速馬達)之前。這些油氣是會附著在蝴蝶閥及其下游的進氣歧管,進氣歧管內的噴油嘴及氣門(不信你把怠速馬達前或後的軟管鬆開,應該可以看到怠速馬達閥門處都有黑黑油油的物質)。有些車是將PCV閥導入到空氣濾芯之前,這樣是可以降低這些油氣對PCV閥下游零件的污染。

另外你的Sentra應該還是用濕式的空氣濾芯(紙濾芯噴上油的那種,摸起來油油的)這些也都會造成在其下游零件產生堆積物。如果改成不織布(白色的那種,價格較貴),也會有幫助的。
回應 alizx (alizx) 所寫
只是清完節氣門 然後要歸零啊
不然還能幹嘛嗎 ?


我知道有些Toyota車(非國產)的故障碼消除也要用此方法。
選這種地點也不恰當,警察要封鎖還不簡單,出口及入口封住就全部都跑不掉了。美國很多地方週末晚上的也是停車場都會變成改裝車聚集的地方(南加州應該特別多)。不過大部分都是要秀引擎蓋裡面的東西,所以大部分都靜態展示,引擎蓋都是打開的,而且重低音喇叭絕對比引擎聲大。而且這種警察也不會取締,因為停車場都是私人土地。但是如果自己公共道路上直線加速比賽的話,警察是一定會取締的,而且還會把車子沒收。
會不會是保養時拆汽油泵裡面的燃油濾芯時不小心損壞了汽油泵蓋。那個蓋子不是很好拆的(因為要確保沒有油氣漏出)。我的X-Trail的汽油泵蓋子當時我還是用大支螺絲起子加上鐵鎚敲了好久才鬆掉的。
前往討論:ix35更換汽油泵蓋??
回應 dreambox (我是外星人) 所寫
回應 lyj2605 (Diver) 所寫
會不會是保養時拆汽油泵裡面的燃油濾芯時不小心損壞了汽油泵蓋。那個蓋子不是很好拆的(因為要確保沒有油氣漏出)。我的X-Trail的汽油泵蓋子當時我還是用大支螺絲起子加上鐵鎚敲了好久才鬆掉的。


所以?是師傅換汽油濾芯時(工單有這項),把汽油泵部分拆壞掉?
而且,很可能有傷到油箱本體?
哪天爆炸,就是我衰小??😰😰😰


如果有傷到的話,比較有可能的應該是油箱蓋上燃油泵蓋子,有螺紋的地方受損,因為拆燃油泵只會動到這個地方。而且那個蓋子與油箱之間還有一個環狀的封條,是會在吸收油氣後膨脹以確保密封性。所以如果這幾天沒有聞到汽油味的話,那油箱的密封性就沒有問題了。如果有漏的話,車子一定都聞得到(那個燃油泵應該是位於後座下方)。所以如果聞不到就沒事了,也不用擔心會爆炸了。
其實技師修車時把東西弄壞了是很常見的。還主動幫你換掉(當然是零件費用他們自行吸收了)就算是負責了。
我是覺得技師的用意只是要提醒客戶注意一下如果有異常的話記得要回廠檢查。不然他可能車子還要多留個幾天,而且還有開車路試幾次確認。
前往討論:ix35更換汽油泵蓋??
回應 a934558 (a934558) 所寫
不能鎖太緊會滑牙?😆

別鬧了!不鎖緊一個月就好!它會鬆掉!機車鬆更快!

所以一定要鎖緊!

我自己換很多次了也幫朋友換都好好的沒滑牙過!


先用手鎖了幾個牙後再用扳手鎖就不會滑牙了。另外很多火星塞的包裝上都有說明,大概是感覺鎖到底後(要扳手助力感覺轉不動了)再轉1/4圈就好了。
4缸引擎通常最好換,但是現在有些新車的排氣歧管都改到朝後方(目的是為了減少排氣歧管與觸媒的距離,可以加速觸媒加熱,減少排污),進氣歧管改到朝前,這樣的佈局造成有些車要換火星塞時要先拆進氣歧管。不過這類車很多應該都是原廠就用銥合金火星塞了,所以可以撐個10萬公里才換。
構想不錯。只是萬一有擦撞的話不是找汽車廠修了,而是要找有FAA機身維修執照的人修才可以再度起飛。
前往討論:就是要不斷的發展
回應 sentra200411 (終極車手) 所寫
回應 dreambox (我是外星人) 所寫
回應 lyj2605 (Diver) 所寫
會不會是保養時拆汽油泵裡面的燃油濾芯時不小心損壞了汽油泵蓋。那個蓋子不是很好拆的(因為要確保沒有油氣漏出)。我的X-Trail的汽油泵蓋子當時我還是用大支螺絲起子加上鐵鎚敲了好久才鬆掉的。


所以?是師傅換汽油濾芯時(工單有這項),把汽油泵部分拆壞掉?
而且,很可能有傷到油箱本體?
哪天爆炸,就是我衰小??😰😰😰


汽油芯如果是在汽油泵浦裡面的話?是永久免換氣油芯的。

(一車到底)...如NISSAN車種(永久免換汽油芯)

也就是說那顆汽油芯 = 能容納至少一公升沙塵。(三萬公里會有一公升雜質嗎)...都加油+土沙進去嗎?


我的X-Trail是大概在8萬公里時換的,也是要先將汽油泵拆出才能換上新的汽油濾芯。而換下來的濾芯是深咖啡色(新的是淺黃色)。如果真的是號稱永久免換汽油芯的話(建議要上網查證比較保險),就是等到汽油泵掛了才換了。也許我的汽油泵可以撐到12萬公里(或甚至更久)再換也沒關係,但是我是覺得換了還是比較心安,至少比較不用擔心汽油泵掛掉。
前往討論:ix35更換汽油泵蓋??
回應 sentra200411 (終極車手) 所寫
回應 lyj2605 (Diver) 所寫
回應 sentra200411 (終極車手) 所寫
回應 dreambox (我是外星人) 所寫
回應 lyj2605 (Diver) 所寫
會不會是保養時拆汽油泵裡面的燃油濾芯時不小心損壞了汽油泵蓋。那個蓋子不是很好拆的(因為要確保沒有油氣漏出)。我的X-Trail的汽油泵蓋子當時我還是用大支螺絲起子加上鐵鎚敲了好久才鬆掉的。


所以?是師傅換汽油濾芯時(工單有這項),把汽油泵部分拆壞掉?
而且,很可能有傷到油箱本體?
哪天爆炸,就是我衰小??😰😰😰


汽油芯如果是在汽油泵浦裡面的話?是永久免換氣油芯的。

(一車到底)...如NISSAN車種(永久免換汽油芯)

也就是說那顆汽油芯 = 能容納至少一公升沙塵。(三萬公里會有一公升雜質嗎)...都加油+土沙進去嗎?


我的X-Trail是大概在8萬公里時換的,也是要先將汽油泵拆出才能換上新的汽油濾芯。而換下來的濾芯是深咖啡色(新的是淺黃色)。如果真的是號稱永久免換汽油芯的話(建議要上網查證比較保險),就是等到汽油泵掛了才換了。也許我的汽油泵可以撐到12萬公里(或甚至更久)再換也沒關係,但是我是覺得換了還是比較心安,至少比較不用擔心汽油泵掛掉。

個人賤駒(小三車子)仙草已經18萬多公里......沒換過汽油芯(因為都中油加)

也許民營油質....差


FYI
我猜你的是Sentra 180,這裡有相當專業的汽油濾芯更換討論:
http://clie.ws/bbs/index.php?showtopic=109772
前往討論:ix35更換汽油泵蓋??
回應 dreambox (我是外星人) 所寫
唉~我真的很倒楣
前座聞不太到~剛停車,走到車尾就可以聞到一陣淡淡的汽油味
不確定到底是不是汽油味,還找了2個年輕的小姑娘確認~~唉~😌😌~
(前幾天還想說應該沒問題了吧!?)

買這台車,怎麼買到我一直唉聲嘆氣~~~~(我真的不是很挑剔的人)


你要確定是否真的是上次換汽油濾芯的地方出問題的話,應該把後座掀開看是不是汽油味很重。
如果是在車外聞到汽油味,那應該是活性碳罐出了問題。
前往討論:ix35更換汽油泵蓋??
回應 s9651264 (苟庵菊) 所寫
回應 shin7139 (FRANK) 所寫
台灣全力發展無煙囪工業,扣除所需人員其他全部到國外當台勞,可替台灣賺取外匯,並可確保Formosa與世無爭.

>38年來的黑心貨出清 台灣就沒有汙染 每人甲百二🙂


38年來的剩下也沒多少了。倒是後代不少,你是指這些嗎?
另外出請是要如何出清法?種族清洗嗎?
解決辦法不見得要完全廢除,強制加裝防治污染設備的話也是一種選擇。可以考慮與西方先進國家的反石化工業組織交流。
回應 231cgs (白色閃電) 所寫
回應 sun365 (~桑~) 所寫
回應 lyj2605 (Diver) 所寫
解決辦法不見得要完全廢除,強制加裝防治污染設備的話也是一種選擇。可以考慮與西方先進國家的反石化工業組織交流。


怎麼可能廢除?

財團拼經濟不是罪惡,而是要拿出企業良心與社會責任,該做的請不要擺爛!!

從去年10月起各團體積極在沿海辦理各種說明會
結果~監測值明顯降低..這代表什麼?



還記得1998年在柬埔寨的汞汙泥嗎?
你知道現在在哪裡嗎?已經多久了嗎?
良心阿!!!!😡


同一個財團在美國的廠區就不會有這些汙染,
原因是什麼?
是做不到還是不想做?😌


其實美國並不是環保最好的榜樣。美國的環保署對化工業的規定雖然很嚴,但是有漏洞,最有名的就是“Grandfather Rule",意思是超過一個年限的廠可以不必遵循最新的排污標準。不然美國也不會有反對石化工業的環保團體了。
看起來沒有剪接的樣子。因為她被問到的範圍相當廣泛,但是大部分都是關於菲律賓內政的問題,她在影片中笑的的確不是在講台灣漁民被槍殺的事情。不過我大概聽了一下,她是說那台灣漁船屢次撞擊菲律賓船隻,他們才不得已開槍的。之前發言人造成那麼大的風波應該是被移花接木的。
前往討論:我又被唬弄了嗎....
拍攝地點,車款(右駕車)及最後的網頁都是英國。這應該是在英國播放的廣告吧?
前往討論:這也太厲害了......
美國的貿易代表(US Trade Representative, www.ustr.gov) 發表的2013 報告裡面(p. 22)有以下片段:

To encourage effective action against piracy over the Internet, the United States will seek to work with the following trading partners to strengthen legal regimes and enhance enforcement:
Argentina, Belarus, Brazil, Chile, China, Colombia, India, Indonesia, Italy, Mexico, Philippines, Romania, Russia, Spain, Switzerland, Taiwan, Thailand, Turkey, Ukraine, Venezuela, and Vietnam.
In particular, the United States will encourage trading partners to implement the WIPO Internet Treaties, which will provide, among other things, protection against the circumvention of technological protection measures.

