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中國生產電動車外銷至歐洲市場,歐盟計畫加徵臨時關稅的事情,早已不是單純的產業事件,更是貿易戰中的雙方對壘,歐洲聯盟執行委員會 (European Commission) 先前公布針對中國比亞迪、吉利、上汽等集團麾下電動車,將加徵 17.4%到 37.6%不等的臨時稅,近日歐洲聯盟執行委員會公布首波細節,闡述加徵臨時稅額不等的原因。

歐洲聯盟執行委員會 (European Commission) 從 7 月 4 日起所執行的中國電動車加徵臨時關稅,並不會立即開始執行加徵,而是後續才會累計執行,與中國之間仍保有談判的時間。

歐洲聯盟執行委員會之所以從 2023 年 11 月公布,將針對中國電動車導入歐洲市場產品進行調查,主要在於認為中國電動車乃是在中國政府大舉補助、各項政策利多優勢下的成果,在價格上擁有諸多優勢從而影響歐洲車輛產業,而歐洲聯盟執行委員會近日也透露其計算方式。

加徵臨時稅的內容包括 1.38%取得中國官銀貸款,8.27%則是計算取得的各方融資內容,中國政府的補貼政策則占 8.56%,中國針對電動車的獎勵政策則為 2.28%,加徵臨時稅中占比最大的部分,則是歐洲聯盟執行委員會認為上汽集團在電池購買成本上,遠低於實際市場價格,這也是上汽集團被加徵最高的 37.6%,而比亞迪則是最低的 17.4%。

廣  告

雖然歐洲聯盟執行委員會公布在 7 月 4 日起執行加徵臨時關稅,也就是在原有進口歐洲的 10%基礎上,各集團還要在增加臨時稅率,但實際上並不會現在就開始執行,而是從 7 月 4 日起開始標註,正式執行與調查報告出爐還有一段時間,中國與歐盟也還有持續談判空間,畢竟中國也已經表示將會展開相關的報復對應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