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y Fox

2007/04/23

註冊日期

5

累計好評

250

發文總數

240

回應 f5m42146 (愛鯊魚ㄉ呆子) 所寫
回應 ginjack (阿呆) 所寫
你是台客吧!只有台客才會想把自已的爛車改裝排氣管,自已為跑的很快確吵到別人,勸你千萬別這麼做。

我是台客...還超級台...可是...為了引擎安全..只能台ㄌ..我玩鯊魚車又有改.車真ㄉ很吵..換回原廠排氣管.去山上玩一下山路.汽缸溫度1100度....改裝排氣管ㄉ溫度很難破1000....請原諒我們ㄅ


難道改的都不是日本套件嗎? 聲音那麼大老遠就知道你來了, 裝日本認證 jasma 認證的排氣管整段還是 3inch 的聲音跟原廠差不多甚至 DB 值比原廠低的都有. 超車不會太囂張, 等到車頭跟對方平行時他才發覺踩油門已經太慢啦 ~ ^^

前往討論:改裝排氣聲浪
下賽道有這樣的紀錄器好像蠻方便的 ~ 🙂
回應 0812hahaha (安東尼) 所寫
B25C....應該比EJ20好很多吧...
EJ20推3540...推不太動吧...


好東西小日本沒留給自己用還是第一次. B25C 2.5L + turbo 不過 230p, 2.0 性能 n/a 引擎都還比它強.
回應 f5m42146 (愛鯊魚ㄉ呆子) 所寫
小弟ㄉ車是硬皮鯊.有改裝B25C引擎拓剛到2600CC+肚內緞造.電腦是V-PRO.用GT3540ㄉ7號渦輪.表底是260.表會貼到底.變速箱曾五檔操到9300轉.聽說那時應該是300出頭....(碼表只到260...)


轉速 9300rpm 超過原場 8000rpm 的錶怎麼測的問題先不問. 超比檔有辦法到 9300 rpm 請問您是用 rocket fuel 在太空無風阻的狀況下試車嗎? ^^
回應 k9 (阿毛) 所寫
樓上的樓上~你不住台灣,簡單說Virage
的引擎是日本Galant1.8的,
其實誰快,也許並不重要,尬了才知道!
但並不具意義,喜美烙B16A, 硬皮鯊植入
EJ20,霹靂馬放SR20RET,Virage烙4G63
請問上述誰快??不一定吧~~~看你怎麼改?每個車型都有每個車型的狠角色,
例如上個月喬宇改的那四台Virage,那都超快的,0-100Km只要5秒多,最速前驅霹靂馬也是喬宇的,5秒多~~所以我覺得不要這樣拿來做比較,更不要隨便看不起哪台車,沒放在眼裡,不必要!例如:Sentra
SE-R'雙門車,年代久遠過時了吧!但你小看他除非你是重度改裝硬皮鯊,或M3,單依照它原廠實力當今並沒有一台車足以與他抗衡,加上SE-R多半是改裝SR20RET,
到時怎麼輸的你都不知道~!


不要認為 Virage 落了 4G63 或是 Sentra 落了 SR20DET 就搖身一變成了 EVO 或是 silvia 前驅大馬力跑跑直線罷了, 車體鋼性, 驅動方式, 傳動分配, 變速箱, 跟尋跡控制都沒有到日本跑純血統跑車的水準上跑道遇上有經驗的車手只有被痛宰的份.


雖説扭力跟齒輪比有關, 不過通常應該是馬力大的車比較耗油吧? 電車的最省油 ~
這跟加大煞車卡鉗跟煞車碟的面積的道理是一樣的, 面積大磨擦力也相對增加. 過去用 225 的輪胎起步會打滑, 過彎油門過多有時不小心就甩出去, 換 255 後就甩不太起來了. 至於煞車距離有沒有減短, 肯定有, 因為不踩油門時降速比過去明顯.
回應 sclin (sclin) 所寫
馬力代表引擎基本能力,扭力代表引擎實力的發揮(透過變速箱),通常同級車可擁有較高馬力,扭力越大發揮在越低轉速時越省油,常看到二台車馬力扭力數據差不多,但油耗數據差很多,第一個差別再車重,有些車輕很多,第二個比較明顯的地方在扭力高峰所發生之轉速,一般汽油車通常扭力發揮峰值在4000轉以下,如某台在2000轉左右即可發揮80%扭力,另一台車僅能發揮75%扭力,那麼第一台車當然比較省油.


小弟的淺見是扭力早出對引擎的負荷也比較大,最大馬力值也應該會出的比較早, 應該是比較耗油才是.
回應 7411970370 (義遠) 所寫
那一般改排氣管會有亮燈的現象發生
是因為含氧感知器的問題嗎?


最簡單的驗證方法就是暖車後把手放在排氣管後看看排出的氣體是不是溫的. 如果是冷的,很有可能就是含氧感知器掛了.
前往討論:排氣管多問
回應 f5m42146 (愛鯊魚ㄉ呆子) 所寫

我本來是2.0ㄉ.CC數太小推不動渦輪.所以換2500CCㄉ
你們所謂的EJ20...台灣跟日本都是同一顆引擎.馬力不同只是因為增壓值的高低.
我是拓剛到100MM.原廠97.5MM.等於拓了2.5MM..因為我的緞造活塞是100MMㄉ.B25C不是台灣引擎.去奇模拍賣上看就知道了.價格也比EJ25貴一倍.鯊魚...EJ20..沒人要用ㄌ..這是我看到ㄉ.


看了好久才猜出你想說的內容是什麼. 原來你用的是美規 STI 的 EJ25. 美國人愛搞的就是大 cc 數. 台灣引進的 WRX 用的引擎應該是 EJ25 也就是美規的 WRX.

Impreza wrx

我上奇模拍賣上看了一下價格好像差不多. 以下是轉載的照片.





如果大大的車子真的是日本進口的引擎室內應該還有日本廠的認證牌照吧, 何不拍幾張照片交流一下. 順便請教一下 EJ25 跟 B25C 的差別在那?
回應 swku (魔人) 所寫
不知道你是怎麼想的?
不踩油門降速比過去明顯絶對不是輪胎的摩擦力造成的!
輪胎滾動時,胎面與地面的相對速度是趨近於零!
所以摩擦力對輪胎作的功是很小的!
若明顯的降速是摩擦力造成的!
輪胎早就熱到爆了!


那麼為什麼輪胎還會摩損? 不是摩擦所造成的嗎? 玩0-4時很多人的做法都是換上大腳 + 降低胎壓來減少打滑的狀況.
如果胎寬一樣的狀況下要看輪圈的重量來決定耗油量. 重的輪圈一定比較耗油, 這是我個人的經驗.

如果重量相同的話就要看胎璧的軟硬度 / 可變形度, 所以會是 R16 比較耗油.

回應 swku (魔人) 所寫
不知道你是怎麼想的?
不踩油門降速比過去明顯絶對不是輪胎的摩擦力造成的!
輪胎滾動時,胎面與地面的相對速度是趨近於零!
所以摩擦力對輪胎作的功是很小的!
若明顯的降速是摩擦力造成的!
輪胎早就熱到爆了!

