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 年 9 月 10 日進入農曆 8 月份,不僅脫離農曆 7 月的民俗月份,也代表歷經產銷體系的休養生息後,臺灣新車銷售節奏終於重回正常時期。以 9 月全月份 30 天來看,可領牌工作天數為 19 天,民俗月內有 5 天,民俗月後則有 14 天,至於一般周末假日與 9 月 25 日中秋節休假,則合計 11 天。
- 雖然,9 月份第一周仍在民俗月內,但部分車廠感受到全年度銷售進度落後的壓力,加上民俗月後期較為淡化傳統習俗對買氣的影響,許多車廠等不及民俗月份的因素,據點陸續展開新產品的預接動作,甚至提前預告新車發表上市訊息,期待能在搶先對手一步,吸納民俗月後的新車買氣。
- 最後,9 月份銷售數據出爐,全月份新車銷售來到 30,799 輛,比起 8 月份成長 18.3%,不過,相較於 2017 年 9 月份,則微幅衰退 1.8%,若考量去年 9 月 19 日以前都落在民俗月份的因素,很明顯地,2018 年 9 月的銷售表現並不熱絡。尤其以累積銷售來看也是落後格局,至於 2018 年前 9 月份銷售累積達到 322,084 輛,也同樣以 1.4%幅度稍微落後於 2017 年同期累積銷售量。
- 當然,9 月份最重量級的新車,首推搶在 9 月 10 日舉辦發表會的 Toyota Auris,肩負 Toyota 傾力抗衡 Mazda Mazda3,衝刺品牌進口掀背車銷售的重任。在 9 月 10 日上市的 Auris,首次出擊的成績為 506 輛,超越最大競爭對手 Mazda3 的 421 輛,可算是搶下灘頭堡,後續在完整月份的廝殺戰局如何?肯定值得各界高度觀注。
|
1.總市場(國產+進口)
- 下半年市場節奏的逐步加快,雖然陸續反應在各大品牌銷售成績上,但尚未有顯眼而強勢的力道出現,總市場排名部分,第 1 名仍舊是 Toyota 與 Lexus 的和泰豐田大軍,9 月份全月共累計 7,201 輛的領牌數,相比 8 月份雖然成長了 13.3%,但與 2018 年同期相比卻減少進 1 個百分點;更重要的,是單月市佔率僅達 23.4%,即便是年度累計銷售部分,和泰豐田也僅 27.8%,如何重返往昔超過 30%的市占表現,乃是和泰汽車首要任務,而全新掀背戰力的 Toyota Auris 車系,10 月的表現將是重要關鍵。
- 以相對穩定之姿、穩居總市場亞軍寶座的中華三菱,麾下 CMC 與 Mitsubishi 總計繳出 3,645 輛的領牌數,單月成長幅度超過 11%,甚至與 2017 年 9 月份相比也有著 12.3%的成長,但仔細觀察銷售組成會發現,包含了 Lancer、Colt Plus 與 Outlander 等國產車系,銷售成績都較 8 月份下滑,不難得知,主要撐起一片天的乃是商用車為主,這也是中華三菱必須面臨的重要課題。
- 穩居第 5 名的台灣賓士,9 月份全月繳出 2,286 輛的成績,單月成長幅度為 30.3%,關鍵在於 9 月份 GLC 車系領牌數大幅暴增,即將於 2019 年導入新世代的 GLE、小改款國內發表的 C-Class,同樣也維持成長態勢,讓 Mercedes-Benz 仍舊保持搶眼成績。值得留意的,是新世代 A-Class 雖然已經在國內發表,但交車時間仍有待第四季,因此目前領牌數仍掛零,後續會為台灣賓士帶來怎樣的助益,所有競爭對手應當都會積極嚴陣以待。
- 在 8 月份,藉由第一線祭出較多優惠內容的規劃,Volkswagen 繳出相當出色的成績單,而 9 月份 Volkswagen 則是藉由維持促銷力道、並小幅調整促銷內容,維持著相同的銷售熱度,繳出了 1,572 輛的領牌數,單月成長幅度達 16.5%,與 2017 年同期相比,更有著 47.1%的成長。隨著產品陸續到位,以及幾乎將 MSB 模組化安全駕駛系統列為全車系標配,讓 Volkswgaen 繳出較 2017 年更為成長的成績,能否維持此一力度衝刺到年底,值得消費者觀察留意。
|
2018 年 09 月-廠牌別排行 (國產+進口) |
名
次 |
品 牌 |
銷售量 |
上月比 |
去年比 |
市占率 |
1 |
和泰豐田 |
Toyota 、Lexus |
7,201 |