所以應該是美國在施壓才會有這些動作的。
回應 12119 (坐禪倫) 所寫
回應 kenny.chen.netman (B咖Club-神水雞) 所寫
舊油拿去炒菜嗎?😆

伴飯吃更好😆
http://forum.u-car.com.tw/thread.asp?forumid=193461


除了中油加油站都可以回收以外(直營的好像都可以),另外有些還會讓你用抽油機呢。抽油機最大的好處就是速度快。我如果自己漏都等到用滴的時候才捨得鎖上螺絲,大概要花個30分鐘了。
回應 aspire5500 (Aspire5500) 所寫
雷諾正努力削減引擎的成本
http://voice.hupu.com 2013年05月28日 12:07 路透社

雷諾老闆卡洛斯-戈恩已經向伯尼承諾,在明年新規則實施他們推出新引擎前,將會努力削減他們的引擎成本。

在摩納哥站上,雷諾宣佈下賽季將會跟目前使用法拉利引擎的小紅牛合作,而戈恩也談到,他注意到了伯尼對於成本壓力的擔心。

目前V8引擎的成本大概在九百萬歐元(1164萬美元),而新的1.6升V6渦輪增壓引擎具有能量回收系統,它的成本將會翻倍。

“的確外界有擔心引擎的成本,我也注意到了,不過我們一定會致力削減這方面的成本的。”戈恩在摩納哥站前在巴黎同伯尼的午餐時對F1記者們表示,“首先還是要讓引擎能夠滿足比賽的需要,然後才是一步步地對引擎合理化簡化,並且隨之削減成本。”

“不過戈恩也說,我們在下個賽季不會對任何人降價的,不過我們的工作是每年都讓我們的引擎的工作效率得到提高,然後再是削減成本,然後將之轉化給我們的客戶。”

雷諾這個賽季為四家車隊提供引擎,分別是紅牛,威廉姆斯,路特斯和卡特漢姆,而到了明年將會至少為三家車隊供應。

紅牛和小紅牛已經確定了下賽季的合同,而卡特漢姆的合同也敲定。

不過威廉姆斯將會轉投梅賽德斯,而路特斯也將會考慮換個供應商。

戈恩表示,為三支車隊供應引擎是下限,雷諾每年將會花150萬美元用於他們的F1引擎項目,因此公司也會有一定的商業目標。

雷諾表示目前公司的F1項目還是成功的,極大激發了中國,印度,俄羅斯和南美的民用車市場。

紅牛車隊贏得了過去三年的車手車隊冠軍而路特斯的萊科寧目前也在積分榜上緊追維特爾。

“人們看到雷諾就會聯想到技術,雷諾就意味着可靠。這就是我們傳達給消費者的信號。只要F1項目對公司還有意義,雷諾就會一直待下去。”



Carlos Ghosn 當年在雷諾入主日產後也是對日產大力實施 Cost Down,現在也開始動 F1 引擎計劃的腦筋了。
回應 jksusu (路邊攤小老闆) 所寫

http://disp.cc/b/337-5OHa

FBI敗訴!紐西蘭法庭判決 FBI應歸還Megaupload所有數據 2013-5-31 19:55:41

Megaupload 經過一年半終於「沈冤得雪」了,這次敗陣的是美國聯邦調查局(FBI)。

路透社報道,紐西蘭法庭今天判決 Megaupload 勝訴,並責令 FBI 歸還所有從
Megaupload 上獲取的用戶數據。2012 年 1 月,新紐西蘭法庭認爲 FBI 在 2012 年突
襲 Megaupload 創始人 Dotcom 的住宅時並沒有持有正確的搜查令,責令歸還所有
Megaupload 的數據,並且銷毀該內容的副本。

目前尚未清楚 Megaupload 的老用戶能否重新獲取原來的數據。Megaupload 服務一度非
常受歡迎,每日的獨立訪客數高達 5000 萬人。而美國的司法部在 2012 年 1 月將網站
關閉,理由是涉嫌海量的版權侵犯。而在關閉網站時,FBI 還曾強制闖入 Dotcom 住宅當
中,對其拳打腳踢後將其逮捕。行動中還搜獲了裝有 Megaupload 全部數據的設備。

2013 年,Kim Dotcom 再次出山發布雲儲存平台 Mega,把網站架設在紐西蘭,以防美國
政府再次干涉。


=====================================================================


國外回歸網路自由,國內卻醞釀封鎖網路自由..........😞😝


上面不是有說 Megaupload 是要”逃離“美國才不受FBI的騷擾。而FBI拿到用戶數據會怎樣處理還不知道呢?
回應 ldkw (wisely) 所寫
不好意思...我的點火系統應該全部都換新了...

請問考耳換到不良品的機會大嗎??

回應 hungmc (頭文字C_怠速過低) 所寫
回應 slowdayday (slowday) 所寫
我的車是99年的Tierra,啟動20分鐘後,速度約70以上開始會頓,一分鐘約頓2-3下,請有經驗的大大們告訴我是哪裡出問題了?謝謝了


考耳就是高壓線圈有問題



如果點火系統的零件都換過了。那可能要看看排污系統的真空控制閥有沒有因為上次引擎過熱而燒壞。如果這款車的排污系統有真空控制閥的話,這個閥的誤動作是可能造成引擎的頓挫,甚至熄火的。
前往討論:高速時會頓一頓
另一位前F1日本車手 Takuma Sato 轉換跑道在美國的 IRL (Indy Racing League),表現還算不錯。今年賽季的積分目前是第四位(上週還在第二位)。
去年的 Indy 500 Sato幾乎可以拿到冠軍了,只可惜在最後一圈的倒數第二彎時發動攻擊時壓線失控撞牆。不然至少也有第二名。
回應 ldkw (wisely) 所寫
除了考耳外..汽油幫浦快故障也會這樣嗎? 高速的時候才會頓...😩

回應 hilllotus (a_fa) 所寫
回應 ldkw (wisely) 所寫
不好意思...我的點火系統應該全部都換新了...

請問考耳換到不良品的機會大嗎??

回應 deviano093 (大衛王) 所寫
回應 owalay (螺絲起子) 所寫
點火系統的問題吧
火星塞、考耳、高壓線圈、空濾大概這些吧
火星塞最便宜囉!

最有可能+1😀😀

有這可能
換過許多台的考耳有2~3次是換到不良品




燃油濾芯太久沒換塞到了,這倒是有可能的。
前往討論:高速時會頓一頓
第五名那個停放飛機的地方也叫做“The boneyard"。是世界上最大的飛機存放場。這個位在亞利桑那州沙漠的美國空軍存放基地,裡面存放著二次大戰後所有退役的軍機。將引擎移除封存後,飛機放個幾十年都沒有問題。未來有需要還可以整理後重新使用。

第十名的汽車報廢場應該就是類似台灣的殺肉場(自己去拆零件再到櫃檯結帳的)。
前往討論:10座交通工具墳場
沒有任何車可以百分之百保證被撞後油箱不會漏油造成火燒車的。同樣的道理,沒有任何車可以保證車子在發生碰撞時安全氣囊可以保護乘客的安全(安全氣囊在發生事故時沒有爆並不代表失效)。另外不良汽車業代見縫插針,將對手品牌的任何問題放大炒作,更加造成消費者的錯誤觀念。
回應 mk2_is_good (MK2) 所寫
回應 marchchen (marchchen) 所寫
回應 mk2_is_good (MK2) 所寫
回應 marchchen (marchchen) 所寫
回應 j0915790320 (小銜) 所寫
台灣喝酒醉開車撞死人太多件😌了
加重罰責才剛剛上路,就已經有人開始講人權了 😌
那是你不懂人權的可貴

喔,美國加州 酒駕前科者出事就以二級謀殺罪起訴,所以美國人權也不可貴囉 😌
就因為酒駕氾濫,宣導無效,罰也罰不怕,屢屢造成"善良多數人"的家庭悲劇,不然幹麻加重刑責
加害人的人權如此的被重視,受害者的人權又要找誰來討 😌

這裡單純討論酒駕的是與非,不需要擴大解釋到別處去。


沒路用政腐好不容易做出點樣子了,個人以為 ... 早就該這麼幹了 😝

不然也不會枉死這麼多條人命


這裡只要對我之前發言有印象的

都知道我支持三振法案

酒駕肇事致死前科又再次酒駕肇事致死(我幫你補充幾個字)以二級謀殺處置很合理阿



不要老是講加害人權跟被害者人權這種二分法

人權就是人權是一整套的

你被警備總部帶走他們說你是加害者你就是加害者嗎?

江國賓被槍斃 他們說江是加害者他就是加害者嗎?

王迎先被逼跳河 他們說王是加害者王就是加害者嗎?

它們都不需要人權以你的說法?

一堆龜縮在國民黨戒嚴法之前的"多數善良百姓"經常講這一套自以為是的多數善良百姓(現在的中國跟北韓也還在講)

他們把懦弱無知自私誤以為是善良了

善良如果沒有勇氣跟智慧來明辨是非跟勇於抗非

其實是邪惡到骨子裡去了





又在扯到政治,隨便扣帽子了。不分政黨,提供安全的居住環境本來就是政府的責任。難道政府的責任是在保護人民的絕對的權利嗎?請舉例世界上有那個國家符合你的標準。
酒駕其實在各地都是個問題,美國也是為了對抗酒駕而逐年在降低標準的。每個州的規定都不同,做法也有不同。請參考以下連結:
http://en.wikipedia.org/wiki/Drunk_driving_in_the_United_Stateshttp://
裡面有提到有針對酒駕者的特殊車牌,車輛的酒精測試啟動連動裝置(Interlock)及車輛沒收甚至充公。
至於日本,至少5,6年前就聽說酒駕被抓時,車上乘客也有連帶刑責的。而且日本很多大企業為了維護形象,對酒駕的員工是一律開除的。
全世界最打擊酒駕是個趨勢,台灣最近的做法只是在與世界接軌而已。不要什麼都在扯陰謀論了。

2013/06/18 03:31:42

發文IP 200.21.*.*

[quote=lyj2605 (Diver)][quote=mk2_is_good (MK2)][quote=marchchen (marchchen)][quote=mk2_is_good (MK2)][quote=marchchen (marchchen)][quote=j0915790320 (小銜)]台灣喝酒醉開車撞死人太多件[嘆氣]了[/quote]加重罰責才剛剛上路,就已經有人開始講人權了 [嘆氣][/quote]那是你不懂人權的可貴[/quote] 喔,美國加州 酒駕前科者出事就以二級謀殺罪起訴,所以美國人權也不可貴囉 [嘆氣] 就因為酒駕氾濫,宣導無效,罰也罰不怕,屢屢造成"善良多數人"的家庭悲劇,不然幹麻加重刑責 加害人的人權如此的被重視,受害者的人權又要找誰來討 [嘆氣] 這裡單純討論酒駕的是與非,不需要擴大解釋到別處去。 沒路用政腐好不容易做出點樣子了,個人以為 ... 早就該這麼幹了 [吐舌頭] [color="#FF0000"][b]不然也不會枉死這麼多條人命[/b][/color][/quote] 這裡只要對我之前發言有印象的 都知道我支持三振法案 酒駕肇事致死前科又再次酒駕肇事致死(我幫你補充幾個字)以二級謀殺處置很合理阿 又 不要老是講加害人權跟被害者人權這種二分法 人權就是人權是一整套的 你被警備總部帶走他們說你是加害者你就是加害者嗎? 江國賓被槍斃 他們說江是加害者他就是加害者嗎? 王迎先被逼跳河 他們說王是加害者王就是加害者嗎? 它們都不需要人權以你的說法? 一堆龜縮在國民黨戒嚴法之前的"多數善良百姓"經常講這一套自以為是的多數善良百姓(現在的中國跟北韓也還在講) 他們把懦弱無知自私誤以為是善良了 善良如果沒有勇氣跟智慧來明辨是非跟勇於抗非 其實是邪惡到骨子裡去了 [/quote] 又在扯到政治,隨便扣帽子了。不分政黨,提供安全的居住環境本來就是政府的責任。難道政府的責任是在保護人民的絕對的權利嗎?請舉例世界上有那個國家符合你的標準。 酒駕其實在各地都是個問題,美國也是為了對抗酒駕而逐年在降低標準的。每個州的規定都不同,做法也有不同。請參考以下連結: [url="http://en.wikipedia.org/wiki/Drunk_driving_in_the_United_Stateshttp://"]http://en.wikipedia.org/wiki/Drunk_driving_in_the_United_Stateshttp://[/url] 裡面有提到有針對酒駕者的特殊車牌,車輛的酒精測試啟動連動裝置(Interlock)及車輛沒收甚至充公。 至於日本,至少5,6年前就聽說酒駕被抓時,車上乘客也有連帶刑責的。而且日本很多大企業為了維護形象,對酒駕的員工是一律開除的。 全世界最打擊酒駕是個趨勢,台灣最近的做法只是在與世界接軌而已。不要什麼都在扯陰謀論了。[/quote] 以下是日本的酒駕罰則,其實日本在平成21年(2010)的酒駕標準就已經是0.25g了: [url="http://www.keishicho.metro.tokyo.jp/kotu/insyu/insyu_bassoku.htm"]http://www.keishicho.metro.tokyo.jp/kotu/insyu/insyu_bassoku.htm[/url]