降低胎壓會增加輪胎與地面的磨擦係數!
影響磨擦係數有溫度,胎壓,輪胎材質與舖面材質
同樣的條件下增加輪胎寬度不會增加抓地力
只能抑制胎皮溫度及胎壓上升的速度
要增加抓地力不如由胎面紋路下手



由於文章過長所以我只針對重點翻譯.

Rolling resistance is the resistance that occurs when an object (e.g a wheel or tire) rolls.
It is caused by the deformation of the wheel or tire or the deformation of the ground. It depends very much on the material of the wheel or tire and the sort of ground. A vehicle rolling will gradually slow down due to rolling resistance.

滾動阻力在物體滾動時所產生的阻力 (例如輪圈,輪胎). 輪圈,輪胎, 或是路面的變形造成阻力的形成. 這跟輪圈, 輪胎, 跟路面的材質有關. 車速會漸漸降慢由於滾動阻力的形成.

The force of rolling resistance is given by:

F = Crr x Nf

F is the resistant force,
Crr is the rolling resistance coefficient or coefficient of rolling friction (CRF), and
Nf is the normal force.

滾動阻力 (F)= 滾動阻力係數 (Crr) x 正向力 (Nf)

所以說滾動阻力係數越大的輪胎 = 滾動阻力越大

As it can be seen from Table 4.3 there is a variance of the rolling resistance between tyres with the same width (here 185/60 R14) from different manufactures. The variance for this tyre size is around 26 % with a rolling resistance coefficient ranging from 1.15 % to 1.41 % and an average of 1.26 %. This indicates, that there is a potential for reduction of rolling resistance, if the consumers used the tyres with the lowest rolling resistance on the marked that could fit their car.

以下是相同胎寬不同廠牌的測試 (材料的差異)
這證明了材質對滾動阻力係數是有影響的 <--- 這點大家都認同



不過看看下一個測試 ~ ^^

It can be seen, that there is a tendency that the rolling resistance increases as the width of the tyre increases. For summer and winter tyres of the same width there is no clear tendency. For the smallest tyres (165/70 R14) the summer tyres has the lowest rolling resistance. But for the wider tyres, the summer tyres have the highest rolling resistance.

可以從以下的表格看出, 滾動阻力係數隨著胎寬的寬度增加. 相同夏季跟冬季胎的滾動阻力係數沒有太大的差異. 最小的 165/70 R14 夏季胎具有最低的滾動阻力係數, 然而最寬的夏季胎擁有最高的滾動阻力係數.




來源取至於:
http://en.wikipedia.org/wiki/Rolling_resistance

http://www.vejdirektoratet.dk/publikationer/VInot23/html/chapter06.htm


我是用長途高速行駛的狀況比較. R16 225 vs. R17 225, 加滿油測試, 輪圈較輕的 R16 可以多跑 50km.
Nice car, but I think they should make it FR.
前往討論:New Honda Civic Type R
回應 apa20427 (Sean) 所寫
那日本有1.8引擎
可以炸出180P的馬力那是怎麼一回事呢?


日本 B18C 做到 200hp 的都有,而且還是原廠的狀況下.

前往討論:馬力 扭力
回應 michael0725 (亦義菲凡) 所寫
1.8的如果有掛Turbo,也能180hp吧!我想,在台灣的話扭力大的應該會比較好吧!反正台灣也沒什麼地方能軋車讓你飆到極速,反而是走走停停的,扭力需要比較大,但是我知道Honda是屬於那種高馬力但扭力不是很大的,正如前幾位大大所說的,每一台車還不是嚇嚇叫,我親身體驗過,中高轉速之後那種生龍活虎的感覺還滿爽的。


謝謝各位大大幫我上了一課。


馬力不大要大幅增加扭力只有往終轉齒輪比下手了. 曾經看過加大齒輪比的 civic type-r 每次起步都小小的打滑一下.
前往討論:馬力 扭力
回應 tracepro (忘記密碼) 所寫
聽說CVR車身較高,避震比較硬
坐在裡面,尤其后座,會晃的很厲害
跑山路也容易頭暈是嗎?

真頭疼,我很喜歡CRV的寬視野
可是又怕上述原因,所以另外考慮Camry 2.4
不過價錢又差了許多
該如何抉擇呢?

各位大大請幫小弟解惑

謝謝

🙂


做後座在比較彎的山道跑比較容易頭暈. 不過開起來比舊款的 CR-V 穩多了.
前往討論:CRV的避震如何?
回應 jeffreywrc (SFSFO) 所寫
回應 titan_kinyew (Titanium) 所寫
Just test my friend car before and after modification at highway...only got a little modification
-Motul lubricant
-superchpis
-K&N drop in air filter
-full set supersprint exhaust system (without catalyze)
-Pagid brake pad
-on dyno 549.73hp



請問在哪一台馬力機上拉的? Mustang? Dyno Dynamics? Dynapack? DynoJet?

請問你朋友的車baseline是拉多少匹?

因為只改晶片和全段排氣管和交換型空氣濾淨器的話,以N.A車種來說增加輪上100多匹實在是太厲害了

恕小弟無知

謝謝


M6 引擎本身就有 500hp 的, 不過改這麼一點點能增加 50hp 可能是上了快樂 dyno 機吧 ~ ^^
回應 titan_kinyew (Titanium) 所寫
330kmh++ (over meter) in BMW M6 at Plus Highway in Malaysia. When top speed running car fell smooth, engine sound is extreme, steering feel good. Just only road condition no nice becoz road surface uneven and not level...😠...Don't how about Taiwan road condition?? good or....


330km+ over meter? I wonder how you test the speed if its already over the speedo meter ~ XD
回應 chengjil (C.J.) 所寫
差那麼多啊?是否為多次平均值呢?


是平均值, 而且相同的路段, 每次測試的結果都差不多.
一般 2.0 的引擎 + 直線夠長要上200基本上不是太大問題. 真的要玩的話去跑個極速, 到極速要花多少時間, 0-100km/hr 加速時間, 0-400m 加速時間等 一般賽事或是雜誌測試的數據比較有意義.
前往討論:踩油門誰不會啊...
回應 7-11 (我開卡丁車) 所寫
回應 milokim (milokim) 所寫
😊
忘了說是玩道具賽
用磁鐵吸加氮氣噴
兩個一起用順序無所謂
隨便都能破300😀


這樣就可以
連摩托車也可以破300😆


我朋友的 CBR1000 最多也只騎到 280km/hr 可能是他的心藏不夠強.
改裝前跟改裝後去拉一下馬力就知道了, 也可以順便測極速, 不過是在沒有風阻的狀況下, 所以數據會比實際高一點.
前往討論:Ford ST220進化之Chip
買顆 MOMO 的來用. 套件裡有配不同厚度的橡皮圈用來固定排檔頭, 安心買來裝吧.
前往討論:更換排檔頭
回應 apa20427 (Sean) 所寫
請問一下喔
開手排車爬坡的時候
前面塞車
起步時突然熄火
該怎辦?
踩煞車?
或者直接滑到山下????


1. 踩煞車, 同時離合器踩到底
2. 拉手煞, 然後放開煞車
3. 重新發動
4. 踩油門, 初學的話建議維持 3000rpm 左右
5. 慢慢放開離合器, 直到車子有小小往前衝的感覺, 然後放開手煞車

4. --> 5. 開習慣後可以直接拉到 3000rpm 跟著配合放開離合器的動作
回應 desmond (Desmond) 所寫
這個...

