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裕隆汽車與 GM 汽車所合資組成的裕隆通用汽車公司,於 7 月 1 日正式成立,將經營 Cadillac、Opel、Buick 三大品牌,並透過裕隆汽車的生產線,在臺灣生產 Buick 車型,以擴大 GM 在臺市場佔有率。裕隆通用汽車目標在 2009 年前打進市場前 5 大品牌,並以站上市場前 3 名做為發展的長期目標。
裕隆通用汽車公司選在新店總部樓下的 Auto Mall 舉行,由出資 51%裕隆汽車的副董事長嚴凱泰與出資 49%的 GM 集團中國區總裁 Kevin E. Wale 所主持。資本額 20 億元的裕隆通用汽車成立後,兩人分別擔任新公司的董事長與副董事長職務,並由原裕隆汽車 Renault 事業部潘扶仁協理擔任新公司總經理。原臺灣通用汽車總裁王大鈞則擔任行銷總監。
Cadillac、Opel 進口,Buick 國產
在新公司成立後,將以 Cadillac、Opel 及 Buick 為三大主力品牌。Cadillac 將導入 Cadillac SRX3.6/ 4.6、CTS 2.8/ 3.6、全新改款的 STS、性能版 V 系列,以純粹美式豪華風格,向高階消費者招手;而 Opel 則以配備升級的 Vectra/ Corsa GTS、掀背跑車 Astra GTC 1.8/2.0T 及小改款的 Vectra MCE 與全新的 Zafira,挑戰喜愛德系風格的年輕族群。而挑戰市場前 5 大乃至於前 3 名的重責,則將由國產化的 Buick 一肩挑起。
Think Globally, Act Locally
裕隆通用汽車表示,挾著全球最大汽車集團的優勢,GM 豐富的品牌資源及產品研發能力,是裕隆通用汽車在產品上最大的後盾。裕隆通用將在 GM 全球中型車、中大型車以及 SUV 產品線中,挑選最適合臺灣市場的產品,透過裕隆集團的慶齡研發中心,與通用全球研發中心共享研發資源,並與 PATAC 上海泛亞設計中心合作進行在地化設計,以符合華人消費者需求。而生產製造則由專業汽車代工製造的裕隆汽車負責,以全新的 BTO 彈性製程生產,在下單 7 天內生產完畢並可交車,以在彈性的生產流程之中,兼具產量與生產品質。
裕隆通用直接投資五大經銷商,全部持股 51%
而在銷售體系統,裕隆汽車已投資成立五大經銷商體系,並以持股 51%的比例,展現深耕經銷通路的企圖。將分別建立 Cadillac、Buick 及 Opel 專屬的銷售通路。Cadillac 在 2005 年底前,將設立 6 大旗艦點,5 個全功能保養廠;2006 年預計會增加至 8 個展示中心及 9 個保養廠;Opel 則在 2005 年底前成立 10 個展示點及 10 個保養廠,2006 年則個別增加至 15 個據點;主攻國產市場的 Buick,初期將暫時與 Opel 共享通路,並在 2005 年底設立 15 個獨立展示中心及 10 個保修據點,以迎接首輛國產產品的到來。
裕隆通用汽車表示,加入 GM 的全球生產體系,將有助於國內零配件商將觸角深入國際舞台,對於臺灣的汽車產業,將能有正面的助異。而以差異化服務與優勢成本為策略,善用裕隆水平事業資源,建構通用品牌服務差異化,搭配 GM 的集團效益,亦能讓裕隆通用達到降本增效的目的,為消費者帶來全新的用車與服務體驗。裕隆通用期望能在 2009 年之前,達成顧客滿意及產品品質市場前三名的高品質,並站上市場前五大的地位,並以追求市場前三大,為裕隆通用汽車的終極目標,打造出消費者、臺灣汽車產業、GM 與裕隆四贏的局面。
過去-有世界第一的身段,沒有世界第一的身手
臺灣最老牌的汽車公司,與全球最大的汽車集團合作,進軍臺灣市場。投資的雙方,實力都是第一等,而雙方都對合資公司的未來亦均有著深厚的信心與期待。但是看在外人眼中,總覺得充滿問號:這樣的公司,真的有在 2009 年挑戰市場前五大的實力嗎?或者應該問:Buick 這個品牌,真有如此的實力嗎?
一個品牌成功與否,一般受到產品、製造、行銷、銷售、售後服務等 5 大因素的影響。而品牌經營者的身手好壞,便在於如何將這 5 個因素的綜效最大化,創造品牌價值。在過去,臺灣通用經營團隊,雖然可以看到世界第一的身段,卻看不到世界第一的身手。
現在-挑戰才要開始
掛著世界第一大車廠招牌的 GM,在臺灣市場卻因為產品挑選與包裝的錯誤以及行銷廣宣的訴求不明,讓其品牌知名度大幅下滑,進而嚴重影響通路經營,造成販賣成績不斷下降。在惡性循環之下,讓世界第一大車廠在臺灣嚐到滑鐵盧,成為過去 10 年之前衰退最為嚴重的車商,自 1995 年的全盛時期,持續滑落至 2005 年旗下品牌的單月總銷售量不足 50 輛,品牌幾乎沒有市場價值的窘境。也讓 GM 汽車不得不捨棄獨力經營臺灣市場的理想,轉而與臺灣在地的裕隆汽車合作。
在前述影響品牌成功與否的 5 個關鍵因素上,GM 全球資源擁有豐富的產品及強大的售後服務能力,而裕隆汽車則是將產品在地化包裝、高品質生產的佼佼者;深耕臺灣市場多年所發展出來的廣大銷售網路與強大販賣能力,讓 Buick 銷售工作可以無後顧之憂。結合雙方優勢而成的裕隆通用汽車,在「產品、製造、銷售及售後服務」四個項目上,將比過去有更高的競爭力;而很明顯的,五大因素中的「行銷」工作的成功與否,便是 Buick 品牌成功與否的關鍵。
在歷經 10 年的變化之後,Buick 對於新生代的消費者近乎空白,而中生代的消費者,則仍停留在老式美國車的印象。如何以正確的行銷策略,讓 Buick 全球年輕化的品牌形象深入消費者心中,將是 Buick 品牌能否在臺站穩腳步的決定性因素。而結合二家企業人員而成的新公司,則將還需要克服路線差異與企業文化差異等額外因素,更為 Buick 品牌的重建,增添變數。
每個人都想當的老五
而在站穩腳步之後,Buick 還有許多的挑戰需要克服。臺灣市場雖然不大,但是卻已有 9 個國產品牌存在,聯手拿下近 9 成的市場,其中前 4 大品牌 Toyota、Mitsubishi、Nissan、Ford 就佔有超過 7 成的市場。這代表身為第 10 個國產品牌的 Buick,需要在剩下 20%的市場之中,打敗另外 5 個品牌,取得 5%左右的市場,方能達成目標。
而 Mazda、Suzuki、Honda、Hyundai 等 4 個品牌,實力都在 4%至 6%的伯仲之間,在不同市場區隔之中互有強項,彼此關聯緊密,勢力消長環環相扣,幾乎已將國產市場剩下的空間塞滿。身為美系品牌的 Buick,在亞洲系統產品主導的臺灣市場之中,是否真能在現有品牌之間硬生生打下自己的江山,從零開始,在 2009 年達成市場前 5 強的中期目標,企業文化的整合、路線的定調以及正確而靈活的行銷策略,將是成功與否的關鍵。
討論區
成為第一個發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