2013/06/18 03:32:40

發文IP 200.21.*.*

[quote=lyj2605 (Diver)][quote=mk2_is_good (MK2)][quote=marchchen (marchchen)][quote=mk2_is_good (MK2)][quote=marchchen (marchchen)][quote=j0915790320 (小銜)]台灣喝酒醉開車撞死人太多件[嘆氣]了[/quote]加重罰責才剛剛上路,就已經有人開始講人權了 [嘆氣][/quote]那是你不懂人權的可貴[/quote] 喔,美國加州 酒駕前科者出事就以二級謀殺罪起訴,所以美國人權也不可貴囉 [嘆氣] 就因為酒駕氾濫,宣導無效,罰也罰不怕,屢屢造成"善良多數人"的家庭悲劇,不然幹麻加重刑責 加害人的人權如此的被重視,受害者的人權又要找誰來討 [嘆氣] 這裡單純討論酒駕的是與非,不需要擴大解釋到別處去。 沒路用政腐好不容易做出點樣子了,個人以為 ... 早就該這麼幹了 [吐舌頭] [color="#FF0000"][b]不然也不會枉死這麼多條人命[/b][/color][/quote] 這裡只要對我之前發言有印象的 都知道我支持三振法案 酒駕肇事致死前科又再次酒駕肇事致死(我幫你補充幾個字)以二級謀殺處置很合理阿 又 不要老是講加害人權跟被害者人權這種二分法 人權就是人權是一整套的 你被警備總部帶走他們說你是加害者你就是加害者嗎? 江國賓被槍斃 他們說江是加害者他就是加害者嗎? 王迎先被逼跳河 他們說王是加害者王就是加害者嗎? 它們都不需要人權以你的說法? 一堆龜縮在國民黨戒嚴法之前的"多數善良百姓"經常講這一套自以為是的多數善良百姓(現在的中國跟北韓也還在講) 他們把懦弱無知自私誤以為是善良了 善良如果沒有勇氣跟智慧來明辨是非跟勇於抗非 其實是邪惡到骨子裡去了 [/quote] 又在扯到政治,隨便扣帽子了。不分政黨,提供安全的居住環境本來就是政府的責任。難道政府的責任是在保護人民的絕對的權利嗎?請舉例世界上有那個國家符合你的標準。 酒駕其實在各地都是個問題,美國也是為了對抗酒駕而逐年在降低標準的。每個州的規定都不同,做法也有不同。請參考以下連結: [url="http://en.wikipedia.org/wiki/Drunk_driving_in_the_United_Stateshttp://"]http://en.wikipedia.org/wiki/Drunk_driving_in_the_United_Stateshttp://[/url] 裡面有提到有針對酒駕者的特殊車牌,車輛的酒精測試啟動連動裝置(Interlock)及車輛沒收甚至充公。 至於日本,至少5,6年前就聽說酒駕被抓時,車上乘客也有連帶刑責的。而且日本很多大企業為了維護形象,對酒駕的員工是一律開除的。 全世界最打擊酒駕是個趨勢,台灣最近的做法只是在與世界接軌而已。不要什麼都在扯陰謀論了。[/quote] 以下是日本的酒駕罰則,其實日本在平成21年(2010)的酒駕標準就已經是0.25mg了: [url="http://www.keishicho.metro.tokyo.jp/kotu/insyu/insyu_bassoku.htm"]http://www.keishicho.metro.tokyo.jp/kotu/insyu/insyu_bassoku.htm[/url]
回應 lyj2605 (Diver) 所寫
回應 mk2_is_good (MK2) 所寫
回應 marchchen (marchchen) 所寫
回應 mk2_is_good (MK2) 所寫
回應 marchchen (marchchen) 所寫
回應 j0915790320 (小銜) 所寫
台灣喝酒醉開車撞死人太多件😌了
加重罰責才剛剛上路,就已經有人開始講人權了 😌
那是你不懂人權的可貴

喔,美國加州 酒駕前科者出事就以二級謀殺罪起訴,所以美國人權也不可貴囉 😌
就因為酒駕氾濫,宣導無效,罰也罰不怕,屢屢造成"善良多數人"的家庭悲劇,不然幹麻加重刑責
加害人的人權如此的被重視,受害者的人權又要找誰來討 😌

這裡單純討論酒駕的是與非,不需要擴大解釋到別處去。


沒路用政腐好不容易做出點樣子了,個人以為 ... 早就該這麼幹了 😝

不然也不會枉死這麼多條人命


這裡只要對我之前發言有印象的

都知道我支持三振法案

酒駕肇事致死前科又再次酒駕肇事致死(我幫你補充幾個字)以二級謀殺處置很合理阿



不要老是講加害人權跟被害者人權這種二分法

人權就是人權是一整套的

你被警備總部帶走他們說你是加害者你就是加害者嗎?

江國賓被槍斃 他們說江是加害者他就是加害者嗎?

王迎先被逼跳河 他們說王是加害者王就是加害者嗎?

它們都不需要人權以你的說法?

一堆龜縮在國民黨戒嚴法之前的"多數善良百姓"經常講這一套自以為是的多數善良百姓(現在的中國跟北韓也還在講)

他們把懦弱無知自私誤以為是善良了

善良如果沒有勇氣跟智慧來明辨是非跟勇於抗非

其實是邪惡到骨子裡去了





又在扯到政治,隨便扣帽子了。不分政黨,提供安全的居住環境本來就是政府的責任。難道政府的責任是在保護人民的絕對的權利嗎?請舉例世界上有那個國家符合你的標準。
酒駕其實在各地都是個問題,美國也是為了對抗酒駕而逐年在降低標準的。每個州的規定都不同,做法也有不同。請參考以下連結:
http://en.wikipedia.org/wiki/Drunk_driving_in_the_United_Stateshttp://
裡面有提到有針對酒駕者的特殊車牌,車輛的酒精測試啟動連動裝置(Interlock)及車輛沒收甚至充公。
至於日本,至少5,6年前就聽說酒駕被抓時,車上乘客也有連帶刑責的。而且日本很多大企業為了維護形象,對酒駕的員工是一律開除的。
全世界最打擊酒駕是個趨勢,台灣最近的做法只是在與世界接軌而已。不要什麼都在扯陰謀論了。


以下是日本的酒駕罰則,其實日本在平成21年(2010)的酒駕標準就已經是0.25mg了:
http://www.keishicho.metro.tokyo.jp/kotu/insyu/insyu_bassoku.htm
回應 alecchou (Alec) 所寫
這聲音真的是😞

不知道到底引擎輸出怎麼樣

扭力應該會比原本的2.4 V8大

馬力不詳

不過引擎整體重上50kg

如果動力沒提升的話

感覺2014會是悲劇的一年



重量增加50kg只是引擎本體從V8改為V6 Turbo而已,KERS則是從現在的5kg 增加到35kg 。但是新引擎的油耗減少了35% (2014 也有了 100kg 燃油的限制)。新的V6 Turbo的出力約為600 bhp,加上KERS的160 bhp,所以加速性也不見得會比較差。

來源:
http://blog.renault.com/en/2013/06/21/energy-f1-2014-renault-introduces-new-power-unit-at-paris-air-show/

http://arabia.msn.com/autos/autos-news/1933676/renault-reveals-details-all-new-formu/

http://en.espnf1.com/f1/motorsport/story/111953.html
回應 logosogo (死丫頭!我姓鄧!) 所寫
回應 actychou (紫曦) 所寫
已經2013年了...電動車市場起飛了嗎?😇

電動車量產才幾年而已,汽油車已超過百年了,現在美國路上常常看到Tesla Model S和Nissan LEAF 一整天下來看到10輛不成問題...
會不會起飛還不知道😇


美國也要看地方。也許最注重環保(空氣污染最嚴重)的加州常常可以看到。我在其他州是Hybrid一整天看不到10輛,更不要說是電動車了。
回應 logosogo (死丫頭!我姓鄧!) 所寫
回應 lyj2605 (Diver) 所寫
回應 logosogo (死丫頭!我姓鄧!) 所寫
回應 actychou (紫曦) 所寫
已經2013年了...電動車市場起飛了嗎?😇

電動車量產才幾年而已,汽油車已超過百年了,現在美國路上常常看到Tesla Model S和Nissan LEAF 一整天下來看到10輛不成問題...
會不會起飛還不知道😇


美國也要看地方。也許最注重環保(空氣污染最嚴重)的加州常常可以看到。我在其他州是Hybrid一整天看不到10輛,更不要說是電動車了。

人口集中的地方看到機率是會多一點,我也不是在加州。
很多車款Hybrid跟不是Hybrid,外觀很難分辯,尤其是車子一閃而過,只有Prius可ㄧ眼認出。


我記得 Toyota Camry Hybrid 好像顏色都是特殊的淺綠色的,或許還有其他顏色的。
前幾天有聽到美國的新聞報導說便宜的汽油時代已經一去不回了!主要因為前幾年全球原油需求量大增,造成原油價格大漲,也讓美國本土的原油開採有利可圖了。雖然現在的需求已經比幾年前有減緩的跡象,但是中東產油國家寧願減產以維持現在的價格,也不願意降價了。所以未來的原油價格最低也是大概這樣而已。另外中東國家的政局影響力雖然已經不像過去了,但是像最近埃及的政變還是會影響國際原油價格的。
我記得這種柴油貨車都是以引擎透過一個溫度控制的離合器帶動風扇的,不是用轎車常看到的電力風扇。所以這個跟水箱無關。
俗稱的白干裡面有一個濾網,是可以過濾管路內的雜質,如果塞滿了是有可能造成工作溫度上升或是塞到膨脹閥。如果找得到汽車冷氣專業保養廠可能還會願意只換白干就好,其他的保養廠可能就直接告訴你要清洗整個系統或是換壓縮機了。
這個部位如果是換掉避震器及輪轂也都要卸這個螺絲的,不見得是傳動軸的問題。有可能是某些零件有品質疑慮,趁進場保養時檢查一下,必要時就換掉(母廠有發出 Service Bulletin,但是還沒有到需要召回的地步)。老實說這種情形每個車廠都是這樣做的,已經算是有責任的做法了。所以也沒有必要大驚小怪的(有檢查總比售後不理,到時候發生問題還好吧?)
前往討論:本田 請給個說法!
三菱十年前在美國很風光的 Elipse 及 Montero 休旅車(Pajero)都停賣了,現在只剩下 Lancer (含EVO) 及 Outlander 而已。看來情況真的不妙。
其實除了那個移動車子的自走平台及安裝椅子的機械手臂以外,其他的台灣的裕隆都有了。這種自動化程度大概與德國車廠對車廠差不多而已,但是應該是領先美國其他車廠了(因為太自動化了美國的三大汽車廠員工就被取代了,工會會抗議的)。
回應 forktail (Forktail) 所寫
我的法國平民車一樣用日本aisin變速箱,山路下坡D檔不踩剎車也會自動降檔維持等速,下坡剎車時更會配合車速逐步降檔增加引擎剎車力,上坡不踩剎車油門也不會倒退嚕,為何高檔的MPV sienna反而沒有這樣的功能,還是因為一直含著剎車使自動降檔的機制沒有啟動?