準嗎?

是怎麼安裝的...一定很貴吧


是 Apexi 的 RSM + G-Sensor 套件, 總共差不多 $7,000. RSM 可以對車速跟引擎轉速做監視的動作, 測試的功能有 0-???m 加速, 0 -??? km/hr 加速, + G-Sensor 後可以對左右 G 值, 跟馬力做測試. 當然測試的準確度跟設定有關係

1. 輪胎尺寸的設定 (跟原廠尺寸的差距)
2. 車身重量設定 (車重 + 體重 + 貨物重量 + 20~30kg)
3. 傳動流失設定 (說明書內有參考設定)

我按照說明書的設定測出的結果跟 Dynopack 的結果差不多, 所以將來改東西可以不用多花錢去拉馬力了.

G-Sensor
回應 tyyl (酒店遊透透^^!) 所寫

真的不貴耶,有心要玩車的人除了基本的監控錶頭外,這套也是可以考慮入手的。

請問,你是自己安裝的嗎???

料件那邊可以叫得到貨??

感恩!!


我是經過朋友從日本幫我買的. 一般的改裝品店應該買的到吧? 買的主要原因是為了解速限用的. 裝的話很容易, 只需要接 3 條線, 電源, 速度跟轉速訊號就 ok. G-sensor 直接跟 RSM 連線, 然後找個車裡平的地方一粘上去就 ok 了.


速度表示,車速 0-400m等的時間測量

"G傳感器"的使用「G 力測量」,「前後左右」的加速度的運動的表示,頂峰,暫停機能豐富多彩的機能!

比賽專用設定速度限制器解除機能裝載(適合表也請確認)



Apex rates的電子學技術又向未來接近了一步。多機能情報監視器RSM新發售。作為多數字儀表受到了關注的REV/SPEEDMETER 的 0-400m,0-300km/h 等好的測量機能這裡總括對就那樣,緊握全部的 IT 技術。新採用G傳感器,做機器前後左右加速度檢測,與實時 replay 再現車輛上G值的負荷。根據G值表示 可以進一步確認性能,driving 軌跡。並且,也實現由於輸入車輛狀況做為正確馬力的測量。

做到所說的動力和增壓提高的時候,立刻顯示馬力的狀況。同時也支持速度限制器解除, 包括被認為速限解除困難的豐田 automatic車及新型本田車。解放被封印的速度與G力,並且所有跑的數據顯示在大畫面, 數據變得更加一目了然。 ※G傳感器關於賣,RSM實體沒附帶。

準備繼續提升動力, 預計 15~20hp 應該可以順利達成 300hp 的目標了.



回應 marte (marte) 所寫
最注重的是舒適,而舒適的第一要件是安全,安全的第一要件是操控。🙂


說起來很順 ~ 不過舒適跟操控性是不能共存的, 不過操控跟安全性有直接關係. ^^
可能是為了結婚才買白色的吧 ~ 白車配黑引擎蓋也很屌 ~ ^^
測的是引擎馬力 ~
回應 danny19760619 (M@N) 所寫
回應 buyaumaola (k8的小弟) 所寫
回應 kazama_r (Grey Fox) 所寫
可能是為了結婚才買白色的吧 ~ 白車配黑引擎蓋也很屌 ~ ^^

「白車配黑引擎蓋也很屌」?!個人觀感,很台。


嗯...就算是白車配上"正碳纖維引擎蓋"還是有點不搭.😆

其實路上有些白色MB W211 E Class選配全景式天窗後,
白車配上黑色車頂,我也是覺得有點怪怪的😌


有那麼嚴重嗎? 裝當然要裝碳纖的啊 ~ ^^







回應 desmond (Desmond) 所寫
回應 desmond (Desmond) 所寫
回應 kazama_r (Grey Fox) 所寫
測的是引擎馬力 ~


車子怠速停著

馬力顯示 0 ps 還是有數字??


第一張圖應該是停著的時候吧

轉速約700多轉

馬力= 0.0ps , 所以不是引擎馬力

應該是靠G-Sensor測定當時的加速度,換算馬力值

會讓我懷疑準確率

因為下坡的貼背感大,G-Sensor會以為馬力很大


根據我個人的測試, 上坡跟下坡的數據並沒有太大的誤差, 如果加速相同的狀況下上坡時的 G 值照理說會比較高, 因為還要抗地心引力 (不知道這樣的解釋對不對). 跟飛機起飛抬頭一瞬間所感覺到的壓力是一樣的道理. 不過上坡加速減慢, 跟增加的 G 值也應該互相抵消了. 下坡感覺輪胎咬不太到地, 雖然加度比較快不過測出的馬力反而低了. 要測試的話當然是盡量找平地試了.
回應 0812hahaha (安東尼) 所寫
Dynapack應該是測軸馬力(輪上),跟您這組測出來的數據應該也會不同吧??


數據不同不過換算過來的數據非常接近. 過去 dyno 的數據輪上差不多是 225 ps 也就是說引擎差不多有 266 ps (傳動流失約 15%). 用 RSM 測試差不多是 250ps@5400rpm, 跟 dyno 的曲線圖在 5400rpm 時差不多.
回應 0812hahaha (安東尼) 所寫
輪上225P,引擎應該是281.25P,以G值來測馬力,滿載跟空車的情況之下,馬力會不同嗎??


嗯 ~ 如果重量設定不改變增加重量測出的馬力值會比較低. 所以要把額外的重量也加進去 e.g. 駕駛的重量. 測估計還是保守點比較好,如果我最近改的東西沒算進去引擎已經有 280 hp 的實力有點超出我的估計. 希望改了頭段跟渦輪排氣端馬力能提升到 300hp.
RS-C 是賽道版本, 沒辦法拿到一般道路行駛的牌照. 除非錢太多, 買來只用來跑賽道太不實用了,相同的價錢足夠買新的 GT-R 了~ ^^
前往討論:2600萬日圓的NISSAN
回應 honda1498dt (小米爹) 所寫


請問一下!
日本不是可以合法改車的嗎?
NISMO也算是合法改裝廠,像這種改出來的車真的不能領牌呀?
還是它可以領牌,只是不適合在公道上行駛???是這樣的嗎?

因為它看起來除了乘坐人數1
安全性我覺得一定是比普通車款強才對


日本可以合法改車, 不過要在限定的規格之內. 例如 1. 車高 (我買 hypermax 3 避震說明書內就有提到車檢對應車高) 2. 排氣管噪音 (噪音也是一種污染, 日本改裝廠推出的排氣管都有 jasma 認證, 不過專門下賽道的車是否能符合標準就很難說了) 3. 就是多啦提道的排氣環保法規. 原廠設定的 RS-C 要達到以上的規格才有可能讓車主領牌上路, 不然也只能拿來跑賽道了.

如果你有注意到最下面倒數第二行就會看到.

※レース専用車両につき、公道での使用、および登録ナンバーの取得はできません。

Because of the vehicle only for race, the registration number cannot be acquired for use in public road.

因為此車為比賽用, 無法登記一般道路車牌.

前往討論:2600萬日圓的NISSAN
回應 rickkof6276 (五億探長) 所寫
今天朋友給我1組避震器,日本製的叫T什麼的不知道!!
它是不能調的,但是我裝上去之後,發現過低了!!😞
不知道有什麼辦法能升高一點,而不需要花很多錢的!!😇因為今天開在路上包刮回到地下室時都去"卡到"!!😞請前輩們幫幫小弟我,感激不盡!!😇


連一般路上行駛都會括到? 有裝大包嗎?