113.3% |
99.1% |
23.4% |
2 |
中華三菱 |
Mitsubishi、CMC |
3,645 |
111.7% |
112.3% |
11.8% |
3 |
台灣本田 |
Honda |
2,814 |
176.3% |
95.6% |
9.1% |
4 |
裕隆日產 |
Nissan、Infiniti |
2,576 |
157.7% |
109.9% |
8.4% |
5 |
台灣賓士 |
Mercedes-Benz |
2,286 |
130.3% |
89.4% |
7.4% |
6 |
台灣福斯 |
Volkswagen |
1,572 |
116.5% |
147.1% |
5.1% |
總市場
|
30,799 |
118.3% |
98.2% |
100.0% |
2018 年 9 月總市場銷售 Top 10 |
排名 |
2018 年 9 月 |
單月銷售量 |
1 |
Toyota Corolla Altis |
1,560 |
2 |
CMC Veryca |
1,394 |
3 |
Honda CR-V |
1,300 |
4 |
Toyota RAV4 |
1,088 |
5 |
Honda HR-V |
850 |
6 |
Toyota Sienta |
742 |
7 |
Mitsubishi Delica |
726 |
8 |
Mercedes-Benz GLC |
723 |
9 |
Toyota Yaris |
698 |
10 |
Nissan Tiida |
659 |
2.國產轎車
- Toyota Corolla Altis 雖然毫無意外仍舊穩居國產轎車市場首位,同時也是國產市場少數突破千輛大關的作品之一,但值得留意的是,Corolla Altis 已經邁入產品週期尾聲,而與之相同級距大小、但採用掀背車格設定的 Auris 導入臺灣市場,首月即已經繳出超過 500 輛的成績,是否會影響到 Corolla Altis 的成績,和泰是否會針對 Corolla Altis 車系再行增加促銷力道,都是市場觀察重點所在。
- Nissan 國產大軍中,銷售主力之一的 Livina,雖然在 8 月份時跌出前 5 名之列,但挾著價格與品牌優勢,在 9 月份繳出 538 輛的領牌數,單月成長幅度超過 78%,裕隆日產 9 月份促銷內容中,並未特別進行強化,而是維持與 8 月相仿的促銷內容;此外,裕隆日產在 9 月底時,針對麾下多款車系進行配備與價格調整,但 Livina 並未在列,是否意味著產品即將邁入尾聲,同樣值得留意。
- Nissan Sentra 在 9 月份維持升級空力套件或配件金的促銷內容,擺脫 8 月份的低迷後,在 9 月份繳出了 437 輛的領牌數,單月成長幅度超過 100%,也從 8 月份的第 10 名,一舉躍昇至第 6 名;值得留意的是,主要衝刺集中在 9 月份下旬,而裕隆日產更在 9 月底時,推出增列安全配備的新年式車型,能否讓 Sentra 的銷售力度維持至 10 月份,相信會是裕隆日產的一大課題。
- Hyundai Elantra 車系在市場上的表現,一直無法將完整產品魅力展現而出,9 月份繳出 222 輛的領牌數,相比 8 月份 287 輛的表現下滑不少,排名也跌出 10 名之外,南陽實業針對全品牌祭出試乘體驗的促銷內容,期許能吸引更多消費者的關注,而 Elantra 車系則在 9 月份並未有加碼促銷的內容;南陽實業預計將在 10 月中,正式發表國產版本的 Elantra Sport,讓 Elantra 車系有著更完整的戰力版圖,能否有助 Elantra 車系的表現提升,是絕對關鍵的一役。
|
3.國產休旅/商用車
- 即將在 10 月初推出小改款的 CMC Veryca,9 月份經銷據點全面出清舊款的熱絡表現,可說是撐起了中華三菱整體銷售成績之功臣,繳出了 1,394 輛的成績,單月成長幅度超過 76%之多。除了商用車款較不受市場節奏影響之外,小改款前出清同樣是關鍵所在,CMC Veryca 以 94 輛之多的成績,領先 Honda CR-V,成功於 9 月擠身國產休旅與商用市場第 1 名。