很有可能。因為這種系統都是靠一個水平儀在偵測車身是否是在下坡的狀況,然後再依照車子的速度來判斷是否要靠降檔來來達到系統設定的速度範圍。所以車主如果一開始就是以踩剎車來降速,自然系統就不需介入了。
小林上週日才在莫斯科舉辦的一個賽車表演活動中駕駛一台2009法拉利F1賽車時在最後一圈因為路面濕滑而失控撞牆。之後法拉利還讓他開另一台賽車將最後一圈完成。
http://www.crash.net/f1/news/193782/1/kobayashi_crashes_his_ferrari_f1_car_in_moscow_demo_-_video.html




回應 brier (brier) 所寫
回應 explosion (風林火山) 所寫
😀😀總之馬政府正汲汲營營推行兩岸服貿,相信不久將來FORD兩岸一家親不是夢😀😀
😌因為台灣銷量不佳,產線又受限,裝配線勞工素質又跟大陸很相似,索性開放後資遣台勞關台廠,來個汽車直銷😌


“笨田”也一樣,
現在的許多零組件除了泰國進口外,

關鍵性的引擎零組件,
也在對岸開發了。

將來(或許已開始),他的關鍵零組件也是來自對岸了。

我們一起享用吧!

😌😌😌


不是只有本田,其他日本大車廠零件全球話已經行之有年了。我知道的就有從泰國,印度,中國,台灣供應的原廠零件了(現在應該也開始有越南製了)。而且在同一區域生產(例如亞洲,歐洲)的零件來源應該都差不多。
回應 rolkilos (小光) 所寫
日本公立中小學的學生是沒有家長接送的,小學生都會這樣組隊回家....


其實在民國60,70年代,台灣的小學每班也都有組不同路線的路隊的(至少台北市是如此),只是不知道那時被廢掉的。也許是80年代發生多起綁架案後,家長開始接送小孩上下學後的吧?

我倒在日本是看到很多高中生(特別是女的)走路還是騎車都是在一手在傳簡訊的,根本沒有在看路的。
這些都是美國的國防部撥款研究的。美軍已經用在崎嶇的地形來運輸物資了。
行車記錄器那台也大有問題。貼那麼近才超車,頭才剛過又馬上切回來,像在開賽車一樣。
回應 funyourcar (青陽子) 所寫
回應 rx0857 (斌斌&楷楷的爸) 所寫
回應 funyourcar (青陽子) 所寫
回應 rx0857 (斌斌&楷楷的爸) 所寫
小弟的朋友是開加油站的

其實這個原本在它們加油公會是不能說的秘密

只是最近受害者越來越多了

可能有點紙包不住火了

其實使用目前的生質柴油並不是有立即的危害

而是生質柴油是因為不能久放,會容易變質產生沉積物出來

如果你的車是天天在跑的,那大可不用擔心塞住的問題

怕的是加滿一桶油久久才會開一次

或是油用超過半個月以上還沒用完

這樣柴油很容易會變質而產生油路阻塞

像報導中的發電機備用油就是存放較久的油

很容易就因柴油變質而導致發電機故障

所以如果少跑的柴油車建議加油要按自己使用的方式來加多寡

盡量控制在一星期加一次油,原本加滿的就改1千或5百

而不要一昧的都給它加滿,然後放著不開

像我也是剛買了台柴油車朋友才告訴我這個事

原本也很擔心自己會不會遇到

但其實我每天都跑100公里,一星期加一次油

所以生質柴油對我的影響其實不大

再加上盡量找生意好的加油站加比較新鮮的柴油

也可以減少生質柴油的副作用產生


所以生質柴油放久了會變質是真的?😇


開加油站賣油的叫我柴油最好一次不要加太多

如果不是油有問題,那就是老闆不想賺錢了

你覺得那種比較有可能呢?😌

不知是何原理?
為何生質柴油放久了會變質?😇



現在出現問題應該是新型高壓共軌的柴油引擎的噴嘴空都小很多(增加霧化效果),比較容易被這些細菌及黴菌塞住了。
其實一直以來柴油本身放久了就會滋生細菌及黴菌了,所以要存放較久的柴油本來就要加添加劑了(寒冷地區還要增加十六烷值以改善冷啟動)。有可能加了生質柴油後這些細菌及黴菌會生長得更快了,所以添加劑要注意是適用於生質柴油的。
回應 lawrenceucar (Happyday) 所寫
果然一萬英哩換機油即可,我一萬公里換一次剛開始都還會擔心,現在習慣了。


這是Hybrid才會建議每一萬英里換一次機油。普通車幾乎還是建議每3千英里換一次機油的。不過聽說加州政府已經在宣導大家普通車也每一萬英里換一次機油(根據研究報告顯示,每一萬英里換一次機油就夠了)。如此加州政府每年可以節省處理幾百萬加侖的廢機油處理費。但是我還是不放心把換機油的間距拉開那麼長。
前往討論:幫女王的車換油囉

2013/10/30 02:15:55

發文IP 200.21.*.*

三萬保養還差煞車油沒換,有點懶的DIY應該會送去讓店家做吧~ 因為我懶的拆輪子~ 換剎車有不必拆輪胎的,到Autozone買 "Vacuum Pump Brake Bleeder Kit"一個人就可以搞定了(不需要另一個人協助踩剎車踏板)。

2013/10/30 02:16:24

發文IP 200.21.*.*

三萬保養還差煞車油沒換,有點懶的DIY應該會送去讓店家做吧~ 因為我懶的拆輪子~ 換剎車油不必拆輪胎的,到Autozone買 "Vacuum Pump Brake Bleeder Kit"一個人就可以搞定了(不需要另一個人協助踩剎車踏板)。
三萬保養還差煞車油沒換,有點懶的DIY應該會送去讓店家做吧~ 因為我懶的拆輪子~

換剎車油不必拆輪胎的,到Autozone買 "Vacuum Pump Brake Bleeder Kit"一個人就可以搞定了(不需要另一個人協助踩剎車踏板)。
前往討論:幫女王的車換油囉
回應 buickgnx (滾邊玩沙的窮宅) 所寫
回應 kyo7878 (GS-愛撫運動風) 所寫


回應 buickgnx (滾邊玩沙的窮宅) 所寫



難怪我國外親戚說住在英美國家的汽車工人都是F1等級的工人😆😆😆

不過在美國給服務小費本身就是一種禮貌.雖說要花上很多錢......😞😞

其實光靠小費就很賺呢,尤其是餐廳的服務生.


的確是,在加州吃個像星期5的餐廳.點越貴的菜要給的小費就要不少😌

不過我本人數學很差勁,甚至也不知道服務費要給幾趴也記不得都是亂給.......😞

實在很對不起服務員.😩😩😌😌



現在小費正常是20%了。
前往討論:幫女王的車換油囉
回應 buickgnx (滾邊玩沙的窮宅) 所寫
回應 kyo7878 (GS-愛撫運動風) 所寫
回應 timmy5471 (我是老人) 所寫
我想問一下如果單就這樣換機油+油芯在米國LEXUS原廠一趟要花多少錢😇

以之前RX450h兩萬英哩保養的經驗,人工$125.21,材料$59.81,驗車$28.75.總數加稅後$218.70

那時忙診務沒時間DIY就拿去原廠換還可以有個代步車, 結果當然就是荷包失血~ 😩
那在台灣呢?不會又收個一倍吧?


我們多數幾家進場換機油幾乎是沒有工資的.....😇

但也有的原廠要換機油芯只能用原廠是不能用外面😞

頂多維修某一些機械結構跟安裝零件才需要工資.但這工資我記得大概不會比你們還多😇


我的Nissan Altima (2,500cc) 不久前也才進Nissan原廠做完兩萬英里的保養,不過感覺價格是蠻合理的:


換半合成機油5罐(材料加工錢$29.95),4輪對調(工錢$24.95),加上每次進廠的費用$5.56,再扣掉打折省$19.95。最終收費是$42.18。

前往討論:幫女王的車換油囉
有一個可能性是ABS作動器啟動的聲音。我的車(不是Toyota)固定在時速約55公里時也會從底盤傳出類似金屬碰撞的聲音,剛開始也是嚇一跳以為是壓到什麼東西,後來上討論區才知道是ABS作動器啟動的聲音。可能是這個聲音一直都有,只是在下坡時引擎一直處於怠速狀態所以可能聲音聽得比平常更清楚而已。
前往討論:CVT變速箱巨大聲響?

2014/01/06 00:58:47

發文IP 199.63.*.*

[quote=youknowme (米汁必須連射)][youtube]http://www.youtube.com/watch?v=gNyZqJoTv9A[/youtube] [/quote] 注意那兩輛車是在倒退走的。 其實在這個全球爆紅的廣告之前,Volvo已經拍過一系列的類似廣告了: 一個女的在兩輛車之間走繩索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watch?v=1zXwOoeGzys[/youtube] 以紅蘿蔔引誘天竺鼠來控制方向盤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watch?v=7N87uxyDQT0[/youtube] 在西班牙的鬥牛節時在狹小的巷子裡奔馳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watch?v=_BRoU1hw-CU&list=PLKFJ3tQvdojTHq0Zw0PUYtDTjGqi93bPe[/youtube] Volvo 卡車的總裁親自站在倒吊的卡車上廣告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watch?v=Jf_wKkV5dwQ&list=PLKFJ3tQvdojTHq0Zw0PUYtDTjGqi93bPe[/youtube] 以真人證明其優越的底盤離地距離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watch?v=AoVI2KzO-_Y&list=PLKFJ3tQvdojTHq0Zw0PUYtDTjGqi93bPe[/youtube]

2014/01/06 05:38:48

發文IP 199.63.*.*

[quote=youknowme (米汁必須連射)][youtube]http://www.youtube.com/watch?v=gNyZqJoTv9A[/youtube] [/quote] 注意那兩輛車是在倒退走的。 其實在這個全球爆紅的廣告之前,Volvo已經拍過一系列的類似廣告了: 一個女的在兩輛車之間走繩索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watch?v=1zXwOoeGzys[/youtube] 以紅蘿蔔引誘天竺鼠來控制方向盤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watch?v=7N87uxyDQT0[/youtube] 在西班牙的鬥牛節時在狹小的巷子裡奔馳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watch?v=_BRoU1hw-CU&list=PLKFJ3tQvdojTHq0Zw0PUYtDTjGqi93bPe[/youtube] Volvo 卡車的總裁親自站在倒吊的卡車上廣告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watch?v=Jf_wKkV5dwQ&list=PLKFJ3tQvdojTHq0Zw0PUYtDTjGqi93bPe[/youtube] 以真人證明其優越的底盤離地距離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watch?v=AoVI2KzO-_Y&list=PLKFJ3tQvdojTHq0Zw0PUYtDTjGqi93bPe[/youtube]
回應 youknowme (米汁必須連射) 所寫