回應 rickkof6276 (五億探長) 所寫

我找不到跟我一樣的!!你找的那兩種是比較小支的,我裝的固定式是跟原廠一樣大支的!!
我在想,能不能把原廠的彈簧用來這支,但是這樣不就又恢復原廠的高度了??
原廠有將近5指高,現在裝TANABE卻剩不到兩指高!!開在路上都卡到😞!!


一般車高不可調式降到兩根手指的空間算是剛剛好. 就算是可調式, 按照出廠設定安裝也差不多始兩根手指的高度, 除非真的很在意操控性才須要做降低的動作.

回應 niniline1999 (碰碰車) 所寫
回應 rickkof6276 (五億探長) 所寫
所以我用一般彈黃就OK了嗎?那會不會恢復原廠的高度呢?
只要上奇摩拍賣找彈簧就好了嗎??隨便一種彈簧都可以??


對,只要長度夠,太短升不上來,太長會擠的變太硬,找接近的,除非你自己會切彈黃.


同意, 長度跟目前避震彈簧的長度不同時裝上去彈簧的係數會跟著改變. 切彈簧也會有類型的副作用.
EVO 動力提升比感覺上 sti 容易, 光是調整電腦輪上就能增加 25~30hp. 追加進排氣改裝後輪上又是 25~30hp.以一顆原廠引擎出力 300hp 的引擎加上簡單的改裝引擎差不多再提升 100 hp 馬上一躍變成 400hp 級的車. EVO 的設定比較偏向比賽設定, 也之所以為什麼 EVO 的設定感覺比較生硬, 原廠的設計已經對被封印的馬力做了考量, 所以反而是 sti 的道路感比較能讓一般人所接受.

EVO vs. Sti

MRT project EVO9 vs Impreza Sti

前往討論:硬皮鯊V.S.EVO
規格說明

我稍微看了一下規格的說明, 裡面好像只有 VS 版有提供一年保固跟可維修的服務. 三款除了設計稍微不同之外, 彈簧磅數的出廠設定完全一樣, 所以很有可能只是品質上的差異了.

BC避震器

BC的避震器品質如何呢?
前往討論:有人了解BC的嗎?






引擎蓋底部有接盤, 所以如果雨水流進去會被導到引擎前端排出.

回應 ptmx5 (教士) 所寫
回應 tyyl (酒店遊透透^^!) 所寫
回應 7411970370 (義遠) 所寫
請教一下各位前輩
硬皮鯊會有如此轟隆的特別聲音
是因為它的不等長頭段所賜嗎?


是的!

與其說是不等長頭段的問題不如說就是因為它是"水平對臥"的引擎的關係吧~
有些車想裝不等長頭段來模仿鯊魚聲浪的也會因為引擎型式而學不出來變破聲…XD


補充一下, 擁有不等長頭段設計的不只是impreza. EVO, Skyline, Silvia 原廠都是不等長頭段設定. 不過其中以 skyline RB26 或 25 的直六引擎最為安靜, 所以發出聲音跟引擎的設計也有直接的關係.

等長頭段會比較安靜, 設計良好的頭段可以達到全域性的馬力提升.


.
回應 honda1498dt (小米爹) 所寫
回應 7411970370 (義遠) 所寫
回應 honda1498dt (小米爹) 所寫
回應 7411970370 (義遠) 所寫
硬皮鯊可以改成等長頭段嗎? 聲音不曉得變如何


我大改硬鯊的朋友很多有改等長頭段。
那種共振的聲浪會不見。


那動力反應上應該有比較順吧?


沒錯!
不過由於水平對臥引擎換芭蕉是一件非常浩大的工程。
工程絕非普通引擎能夠相比。
.
..
...
水平對臥引擎頭段....恐怕是最貴的。


還好啦 ~ Tomei 給 EJ20 的頭段差不多是 800 美金, 不會比繼續延用雙渦輪設定的 skyline, supra 的貴, 雙渦輪什麼東西都得買一對 ~ XD 頭段價格上跟尾段差不多價錢,也比金鈦合金的尾段便宜很多. 安裝頭段基本上都得拆渦輪才能做. 上週末我也把頭段跟渦輪出口管換了, 順便把渦輪整理了一下, 一共花了 12 多小時.
說到乘座感想, 今天我跟朋友去試車, 他是個業餘的拉力賽車手, 所以叫他開開讓我開開眼界. 所以我們選了一條山路去試車, 連續灣到他一口氣衝完, 路的寬度僅比車寬稍微多出一點點, 而且完全沒有越線的開法, 路標25km 彎道, 他用 50km/hr 進彎出彎拉到 100km/hr 看他熟練的變檔, 車子引擎順暢的輸出聲, 感覺他完全的善用引擎的扭力區域, 還跟我說因為是用我的車開所以用'比較'保守的方式開. 他說如果用他的 R32 Skyline 跑要他一路甩尾上下山都沒問題 ~ @@ 試驗的結論是車子的操控性不比他的 skyline 差不過他嫌我後面避震設定有點過硬, 有時抓不太到地.

次真經驗真的讓我大開眼界,所以我順道問他最難忘的試車經驗, 他説到過去曾經有機會跟 Tommi Makinen 一起出去試車. 70km/hr 的彎道 Tommi 用 200km/hr 過彎 ~ XD 真的可以稱為人機一體的 new type 了.
如果直徑比原廠小, 方向盤手感就會比較重一點.
前往討論:改裝賽車方向盤
回應 buyaumaola (k8的小弟) 所寫
回應 pagirl168 (小烈) 所寫
回應 buyaumaola (k8的小弟) 所寫
「請問高低可調的避震器是不是靠壓縮彈簧的原理呢」?不是哦,是靠調整桶身高度。


原來如此...
謝謝大大指教...😀

那摩托車後輪的避震器壓縮彈簧是調軟硬不是在調高低的囉?

這小弟就不瞭解,我相信現在機車玩改裝絕對不像十幾年前的小弟那個時代的做法,為了增加避增震器高度,是直接在避震器底部焊一塊鐵座上去的土法煉鋼。


對可調式避震器改變彈簧壓縮 = 改變彈簧磅數. 除非有儀器測量不然基本上彈簧部分是不調的. 如果彈簧調的過軟車身會降低比較多, 不過彈簧活動的空間也增加了, 如果車體降的過低很有可因為震動幅度過多輪胎因此卡到車身哦 ~
外形還不錯 ~ 改個 turbo 應該就可以解決馬力不足的問題了 ~ ^^
回應 ray18993036 (ray1899) 所寫
回應 woowoowoo (woowoowoo) 所寫
回應 mutsu (mutsu) 所寫
Willy說的對一半
因為水平對臥引擎的緣故,所以引擎蓋才會開洞
由於前方空間不足,所以把中央冷卻器移到引擎室上方
那個跟水箱是不一樣的東西
intercooler
中央冷卻器~才是要開洞的主要原因
這個是渦輪增壓車種才有必要裝低
所以自然進氣版本沒必要開洞

但原廠的上置intercooler撞風面積還是有限!如有大改的硬皮鯊還是都得把intercooler前置到前保桿處以取得更佳的撞風效果!


