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序即將進入 2025 年 6 月,而根據 U-CAR 掌握到的 5 月分銷售數字,截至 5 月 25 日累計數字表現著實讓人驚訝,因為相比 4 月份同期 (4 月 1 日至 25 日累計) 有著將近 15%的衰退;如果以傳統銷售節奏來看,從 4 月之後到農曆鬼月前應當是逐步熱絡的步調,然而以當前銷售狀況而言,很可能 5 月份會有著大幅度下滑,一來一往之間更顯落差之大。

其實在 2025 年 4 月份臺灣新車市場銷售數字中,就已經呈現出衰退的現象,4 月份全月累計銷售量為 32,876 輛,相比 2025 年 3 月以及 2024 年同期的 4 月份,都有著將近 12%的衰退,而以 5 月份截至 25 日的累計銷售量來看,更有著將近 15 個百分點的衰退,市場上消費者觀望的態勢更趨明顯,而主因自然來自於美國川普政府所開啟的關稅議題,以及臺灣政府對應美國政府關稅策略的對應。
更簡單來說,就是政府在進口關稅、貨物稅是否會進行調整?調整的幅度?實施的時機點?這些勢必對國內汽車產業帶來大幅影響。

先前美國川普政府宣布將對部分國家提高徵收關稅的政策,隨後宣布對全球 60 多個國家課徵對等關稅,臺灣也在名單之中,美國政府後續又在 4 月 10 日宣布暫緩實施 90 天,保留各國政府與美國進行關稅與貿易協商的時間,而這 90 天的暫緩時間,在 7 月初即將到期,意味著政府應當會在此一時機點前,公布針對進口稅率的調整。
雖然當前政府並未透露相關訊息,也因此調降關稅或者是調降貨物稅等推測都有,U-CAR 先前也有相關的系列解析報導,但無論是關稅還是貨物稅的調降,對消費者而言都是較為利多的一件事;不過也還有一個重要狀況,調降關稅或者貨物稅,這不僅是對美國進口車款有所影響,歐洲進口車款同樣也能具備價格調降條件。
這對於國產品牌而言就會是一大考驗,尤其是目前國內銷售主力以國產為主的品牌,如果國內組裝生產不具備任何競爭優勢,消費者自然會轉向進口品牌與車款,如何設定對各品牌產品人員,無疑是相當重要的考驗。

對應進期消費者買氣緊縮的狀況,傳出部分國產品牌主動調節產能,甚至取消往昔銷售競賽的企劃,同時進口產品則傳出到港車輛先暫緩領車的消息,這些主要都還是對應了進口稅賦即將調整的狀態,依當前節奏來看,如果政府要到最後一刻才公布是否調整稅額與調整內容,那也意味著 5 月與 6 月臺灣新車市場銷售量,可能都會持續低靡狀態。
各品牌、國產與進口各車系的實際 5 月銷售表現,U-CAR 將在 6 月 2 日的銷售報導中,帶來完整資訊。
討論區
成為第一個發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