注意那兩輛車是在倒退走的。

其實在這個全球爆紅的廣告之前,Volvo已經拍過一系列的類似廣告了:
一個女的在兩輛車之間走繩索



以紅蘿蔔引誘天竺鼠來控制方向盤



在西班牙的鬥牛節時在狹小的巷子裡奔馳



Volvo 卡車的總裁親自站在倒吊的卡車上廣告



以真人證明其優越的底盤離地距離






前往討論:Volvo廣告
其實美國在911後,“國土安全”早已經大大凌駕在人權之上了。現在美國的警車都已經有配備汽車牌照辨識系統了,可以在幾分之一秒內辨識出車牌號碼及查出這車是否是贓車,違規記錄,欠稅等。另外據說FBI去年剛完成美國境內所有人的臉部辨識系統,未來也不必像去年年初波士頓爆炸案FBI還要在媒體上放相片請大家指認的情形了(當然實際效果是否如此還是未知)。
如果真的不想要政府過分侵犯你的隱私,建議學電影“神隱任務”(Jack Reacher)裡面主角的做法:出外搭車,購物只付現不刷卡,只用公共電話聯絡(不用手機),不設定網絡帳號。如此政府(或是其他私人機構)就比較難掌握個人的行踪了。

今天聽到一個消息,就是上週在拉斯維加斯的CES展中,福特的全球行銷副總裁Jim Farley說了一句耐人尋味的話:“We know everyone who breaks the law; we know when you’re doing it. We have GPS in your car, so we know what you’re doing,” .......By the way, we don’t supply that data to anyone.” 。所以事實上現在的新車上的高科技設備已經可以讓別人看到你的行踪了。雖然他們強調不提供這些訊息給任何人,而且事後福特也企圖淡化上面的說法,但是誰會相信。
回應 allmoron (allmoron) 所寫
保育類的動物就是要保護,日本人吃保育類的鯨豚,就該被譴責。
這跟左傾或右傾無關。
所以不只針對日本人而已,綠色和平照樣也和挪威人開幹。

完全同意。這部電影一出來時我就在台北的長春戲院看過,影片裡面也有說這主要是日本和歌山縣的太地町的傳統,大部分的日本人也不知道有這回事(還有人認為是假的)。這些被圍起來的海豚不少還被活捉賣到各地的水族館,所以現在這個組織也有在教育民眾抵制各地的海豚表演。因為用這種血腥手法捕捉海豚,再賣到全球各地的水族館讓大家看海豚可愛的一面真的是極大的諷刺。

另外去年有一部電影 "Black Fish"是在探討殺人鯨在美國海洋世界集團(Sea World)裡面因為被囚禁在如牢籠般的水池裡,除了情緒不穩定以外,也弄死了好幾位表演人。而因為商業利益,這些消息都被海洋世界壓下來。
Nissan最近發表了一款三缸1.5L+Turbo的400馬汽油引擎,重量只有40Kg。是要用在日產的電力+引擎的Le Man賽車上。




日產未來計劃用此賽車參加LM P1比賽。

2014/01/31 15:20:29

發文IP 199.63.*.*

是直噴+渦輪沒錯(DIG-T)。預計用在這款三角翼(Delta Wing)形狀的ZEOD RC賽車,據說可以大幅降低風阻: [img]http://www.seriouswheels.com/pics-2014/nopq/2014-Nissan-ZEOD-RC-Studio-4-1680x1050.jpg[/img] 某些角度看起來很奇怪。 以下連結有說在2015年是以LM P1 class參賽。 [url="http://www.automobilemag.com/features/news/1401-nissan-zeod-rc-400-hp-turbo-engine/"]http://www.automobilemag.com/features/news/1401-nissan-zeod-rc-400-hp-turbo-engine/[/url]

2014/01/31 15:21:34

發文IP 199.63.*.*

是直噴+渦輪沒錯(DIG-T)。預計用在這款三角翼(Delta Wing)形狀的ZEOD RC賽車,據說可以大幅降低風阻: [img]http://www.seriouswheels.com/pics-2014/nopq/2014-Nissan-ZEOD-RC-Studio-4-1680x1050.jpg[/img] 車子某些角度看起來倒是很奇怪。 以下連結有說在2015年是以LM P1 class參賽。 [url="http://www.automobilemag.com/features/news/1401-nissan-zeod-rc-400-hp-turbo-engine/"]http://www.automobilemag.com/features/news/1401-nissan-zeod-rc-400-hp-turbo-engine/[/url]
是直噴+渦輪沒錯(DIG-T)。預計用在這款三角翼(Delta Wing)形狀的ZEOD RC賽車,據說可以大幅降低風阻:

車子某些角度看起來倒是很奇怪。

以下連結有說在2015年是以LM P1 class參賽。
http://www.automobilemag.com/features/news/1401-nissan-zeod-rc-400-hp-turbo-engine/
”Sugarland Skeeters“記得 Roger Clemens 在2012也出現過,與他兒子同一隊。
有影片說明也許會比較容易理解。


先說明三缸引擎的動作(從影片26秒看起),注意第一缸活塞在上升時,第三缸的活塞是幾乎靜止的,因此就會產生如黃色實心箭頭的前後搖擺現象。這就是一階力,需要靠反轉的平衡軸達成。
影片從開始到15秒可以看到4缸引擎的動作,注意1,4缸的活塞上升時,2,3缸的活塞是下降的,所以一階力是平衡的。但是因為連桿旋轉到下半部時是有角度的,上下方向的力一部分被轉為橫向力了,所以上升的力會比下降的力大,這就是二階力(影片中有上下方向的黃色實心箭頭)。
影片的15秒~25秒可以看出直6引擎是將兩個三缸引擎頭尾連在一起,因為一階二階力都是平衡的,所以完全不需要平衡軸。
回應 walker629 (Walker) 所寫
想請教各位先進,就是一部汽車要引進成為國產車的過程大約是如何?原廠有提供設計圖嗎?有提供模具嗎?還是就進一部原廠的車拆裝為零件後,由衛星工廠翻模重製為國產品,之後再回汽車廠組裝測試上路呢?了解流程的先進可以解說一下嗎?感恩!!


現在各廠的汽車零件除了引擎本體以外幾乎是別的供應廠商提供的,而這些廠商因為都是參與新車開發,所以幾乎都是掌握著設計圖的所有權。像台灣的組裝廠如果要國產化基本上都是由母廠同意提供圖面開發的(但是上述非母廠擁有的圖的零件則必須先付一筆龐大的權利金,零件製造商才可能同意開放圖面)。驗證的話如果本地廠的工程能力夠的話是可以在地測試的。

至於台灣的車廠是否可以自己以逆向工程偷偷國產化(以現在的技術上應該都可行)。其實只要母廠看你該買的零件與組車的數量不符馬上就知道了。畢竟沒有母廠會冒著砸自己招牌的風險隨便讓地方的組裝廠做變更(國產化也是一種變更),而且販賣這些KD零件也是母廠利潤的來源之一。
前往討論:汽車國產化的過程
位置看起來是調整頭燈燈照高度的,沒確定前不要亂動。
回應 zyfankuo (小郭) 所寫
我有同事在之前和泰做了二十多年
他說有幾款國產化的車是連引擎都國產
設計從日本來,但料跟零件就直接在台灣找廠商,最後再組起來
聽了有點怕怕的


應該是全世界所有的國產化的車都是這個做法,因為引擎整顆進來與在本地組裝關說差很多。其實這也沒有什麼好怕的,現在生產技術都是制式化的,那裡生產的組裝品質其實都差不了多少。比較容易出問題的都是設計及零件品質的問題。
前往討論:汽車國產化的過程
回應 madison (私人空間) 所寫
回應 alan9713 (阿波羅麵包) 所寫
請問各位前輩
為何有些車的機油芯設計在上面,有些車的機油芯設計在下面??謝謝~


"正規"的機油芯設計有"止逆筏"橡皮,故不管機油芯的位置為何,
都能隨時保有機油在裡頭..


現在有些車(好像德國車比較多)是在引擎上有內建止逆閥,旁通閥及塑膠外殼的,每次只要換紙濾芯就要。這種設計其實也比較合理也比較環保。只是目前這種紙濾芯的價格好像還比傳統的鐵殼濾芯還貴。

回應 jimmy562004 (臥雲眠月) 所寫
回應 gerry217 (油漆工) 所寫
回應 jimmy562004 (臥雲眠月) 所寫
回應 xfrs (Jaguar) 所寫
市售車輛,每一台都能做到撞樹氣囊不爆。

要讓氣囊不爆應該沒啥大問題.
氣囊過期.感應 / 引爆裝置瑕疵.線路故障.........
不勝枚舉 !

可是我們一直希望行車能多點安全保護.
所以車廠也儘可能提供多具氣囊.
當撞擊發生時藉以保護乘客.
不是嗎?

現在車價越來越貴.
同級車在差價方面不少所能看到的.
就是氣囊的數目不一樣.

當你付出一大筆金額購車.
發生撞擊時氣囊卻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
何不買沒有氣囊的車就好?

因為多花錢買有氣囊的車所遭到的結局.
跟買便宜沒氣囊的車一樣待遇.
花那錢幹麻?

不太能明白閣下這段說辭想表達的意思?

臥大 , 老實說 那個氣囊沒爆 我也很納悶 😇

我印象中: 車商好像說 撞的角度不對 😆 後續結果是如何? 煩請賜教 😇

油漆大 :

據個人所了解以前的撞擊感知器是一個鐵珠裝置在一個凹槽內或是一個斜坡軌道底.
當發生撞擊鐵珠會產生位移.力量夠大會讓鐵珠去搭鐵引爆氣囊.
後來改成重力簧片式.再進步為電子感應式.

關於撞擊角度不對那是老梗了吧.
或許以前有那種角度不對不會引爆這回事.
難道氣囊供應商就一直讓角度不對不會引爆一直發生?
我不相信 !

案主車子撞擊點很明顯就是在大樑正前方.
請參閱案主提供的照片 :
上面還留有樹幹被刮下的樹木纖維.

這是2012面魯C系的小角度撞擊測試.撞擊位置也差不多.氣囊是有爆開的 !

我是覺得一個賣高階車的廠商在對待問題客戶的態度.
應該是去了解問題點然後去改進.
而不是"騎康"客戶使用方式.
甚至連假設性都出來.
什麽不開電門讓車滑動等等所云.


氣囊沒爆就是沒爆.
撞擊點再怎麼不對沒爆都是車廠該檢討的.
撞擊還要選位置?

賣的是什麼高級車...........................................


😌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些幾千萬的超跑是不是用腳踹以下,甚至用手推一下安全氣囊就該爆開,才可以顯示”高級“車的價值了?