主要是intercooler放在引擎室內的關系!不把中冷器放在車頭前方的原因是為了縮短冷空氣進氣的距離,讓引擎的反應更快,但卻有因為中冷氣放在引擎室內導致溫度較高的風險!好懷念我以前的GF8喔!😌


開洞是為了讓原廠的上置中冷器才開的, 開孔的設計也因年份跟版本有所差異. 過去的設計比較保守, 不過為了達到更完善的冷卻效果, subaru 開始使用 snorkel 樣式的設計. Ray 說的沒錯, 前置中冷延長管道的距離反而造成 turbo lag. 除了 turbo 夠大推的動, 需要提升冷氣的效果及馬力的對應, 才須要去改前置中冷.
回應 apa20427 (Sean) 所寫
為何三菱有六速手自排
別的沒有呢?
這樣六速不是比五速好嗎?
還有這麼多速一定用的到嗎?


那當然,六速比較能有效的發揮引擎的動力,過彎的反應也比較敏銳.
前往討論:三菱的變速箱
操控跟馬力搭配很好的一部車 ~ 所以當然是性能跑車了.. ^^
直接落一顆可以對應的性能引擎最快 ~ 🙂
回應 james71308 (A32開24萬公里) 所寫
回應 leonshiu (F-104) 所寫


請教一下...中央傳動軸下方是排氣管

那在圖片上方那一根(也類似傳動軸)的東東..是做啥用的啊?


我記得沒錯的話, GTR 是前置引擎, 變速箱在後以平均配重
法拉利也是這麼做的
只是GTR是四驅車, 所以有另一傳動軸將調配好的動力傳到前輪驅動
不知這一代GTR出來後, 是否能再造東洋戰神傳說?😍
裕隆會引進嗎? 真想一親芳澤.


那是獨立反向軸四輪傳動系統. 上方那一根傳動軸可以把部份的動力分配到前輪. 據了解是依照車體動態以及油門做動力的分配, 例如大踩油門加速時動力分配可達到前 2% 後 98%, 一般狀況下駕駛前 40% 後 60% 分配,

GT-R vs Porsche 911
車燈跟 evo 10 有點像, 車尾設計有點失敗.

前驅設定,感覺好像有回到 Integra 跟 Perlude 的時代了.
你是指空間太小嗎? 個人覺得駕駛座的空間夠大, 不過置物的空間太小. 車身過重, 加速不是很敏銳.


裝著之後果然引擎馬力增加了約 20~30 hp. 終於達到 300hp 的程度, 在山道試車時一下就可以跟在後面的 R34 GT-T 拉出 5 至 6 個車身, 也勉強追的上車友改到 360hp 的 s15, 總算花錢調教的底盤沒有讓我失望, 不過一到直線馬上就被他甩掉了 ~ XD
除了輕量化 + 散熱之外還有另一個很重要的功能便是平衡前後的重量. 車子開起來比較不會覺得頭重腳輕, 車頭的轉向也會跟著靈敏許多 (減低車頭重量的額外效果).
通常都是用一檔起步, 下坡偶爾會用二檔起步.
前往討論:開手排的大大們...
回應 flytailmax (懶趴大怕了吧) 所寫
提升低速扭力起步的方法
先前爬文看到有人發表說
用厚紙板護貝後打洞綁在集氣箱空濾前
可以提升起步的扭力 3500轉以內都很有力

雖然我本身沒用過
但是聽說用棉布去包空濾可以讓起步扭力增加
好像跟厚紙板打洞是一樣道理

請問 這是什麼原理所導致呢?
應該會拖累到中尾速吧?此偏方



把冷空氣導入才是正確的做法吧 ~





另一種方法便是把空濾跟引擎隔離 ~

回應 flytailmax (懶趴大怕了吧) 所寫
回應 buyaumaola (k8的小弟) 所寫
「你們通常都幾檔起步呢」?三檔,個人偏愛高轉速的樂趣。

3檔起步拉高轉速?
請問你是開8000cc的車嗎?

還是拉到熄火錶剛好壞了


不用到 8000cc, 3000cc 扭力大的引擎就辦的到.
前往討論:開手排的大大們...
回應 dennischiu1970 (wen) 所寫
回應 flytailmax (懶趴大怕了吧) 所寫
回應 kkchiang (Slash) 所寫
回應 buyaumaola (k8的小弟) 所寫
「你們通常都幾檔起步呢」?三檔,個人偏愛高轉速的樂趣。


離合器片應該常換吧??

後來想了一下
他應該是指自排的D3...😰

我也認為是如此,但與標題不同呀.
有時候回覆也應注意一下別人真正在問的內容,
才不會流於空談,但是以自排而言,以三檔起步是正確的,
省油有力又不容易積碳.🙂


三檔起步? 以傳統四速自排為例還是等於從一檔開始到三檔不會自己進入四檔 (相當於 OD off). 如果真的是用三檔起步會讓你無力到極點 ~
前往討論:開手排的大大們...
Toyota 皇冠系列 e.g. Crown Athlete
今天已經看到兩輛 R8 了,一輛剛好是被送到車廠的路上 ~ 車身的曲線真的很漂亮 ~ ^^
前往討論:鑑賞 2008 Audi R8
RX-8 本來就沒有配渦輪 ~ 日版 RX-8 type-s 原廠 250hp 加速就沒有自排版的那麼遜.
前往討論:RX-8
四速自排的 RX-8 的確動力方面不足, 日本目前消售的六速自牌版馬力也不是很足夠, 不過六速手排版的就不一樣了. 在國外雜誌上對 RX-8 的評價還蠻高的,跟 350Z 比起來還比較受歡迎. 個人也曾經有機會試駕過這兩部車也體會到為什麼雜誌推薦RX-8多過350Z.

1. 250hp 手排版加速並不會輸給 350Z 甚至覺得更輕快, 可能是車子比較輕的關係.
2. 引擎拉到7000rpm以上的聲音真的很棒,平時開開引擎不至於太吵, 350Z 拉到 4000rpm 後引擎聲明顯的大很多.
3. 內裝比較高級使用的材料比較好, 感覺上 350Z 用的材料很粗糙.
4. 兩款車雖然配的都是快排不過 RX-8 入檔的感覺比較紮實.
5. RX-8 比雙人坐的 350Z 實用.

Golf r32 Vs Alpha 147 Gta Vs Mazda Rx8
前往討論:RX-8
4 速自排比手排少了快 50hp 不過最高馬力跟扭力比較早出,扭力比較高 220 Nm. 變速箱也不是密齒比, 在一般路面上測試 0~100km/hr 跑個 9~10sec 應該是蠻正常的. 想辦法換個六速自/手排變速箱車子應該會快一點. 以下是 2006 手牌版的數據.

177kw (237hp) of power and 211Nm of torque

0-100 km/hr in just 6.2 seconds

RX-8

2007 版手排的馬力已經提升到 250hp 0-100 km/hr 跑 6.0sec 應該不是問題.

