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W 自 2011 年成立電動車品牌 i 之後,便於這兩年之間不斷的在全球推廣純電動車,並且透過概念車向消費者溝通電動車的優勢與趨勢,而在經過漫長等待之後,BMW 於日前透過相當簡潔的影片預告著全球首演的時間。如今,這個重要的時刻到來,BMW 選在台北時間 2013 年 7 月 28 日晚間八點半,於美國紐約、英國倫敦和中國北京等三座國際大都會,替全新 i3 舉辦橫跨三大洲的全球同步發表會,而 U-CAR 編輯部此時此刻亦在北京現場,見證著移動世界的全新革命。
![](http://image.cache.u-car.com.tw/articleimage_416211.jpg)
在這場橫跨全球三大都會區的發表會裡,BMW 透過影片以及讓 i3 的廬山真面目首度曝光,宣告品牌邁入下一個移動新紀元,然而,關於銷售目標、全球佈局計畫、i 電動車品牌產品後續規劃,還有許多人所關注的保修成本、全球電動車基礎建設進度以及售服網絡等詳細資訊,並沒有在發表會當中予以說明,只不過在現場的原廠人員表示,針對電動車基礎設施還未成熟的地區,將會主推增程式車型 i3 Range Extender,同時也是將在 2014 年國內率先導入的車型,至於國內售價方面目前也無從得知,
![](http://image.cache.u-car.com.tw/articleimage_416194.jpg)
維繫準概念車設定,量產版終於面世
終於不再是以概念車、或是偽裝貼紙覆蓋的 i3,如今以真實的面貌呈現於全球消費者眼前,卸下偽裝貼紙之後,量產版的 i3 仍然是以五門掀背版車型、以及獨特的對開式車門設定呈現,搭配車長 3,999mm、車寬 1,775mm、車高 1,578mm 的靈巧車身,以在都會區穿梭自如。造型設計方面,其實也與 2012 年現身的準量產版本相差不大,只不過如今已可見到前保桿和燈組設計,以更加實際的筆法雕塑電動車的科技質感,並以招牌的腎型水箱護罩搭配為繞著冷冽光圈的廠徽,象徵著 BMW 孕育出的全新事業體,替電動車時代開啟全新的紀元。
![](http://image.cache.u-car.com.tw/articleimage_416195.jpg)
另外,為了帶給駕駛與乘客良好的視野,因此可以見到 i3 透過大面積前檔以及連貫式的側窗;至於輪胎方面,i3 標配一組 19 吋輕量化緞造鋁合金輪圈,並搭配專屬的 155/70 R19 的低滾動阻力輪胎,而會採用胎寬較窄的輪胎配置,乃是為了在不喪失駕馭樂趣與穩定性的前提之下,盡可能的減少輪胎與地面的接觸面積,如此一來便可讓來自地面的阻力縮到最小,對於節省車輛電能有著一定的幫助。
![](http://image.cache.u-car.com.tw/articleimage_416196.jpg)
自然與可在生資源,打造簡約舒適空間
緊接著,相信大家非常好奇的是 i3 從未曝光過的內裝設計,其實,整體來看,i3 內裝設計風格鋪述,基本上與準概念版本相差無幾,以相當簡潔、且自然的用料與配色,來完成主要的風格設定,駕駛座方面除了擁有多功能方向盤之外,特別的是設計師還將車輛啟閉鈕和檔位選擇撥桿設計於方向盤後方,以讓駕駛操作起來更加直覺便利,如此一來也讓駕駛與副駕駛之間擁有更加寬餘的乘坐空間。
![](http://image.cache.u-car.com.tw/articleimage_416199.jpg)
而在中控台上,除了維持品牌風格的空調與音響介面之外,上方則是讓 6.5 吋 (選配 8.5 吋) 的 BMW ConnectedDrive 智能聯網和 iDrive 控制介面顯示螢幕獨立而出,與週圍簡潔的設定形成強烈對比,讓駕駛一眼掃去即可獲取所需的資訊,而車輛電子科技配備與駕駛模式的操控中心,則是整合在中央幅手前端的小區塊中,透過和一般 BMW 車款相同的 iDrive 旋紐,提供駕乘者簡便直覺的操作體驗。