汽車的輔助式保護系統(安全氣囊,Supplemental Retraining System)不是這樣設計的。判定車子安不安全是看整台車撞擊後對乘客的損傷情況來判斷的,否則根本不必大費周章的做那些碰撞測試 (而且每幾年碰撞條件還會改得更嚴酷),只要單獨測安全氣囊爆開的 g-值就好了。如果發生撞車,人沒有事,安全氣囊也沒爆,那只是代表車子的主動保護發生作用,所以也不需要輔助式保護的介入了。

引爆安全氣囊是看車上的加速度感應器來決定,撞一面牆與撞樹的 g-值有可能差很多,如果 g-值在臨界點以下自然不會也不該爆了。 美國以前就已經有例子顯示個子比較矮小的駕駛,因為開車習慣往前靠方向盤(尤其是老人),在安全氣囊爆開時反而會受傷,甚至有把駕駛脖子弄斷的例子。所以現在的安全氣囊的爆炸力其實都已經降低了,而且乘客座也可以將安全氣囊關掉。

另外,就在上個月(2/14)而已,美國的GM才召回77萬8千台車,因為他們的點火開關上的鑰匙如果太重,在行駛時會突然失靈斷電,造成引擎熄火,剎車失去真空輔助(有剎車但是比正常少很多),以及安全氣囊無法動作。經調查因為此原因造成6人死亡。所以如果引擎熄火是有可能造成某些車安全氣囊不作動的。

http://money.cnn.com/2014/02/13/autos/gm-recall/index.html
前往討論:背番刀女人
回應 jimmy562004 (臥雲眠月) 所寫
回應 lyj2605 (Diver) 所寫
回應 jimmy562004 (臥雲眠月) 所寫
回應 gerry217 (油漆工) 所寫
回應 jimmy562004 (臥雲眠月) 所寫
回應 xfrs (Jaguar) 所寫
市售車輛,每一台都能做到撞樹氣囊不爆。

要讓氣囊不爆應該沒啥大問題.
氣囊過期.感應 / 引爆裝置瑕疵.線路故障.........
不勝枚舉 !

可是我們一直希望行車能多點安全保護.
所以車廠也儘可能提供多具氣囊.
當撞擊發生時藉以保護乘客.
不是嗎?

現在車價越來越貴.
同級車在差價方面不少所能看到的.
就是氣囊的數目不一樣.

當你付出一大筆金額購車.
發生撞擊時氣囊卻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
何不買沒有氣囊的車就好?

因為多花錢買有氣囊的車所遭到的結局.
跟買便宜沒氣囊的車一樣待遇.
花那錢幹麻?

不太能明白閣下這段說辭想表達的意思?

臥大 , 老實說 那個氣囊沒爆 我也很納悶 😇

我印象中: 車商好像說 撞的角度不對 😆 後續結果是如何? 煩請賜教 😇

油漆大 :

據個人所了解以前的撞擊感知器是一個鐵珠裝置在一個凹槽內或是一個斜坡軌道底.
當發生撞擊鐵珠會產生位移.力量夠大會讓鐵珠去搭鐵引爆氣囊.
後來改成重力簧片式.再進步為電子感應式.

關於撞擊角度不對那是老梗了吧.
或許以前有那種角度不對不會引爆這回事.
難道氣囊供應商就一直讓角度不對不會引爆一直發生?
我不相信 !

案主車子撞擊點很明顯就是在大樑正前方.
請參閱案主提供的照片 :
上面還留有樹幹被刮下的樹木纖維.

這是2012面魯C系的小角度撞擊測試.撞擊位置也差不多.氣囊是有爆開的 !

我是覺得一個賣高階車的廠商在對待問題客戶的態度.
應該是去了解問題點然後去改進.
而不是"騎康"客戶使用方式.
甚至連假設性都出來.
什麽不開電門讓車滑動等等所云.


氣囊沒爆就是沒爆.
撞擊點再怎麼不對沒爆都是車廠該檢討的.
撞擊還要選位置?

賣的是什麼高級車...........................................


😌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些幾千萬的超跑是不是用腳踹以下,甚至用手推一下安全氣囊就該爆開,才可以顯示”高級“車的價值了?

腳踹手推氣囊就該爆.有腦子的人應該不會這麼想.氣囊有其額定的速度低標在.

汽車的輔助式保護系統(安全氣囊,Supplemental Retraining System)不是這樣設計的。判定車子安不安全是看整台車撞擊後對乘客的損傷情況來判斷的,否則根本不必大費周章的做那些碰撞測試 (而且每幾年碰撞條件還會改得更嚴酷),只要單獨測安全氣囊爆開的 g-值就好了。如果發生撞車,人沒有事,安全氣囊也沒爆,那只是代表車子的主動保護發生作用,所以也不需要輔助式保護的介入了。

所以堅實的車體是被動安全最基本的要素.撞車也有分速度.慢速撞擊車身堅固者贏.事實上輸的人也不會怎樣.因為速度不快.也因為速度不快所以氣囊不會爆開.可是案主這個撞擊速度不慢



安全氣囊的引發是以車子的減速值來判斷的,與速度無關。
假設一台車以時速50公里(假設)撞上一面堅固的牆,這時安全氣囊引發是正常的,因為減速度由時速50公里在幾分之一秒內減到0(50 - 0 )/ 零點零幾的小數 = 非常大的減速值)。但是如果一台車在時速80公里碰到一個障礙物後減速到50公里,而且減速有因為有緩衝,所以減速是在0.5秒完成。這時的減速度是 (80 - 50)/ 0.5 = 60。在這個時候,安全氣囊不引發是正常的,因為這時引發可能會造成行進中的車失控。而且安全氣囊是最後一道防線,如果之後車子撞牆或是與其他車對撞的話,這時已經沒有安全氣囊提供保護了。
前往討論:背番刀女人
回應 jay_r521 (阿杰的計程車) 所寫
現今車廠的安全氣囊可以七或八個數量
但是感應頭才幾個

若是直接撞入圍牆的切斷面
這不就跟在道路中間插一隻刀一樣
安全氣囊沒爆
車子卻有可能削成兩半



追撞到貨櫃車就是這種後果,因為車頭都鑽到貨櫃車底下了,只有A柱可以潰縮,所以安全氣囊就不會爆。這樣說駕駛被斷頭是很常見的。
回應 qqq2011 (QQQ2011) 所寫
(因為不想捲入「背番刀女人」的口水戰,所以小弟另外開這版)

http://en.wikipedia.org/wiki/Airbag

「Unlike crash tests into barriers, real-world crashes typically occur at angles other than directly into the front of the vehicle, and the crash forces usually are not evenly distributed across the front of the vehicle.
Consequently, the relative speed between a striking and struck vehicle required to deploy the airbag in a real-world crash can be much higher than an equivalent barrier crash.
Because airbag sensors measure deceleration, vehicle speed is not a good indicator of whether an airbag should have deployed.
Airbags can deploy due to the vehicle's undercarriage striking a low object protruding above the roadway due to the resulting deceleration.」

由上文可知:正面的「前氣囊」的主要啟動條件之一,
是判斷 deceleration (減速度,i.e.負值的加速度) 是否達到預設值,而不是看當時的車速如何。

另外,除了大家常常提及的「撞擊角度」之外,
「撞擊物的形狀 & 軟硬度」也是「氣囊是否引爆」的影響因素之一。

舉例而言:
假設某車以時速 40 公里正面撞上了一片厚實又堅硬的水泥牆,此時「前氣囊」應該要爆開;
但若它是以時速 40 公里正面撞上了一棵樹,此時「前氣囊」卻不一定要爆開;
why?
因為後者的 deceleration 比前者小!

在咱們台灣,很多人都喜歡以自己的主觀成見來判斷事情、而懶得去讀「車主手冊」....
殊不知:很多「氣囊未必會爆」的狀況,其實在「車主手冊」中都已有列舉,例如下圖:








Q大引申的維基連結還有以下資訊:

Triggering conditions
Some cars provide the option to turn off airbags.

Airbags are designed to deploy in frontal and near-frontal collisions more severe than a threshold defined by the regulations governing vehicle construction in whatever particular market the vehicle is intended for: U.S. regulations require deployment in crashes at least equivalent in deceleration to a 23 km/h (14 mph) barrier collision, or similarly, striking a parked car of similar size across the full front of each vehicle at about twice the speed. International regulations are performance based, rather than technology-based, so airbag deployment threshold is a function of overall vehicle design.

裡面有說到幾個重點:
1. 美國法規是有明文規定在撞擊堅固的物體時,安全氣囊要在時速23公里撞擊時作動。在雙倍速度下(時速46公里)以正面撞擊相同重量的停止車輛時安全氣囊也要作動。
2. 其他國家並沒有硬性規定那種撞擊速度下安全氣囊必須作動,而是評價整車的碰撞實驗結果。

總之,這種車禍鑑定的工作,除了政府單位外,也可以有專業的民間機構來鑑定。美國有一個行業叫“Forensic Engineering” 其工作內容最多是在車輛發生交通事故時,有被害方律師委託以工程角度判斷車廠有無錯誤。不過如果是類似單一事件在美國,去委託這種法律工程去研究的費用大概也可以買一台新車了。

討論區那個有名的案子其實只要找專業第三方人士鑑定安全氣囊作動器是否正常,一切就真相大白了。當然代理商處理方式也是不妥(或是沒有能力),不過被害者到處訴諸媒體尋求聲援,模糊焦點,也是不可取的。
回應 liucc73 (小金) 所寫



這個起動馬達是新仙草的!請看清楚右下角「日立」的下面寫什麼!

也可以去請教中華汽車董事長嚴凱泰,去年底改款的Coit Plus

Cvt 變速箱為什麼不用日本三菱原廠的,

竟敢 去對岸找來的一顆兩光牌,不聽話!上坡會倒退嚕,踩油門會先慢兩秒才會加速的腦殘變速箱。

自己上網Google一下,被嚇傻的案例比例不算少,希望這陣子原廠的對策可以改善.......



其實這些非日本生產的KD(進口)零件現在已經很普遍了,而且這應該是全亞洲地區都是用同樣的零件,甚至全世界都是(共同化設計,全球統一採購。這樣創造出來的效益誰不會流口水)。
不過重點是這些賣到台灣組裝廠的價格應該是不變的,所以Cost Down最大的贏家其實是母廠。
日產董事長Carlos Ghosn把日產從破產邊緣拯救回來,靠著就是效法Toyota不斷的 Cost Down。
其實美國Honda有一款類似的 Crosstour 旅行車。


不過背門斜很多,所以影響容積。
Crosstour提供2.4L直4及3.5L V6兩種引擎供選擇。另外V6版的還可選擇AWD。
我以前在某車廠呆過。那時真的是有不少人找上門來(寄樣品也有,找人關說的也有)推銷一些構造簡單的省油裝置。後來還真的有測試幾個(是找到高階主管而交辦下來的,所以推不掉),做法是一台有裝,一台沒裝,跑一兩個禮拜後比較油耗,結果全部不是沒差就是改了後更差。後來部門在決定開始酌收測試及報告費用後很多上門的人就打退堂鼓了。
搖臂蓋漏油也許原因只是簡單的PCV閥塞住而已。引擎氣缸在點火爆炸多少會有些高壓氣通過活塞環進入引擎本體,這會讓引擎本體產生正壓,如果這個正壓沒有排出就會造成引擎本體的漏油。檢查方法就是先找出一條從搖臂蓋通往進氣軟管的管子,上面會有一個閥體就是PCV閥了。將閥換掉或是以溶劑清洗也許就可以解決問題了。先排除PCV閥沒有阻塞再考慮是否是油封的問題。但是正常情況下應該是不需要換整個搖臂蓋的。
這個更厲害:


技術要很好,可以不讓車輪打滑。

這種玩法在冰島已經有很久的歷史了,他們每年有在舉辦 Formula Offroad:



他們還有另外一個玩法,是高速過水面的:






這是美國一個機車廠剛發表沒多久的新車,動力來源是GM製2,400cc的引擎。

前往討論:猜車唷~稀有跑車
還有另一個選擇就是把座椅桿改成液壓式的。桿的底部內六角孔是用來調整軟硬度的(如下圖左邊)。


這個的行程是這三種方式(車褲,座椅,座椅桿)中最大的(大概有30~40mm,而且可調),所以應該避震效果最好。不過如果是初次騎長途的話建議三種方式都用。
回應 mark55555555 (Mark) 所寫
在論壇上看到很多人提到這個話題,表達一下個人意見
我相信很多人會持不同看法,但是無所謂... 自由國家嘛

但是台灣政府不厚道的是
台灣的稅制很不體恤退休的人,國外是一次買車,稅一次繳(當然保險及一些例行支出例外),台灣是每年要繳稅,有工作要繳,退休的人要有車還是要繳,不是每個人的退休金都很優渥!! 但是稅還是要繳!