- 台灣本田兩大銷售主力 CR-V 與 HR-V,9 月份分別繳出 1,300 輛以及 850 輛,CR-V 的銷售組成中,標配 Honda Sensing 的頂規車型占比 58.6%,展現消費者對於安全防護與駕駛輔助功能的需求,台灣本田規劃將會在中階的 VTi-S 車型上導入 Honda Sensing,不僅能更有效提振銷售成績,銷售比例應當也會有所改變。至於預計在 2019 年推出小改款版本的 HR-V,導入 Honda Sensing 的機率可能不高,後續台灣本田會祭出那些優惠來吸引消費者,將成為本田休旅雙雄的關鍵所在。
- Mitsubishi 在 9 月份除推出全車系優惠之外,也特別維持了 Outlander 的高期數零利率、指定車型升級盲點偵測的促銷內容,但成效並不如 8 月份來得出色,9 月份領牌數僅達 229 輛,衰退幅度超過 30%,也跌出市場前 10 之排序。SUV 市場乃是近年來各大品牌必爭之地,然而能否掌握 SUV 熱潮優勢,藉由配備的設定來襯托產品魅力,考驗各品牌的規劃巧思與市場敏銳度,年底將迎來小改款的 Outlander,能否再創佳績?會是中華三菱年度的重要考驗。
|
4.進口總市場
- 雖然傳統的民俗月已在 9 月 10 日正式結束,但仍佔了 9 月份三分之一的時間,所以新車銷售市場的買氣在 9 月份尚未完全甦醒,進口車總市場於 9 月份總共繳出了 14,940 輛的新車掛牌數,較上月份雖有著 15%的成長,但仍較去年同期小幅衰退了 0.4%。
- 在年度累積銷量部份,進口車總市場目前累積至 9 月份的總銷量為 143,447 輛,市佔率達到 44.5%,相較去年同期有著 7.6%的成長表現。年度銷售表現上,Toyota 仍以 22,988 輛的成績暫居領先地位,德國豪華品牌 Mercedes-Benz 則以 21,910 輛的成績緊追其後,不過兩個目前暫居一、二名的進口品牌,與去年同期相比分別僅有 0.1%及 3.2%的成長,能否創造出較去年度更為出色的年度銷售表現,仍有待後續觀察。
- 回到 9 月份的進口車總市場排名,在歷經了傳統民俗月的休養生息後,Toyota 於 9 月份再度以 2,349 輛的銷售成績,重回進口品牌的銷售冠軍寶座,不過其品牌進口車銷售主力 RAV4 車系,在 9 月份雖繳出破千輛的銷售成績,不過與其以往的銷售表現相比之下並未特別出色,但 Toyota 於 9 月份有著全新的生力軍 Auris 車系,首度加入進口車的銷售陣線,並繳出 506 輛的銷售成績,對品牌整體的進口車銷售表現,將有著明顯的助益。
- 以 2,286 輛緊追在 Toyota 之後的德國豪華品牌 Mercedes-Benz,除了轎車主力銷售車款 C-Class 及 E-Class 在 9 月份皆維持了水準之上的銷售表現外,向來銷售量眼的 GLC 車系在 9 月份更一舉躍升成為品牌銷售最佳車款,有著極為出色的新車掛牌數表現,而小改款 C-Class 車系亦在 9 月份發表,相信將有助於品牌總銷量的提升。
|
2018 年 09 月-廠牌別排行 (進口) |
名
次 |
品 牌 |
銷售量 |
上月比 |
去年比 |
市占率 |
1 |
Toyota |
2,349 |
147.7% |
95.1% |
15.7% |
2 |
Mercedes-Benz |
2,286 |
130.3% |
89.4% |
15.3% |
3 |
Volkswagen |
1,570 |
116.5% |
146.9% |
10.5% |
4 |
BMW |
1,468 |
135.1% |
83.8% |
9.8% |
5 |
Mazda |
1,297 |
69.5% |
80.0% |
8.7% |
6 |
Lexus |
1,146 |
112.4% |
167.5% |
7.7% |
總市場 |
14,940 |
115.9% |
99.6% |
48.5% |
5.進口車
進口一般轎車
- Toyota Auris 初入榜即拿下進口一般轎車第 1 名的寶座。9 月 10 號才發表的 Auris,正式販售時間僅有 20 天,就衝出了 506 輛的成績,直接達到和泰預設月販 500 輛的標準,不過這也跟之前預購的訂單消化有關,根據第一線業務端表示,Auris 現在已有現車可直接領牌,不像之前 Mazda Mazda3 需要等待數月的狀況。而接下來將有完整銷售的 10 月,則會是 Auris 實際銷售狀況的觀察點。
