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特斯拉宣布即刻起轉向 CCS2 介面,讓直流充電國家標準議題瞬間浮上檯面。U-CAR 認為,4 種標準還是會有選擇障礙,先前的報導已經分析,強推 CCS1 有實務上的困難,既然如此,不如就大家全部都用 CCS2 吧。

臺灣特斯拉日前宣布即刻起轉向 CCS2 介面,先前的報導已經分析,國內強推 CCS1 有實務上的困難,U-CAR 認為既然如此,不如就大家全部都用 CCS2 吧。

國際充電共有 4 種標準?其實只要 2 選 1

目前直流高速充電的國際標準有 4 種,分別是美規的 CCS Type 1 (簡稱 CCS1)、歐規的 CCS Type 2 (簡稱 CCS2)、日規的 CHAdeMO 以及中國的 GB/T。4 種國際標準,使用的界面規格各有不同,系統的通訊協定亦有差異,彼此之間並不能直接相容。

目前直流高速充電的國際標準有 4 種,分別是美規的 CCS Type 1 (簡稱 CCS1)、歐規的 CCS Type 2 (簡稱 CCS2)、日規的 CHAdeMO 以及中國的 GB/T。Tesla 在美國等部分市場則是採 Tesla 專用的 TPC 界面(Tesla Proprietary Connector)。

從技術面來看,2009 年便制定完成的 CHAdeMO 是最早的直流快充規格,雖然 2.0 版充電功率到達 400 kW、與 GB/T 合作的次世代充電規格「超級」(ChaoJi)則達到 900 kW。但是市場上能找到的充電網路以及有在販售的車款,大多使用最大功率僅 62.5 kW 的規格,而 CHAdeMO 1.0 版中,最高像搭載 62kWh 長續航電池的 Nissan Leaf e+車輛本身則支援到 100kW,但仍遠遠落後於現今世代電動車使用的需求,而且採用的廠牌較少,甚至日系品牌亦已逐漸退出,因此不具選擇的實用性。

CHAdeMO 規格市場上能找到的充電網路以及有在販售的車款,大多使用最大功率僅 50~62.5 kW 的規格(圖上左側)。CHAdeMO 1.0 版中,最高像搭載 62kWh 長續航電池的 Nissan Leaf e+車輛本身則支援到 100kW(圖下左側)。

中國的 GB/T,由於採用的車款大多為中國製產品,無法進口臺灣,加上政治上的考量,其實也不必考慮。

中國的 GB/T,由於採用的車款大多為中國製產品,無法進口臺灣,臺灣市場也毋須考慮。

因此,直流充電標準的選擇,其實從頭到尾都不是 4 選 1,而是 2 選 1,在 CCS1 與 CCS2 的 2 種標準之間進行選擇。

CCS1 與 CCS2 之間,大致的電氣規格與通訊協助都是一致的,最主要的差異在於接頭的差異。CCS1 綑綁了美規 AC 慢充的 J1772 接頭,而 CCS2 的 AC 慢充接頭,則是歐規 IEC 62196-2 Type 2。

臺灣 J1772 慢充數量龐大,與之綑綁的 CCS1 順水成為首選。

過去臺灣電動車市場因為 J1772 慢充數量龐大(圖上),與之綑綁的 CCS1(圖下)順水成為非 Tesla 陣營車款的首選。

CCS1 之所以受到充電聯盟的青睞,在於臺灣自 CCS 尚未問世前的 2010 年,便訂定「智慧電動車產業發展策略與行動方案」推展電動車,十年下來,在全臺各地已建置了上千支 J1772 的 AC 慢充樁,讓 CCS 1 的電動車導入臺灣市場,立刻就能使用這個基礎建設。

然而,從臺灣汽車產業的發展環境來看,其實這個選擇不全然是最完美的。

廣  告

歐規車引進臺灣難度低,肇因於臺灣車輛法規與歐盟調和 (白話:就是抄歐盟的)

以臺灣的進口車而言,歐洲車是近年市場的主流是無庸置疑的。臺灣的汽車各種認證法規,亦是依歐盟的安全與排放法規系統發展。

當臺灣的汽車認證法規依循歐洲系統,而電氣規格則是採取美國 CCS Type 1 時,輸出到臺灣的產品並沒有辦法像現行的進口產品般,直接從歐規產品生產線下線即可上船運送到臺灣,電氣以外的項目必須採納歐洲規格,而充電系部分再搭配美規充電界面系統,方能順利進到臺灣市場。

臺灣子公司或是代理商想引進電動車時,必須在原廠有提供 CCS1 充電介面這樣的生產選項時,才能有合規的產品可以導入。圖為 Jaguar I-Pace 之 CCS1 充電孔。

因此,臺灣子公司或是代理商想引進電動車時,必須在原廠有提供這樣的生產選項時,才能有合規的產品可以導入。若是生產線不具這樣的彈性時,臺灣子公司或是代理商就必須特別要求原廠進行產線調整,方能生產出符合臺灣需求的產品。

而此一耗費資源的請求,往往需要以年度銷售量保證做為但書,若無足夠的銷量前景,這項產品將無緣於臺灣消費者。

採 CCS1-多款歐陸電動車魅力車款難以引進

因此像現在的 Jaguar I-Pace、Mercedes-Benz EQC、Porsche Taycan 等,都是在原廠的生產規劃上,已有 CCS Type 1 的選擇,方能順利導入臺灣,而像是全球車迷間廣受好評的 Honda E,或是 Fiat 500e、Renault Zoe、Renault Twingo Electric、Opel Corsa-e、Opel Mokka-e 等新世代電動車,其實相當適合臺灣市場口味,但要是原廠根本沒有 CCS1 的設定,當廠商有意爭取原廠提供 CCS1 規格車款,臺灣因為市場規模不大,引進難度很高。

而貿易商雖有小量導入,但是電動車沒有直流快充的支援,車主都只能在層層轉接之後,用 AC 慢充慢慢地充電,續航里程的困境,終將使這些極具魅力的電動車,實用性大打折扣。

像 Honda E 這類採用 CCS2 介面的歐規電動車,貿易商雖有小量導入,但是這樣的歐規電動車在國內目前沒有 CCS2 直流快充的支援。
Fiat 500e 國內貿易商雖有提供隨車的歐規 Type2 AC 交流電轉 J1772 轉接頭,但就算層層轉接,仍只能在國內用 AC 慢充慢慢地充電。

充電規格改推 CCS2 一勞永逸

但是,若臺灣採用了 CCS 2 的規範,則不僅是前述的車款,而是所有現在及未來在歐洲市場銷售的電動車產品,導入時都不需要擔心界面規格不合的問題。車輛認證流程亦一致化,可以直接導入臺灣進行銷售,待完善的 CCS2 直流充電網路支援,讓整個購買到使用的體驗更為完善。

臺灣電動車市場地位顯著的 Tesla,既然已同意轉向公用規格,改採 CCS2 界面,綜合前述各點,臺灣的電動車想就單一規格進行發展,看起來,CCS2 才是比 CCS1 更好的選擇。

臺灣的電動車想就單一規格進行發展,看起來,CCS2 才是比 CCS1 更好的選擇。