美國每年還是要繳汽車牌照稅的,像我的2012年2500cc的普通房車今年要繳US$231(不過還好有在遞減,去年要繳$246)。
聽說日本為了鼓勵大家買新車,汽車稅是每年在增加的(所以澳洲,泰國,帛琉等右駕國家都可以看到很多二手而且還蠻新的日本二手車)。
回應 rolkilos (小光) 所寫
回應 enhance (enhance) 所寫
謎之聲:要飆的時候其實是會把ESP關掉

🙂所以跟「有恃無恐」關係不是這麼絕對


雪地起步時也要先關掉...


現在只有TCS循跡功能的系統可能不多了,大部分都進階到車身穩定系統(ESP),在車主行車動態可能會出現問題前(過彎可能會太快、方向盤打太多),系統就會干預了。不是只有打滑時才會作動。



請教一下”雪地起步要先關掉ESP“的原理是什麼?

依據我在美國寒帶地區開了幾年車的經驗,在下完暴雪而鏟雪車還來不及清除路面積雪,而這些積雪被車輛積壓成冰的路面是最麻煩的,特別是在紅綠燈路口。因為車子起步時輪胎很容易打滑,打滑的輪胎都把這裡的積雪磨成亮晶晶的冰了。在紅燈燈轉綠燈要起步時,常常會看到沒有ESP的車子(由車輛年齡判斷)發生車身側滑而排氣管冒出大量白煙(車輪打滑,引擎轉速一下就拉高了)。但是有ESP的車子,只有不要大腳踩油門造成輪胎打滑,靜止中起動是沒有問題的(可以看到ESP的燈在閃)。
還是有圖或是影片比較容易理解吧!

這裡有一個1930雪佛蘭汽車拍攝的差速器英文簡介,原理由淺入深,算是很容易理解的。



"How Stuff Works" 裡有比較詳細的英文說明:
[url="http://auto.howstuffworks.com/differential.htm"]http://auto.howstuffworks.com/differential.htm[變速箱/url]

以下是變速箱扭力轉換器的英文說明影片


回應 drinkerlin (BB) 所寫
回應 metallurgical (ZoneAxis) 所寫
回應 actychou (紫曦) 所寫
我都直接對接!😲😰

+1


如果舊電池有氫氣外泄,又剛好有火花時,可能有爆炸的危險!!
一年中多少都有這樣的案例發生,所以不才說負極不要直接對接比較好!!😇


不管電池的新舊,鉛酸電池在過度放電會產生較濃的氫氣(例如車子大燈沒關)。這時如果直接接負極的話(甚至電瓶附件的車身金屬件),產生的火花是很有可能將氫氣引燃造成爆炸的。所以正確的接法是離電瓶越遠的車身金屬部分比較安全。

2014/11/19 03:37:24

發文IP 200.21.*.*

在美國的汽車材料行都有在賣一種叫Memory Saver,一端插在點煙器,另一端是接 9V 方型乾電池的不斷點裝置。 [img]http://ecx.images-amazon.com/images/I/21c74GFuTKL._AA160_.jpg[/img] 因為這玩意構造簡單,而且台灣都找不到。後來我還自己去電子材料行買零件自己組。只是實際在用時沒有發生作用,事後想起來應該是沒有開電門,點煙器也就沒有過電了。 以“Battery memory saver"查了一下網路,看到現在也有插在OBDII接頭的,另一端則是形狀與插點煙器的雪茄頭一樣,但是是插在12V DC電源的。這個應該比較適合新型車輛的,也許專業換電瓶的不斷電裝置就是這個。 [img]http://ecx.images-amazon.com/images/I/410U6DJFnWL._AA160_.jpg[/img]

2014/11/19 03:39:40

發文IP 200.21.*.*

在美國的汽車材料行都有在賣一種叫Memory Saver,一端插在點煙器,另一端是接 9V 方型乾電池的不斷電裝置。 [img]http://ecx.images-amazon.com/images/I/21c74GFuTKL._AA160_.jpg[/img] 因為這玩意構造簡單,而且台灣都找不到。後來我還自己去電子材料行買零件自己組。只是實際在用時沒有發生作用,事後想起來應該是當時沒有開電門,點煙器也就沒有過電了。 以“Battery memory saver"查了一下網路,看到現在也有插在OBDII接頭的,另一端則是形狀與插點煙器的雪茄頭一樣,但是是插在12V DC電源的。這個應該比較適合新型車輛的,也許專業換電瓶的不斷電裝置用的就是這個。 [img]http://ecx.images-amazon.com/images/I/410U6DJFnWL._AA160_.jpg[/img]
在美國的汽車材料行都有在賣一種叫Memory Saver,一端插在點煙器,另一端是接 9V 方型乾電池的不斷電裝置。

因為這玩意構造簡單,而且台灣都找不到。後來我還自己去電子材料行買零件自己組。只是實際在用時沒有發生作用,事後想起來應該是當時沒有開電門,點煙器也就沒有過電了。

以“Battery memory saver"查了一下網路,看到現在也有插在OBDII接頭的,另一端則是形狀與插點煙器的雪茄頭一樣,但是是插在12V DC電源的。這個應該比較適合新型車輛的,也許專業換電瓶的不斷電裝置用的就是這個。
前往討論:Tiida 斷電換電瓶
這個廢氣回收管是單向的(從搖臂蓋到節氣門之前),主要是要避免自燃燒室經過活塞環進入引擎本體造成的正壓力導致引擎本體接縫處滲油。而在搖臂蓋上或是節氣門上應該會有一個單向閥(上面可能會有箭頭)。因為是單向的,在這裡裝個濾網應該不會影響活塞的潤滑。

在一些美系的車裡面我也看過有類似的濾網,而且濾網也算是消耗品。
回應 a934558 (K23A1) 所寫
回應 b89350055 (釋) 所寫
回應 a934558 (K23A1) 所寫
跟GTR一樣採雙渦輪的那隻賊準備出現了😆

娜智傑
娜顆華擎
的引擎撐得住嗎??
😆


奇摩知識表示:
華擎只是生產引擎
那隻賊的引擎源自於歐寶

😆😆😆


這篇文章有提到華擎是在1991由工研院引進蓮花引擎技術開發的。
http://www.mmmpc.com.tw/yuehyin/MagSummary.aspx?ID=695&MID=12445
回應 scfccc (愛智QQ) 所寫
回應 raven0996 (蝦米碗糕) 所寫
我最近在看機油
(買新車就是東怕西怕要做一堆功課,開舊車時哪管那麼多連撞到都懶的理)
台灣到底是要5000公里保養還是原廠建議10000公里保養,寫得好像都很有道理阿
又看到有機油通過BMW認證可以15000公里再換,實在是霧煞煞!!!

其實那只是個約略值,不用太在意啦。
基本上,如果用好一點的油,5000公里就換有點浪費。😇


事實上加州在好幾年前就已經開始提倡新車的車主將換油間距拉到7,500~10,000英里(11,250公里~15,000公里)。主要是因為車輛引擎的精度越來越高,機油比較不會被運轉時洩露的燃燒氣體污染,而且引擎溫度控制的改善也減少機油的劣化。除了沿用4~50年前一貫的換油間距是過時了,另外政府也可以減少機油的需求及廢機油的處理。

以下是2011年洛杉磯時報的連結,裡面有提到BMW的某些車型上建議15,000英里(22,500公里)才換油:
http://articles.latimes.com/2011/dec/15/business/la-fi-autos-oil-change-20111215
回應 a2031580500 (work) 所寫
回應 lyj2605 (Diver) 所寫
回應 scfccc (愛智QQ) 所寫
回應 raven0996 (蝦米碗糕) 所寫
我最近在看機油
(買新車就是東怕西怕要做一堆功課,開舊車時哪管那麼多連撞到都懶的理)
台灣到底是要5000公里保養還是原廠建議10000公里保養,寫得好像都很有道理阿
又看到有機油通過BMW認證可以15000公里再換,實在是霧煞煞!!!

其實那只是個約略值,不用太在意啦。
基本上,如果用好一點的油,5000公里就換有點浪費。😇


事實上加州在好幾年前就已經開始提倡新車的車主將換油間距拉到7,500~10,000英里(11,250公里~15,000公里)。主要是因為車輛引擎的精度越來越高,機油比較不會被運轉時洩露的燃燒氣體污染,而且引擎溫度控制的改善也減少機油的劣化。除了沿用4~50年前一貫的換油間距是過時了,另外政府也可以減少機油的需求及廢機油的處理。

以下是2011年洛杉磯時報的連結,裡面有提到BMW的某些車型上建議15,000英里(22,500公里)才換油:
http://articles.latimes.com/2011/dec/15/business/la-fi-autos-oil-change-20111215

會吃機油的BMW建議22,500KM換油?
意思是不用換
一直補一直補就可以當換油了嗎?


類似想法的系統其實在美國已經普遍用在跑長途的貨車拖車頭上了,叫做 Bypass Filtration(旁通過濾系統)。主要是用一個高密度的機油芯,再將過濾下來的雜質或是燃燒過程的污染物導入柴油引擎的燃燒室燒掉。這套系統號稱最高可以將換機油的間距拉到10萬英里。對貨運公司來說,這樣子省下的換油成本及時間是很可觀的。
回應 caruu (U大) 所寫
回應 rolkilos (小光) 所寫
胎壓不足時,輪胎的反覆變形量大、會磨到胎壁....爆胎的可能性也很高的。


部份對, 這只在胎壓頗為不足的情形下, 才會有所謂的反覆變形量大, 才會磨到胎壁...這時候車子行進時, 熟悉車況的車主應該會感覺前進的力道不對, 而下車查看...

如果不是很不足, 只是胎壓低於規格值, 代價就主要是油耗不佳, 安全上較無虞...