前往討論:RX-8
EVO 又不是什麼很貴的車, 用不著教壞小朋友叫老爸買吧 ~ 😰

順便貼幾張超跑級的車














前往討論:EVO10 實車照片
不會啊 ~ 最便宜的 RS 版不過 87.4 萬台幣. 這樣會貴嗎?
前往討論:EVO10 實車照片
這樣開平均可以省多少油?
過去我有一輛 toyota 開了 10 多年, 跟 nissan 開了 5 年, 都是用這種方式開, 從來沒有問題過.
回應 up696066 (海海) 所寫
難怪大多數人都覺得ENZO的外型醜

+1


看過實際的車就不會這樣說了, 上次去看展覽時大家的眼光都放在 enzo 上, 頓時把其他在場的跑車比下去.
回應 490317 (小巴) 所寫
回應 pagirl168 (小烈) 所寫
請問OTEINS和TEIN是同牌的嗎?應該都是進口的吧...
今天去"巾紅聲"看避震器
OTEINS"高低可調" "軟硬不可調",含工裝到好才15000耶....(他們好像週年慶吧)
OTEINS是不是有分道路版和競技版的?如何分辨呢?
我的車是SENTRA M1 180
不知道裝這組好不好耶....
大家給我點意見吧....


OTxxNS 是國產貨
從以前的藍筒台灣版,藍筒日本版.
到黃筒,金筒,我都用過
普通小操的轉山
前面的筒身都不到二年就漏油了


看來國產的品質還是差了點, 還是跟路面差比較有關係?
tein comfort sport 應該就不至於過硬
回應 0911214714 (一點一滴成長) 所寫
回應 pagirl168 (小烈) 所寫
回應 a-rod (魯蛋) 所寫
我也有裝過....
不到5000公里就換掉了....沒什麼用!
好像比較沒力...


那裝高流量濾芯是有什麼用處呢?


重踩油門的時候引擎聲音比較大..轉速比較好拉

轉速好拉換來油耗增加😆


請教一下這些用了沒有效果的產品是什麼牌子的?

效果是減少進氣的阻礙, 引擎的對油門反應也會比較活潑.

設計不良的產品很有可能沒有有效的減少渦流反而影響進氣的效果.

前往討論:高流量濾芯....
回應 pagirl168 (小烈) 所寫
大家應該都有看過頭又大的空力套件都會裝膠條耶...
請問那種膠條市面上買的到嗎?在哪買?
因為我的空力套件密合度實在不太好😞


一般汽車用品電就有在賣了.
前往討論:空力套件的膠條...
回應 bludbird (太平洋又沒有蓋蓋子) 所寫


😆有關進氣阻力原廠在設計引擎時就已經考慮了.降低進氣阻力不見得能提昇引擎動力,要配合進排氣正時及噴油量的調校,非單單一個空氣芯就能改變一切.😆


原廠 ECU 沒有那麼笨 ~ 不然空氣流量計跟 O2 感應器的作用在那?
前往討論:高流量濾芯....
1. 卓越的操控跟安全性
2. 500+hp
3. 0~100km/hr 加速在 3.5sec 內, 極速能破 300km/hr
4. 2 門 4 人座
5. AWD
6. 省油 ~ 一公升最好要有 9~11 公里
7. 外形要夠殺
8. 6 速手牌 或是 自排
9. 價位差不多 200萬上下
回應 pagirl168 (小烈) 所寫


真的嗎?😀
大約多少錢啊?
那裝那膠條需要拆空力套件嗎?😞


200 多吧

看空力套件跟車体的差距多大吧, 如果縫隙夠大塞的進去就不用拆空力套件了 ~ 然後找東西頂住放個一天就應該固定完成了.
前往討論:空力套件的膠條...
這是一種趨勢 ~ 雖然小弟還是比較享受開手排車的樂趣, 不過不得不承認自手排的技術早已超越手排換檔的速度, 不管是直線或是彎道的表現都比手排犀利. 畢竟要作到換檔 0.2 sec 的速度不是一般人可以辦到的.
G37 採用的是 4WAS 系統. 也就是後輪轉向會跟著前輪'同向'變動增加高速行駛的穩定性跟反應, 在低速行駛時有減少方向盤動作的效果.




高速行駛(當駕駛開始轉動方向盤)時:

- 車子的方向可以更迅速的改變, 後輪跟前輪的轉向相同
- 車子將迅速的往側面移動
- 車子的側滑減少



幫助駕駛減少方向盤的動作的轉向是根據車速而定. 低速時轉向多高速時的轉向少.

回應 leonshiu (F-104) 所寫
四輪轉向 (同向) 可以增加過彎的極限
例如:NISSAN GTR-33 GTR-34 就有配置

四輪轉向 (反向) 可以縮小迴轉半徑...但是高速時難以操駕...容易失控
例如1988年的HONDA Prelude 當車輛處於靜止或低速方向盤轉向時...它後輪就會成反向
然後高速時...則與一般車輛無異


Skyline 所使用的系統稍微不一樣. High Capacity Actively Controlled Suspension, 簡稱 HICAS 系統.
基本上跟 4 wheel active steer (四輪動向行駛), 4WAS 的原理差不多會依照車速改變後輪角度, 最大修正範圍是 1 度.

低速時不會採取任何動作
中速區域時 HICAS 會先採取反向動作, 然後轉換成同向動作
高速區域採取同向動作

電動SUPER HICAS
レーンチェンジや追い越しなどの際、ドライバーの思い通りのラインが描ける、日産独自の4輪操舵システム、電動SUPER HICAS。ハンドルを切ると、一瞬後輪が前輪と逆方向を向き、すぐ後に同方向に向き直る位相反転式を採用。急ハンドル時の収束性に優れ、危険回避性能も向上させます。


スーパーHICAS

位相反転&ディレイ制御技術を持つスーパーHICASが、J.フェリーのタイプXに専用装備された。後輪に同位相・逆位相とも最大1度の転舵角が付く4WSのひとつだが、後輪を逆位相に転舵して最小回転半径&内輪差を小さくする機能はない。旋回時の舵の効きをよくしながら操縦安定性を高め、車線変更時の安定性&収斂性を向上させる目的の後輪転舵機構である。
素早くハンドルを切ると操舵速度と操舵加速度を検出、瞬間的に後輪を逆位相に転舵してヨーの立ち上がりを早め、直後に本来の同位相に転じて安定性を高めることから位相反転制御というが、逆位相から同位相に転じるタイミングをスポーティな走行ではやや遅らせるなど、車速と操舵のあり方に応じてコントロールするのがディレイ制御と呼ばれるゆえんだ。




補貼一下圖片

日本用的單位是 ps, 1kw = 1.360ps, 1kw = 1.341 hp. 所以 kw 換算成 ps 馬力時數據會比較高.

有不少人因為這樣就認為日本車馬力數據灌水, 不過很多日本性能車款過去都謊報馬力值因為過去 280ps 馬力的限制, 例如拿 EVO 去 dyno, 一跑都過 300hp.