- 原有的銷售常勝軍 Mazda Mazda3,在 Auris 上市之後被擠下神壇,僅銷售 421 輛,這也是小改新車自 2016 年 9 月正式上市以來,首度跌破 500 輛的銷售成績,即使是因為這代 Mazda3 已進入產品壽命末期,更重要的原因自然是受到 Auris 的影響。不過就目前看來,因為 Mazda 產品編成調整相當及時,所受影響雖然不小,但也沒直接被 Toyota 一口氣壓倒,仍呈現抗衡之姿。下一代新車預計於 2019 年 3 月在日本上市,再新世代 Mazda3 抵臺前的時間,現行 Mazda3 能否抵抗 Auris 的侵襲,會是 Mazda 接下來重要的課題。
- 進口一般轎車級距的第 3 名,則是依序被擠下的 Suzuki Swift。雖然被擠下至第 3 名,其實銷售狀況仍相當不錯,單月 372 輛的成績,比起前一個月還要多了 56 輛。當然也跟民俗月佔據了大半個 8 月有關,而級距與 Auris、Mazda3 不同的 Swift 自然也不會受到 Auris 影響太多。目前所銷售的占比中,Swift Sport 有 128 輛、Swift 則是 244 輛,其比例幾乎與之前相同。
- Volkswagen Golf 繼 7 月後再次跌落至第 4 名,不過這也是與 Auris 加入有關,而單月 217 輛的銷售成績,與之前相比有些微的下滑,幅度不若 Mazda3 那麼大,但由於車格大小相同,因此消費者在選購時,自然也會將 Auris 納入考慮範圍內。
- Volkswagen 另外一款掀背車 Polo,9 月份排名持續跟在大哥 Golf 後面,以 175 輛成績排在第 5 名。這款小型掀背由近幾個月銷售量的觀察,受 Auris 的影響並不明顯,同樣有著穩定的銷售成績。而其中限量 66 輛的 Polo GTI,在 9 月份銷售了 19 輛,從 7 月底到現在總共銷售 54 輛,也就是說僅剩 12 輛的配額。
- 值得一提的是,此級距銷售幾乎都被掀背車占據,擁有一般轎車的 Mazda6 與 Octavia 分別僅排在第 7 名與第 9 名,Octavia 轎車銷售僅 21 輛、Combi 則有 81 輛,可以清楚地看到在進口一般品牌的市場中,轎車銷售量明顯式微。
|
進口一般休旅車
- 國內進口休旅車的銷售常勝軍 Toyota RAV4 車系,於 9 月份再度以 1,088 輛的銷售成績穩居銷售第 1 名的冠軍寶座,其雖較 8 月份有著 21.3%的成長,但相較去年同期仍有著 22.7%的衰退比例,整體的銷售表現並未在民俗月結束後立刻回到以往的水準。而在 2018 年 5 月底調整配備及售價、再度成為市場熱門的 C-HR 車系,於 9 月份則繳出 349 輛的成績,較 8 月份有著 19.9%的成長比例。
- 儼然已成為 Volkswagen 品牌於國內銷售表現最為出色的 Tiguan 車系,在 9 月份除了繼續蟬聯品牌最暢銷車款外,並以 583 輛的新車掛牌數,位居一般進口休旅車排行榜第 2 名的位置,較 8 月份有著 21.2%的成長表現,而就 Tiguan 車系的銷售組成看來,搭載 1.4 升汽油渦輪引擎的 280 TSI 車型為市場主力,約佔整體銷售比例的 61%。
- Mazda 旗下入門跨界休旅 CX-3,在 9 月份以 371 輛的新車掛牌數超越老大哥 CX-5,站上了銷售排行榜第 3 名。而在 8 月份曾創下 766 輛銷售成績的 CX-5,在 9 月份僅掛出了 272 輛的新車掛牌數,與 8 月份的銷售表現相去甚遠,而據 Mazda Taiwan 表示,CX-5 在 9 月份的銷售數字出現明顯落差,主要是受到新車船期的影響所致。
- 台灣馬自達 7 月份領牌數為 2,671 輛,單月成長幅度超過 33%,也讓台灣馬自達以數十輛之差,將裕隆日產擠下第 4 名,關鍵戰力則是 Mazda3 以及 CX-5,都有著超過 800 輛的表現,從成績來看,SUV 是否也會逐步成為 Mazda 品牌主力所在,一樣值得觀察留意。
|
2018 年 09 月-進口一般品牌 |
名
次 |
轎 車 車 款 |
銷量 |
|
名
