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電動車市場 2019 年始導入 Tesla Model 3,讓市場規模大幅成長。在 2019 年與 2020 年,包含 Nissan、Jaguar、Mercedes-Benz、Audi、Porsche 陸續加入國內電動車市場,替臺灣的市售電動車帶來更多元的選擇。2021 年持續加入多廠牌的電動新秀讓市場更加熱絡,但最重要的變化乃是 Tesla 國內突然宣布改制 CCS2 規格,讓國內電動車市場進入一陣渾沌與適應期,卻也成為第三方快充站業者擴大市場版圖的契機。
而 2021 年國內電動車總市場全年的銷量突破 7,000 輛大關,來到創新高的 7,064 輛(不含增程式電動車),相較 2020 年的 6,257 輛成長了 12.8%。雖然對比 2021 年國內國產+進口的總市場 44.9 萬輛規模而言,電動車僅佔比總市場的 1.5%,但相比 3 年前幾乎只有 Tesla、BMW 少數品牌的局面,電動車在國內已可說大幅成長,2022 年更有接單表現合計超過 800 輛的 BMW iX 與 i4 陸續底臺,後續大有可為。
2021 年電動車銷量總排行 | ||
排名 | 2021 年電動車銷量總排行 | 年度銷量 (輛) |
1 | Tesla Model 3 | 5,607 |
2 | Porsche Taycan | 800 |
3 | Audi e-tron Sportback | 157 |
4 | Mercedes-Benz EQC | 92 |
5 | CMC e-Veryca | 84 |
6 | Audi e-tron | 72 |
7 | Hyundai Kona Electric | 67 |
Volvo XC40 Recharge | 67 | |
8 | Jaguar I-Pace | 43 |
9 | Nissan Leaf | 23 |
10 | Tesla Model X | 20 |
11 | BMW i3 | 9 |
12 | Lexus UX 300e | 5 |
Porsche Taycan Cross Turismo | 5 | |
Tesla Model S | 5 | |
13 | Fiat 500e | 4 |
14 | Audi e-tron GT | 3 |
15 | Audi RS e-tron GT | 1 |
2021 年電動車銷售 Top 10 | |||
排名 | 2021 年 | 2020 年 | 排名變化 |
1 | Tesla Model 3 | Tesla Model 3 | — |
2 | Porsche Taycan | Telsa Model X | ↑5 位 |
3 | Audi e-tron Sportback | Tesla Model S | ↑5 位 |
4 | Mercedes-Benz EQC | Mercedes-Benz EQC | — |
5 | CMC e-Veryca | Nissan Leaf | New |
6 | Audi e-tron | Jaguar I-Pace | ↑3 位 |
Porsche Taycan | |||
7 | Hyundai Kona Electric | BMW i3 | New |
Volvo XC40 Recharge | New | ||
8 | Jaguar I-Pace | Audi e-tron Sportback | ↓2 位 |
9 | Nissan Leaf | Audi e-tron | ↓4 位 |
10 | Tesla Model X | Luxgen S3 EV | ↓8 位 |
臺灣電動車市場在 2021 年內,陸續有包含改款 CMC e-Veryca、Hyundai Kona Electric、Volvo XC40 Recharge、Lexus UX 300e、Audi e-tron GT、Porsche Taycan Cross Turismo,以及由貿易商所自行引進的歐規 Fiat 500e,持續替臺灣的市售電動車選項帶來多元樣貌。其中 Lexus 的首款電動車 UX 300e 雖然先行在 2021 年 10 月掛牌 5 輛試乘用車,但正式車主交付會落在 2022 年初。