話說回來馬力的測試跟環境有很大的關係, 例如溫度, 濕度, 氣油的品質等等. 還有一點很重要的就是傳動流失, 澳洲的 Ford 跟 Holden 常常打著引擎有 400hp 的旗子打廣告, 不過一上 dyno, 完了, 怎麼成績跟被解放後的EVO 差不多甚至更差, 掛著 5.0~6.0L V8 輪上馬力居然比不過屈屈 2.0 turbo, 引擎問提就出在傳動流失上了.
回應 cht30k (cht30k) 所寫
網路上有一堆討論,據我所知以前的算法:
德制馬力:為一台車輪子所能產生的動力.
日制馬力:為一個引擎所能產生的動力 .
所以要如何計算呢 ......😵



bhp, brake horse power 並不代表'輪上' 馬力哦. bhp 也就是引擎馬力, 從引擎傳動軸測量, 排除變速箱, 差速器, 水磅等等所造成的動力流失.

bhp 有細分為 SAE (美制馬力), DIN (德制馬力), ECE

大家比較常聽到的 wheel horse power 輪上馬力也就是所謂的 effective horse power 有效馬力, 差不多是 bhp 的 80~90%. 例如: 100bhp 輪上馬力便差不多是 90hp.
四輪轉向系統可以減少側滑, 而且讓車子開起來有比較靈活的感覺. 這樣的功能對一般不去嘗試極限的駕駛方式比較有幫助.

在跑道上因為四輪轉向的介入不可預料反而造成麻煩. 尤其是高速轉彎, 常常需要用到反向轉彎來改正過彎的角度, 反而影響跑道上的成績. 賽車隊經常用鎖定杆來封鎖四輪轉向的動作, 增加車子的平衡性跟比較能預料的操控感, 反而可以跑出更快的單圈紀錄.
http://www.mxauto.net/wheel_tire.php

時速表之差異,真實時速比時速表快,誤差值 3.27%

車身高度升高 9.75 mm <--- 這樣對操控也會有間接的影響.
前往討論:扁平55>>60
這些零件跟保養便宜的歐系車是什麼廠牌跟車款? 可不可以多介紹一點?

這樣子比不太準吧? 台灣日系性能車系本來就比較少, 而且 Toyota 走的路線本來就是比較偏向房車舒適的設定,而不是房跑強調操控的設定.
回應 uakearcna (倫) 所寫
回應 kd007 (kd007) 所寫
歐系車的精華之處就是在底盤, 即使是缺乏電子配備的較早期車款, 一樣讓人有種穩定的感覺.

有朝一日, 如果日系車的底盤能與歐系車平起平坐, 車上配備也優於歐系車, 售價卻又比歐系車便宜, 那麼歐系車大概就不用混了!


歐洲底盤的研發設計不知道投入了多少錢了..才能有如此優異的底盤功力..日系車早期比較少會針對這部份去深入研發..雖然現在也有一些日系車屬操控性不錯的車子..但普遍性還是不如歐系車這麼多..就連toyota凌志屬世界前幾大車廠..底盤功力還是不如歐系車..所以有人會說車子是取向不同..倒不如說這只是藉口罷了..難道車廠不知道安全的重要性高於舒適性嗎?


用 Camry 的價格來打造性能跟舒適兼備的房車是不可能的.

題外話 ~ 不知道你有沒有看過下面這段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1ZWJjC648I

日本的技術雖然不怎麼樣, 跟歐系超跑等級比起來還是差了點. 畢竟台灣引進的日系性能車款太少, 歐洲稍微硬朗一點的底盤設定就讓大部分人認為日系車不堪一擊? 不過能用 2.0 turbo 做到這樣的程度算是不簡單了.



Nissan:
Skyline GT-R
Silvia

Toyota:
Supra

Honda:
NSX
CRX

Mazda:
RX-7

Mitsubishi:
GTO


RX-8 的還不錯看 ~ ^^

前往討論:內裝 氣氛營造
在補一張比較像樣點的

前往討論:內裝 氣氛營造
裝拉桿增加行車的穩定性跟操控性的效果一定的, 有沒有必要裝那麼多就完全看個人了.
前往討論:結構桿的問題
AUDI R8 在 Nurburgring 試車時還有傳出引擎自燃事件發生.
操控的好的車的性能較容易發揮, 一輛底盤調教好的車跑單圈的成績一定會比較好, 至於能發揮出性能的多少 % 在於技術的高低.

進氣量增加, 油門變輕, 起步會稍微快一點, 尾速也比較拉的上去. 如果不大腳的話, 車子反而比較省油, 而且油會燒的比較乾淨,減少積碳.

前往討論:節氣門...
回應 650911 (哈比) 所寫
C81.8官方數據140p,我朋有原廠未改的C8到馬力機拉輪上馬力,卻只有96p,是日系車馬力數據灌水太嚴重,還是他的車有問題,或是店家馬力機不準?


引擎馬力到輪上少個 10~15% 馬力是蠻正常的, 自排差不多是 15~25% 左右. 你朋友 C8 的馬力流失差不多是 30% 左右, 不過可能是店家用的馬力機的設定跟測試的環境有關.
回應 chenss (黑翼) 所寫
每次熄火前等渦輪冷卻還挺麻煩的 前幾天裝了Buddy ciub的延遲熄火

現在是設定一分半 鑰匙拔掉後螢幕會開始倒數
缺點是熄火前無法用遙控鎖門 必須手動鎖門
除了延遲熄火外還兼具電壓錶跟密碼發動的功能
未發動前電壓12.2~12.4V 車子發動後12.8~13V
估計發動前電壓降到12V以下電瓶應該就好換囉 這顆電瓶再三個月就滿三年了
原廠是建議三年換一次 我打算等電壓衰退再換(現在電瓶很貴低)😰
密碼啟動可以設定四位數的數字密碼 沒有正確的密碼是無法發動車子的
也可以不設密碼(怎麼感覺有點像玩命快遞)
給小偷先生多件事做也不錯😀


熄火前無法用遙控鎖門有點麻煩吧,正常應該是可以在熄火前用遙控鎖的. 現在一些新款的 turbo timer 功能更多, 例如顯示速度, 轉速, 超速跟超轉警告, O2感應, 0-100, 0-200km/hr 加速計時, 跑道單圈計時等等. 說實在的除非開長途,一般開市區是沒有必要用到 turbo timer 的. 比較常用到的只有超轉警告, 我把它拿來當換檔燈用.. ^^
前往討論:延遲熄火安裝分享
回應 blhsing (blhsing) 所寫
TRD Aurion在跑道上的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ZWke8nWR-8

過彎有如行雲流水,完全看不出是FF的房車!真不知為何Toyota只在澳洲賣...😞


因為澳洲人喜歡空間大跟馬力大的房車. 例如 Holden Commodore 跟 Ford Falcon 就很受澳洲人的愛戴. 這兩款車分別都有推出 V8 引擎, 馬力輸出差不多是 400hp 左右. Toyota 在這方面當然也不肯認輸, 推出比 Holden 跟 Ford 更廉價的大馬力房車, 雖然是 FF 不過澳洲公路直線很多所以操控性便不是設計上的第一考量了. 不過賣的還是沒有 Holden 好.
回應 chenss (黑翼) 所寫
回應 niniline1999 (尼斯) 所寫
回應 chenss (黑翼) 所寫
渦輪是三菱TD04L 銅套軸承的
有點想換一顆滾珠軸承的渦輪來試試


換滾珠軸承的趕緊來報告心得,我也要考慮.



可能我等尼斯大的報告還比較快喔😀
滾珠軸承輕推的特性也許可以把渦輪的爆發點提前
不過耐用度就不清楚了 肯定比銅套差 卻不知少多少
另外雙渦流渦輪據說可以兼顧低轉速扭力的特性也不知是真是假
正在努力研究渦輪中


據我所了解滾珠軸承的耐用度比銅套好哦 ~ 很多大型或是高轉速的風扇都是用滾珠軸承, 原因是滾珠軸承可以減少震動,所以能讓風扇在更高的轉速運轉, 接觸面積小, 速度提升比較敏銳, 散熱方面的表現也比較好.