次 |
休 旅 車 款 |
銷量 |
1
|
Toyota Auris |
506 |
1 |
Toyota RAV4 |
1,088 |
2
|
Mazda Mazda3 |
421 |
2 |
Volkswagen Tiguan |
583 |
|
Suzuki Swift |
372 |
3 |
Mazda CX-3 |
371 |
4
|
Volkswagen Golf |
217 |
4 |
Toyota C-HR |
349 |
5
|
Volkswagen Polo |
175 |
5 |
Subaru Forester |
327 |
6 |
Škoda Fabia |
126 |
6 |
Mazda CX-5 |
272 |
7 |
Mazda Mazda6 |
122 |
7 |
Honda Odyssey |
212 |
8 |
Kia Picanto |
119 |
8 |
Suzuki Vitara |
204 |
9 |
Škoda Octavia |
102 |
9 |
Volkswagen Caddy |
163 |
10 |
Suzuki SX4 |
94 |
10 |
Mitsubishu Eclipse Cross |
156 |
其 他 轎 車 |
其 他 休 旅 車 |
|
Toyota Prius C |
87 |
|
Volkswagen Transporter |
153 |
|
Toyota Prius |
80 |
|
Ford Ranger |
111 |
|
Škoda Superb |
77 |
|
Volkswagen Touran |
99 |
轎車數據涵蓋轎車、掀背車、旅行車、轎跑車與敞篷車等車型。
休旅車數據涵蓋運動休旅、廂式休旅與貨卡車等車型。 |
進口豪華轎車
- Mercedes-Benz C-Class 毫不意外的繼續以 568 輛的成績蟬聯進口豪華轎車冠軍,不過小改款 C-Class 在 9 月下旬正式發表上市,新車販售數量相對不多,主要都還是小改前清庫存,另外也有大量的水貨在此列裡面,超過半數都是之前臺灣賓士沒引進的 C300 與 C300 4Matic。小改後新車的銷售狀況,還是要待有完整銷售月份的 10 月才能一探究竟。另外 E-Class 本月份穩定銷售的 377 輛,也是穩定排於第 2 的位置。
- BMW 3 Series 的 285 輛繼續位列 Mercedes-Benz 雙雄之後,排在第 3 名。F30 已經進入產品壽命末期,下一代新車即將發表,可以預計導入臺灣後會有新一波成長,另外 5 Seires 的 215 輛比起 8 月份有相當幅度的成長,不過仍不敵 Lexus ES 的躍進落居第 5 名。1 Series 的 156 輛則是維持在第 6 的位置,值得一提的是 7 Series 於 9 月繳出 114 輛,擊敗 Mercedes-Benz S-Class 站上第 8 名。
- Lexus ES 新一代新車 9 月份銷售 220 輛,將 BMW 5 Seires 擠下,站上第 4 名的位置,這也是第 7 代 ES 銷售狀況的新高點,其銷售狀況主要原因還是因為船期與單月配額的因素。另外,ES 300h 預計在 10 月 2 日於國內發表,預計將會為 ES 帶來新的一波銷售高潮。
|
進口豪華休旅車
- 9 月份的豪華進口休旅車排行榜上,Mercedes-Benz GLC 車系首度以 723 輛的銷售成績,站上了銷售冠軍的位置,據了解 GLC 車系之所以能在 9 月創造出如此亮眼的銷售表現,主要原因為 GLC 250 在 9 月份大量到港交車,光是 GLC 250 車型便繳出了 517 輛的新車掛牌數,而由貿易商導入的 GLC 300 車型則有 145 輛。此外, Mercedes-Benz 於 9 月正式導入的入門 GLC 200 車型,則繳出了 22 輛的成績。
- 雖然讓出了豪華進口休旅車的銷售冠軍寶座,但 Lexus 旗下 NX 以及 RX 兩款休旅車,仍分別以 467 輛及 248 輛的銷售成績,分站第 2 及第 3 名的位置,而 NX 車系無論是與 8 月份或是去年同期相比,銷售數字都呈現著正面成長,RX 車系則較 8 月份有著小幅衰退,表現不若 NX 車系來的亮眼。