不過除了有新秀加入,國內電動車是廠也陸續有產品退出,或暫時面臨銷售空窗期,像 BMW 的電動長青樹 i3 車系,國內因為規劃後續其純電市售市場重任將由 i4、甚至是同集團的 Mini Electric 承接,所以即便海外仍在生產、但國內已先行於 2021 年 9 月停售交棒。至於租賃取向的 Luxgen S3 EV 則在 2021 年全年並未有掛牌。Tesla 的旗艦產品 Model S 與 Model X 自原廠於 2021 年 1 月發表大幅度改款後,國內改款車型遲遲並未交付,僅於 2022 年展示預賞首搭 CCS2 充電規格的改款車型,導致在交車節奏面臨較慢長的空窗期。
2021 年電動車 Top 10 每月排名一覽 | |||||||||||||
排名 | 車系 | 1 月 | 2 月 | 3 月 | 4 月 | 5 月 | 6 月 | 7 月 | 8 月 | 9 月 | 10 月 | 11 月 | 12 月 |
1 | Tesla Model 3 | 1 | 1 | 1 | 1 | 1 | 3 | 1 | 1 | 3 | 1 | 1 | |
2 | Porsche Taycan | 2 | 2 | 2 | 1 | 2 | 2 | 1 | 2 | 2 | 1 | 2 | 3 |
3 | Audi e-tron Sportback | 5 | 8 | 3 | 2 | 3 | 3 | 4 | 4 | 4 | 2 | 4 | 6 |
4 | Mercedes-Benz EQC | 4 | 6 | 5 | 3 | 8 | 5 | 6 | 3 | 5 | 5 | 8 | 6 |
5 | CMC e-Veryca | 9 | 6 | 7 | 7 | 8 | 2 | 5 | 6 | 7 | 6 | 4 | |
6 | Audi e-tron | 7 | 4 | 4 | 4 | 3 | 5 | 6 | 7 | 6 | 5 | 9 | |
7 | Hyundai Kona Electric | 3 | 4 | 3 | 5 | ||||||||
Volvo XC40 Recharge | 2 | ||||||||||||
8 | Jaguar I-Pace | 5 | 5 | 4 | 6 | 6 | 6 | 8 | 7 | 8 | 9 | 9 | |
9 | Nissan Leaf | 7 | 8 | 6 | 5 | 5 | 7 | ||||||
10 | Tesla Model X | 3 | 8 | ||||||||||
備註:無數字代表未進前 10 名 |
No.1 Tesla Model 3
2019 年、2020 年接續能讓臺灣電動車總市場規模屢創新高的車款,絕對非美國豪華電動車品牌 Tesla 旗下的 Model 3 莫屬。而且雖然品牌旗艦產品 Model S 與 Model X 在改款後面臨交車的空窗期,導致 Tesla 全品牌年度銷量從 2020 年的 5,819 輛、略為下滑 3.2%來到 2021 年的 5,632 輛。不過單就 Model 3 單一車系而言其全年的交車量可說持續成長,相比 2020 年 Model 3 交出 4,583 輛、2021 年可說成長高達 22.3%來到 5,607 輛的新高。
2021 年對國內 Model 3 車系而言,除了進行過數次的售價調漲與規格變動,最為「驚動萬教」的變化,就是 7 月起宣布充電介面由過去 Tesla 專有的 TPC、轉換為歐規的 CCS2,導致原有採 TPC 規格的 1.3 萬輛 Tesla 全品牌車主反彈,即便國內 CNS 法規雖然在車主推動下將 TPC 規格納入,不過國內 Tesla 已宣布未來新車不會再從 CCS2 改回 TPC,因此 TPC 納入僅是保障在 2023 年後 TPC 規格充電樁還有續建的可能性。
從未來的發展態勢來看,可以肯定隨著 CCS2 新車交車量持續增加,相信很快會在保有量上超越 Tesla 原本的 TPC 車主。從 8 月截至 12 月底,國內已累積交付 2,673 輛 CCS2 規格的 Model 3。
Model 3 單一車系除交出 5,607 輛新高的好成績,全年電動車總市場銷售比例也進一步提升至 79%,比起第 2 名 Porsche Taycan 的 11%仍高出數倍,顯見短時間內國內任何對手要超越 Model 3 設下的高門檻,都有一定的難度。從銷售月份來看,其在 11 月創下 1,238 輛破千輛的年度單月最高佳績,而且受限船期在每月交車量有所波動,但也有著超過 467 輛的平均月銷售量。2022 年 1 月跟隨海外將過往入門後驅的 Standard Range Plus 車型更名為「Model 3」、售價維持 165.49 萬,Long Range 與 Performance 也維持 197.29 萬、222.49 萬,續航全車系依序增加至 485 公里、619 公里、586 公里。
