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 Kia 近日公布 2021 年式 Niro EV,外觀造型與內裝鋪陳並未做出太多調整,主要的新年式變革,在於配備上的增加,包含增列一些舒適便利性配備,同時也讓自家的先進主動安全配備 Drive Wise 更上層樓,提供更多駕駛輔助與智慧駕駛功能,包含導航系統輔助的 SCC 全速域主動車距控制等。

相比於 Niro 全球首演的 2018 年,現今電能市場的規模與節奏早已有大幅度差異,Niro 車系問世之初,總代理台灣森那美起亞僅是評估導入與否,但以現今法規環境與市場潮流來看,總代理是否有必要在 Kia EV6 之外,追加導入 Niro 車系來充實電能大軍?

北美 Kia 近期發表了 2021 年式 Niro EV,主要改變在於配備增加,強化行車安全與增添更多駕駛輔助功能。

Niro 車系其實就相當於是 Hyundai 的 Ioniq 車系,同樣是推出有 Hybrid 的 Niro、Niro Plug-In Hybrid,以及純電動的 Niro EV 等車型,無論是 Kia Niro 還是 Hyundai Ioniq,都是 Hyundai 集團先前針對電能市場,所做出的積極應對,都是沒有純燃油動力車型的車系選擇,隨後 Hyundai 集團才又因應針對電能規劃的中長期發展計畫,分別獨立電能系列作品於子品牌上,例如 Ioniq 5、Kia EV6 等。

Kia 在 2018 年發表了 Niro 車系,其與同集團的 Hyundai Ioniq 車系相當,都是沒有純燃油動力車款的配置,而是全數為電能作品,包含了 Hybrid 的 Niro、Plug-In Hybrid 的版本,以及純電的 Niro EV。

從產品力來看,確實、Niro 車系是問世好些時日的戰力,Niro EV 共有兩種電池容量設定,搭載 64 kWh 電池組的版本,擁有 380 公里的續航里程,而電池容量 39.2 kWh 版本的 Niro,則擁有最大 240 公里的續航里程;如果以 100 kw 的直流快充來充電,Niro EV 從 0 充電至 80%需時 54 分鐘,在 2018 年時這樣的數字算是相當中庸,但放到相隔 3 年後的現今車壇,就會清楚感覺到問世好些年頭的時代感了。

Niro EV 共有兩種電池容量設定,分別是 64 kWh 與 39.2 kWh 兩種版本,最大續航里程則是來到 380 公里。

北美 Kia 公布的 2021 年式 Kia Niro,主要調整的內容,乃是標配後座乘客警示系統 (Rear Occupant Alert)、無線 Apple CarPlay 與 Android Auto,遙控啟閉電能來先行設定空調,同時也強化 Drive Wise 系統,增列了前車駛離提醒系統 (Leading Vehicle Departure Alert)、高速公路駕駛輔助 (Highway Driving Assist),以及藉由導航系統輔助,能在道路彎道野平穩行駛的的 SCC (Navigation-based Smart Cruise Control-Curve)。

Niro 車系乃是 Kia 在中長程品牌電能發展計畫公布之前,就已經推出的戰力作品,在效能、動力等諸多產品面設定上,都是屬於較舊、甚至不同世代的配置,而即將導入國內市場的 EV6,整體表現並非 Niro EV 可以相比,這也意味著如果擁有價格設定上的優勢,能呼應不同市場需求而導入的機會。

近期 Kia 許多車款的週期間小改款,都沒有以小改款來與消費者溝通,而是以新年式的名義來推出,包含先前已陸續在國內推出的 Picanto、Stonic 等車系,都是比照這樣的節奏處理,然而新年式 Niro 是否也是如此邏輯,由於外觀內裝並沒有公布有所調整,目前無法有明確定義。

廣  告

但最值得國內消費者關心的,反而應該是台灣森那美起亞是否應該導入 Niro EV,或者是 Niro 車系中的 Plug-In Hybrid 車型;目前已經確認森那美起亞原先預計在 2021 年底,將 EV6 導入國內市場,也就是要開啟 Kia 國內電能市場的節奏,但如果只有 EV6 一輛車,選擇性有點太少,如果 Niro EV 能夠有著更平易近人的價格設定,那似乎應該可以有著高階 EV6、平易近人的 Niro EV,如此兩種電能戰力選擇,似乎也是比較完整的規模設定。

除了產品本身實力與魅力之外,台灣森那美起亞要在國內導入電動車款,更關鍵的是相關後勤服務與軟硬體配置,也需要能同步跟上才得以吸引更多消費者目光。

畢竟相比於 EV6 支援 400v/800v 雙規格,快充最快也能在不到 20 分鐘充至 80%,Niro 的 50 幾分鐘快充數據,吸引力總是比較低的,如果能訂定出更平易近人的價格,似乎會是比較合理也具有一定市場吸引力的。而比較關鍵的部分,其實並非產品導入節奏,而是後勤能否跟上,除了合作充電通路商、自家經銷通路布建快充設備之外,售後服務與維修技師的培養,相關硬體配備導入等,才是最為重要的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