- 於 8 月底進行車型配備及售價調整的 BMW X3 以及 X1 車系,其中 X3 在 9 月份繳出了 182 輛的新車掛牌數表現,相較 8 月份及去年同期皆有著明顯增長,而 X1 車系在 9 月份亦同樣繳出更加出色的 127 輛新車掛牌數,由此可見透過 8 月底的產品強化動作,也讓 X3 以及 X1 車系有著實際的銷售表現提升。
|
2018 年 09 月-進口豪華品牌 |
名
次 |
轎 車 車 款 |
銷量 |
|
名
次 |
休 旅 車 款 |
銷量 |
1
|
Mercedes-Benz C-Class |
568 |
1 |
Mercedes-Benz GLC |
723 |
2
|
Mercedes-Benz E-Class |
377 |
2 |
Lexus NX |
467 |
|
BMW 3 Series |
285 |
3 |
Lexus RX |
248 |
4
|
Lexus ES |
220 |
4 |
BMW X3 |
182 |
5
|
BMW 5 Series |
215 |
5 |
Porsche Cayenne |
169 |
6 |
BMW 1 Series |
146 |
6 |
Volvo XC40 |
160 |
7 |
Lexus IS |
138 |
7 |
Mercedes-Benz GLA |
159 |
8 |
BMW 7 Series |
114 |
8 |
BMW X1 |
127 |
9 |
Mercedes-Benz S-Class |
83 |
9 |
BMW X4 |
119 |
10 |
Infiniti Q30 |
79 |
10 |
Mercedes-Benz GLE |
115 |
其 他 轎 車 |
其 他 休 旅 車 |
|
BMW 2 Series |
70 |
|
Porsche Macan |
97 |
|
Mercedes-Benz B-Class |
69 |
|
Volvo XC60 |
75 |
|
Volvo S90 |
59 |
|
Volvo XC90 |
64 |
轎車數據涵蓋轎車、掀背車、旅行車、轎跑車與敞篷車等車型。
休旅車數據涵蓋運動休旅、廂式休旅與貨卡車等車型。 |
6.稀有車
- 9 月份稀有車市場最受矚目的掛牌焦點,毫無疑問地當然是 Lamborghini 的品牌第 2 款 SUV:Urus,因為自 7 月 20 日正式發表後,國內車迷便一直期待在街頭看見「野牛」的蹤跡,而總代理在完成安審手續後,也很快地便在上個月讓兩輛 Urus 完成上路;且據了解、其實還有數輛 Urus 的車主因為想要擁有個性化之車牌、所以尚未完成掛牌,因此相信不久之後、應該路上慢慢地便會有越來越多 Urus 霸氣的身影。
- 稀有車銷售榜的另一款新鮮貨,則是同樣選在 7 月發表的 DB11 車系敞篷車型:DB11 Volante,這款國內總代理採接單引進方式導入的電動軟頂敞篷跑車,建議售價 1,138 萬元起,較目前 Aston Martin 國內之銷售主力 DB11 V8 Coupe 多 100 萬元,配置 AMG 奧援的 4.0 升 V8 雙渦輪增壓引擎,擁有獨特的英式優雅品味。
- 此外,由於不少想入少稀有車、尤其是超豪華品牌的準車主,偏好購買正年份的車型,所以進入第四季後,除非是很熱門的當紅新車、如:Urus,否則通常稀有車的新車銷售都有逐漸趨於和緩,因此就連 Ferrari 和 McLaren、9 月份也分別僅有 5 輛與 3 輛新車掛牌的成績;不過、由於 8 月和 9 月還是有數款新車發表,所以接下來的稀有車市場應該還是會有不少的驚喜現身。
|
2018 年 09 月-稀有車種銷售表 |
廠牌 |
車款 |
銷量 |
Alfa Romeo
|
4C |
1 |
Giulietta |
1 |
Stelvio Q4 |
1 |
Aston Martin |
DB11 V8 / Volante |
2 / 1 |
Rapide |
1 |
Audi
|
S4 |
1 |
S5 / RS 5 |
3 / 1 |
SQ5 |
4 |
SQ7 |
2 |
TT |
2 |
R8 |
1 |
Bentley
|
Mulsanne Speed |