雙渦流渦輪可以減少 turbo lag, 低中轉表現會比較好, 不過若是渦輪大小搭配的好, 一樣可以減少渦輪遲滯的問題, 不過馬力可能會因此而受到限制. 還是買擴缸套件好了, 這樣才推的動大渦輪... XD
回應 kompressor (KOMPRESSOR) 所寫
回應 prn52b30 (N52) 所寫
350Z 不是要大改款了!?
改完可能會直接跳370Z & 380Z 了~


大改款370Z可能再2009年中才會上市!

350Z 2007原廠有換上新的VQ35HR雙進排氣引擎,馬力由原先的287匹---> 309匹!
G37強多了;還有四輪主動轉向系統!


350Z 也有 VDC 和 TCS = 4WAS (四輪主動轉向系統), 底盤的調整比較接近賽道設定, 雜誌上測試出來的結果是 G37 的操控性比較差. G37 比較內裝也比較沒有跑車的味道. 我個人是比較喜歡 G37 的外觀, 如果金錢上容許加上真的是跑車迷還是考慮買 GT-R 吧.. ^^
回應 chengjil (C.J.) 所寫
回應 kompressor (KOMPRESSOR) 所寫
會考慮這種車就是不會開她載2人以上!
我還有SUV跟SEDEN房車呀!
目前6年的COUPE想要換掉了!

有點難的問題!


不用了啦........330ci怎樣也比這些車均衡多了.....除非只想拿來甩....


不管你是買什麼樣的雙門跑車坐後座的一定不舒服, 就連 RX-8 的四門設計也不過是進出比較方面罷了, 空間一樣很差, 後車箱的空間也是超小的. 330i 的馬力不過 272hp, 重量上也不佔優勢. 新車價格快可以買兩部 350Z, 350Z 的操控性能跟 E36 M3打個平手. 除非是在意品牌, 不然買了真的是浪費錢.

如果要快又要能載朋友或家人, 買 EVO 或是 sti 比較實際. ^^
The engine sound is fantastic...luv the F1 engine noise...
回應 jacowu (阿南) 所寫
哈摟...各位大大:😀
想請問改過頭段之後,扭力提升明顯嗎?
是否真的可以達到不用大力採油門,就可以很快達到該有的速度呢? 真的可以省油?

那...是不是連尾段也換掉,讓馬力也變漂亮了ㄋ?? 😞



要看頭段的廠牌, 若是設計良好加上有測試數據可以看的效果當然可以相信, 若是連數據都沒有建議您還是別買比較好. 我自己裝了一組 Tomei 的, 起步跟尾速都有改善, 省油方面沒有差太多, 不過馬力釋放了 20hp.


前往討論:頭段及尾段改改裝~
雖說散熱會比較差, 不過高速時有整流的作用. 若是要散熱的話在引擎蓋上開動效果更好.
材質大致可分為 FRP, PFRP, PUF, ABS, Carbon 五大類

FRP 
俗稱玻璃纖維, 它不需要開發專用模具便能製造成型. 因此想要訂作特殊外觀套件, 玻璃纖維是店家最好的選擇.

優點: 容易成型, 量較輕, 成本低, 日後發生破損也可從小面積損壞進行修補.

缺點: 產品偏硬且具韌性, 相當容易因撞擊破裂.


PFRP
俗稱強化玻璃纖維, 表面特性堅固厚實, 與一般FRP差異在生產時的用料與生產時間, 一般人不易區別, 但是價格, 強度差異頗大.


PUF 及 ABS
都是化合物, 常被原廠當作市售車零件原料. 兩者比較 PUF 較ABS具有韌性, 可承受較多程度的變形而不會損壞, 但若外在力量超過本體承受度而導致損壞幾乎沒辦法修復, 就必須整組更換. 同時PU及ABS的成本都較高, 一般店家較少使用.

PUF 俗稱軟質玻璃纖維, 表面呈稍軟質, 可稍微扭曲, 所以容易安裝(有時因為生產粗糙不準, 以此材質生產以矇混), 是為優點也是為缺點, 烤漆處理較煩瑣不易附著漆料, 耐輕微擦撞, 但也較容易因受熱變形.


Carbon 
就是碳纖維, 被當成許多廠商或高科技的應用品, 更是車迷們ㄉ夢幻逸品.

優點: 材質強度較高, 重量最輕

缺點: 成本相當高
日係沒有出六速的車? 不過是沒有在台灣上市罷了, 我 6 年前就已經在開 6 速的日本車了. 😵
前往討論:日本車該加油了
改的不錯 ~ 完整度很高哦.. 🙂
前往討論:朋友的"假"M3
SR20DET





RB25DET











台灣改車的方式多半只改外觀,底盤裝個防斜桿,引擎基本上沒動到在加根爆吵的土砲...
沒錯進氣量增加會更耗油, 同時馬力也會跟著增加. 光是裝高流量空氣流慮, 對進氣量的影響並不大, 裝了會不會更耗油? 說實在的感覺不出. 要更有效的讓引擎 '呼吸' 進氣肥腸,排氣頭段跟尾段一起改下去效果更好. 會覺得引擎拉轉速的速度變的比較快, 油門反應變的比較敏感. 耗油方面只要順順開, 就算是 tune 過的引擎也不見得會比原廠耗油, 除非一直維持引擎出力高的轉速去開才會讓你感覺到耗油.
視覺系 40%
性能系 60%




我目前用 Cusco 的引擎室跟後避震上座拉桿, 感覺上沒有強化防斜桿明顯, 要操控更敏感換一組好的避震器效果最好. 拉桿的目的是強化車體剛性, 所以感覺不太出來對過彎穩定性有多少幫助, 不過當車子劇烈使用車體容易扭曲, 增加車體的剛性似乎就有那一層必要性了.

這裡有些不錯的圖片介紹拉桿的作用, 參考看看.

http://www.jdm-option.com/pr_CUSCO/towerbar.html



前往討論:引擎室拉桿
記得要在指定的範圍內滑哦, 否則很有可能會有遇到雪崩的風險.
前往討論:明天要去滑雪
要跑的快重點在改裝零件的搭配, 排氣管改的比較大聲也不見得跑比較快.
Nismo LMGT-4
回應 mr20606 (阿杰) 所寫
回應 willyueng (小瑋) 所寫
回應 mr20606 (阿杰) 所寫
偶而試試turbo小cc數大馬力感覺也不錯哦🙂


是那種順暢性...🙂

也對 所以NA跟TURBO都有愛好者 呵🙂


渦輪大腳踩下去的確加速起比較猛, 2.0~2.6 的渦輪引擎順順開也有 3.0~3.5 的感覺, 油門輕輕踩上坡都可以輕鬆超車.
當初因為沒有改電腦,才裝 RSM 解開速限. 測馬力的功能蠻方便的, 不用每次改東西還要上馬力機測試馬力到底提升多少. G 值測試也能幫助你了解輪胎抓地的極限, 總之個人還覺得蠻好用的啦...
前往討論:Apexi RSM
可以考慮換 racing 專用的煞車油
前往討論:提升剎車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