大概十幾二十年前,美國的福特Explorer在全國發生多起Firestone輪胎爆胎後車輛翻覆是事件(好像也有人死亡)。最初的矛頭是直指Firestone的輪胎配方的問題,最後調查出來是福特為了乘車舒適性(NVH)而調低了建議的胎壓,造成輪胎溫度過高,在嚴重的情況下就發生爆胎了。之後福特還通知車主把建議胎壓值調高。Firestone之後也是大受影響,直到最近幾年才恢復過來。
Shelby Cobra。
原始的這款車是在1962~1967以英國的AC廠手工打造的車身搭配福特引擎,在美國組裝,總共生產數量不到一千台。因為這車當初的設定就是賽車,而且車身輕,也在賽車場上大放光芒,所以非常有收藏價值。現在一台都價值超過一百萬美金了。
不夠到今天市面上仍然還在生產玻璃纖維或是鋁打造車身的仿製品。
這台是仿製品的機率應該非常高。
前往討論:這也算是偽裝嗎?
有些地方似是而非ㄋ...😝

用堆高機頂起, 壓力沒變化? 所以車輪騰空和載重對輪胎的壓力沒有影響...? 講不太通, 那車子一直加重物, 輪胎最後總會爆吧? 為何會爆? 假設其它狀況都相同, 空車或滿載容易爆胎? 依你的推論, 不就也沒差別?😝



壓力的單位是 受力除以體積,如果不考慮到溫度的變化的話(溫度上升在相同的受力及體積下也會造成壓力上升),受力及體積的變化才會改變壓力。
車子以堆高機頂起來,輪胎的體積變化不大,因此壓力也看不出什麼變化了。而如果車子重量增加,然而輪胎內空氣的體積還是變化不大,當然壓力就會變大了。
回應 rpman (牧馬人) 所寫
Escape 2.3L 4WD不知不覺已經開了十萬公里,欲更換位於變速箱旁邊的齒輪箱(transfer)的齒輪油,
全名應該是Power transfer unit(PTU),
根據車主使用手冊,齒輪箱要使用75W-140的福特專用油,於是上網購買,更換時
卻發現齒輪箱僅有加油孔,卻沒有洩油孔(Escape 3.0L有洩油孔),從加油孔試圖伸軟管進去抽油,
也被齒輪箱內的齒輪卡住無法順利抽油,絕望之際,透過關係打電話去福特新竹經銷商維修部門詢問,
得到的答案竟是他們從來沒有換過齒輪箱的齒輪油,應該不用換,聽到差點昏倒[orz],想請問一下
車友們,有人有換過變速箱旁邊的齒輪箱的齒輪油嗎?

齒輪箱外觀如下圖

<img src="http://i.ebayimg.com/00/s/ODcyWDE0NDA=/z/xpAAAOSwPcVVmU9Y/$_12.JPG">

零件圖

<img src="http://ww2.justanswer.com/uploads/brimax/2011-03-27_172103_escape_hybrid_ptu.jpg">


Youtube有影片,看起來很類似。通常漏油的螺栓應該在注油的另外一邊。螺栓也通常是內六角的,與其他外六角的螺絲有差異。


回應 f1insight (F1Insight) 所寫
回應 arvinchi (911) 所寫
回應 f1insight (F1Insight) 所寫
回應 ken299629 (KEN凱) 所寫
BMW的直列六缸引擎不是連續多年
獲得年度最佳引擎大賞嗎?

不可能淘汰的啦 !

不淘汰直六 BMW就會被淘汰😌


為什麼????

因為世界一直在變?
省油環保減碳配KERS/hybrid/turbo跟直六扯不上關係阿...
當一個企業滿足於現況就是要走下坡的時候 淺而易見


直六就是後輪傳動,多了傳動軸,後差速器,油耗一定比較差。
回應 rpman (牧馬人) 所寫
回應 lyj2605 (Diver) 所寫
回應 rpman (牧馬人) 所寫
Escape 2.3L 4WD不知不覺已經開了十萬公里,欲更換位於變速箱旁邊的齒輪箱(transfer)的齒輪油,
全名應該是Power transfer unit(PTU),
根據車主使用手冊,齒輪箱要使用75W-140的福特專用油,於是上網購買,更換時
卻發現齒輪箱僅有加油孔,卻沒有洩油孔(Escape 3.0L有洩油孔),從加油孔試圖伸軟管進去抽油,
也被齒輪箱內的齒輪卡住無法順利抽油,絕望之際,透過關係打電話去福特新竹經銷商維修部門詢問,
得到的答案竟是他們從來沒有換過齒輪箱的齒輪油,應該不用換,聽到差點昏倒[orz],想請問一下
車友們,有人有換過變速箱旁邊的齒輪箱的齒輪油嗎?

齒輪箱外觀如下圖

<img src="http://i.ebayimg.com/00/s/ODcyWDE0NDA=/z/xpAAAOSwPcVVmU9Y/$_12.JPG">

零件圖

<img src="http://ww2.justanswer.com/uploads/brimax/2011-03-27_172103_escape_hybrid_ptu.jpg">


Youtube有影片,看起來很類似。通常漏油的螺栓應該在注油的另外一邊。螺栓也通常是內六角的,與其他外六角的螺絲有差異。





報告,這影片是3.0L的PTU,有洩油孔,但是2.3L的沒有,原廠說不用更換,
但是美國那邊已經有不少災情發生,幾乎都是太久沒換油發生的,所以才來請教各位前輩的意見。



底下的照片是在ebay上面找到的2.3 L Transfer Case:
http://www.ebay.com/itm/2001-2009-FORD-ESCAPE-2-3L-TRANSFER-CASE-fits-TRIBUTE-Will-also-fit-Mariner-/161765498187
看起來似乎兩邊都有螺栓。
這個應該是注油的螺栓:

這個在照片中間靠左的應該是洩油的螺栓:
回應 a934558 (a934558) 所寫
三菱跨足飛航業 成立引擎研發中心😍😆

日本三菱2014年公開發表自行研發的小型客機,在國際間頗受好評,還拿到了223架訂單,為了要加緊趕工,三菱和美國一間航太公司合作,在華盛頓州成立第1個研發中心,開發客機引擎,8月4日天,雙方就在西雅圖舉行合作開幕儀式。

華盛頓州州長英斯利,和三菱飛機公司總裁森本弘道,一起敲碎冰塊,為航太產業合作一起拉開序幕。

華盛頓州州長英斯利:「華盛頓州投入國際航太產業,我很驕傲華盛頓州有這能力。」

三菱飛機公司高層,與合作夥伴美國TEC航太公司代表,一起參加這場盛會,希望未來能成功在國際市場打響名號,爭取更多訂單。

三菱飛機公司總裁森本弘道:「MRJ飛機和華盛頓州一同研發生產,MRJ和美國一同合作進軍航太。」

三菱將派駐50位日本工程師,和美國當地100位夥伴,一起在華盛頓州研發飛機引擎,為量產三菱MRJ客機努力。

2014年,三菱在名古屋正式MRJ系列小客機,這款客機不但有流線外型,內裝也相當雅緻,不只這些特性吸引人,這還是日本第1架生產出來的飛機,讓日本躋身成為客機生產國。

三菱重工業會長大宮英明(2014.10.18):「日本製造的客機先前中斷了,國產客機的復活可說是日本的夢想。」

三菱MRJ客機主攻短程航線,目前有MRJ70和MRJ90,2款載客數分別為76和88席,油耗量又比其他同型客機少20%,算是相當有競爭力,目前已經有日本、緬甸和美國等6家航空公司下訂,如今和美國的航太公司策略合作,希望能搶供小客機的市佔率。







Honda也有出噴射機,噴射引擎固定在機翅上方是其特色。這款飛機也是今年開始販售。

回應 chaoccchaocc (billy) 所寫
2009出差到美國德州達拉斯,
外國友人帶去的烤肉餐廳,
每位客人有一張牌(一面為紅色另一面綠色),
想再吃烤肉時,將綠色面朝上
服務生即會走到客人旁邊,將烤肉切下奉上,
它的甜點種類多,也很好吃
當時沒有特別注意餐廳名稱,
現在長榮有直飛休士頓,
想再去回味一下.

(有人知道餐廳名嗎?)





在Google輸入“Brazilian steakhouse houston"就出現十幾間在休斯頓就了,不必特地從休斯頓開車到達拉斯(至少4小時)。以下只是部分而已:
1. http://www.fogodechao.com/menu
2. https://locu.com/places/chama-gaucha-brazilian-steakhouse-houston-us/#menu
3. http://www.nelore.com/index.php
回應 a0927260120 (小張) 所寫
先上小弟車款 賓士車台型号W220 S320



小弟在底盤卸下變速箱油的時候,發現了下面這個東西。
名稱叫做《變速箱線组轉接頭》或者《機電一體化插頭》





小弟請教各位高人,在這個插頭中間内部有許多電線,我該如何把这个插頭給他拆下来?

又該如何把他裝回去?請求高人不吝賜教!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另外請教一件事情,下面這個是W220在底盤卸下變速箱油的外殼。
我的問题是,黑色圈起来的部份,要如何把他拆下来?



這張是特寫,他中間有个内六角,但我怎麼拆也拆不下来,是不是需要其他工具?



拜託各位了,謝謝


那個插頭似乎是靠轉動白色環(上面還有個把柄可以看出跡象)來放鬆及鎖緊插頭的。放鬆白色環以後應該黑色插頭可以直直拔出了。

至於變速箱洩油栓如果內六角孔沒有被擴孔的話(內六角扳手插進孔後不會晃動),用手轉不動,套根鐵管加力或是用榔頭敲應該就可以鬆了。
1. 偷車賊 Joyride 時看到下坡怕了。
2. 毒癮發作。
冷氣排水橡皮管阻塞的成分很大(我也碰過)。從車子底下沿著隔開引擎與乘客室的防火牆尋找一條黑色的橡膠管(開口直接朝地),以鐵絲或是筷子等通一通,如果看到水大量流出,就是這問題沒錯(小心頭不要在水管正下方)。
前往討論:副駕駛座積水原因?
回應 n0935473945 (FoN) 所寫
請教 高雄 有無處理車燈霧化之推薦店家

車燈內部有些許霧化,處理工時長嗎? 需備多少銀彈 ??


車燈霧化大部分都是外表產生氧化層所造成的。網絡上有許多簡單的方法可以試試看,有的是以白醋及小蘇打(Baking soda)以一比一的比例混合後將氧化層磨去。



另外還有人以粗蠟或是牙膏打磨,還有人用WD-40的。
反正試一下應該多少都有效果的。
前往討論:車燈霧化處理
在美國也是保險公司對車輛駕駛不是保單列入的肇事損失不負責的(這全世界應該都是一樣的)。
所以誰要借我車,也要一併借我人來開車。
回應 kevin7z (誠懇逗陣) 所寫
美國政府是不是沒法律了😲
不僅UBER 還有 Lyft、Sidecar、Carpo,還有主打價格為對手一半的Hitch。 😰

這個趨勢難檔了😇

如Uber. 乘客只需要用Uber的App即可完成叫車,完成叫車後,畫面會顯示司機的相片、名稱,車款以及車牌號碼,
地圖上還會顯示目前車子的所在位置,可以知道車子還要多久才會抵達。

有人說這叫車系統不安全...!! 比起路邊隨便招手攔車...兩者那個是你的選擇 ??

而且叫車、付費通通可以在App內完成,到達目的地後你只需要優雅的走下車即可,不必手忙腳亂的掏錢。
Uber旗下有賓士、BMW, .....TOYOTA 等多種車款可以選擇 ....

.


美國只有大城市的市中心可以看到隨叫隨停的計程車的(如紐約市),其他地方的計程車本來就是要打電話叫才會來的。
另外美國的計程車司機幾乎都是少數族裔的,因此也沒有什麼政治勢力。
美國幾個大城市無車族現在也有另外一項叫 car2go 的選擇了,這是一種甲地租車,乙地還車的租車組織。也是以App看到即時車輛的位置,只有找到最近的車就可以開走了,到了目的地後車子就留在那裡就好了,也不必可以到特定地點還車。而且車子都是清一色的電動Sm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