![](http://image.cache.u-car.com.tw/articleimage_416198.jpg)
除了科技鋪陳之外,乘坐舒適性與質感用料,其實也是 i3 座艙的重點,為了能夠呼應電動車節能、純淨的移動體驗,原廠特別在車室多處運用如桉木、皮革與羊毛與其它天然和可再生資源所點綴著,其中儀表板座與門內飾板採用亞麻植物纖維編織包覆,而車室內部更有 25%的塑料,均來自於回收再利用或是可再生資源所打造,同時原廠還依照不同的配色替消費者規劃出 Loft、Lodge 與 Suite 等不同車室風格。在乘座機能與載物機能方面,i3 特別採用按人體工學塑型的薄型化座椅,以提供後座乘客更為寬綽的腿部空間,同時也能夠擁有 260 公升的行李廂空間,後座傾倒以後載物機能更可擴充至 1,100 公升。
![](http://image.cache.u-car.com.tw/articleimage_416200.jpg)
純電新世代,兩車型滿足現代需求
至於傳動系統和底盤配置方面,與 BMW 原廠於 7 月份稍早公佈的資訊相同,原廠依照純電動與增程系統,而規劃出標準版 i3 以及增程動力車型 i3 Range Extender 兩款,而驅動 i3 的同步電動馬達以及變速箱傳動機構整合於後軸上方,可輸出 170 匹最大馬力以及 25.5 公斤米最大扭力,最高轉速為 11,400 轉。
而容量 22kWh、由 8 個鋰離子電池模組、每個由 12 顆鋰離子電池所組成的高壓電池模組,以及電子控制裝置,則是低至於車體中央,並由 BMW 特製的外殼和固定系統保護著,總重約 230 公斤,以防止碰撞之後造成的漏電危險,目前原廠則提供此套電池模組 8 年或 10 萬公里保固。
![](http://image.cache.u-car.com.tw/articleimage_416201.jpg)
在完成上述配置之後,i3 達成 BMW 一貫講求的前後趨近 50:50 配重比,以及後驅車款特有的操控樂趣,再搭配大量碳纖維複合材質打造、僅重 1,195 公斤的輕量化車體之後,i3 靜止加速至時速 60 公里僅需 3.7 秒,靜止加速至 100 公里也可在 7.2 秒完成。而在 i3 的續航力方面,日常在 Comfort 模式行駛之下,i3 續航力可來到 130 至 160 公里。
然而,特別的是,為了要盡可能的節省電力,原廠特別為 i3 開發了稱為 Single-Pedal 機制,只要駕駛的腳一從加速踏板離開之後,電動馬達便會自動從驅動功能轉為發電動能,一方面讓動能回收系統將多餘的電力儲存回電池模組當中,一方面在高速行駛時也能讓車輛進入滑行模式、節省電力,低速行駛時則可讓駕駛不必採踏煞車踏板即可擁有部分制動力,不過傳統的煞車系統則仍需要駕駛採下煞車踏板才會介入。根據原廠資料顯示,擁有 Single-Pedal 機制之後,可讓 i3 行駛里程增加 20%,使得 i3 在 Eco Pro+模式下,最大行駛具離可上看 200 公里。
![](http://image.cache.u-car.com.tw/articleimage_416202.jpg)
至於 i3 Range Extender 車型,則是在上述基本配置之下,於電動馬達旁多植入了一顆擁有 34 匹最大馬力的 650c.c 雙缸小引擎,引擎所需用的油料則是填裝於前軸上的 9 公升油箱當中,雖然擁有一顆小型引擎,不過其主要用途並非直接驅動車輛,而是用來推動發電機發電,儘管因為引擎和油箱的搭載而使車重來到了 1,315 公斤,不過卻可使 i3 Range Extender 的最大行駛距離來到 300 公里,對於充電設施尚未普及的地區來說更加實用。