No.2 Porsche Taycan
第 2 名 Porsche Taycan 在 2021 年迎來完整銷售年度,以相當驚人的 800 輛開出首年度紅盤,而且主要是靠後續加入銷售佔比約 50%、開出 369 萬售價的後驅版,持續獲得國內潛在電動車主的青睞。目前 Taycan 車系在國內販售的車型,有包含 Taycan(後驅版)、4S、Turbo、Turbo S,以及甫展開預售的 GTS 車型、其位階介於 Turbo 與 Turbo S 之間。銷售表現部份,佔電動車全年 800 輛的交車量佔總體市場比例 11%,單月最高銷量落在 7 月份、達到破百輛的 111 輛,每月平均下來的月銷量也有 67 輛,足見 Taycan 已在高階豪華電動車的級距站穩腳步。
而 Taycan 家族在 12 月上市第 2 款分支車系 Taycan Cross Turismo,主要訴求跨界旅行身分、擁有較高的離地高,並提供 4 與 4S 雙車型,包含 Taycan Cross Turismo 的 Taycan 全家族在 2021 年總計交付達 805 輛,年度銷量在同品牌中僅次於 Macan 車系的 1,549 輛,成為品牌第 2 大銷售支柱,表現相當亮眼。
No.3 Audi e-tron Sportback
Audi e-tron Sportback 是在 2020 年 12 月與 e-tron 共同導入國內發表,由於流暢前衛的外型,在預接單表現上就比起同門的 e-tron 表現更好,上市後也反應在整體年度的掛牌數字上。e-tron 休旅雙車系在 2021 年迎來首次的完整銷售年度,e-tron Sportback 與 e-tron 休旅雙雄首年亦合計繳出多達 229 輛的漂亮成績單,尤其 e-tron Sportback 全年掛牌達 157 輛相當亮眼,2022 年上半年預期還會導入 3 馬達性能車型 e-tron S Sportback,屆時也有望提供更佳的車型選擇。
不過相比於 Model 3 與 Taycan 高達雙位數的市場佔比,e-tron Sportback 全年 157 輛的掛牌量,其在電動車年度總市場的佔比就僅來到個位數的 2%,月均銷量為 13 輛,最高單月銷量落在 6 月的 33 輛。
No.4 Mercedes-Benz EQC
Mercedes-Benz 首款市售休旅車 EQC 國內最早是在 2020 臺北車展正式發表,相比於 2020 年全年售出的 97 輛,2021 年總計交出接近持平的 92 輛、全年依舊未有突破百輛大關,佔臺灣年度電動車總體市場比例的 1.3%,平均月銷售量 8 輛,最高單月紀錄落在 8 月的 16 輛。而 2022 年內預計 Mercedes-EQ 電動子品牌還會陸續導入 EQA、EQB、EQS 等新作,尤其旗艦轎車 EQS 更是採用純電動獨立平臺打造,具有更佳的產品優勢,屆時也就不會讓 EQC 形單影隻了。
No.5 CMC e-Veryca
中華汽車曾在 2021 年 5 月舉辦的 2021 年法說會中,曾透過簡報首度公布改款 e-Veryca 將於 6 月上市。而 2021 年 6 月則正式帶來改款 CMC e-Veryca,除了改採與現行 A180 廂車相同的外觀內裝式樣,在既有的 2 人座貨車之外、還首度新增 5 人座客車版。全車系目前提供 87.9 萬 CKE32 2 人座封窗車型、87.9 萬 CLE32 2 人座非封窗車型、以及 93.9 萬 CLE35 5 人座客車共 3 車型選擇。
而改款後的 e-Veryca 也搭配集團內部的「格上車共享」推出租借服務,因此再掛牌量有所提升,從 2020 年的 19 輛、大幅增加至 84 輛,在電動車總市場的佔比為 1.1%,單月最高銷售量落在 12 月交出 25 輛。
No.6 Audi e-tron
與 Audi e-tron Sportback 同門的 e-tron,雖然原廠發表時程較早,但受限國內導入節奏反而是與 e-tron Sportback 一同在 2020 年 12 月登場。國內同步有提供有 50 與 55 兩種動力車型,銷售佔比上仍以擁有較大續航與動力的 55 為主力,國內台灣奧迪也積極經營自家經銷商的 DC 快充樁擴充、並加大與多個第三方充電營運商業者合作,確實讓消費者對「Audi 純電生活圈」的理念給予肯定,對於 Audi 在國內帶動提升 e-tron 這個電動子品牌的認同度與銷量,亦是相當正向的幫助。e-tron 在 2021 年迎來的首個完整銷售年度中,總計售出 72 輛、佔電動車總體市場比例 1%,雖然並沒有比自家兄弟 e-tron Sportback 來的高,但一樣是仍有獲得部份消費者的青睞,在家族中算是相輔相乘的效果。