1 |
Flying Spur V8 |
1 |
Bentayga V8 |
2 |
BMW
|
M240i / M2 |
1 / 7 |
M3 / M4 |
8 / 5 |
M550i / M5 |
1 / 6 |
X3 M40i / X4 M40i |
9 / 4 |
Z4 M Coupe |
1 |
BMW I |
i3 REX |
3 |
Caterham |
7 Roadsport SV |
1 |
Chevlot |
Camaro |
1 |
Corvette Z06 |
2 |
Dodge |
Challenger SXT PLUS 3.6 |
1 |
Ferrari
|
488 GTB |
2 |
California T |
2 |
GTC4Lusso |
1 |
Fiat |
500 C / Twinair / 595 |
1 / 3 / 2 |
Ford |
Mustang / GT |
10 / 2 |
Honda |
Civic Type R |
3 |
Jaguar |
F-Type |
1 |
Jeep |
Wrangler Rubicon |
1 |
Lamborghini |
Aventador SV Coupe |
1 |
Urus |
2 |
Maserati
|
Ghibli / GranSport |
8 / 2 |
Quattroporte S Q4 / GTS |
5 / 1 |
Levante / Diesel / GranSport / GranSport S |
6 / 1 / 9 / 6 |
GranTurismo S |
3 |
Mazda |
MX-5 / MX-5 RF |
2 / 5 |
Mercedes-AMG
|
CLA 45 / GLA 45 |
8 / 3 |
C 43 / C 63 S |
8 / 1 |
E 43 / E 63 |
7 / 1 |
S 63 |
4 |
SLC 43 |
5 |
GLC 43 / GLC 43 Coupe |
7 / 7 |
GLE 43 / GLE 63 |
32 / 1 |
CLS 63 |
3 |
G 55 / 63 |
3 / 5 |
McLaren |
570S Spider |
1 |
720S Coupe |
2 |
Porsche |
718 Cayman 2.0 / 718 Cayman / GTS |
5 / 5 / 4 |
Boxster / 718 Boxster GTS |
2 / 4 |
911 |
15 |
911 GT2 RS |
5 |
Rolls-Royce |
Ghost |
2 |
Dawn |
1 |
Wraith |
1 |
Tesla |
Model S 75D / 100D / P100D |
32 / 3 / 1 |
Model X 75D / 100D |
23 / 1 |
結論
- 毫無疑問地,接下來新車市場的戰局將更趨激烈,原因無他,首先,總市場累積銷售量,8 月與 9 月連續 2 個月,不僅落後於 2017 年同期,落後幅度也由 1.3%再放大到 1.4%,持續拉開的落後差,將對 2018 全年度銷售量能否超越 2017 年的 444,669 輛,提高攻山越嶺的困難度,甚至,若第 4 季無法積極扭轉銷售氣勢迎頭趕上,以目前 1.4%的落後幅度,能否確保 44 萬輛大關都有問題。
- 再者,新車銷售量在國產與進口陣營此消彼漲,以及各品牌增長幅度的落差放大,更是激化新車銷售競爭環境的惡化。進口車陣營銷售佔比在 2018 年前 9 月份累積銷售已來到 44.5%,相較於 2017 年全年累積的 41.7%,明顯擴增 2.8%百分比,若換算全年度銷售量代表超過萬輛的新車銷售,由國產陣營流失到進口車。
- 接著,進一步來看排行榜內主要品牌在前 3 季累積銷售,相較於 2017 年的消長幅度,進入消長拉扯不均的時代,Toyota、Nissan、Ford 與 BMW 等品牌衰退幅度超過 1 成,相反地,Honda 與 Volkswagen 成長幅度卻將近 2 成,Mazda 與 Mercedes-Benz 也各有 9.3%與 3.2%成長,甚至把成長與衰退幅度最大者相比,落差幅度竟達到 40%左右!