![](http://image.cache.u-car.com.tw/articleimage_416203.jpg)
能源革命,不變樂趣
車體與底盤方面,相信許多人都已了解到 i3 車體大量採用碳纖維複合材質所打造而成,質地輕的特性讓 i3 車體部份總重量僅有 180 公斤,極輕量的車體設計是確保了電動車實用性的絕佳途徑,而強度高的特性則是當車輛於前方每小時 64 公里碰撞、後方每小時 80 公里速度追撞試驗中,提供提供乘員和電池模組的保護性。
![](http://image.cache.u-car.com.tw/articleimage_416204.jpg)
而除了碳纖維車體之外,為了提供操控穩定性和樂趣,i3 採用前鋁合金單接頭麥佛遜、後多連桿此類似於 Mini 的懸吊配置,以維繫靈活操控水準和乘坐舒適性,另外,i3 還具備包含 ABS、DSC 動態穩定控制系統、CBC 彎道控制系統、DBC 動態煞車控制系統與 DTC 動態循跡控制系統等多項電子操控科技,強化整體主動安全水準。
積極佈建充電配套,一卡在手搞定充電
![]() |
至於充電的問題想必是消費者所好奇的,對此 BMW 亦規劃出了一套名為 360° Electric 的充電服務策略,其中大致可分家用充電以及公共場所充電;其中家用充電是透過小型壁掛式家用充電器與一般家用電源,讓 i3 可在 3 小時將電池充滿,另外重要的是,為了讓家用充電的用戶使用更加便利,BMW 於 2013 年 1 月份與德國 Schneider Electric 和 The Mobility House 合作,目標打造出一系列包含家用裝置現場檢測、供應和裝配充電器,以及提供維護、咨詢等完善服務。
至於公共場所充電方面,i3 透過大型的充電裝置僅需 30 分鐘即可完成充面,不過問題在於即便是充電站已越來越普及的德國,仍有 70 多家充電站採用不同的充電支付方式,為此,BMW 目前也已和德國境內停車場營業商與公共充電站展開合作,推出了名為 ChargeNow 的充電專屬支付卡,如此一來只要透過這張卡片簡單的支付過程,即可讓 i3 於公共充電站充電,同時,BMW 目前亦和 Bosch、Daimler、 EnBW、RWE 和 Siemens 共同成立一家合資公司 Hubject GmbH,以負責授權電動車用戶能夠在歐洲各地充電站中,能透過 BMW i 專屬的 ChargeNow 充電卡支付費用。
![](http://image.cache.u-car.com.tw/articleimage_416209.jpg)
Born Electric!傳遞品牌精神的全新紀元
BMW i3 的量產問世,象徵著移動世界邁向全新的科技與節能時代,然而在這場為時不長的發表會當中,BMW 不斷強調著 i3「Born Electric」、與生俱來即是電動車的重要性,也正因為如此,才可以針對 i3 外觀、動力、車身用料以及操控性,進行全面性的考量與設計,以讓 i3 在整體表現達到均衡,並能夠實際滿足現代人的需求,同時,原廠更強調,i3 雖然是一輛純電動車,不過仍然能夠帶來如同相當的操控樂趣,傳遞 Sheer Driving Pleasure 的品牌精神。
不過在還沒有親自體驗過 i3 之前,相信許多讀者對其實際操控感受、乘座表現、機動性與實用性、日常生活使用充電便利性或是售後保修成本等等相關體驗,充滿了期待與好奇,而對此 U-CAR 也抱持著相同的態度,並在 i3 於未來距離活內消費者生活圈越來越近時,持續一探 i3 的電動新魅力。
![](http://image.cache.u-car.com.tw/articleimage_416210.jpg)
討論區
成為第一個發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