No.7 Hyundai Kona Electric
Hyundai Kona Electric 最早在 2018 年就已經問世,臺灣市場曾在 2020 臺北車展舞臺上先行展出舊款車型,國內一直是到 2021 年海外進行小改款工程後,才在 8 月正式宣布導入,並提供短程的 EV300 與長程的 EV500 車型,上市後由於其售價相比對手 Nissan Leaf 更為親民,累積接單量超過 70 張,接單比例兩種車型各半,全年度掛牌數也來到差不多的 67 輛。而且在有掛牌的 9 月、10 月、11 月、12 月,皆每月有著雙位數的交車量,表現相當不俗,也算是給接下來即將在 2022 年內導入、採用 E-GMP 平臺的 Hyundai Ioniq 5,打下了不錯的銷售基礎。當然屆時 Ioniq 5 的訂價是否會高出 Kona Electric 不少,將左右其市場戰力。
No.7 Volvo XC40 Recharge
自 2020 年臺北車展開放預購的 Volvo 首款純電市售車 XC40 Recharge,其雖然尚未宣布正式上市,但先行在 2021 年 12 月交出 67 輛、在當月銷量來到排名第 2 名,國際富豪除在經銷商已建置 11 座快充、也搭配多個第三方充電營運商提供多元的充電配套,但後續下訂的新年式、何時交付與上市仍有待確認。而另外其在售價上來到 219 萬元,相比於對手 Lexus UX 300e 的 169.9 萬多出不少,後續如何在市場上溝通 XC40 與對手們的差異之處,再加上 2022 年還有望加入同平臺的 C40 Recharge,如何強化產品優勢與作出彼此的區隔,將是國際富豪必須面對的課題。
No.8 Jaguar I-Pace
Jaguar 品牌首款市售的電動休旅車 I-Pace ,最早是在 2019 年底於臺灣市場發表,2020 年全年的交車量為 55 輛。而在 2021 年全年銷售量部份,I-Pace 略為下滑至 43 輛,不過臺灣市場在 2021 年 4 月的新年式主要做了較大變更,內裝換搭集團最新世代 Pivi Pro 介面,並且將車型縮編為 346 萬 EV400 S 單一車型,追加 360 度 3D 環景顯影、固定式全景玻璃天窗、ClearSight 電子車內後視鏡等科技配備,對其科技面表現算是有所提升。近期發表的 2022 年式,更進一步調漲 2 萬,追加車道置中維持、電動尾門感應式啟閉功能,補足其 2021 年式車型在 Level 2 系統的不足。
No.9 Nissan Leaf
2019 年 9 月導入國內的第 2 代 Leaf,截至目前其販售的仍舊只有標準里程之版本,其售價 149 萬元的門檻,再加上其 NEDC 約 311 公里續航、採用的是國內較少見之日規 CHAdeMO 作為 DC 直流電快充介面,確實較不利其在市場上推展。繼 2020 年的 91 輛掛牌後,2021 年全年僅掉到剩下 23 輛的年銷售量,最主要大宗的供應仍屬臺北、新北市等地的多元計程車隊採用。裕隆日產也規畫在 2022 年導入海外的 Leaf E+長程版本,這款在 2019 年 CES 發表的新車型,電池搭載 62 kWh 電池組,比起現有的 40 kWh 電池組增加超過 50%的電量,使里程得以增加約 40%,以對應長行程的需求,以歐規的資訊來看,其 WLTP 續航里程較標準版的 270 公里、提升為 384 公里。但對比品牌新世代純電休旅 Ariya,Leaf E+恐怕對 Leaf 的銷售挹注仍相當有限。
No.10 Tesla Model X
相比於 2020 年創下全年掛牌突破千輛、約 1,038 輛的佳績,2021 年 Tesla Model X 在國內的掛牌量可說大幅縮水至僅剩 20 輛,僅有 1 月與 2 月有掛牌,之後截至目前就呈現將近 1 年的空窗期,最主要乃是 Tesla 原廠海外在推出改款 Model X 後,大部分的產能仍挪給 Model 3 與 Model Y,旗艦產品 S 與 X 都尚未在北美以外的市場交車,讓許多海外消費者苦苦等候。而日前在 2021 年 1 月 Tesla Taiwan 舉辦了媒體活動,首度在國內亮相改款的 Model X,也是全球首度亮相採 CCS2 充電規格的 Model X。不過,因為晶片荒的關係,因此截至目前為止,也仍舊沒有國內上市時間、交車的相關資訊傳出。
討論區
成為第一個發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