- 以總市場龍頭為例,Toyota+Lexus 較去年同期衰退 5.3%,若進一步排除 Lexus,單純來看 Toyota 品牌銷量,2017 年前 9 月份銷售量達到 84,817 輛,2018 年同期累積僅剩 76,690 輛,衰退幅度約 10%,Toyota 在導入 Auris 新血之後,隨 TNGA 平臺換血也將輪到全新 RAV4 與 Corolla Altis 兩大主力車系,將是後續品牌銷售能否扭轉的關鍵契機。
- 至於榜內衰退幅度最大的,則是目前位居排行榜第 4 名,累積銷售量 25,708 輛的 Nissan+Infiniti,同期累積銷售衰退 19.3%將近 2 成之多,相反的,超越 Nissan+Infiniti 成功佔據第 3 名的 Honda,以 28,915 輛取得 18.9%的同期累積高成長幅度,Honda 與 Nissan+Infiniti 兩品牌,一上一下品牌增長幅度竟達到近 40%之多,顯見品牌競爭之動盪激烈。
- 上述是以品牌總體變化來看,可說是銷售戰爭的最後結果,但若推回到原因的話,仍然是各別品牌旗下產品戰力的競逐戰。以 2018 年至今,銷售衰退幅度最大的 Nissan 品牌為例,除長期經營的品牌口碑形象外,即使有產品實力堅強的品牌母廠,臺灣團隊還得能順利地將最新產品導入,並規劃迎合消費需求的配備,才能在變化多端的新車銷售市場,快速應對競爭對手的布局與穩固品牌客層,反之,則將讓品牌銷售難以施展。
- 由這點來看,Nissan 總代理裕隆日產於 9 月底宣布旗下 Tiida 與 Sentra 車系全面標配動態穩定系統與 6 氣囊組,加上國產小型休旅 Kicks 車系即將於第 4 季推出,將有機會讓品牌重新注入戰力,能否觸底反攻將是第 4 季銷售報告關注的重點。
|
2018 年 09 月-累計銷售量排行 (國產+進口) |
名
次 |
品 牌 |
銷售量 |
去年比 |
市占率 |
與領先差 |
1 |
和泰豐田 |
Toyota 、Lexus |
89,604 |
94.7% |
27.8% |
|
2 |
中華三菱 |
Mitsubishi、CMC |
37,472 |
100.3% |
11.6% |
52,132 |
3 |
台灣本田 |
Honda |
28,915 |
118.9% |
9.0% |
60,689 |
4 |
裕隆日產 |
Nissan、Infiniti |
25,708 |
80.3% |
8.0% |
63,896 |
5 |
台灣賓士 |
Mercedes-Benz |
21,910 |
103.2% |
6.8% |
67,694 |
6 |
台灣馬自達 |
Mazda |
16,806 |
109.3% |
5.2% |
72,798 |
總市場 |
|
98.6% |
100.0% |
|
2018 年 09 月-累計銷售量排行 (進口) |
名
次 |
品 牌 |
銷售量 |
去年比 |
市占率 |
與領先差 |
1 |
Toyota |
22,988 |
100.1% |
16.0% |
|
2 |
Mercedes-Benz |
21,910 |
103.2% |
15.3% |
1,078 |
3 |
Mazda |
16,806 |
109.3% |
11.7% |
6,182 |
4 |
Lexus |
12,914 |
131.5% |
9.0% |
10,074 |
5 |
Volkswagen |
12,132 |
116.2% |
8.5% |
10,856 |
6 |
BMW |
11,901 |
86.3% |
8.3% |
11,087 |
總市場 |
143,447 |
107.6% |
44.5% |
|
U-CAR 熱門影音推薦
我們使用 Cookie 來確保您在網站上能獲得良好的體驗。如果您繼續使用本網站,我們將認定您接受並理解我們的隱私權政策和使用者條款。
討論區
成為第一個發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